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名师导学: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名师导学: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名师导学: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名师导学:第3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

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 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

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著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

新课导入●2

师: 展示两张人物图片,“卡梅伦”,“伊丽莎白二世”,问: 这两张图片上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身份又

是什么?

生: 卡梅伦,英国首相;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女王。

师: 在英国,首相是议会权力的最高代表,有关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决定权悉数掌握在议会手中,女王只是名义上代表英国出席一些礼仪性的活动,并无实权。英国的这种特殊政体叫君主立宪制。那么这种政体是如何在英国确立的?它的确立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基础达标

1.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卷)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A )

A. 英国“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解析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所以是“‘进口’的国王”。

2. (2013年南京模拟卷)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

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C) A. 分权制衡 B. 虚位元首

C. 议会权力至上

D. 责任制内阁

解析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权力,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实现了材料所说的控制“控制者”。

3. (2013年南京模拟卷)有人形容某国的近代政治体制:“(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

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大臣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

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该国是(A)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议会作用的演变以及与国王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4. 2009年5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

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

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A)

A. 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B. 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C. 国王对内阁首相拥有实际任免权

D. 议会和内阁必须对国王负责

解析国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在外交上代表国家;B、C、D明显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国王仅仅

是象征性的,没有实际的权力,所以没有行政权,议会和国会不需要对国王负责。

5. 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B)

A. 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 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 英国女王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D. 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在这种体制下,英王不能左右政府的行为,故A错误;英国议会是国

家的实际决策机构,故C错误;英王是国家的象征,对外代表英国,故D错误。英王作为国家的象征,向日本天皇表

达哀悼,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故B正确。

6. 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

通过了这一议案。这表明英国(A)

① 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② 内阁对议会负责③ 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④ 实行三权分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虽然上下议院先后通过侵华议案,但根据所学知识,下议院才是议会的重心,排除③;英国的内阁对议

会负责,所以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排除④。故选A。

7. (2013年兴化模拟卷)“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

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A)

A. 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

B. 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 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D. 光荣革命之前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大贵族把持议会下院,而工商业资产阶级却没有获得席位。1832年,在工业

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8. 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作为一位英国人,要想成为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假如你是参赛选

手,你应该选择的是(A)① 成为某一政党领袖② 所在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③ 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④ 是一个虔诚的天

主教徒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议会选举获胜后经国王任命即担任首相。

9. (判断正误)“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的

原则。(A)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权力日益超过了国

王的权力。

10. (判断正误)学者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

政治设计。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材料中的制度创新主要指的是责任内阁制。(B)解析光荣革命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巩固提升

1. (2012年无锡模拟卷)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C)

A. 英国王室可以行使外交权力

B. 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 英国王室可以取代首相参加外交活动

解析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体现的是英王作为国家元首,对外是国家的

象征。

2. 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

自由是不存在的”。这表明(D)

A. 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C. 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 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的权力和地位。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在政治生活中并

没有实权。

3. (2011年南通模拟卷)(冲A)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C)

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

特点。

4.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

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

衡的重心,在沃尔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

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B)

A. 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

B. 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C. 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

D. 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在乔治三世时期,国王重新加强了权力,故A正确;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标志着

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议会与君主之间的权力博弈,责任内阁制在这个时期名存实

亡,因此C、D正确。

5. (2011年南京模拟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

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A) A. 议会至上 B. 和平渐进

C. 自由平等

D. 分权制衡

解析英国在17世纪颁布的最主要法律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权力,确立了“议会

至上”的新原则。

6.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D) A. “光荣革命”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

D. 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从题干中的“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新的经济利益”等关键词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渐入佳

境,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并未获得较多的政治权利,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是1832年议会改革。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

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三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请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中的“法”是指什么?它是哪年由什么权力机构通过的?

(2)这三段材料所属文件通过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三段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问题的?

(4)这三段材料所属文件通过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第(1)问可以从三段材料的大意——限制王权方面进行判断;第(2)问的目的可以回答《权利法案》颁

布的目的;第(3)问和第(4)问分别是《权利法案》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权利法案》。1689年由议会通过。(2)限制王权以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3)从

立法权、税收权和军权三方面阐述。(4)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在英国的确立。

8. 观察下列图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首相卡梅伦

请回答:

(1)英国女王在国家中的地位如何?

(2)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第(1)问,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英王不再参与行政事务,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第(2)问分析课本英国责任内阁制产生的程序可知。

答案(1)英国女王在国家中是“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国家礼仪的象征。(2)保守党必须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卡梅伦必须是保守党领袖,必须通过英王的任命。

史料研读

1. 《权利法案》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此结束。英国资产阶级深深意识到,在革命胜利后必须有一个法律文件来巩固他们已取得的成果。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个法律巩固并扩大了议会的权力,进一步限制了王权,提出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英王虽继续在位,但英王的权力不再是固有的和绝对的,而是来源于议会的承认和同意,从而奠定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的法律基础。自此以后,英国政制一直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的。

2. 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评论首相沃尔波尔

1730年3月25日,星期三。——今天我听说议院讨论托马斯·爱斯顿爵士的当选问题一直到夜晚11点钟……罗伯特·沃尔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来帮助布列列顿……现在沃尔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这则资料表明英国内阁中首相的职位在18世纪30年代时已确立;组阁的政党依靠该党在国会中所占的多数席位。这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一个重要表现。

罗伯特·沃尔波尔(1676—1745)(也译为沃波尔)是英国政治史上被公认的第一个首相。他是1715至1717年和1721至1742年的财政大臣,领导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去职。所以,反对他的人当时便以“首相”来称呼他,以讽刺他不适当地突出自己,压倒别的同僚,违反了大家所共同遵守的原则。这则资料是议员艾格蒙特勋爵的一篇日记中的片段,日记中指责沃尔波尔利用卑鄙手段,操纵选举,盘踞首相职务。

3. 众议院议长昂斯劳论大臣的集体责任制

内阁、枢密院和国会都是国王的会议机关,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为什么一个人只是在一个或两个会议上,而不是在一切会议上都让自己的良心支配着他自己;为什么他可以被容许在内阁中而非在国会中与其他同僚意见不同;为什么在国会里意见不同就会比在其他方面更会分裂大臣们的团结,如果在国会也和在他处一样地相待以礼和彼此谦逊。但是大臣们是不大喜欢国会的;他们从不将事情拿到那里商讨;只是将那些非得到立法机关

通过不可的问题带去;而且为了通过这些问题要事先集合一切可能集合到的力量来加强他们自己。我所辨认出的这个制度需要大臣们之间的最坚固的联系;但这也是一种我从来未看到的、对国家所产生的坏处会多过好处的制度,对国王也是如此。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通过这则资料可以看出1755年前后各部大臣组成的内阁集体责任制已经在英国形成。这是当时下议院议长昂斯劳(1691—1768)在《论反对党》一文中,批评那些在内阁里抱有不同意见而又不敢在议会里公开表示出来的大臣。

从18世纪20年代到18世纪末,随着两党政治结构在英国的逐步形成,内阁制度的各种基本原则通过一个又一个先例的开创而确立起来。这些原则包括:内阁大臣应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首相应由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不信任内阁,内阁应全体辞职,或者提请国王解散下议院,重新大选;如果新选出的议会仍然不信任内阁,内阁必须立即辞职。从此以后,以议会为后盾的内阁成为国家权力的轴心,国王君临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臻于完善。

资料卡片

1. 议会的由来

议会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谈话式辩论,最初以一种代表们集会的形式出现,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最终作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在许多国家普遍确立。

从历史渊源来看,有记载的许多原始或游牧部落有元老或酋长集会来商讨关系到整个部落或部落群的问题。在古希腊的一些城市国家(如雅典)和罗马共和国也存在类似议会的机构(元老院)。罗马帝国覆灭后在欧洲许多地区保留了由酋长议会延演而来的贵族议会和地方议会。在欧洲的一些城市中形成了由商人和手工业作坊组成的城市议会。这些议会就其成员的来源、权利、义务来说虽然与今天的议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就其历史渊源来说可以被看做今天议会的前身。

英国议会被誉为“议会之母”。1258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的妹夫西蒙·德·孟福尔男爵武装闯宫,迫使亨利同意召开会议签订限制王权的“牛津条例”。根据牛津条例,国家权力由贵族操控的十五人委员会掌握。为此引进了新名称——Parliament。该词出自法语,意为“商议”,后在英语中,表示议会。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1265年贵族孟福尔以摄政名义召开由贵族、僧侣、骑士和市民参加的会议,后来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1689年、1701年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赋予议会立法、决定财政预算、决定王位继承、监督行政管理等权力,从此议会成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最高立法机关。

2.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是指在宪政体制下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教皇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这是君主与一些其他元首如独裁者的一个区别,一般独裁者将自己定义为公民的一员,但出于客观需要他必须掌权为国家服务),往往君主属于一个特别的阶层(贵族),此外世袭制也往往是君主的一个特点(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有例外)。君主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会依各个国家的制度而不同;纵使是同一个国家,往往在不同时期,君主的产生方式与权力范围也各不相同。

3. 责任内阁制

内阁(cabinet)一词来源于法语,有“内室”、“密室”之意。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它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该词后来被其他国家采用,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名称和组织形式。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执行一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只有向国

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政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英国、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美国是一个没有多长历史的国家,这样的历史状况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既有利于它不受陈规旧律的束缚,又

有利于它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平等的国度,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在北美建立了崭新的国家体制,用《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形式实践了自由、平等的思想和三权分立的理念。尤其是开创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呢?又是怎样具体实践的呢?……

新课导入●2

在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有座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猜一猜,她的左手拿着什么?(《独立宣言》)

它的通过标志着什么?(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那美利坚合众国自诞生后,它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个民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最终她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才走到了今天,并荣登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我们今天就将要一起学习这一民族独立之后的制度转变。

基础达标

1.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C )

A.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解析华盛顿城国会大厦、白宫、联邦最高法院三座建筑,紧密构筑在一起,不仅体现政体的三权分立与制

衡,也反映出建筑群的协调、美观。A项“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与华盛顿城的建造有一定关联,但不能体现政

治文化特点;B项“议会中心”不符合美国政体结构;D项与材料无关。

2. (2012年无锡模拟卷)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9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其中包

括泰勒、哈里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乔治·沃克·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

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C) A. 中央集权 B. 责任内阁制

C. 分权与制衡

D. 联邦制

解析美国总统在美国国会被提案弹劾,体现了美国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关系。

3.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

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C) A. 维护各州权力 B. 争取民族独立

C.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建立民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新生的美国只有用改变“地域性的权

力”结构,才能避免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即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才能建立统一的国家。

4. (2013年江苏模拟卷)2013年3月1日,一个月前才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下开始了第二个任期的美国总

统奥巴马,尽管无奈,但也不得不在与国会磋商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国会规定的期限,签署了启动削减预算的命

令。这表明(C)

A.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B. 总统对立法无否决权

C. 三权分立且互相制约

D. 总统由最高法院任命

解析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由题目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分权制衡的关系。

5. 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

在的限制了。”美国人对政府进行“内在的限制”的主要措施是(C)

A. 加强对政府的舆论监督

B. 改邦联为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威

C. 实现权力的制约平衡

D. 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内在的限制”应该是指对政府权力的制衡,根据美国1787年宪

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6. 1785年,华盛顿意识到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华盛顿在1787

年(D)

A. 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总统

B. 主持国会通过宪法修订案

C.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

D. 主持制定联邦宪法

解析美国在1776年就已宣布独立,但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各州权力很大,议会和邦联仅是徒有其

名而已,于是美国在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A、B、C项都与题干的时间及涵义不符。

7.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

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

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C) A. 白人的利益 B. 黑人的利益

C. 穷人的利益

D. 议员的利益

解析“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 “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材料说明

当议员要以金钱、财产为条件。富兰克林对这一现象的讽刺性论述说明,他批判的是美国独立后忽视了穷人的

利益。

8. (2011年南京模拟卷)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

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

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B)

A. 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 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 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 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法院具有最高司法权。法官的做法符合

宪法规定,与爱国无关,故A错误;C的说法错误;国会和法院之间属于互相制衡的关系,法院只能对违宪法律进行

裁决,不能否定所有的国会立法,故D错误。

9. (判断正误)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B)

解析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10. (判断正误)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A)

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强调加强国家权力,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又把国家权力

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效地防止了专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巩固提升

1. (2012年扬州模拟卷)美国1787年宪法反映的主要是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B)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华盛顿

D. 伏尔泰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思想。

2. (2013年兴化模拟卷)梁启超曾称誉美国是“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他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

各省政府之发生,远在联邦政府以前。虽联邦政府亡,而各省还其本来面目,复为数多之小独立自治共和国,而可

以自存。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B)

A. 梁启超认为美国的共和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B. 梁启超看到美国的共和政治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

C. 梁启超认为美国共和政治不宜推广

D. 梁启超赞成在中国仿行共和政体

解析“此美国政治之特色,而亦共和政体所以能实行能持久之原因也”说明梁启超认识到美国的共和政

治有其特殊的历史因素,与本国国情有关,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A、C项在题干中无从体现;D项说法错误,梁启

超是近代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3. (冲A)“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

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D)

A. 建立了现代的政党制度

B. 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 开创了政体新形式

解析根据所学,A项与材料不符合,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起源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B项说法明

显不成立。C项最早确立议会主权原则的也是英国。本题选D项,美国开创了新的政体——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4. (2013年南京模拟卷)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

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A)

A. 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 使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力

C. 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 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解析从材料“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可以看出,宪法制定的

出发点是防止政府的权力过大,加强对政府的制约。因此宪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的。故选A。B项题干未体现

出各州的关系来;C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有很大的局限性;D项错误,1787年宪法的联邦制原则,规定了中央政

府的权力。

5. “(美国宪法)为了限制众议院的权力,他们便在众议院上面设置了参议院……因为参议院是各州立法会议

选出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A. 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B. 突出了议会至上原则

C. 扩大了各州权力

D.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解析材料体现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限制关系,体现了权力制衡原则。

6.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规划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

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之赐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本宪法。”作者在这段话中陈述了(B)

A. 不论男女都应享有平等的投票权

B. 主权属于全国人民

C. 州政府联合建立了美国政府

D. 人民从君主那里获得他们的权利

解析“我们合众国人民,……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之赐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本宪

法。”材料表明美国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投票权”“州政府”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不符合美国的史

实。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

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

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

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材料二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

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

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为评

判标准的国家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独立宣言》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为什么《独立宣言》通过后近200年,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

这一梦想?它反映了民主政治演进历程有何特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的认识。美国于1776年通过的《独

立宣言》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回答第(1)问时应联系启蒙思想的内容。第(2)问概括马丁·路德·金的

梦想,应联系材料一中《独立宣言》的内容,马丁·路德·金所追求的梦想正是当初《独立宣言》所标榜的人人

生而平等。在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种族歧视贯穿其中,这也正反映出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

答案(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2)梦想:人人生而平等。原因:美国建国后实行

的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一直存在着种族歧视。特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渐进性;追求真正的民主政治的道

路具有曲折性;民主政治的实现要通过不懈的斗争。(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8. 对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联邦宪法是一部进步性的文献,有人

则因其在民主精神上存在明显不足而对其进步性予以否定。

(1)请阐述美国的政府架构是如何体现该宪法规定的分权制衡原则的。

(2)此部宪法确定了民主原则,但是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请结合课本叙述其缺陷。你认为理想的民主原则应当是怎么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正确评价,由于时代的局限,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进步和局限的双重性,第(1)问美国宪法如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回答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第(2)问民主原则的缺陷可结合课本回答,其缺陷在于不公平性,因此,理想的民主应体现公平性。

答案(1)美国联邦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构成,三个部门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又可以多数票通过被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司法官员的任职须经参议院确认,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2) 1787年宪法没有承认黑人公民的权利,也没有给予妇女和黑人选举权。理想的民主原则应当是人生而平等。

史料研读

1. 美国共和制度面临的困难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上册【解读】J·布卢姆所说的“实验时期”是指从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时期,当时美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既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统一起来,又要确保共和制度。而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同时为防止独裁的出现,实行三权分立,确保权力制约与平衡,确立了共和政体。

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而且是一个移民国家;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因素具有一定的基础;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大多受欧洲启蒙思想理论的影响,尤其推崇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

2. 美国1787年宪法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为了行使上述各项权力,以及行使本宪法赋予合众国政府或其各部门或其官员的种种权力,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二款……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合众国官员……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历史文献选集》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5年

【解读】美国宪法是世界各国所实施的宪法中年代最久远的成文宪法,它制定于1787年。美国宪法简单明了(共七条),适应性很强,是世界许多国家宪法的典范。资料显示,美国宪法最根本的原则是分权原则与制衡原则。

① 分权原则。这则资料记载的美国宪法第一、二、三条分别规定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赋予国会、总统和法院,这便是三权分立。

② 制衡原则。宪法将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交给互不隶属的三类国家机关,三权互相平衡、互相牵制。因此便引申出另一个补充性原则,即所谓制衡原则。这就是说,总统、国会和法院在实现国家活动时,发挥着互相制约的作用。

实践证明,美国在独立革命之后创立的这套民主共和制度是成功的,它使中央三个权力机构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从而有利于防止独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3. 权利法案(美国宪法第一至十条修正案)

第一条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要求伸冤的权利。

第二条修正案纪律良好的民兵队伍,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须;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第三条修正案任何兵士,在和平时期,未得屋主的许可,不得居住民房;在战争时期,除非照法律规定行事,亦一概不得自行占住。

第四条修正案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索和拘捕的权利……

第五条修正案非经大陪审团提起公诉,人民不应受判处死罪或会因重罪而被剥夺部分公权之审判……

第九条修正案宪法中列举的某些权利,不得被解释为否认或轻视人民所拥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修正案举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政府行使,而又不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力,均保留给各州政府或人民行使之。

——《美国历史文献选集》【解读】《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法第一至十条修正案。1791年12月15日正式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的特点是通过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来保障民众的权利。《权利法案》对权利的列举不是采用肯定语式,而是采用否定语式,即不准联邦政府侵犯或剥夺人民这样或那样的权利,而不是说人民拥有这样或那样的权利。这种语式上的安排充分表现了18世纪末美国人的政府观,即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而首先要受到限制的是联邦政府。《权利法案》作为宪法修正案通过后,也适用于州政府。因而,所有美国人在全国各处均享受此类权利法案的保护,不受任何地方、州与联邦政府的侵犯。

资料卡片

1. 三权分立理论的由来

三权分立是一个政治学说,其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分权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混合政体学说。柏拉图认为混合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以及民主政体的自由,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

17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政府论》的发表,表明现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初步形成。洛克在《政府论》中,对权力分立理论有详尽的描述。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这三种权力应该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涉及和平与战争、外交与结盟,也为国王行使。继洛克之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更进一步发展了分权理论,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他在《论法的精神》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所谓三权分立,就是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执掌,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孟德斯鸠这一思想对美国的宪法制定者影响很大。

2. 联邦制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保留了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第四,

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统一的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3. 总统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的一种政体形式。总统和议会分别由选举产生,任期限定,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又称之为组阁),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其主要特点有: (1) 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又是三军总司令统率全国武装力量,政府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2) 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和总统都由全民普选产生。议会与政府完全分立,政府成员不能兼任议员,也不能参与议会立法的讨论和表决。(3) 在总统和议会关系上,总统行使权力时,不对议会负责,而只对国民负政治上的责任。议会不能通过投不信任票来迫使总统和内阁辞职,只有在总统或内阁成员有违法行为时才能提出弹劾案,被弹劾者是否有罪由参议院组成审讯法庭进行审理和决定。总统可以对议会通过的议案行使否决权(搁延否决权),议会两院可以用三分之二多数票推翻总统对议会法案的否决,总统也不能解散议会。总统任命政府重要官吏、外交使节和最高法院法官需经议会中的上院或参议院同意。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1789年,在专制君主制统治下的法国,爆发了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使整个欧洲大陆目瞪口呆。它遭致了几乎所有的欧洲旧王朝的联合武装干涉,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近代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因而这场革命以“大革命”的响亮称谓载入史册。但是,大革命却没能在法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新制度。法国政治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各派政治力量角逐国家权力,社会处于不断的紧张状态中。回顾法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新课导入●2

播放《大国崛起》法国篇《激情岁月》和德国篇《帝国春秋》相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法德这两个历史悠久的欧陆大国崛起的认识,教师引导比较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和英美的相似之处,并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崛起的重要因素。

基础达标

1. 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得到最终确立是在(C)

A.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

B.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D.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

解析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共和派在宪法颁布后几年内

掌握了关键性职位。

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

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D)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

院”说明在法国,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故选D。A项明显错误;B项错误,并非谁的权力大,而是相互制约;C项只

是说了一个方面。

3. (2013年扬州模拟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

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A)

A.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B.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C. 具有制约君主的权力

D.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解析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表明它的产生方式是民主的;帝国议会没有实权,不能

监督政府;皇帝及其领导下的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近现代社会中说的民主都是间接民主,故选A。

4.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C)

① 体现了分权的原则② 实行民主共和政体③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④ 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解

散参议院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法国民主政治知识的归纳总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总统经参议院同

意有权解散众议院,④说法错误。

5.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B)

A. 帝国国会由直接选举产生

B. 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C.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

D. 德意志皇帝决定对外政策

解析君主立宪制最基本的特征是议会掌握立法权,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但是,德意志皇帝有权召集和

解散议会,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德意志的议会实际受皇帝主宰。

6.英、美、法、德等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相同点是(B)

A. 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

B. 议会行使立法权

C. 政府向议会负责

D. 政府首脑由选举产生

解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议会政治,即由议会行使立法权。

7.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

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政治制度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民主代议

制,其突出表现在(B)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解析议会最主要的职能体现在立法权上,而材料中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都不掌握立法权。

8.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

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它”的

政体确立的依据是(D)

A. 《权利法案》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1787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这一表述与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相符合。

9. (判断正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A)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

约。

10. (判断正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对议会负责,从此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开

创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新体制。(B)解析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因此只对皇帝负责。

巩固提升

1.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民主的源头”、“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议会之母”、“驴象之争”、

“一票共和”。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B)

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C. 《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解析从“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等信息可以得出,该著作涉及的内容是西方近现代

代议制度,没有讲到“经济制度”、“古代”及“东方政治制度”,因此B项最符合题意。

2. 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

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这种情况最终并

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B)

A. 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B. 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解析抓住题干要求的关键词“从根本上说”,民主共和制的维持和发展本质上是因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选B项。

3.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

法控制政府,政府首相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

的“它”指(C)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俄国

解析据“国王”排除法国,据“首相”排除俄国。英国的首相是内阁首脑,与内阁成员共进退,名义上对国

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而德国皇帝掌握巨大权力,任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即“首相和国

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因此选C项。

4. 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宣布:“任何人不得保留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贵族头衔。”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B)

A. 反对君主立宪制政体

B. 否定等级制度

C. 维护共和政体

D. 维护私有财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

士”是贵族等级的象征,法律将其废除体现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的特征,答案选B,A、C、D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5. 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

的有(B)① 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② 国会由两院组成③ 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有关知识点。法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国皇帝有权解散议会,②③项属于共同点。第①项“国家元首无权任命

内阁(政府)成员”与史实不符,两国的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第④项“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说法错

误,德国的议会受到限制。

6. 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B)

A. 国家元首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B. 内阁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

C. 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D. 行政首脑由国家元首任命

解析本题考查法德两国代议制的比较。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都拥有大权;选民

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是代议制建立最基本的途径。因此,A和C项是两国的相同点。行政首脑都由国家元首

任命,但是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而德国皇帝任命内阁宰相无需议会同意,宰相也不对议会负责,

因此,D项是相同点而B项是不同点。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未满届的众议院。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时期,如果每院有绝对

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以上材料均摘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材料二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

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摘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国家元首的产生和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3)结合史实,说明造成这两种政治制度差异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德两国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的不同特点的认识。回答第(1)(2)问只需从提供的材料中进行概括即可。回答第(3)问需考虑到法、德两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时的历史背景。

答案(1)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2)第一,国家元首的产生办法不同。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要对议会负责;德国皇帝是世袭的,凌驾于议会之上。第二,两国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不同。法国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需要对参众两院负责;德国行政权控制立法权,皇帝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帝国宰相是内阁首脑,同时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帝国议会制定的任何法律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3)两个国家与旧制度的关系不同。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封建势力被摧毁得较彻底,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议会制;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容克地主的政治地位没有被触动,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实行的是保留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君主立宪制。

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第二帝国。回答下列问题: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通过法国1875年宪法。请从政府机构设置的角度回答,这部宪法是如何体现分权原则的?

(2)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受到资产阶级影响”、“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和“军事专制”这几句话的?

解析本题考查法德两国的政体。结合法德两国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来回答即可。

答案(1)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总统;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2)“受资产阶级影响”:指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受到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虽然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但徒有虚名,掌握行政权的皇帝和帝国宰相控制着议会。“军事专制”:指统一后的德意志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史料研读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关于总统的条款)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

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总统统率武装部长。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六条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解读】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定下来。依据宪法条款,总统由议会两院开联席会议共同选举产生,任期七年。表面看来,总统具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官吏、统帅军

队、缔结条约、派遣使节、对外宣战、赦免罪犯、主持国务员会议、经上议院同意解散下议院以及召集议会和宣告议会休会、闭会等元首权力,但是总统的一切文令,须有内阁总理或内阁部长的副署,他们因副署而对议会负责,并不对总统负责,他们能否继续任职,以议会的信任为准,而不以总统的信任为准。总统的文令未曾被副署的,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英国君主是君临而不统治,而法国的总统是既不君临,又不统治,只不过执行国事上的行为和主持一些礼仪上的事务而已。

2. 俾斯麦的“铁与血”演说

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和巴登——愿意浸沉于自由主义之中,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把普鲁士应充当的角色派给他们!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解读】这篇演说词表明了俾斯麦决心用“铁与血”来推行他的一切内外政策,通过武力由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出身于普鲁士贵族家庭,本人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容克地主,强烈拥护普鲁士王权。他始终坚信必须由普鲁士王朝通过战争手段,来完成德意志统一。但他也认识到要由普鲁士实现德意志的统一面临着诸多困难,内有奥地利的阻碍,外有英、法、俄的干涉,因此,他得出结论,只有用铁和血,才能实现德意志的统一。1862年他被任命为宰相后不久,9月29日在议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宣布了他的政治观点,即上面所引的演说。演说中充满了对软弱怯懦的资产阶级的蔑视,也将俾斯麦专横跋扈、崇尚暴力的面孔暴露无遗。随后,俾斯麦宣布议会休会,排除干扰,在普鲁士秣马厉兵,加强军备,终于通过三次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3. 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的条款)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六条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解读】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共14章78条,内容相当简洁。关于议会,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行使。皇帝对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命令开会、停会、闭会之权和公布法律之权。帝国议会是下议院,联邦议会是上议院。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它虽然有权讨论和表决立法提案,但立法提案实际上属于宰相和联邦议会,它通过的法案,联邦议会有否决权。同时,它还随时有被解散的危险。由于宰相并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它也不能提出任何不信任案,所以它没有监督政府的权力,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机构。作为上议院的联邦议会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参加联邦的各邦政府在本邦高级官吏中任命代表组成。联邦议会代表投票须严格奉行本邦政府的训令,不得凭个人意志自由投票。此外,宰相还兼任联邦议会主席,联邦议会的立法提案都是通过宰相以皇帝的名义送交帝国议会。宰相对联邦议会的一切事务有决定权。关于德国议会的权限的条款,充分体现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完全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料卡片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在1870年至1940年统治法国的共和政府。1870年9月4日,它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因为纳粹德国入侵法国而垮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围绕政体问题,各派政治力量展开激烈斗争。1945年9月,法国全民公决,摈弃第三共和国,第四共和国成立。1945年10月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告第四共和国正式建立。该宪法确立两院议会制,并对共和国总

统的权力作了严格的限制。1958年,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发生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与第四共和国相比,第五共和国削弱了议会的权力,增加了总统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由普选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但一年内不得解散两次;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等。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议员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2003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的参议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至6年,每三年改选一半,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

2. 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是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两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两百多年的显赫历史。普鲁士具有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著称,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18世纪末,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积极参加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根据维也纳会议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策划德意志统一大业。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打败了法国。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

3. 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军国主义充满残酷性和反动性,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和平的否认,坚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战争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

第三单元单元归纳与整合

单元归纳

阶段特征

(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的表现

① 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② 两种政体,一种是君主立宪制,一种是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③ 三项原则:一是民主化原则;二是法律化原则;三是制度化原则。

(2)多样性的表现

① 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② 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的也不同: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③ 法德、法英、法美、英美之间的政体依然存在着差别,可见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呈现着形式上的多样性特点。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

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20*4) 1.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多次变动所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立宪与共和的较量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2.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产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3.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结果和保障,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4.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思想变成现实,最早体现在(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 ) A.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B.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 C.人民对于旧王朝的留恋D.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 6.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7.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在于剥夺了( ) ①妇女的选举权②外来移民的选举权 ③黑人奴隶的选举权④印第安人的选举权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讲课实录)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讨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导入新课: 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西方列强利用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是其主要手段。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甲午战争以前,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这是由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讲授新课: 一、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目的:为了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西方国家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后,迫切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巩固、扩展已获取的侵略权益,使其产品真正占有中国市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遂为列强千方百计获取的目标。 过程:(让学生总结)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②趁镇压小刀会起义之机,列强夺取上海海关管理权。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要求将上海海关制度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④《天津条约》规定海关值百抽五的原则。 ⑤1863年清政府任命英国人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中国海关管理权被英国操纵了近一个世纪。 (赫德,字鹭宾。讲得一口极好的京腔,也识汉文,仰慕中华文化。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很熟悉。还熟悉中国官场的套路,与满清高官往来自如,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46年。穿二品补服,红顶花翎的大帽子后面还装了一根乌油油的大辫子。赫德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很大,他曾给他的英国朋友写信吹嘘道:“在中国我所主持的工作虽然叫海关,但其范围甚广……而最重要的是它的领导权必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他曾写一奏折《局外旁观论》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还经手清政府的对外借款。死后,清政府还追封他为“太子少保。”) 危害:中国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世界近代史部分框架 【考点解读】 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凸显个人价值和民主意识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断成长,以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19世纪中期以后,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15世纪~17世纪早期) 【阶段特征】 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

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 【阶段特征】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19~20世纪初)【阶段特征】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复习提纲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历史传统 :《大宪章》——有限的王权;议会制度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过程: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含义: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称为责任内阁制 演变:光荣革命前,为国王的随侍机构, 1721,罗伯特。沃波尔担任第一任首相,开得不到议会就辞职的先例, 1783年,小皮特开创内阁在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议会改革 变化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 1867年改革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选民 1918年改革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普选权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 ②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的角色, 统而不治,形式上任命内阁,任命上院贵族。 ③首相----多数党领袖,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④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五、小结: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民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阶和普通公民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背景:必要性:1、美国独立初期,结成了松散的邦联。 2、邦联存在种种弊端.经济上,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政治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可能性: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4、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形成强有力的的中央政府,并确保共和体制。 原则:联邦制原则——加强里中央集权,地方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分权制衡原则——保证民主,防止专制独裁 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选民间选)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1640年革命爆发→查理一世上断头台→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docx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选择题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是“一国两制”的经济格局。其中“两制”指的是()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封建主义经济北方奴隶制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 A④B C④D 2.小花尝试用历史坐标来展示美国的发展历程.下图处所指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1775--17831861--18651929--1933④ 1941--1945 A 赢得了民族独立 B 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C 摆脱了经济危机 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收益”,有一次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的障碍,为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战争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拉美独立战争 4.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历史学习任务之一,请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 的共同点有①废除农奴制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③允许土地买卖④向欧洲国家学习() A①② B 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19 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 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向“西洋各文明国家”学习的内容是①天皇制度②科学技术③生活方式④学校教育()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1861 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 步履姿态,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 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D 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某校九年级同学计划举行一次专题展览,展出的内容是19 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资产阶级 改革的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次展览要求的是①中国戊戌变法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日本 明治维新④俄国 1861 年改革⑤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8.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把这一系列的事件联系起来的主线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 世界走向战争 D 和平与发展 9.新华社伦敦 2010年 5 月 12 日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首 相,并受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伊莉莎白二世只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 A 《权利法案》B1787 年宪法C《人权宣言》 D 《法典》 10.因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而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 《法典》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11.有人认为, 2010年 3 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罗伯斯庇尔 D 拿破仑 12.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所要解决掉最根本问题是() A 维护国家统一 B 争取民族解放 C 解决西部土地问题 D 废除农奴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高三二轮)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考试说明 二、典型例题 三、问题探究 1、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材料二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三在 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拉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确立了怎样的权力机制?根据材料二,英国君主进入统而不治的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三,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如何解决议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的? (3)英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成功经验? 2、材料制宪者们普遍笃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认为“权力会腐化,绝对权力会绝对腐化”。 因而在设计政府时必须实行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材料体现了《1787宪法》怎样的特点,结合宪法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结合材料,说明德国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四、巩固练习 1、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一、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英国贵族与国王之间的政治斗争。贵族对国王为进行对法战争而加重他们的军役负担不满,市民也反对国王的勒索。1215年,英国国王在与法国的战争遭到失败后,被迫与贵族代表签署《大宪章》,将王权置于一定的法律约束之下,规定了贵族对王政的参与权、监督权等,为议会制度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4、15世纪,随着欧洲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意大利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世纪末,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加快了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的进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由贵族、地主、商人转化而来的新生资产者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力量。资产阶级要维护其经济统治地位,就必须从政治上和法律上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在西欧国家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常常遭受封建统治者的肆意掠夺。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捍卫其私有财产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掀开了人类近代历史的篇章。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等三次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资本主义民主。 英国革命被认为是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起点。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战争在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与代表封建专制王权的国王之间发生。经过长期内战,议会军队获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黜,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削弱甚至一度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成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决定力量,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后来,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英国又经历了王室复辟与“光荣革命”,于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保护资本主义民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英国革命基本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过渡,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封建主共同掌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其中,尤其是推动完善了代议制和普选制,形成了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美国独立战争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扩展到了北美新大陆。革命前,北美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1776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发表了《独立宣言》,推翻了英国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个基本没有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传统的新兴国家,美国在独立后,掌权的资本家和农场主的政治代表们既排除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选择,也对人民主权心存忌惮,害怕民权的扩大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根据当时北美大陆地方自治盛行的情况,以分权制衡原则为主要依据,建立了以代议制和联邦制为基本制度框架的共和政体。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的三权分立代议制共和国为后来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大陆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当时阶级斗争空前激烈,在与顽固的封建势力斗争中,人民群众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动。法国大革命高扬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旗帜,对封建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摧毁,形成了以

2.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一部分中考考点研究 世界近代史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建议作答时间:15分钟) 1.(2019山西)《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阿萨·勃里格斯说:“1688年革命是实用主义和人的理性的一次胜利,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前的好几代人攘扰不安的争端问题。于是,建立起一种‘平衡’,它维持了若干年之久。”由此可见“光荣革命”() A.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制度 B.充分照顾到实现各方的利益 C.是当时英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D.避免了英国社会再发生革命 3.(2019信阳模拟)英国传统的服饰颜色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从蓝色到土褐色就如同从蓝天到褐土一样,代表社会地位等级的高低变化。但到了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普通大众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艳丽、图案漂亮的服饰,从色彩上挑战了服饰的等级制度。导致相关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 B.殖民地棉花的大量输入 C.纺织技术的提升 D.拿破仑帝国的扩张

4.(2019雅安)有学者指出:“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该学者肯定英国() A.革命中没有出现暴力斗争 B.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革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D.革命对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 5.(2020原创)英国《权利法案》指出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议会议员应该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人民可以向国王请愿,人民在这里指的是城乡有产阶级。这表明《权利法案》() A.保守性和革命性的双重特征 B.以成文宪法的方式公布于世 C.使王权与议会权利趋向平衡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6.(2019郑州模拟·史料实证)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印花税法”,规定:凡殖民地的商业契约、广告、历书、新闻纸以及一切证明文件,都必须贴上印花。印花税很重,单是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就需要纳两英镑的印花税。这可以用来探究() A.三角贸易的兴起 B.独立战争的原因 C.英国教育的发展 D.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7.有史学家说:这场战役至关重要,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增强了美国人民必胜的信心,而且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此役后,法国承认美国独立,并直接加入对英作战,荷兰等国也对美国进行了援助。材料中的“战役”是指()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南北战争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8.(2020原创)独立战争时期,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了抵抗英军的战斗。每当英军将至,他们就拿

2017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高考历史汇编专题:专题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含答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 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2016·课标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3.(2016·浙江文综,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4.(2016·北京文综,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裴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5.(2016·江苏单科,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变革了封建制度,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 2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否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了,三大发明是东方人传入西方的。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即使没有三大发明资本主义依然会在西方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 三大发明在西方的传播是对资本主义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不是根本的产生原因 就是有你三大发明也过年没你三大发明也过年就是这个意思。三大发明是科技上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场而不能根本的左右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是四大发明的文明原创地为啥过去这魔久了依然还是封建国家呢?为什么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呢?所以说像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火药击败了冷兵器的骑士阶级,破坏了封建领主的城堡,没有骑士阶级和城堡的庇护封建领主当然会垮台。 指南针在航海学的利用使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于是海外资本开始迅速增加,跨洋商业活动发展迅速。殖民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入欧洲,资产阶级商人们地位迅速提高,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迅速。封建领主更趋于没落和破产。 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出版业,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打破了教会的独裁统治,使人文主义新思想得到传播和普及。并提高了科技的进步,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可以说三大发明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推进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这是一种科技手段而不是根本,希望你能搞清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16世纪) (1)思想上: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教会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含义)——文艺复兴运动,(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思想上的巨变) (2)经济上:14世纪前后,意大利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作用:)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上的巨变) 相关链接: 1、新航路地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的东岸。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地开辟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往东走的航海家: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达。迦马(到达印度) 往西走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麦哲伦

(环球航行) 横渡大西洋的:哥伦布,麦哲伦 麦哲伦经过的大洋顺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7世纪——18世纪)(政治上的巨变:英法美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2)思想上:①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8世纪,法国“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伏尔泰)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相关链接: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政治上: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69)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76)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原卷版)

专题08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任何一种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2、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革命的果实,是革命的必由之路。 3、国家的发展必须遵循历史的发展规律,采取符合国情的措施和手段。 4、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5、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每一个国家的共同愿望 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才能更好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专题训练八世界资本主义的确立、巩固与发展 1. (2019·湖南岳阳)阅读下列大事年表: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随后颁布《人权宣言》 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 请回答: (1)上述大事年表中,哪一事件“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2)英国通过什么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国际意义?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4)请列举一例“美国国父”华盛顿的主要功绩并说出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 (5)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思想、政治、技术发明等领域的变革 与创新。据此谈谈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2019·四川乐山)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示意图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及确立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时间:1640年-1688年。 3.领导阶级(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5.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6.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7.进程: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8.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9.历史意义: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进程(1775-1783年)。开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建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

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重要人物:华盛顿。 6.重要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 7.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胜利原因: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军队的英勇作战、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支援。 9.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的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三)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3.革命任务:推翻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思想武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5.进程(1789-1794年)开始的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高潮:雅各宾派专政。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反法同盟。 6.重要文献:《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拿破仑《法典》,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7.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拿破仑。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5——16世纪: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解体。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复兴。 文化:近代天文学、物理学产生。 17——18世纪: 经济: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政治:英、美、法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 思想:启蒙运动高涨,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 文化:经典力学出现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后期: 经济:工业革命开展,生产力提高,人类进入————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工厂。 政治: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代到来,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普遍确立,工人运动高涨。思想:自由放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然科学发展快,电磁感应现象、达尔文进化论提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9年):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大提高,产生了垄断组织,列强加强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一战,欧洲受到沉重打击。 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思想 文化:现代物理学重大理论突破: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 1929年——1945年: 经济: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开辟一条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政治:二战爆发 思想: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思想 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出现 1945年——1970年: 经济: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福利国家建立、第三产业兴起,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 政治: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国际关系紧张;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着两极格局。主流思想:凯恩斯主义盛行 文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90年代至今: 经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区域集团化也发展迅速; 政治: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思想: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最新考纲】 1.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理解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知道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历史传统:13世纪设立议会,开始有限制王权的习惯。 (2)经济: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4)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1)1640年革命爆发后建立共和国。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特点: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和平夺权。 二、确立过程 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1)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结果: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3.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英国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

广东2011高考历史复习精品:0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含详解

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2010年广东卷)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解析】A 依据材料,不难看出,法国共和制确立面临复杂的政治形势,也说明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曲折艰难。C、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1873年,巴黎公社起义已失败,B项也排除。 2.(2010年四川卷)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了政局动荡B.加快了反封建进程 C.传播了启蒙思想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D 这里,法国的“激进的斗争方式”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系列措施,D项是君主立宪派时期带有一定妥协性的产物。 3.(2010年上海历史卷)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 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 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 【解析】A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法国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1795年在位。 4.(2010年重庆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创了法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此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成立立法议会②颁布《人权宣言》③推行全国限价④发动热月政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年),立法议会成立在1791年,《人权宣言》1789年颁布,因此排除①②。 5.(2010年北京卷)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根据史实革命开始时反对的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6.(2010年山东卷)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收稿日期:2001-05-06 作者简介:丁仰炎(1925-),男,江苏常州人,教授.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丁仰炎 (新华社外事局,北京100053) 摘 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面貌与30年代或70年代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凯恩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以市场为主同时辅以各种宏观调控,是一个特点。同时,高工资高福利成了西方社会的新的风景线,资本的社会化以基金等形式取得长足进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面貌以及他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这些情况使旧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贫富差别依然存在,但中产阶层快速壮大,成了社会的主流,阶级界限在不断模糊化。新的矛盾还没有充分展开。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资本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阶级矛盾中图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4(2002)02-0011-04 西方资本主义的面目在整个20世纪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几乎40年一大变。当代资本主义既不同于30年代的资本主义,也不同于70年代的资本主义。因此,研究当代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之间,体制也不完全一样,但毕竟是大同小异,就其共同和主要的方面讲,与30年代和70年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以市场作用为主,但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又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资本主义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的新政开了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凯恩斯主义实际上为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理论根据。二战后,西方各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凯恩斯主义,各国对经济干预的方面和程度各有不同,社会民主党在西欧一些国家上台执政后,这种干预达到高峰,使70年代的资本主义和30年代有很大区别。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国家直接对经济的干预,当时法国、西德和英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80年代,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苏联瓦解后西方各国竞相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纷纷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在1996年之后的 10年内,西欧各国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将达八千亿美元,比以前10年还要多70%,有人更鼓吹完全取消干预,西方资本主义的面目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用国有化的办法来干预经济是大为减少了,但是完全取消干预是办不到的。2001年,美国和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衰退,西方对经济的干预又在加强,如美联储该年一年内已连续11次降息,降幅达4.75个百分点,目前的贴现率仅为1.25%,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凯恩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现在西方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采取宏观调控的办法。以市场调节为主,加上适当的宏观调控,这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出特点。 当前各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宏观调控,在手法上虽有所不同,但仍有许多共同点,主要是:(1)通过政府采购、补贴、税收政策和银行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来调节需求,从而促进或影响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2)通过税收政策和福利政策来调节利润的再分配,从而调节社会矛盾。(3)通过对资本集中程度的干预来促进竞争,保持经济的活力。西方各国差不多都有反垄断法,但并没有否定垄断,而是在不断的分化、组合过程中改进经济结构。(4)在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它的/共决权法0使劳方在企业中有参与决定权,而且参与程度相当大,不过资方实际上仍保有最后决定权。(5)政府成了企业的最大对外推销者,各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着眼点是外贸,首脑出访往往带有大批企业家。 第15卷第2期2002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Editi on)Vol.15 No 12June,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