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

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

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
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

概念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

1概念设计的内涵

(1)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结构设计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针对结构的抗震性进行设计和规划,在概念设计中存在两种较为有效的抗震设计模式,一种是隔震效能模式,其主要的抗震方式就是在建筑物内部构建一个夹层,这种柔性夹层的设置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另一种模式则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的顶部装置一个反摆,顾名思义,一旦建筑物受到某一方向的震动,反摆就朝着相反的方向摆动,进而对于震动载荷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切实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2)我们都知道建筑结构的设计是极为复杂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抗震设计上,但是其在抗震设计中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建筑物遭遇地震的过程中,很多的数据和载荷大小是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也无法进行直接的计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抗震工作带来了麻烦,而概念设计并不需要针对地震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这无形中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也就突显出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2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运用的原则

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的效果极为突出,但是对于如何充分的发挥概念设计的作用,使其在建筑设计中做出更为突出的贡献

就需要我们在概念设计的应用中遵循必要的原则,具体来说,当前建筑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2.1优化选型原则

建筑设计中运用概念设计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则就是优化选型原则,优化选型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第一方面是对于建筑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结构体系进行优化能够起到保障建筑物稳定性的目的,在优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对于建筑物所需要的结构构件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建筑物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因素进行认真选择和判定,最终选择最佳的支承方法以确定基本的结构单元;

(2)优化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对于建筑物结构布置来说,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支撑建筑物,避免建筑物的变形,因此,对其进行优化极为关键。

2.2空间作用原则

针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其实也就是针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必要的设计,所以说,在我们采用概念设计进行相关设计时就必须加强对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相互作用的注意。

2.3合理受力原则

建筑设计还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合理受力特点,这也是概念设计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从建筑物受力的特点以及其发生形变的状况来看,建筑物发生形变不仅仅和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建筑物的受力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尽

可能的使建筑物的受力状态较为平均,尤其是要使其在整个的建筑物空间结构内进行平均分布,避免力作用于一点或者是一个平面,尽可能的避免建筑物发生形变的可能性。

3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作用

3.1建筑场地的选取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首先需要我们确定的一点就是建筑场地的选择,一般说来,我们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便于施工的场所,不要给施工过程带来麻烦。在具体的建筑场地选择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要点和参考的要素有以下几个:建筑物的高度、建

筑的边界、地形特点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结合建筑物的基本要求选择最佳的施工场所,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3.2建筑结构基础的选择

确定好建筑施工场所之后,还需要我们确定好建筑结构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中,较为主要的基础主要包括箱形基础、桩基础和筏形基础三种,对于这三种基础的选取应该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当地的地形地质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取,选择最适合于进行施工建设的基础结构。

3.3建筑主体的选择

建筑主体是整个建筑物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慎重选择和设计的核心部分,在建筑主体的选择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选取较为规则和对称的结构,这种结构的选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主体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成本。

3.4抗震的设计

对于建筑物来说合理的设计必要的防震抗震是极为关键的,尤其是对于建筑物抗灾防线的设计作用重大,一般说来,我们在进行施工建设中,首先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设置抗震防线,如此才能在遭遇地震时切实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建筑物遭遇较大的损害。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概念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概念设计的存在对于我们做好建筑设计极为关键,把概念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和标准性,并且对于建筑设计中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都能够起到良好地节约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相关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概念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切实提高概念设计的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服务。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5)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B)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 套居住空间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3.公私分区:指按照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不同要求对空间进 行分层次的序列布置,形成内外分区 4.生理分室:指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人数、辈分、是否夫妻关 系分室就寝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廊式高层住宅:为让电梯服务更多户数,将住户沿走廊布置的高层住 宅类型均称作廊式高层住宅。包括内廊、外廊和跃廊式。 10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哪些低层住宅的优点和概念能在中、高层住宅加以应用: 答: A、接近自然的概念:底层及平台形成院子或生活性露台,室内外空间 融合、延伸。---(2分) B、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追求低层住宅那种小体量的亲切尺 度感,增强居民对住宅和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2分) C、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增加空间布置的错落与变化,减少 中、高层住宅中空间及形式的单调感。。---(1分) 2.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阐述住宅的可适应性设计做法: 答: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1分) 2.设置可调剂分配的灵活房间。---(1分) 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面积。---(1分) 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0.5分) 5.菜单式套型平面。---(0.5分) 6.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0.5分) 7.套型空间的模糊处理。---(0.5分) 3.简述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 答: ⑴直交通,以电梯为主,要求方便、安全、经济,并对平面布局与 空间组合产生一定影响。---(1分) ⑵构形式严格,对建筑布局提出了更加严谨和富逻辑性的要求。 ---(1分) ⑶筑设备技术含量高,在给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 都有新的要求。。---(1分) ⑷大的体量和高度会对人的身心、心理产生特殊影响,对城市及居 住区规划组织产生影响。---(0.5分) ⑸次性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 建造时需较多考虑经济因素。---(0.5分) ⑹随着新的结构形式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 建筑处理。---(0.5分) ⑺中高层住宅还涉及到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0.5分) 4.环境审美观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住建筑原理课程论文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 院系: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 专业:建筑学 班级:建筑11303班 姓名:刘林峰 学号: 201303963 班级序号: 08 2016年11月6日

浅谈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 刘林峰 摘要:目前的住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交付使用的运作体制下,其空间布局、设备管线系统乃至装修都是统一建造,一次完成的成品。住宅内部的空间格局、设备系统和装修标准都是静止不变的空间实体,住户只能被动地去适应。从住宅与人的关系来说,这种方式是人去适应住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感受以及家庭人口的改变都会使得人们需要的居住模式不同,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为了使住宅更好地为“人”服务,应该是使住宅去适应住户的需要。因此,在住宅设计中,如何去考虑住宅的适应性与可变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设计适应性可变性 随着人口、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其次随着居住水平和住宅品质的不断提高,改善居住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而对于目前的住宅建设,大面积大空间仍然是作为开发的重要方面,这些大面积套型住宅以及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中少收入家庭望楼兴叹。相反,各空间利用率高且功能完善的套型却能有效减少成本而是适应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有效解决目前我国住房紧张状态,同时这样的套型住宅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的必要性 1.1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居住模式的变化 在2006年《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政策出台的背景下,主体已变成90m2以下的住宅。作为现在和以后发展的主体户型。面对狭小的空间,我们设计人员如何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着眼长远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细节,才能创造出具有良好可变性和适应性的居住空间?对于小户型住宅来说,其居住人群多数是单身青年、新婚夫妇及独立生活的老年夫妇。他们的职业、社会交往范围、经济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规模和结构、职业、健康状况等也存在较大的变化可能,住宅的功能需要随着这种动态的发展而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物质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革新而日新月异,新的住宅设备、新的通信手段改变了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并进而改变了人们对住宅空间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文化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

浅析住宅建筑设计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住宅商品化、市场化以后,大大地推动了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纷繁的房屋建筑形式中,设计出经济适用、富有个性且能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新型住宅,成为房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increased quickly, the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enters into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 due to the residential commercialization, marketization later, have fuelled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design process, how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orm, design the economy applicable,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can meet the owner the housing needs of growing new residential, become house design personnel must face the problem. keywords: new residential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特色学校建设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认为要让学校的广大教师更好的接受学校未来发展决策,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的学校未来发展的工作中,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而奋斗。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方论证确定好未来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通过规划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把未来的?学校发展成为人性教育实施的沃土和师生个性张扬的乐园,为学生提供发 展机会和奋进动力,期望每个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发展方向优点,并认知学校的未来方向有发展前景,他们才会认可学校的决定并为之奋斗。?? 2、在学校未来发展内容中注重加强人文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班子建设,以 此达到营造愉悦的情感生态环境,营造宜人的物质生态环境,营造公正的竞争生态环境,?营造纯正的用人生态环境。??让广大教师认识并感受学校未来发展中适合发展的各种环境,给教师提供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接受并憧憬未来。 3、充分?利用好每年二次的教代会,多方面听取教师的意见,对制度进行修改,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让老师感受到自己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主宰者,他们是学校未来的主人??,更好的为学校未来发展献言献策,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一)、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发展方向,是办好特色学校的前提。定位办学方向时要注意:正确认识自己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到优势和不足。要在与外校的比较中分析自己的特点、不同和差异,选择优势项目出击,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优势项目的策划要遵循“四个出发”。其一,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分析认识本校的劣势和优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优势项目,构筑学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平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对建筑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作为一种新概念广泛运用在各个行业,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创新加以利用,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建筑设计不仅要做到人们可以使用的基本要求,更应注重理性与感知、形象与概念等的结合,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改善。创新性思维的应用是提高建筑设计的重要途径,在建筑设计过程,建筑设计者必须将建筑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看待,注重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具备系统的设计知识,将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有效结合,使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一般是指在施工建造一个建筑之前,由设计者按照建设的任务,设计出一系列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图纸,文件等。建筑设计可以使施工过程在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顺利进行,使建筑物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应该考虑到施工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拟定好方法,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计就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就是将虚拟技术应用于对城市的规划和对建筑的设计,广义的设计则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的本质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形式、功能以及创造性。其作用是要解决建筑施工,以及使用中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

物与生态环境、与周围资源的协调配合,建筑的美观与否,建筑利用价值的高低,建筑的结构构成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做到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利益,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建筑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美观的外形、欣赏性,并合理规划建筑的用途,提高其利用率,以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建筑设计在我国的应用中比较侧重于技术方面,建筑传统的设计主要是总结经验、规范依据,建筑现代设计则是重点强调分析预测信号以及创造性的互相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也成了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建筑的环保功能以及科技化利用现代的技术,不仅仅是要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还要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可持续循环利用的意义,因此,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不断发展,就开始日趋重要。在建筑设计中,增强创新意识与理念,就可以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进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建筑设计创新理念的要求 2.1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向智能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逐步提高,建筑设计创新的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将信息资源优化组合,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空间。如今智能建筑的设计充分应用了智能化创新。在智能建筑中,人们可以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的环境中生活,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工作,最

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目录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学生名单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表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总体计划及进程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出勤考核表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周记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在开学后第3周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准备工作 完成开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000字),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完成外文文献翻译1篇(要求翻译原文内容不少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不少于3000字),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要求不少于3000字); 2、学生应按指导教师规定时间接受指导,并按要求分阶段出示阶段成果。 3、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因病、事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 4、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应在校内进行,如确有特殊情况,学生需填写“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科、学院审批,并与生产单位签订“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安全协议书”方可到校外进行,同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学生需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校内一致。除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外,学生应在第3周前落实校外指导教师(中级以上技术业务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并上交以下材料:1) 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安全协议书,2)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程经历证明;3)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 (2)申请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同学,根据校外指导教师要求需变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更申请表,校外指导教师签字确认,校内指导教师审核,并经学科、学院审批同意后实施。 (3)校外指导教师负责日常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负责阶段考核。学生应每半月回校一次,向校内指导教师出示阶段成果。 (4)学生毕业答辩时可邀请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答辩工作。 三、教学检查和处理: 学院、系、学科、教学督导组及相关人员不定期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e414356717.html,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题目 一、最新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选题参考 1、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2、浅谈新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3、谈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4、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5、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6、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概述 7、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8、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9、浅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0、浅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1、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 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3、试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4、当下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15、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方法初探 16、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7、绿色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措施探讨 18、关于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理性思考 19、论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20、浅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e414356717.html, 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论文题目大全 1、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析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4、探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与其前景展望 5、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研究 6、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7、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8、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初探 9、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0、浙江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11、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可控性 12、DOE-2动态模拟计算软件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计算中的应用 13、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14、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探讨 15、城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6、浅议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及其前景展望 17、浅谈未来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新思路 18、浅议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19、对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 20、浅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三、热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1高层住宅小区的整体户型设计 1.1管网的架设设计 高层住宅小区,因为绝对高度比较高,所以其排水以及供电的管网设计方面存有着比较大的难度,管网设计规划不科学,往往会导致高层住宅小区的排水不顺畅,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秩序。首先,在高层住宅小区的管网设计与架设的过程当中,厨房与卫生间这些需要经常用水的地方的管道设计,应该采用竖向管道,并设置集中的管道井,同时在竖向管道的操作后台设置宽度为1m的管线区。此外,因为高层住宅小区的的层数一般都比较多,如果当管道出现堵塞或是漏水问题的时候,往往需求到下一层里面去实行维修,这在很大水准上,对下一层住户造成了不便与影响,所以,在高层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尽量将所有的管道都集中安装在同一层楼里,合理部署,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本层内实行维修,提升了维修的效率,也降低了对其余住户的影响。 1.2人性化设计,注重居住质量 据调查,愿意居住在较高层数的人们占参与调查人数的73%,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楼层的层数越高,意味着居住质量也就越高,居住环境也就越舒适。事实上,楼层的高低与居住的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高层住宅小区因为层数比较高,所以在实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首先要注意住宅的采光问题,根据现场的现实情况,合理安排窗口以及门口的朝向,保证日常的采光能够满足住户的要求;最后,要注意高层住宅小区的隔热问题,楼层数高,尤其是在阳光猛烈的天气里,楼层会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导致室内温度急剧升高,影响住户的居住质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考虑比如安装隔热板等方法,落实高层住宅小区的隔热问题。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 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学校建筑设计论文

学校建筑设计浅析 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理念,集成应用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发电、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本文分析了学校建筑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 abstract: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per reflects person and natural fusion concept, through the science of overall design concept,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natural light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palisade structure, solar power, water use and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and fully displays the humanism and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the harmon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buildings,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o the school to explore. key words: school,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学校建筑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论文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摘要:概念设计是指在没有经过计算的前提下,特别是在没有条件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或者在设计规范中没有定义的情况下,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结构设计。本文分析了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体系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oncept design is to point to in without calcul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especially in no condition accurately mechanics analysis, or in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does not define, from the whol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s of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asures. keywords: architecture; structure design; the conceptual design; structure system 一、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依据以前的设计施工经验,经过不断的总结和追求完善,设计经验与理念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步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不断丰富,设计理念不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e414356717.html, 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一、住宅建筑设计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用. 《广东科技》.2012年3期.刘景初. [2].住宅建筑设计对绿色施工的影响研究. 《施工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21期.郭宏.史秀清.程志. [3].关于住宅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的探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1期.肖玉阳. [4].浅议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21期.霍建顺. [5].探究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3期.吴飞勇. [6].节能措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江西建材》.2015年5期.董玮. [7].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 《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22期.李秀颖. [8].探析住宅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思考.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3期.杨晶. [9].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中外企业家》.2015年21期.杨卜一. [10].全面提高居住建筑的质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 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2年1期.朱莉蓉. 二、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48 作者:李玉娟.建筑技术科学重庆大学2008(学位年度)

https://www.doczj.com/doc/e414356717.html, [2].大众传媒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 作者:连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重庆大学2010(学位年度) [3].基于地板送风系统原理的送风系统与住宅建筑设计的集成研究. 作者:刘思捷.建筑与土木工程华中科技大学2011(学位年度) [4].中国传统庭院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被引次数:4 作者:段晓娜.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天津大学2011(学位年度) [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研究.被引次数:5 作者:李星魁.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天津大学2006(学位年度) [6].住宅智能化设计与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张彦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学位年度) [7].重庆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与气候.被引次数:31 作者:王莺.建筑技术科学重庆大学2003(学位年度) [8].冀中南城镇住宅建筑设计绿色化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肖文静.建筑技术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学位年度) [9].扬州地区住宅的发展脉络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不同地域特色村镇住宅建筑设计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8BAJ08B04). 作者:张春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同济大学2010(学位年度) [10].豫西北地区新农村规划与住宅设计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王兴军.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长安大学2011(学位年度) 三、相关住宅建筑设计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Tailoringafutureoverheatingrisktoolforexistingbuildingdesignpr acticeindomesticandnondomesticsectors. MGulDPJenkinsSPatidarPFGBanfillGMenziesGGibson 《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research&technology:BSER&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1 [2]Liquidfilledsolarglazingdesignforbuoyantwaterflow. TinTaiChowChunyingLi《Buildingandenvironment》,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Feb. [3]Designingdomesticbuildingsforfuturesummers:Attitudesandopinion sofbuildingprofessionals.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15篇

住宅建筑电气设汁论文15篇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论文 摘要:现代住宅的电气设计的宗旨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生活、学习和娱乐环境,满足功能上比较齐全,性能上安全可靠,使用上舒适方便的要求。同时,电气设计方案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创造出适合社会生活进步需求的设计方案,为设讣规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建筑电气设计电气论文电气 住宅建筑电气设汁论文:浅谈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髙。住宅电气设计也逐步复杂化和精致化。由于目前电器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实际工程中,将不断眾露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住宅电气设讣日趋成熟起来。因此,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安全、可靠、美观、方便、灵活等设计要求,是住宅建筑电气设il?师们讨论的话题。本文作者主要就住宅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住宅:电气设计;分析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质量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伴随着我国住宅制度的改革,住房将全部作为商品而向市场。作为商品其质量以及其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的使用和开发商的利益,因此合理的住宅电气设计是提髙人们生活品质.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住宅公共部位的照明节能设计 1.1.住宅照明节能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推行建设右约型社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公共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设计已

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中住宅电气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的照明宜选用细管径直管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当装饰需要选用白炽灯是, 宜选用双螺旋白炽灯。 2)灯具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房间的功能而泄,宜采用直接照明和开启式灯具,并宜选用节能型灯具。 3)起居室的照明宜满足多功能使用要求,除应设置一般照明外,还宜设置装饰台灯、落地灯灯。高级公寓的起居厅照明宜采用可调光方式。 4)卫生间、浴室等潮湿且易污场所,宜采用防潮易淸洁的灯具。因此在住宅电气设计中,按精装修标准设计的住宅应全而强制推广采用节能髙效光源和灯具,杜绝使用白炽灯、T10 管荧光灯等低光效光源和灯具。 1.2.住宅照明节能控制 根据《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的第8?5?3条规泄:〃当应急照明在采用右能自熄开关控制时,必须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因此,按照新规范的规龙,除电梯厅、入口门厅等处不宜采用卩能自熄开关控制外,住宅的其他公共部位可以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其前提是若为应急照明,应采取应急时自动点亮的措施。 同时JGJ16-2008中还规泄到洗衣机插座、空调及电热水器插座宜选用带开关控制的插座,这些规怎都是针对节能,做到有效控制。 1?3?右能自熄开关的选用 节能自熄开关有多种,一般有:触摸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线感应开关。选用时应注意的是:一般上述三种开关所带的负载(灯具)如无特別注明,均为白炽灯等阻性负载,不宜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更多相关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e414356717.html,/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概述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 1、户人口规模 2、户代际数 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 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1、家务型 2、修养型 3、交际型 4、家庭职业型 5、文化型 四、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1、人与居住环境 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2 私密性与开放性 2.3 自主性与灵活性 2.4 意境与趣味 2.5 自然回归性 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

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 3.4 其他设施 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三、套型空间的组织 1.1 餐室厨房型(DK型) 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 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 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 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 5.1.1 变层高住宅: 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 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四、空间的灵活分隔 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目录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学生名单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汇总表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总体计划及进程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出勤考核表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周记

建筑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在开学后第3周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各项准备工作 完成开题报告(要求不少于3000字),查阅相关的中、外文文献,完成外文文献翻译1篇(要求翻译原文内容不少于15,000字符,翻译后的中文不少于3000字),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要求不少于3000字); 2、学生应按指导教师规定时间接受指导,并按要求分阶段出示阶段成果。 3、学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因病、事请假,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 4、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应在校内进行,如确有特殊情况,学生需填写“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科、学院审批,并与生产单位签订“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安全协议书”方可到校外进行,同时必须遵守如下规定: (1)学生需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校内一致。除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外,学生应在第3周前落实校外指导教师(中级以上技术业务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人员),并上交以下材料:1) 校外毕业设计(论文)安全协议书,2)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程经历证明;3)建筑工程学院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 (2)申请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同学,根据校外指导教师要求需变更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应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更申请表,校外指导教师签字确认,校内指导教师审核,并经学科、学院审批同意后实施。 (3)校外指导教师负责日常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负责阶段考核。学生应每半月回校一次,向校内指导教师出示阶段成果。 (4)学生毕业答辩时可邀请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答辩工作。 三、教学检查和处理: 学院、系、学科、教学督导组及相关人员不定期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

结构概念设计课程论文

仿生结构设计------自然与建筑结构的交融式设计 摘要:大自然处处存在天然的美感与协调,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则是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坏了这种美感和协调性,城市建筑异军突起,看似千姿百态实则形态单一,如何设计切合自然美感,功能,环保的建筑结构是新世纪建筑师与结构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21世纪初,随着仿生学理论的建立与逐步发展,将仿生学应用于结构概念设计中,使更多的城市建筑结构与自然相协调,且能同时满足功能需求,美观,环保且易于建造。 实体的仿生,是从自然界中选取研究对象,将对象的形态,结构转化为可以利用在技术领域的抽象功能,考虑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手段进行创造新的形态和结构,具有科技性,时代性和标志性。 关键词:结构概念,仿生建筑,美观,协调性,功能与环保 结构设计案例:北京水立方游泳中心 一·建筑结构功能和目标 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肥皂泡,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内部空间巨大,同时设立了多个大型的游泳池,不仅能够完全胜任比赛的要求,平时生活中也可以继续使用,不像有的奥运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出了纪念价值之外就没有了其他作用,也带不来经济收益。 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天圆地方”的设计哲学催生了“水立方”,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佳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就这样实现了完美结合。在中国文化里,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并激发起人们欢乐的情绪。国家游泳中心赛后将成为北京最大的水上乐园,所以设计者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探寻水可以提供的各种娱乐方式,开发出水的各种不同的用途,他们将这种设计理念称作“水立方”。 肥皂泡式的膜结构具有很好的透光作用,不需要过多的灯光来供应照明,因此节约了能源,体现了环保的意识,而08年的奥运会目标,“绿色”,“环保”就是其中的主题,和自然界像协调,同国家奥运中心,另一个仿生建筑“鸟巢”相互呼应。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地域性就显得很重要了,而一个地方地域性的特色表示,很多时候往往会采取地标性建筑来担当这个角色,因此仿生建筑有了新的要求,需要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人文观念等进去,而对中国来说,水具有极为深刻的文化代表性,上善若水,是古代哲学家的人文情怀的体现,也是对后人的告诫,因此水立方的设计,不仅仅是给奥运会提供了一处比赛的场地,也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的特色,传达了中国人的理念。 水立方水泡式的膜结构 二,结构方案的选择 结构是决定一座建筑是否能够修建的最主要因素,选择什么样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建筑功能与外形会是什么样的,一幢建筑,在兼顾可施工性的情况下还得考虑多种结构方案,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