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入

导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

南皮二中常少青

当今教改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教育改革主旋律,这时一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的成功导入,无疑对提高课堂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本文就中学数学课导入的几种方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有趣故事导入

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于释疑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再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讲述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讲无理数时,可以将无理数的由来,把那段因发明无理数而被杀头的悲壮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来之不易的;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中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向太空发射来看看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或用毕达哥拉斯为发明这一定理杀一百头牛庆典,所以也叫“百牛定理”的故事,所有这些学生将被其中的故事内容所吸引,更为故事中的问题所激动,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很浓厚的兴趣。

2.生活实际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有许多的数学知识不需要老师怎么去讲,而是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会非常轻松的学会新知识。一般来说,学生亲身体验得来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例如在“课题学习镶嵌”中,学生见过铺地板砖或天花板,或见过城市路边的人行道上铺的各种各样精美的瓷砖,有正方形也有正六边形的。再如“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一章的导入,可以结合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等都存在不等关系,从而引出不等式的学习,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时可以就学生的心电图(在电视、光碟或网络视频上都有印象)展开导入。

3.动手实验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桌面是否水平?怎么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习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又如讲“二次函数”中求一图形面积最大值时,给每一位同学发一根60厘米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看谁弯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再如讲“等式的性质”时,可以通过用天平称砝码的实验得出等式的两个性质;讲“三角形的内角”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一个三角形纸片,然后撕下三个角,再把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得出结论;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平方的关系得到勾股定理,也可以用动手拼图的方法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尝试着成功,将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他们学习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

4.创设悬念导入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好动好奇又好胜,我们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其求知欲。

如讲“圆周角”一节时,可首先准备好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感到不用尺规无法可解时,老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可解决这个问题;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先复习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图等腰三角形ABC,AB=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黑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你怎样将原来的等腰三角形画出呢?这个问题要用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如

此悬念的设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好奇心去学,这样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5、强调式导入法

强调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圆的教学时,可直接引入: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而圆的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我们就学习——圆。

总之,创设一节新课的精彩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兴趣。教学导入有多种方法和形式,但要注意,无论什么样的导入都不能偏离主题,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并不是容易的,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仅仅教教材。同时,教师在导入上要尽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变化,问题的导入应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当然,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