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芙蓉楼送辛渐——字体:褚遂良·楷书

芙蓉楼送辛渐——字体:褚遂良·楷书

芙蓉楼送辛渐——字体:褚遂良·楷书
芙蓉楼送辛渐——字体:褚遂良·楷书

楷书史

晋 钟繇(151-230) 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因为做过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法,以曹喜、蔡邕、刘德升为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小楷。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和晋代王羲之并称“钟王”。他的书法历代为人所重视。钟的真迹,早已失传,宋代以来法帖中所刻的小楷《宣示表》,《荐季直表》等都是晋唐人临摹本。 宣示表:小楷,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荐季直表:小楷,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王羲之(303-361) 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乐毅论:小揩字体。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

黄庭经: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笔划连续不断,世称“一笔书”。 洛神赋十三行: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智永(南朝-隋唐)

高清字帖 褚遂良《倪宽赞》

高清字帖褚遂良《倪宽赞》 褚遂良(公元596—659年),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倪宽赞》、《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等。《倪宽赞》为楷书经典法帖,现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褚遂良《倪宽赞》高清善本看到这里,是否为您解开了一些学书疑惑呢?如果能有老师的视频示范该多好!机会来了!如果还想深入学习,我们特意邀请了名师给您微信群里系统地讲课,首节课只需一元,详情请见下方。《褚遂良倪宽赞课程》仅需1元!扫码报名,进群听课!名师授课,实时交流。张伟城:褚遂良楷书临创课《倪宽赞》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 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如果你喜欢楷书,或正准备入门楷书,可以好好临习一下褚遂良的作品。而临帖,从教学的角度看,是要讲究方法的。一不小心就养成了庸俗和自由体书写习惯。对于要临写的字帖,是从头到尾一次性通临好?还是逐个过关好?还是选临好?这是一个必须先 弄明白的问题。多数人是拿来字帖,就从头开始,一个接一个的临下来。然后再重新临第二遍,以至于临习多遍。为了真正临像和掌握原帖的精神面貌,有的同学主张临习几十遍、上百遍,甚至一生不辍。第一节艺术风格与基本笔法6月16日19:00一、褚遂良的简介及艺术风格二、如何学习褚

遂学良的楷书三、笔法的训练(讲述+视频)中锋与侧锋的理解中锋与侧锋的转换动作提按笔法的使用找到笔画书写 中的发力点转换与收笔时的调锋切锋与逆入平出第二节笔画的书写与准确临摹6月23日19:00一、基本笔画的书写与线条的粗细对比二、单字的深入观察与分析,俯仰、向背的变化三、准确地临摹,格子的使用,空间的留白四、偏旁部首的规律解析五、同字异形的变化第三节结字规律与临、创6月27日19:00-20:30一、结构的规律: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二、作品的通临与背临三、临创转换的过渡,集字与意临四、一幅作品形成的过程往期热点头条: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完整版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 及学习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遆高亮 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术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术上的时代性标志。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 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 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 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之后,他还参与了朝廷收购征集王羲之书作的参校工作,能经见“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也是褚遂良学书的一大良机。史书关于褚遂良的政治生涯的记述中,每一环节均有其书名书事,尤以与唐太宗的亲近起缘于书法。 二、褚遂良楷书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风格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风格 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综合历代评论和笔者学习褚体楷书的体会,我认为学习褚遂良楷书必须认识到褚楷的以下三个特点: 1、端庄而秀丽。这是褚楷至今深受大家喜爱的第一大特点。端庄是以其超越的结字能力为前提的,褚楷无论何碑何帖都非常自然地表现了严格而和谐的结构,方正庄严,富有庙堂之气;笔划组成毫无牵强附会,端正匀称,饱含出水芙蓉之姿;秀丽是其才情的表达,褚楷瘦硬而灵动的线条辅助在方正严谨的结体上真是大秀美,而平正中时时流露出神出鬼没的犀利,把血肉筋骨与作者内心的儒雅之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似潺潺清泉湍于茂林修竹,若茁茁青松挺于崇山峻

岭,象脉脉含情淑女之回眸一笑。 2、流畅而凝重。褚楷在解决这对矛盾上可谓彰显了作者横溢的才华,恐怕也是至今书坛依然尊崇的原因。褚楷除早期的《孟法师碑》以欧法居多,凝重厚实为主要特点外,其余碑帖都带有自然流畅、凝重沉着的褚氏风格,是褚楷成熟的标志之一。不雕不饰、不拘小节、灵巧空明、情采飞扬,出入自由.大气开张、凝笔聚墨、宜长合短、盼顾有度、提按分明。流畅而不失为荒唐,凝重而不失为拖沓。我们在《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特别是两个墨迹本《大字阴符经》和《倪宽赞》中都能感受到。 3、直率而多姿。褚楷的空中用笔动作如果连起来看,基本上都是行或草书的姿态,在两亇墨迹本中直接使用了行书。同时,在结字的开合欹侧、轻重疾缓,以及同一字、同类笔划的处理上己?刃有余,极富变化。时而横入直出,时而回锋藏尾;时而斩钉截铁,时而铺毫平出;时而轻掠顺扫,时而曲笔凝钩。在这些极多变化和丰富多姿的笔端运动中,创造了烂漫的天机,呈现了婀娜的丰韵,是无声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

褚遂良楷书特征

褚遂良楷书的基本特征 褚遂良,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卒于唐高宗显庆三年或四年(596--658或659)。钱塘人(浙江杭州)。字登善,因封河南公,后世亦称褚河南。唐初名臣,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为人刚正,维护礼法,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而死。其书法宗二王学欧虞,别开生面,影响很大。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传世墨迹有《大字阴符经》,《倪宽赞》;碑贴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近年来,褚书被推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其墨迹和《雁塔圣教序》最受推崇。 本文以《雁塔圣教序》为例粗略地谈一下褚书的基本艺术特征。 一,《雁塔圣教序碑》的基本情况 为表彰玄奘西天取经和翻译佛经的重大功绩,弘扬佛法,唐太宗专门为玄奘翻译的佛经做序,是为《雁塔圣教序》。太子李治又为之作记。这两篇文章在唐高宗永微四年(653年)有褚遂良书丹,万方韶刻石,嵌于大雁塔的左右两侧。序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二字;记二十行,行四十字。 《雁塔圣教序》系褚随良五十七岁时奉敕所书,集中体现了褚书的艺术特征,对书法界的影响极大。此碑一出,褚书成为一时风尚。千百年来,对褚书《圣教序》的评述甚多,观点各异。清杨宾在其《大瓢偶记》中说:“褚登善初师虞文懿,晚造幼军,得其媚趣。评者况之…瑶台青锁,窗(?)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此专言其媚也。余谓登善本领全在瘦劲。瘦劲之极,而生媚焉。”清王澍在他的《竹云题跋》〉中写道“其笔法瘦劲如铁线绾成,所谓…性其有之,是以似之?。评者但以轻弱相拟,非知褚公老也。”近十几年来,随着书法创新的迫切需要,褚书字势灵动,笔法显露,易识易懂易学的特点日益凸现,使其焕发了生机,人们摆脱了“先学欧,再学柳”的程式,把目光转向了褚氏楷书,涌现了一批通过学褚走上书法道路的书坛中青年。 二,褚书的笔法特征 褚书用笔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是逆入平出。褚书的很多点画都是逆锋入笔,注锋收笔,颇有隶书笔意。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说:“河南少时专师虞永兴,老来融释脱落直入汉室,故疏瘦劲练,一缕锐入。”褚氏间或以拖笔代替藏锋,以笔直接入纸,加以拧转,形成了独特的褚书风貌,然此种笔法多用在笔画雷同或留空较大的地方,当为其一大创新。 二是提按拧转变化丰富,线条S型线性明显。薛养贤曾说:“我的笔没有一笔是直的”。读了褚书你会学得,这不是薛氏的发明独创,褚氏当是此中先贤。褚书的每一个笔划都包含着丰富的提按使转动作,仔细观察他写的《寻》《神》褚字的长笔画,你的印象会更深。 三是点画之间呼应紧密,绝少雷同。褚书点画之间的呼应是明显的,留下了很多“蛛丝马迹”,不像欧颜柳那样的内敛。这也可以说是褚氏学王逸少的具体表现,临《圣教序》参以《集王圣教》,会更有利于学习褚书灵动的笔法。 褚书因其使用一分笔而显得笔画较细,又由于其过人的用锋功夫,使得笔画如“铁线绾成”,体现了其“瘦硬通神”的特点,但其灵活飞舞的笔法,较细的线条,又使他具有了“媚”的特征。 三,褚书的字法特征 褚书结字总的特征是左低右高,宽博舒展。具体方法有三点: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临写指导

《雁塔圣教序》碑石于唐永徽四年(653)建于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部《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文,表彰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17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后部《述三藏圣教序记》由高宗撰。此碑书法遒健雅丽,是褚遂良58岁时所写,最能代表他独特的风格。意间行草,疏瘦劲炼,雍容婉畅,仪态万方,足具丰神。所以张怀瓘赞叹:“美人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雁塔圣教序》笔法与结构特点 作者宏文馆 一、笔法特点: 1、点画。用笔灵活多变,方圆兼施,融中锋、侧锋、露锋、藏锋等于一体。钩画。此碑钩法具六朝法度,形状多变,质朴饱满,要避免轻佻。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提按过渡、转锋换笔,须自然连贯。点画。有斜点、圆点、竖点、垂点、挑点和各种组合点。书写时,充分表现各种点法的笔势。斜点如高峰坠石;圆点凝重圆满;竖点多弯头取势,别具姿态;垂点有如水滴,活泼灵动;挑点气势连贯,极富行书意趣。 2、横画。横画分为长、短两种。长横,逆入、涩行、紧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状,有弹性;短横,切笔入纸,铺毫运行,轻收,线条凝练。竖画。竖有长短、曲直、垂悬各式,皆需挺拔劲健,力运末端。提画。提画是挑点的延长,要控制力度,不可软弱。撇画。长撇,起笔不宜过重,行笔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顿起笔,棱角分明,短

促有力。捺画。古意十足,尽显汉隶遗韵,由轻至重,一波三折。二、书法结构 褚遂良在书法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变长为扁,宽绰疏朗。结构特点:虽然其楷书笔法和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并不程式僵化,其结构的端正、灵动、宽绰、遒美。在楷书的发展过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后世无法企及的,但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妍媚为主,体态多变。 从用笔和结构两方面都有表现,所谓用笔生结构,用笔的提按、转折换锋等方面的灵活多变,导致结构的婀娜多姿。以行入楷,呼应连贯。行书笔法的渗入,加强了点画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连带、遥接、顿挫,使孤立的点画互有往来,生机盎然。 学习雁塔圣教序书法误区:阴柔有余,刚劲不足。临习时,若依样画葫芦的写出线形、字形,线条就没有骨力。软弱无力的弧线太多,缺乏刚性的直线穿插。圆笔多、方笔少,是造成这一弊端的原因之一。匀称有余,变化不足。这是用笔的提按运用不当所致,线条处于中间状态,对“中和”审美意趣的误解,以为“中和”就是没有大起大落,字若没有提按变化、主次之分,将毫无精神,平庸呆板。瘦硬有余,丰腴不足。《雁塔圣教序》的线条基调以细为主,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若在书写时,只注重对细线的刻画,提多按少,写出的线条就会骨瘦如柴,缺乏弹性。 下面来谈谈临写时应注意些什么? 作者:徐成上

优美的褚遂良风格

优美的褚遂良风格 晚年的褚遂良,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把欧阳询、虞世南的楷书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们会明显地看到一种风格上的转变。显然是对笔法的追求,造成了这种转变。如果说,书法中楷书之有笔意的表现,当以褚遂良为最高。如果说,北碑体现了一种骨气之美,欧阳询体现了一种来自于严谨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体现了一种温文尔雅的内敛之美的话,那么,禇遂良却是表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而褚遂良则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而结果则是,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谨的楷书结构,在禇遂良的笔下,已经开始松动。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而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这种飞动之美来自于何处?显然,褚遂良比起欧阳询或虞世南都更富于艺术天赋,也就是说,在他的艺术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种智慧的流露。袁中道在《珂雪斋集》卷一《刘玄度集句诗序》中说:“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此皆天地间一种慧黠之气所成,故倍为人所珍玩。”在褚遂良的书法中,的确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由“慧黠”而带出的流动之美、舞蹈之美。他在用笔时就像舞蹈家灵敏的脚尖,纵横自如、卷舒自如。在轻灵飞动的连续动作中,完成一个又一个美的造型。在褚遂良那细劲、遒婉的线条中,有一种神融笔畅似的适意,悠悠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间,从而体现作者刚正、鲠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 编辑本段后人评论 蔡希综《法书论》 对褚遂良的用笔作了如下的比喻:“仆尝闻褚河南用笔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后因阅江岛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崄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这种明净媚好,然而却又沉著飞动,正是褚遂良用笔的最大特色。 宋人扬无咎跋云 “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草书的笔势竟能于楷书中毕现无遗,这是何等神奇的手法!如果细看,可以发现,他没有一笔是直的,而是曲的;没有一笔是像欧阳询或虞世南那样保持着每一笔画的平直与匀净,而是偃仰起伏,轻重缓急,极尽变化之能事。从笔法上来看,萧散而恬淡,不衫不履中尤见性情的

楷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楷书,应遵循“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及“中锋行笔为主,侧锋行笔为辅”总的原则。要求中锋行笔有两点原因:一者中锋行笔笔锋居中,万毫齐力,写出的笔画有力度,不轻飘柔弱。二者受汉字渊源影响,因为篆书要求“藏头护尾,不露锋芒”,这可能也是中国“中庸之道”“韬光养晦”“不露锋芒”的传统文化所决定的。而要掌握中锋行笔,其基本笔画的起笔规律和行笔规律至关重要,简单介绍如下: 1.起笔规律:分点、带、转三步,如下图所示: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此步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

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2.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 关于楷书学习,还应注意以下: 如“食”字上部“人”中第二笔宜写成“捺”,而本字最后一笔为求异而宜写成“反捺”;再如“村”、“林”,两字中“木”中“竖”古时都作“竖钩”,但为求异起见,左侧“木”旁中“竖”宜写成垂露竖,右侧写成钩;又如“事”,其中有两个长横,但只能一长一短,宜上面长横,下面短横。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国”,宜把左侧竖写细,右侧“横折”结构中的“竖”写粗。而对一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雁塔圣教序》逐字解析!(一)

褚遂良楷书代表作《雁塔圣教序》逐字解析!(一) 第一讲: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字,相当精彩。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画上扬强烈;丿画简洁,收笔向上,增强与?画的关系;尤其注意,三线切勿交于一点;为保证结构稳定,?画加粗并压低,整字动态十足且不失平衡。 唐“唐”字有6个横画,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直切、尖入、顺势藏锋,顺势搭锋等)、角度的变化,6个横画在线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现了平、仰、俯的关系;两个乛注意上面为转折(有转的动作),下者为折;结构上下两部轴线挪位。三“三”字笔画较少,但并不简单,起笔方圆兼备,为增强笔势连贯,第一笔收笔弧线向上,第二笔弧线入笔承接前者;长横则顺势入笔,行笔过程自然提按波动,不必刻意描形,收笔下压;三笔的收笔角度更是巧妙变化。 藏“藏”字整体为梯形,体势开张,气象极大。用笔上变化丰富,短笔画轻松灵动、戈勾挺拔,形成节奏上的对比;结构上注意贴近戈勾处紧密,左部留白较为疏朗;上下两部轴线错位,制造险绝之势。 圣“圣”字上下动静结合,上部灵活,下部稳健,对比清晰;最为精彩的乛,注意用腕,顺势发力,借势侧锋弹起;下部“王”字线方向变化明显,起笔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观察;

竖画落在中轴线上,最后一笔凝重的横画压住整体。教“教”字开张灵动,姿态潇洒,且笔画间承接关系教强。丿画使用上翻的方式,注意灵活提笔;“子”字的“提”画采用弹跳笔法,使其动态十足;整个左部上下错位,制造险态;“反文”紧贴左部,形成空间咬合关系。序“序”字神韵十足,仅“广”部的笔画变化就极其丰富,丿舒展灵动,长横连续提按波动;上下两部形成繁简对比,下部笔画相对简洁,亅沉稳扎实,勾处不必提笔,直接向外推出;结构上,上下两部轴线错位。

【书法教育】褚遂良楷书艺术特点

褚遂良楷书艺术特点 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朮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朮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朮上的时代性标志。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 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朮思想、艺朮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

文才颇好。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之后,他还参与了朝廷收购征集王羲之书作的参校工作,能经见“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也是褚遂良学书的一大良机。史书关于褚遂良的政治生涯的记述中,每一环节均有其书名书事,尤以与唐太宗的亲近起缘于书法。 二、褚遂良楷书的艺朮风格是什么? 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

褚遂良书法楷书

褚遂良书法楷书 褚遂良书法楷书欣赏: 褚遂良书法楷书1 褚遂良书法楷书2 褚遂良书法楷书3 楷书的点画写法: 中国历史上擅长楷书的书家众多,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风格,初学楷书的同志,应该先学习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点画的写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碑帖临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出的点画和结构就能逐渐接近所临的碑帖。 现将基本点画的写法列表说明: 1、撇的藏锋法:落笔、折笔与点的写法大致相同,然后向左逐渐提笔撇出,速度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尾部过尖过细,这样会形成病笔“鼠尾”,并旦笔画的长短也不易控制;太慢了,尾部又会钝而无锋。 2、露锋法是笔锋直落,然后调整笔锋成中锋撇出。 3、横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右先左,到左端时折笔下顿,再轻提笔用中锋向右行,至长短合度时先轻提笔用侧锋写出右上端的棱角,然后顿笔,至右下端时转笔左收。 4、露锋法是笔往右下方一落在纸上,立即用中锋往右行,其

余提笔、顿笔、收笔都与藏锋法同。用露锋法写横时,特别要注意落笔不可过于往右下方切锋,否则横的左端会菲薄虚浮。 5、点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下先上,到顶端折笔,不能用转笔法,转则顶端不尖锐,然后往右下方行笔,至底部左下方转笔,最后往左上方收笔。点的形状是上尖下圆,腹(左边)平背(右边)圆。 6、露锋法是顺锋直下笔――这种用笔法又称切锋,其余行笔、收笔都和藏锋法相同。 7、捺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欲有先左,然后向上转笔(如用圆规画圆,又像用毛笔画半个小圆点),再立即往右下行并逐渐按笔使笔画逐渐加粗,将出锋时驻笔,最后顺势提笔出锋。书写的全过程可以用“逆入平出”来概括。平出指的是捺角时不可以有折角。 捺中较陡直者称为纵捺,又称金刀,用于木、本、来、史等字;较平缓者称为横捺,又称游鱼,用于走之等。凡纵捺首端与其他笔画相衔接而不外露者,起笔可顺而不逆。 8、横捺的露锋法是顺锋直落,然后侧锋上行,其余行笔、驻笔、出锋均与藏锋法同。 竖有悬针、垂露之异,下部收笔呈露水将滴状者称垂露部出锋尖锐如针状者称悬针。 9、垂露竖的藏锋法:逆锋起笔,折笔向下,调整笔锋成中锋下行,至长短合度时稍提笔往左(或右)回锋收笔。 10、露锋法是切锋直落,调整笔锋成中锋行笔,其余笔法均与藏锋法同。

对褚遂良书《圣教序》修改笔画问题的一点浅见

对褚遂良书《圣教序》修改笔画问题的一点浅见 《雁塔圣教序》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褚遂良在书写此碑时已进入了老年,至此他已为新型的唐楷创出了一整套规范。 我很喜欢《雁塔圣教序》,在学习隶书曹全碑和楷书欧阳询九成宫之后,楷书在此用功最多,在写大楷、小楷时也常常融入其笔法,感觉学习楷书雁塔圣教序后再写行书也容易上手。后代书家爱写褚体的有薛稷、米芾、赵世骏、沈尹默等。尽管是一代书家的名作,雁塔圣教序拓本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修改笔画的现象,看上去让人费解,模棱两可,我在临习这些字时,有时居中选择来写,有时按书者修改后的意思来写,有时修改部分存在疑问的只好按类似笔画来写。通过最近看了一些关于雁塔圣教序笔画修改问题的专项研究,加深了自身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认为是褚遂良在碑上书丹完后,自己又回来看不满意,于是他又做了全篇的审核修改,总的来说,有的是加长加宽笔画看上去字显得大了,有的是个别笔画的修改方向、粗细、呼应等等,就像一个人穿了一身便服外面又套上了一件风衣一样。褚遂良的这些修改原因推测是多种的,起码就应该是他本人修改的,显示了褚遂良晚年不断精益求精、追求书艺尽善尽美的探索精神。他修改后交给刻工来客,即便是高明的刻工万文韶,也没达到褚遂良书法家对书法字体笔意的理解,或者是没有完全揣摩透而引起共鸣,所以干脆他就把修改笔画这一过程也刻出来了,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的书家认为笔画修改是锥拓失当所致,面对原碑和

清晰的图片这种说法是不令人信服的,相信读者自有鉴别。还认为应该继续探讨、愿意把这个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纯粹是学究之气作怪。 认识雁塔圣教序笔画修改问题对于临习它是很重要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看到的多数是碑拓的原大印刷本,字体原大也就是2厘米见方,加上黑底白字湮水,很多长笔画看上去是一道细白线,有的笔画时断时续,实际上是刻工处理的效果,影响了读者对笔画原意原型的认识理解。我认为还是找好的拓本放大一些印刷来做范本学习较好。百度搜索雁塔圣教序的原碑照片,可惜只有日本人荒金大琳研究发表的可观,人家还根据精细拍照做了专项研究,很有价值,令国内书家们难以企及。我看了后吃惊非小,很震动,尽管是日文版的,仍旧不惜网上花费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来做成博客文章,与书友们共享,盼望早日出现中文版的。我很遗憾,我们的《雁塔圣教序》书法宝贝石刻存在了一千多年了,现在原碑就立在那里国人没有拍照,也可能封存保护的原因,而日本人来了就允许几天现场就近拍照,还出了学术成果,我们中国书家潜心学问的精神还得向人家学习啊。尽管我们不喜欢日本人,他们的先进技术还得要承认、要学习、要引进,国画大师傅抱石就曾193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研究学习中国美术史。扯远了,先上几篇关于雁塔圣教序笔画修改方面的网摘文章,大家分析鉴别,相信一定有很多新鲜感受,对学习褚体定有裨益。——伴月轩主 2012年6月16日

褚遂良楷书书法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

褚遂良楷书书法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活动于唐太宗、高宗两代之间,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当时和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褚遂良的楷书,在少年时期得到欧阳询、虞世南的亲授,吸收了两家的长处,后来又学习王羲之,得到王氏书法的精髓,并吸收魏碑和隋代书法的精髓,从前人遗法中脱颖而出,注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极为重视自我和创新表现,自成一家,形成了纤劲典雅、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初唐时期,佛教、儒家、道家思想相互并存,对褚遂良楷书字体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道家学说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的思想对书坛发展的影响由来已久。在魏晋时期,王羲之父子的飘逸潇洒、追求自然的道家审美风尚的书法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褚遂良的楷书把道家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吸纳化用。《老子》中讲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就是在艺术构成中的“虚实”法则。在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中,把虚实法则运用的出神入化。这种独到的艺术效果和汉字点画的结构处理、计白当黑的把握处理密不可分。褚遂良的楷书结体内紧外松,紧

密而不呆板、气闷,松而不懈,较长点画的四周扩散,显得极为舒展,每个字的重心开合俯仰相互呼应,又非常稳定,似险绝而没有脱离平正,使汉字结构增加了动势,犹如舞蹈节奏的变化,表现出其对唐代“尚法”风格的创新之处。王虚舟对此极为推崇,说:“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真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扬”。因此,褚遂良的楷书形成了唐代“法度”之外的舒展飘逸的艺术风格。第一字体网还可以在线转换以下相关的楷书字体: 楷体字转换器 方正楷体简体 颜真卿楷书 柳公权楷书 赵孟頫楷书字体 欧阳询欧体

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毛笔书法字帖

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毛笔书法字帖 褚体是初唐四大书法家的褚遂良所创的楷书字体,对后世影响非常的巨大,在家中多备上几份书法作品对自己的褚体书法也有非常大的帮助。下面是为你的褚遂良毛笔书法字帖,希望对你有用! 褚遂良(公元596-695年)是晚于欧阳询、虞世南近四十年出生的初唐又一书法家,被尊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他尤长于楷书,张怀瓘《书断》评褚书“真书甚得其(指王羲之)媚趣,若瑶台青璅,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唐人书评》里也称褚遂良的书法“字里金声,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的书法在当时名噪一时,声扬万里,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而广远的影响。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指出了褚遂良书法泽被有唐一代书坛的事实。王澍在《虚舟题跋》中也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媚则为钟绍京,稍腴润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魏栖梧,步移不失尺寸,则为薛稷。”虽然所评未必十分准确,但可见褚氏却为唐代书坛一关键人物。当时受他影响最大、得益最多的莫过于薛稷。张怀瓘称薛稷“书学褚公,尤尚绮丽美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所以在唐中宗、睿宗时就流传着“买褚得薛不落节”的说法。 __也曾说:“唐

世小碑,开元以前,习褚、薛者为最盛。”薛稷为褚氏嫡传,承其衣钵,为世所知。杨守敬也正是据此推断既无年月、又无书者姓名的《龙门山涅槃经》为薛稷所书。 敬客所书《王居士砖塔铭》年代不确,其风格瘦劲飘逸,神似褚河南,所以有人说他学褚;也有人说它出自《龙藏寺碑》。不管敬客先学褚还是先学《龙藏寺碑》,褚与《龙》碑终属于同一类风格,且时间相去不远。只不过敬客当时书名不显,不免为巨公所掩。 此外,高正臣、徐浩以及郑万英《信法寺弥陀像碑》(658年)等皆师法褚氏,蔚成风气。如果从流传至今的唐代墓志来看,从显庆之开元之间,许多无书者姓名的墓志精品其书风很多都受到褚遂良书风的熏染,如《郭君妻张氏墓志》(652年)、《斛斯君妻索相儿墓志》(652年)、《刘普曜墓志》(653年)、《杨玉墓志》(655年)、《李信墓志》(657年)、《赵王李福妃宇文修多罗墓志》(660年)、《骑都尉李文墓志》(664年)、《九品亡宫墓志》(665年)、《吕众及妻曹氏合葬墓志》(668年)等。 从以上所举史料来看,褚遂良书法确如前人所评,在唐代初期近百年的时期里曾经风靡书坛。虞世南死后,魏征将褚遂良推荐给唐太宗。不可否认,褚遂良的成功与虞世南死后他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博学多识,艺术高超,才华出众。总的来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

褚遂良主要碑帖介绍 主要碑帖 一、《倪宽赞》 1、《倪宽赞》介绍及评价 褚遂良书《倪宽赞》,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576厘米。藏台湾故宫博物馆。 这件墨迹与褚书碑版相比,风格是一致的。其用笔富于变化,气均力匀;在处处表现运锋着实的同时,也往往参用轻盈飘洒、灵活自然的笔墨。起笔轻捷,收笔沉着,主要笔画适当地伸展,给人以笔势翩翩、萧洒大方、平和闲雅、神爽超迈的感觉。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 王世贞评褚书曰:“一勾一捺有干钩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擪有法。”由墨迹观之,尤为明显。作为初唐书法,不能不具时代的特征,或学钟繇之体而古雅,或师逸少之法而瘦劲。无怪苏轼说:“清远萧洒,微杂隶体。”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吴宽也说:“书家谓作真字能寓篆隶法则高古,今观褚公所书《倪宽赞》益信。” 2、释文

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杜延年,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皆有功迹见述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3、高清图欣赏 二、《雁塔圣教序》 1、《雁塔圣教序》介绍及评价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褚遂良书,永徽四年(653)立,正书,共21行,行42字。存西安大雁塔。此碑分两部分,前部《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文,表彰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后部《述三藏圣教序记》由高宗撰。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

褚遂良楷书的艺术特色及学习方法 遆高亮 唐代是中华文化艺朮发展的鼎盛时期。诗歌、音乐、散文、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门类都涌现了许多名家佳作,千古流芳。唐人书法更是中国书法浩瀚史学上的巨大河流,是有唐以来书法学人不可逾越的一座髙峰。唐代楷书是唐代书家集体创造的旷世杰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气象正大、格调雍华”是唐楷艺朮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的作品虽风格炯异,但总体艺术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作用,是唐大国国度在书法艺朮上的时代性标志。褚遂良作为前唐和盛唐的一代名臣,官至顾命大臣,深受唐太宗器重的“爱卿”,其书法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在今天看来甚至超过了他的政绩。褚遂良的楷书作品是唐楷中最具个性、最有法度、最富美感而远离庸俗的书家,要研究和学习褚体楷书需要弄明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法,书法家" 一、褚书的师承关系是什么? 学习书法为什么还要弄清被学对象即被学书家的师承关系?这是初学者都会产生的一个疑惑。我们认为:弄清楚我们要学习的某一位书家的学书历程、师法何人、继承哪家,对于了解这位书家的艺朮思想、艺朮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形成因素,进而帮助我们掌握学习这一书家的书体风格十分重要。 褚遂良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褚亮入隋时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文才颇好。褚遂良少秉家学,博涉文史,工于书法,幼从史陵学书,稍长即受到其父友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史陵之书我们尚未见到,以褚遂良贞观年间所书《伊阙佛龛碑》来看,其古雅峻严处迥异于虞书,加上平画宽结的特点,可以说褚遂良少年志学、博涉多体,以北朝墓志笔法结体相近。同年所书《孟法师碑》亦多魏书用笔,酷似欧阳洵。至于史载贞观元年太宗诏集京官文武五品以上职事官的子弟二十四人入弘文馆学书,“ 敕虞世南、欧阳洵教示楷法”,以及次年国子监恢复书学,设书学博士收徒讲学,传授《石经》《说文》《字林》等专业,加之,别置校书郎二十人,楷书手一百人入秘书省缮写校对四部图书的情况看,作为当时负责分判课写工程的秘书郎,褚遂良的书法必然受到当时楷书家的影响。之后,他还参与了朝廷收购征集王羲之书作的参校工作,能经见“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也是褚遂良学书的一大良机。史书关于褚遂良的政治生涯的记述中,每一环节均有其书名书事,尤以与唐太宗的亲近起缘于书法。 二、褚遂良楷书的艺朮风格是什么? 由于唐太宗倡导王字,褚遂良亦深悟二王行法,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瘦润华逸、清静刚毅的风格。《书断》评其书:“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不任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褚书以永徽年的《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为代表,尤其是《雁塔圣教序》,是他五十八岁之作,王虚舟评曰:“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又说:“褚公书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综合历代评论和笔者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