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工大土木工程施工

哈工大土木工程施工

哈工大土木工程施工
哈工大土木工程施工

哈工大信息与通信工程培养

学科专业代码:0810 学科专业代码:信息与通信工程 类型:学术研究型 一、研究方向 1. 宽带通信理论与技术 2.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技术 3. 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 4. 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 5. 现代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 6. 雷达成像与目标识别技术 7. 数字图象处理理论与技术 8. 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 9. 数据采集理论与应用 10.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说明: 1. 学术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GXW)9学分,学科基础课(XW)8学分,学科专业课(XW)6学分,选修课(X)6.5学分,专题课(ZT)2学分,实践课(ZX)3.5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2. 学生选课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并经过院系主管负责人确认,对于选课人数不超过10人的选修课原则上不允许开设。 3. 学术活动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一次学术报告,或者在研究生论坛活动中进行一次学术报告。 4. 外语学术论文的要求毕业前发表或投稿一篇外文学术论文。

学科专业代码:0810 学科专业代码:信息与通信工程 类型:应用研究型 一、研究方向 1.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 2.数字信号传输技术 3.移动通信系统 4.雷达信号处理技术 5.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6.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应用 7.数字图象处理与应用 8.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 9.高速数据采集与大容量存储技术 10.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二、课程设置

说明: 1. 应用研究型硕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1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GXW)9学分,学科基础课(XW) 4学分,学科专业课(XW)4学分,选修课(X)7学分,专题课(ZT)2学分,实践课(ZX)3学分,人文管理课2学分。 2. 学生选课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并经过院系主管负责人确认,对于选课人数不超过10 人的选修课原则上不允许开设。 3. 人文管理类课程由研究生院统一设置,供学生选修。 4. 实践课可以是软件或硬件设计类课程(也可以通过在校外企业及研究所参加实习或论文工作获得实践课学分)。

电子通讯与控制 职务说明书格式

电子通讯与控制职务说明书格式 第九研究室部门职务说明书电子控制与通讯岗位职务说明书岗位编号:205-905 编写日期:2003-11-27 岗位名称:电子通讯与控制在岗人数:6~7 所在部门:第九研究室编写人:直接上级:第九研究室主任.项目负责人直接下级:直接下级人数:审定人:本职概述:从事光电子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及产品有关的电子通讯与控制组件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跟踪.分析.报告国内外有关电子通讯与控制组件设计技术和热成像处理电子学的最新进展,了解和掌握电子电路加工与制造工艺技术.电子设计.产品和市场的动态。 职责一:参与产品开发或技术研究总体方案论证平均占工作时间百分比:15% 工作任务结合国内外电子控制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及时报告.申请拟开展立项论证研究的课题结合总体方案论证的需求开展相关电子控制与通讯系统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开展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建议.实施与信号处理论证研究直接相关的内部技术分析研讨会或关键技术的演示验证试验编制并提交产品开发或技术研究项目的电子控制与通讯系统论证报告工作权限工作责任工作频次工作关系内部关系外部关系建议权执行权有限责任每2~3年一次每次5~7周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光机结构设计.电子信号处理.可靠性预计

第七.第等专业研究室和试制研究中心职责二:设计输入控制平均占工作时间百分比:20% 工作任务根据总体下达的光机设计技术要求,制定电子通讯与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基本组成.结构.布局和性能)确定电子通讯与控制组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明确所选用元器件的电气特性.使用环境和工艺制造条件。 按照上级设计师系统下达的电子通讯与控制性能指标要求,制定电子通讯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规范,明确规定电子通讯与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控制输入与输出.功率输入.输出信号.噪声控制要求.通讯接口标准.通道带宽.通道增益和传递函数.环境适应性等性能设计方面的技术要求。 工作权限工作责任工作频次工作关系内部关系外部关系执行权全部每2~3年一次每次2~3个月项目负责人.总体设计.光机结构设计.电子信号处理.可靠性预计 第研究室和试制研究中心职责三:设计输出控制平均占工作时间百分比:40 % 工作任务按计划开展项目与产品的技术研究和电子电路设计工作根据产品研制或技术设计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试验.实验和联合技术攻关,制定联合攻关的技术方案报告或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试验.实验大纲。 在保证产品研制工作质量的条件下,严格控制各项研制成本在产品研制的各阶段要注意收集和积累能够反映产品研制工作进展和技术状态控制的各种相关资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音频和

09春土木工程材料试题(B)及答案doc-哈工大年季学期

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 1.气硬性胶凝材料 2.钢材的时效敏感性 3.软化系数 4.热塑性树脂 5.比强度 二、填空题(1分×35=35分) 1.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随其()孔隙率增大,其吸声性增强;()孔隙愈多,其隔热保温性愈好。 2.测试材料的强度时,加荷速度越快,则测得的值越()。 3.石油沥青牌号越高,其温度敏感性(),粘性(),开裂后自愈力()。 4.煤沥青比石油沥青的耐腐蚀能力()。 5.能使钢产生低温冷脆性的温度称为钢的()。 6.Q235钢为建筑结构主要用钢的理由是:其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性。 7.与普通石膏板比较,纸面石膏板的()性能明显增强。 8.建筑石膏制品的耐火性()。 9.砂浆的和易性主要包括()和()两项性能。 10.建筑混合砂浆中除水泥之外,还常掺入()等胶凝材料,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砂浆()性,减少水泥用量。 11.烧结空心砖与烧结多孔砖相比,空心砖的孔洞尺寸(),承载力()。

13.塑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带来的主要危害是(),产生浓烟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及()。 14.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硅酸二钙含量高,水泥早期强度(),后期强度()。 15.与普通水泥比较,矿渣水泥的水化热()、耐腐蚀性()。 16.水泥石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 17.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优选()水泥,不宜选用()水泥。 18.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比碎石配制的混凝土()。 19.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主要包括()变形、()变形、塑性收缩和温度变形。徐变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不利的方面是()。 20.在混凝土中,水泥浆在硬化前起()作用,在硬化后起()作用;砂石主要起()、抑制水泥收缩、节约水泥用量的作用。 三、选择填空(1分×15=15分) 1.()是引起水泥石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因素之一。 A.游离氧化钙B.氢氧化钙C.氢氧化镁D.游离氧化铁 2.()用来表示材料的抗渗性。 A. Fn; B. Pn; C. Kp; D. Wm 3.()腐蚀属于水泥石双重腐蚀。 A.软水B.硫酸镁C.碳酸D.强碱 4.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应()min为合格。 A.≯600 B.≯390 C.≯45 D.≮600 E.≮390 F.≮45 5.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的()。 A.强度高B.抗渗性好C.抗震强D.和易性好 6.配制混凝土时,应尽量选用()的砂石。 A.比表面积小,空隙率大B.比表面积小,空隙率小 C.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大D.比表面积大,空隙率小

哈工大DSP大作业

DSP-F2812的最小系统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一、设计目的: TMS320F2812DSP是TI公司一款用于控制的高性能、多功能、高性价比的32位定点DSP。它整合了DSP和微控制器的最佳特性,集成了事件管理器,A/D转换模块、SCI通信接口、SPI外设接口、eCAN 总线通信模块、看门狗电路、通用数字I/O口、多通道缓冲串口、外部中断接口等多个功能模块,为功能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方便,同时由于其性价比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数字马达控制、工业自动化、电力转换系统、医疗器械及通信设备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DSP的各个模块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希望可以通过对最小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DSP的学习,能在实践中运用DSP,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设计思路 所谓最小系统就是由主控芯片加上一些电容、电阻等外围器件构成,其能够独立运行,实现最基本的功能。为了验证DSP的最基本的功能,我设计了如下单元:有源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及JATG下载口电路的设计、外扩RAM的设计、串口电路的设计、外扩A/D模块电路的设计。 三、详细设计步骤和原理 1、电源电路的设计 TMS320F2812工作时所要求的电压分为两部分:3.3V的Flash电压和1.8V的内核电压。TMS320F2812对电源很敏感,所以在此推荐

选择电压精度较高的电源芯片TPS767D318。TPS767D318芯片输入电压为+5V,芯片起振,正常工作之后,能够产生3.3V和1.8V两种电压电压供DSP使用。如下图所示: 2、复位电路及JATG下载口电路的设计 考虑到TPS767D301芯片自身能够产生复位信号,此复位信号可以直接供DSP芯片使用,所以不用为DSP设置专门的复位芯片。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考虑到JATG下载口的抗干扰性,在与DSP 相连接的接口均需要采用上拉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考研大纲_哈工大考研论坛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考研大纲 一、考试要求 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结构与缺陷;第二部分为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的基本要求是应考者需全面掌握晶体材料结构及其缺陷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求能灵活运用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是:(1)理解并掌握材料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与断裂等基本力学行为的宏观规律及微观本质,并进一步了解应力状态、试样几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2)熟悉材料常用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测试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范围,具有按照实际工作条件和相关标准、规范等正确选择试验方法和指标进行材料测试、评价及选择材料的能力,并了解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二、考试内容 1)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 a:晶体学基础:原子的结合键、结合能;结合键的特点、与性能的关系;晶体学的基本概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标定;晶面间距的计算;晶体的对称性。 b:晶体结构: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相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亚稳态结构。 c:晶体缺陷:晶体缺陷的分类、结构、表征、运动特性;空位和间隙原子形成与平衡浓度;位错的基本类型与表征、位错的运动与增殖、位错的弹性性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界面、相界、孪晶界;位错及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 d:相图:相图的基本规律、分析方法与应用;分析各种类型的二元相图及其晶体的结晶过程和组织;三元相图的基本知识。 2)材料力学性能部分 a: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1)掌握静载拉伸试验方法与拉伸性能指标的含义及测定,熟悉典型材料拉伸变形断裂行为与应力-应变曲线;(2)熟悉压缩、弯曲、扭转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应力状态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3)掌握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b:材料变形行为与变形抗力:(1)掌握弹性变形行为及其物理本质,熟悉材料的弹性常数及其工程意义;(2)熟悉材料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微观机制,了解材料物理屈服现象;(3)了解材料的理论与实际屈服强度、微观与宏观屈服应力及宏观屈服判据;(4)了解材料强化的基本途径与常用方法。 c:材料断裂行为:(1)了解材料常见断裂形式及其分类方法;(2)熟悉金属延性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3)熟悉解理和沿晶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4)了解断裂的宏观强度理论。 d:材料的脆性及脆化因素:(1)了解材料脆性的本质及表现,熟悉微观脆性与宏观脆性的联系与区别;(2)熟悉缺口顶端的应力和应变特征,了解缺口试样拉伸行为及缺口敏感性;(3)了解冲击载荷特征与冲击变形断裂特点,掌握缺口试样冲击试验与冲击韧性的意义及应用; (4)了解材料低温脆性的本质及其评定方法。 e:材料裂纹体的断裂及其抗力:(1)了解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掌握Griffith强度理论及应用;(2)掌握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裂纹尖端塑性区及其修正;(3)了解裂纹体的断裂过程与断裂韧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f:材料的疲劳:(1)熟悉高周、低周疲劳行为,s-N与-N疲劳曲线及其经验规律,掌握疲劳抗力的意义及表征;(2)了解疲劳断裂过程、特征及微观机制;(3)掌握疲劳裂纹扩展的断

线性系统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基于设计(matlab) - 最新版本

一. 极点配置原理 假设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Cx y Bu Ax x 若系统是完全可控的,则可引入状态反馈调节器,且: 这时,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x A BK x Bv y Cx =-+?? =? 二. 状态观测器设计原理 假设原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Cx y Bu Ax x 若系统是完全可观的,则可引入全维状态观测器,且: ??(y y)??x Ax Bu G y Cx ?=++-??=?? 设?x x x =-,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为: ()x A GC x =- 解得: (A GC)t (0),t 0x e x -=≥ 由上式可以看出,在t 0≥所有时间内,如果(0)x =0,即状态估计值x 与x 相等。如果(0)0x ≠,两者初值不相等,但是()A GC -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这样 x 就能渐进衰减至零,观测器的状态向量?x 就能够渐进地逼近实际状态向量x 。状态逼近的速度取决于G 的选择和A GC -的特征配置。 三. 状态观测的实现 为什么要输出y 和输入u 对系统状态x 进行重构。 u Kx v =-+

证明 输出方程对t 逐次求导,并将状态方程x Ax Bu =+代入整理,得 2(n 1)(n 2)(n 3)21n n y Cx y CBu CAx y CBu CABu CA x y CBu CABu CA Bu CA x -----=??-=??--=????----=? 将等号左边分别用z 的各分量12,, ,n z z z 表示,有 121(n 1)(n 2)(n 3) 2 n n n y C z y CBu CA z z y CBu CABu x Qx z CA y CBu CABu CA Bu -----?? ???????? -?? ????? ? ? ?????==--==?? ????????????????????----?? ? 如果系统完全能观,则 rankQ n = 即 1?(Q Q)T T x Q z -= (类似于最小二乘参数估计) 综上所述,构造一个新系统z ,它是以原系统的输出y 和输入u ,其输出经过变 换1(Q Q)T T Q -后得到状态向量?x 。也就是说系统完全能观,状态就能被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各阶倒数估计出来。 四. 实例 给定受控系统为 再指定期望的闭环极点为12,341,1,2i λλλ*** =-=-±=-,观测器的特征值为 12,33,32i λλ=-=-±,试设计一个观测器和一个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并画出系统 的组成结构图。 []0100000101000100 05 021000x x u y x ???? ????-????=+????????-???? =

哈工大 试验方法数字信号处理 作业二

题目: 根据已知位移曲线,求速度曲线 要求: ? 由数据文件画出位移曲线( Δt=0.0005s ); ? 对位移数据不作处理,算出速度并画出速度曲线; ? 对位移数据进行处理,画出位移曲线,并与原位移曲线对比; ? 画出由处理后的位移数据算出的速度曲线; ? 写出相应的处理过程及分析。 1. 由数据文件画出位移曲线( Δt=0.0005s ); MATLAB 程序: data=importdata('dat2.dat'); x=(0.0005:0.0005:55); y=data'; plot(x,y); xlabel('时间/s'); ylabel('位移/mm'); title('原始位移曲线'); 曲线如图: 图1 原始位移曲线 2. 对位移数据不作处理,算出速度并画出速度曲线; MATLAB 程序: clear; data=importdata('dat2.dat'); t X V ??=

x=(0.0005:0.0005:55); y=data'; dt=0.0005; for i=1:109999 dx=y(i+1)-y(i); v(i)=dx/dt; end v(110000)=0; plot(x,v); 速度曲线: 图2 原始速度曲线 3.对位移数据进行处理,画出位移曲线,并与原位移曲线对比; 先对位移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MATLAB程序:fft(y) 结果如图: 图3 原始位移曲线FFT变换

可以得知:频率在0附近为有用的位移信号,而频率大于0HZ的信号则为干扰信号,被滤去。 MATLAB程序: data=importdata('dat2.dat'); x=0.0005:0.0005:55; y=data'; wp=1/1000;ws=4/1000; [n,Wn]=buttord(wp,ws,0.7,20); %使用buttord函数求出阶数n,截止频率Wn。 [b,a]=butter(n,Wn); %使用butter函数求出滤波系数。 y2=filter(b,a,y); plot(x,y2); 曲线如图: 图4 滤波后位移曲线 与原位移曲线对比如下图: 图5 滤波后位移曲线与原曲线对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工大研究生招生-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和推免生均需参加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5/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Ⅰ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Ⅱ复试笔试科目 (一)报考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考生 以下共有六套考题供考生选择。参加复试的考生须从六套题中任选两套考题回答。每套题100分,共200分。 第一套题: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 一、X射线物理基础 1. 连续X射线 2. 特征X射线 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包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光电子、X射线荧光及俄歇电子) 二、X射线衍射方向 1.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 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包含反射级数、干涉指数、消光等) 三、X射线衍射强度 1.原子散射因子 2.结构因子(包括含义、推导及如何用结构因子推导晶体消光规律) 3.多晶体X射线衍射强度影响因素 四、电子光学基础与透射电子显微镜 1. 电子光学 2. 电磁透镜及相差分析。 五、透射电镜的构造 1.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及成像原理 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质及放大倍数。 六、电子衍射 电子衍射原理及衍射花样的标定 七、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衬度原理 1. 质厚衬度 2. 衍衬成像原理 3.消光距离 八、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及构造,表面形貌衬度原理及应用 九、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电子探针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子探针仪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基础 实验名称: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院 (系): 自动化学院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吴静 学 号: 08008419 实 验 室: 机械动力楼417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2011年05月13日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观测器在自动控制设计中的作用 2. 理解观测器的极点设置 3. 会设计实用的状态观测器 二、实验原理 如果控制系统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来设计,就必须要得到系统的各个状态,然后才能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然而,大多数被控系统的实际状态是不能直接得到的,尽管系统是可以控制的。怎么办?如果能搭试一种装置将原系统的各个状态较准确地取出来,就可以实现系统极点任意配置。于是提出了利用被控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重构原系统的状态,并用反馈来消除原系统和重构系统状态的误差,这样原系统的状态就能被等价取出,从而进行状态反馈,达到极点配置改善系统的目的,这个重构的系统就叫状态观测器。 另外,状态观测器可以用来监测被控系统的各个参量。 观测器的设计线路不是唯一的,本实验采用较实用的设计。 给一个被控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是G (s )=12 (1)(1)K T s T s ++ ,12 K K K =观测器如图示。

设被控系统状态方程 构造开环观测器,X ∧ Y ∧ 为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估值 由于初态不同,估值X ∧ 状态不能替代被控系统状态X ,为了使两者初态跟随,采用输出误差反馈调节,加入反馈量H(Y-Y)∧ ,即构造闭环观测器,闭环观测器对重构造的参数误差也有收敛作用。 也可写成 X =(A-HC)X +Bu+HY Y CX ? ∧ ∧ ∧∧ = 只要(A-HC )的特征根具有负实部,状态向量误差就按指数规律衰减,且极点可任意配置,一般地,(A-HC )的收敛速度要比被控系统的响应速度要快。工程上,取小于被控系统最小时间的3至5倍,若响应太快,H 就要很大,容易产生噪声干扰。 实验采用X =A X +Bu+H(Y-Y)? ∧ ∧∧ 结构,即输出误差反馈,而不是输出反馈形式。 取:1212min 35 20,5,2,0.5,0.2K K T T t λ-= =====,求解12g g ?????? 三、实验设备: THBDC-1实验平台 THBDC-1虚拟示波器 Matlab/Simulink 软件 四、实验步骤 按要求设计状态观测器 (一) 在Matlab 环境下实现对象的实时控制 1. 将ZhuangTai_model.mdl 复制到E:\MATLAB6p5\work 子目录下,运行matlab ,打开ZhuangTai_model.mdl 注:‘实际对象’模块对应外部的实际被控对象,在simulink 下它代表计算机与外部接口: ● DA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DA1,代表对象输出,输出通过数据卡传送给计算机; ● AD1对应实验面板上的AD1,代表控制信号,计算机通过数据卡将控制信号送给实际对象;

07春土木工程材料试题(A)及答案doc-哈工大年季学期

哈工大 2007 年 春 季学期 土木工程材料(A )试 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分数 班号 姓名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 1.材料的耐久性: 2.钢材的脆性临界温度: 3.水泥活性混合材料: 4.碱-骨料反应: 5.热固性树脂: 二、填空题(40×1分=40分) 1.建筑材料的含水量增加,材料的密度 ,材料的保温性能 。 2.钢材的屈强比越大,钢材的利用率越 。 3.结构材料的 用软化系数来表示。 4.硅酸盐水泥中,掺入石膏的目的是 。 5.由于石膏具有良好的 性能,在建筑上常用石膏制作内隔墙板。 6.石灰使用时,进行陈伏的目的是 。 7.水泥石中凝胶体含量越 ,毛细孔含量越 ,则水泥强度越高。 8.同种石油沥青中,牌号愈大,石油沥青粘性 ,塑性 使用寿命 。 9.氧指数大的塑料,其阻燃性 。 10. Q235-AF 钢的性能比Q235-D 钢的性能 。 11.混凝土中有害的骨料粒型主要为 状及 状。 12.粘土之所以可以作为烧结制品的原料是因为粘土具有 和 性。 13.砂浆的和易性包括 和 。 14.与体型结构的合成树脂比较,线型结构树脂的强度和耐热性 。 15.石油沥青的塑性用 表示。

16.测试材料的强度时,若试件尺寸越小,则实际测得的值越。 17.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是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镁和。 18.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硅酸二钙含量高,水泥早期强度,后期强度。 19.水泥石腐蚀中,腐蚀又称为双重腐蚀。 20.在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掺入减水剂的混凝土不仅可降低拌和用水量,而且可以。 21.混凝土受到碳化作用后,对混凝土最大、最直接的危害是。 22.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括、、三项性能指标。 23.与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更适用于结构。 24.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限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其目的是。 25.混凝土抗渗标号P12表示。 26.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许多措施,其中能明显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结构措施是。 27.砌筑普通粘土砖用的砂浆的强度主要受水泥强度和的影响。 28.在塑料中,决定塑料主要性能的组成成分是。 29.与砌筑砂浆相比,抹面砂浆对砂浆性质中的可不作重点要求。 三、选择填空(10×1分=10分) 1.选择墙体材料时通常希望其()。 A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小; B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大; C导热系数小、热容量大; D导热系数大、热容量小。 2.砂浆的流动性用()表示。 A.坍落度; B.维勃稠度; C.分层度; D.沉入量。 3.试配混凝土时,发现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砂率; B.降低W/C; C.W/C不变,增加水泥浆; D.砂率不变,加入砂石。 4.同种材料、干燥状态下,材料的( )。 A. 体积密度>视密度>密度>堆积密度; B. 密度>视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C. 体积密度>堆积密度>密度>视密度; D. 密度>体积密度>视密度>堆积密度。

三阶随动系统串联校正的频率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设计(论文)题目:_ 三阶随动系统串联校正的频率 __ 特性法设计及仿真研究_______ 单 位(系别):______自动化系______ 学 生 姓 名:___ 陈海龙_________ 专 业:_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__ 班 级:___ 05111106________ 学 号:___ 0511110629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汪纪锋_________ 答辩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 20 15 年 6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 编 号:____________ 审定成绩:____________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三阶随动系统串联校正的频率特性法设计及仿真研究 学生姓名陈海龙系别自动化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05111106 指导教师汪纪峰职称教授联系电话 42871150 教师单位自动化系下任务日期__2014 __年_12_月_ 20_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一周内完成。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简明)技术资料 一、设计题目: 题目16 三阶随动系统串联校正的频率特性法设计及仿真研究 二、系统说明: 设三阶系统开环结构如下 (s)(s)(s)(0.11)(0.21) y k Gp r s s s =++ 三、系统参量: 校正前:系统输入信号:r (t );系统输出信号:y (t ); 校正后:系统输入信号:u (t );系统输出信号:y (t ); 四、设计指标: 1. 设定:在输入为r (t )=u (t )=a+bt ,(其中:a=4,b=1 sec. ) 2. 在保证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 =30 1sec.的前提下,其动态期望指标: 040?γ≥ ; 2.3c rad s ω≥ 。 五、设计要求: 基于频率特性法,试设计一个串联校正闭环系统(如图示),以满足系统设计指 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自动化系 指导教师: 汪纪峰 2014.12

09春土木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doc-哈工大年季学期

09春土木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doc-哈 工大年季学期 1.气硬性胶凝材料 2.钢材的时效敏锐性 3.软化系数 4.热塑性树脂 5.比强度 二、填空题(1分×35=35分) 1.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随其()孔隙率增大,其吸声性增强;()孔隙愈多,其隔热保温性愈好。 2.测试材料的强度时,加荷速度越快,则测得的值越( )。 3.石油沥青牌号越高,其温度敏锐性(),粘性(),开裂后自愈力()。 4.煤沥青比石油沥青的耐腐蚀能力()。 5.能使钢产生低温冷脆性的温度称为钢的( )。 6.Q235钢为建筑结构要紧用钢的理由是:其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又具有良好的()性。

7.与一般石膏板比较,纸面石膏板的()性能明显增强。 8.建筑石膏制品的耐火性()。 9.砂浆的和易性要紧包括()和( )两项性能。 10.建筑混合砂浆中除水泥之外,还常掺入( )等胶凝材料,其要紧目的是改善砂浆()性,减少水泥用量。 11. 烧结空心砖与烧结多孔砖相比,空心砖的孔洞尺寸( ),承载力()。 12.与体型结构的合成树脂比较,线型结构树脂的强度和耐热性()。 13.塑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带来的要紧危害是( ),产生浓烟带来的要紧危害是()及( )。 14.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中,硅酸二钙含量高,水泥早期强度(),后期强度()。 15.与一般水泥比较,矿渣水泥的水化热()、耐腐蚀性()。 16.水泥石在凝聚硬化过程中产生的( )现象,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 17.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应优选()水泥,不宜选用()水泥。

18.在配合比一定的条件下,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流淌性比碎石配制的混凝土()。 19.混凝土在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要紧包括()变形、()变形、塑性收缩和温度变形。徐变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不利的方面是()。 20.在混凝土中,水泥浆在硬化前起()作用,在硬化后起()作用;砂石要紧起()、抑制水泥收缩、节约水泥用量的作用。 三、选择填空(1分×15=15分) 1.()是引起水泥石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因素之一。 A.游离氧化钙B.氢氧化钙C.氢氧化镁 D.游离氧化铁 2.()用来表示材料的抗渗性。 A. Fn; B. Pn; C. Kp; D. Wm 3.()腐蚀属于水泥石双重腐蚀。 A.软水B.硫酸镁C.碳酸D.强碱 4.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刻应()m in为合格。 A.≯600 B.≯390 C.≯45 D.≮600 E.≮390 F.≮45

哈工大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用FFT 作谱分析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加深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因为FFT 只是DFT 的一种快速算法, 所以FFT 的运算结果必然满足DFT 的基本性质)。 (2) 熟悉FFT 算法原理和FFT 子程序的应用。 (3) 学习用FFT 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实验原理: DFT 的运算量: 一次完整的DFT 运算总共需要2N 次复数乘法和(1)N N -复数加法运算,因而 直接计算DFT 时,乘法次数和加法次数都和2N 成正比,当N 很大时,运算量很客观的。例如,当N=8时,DFT 运算需64位复数乘法,当N=1024时,DFT 运算需1048576次复数乘法。而N 的取值可能会很大,因而寻找运算量的途径是很必要的。 FFT 算法原理: 大多数减少离散傅里叶变换运算次数的方法都是基于nk N W 的对称性和周期 性。 (1)对称性 ()*()k N n kn kn N N N W W W --==

(2)周期性 ()(mod`)()()kn N kn n N k n k N N N N N W W W W ++=== 由此可得 ()()/2 (/2)1 n N k N n k nk N N N N N k N k N N W W W W W W ---+?==?=-??=-? 这样: 1.利用第三个方程的这些特性,DFT 运算中有些项可以合并; 2.利用nk N W 的对称性和周期性,可以将长序列的DFT 分解为短序列的DFT 。 前面已经说过,DFT 的运算量是与2N 成正比的,所以N 越小对计算越有利, 因而小点数序列的DFT 比大点数序列的DFT 运算量要小。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思路而发展起来的,她的算法基本 上可分成两大类,即按时间抽取法和按频率抽取法。 我们最常用的是2M N =的情况,该情况下的变换成为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 完成一次完整的FFT 计算总共需要 2log 2 N N 次复数乘法运算和2log N N 次复数加法运算。很明显,N 越大,FFT 的优点就越突出。 实验步骤 (1) 复习DFT 的定义、 性质和用DFT 作谱分析的有关内容。 (2) 复习FFT 算法原理与编程思想, 并对照DIT-FFT 运算流图和程序框图, 读懂本实验提供的FFT 子程序。 (3) 编制信号产生子程序, 产生以下典型信号供谱分析用:

弹簧 质量 阻尼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分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线性系统理论 学生姓名: 学号:

提交时间:目录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弹簧、阻尼器、质量块是组成机械系统的理想元件。由它们组成的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最常见的机械振动系统,在生活中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缓冲器就是其中的一种。缓冲装置是吸收和耗散过程产生能量的主要部件,其吸收耗散能量的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与稳定。缓冲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例如我们的汽车减震装置和用来消耗碰撞能量的缓冲器,其缓冲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稳定与驾驶员安全;另外,天宫一号在太空实现交会对接时缓冲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交会对接的成功。因此,对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研究有着非常深的现实意义。 2 弹簧-质量-阻尼模型 数学模型是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揭示系统的结构、参数与动态特性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其中,微分方程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不论是机械的、液压的、电气的或热力学的系统等都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微分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系统、预测其动态响应的前提。通常情况下,列写机械振动系统的微分方程都是应用力学中的牛顿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等。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是最常见的机械振动系统。机械系统如图所示,

图2-1弹簧-质量-阻尼系统机械结构简图 其中、表示小车的质量,表示缓冲器的粘滞摩擦系数,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表示小车所受的外力,是系统的输入即,表示小车的位移,是系统的输出,即,i=1,2。设缓冲器的摩擦力与活塞的速度成正比,其中,, ,,,。系统的建立 由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分析两个小车的受力情况,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如下: 对有: 对有:

DSP大作业(哈工程)

DSP原理与应用 学号: 姓名: 日期:2017年5月23日星期二

1.DSP的生产厂商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系列? 答: ①德州仪器公司(最有名的DSP芯片厂商)。TI公司在市场上主要的三个系 列产品: (1)面向数字控制、运动控制的TMS320C2000系列,主要包括TMS320C24x/F24x、TMS320LC240x/LF240x、TMS320C24xA/LF240xA、TMS320C28xx等; (2)面向低功耗、手持设备、无线终端应用的TMS320C5000系列,主要包括TMS320C54x、TMS320C54xx、TMS320C55x等; (3)面向高性能、多功能、复杂应用领域的TMS320C6000系列,主要包括TMS320C62xx、TMS320C64xx、TMS320C67xx等。 ②美国模拟器件公司。其主要的系列: (1)定点DSP芯片有ADSP2101/2103/2105、ADSP2111/2115、ADSP2126/2162/2164、ADSP2127/2181、ADSP-BF532以及Blackfin系列; (2)浮点DSP芯片有ADSP21000/21020、ADSP21060/21062,以及虎鲨TS101、TS201S。 ③Motorola公司(发布较晚)。其主要的系列包括: (1)定点DSP 处理器MC56001; (2)与IEEE浮点格式兼容的的浮点DSP芯片MC96002; (3)DSP53611、16位DSP56800、24位的DSP563XX和MSC8101等产品。 ④杰尔公司。主要系列有: 嵌入式DSP内核的SC1000和SC2000系列,主要面向电信基础设施、移动通信、多媒体服务器及其它新兴应用。 2.浮点DSP和定点DSP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 浮点DSP和定点DSP在宏观上有很大的特点区别,包括动态范围、速度、价格等等。 (1)动态范围:定点DSP的字长每增加1bit,动态范围扩大6dB。16bit字长的动态范围为96dB。程序员必须时刻关注溢出的发生。例如,在作图像处理时,图像作旋转、移动等,就很容易产生溢出。这时,要么不断地移位定标,要么作截尾。前者要耗费大量的程序空间和执行时间,后者则很快带来图像质量的劣化。总之,是使整个系统的性能下降。在处理低信噪比信号的场合,例如进行语音识别、雷达和声纳信号处理时,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 32bit浮点运算DSP的动态范围可以作到1536dB,这不仅大大扩大了动态范围,提高了运算精度,还大大节省了运算时间和存储空间,因为大大减少了定标,移位和溢出检查。 由于浮点DSP的浮点运算用硬件来实现,可以在单周期内完成,因而其处理速度大大高于定点DSP。这一优点在实现高精度复杂算法时尤为突出,为复杂算法的实时处理提供了保证。 32bit浮点DSP的总线宽度较定点DSP宽得多,因而寻址空间也要大得多。这一方面为大型复杂算法提供了可能、因为省的DSP目标子程序已使用到几十MB存储器或更多;另一方面也为高级语言编译器、DSP操作系统等高级工具软件的应用提供了条件。DSP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多处理器的应用。新型的浮点DSP已开始在通信口的设置和强化、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响应。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乐学网(哈工大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4030190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总学时:30 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总学分:2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分类:专业课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是许多后续课程(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的基础课程,在CAD/CAM、(汽车、船舶、飞机的)外形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艺术、过程控制、系统环境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生成算法、图形变换与裁剪、真实感图形生成算法、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写算法实现程序加深对图形学基本内容的理解,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 绪论(2学时)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与应用 2. 图形输入输出设备(2学时)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的组成,图形输入设备,图形输出设备,图形显示原理,图形软件标准

3.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4学时) 直线、圆弧的DDA生成算法、Bresenham生成算法,扫描线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有序边表算法,边填充算法,种子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简单的种子填充算法,扫描线种子填充算法 4. 图形变换与裁剪(6学时) 窗口视图变换,齐次坐标技术,二、三维图形几何变换,平行投影、透视投影变换,线段的Cohen-Sutherland裁剪、Liang-Basky裁剪算法,多边形的逐边裁剪、双边裁剪算法 5. 计算机动画(2学时) 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动画中的常用技术,用flash制作简单的二维动画的方法 6.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快速浏览(4学时) 包括:自由曲线设计专题,几何造型与分形艺术专题,颜色科学及其应用专题,真实感图形显示专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以后,能对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方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计算机图形学在汽车、船舶、飞机的外形设计,以及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艺术、过程控制、系统环境模拟、虚拟现实等领域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生成算法(包括直线和圆弧的生成算法、区域填充算法、图形几何变换、投影变换,线段裁剪、多边形裁剪算法等)和图形显示原理,三维实体的基本表示方法、以及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的方法、常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等内容,为以后深入研究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奠定基础。 2.实验基本要求 为了加深掌握常用的图形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共10学时,以验证课堂的理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编程实现一个基本图形生成算法(直线、圆弧生成算法,实区域填充算

(整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3.5 5、修读期 第4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彭志方教授、雷燕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专业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基础理论知识,诸如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材料的亚稳态。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理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验证理论、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为该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如材料加工成型、材料热处理、材料的性能、工程材料学、材料测试、材料的近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提供基础。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科学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参考书目 [1] 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唐仁正,1997 [2] 材料科学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赵品,谢辅洲,孙文山.,2000 [3]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等,1998 [4] 金属学,上海科技出版社,胡庚祥,钱苗根.,1980 12、网上资源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 材料工程基础 3、授课对象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 4、学分 2.5 5、修读期 第5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李正刚讲师、梁夏讲师 7、课程简介 《材料工程基础》是材料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阐述了固态相变的基础理论和材料强化的基本工艺方法,并介绍了常用的各种工程材料。本课程重点放在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上,主要内容包括钢的加热转变、冷却转变、回火转变,珠光体相变,马氏体相变,贝氏体相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和工业用钢、铸铁及有色合金等内容。阐明了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组织转变规律,介绍基本的和成熟的相变理论。并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认识和研究材料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提高材料强韧性的途径。对不同种类材料的合金化问题分别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是学生掌握如何根据构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和合理地制订工艺。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材料工程基础综合实验1周 9、课程考核 布置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卷面考试成绩占70%。 10、指定教材 崔忠析,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11、参考书目 [1] 胡光立,谢希文. 钢的热处理.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 戚正风. 金属热处理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 安运铮. 热处理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2、网上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