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9年第19卷第26期

1网络信息计量学概述

1.1网络信息计量学的起源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分支学科。

国外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比较早,1900年,Paisley提出将信息计量方法应用到电子通信领域。1996年Woodruff提出对网络文献特征的测度,就严格意义上讲,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开始,南京大学的姚贯虹认为是始于1996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Ray https://www.doczj.com/doc/e414401236.html,rson发表了《Bibliometrics of the World Wide Web:An Explorary Analysis of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Cyberspace》一文,对万维网上的“文献计量学”做了探索性研究;而武汉大学的邱均平等则认为是1997年,Almind和Ingwersen 的文章《Informatric Analysis on the World Wide Web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webmetrics”》才是对其正式开始研究。目前,人们普遍赞同后者的观点。笔者认为,从内容上讲,前者的文章已开始了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只是没有提出专门的术语名词。

国内是在国外引入这一概念后才开始对其研究的,开始于2000年。邱均平在《信息计量学(一):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1]一文中,提出网络信息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此后,许多学者纷纷开始对其计量方法、建模及应用进行研究。1.2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定义

1.2.1术语表达

英语中,最早提出网络信息计量学定义时,使用的术语很多,如netometrics(Bossy,1995),webometrics(Abraham,1996),internetometrics(Almind&Ingwersen,1996),cybermetrics(Isidro Aguillo,1997),web bibliometrtry(Chakrabarti et al.,2002)。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会议,1997年加入网络计量学论题议程时,使用的是cybermetrics。通过对其他研究文献的考察,学者使用webometrics,cybermetrics 和wemetrics三者的数量居多。

汉语中,有引入Almind和Ingwersend的提法webometrics而译过来,有两种说法,网络计量学和网络信息计量学。笔者在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二者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去重后,统计数量为,网络计量学为61篇,网络信息计量学为54篇(2006-12-31),可见二者的使用率相当。经过考察,它们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术语名称的不一致,体现出该学科尚不成熟,尚不完备,每一学科的发展都将经历这一过程,随着研究不断推进以及理论和技术不断深化,研究者的口径必将逐步趋于统一。目前,国外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体系,而W ebometrics这一名词已被许多学者普遍认同。

1.2.2定义

文献3中翻译Bjorneborn和Ingwersen给出的网络计量学的定义为:网络计量学是应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互联网的结构和相关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的一个领域[2]。

国内学者邱均平的定义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与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3]。

西班牙学者I.F.Aguillo认为,信息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作为手段,仍可应用于网络行为、网络链接分析和网站网页质量评价中,网络计量学不能仅仅看作是传统计量学的延伸。

由于研究框架和技术方法的不完善,国内外给出的定义很少,总体上看,国外侧重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定义,主要涉及网络建设、网络链接分析、网站评价等研究问题,而国内倾向于从理论的角度来定义,概括的较全面,但其中有些方面还未开始研究,如网上信息的分布和传递方面的特征和规律问题等。

2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概况

2.1期刊分布

2.1.1国外

姚贯虹以Web of Science中3个引文数据库(SCI/SSCI/ A&HCI),Ingenta,ProQuest Research Library,EBSCO,Elsevier等重要数据库为平台,检索统计(1996—2004年)后结果如下[4]:发表5篇以上论文的期刊有Scientometrics17篇,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9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SIST)7篇,Cybermetrics5篇,Journal of Documentatio5篇。

从以上可以看出载文量较高的3种期刊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JASIST以及略少一点的Journal of Documentation都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由此可看出,网络计量学已成为图情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2.1.2国内

笔者以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检出无重复的文献115篇,统计分析

文章编号:1005-6033(2009)26-0129-03收稿日期:2009-06-21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周婷婷

(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从数量和内容两方面对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系统

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学;网络链接;搜索引擎

中图分类号:G350文献标识码:A

129

结果如下:中文载文量5篇以上的期刊有图书情报工作23篇,情报学报11篇,情报科学10篇,情报理论与实践8篇,情报杂志8篇,图书情报知识6篇,现代图书情报知识5篇,情报资料工作5篇。

2.2区域分布

文献2的统计结果如下:研究机构所属的区域统计为England有16篇、Canada有8篇、USA有7篇、Denmark有5篇、Spain有5篇、France有3篇、Peoples R China有2篇;按第一著者所在国家统计的文献量为:英国15篇、法国2篇、美国14篇、希腊1篇、以色列11篇、新加坡1篇、比利时6篇、丹麦6篇、西班牙5篇、加拿大5篇、荷兰2篇、芬兰2篇、新西兰1篇、墨西哥1篇、土耳其1篇、中国内地1篇、中国香港1篇。

从以上两篇文献的统计数据中均可看出,欧洲各国研究者的研究势头高涨,美国虽起步较早,但后续研究相对匮乏。而我国为世界所知的研究成果还寥寥无几,说明我国的研究水平还很低,还处于国外研究的后面。

3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主题

3.1网络链接关系和网络影响因子的研究

1997年,Almind和Ingwersen提出网络链接密度(Link Density,单位bytes/link)作为衡量网络链接出现频率的一个指标,以消除网站规模和页面大小对联机分析的影响,引入页面平均链接数(单位links/page)帮助分析链接关系,并以美国大学网站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5]。

1998年,Ingwersen提出指向外部的链接(External Links)和指向内部的链接(Self-Links)指标,并对网络影响因子给出定义。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s)是指所给定网站的平均每个页面被外部和内部链接的数,并对7个国家和4个顶级域名作出实证研究[6]。

1999年A.G.Smith运用上述提出的方法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42所大学网站及22个电子期刊的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对Ingwersen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7]。

2000年Vreekland提出用luminosity表示指向其他网站的链接数,用visibility表示被其他网站链接的次数,并对156个法律图书馆网站进行了实证研究[8]。

从近几年的研究来看,国外大多数研究还是综合运用上述基本理论对网站进行评价研究,并在研究中对其进行改进,如Mike Thelwall等人的研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引入国外概念,对国内网站进行实证研究,并与国外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如吴华香对A.G.Smith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电子期刊的链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9]。还有杨涛的《网络信息计量学实证研究:对国内20个大学网站的分析》,沙勇忠、牛春华的《中国信息化优秀企业网站链接分析与网站影响因子测度》,吴茵茵的《网络影响因子实证研究:基于不同搜索引擎的大学网站影响力分析》,邱均平等人作了一系列研究,发表了5篇论文。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段宇锋的研究,他对网站特征的定量研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探讨链接特征,一部分探讨影响力,也就是将研究指标进一步归类,使之更系统[10,11]。

综合来看,网络链接和影响力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多,通过实证,相互验证,不断改进指标、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利于形成体系。因此这一方面成为研究热点。

3.2搜索引擎的研究

搜索引擎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搜索引擎的综合评价、网络覆盖范围、检索效率、稳定性以及如何改进的问题,国外以Judit Bar-Ilan(以色列)和Ronald Rousseau(比利时)的研究为代表,国内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方面的人员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搜索引擎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数据收集、处理等软件的开发,这是研究的重点,研究主力军是技术人员。

3.3用户行为及Web挖掘等方面的研究

Chunwei Choo等人通过数据跟踪对用户网上查找信息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分析。我国的庞景安对用户查找行为的计量研究进行了探讨[12]。

Web挖掘方面,Judit Bar-Ilan运用新闻组研究方法进行事件跟踪方面的研究。目前Web挖掘吸引了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研究方面主要有结构挖掘、内容挖掘和记录挖掘。

4结语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理论体系仍未建立起来,方法也不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培养这方面的综合研究人才,对理论、方法、模型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使这一学科不断成熟与完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一):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1):75-80.

[2]罗力.近五年来网络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数量与内容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6(5):69-72.

[3]邱均平,陈敬全.网络信息计量学及其应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3):161-163.

[4]姚贯虹.对国外研究网络信息计量学文献的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5):37-40;44.

[5]Almind Tomas C,Ingwersen https://www.doczj.com/doc/e414401236.html,rmetric analyses on the World Wide Web: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o‘webometric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7,53(4):404-426.

[6]Ingwersen Peter.The Caculation of Web Impact Factors[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8,54(2):236-243.

[7]Smith A G.A Tale of Two Web Space:Comparing Sites Using Web Impact Factor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9,55(5):577-592.

[8]Vreeland R https://www.doczj.com/doc/e414401236.html,w Libraries in Hyperspace:A Citation Analysis of World Wide Web Sites[J].Law Library Journal,2000,92(1):9-25.

[9]吴华香.网络影响因子:Web站点评价测量工具[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64-66.

[10]段宇锋.网络特征的定量研究(一)——

—对大学网站链接特征的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1):82-86.

[11]段宇锋.网络特征的定量研究(二)——

—大学网站影响力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191-194;175.

[12]庞景安.网络环境下用户查询行为的计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9):12-13.

(本文其他参考文献因著录项目不全被删除)

(责任编辑:李敏)────────────────

第一作者简介:周婷婷,女,1982年8月生,200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助理馆员,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266109.

周婷婷国内外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本刊E-mail:bjb@sxinfo.net综述130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09年第19卷第26期

Overview on the Research on Webometric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ZHOU Ting-ting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Webometric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quantity and content ,and makes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Webometrics .KEY WORDS :Webometrics ;web links ;search engine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近代开始的。作为一门

真正独立的学科,必须有它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这是图书馆学最根本的问题。研究对象决定了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布

局、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等。研究对象不确定,则此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等都将无法确定。因此,自图书馆学产生之日起,关于其研究对象的讨论、研究、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1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百家之言

自1807年施莱廷格提出了“图书馆学”一词,到今已有200年。有人统计过,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五六十种之多。下面分析几种在图书馆学研究进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1要素说与矛盾说及交流说1.1.1要素说

1934年,刘国钧在《图书馆学要旨》一书中提出了名噪一时的“四要素说”,即图书、人员、设备、方法。1957年,在“什么是图

书馆学”

一文中提出“五要素说”: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要素说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同,但也有不少争议。有学者提出要素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容易混淆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义的界线。1.1.2矛盾说

矛盾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忠。他于1962年发表《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一文中提出了“藏与用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在1988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中提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并指出藏与用是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图

书馆发展的根本原因。1980年,

曾浚一发表“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初步探讨”,认为管理与利用的矛盾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矛盾说是一种近似本质的学说,揭示的是图书馆学领域特有的矛盾,是图书馆学研究深化的结果。1.1.3交流说

交流说的代表观点是“知识交流说”,它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宓浩先生于1983年正式提出来的。1984年1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杭州召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宓浩提交了“知识的

交流和交流的科学——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建设”一文,正式推出他的“知识交流说。“知识交流说”的出现使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了实质性突破,出现了质的飞跃,涉足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是图书馆学研究的进步。1.2知识集合论

2000年4月,王子舟发表《知识集合初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索》,正式推出“知识集合论”。2000年8月,王子舟在《图书情报工作》上发表了《知识集合再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阐释》,再次对知识集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文中具体叙述了知识集合的定义、类型、结构、组织过程、功能等,强调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应转向知识集合,这引起了很大反响。马恒通曾发表文章表示质疑:“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没有揭示出图书馆的本质,不能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笔者认同马恒通的观点,

觉得

“知识集合”这个概念确实过于宽泛,不能揭示图书馆学这个学科所特有的东西,不适合做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1.3知识资源论

柯平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从知识论到知识资源论———知识管理与图书

馆学的知识基础》

中首次提出“知识资源论”的观点,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学的知识基础。2004年12月,柯平发表《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文,从知识资源的角度推出“知识资源论”。“知识资源论”用知识、知识人、知识工具、知识活动将“人”和“物”结合起来,内含要素说、知识说、知识基础论、知识社会论、知识组织论等学说的内容。笔者以为,“知识资源论”似乎混淆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界线,与“要素说”有异曲同工之嫌,只不过是取其一要素而已。1.4知识传播说

文章编号:1005-6033(2009)26-0131-02

收稿日期:2009-07-0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综述

何贤英1,2

,白雪梅2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252059)摘要:列举了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对各观点的成因进行了

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确立原则和确立意义,希望早日形成一个能广泛达成共识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确立原则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131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网络购物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上构建了C2C网络购物买方消费者的信任模型,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C2C网络市场环境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4401236.html, 《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研究综述 作者:李秋萍李莲 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7期 内容摘要:从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每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都会引发学者们的研究。从研究角度上来说,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从研究方法上说,学者们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研究对深入剖析流行语的生成、传播、影响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流行语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不多,质量也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十大流行语研究述评 从2008年开始,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都会推出由读者推荐、经专家评议后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十大流行语”条目时,《咬文嚼字》编辑部明确指出“十大流行语”征集要求是流行、创新、文明。在“十大流行语”的评定时,专家们并不止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十大流行语”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言学者对于历年“十大流行语”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根据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显示,从2008年《咬文嚼字》公布“十大流行语”至今,共有20篇关于“十大流行语”的研究论文,综观这些论文,在研究角度上,有的学者以某一年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年“十大流行语”的来源、结构、特点、词义、心理等;有的学者则把历年的“十大流行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历年“十大流行语”的共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分别运用了词汇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知识。 一.对某年“十大流行语”的单独研究 以某一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年“十大流行语”的生成、特征、传播、影响。如林洁雯《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析与流行语特点研究》(2009)对流行语的特征、形成 和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流行语有四个基本特征:流行性、时段性、新型性、快速传播性,流行语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有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使用者心理因素。 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研究数量稍多,王淏《刍论新词语的产生方式和传播特色——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对2013年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流行语的传播特色突出了快和大众接受时间越来越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行语的影响,包括映射科技进步、诉说文化变迁、传播正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名作欣赏,2014.12)把流行语的社会特征与行业、性别、社会地位、心理状况、社会现象等因素相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郑永强 2009-02-19 14:10:57 计算机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发明,不仅在技术领域引起了一系列的革新,而且直接导致了人类互动过程、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乃至的社会结构的重新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成为以技术为发端的社会变革的前沿领域,作为以社会结构与运行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对于网络技术对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把握和分析,而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审视变革中的社会的运作机理、特点与结构关系,并在一个广泛的交互作用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和预测,更是社会学的历史使命。由是,网络社会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回顾,进一步明确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确立网络社会学的独有视角和发现社会学方法在网络社会学研究上的创新与突破,最终从网络社会学与传统社会学的交互中找寻网络社会学发展的清晰路径。 一、网络社会及其存在与发展 (一)网络作为网络社会的物理介质和现实基础 麦克卢汉(Mcluhan)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他揭示了技术媒介作为人类的延伸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础性物质架构。人类历史上每次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一种新技术架构的形塑,通常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基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如今,互联网就是一项这样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一个以贯通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的自主计算机和数以万计的服务器、网站和数据库等为要素所组成的信息采集、贮存的传输系统。

网络技术就是支持和维系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是主要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集合体,构成了维系网络社会存在和运行的物质基础。从目前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情况来看,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数据组织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是将各种信息都被转换为数字的形式,高速传送到目的地,然后再还原为原来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则是在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载体进行集成组合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在实现气味和动感的储存、传输的再现,以调动人的全部感观虚拟现实。数据组织技术的目的是让网上信息可以检索的易于检索。 物理上,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的特征: 数字化。数字化是将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用数字“0”和“1”的组合进行记录,网络上所有的信息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据估算,目前人类新生产的信息在部是数字化的信息,“原子”形态的信息正在以一个越来越快的速度数字化,有人估计数字化信息的总量已经超过非数字化信息的总量。 大容量。网络不仅可以大量存储各种各样的文本信息,而且还可以存储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软件等各种类型的信息。由于不同的个人、组织、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均能够存储在网络上,使得网络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数据库。 开放性。因特网不限制任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入,通过遵守共同的协议,任何网络和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成为因特网大家庭的一员,跨越现实社会的地区和国家疆界进行信息传输与获取。 智能化。智能化使得网络易于使用,可以为更多的网络互动者提供上网的方便,众多的网络互动者不断地对网络智能化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着网络技术的更进一步智能化。

简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浅析网络语言的文献综述 摘要 语言是一种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词语用过了些并不可怕,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才是真正的可悲。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因此,在规定一定的规范的同时,要允许歧疑的存在,但更要积极吸收那些脱离当时的规范而能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的成分。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关键字 网络语言;因素;发展趋势; 一、关于“网络语言”涵义及现状的研究 1.网络语言的涵义研究 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以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方式,也可以指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全部包括在内。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网络的计算机语言,又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于根元,2001)。 较早开展网络语言研究的劲松、麒可(2000)认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是与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 周洪波(2001)则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 于根元(2003)指出,“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 何洪峰(2003)进一步指出,网络语言是指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其基本词汇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这是它的主体形式;二是指IT领域的专业用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其三,狭义上是指网民所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总的看来,研究者基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主要指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 2.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如: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表示,网络语言的混乱,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此类现象加以引导和批评。国家网络工程委会副秘书史自文表示,老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比如说在写出作文的时候,可以针对彩简单的网络语言还是用含义更有韵味的唐诗更好做一个主题研讨会,和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就可以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于用何种语言形式多了一个选择,又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北京教科院基教所研究员王晓春表示,在网络世界里用网络语言无可厚非。但在正式场合要引导学生不使用网络语言。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正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税收收入 [摘要]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78年至2008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是影响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税收收入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检验

目录 前言 (3) 一、文献综述 (3) 二、分析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4) (一)分析指标的选择 (5) (二)采用的分析方法 (5) 三、具体分析过程和检验 (5)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 1、对多元线性总体回归模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及检验 (6) 2、多重共线性检验 (6) (二)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9) (三)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 (16) (四)序列相关性检验 (17) 1、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法 (17) 2、C-O迭代法 (18) (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19) 四、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 (20) 五、结论 (21) 六、政策建议 (21) 致谢 (22) 附录 (23) 参考文献 (25)

前言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有反作用于经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与经济紧密关联的税收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即政府筹集的税收收入以尽可能的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同时又小至于损害经济的发展,影响未来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对影响税收的各个因素加以分析,从结构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做出一个很好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运用政策工具对税收结构进行优化。对于这个主题,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做过相关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存可细化之处。我们通过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各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严格的统计检验。在充分证明模型有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关的经济分析。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的设计、政府职能范围等。我国专家学者对此有广泛的分析研究,但大多集中于研究影响税收增长的因素,并且着眼于GDP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强度。当然也有学者考虑了多种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并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们建立模型开拓了思路。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税源状况,它是影响税收成本与效率的基础性因素。李晓玉在2009年发表的《浅谈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有比较具体的分析,个人从中得出结论:税收成本从开始征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论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语言研究??互联网??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着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 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着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关于网络

13年最新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财务2010.1 级 题目: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恩格尔系数理论的实证分析 摘要: 建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恩格尔系数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本文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同时进一步研究现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恩格尔系数因素有很多,本文针对我国的城镇民的食物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所给数据分别进行了简单多元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分析、异方差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最后得出众多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关键字: 恩格尔系数逐步回归方法计量经济学消费支出总额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初期,我国民众消费重点是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也已大大下降。改革开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是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上升到2009年的17174.7元和5153.2元。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了36.5%和41.0%。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体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对于我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基本上实现富裕,而农村居民只能达到小康,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我国仍属于中低收入的国家,和恩格尔系数的分析结果有些出入。对人民的消费与收入的构分析,恩格尔定律是否能得到实际经济发展的证实?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水平是否符合恩格尔定律呢?恩格尔系数与国民总收入(亿元)、全国城镇居民的卫生总费用(元)、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经费情况费用(元)、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平均每户就业面(%)、城镇人均储蓄(元)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即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就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二模型设定 研究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主要考虑一下几点: (1)对数据的选择 为了研究随着时间各种因素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我们就采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的是从1993年到2009年的年度数据。 (2)影响因素的分析 1.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 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唱作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的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2.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全社会用于医疗

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江苏科技信息June 2013 ■ 杨菁赵岩 摘要: 文章收集、整理了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的不足及展望,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关键词: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是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新兴的学科,随着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该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1.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的预警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对舆情的影响或网络舆情展开。Savigny和Heather认为,当代社会舆论总体上由大众媒体促成,并通过沟通系统创造出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与传统的媒介相比对公众舆论 有重要作用。Christen等通过实验比较了地方、国家和互联网新闻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Kobayashi和Tetsur通过调查互联网的应用对日本舆论的影响,认为互联网是公众获取和理解政府政策的有效工具。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言论、信息及一些商业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如美国在9.11后发布的《爱国者法案》和法国的《信息社会法》等。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虽然与网络舆情有关,但并没有专门以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作为研究对象,仅仅从管理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 还有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偏重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及决策,大多从群体决策理论框架和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从20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将群体思维用于解决群体讨论、群体决策、群体成员人际关系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虚拟社群,其讨论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很像一个 小群体,所以出现了许多以群体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行为的论文。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以批评理论为工具,探讨网络传播群体中成员的社会背景及性别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其关注的重点多是不平等和压迫现象。还有一些文献集中于公众舆情对一任政府及政府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政策评论及影响上,如:对伊拉克和海湾战争的民意研究、对克林顿政府的民意研究等。 2.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转型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也迫在眉睫,受到各学者的广泛关注。 理论体系方面,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的过度控制导致舆情泛滥;应急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舆情监测分析手段落后;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引导缺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发展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MS1008。内蒙古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非均衡发展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JSZ12047。 作者简介:杨菁,内蒙古工业大学,讲师,博士。赵岩,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战略研究 12

网络语言文献综述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及 其影响的教育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历史背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脱离了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1969年计算机网络的问世加快了计算机技术普及的步伐。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网络文化也相继产生,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最初的网络文化仅仅是社会上其它文化的传播载体。时至今日,它已有了自己的发展特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也由此应用而生,并且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简洁生动,在形式上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在内容上新词新意层出不穷、超越常规的语法形式,表达方式上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它的诞生最初只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那些经得起考验的部分约定成俗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广为流传。 - 1 -

现在的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数字型(520=我爱你)、翻译型(伊妹儿 =e-mail)、字母型(BT=变态)、符号型((:-…=心碎)、新造型(见光死:比喻网恋一见面就完蛋)以及其他一些尚未明确分类的类型(OUT=老土、我用偶表示)。网络语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蔓延开来,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2年8月27日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词典室助理研究员张铁文认为:“网络语言能否被收录还要经历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还称现在词典室正在编纂一部《新词词典》,一些网络语言,比如“菜鸟”、“大虾”、“灌水”之类能够反映出新事物,又能被大家所接受,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将被收录进来。(新华网https://www.doczj.com/doc/e414401236.html,/newscenter/2002-08/29/content)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从“不屑一顾”转向“研讨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富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外加他们拥有相应的网络应用知识和硬件支持。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同时,中国网民数突破4.5亿,达到4.57亿,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从我国网民的职 业构成看,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比重为30.6%。从学历状况上看,大专及其 -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