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 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

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杜甫《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杜甫《日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⑴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说情语能以转折为含蓄者,唯杜陵居胜,你认为诗人含蓄蕴藉之笔是哪一句?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⑴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情景。 ⑵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⑶含蓄蕴藉之笔是何须花烬繁。整首诗表现了山村寂静的景色,景色冷淡。最后一句诗人嗔怪灯花闪动,一切美好景色、恬静的氛围仿佛与己无关。江山非故园头白灯明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衰老感及怀念故园的愁绪。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的杜甫在流寓夔州(重庆奉节)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译文 牛羊回到低处的栅栏 一扇扇门依次关闭, 风月纵横,夜晚清新而美好 可惜此地并非故乡。 我听见黑色的水流进石头的缝隙 草叶上的露水轻盈地滑向秋天的根部 一切似乎都在时间中走向低处。 我退居斗室,听见灯花如一声低语爆发 赞美一头不合时令的梨花 感到岁月的告别, 在穿窗而入的微风中颤栗。 赏析: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首联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

古诗文《阁夜》赏析

古诗文《阁夜》赏析 阁夜 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阁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⑻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杜甫登楼赏析

杜甫登楼赏析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翻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两 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变幻莫测。大唐的 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 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 杜甫登楼 字词解释: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 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 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 捉摸不定, 有如山上浮云, 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 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 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 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 安。 十二月, 唐代宗返回京城。 同年十二月, 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 占领了松州、 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 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 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 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 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 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成都锦官门外 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 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 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杜甫登楼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 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 生了吐蕃攻陷长安、 立傀儡、 改年号, 代宗奔逃陕州的事; 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 年底, 吐蕃又破松、 维、 保等州 (在今四川北部) , 继而再攻陷剑南、 西山诸州。 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 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全诗写景写情,雄 阔深远,委婉含讽。同年,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在阆州(今 四川阆中) 的杜甫, 听到这个消息, 欣喜异常, 马上回到成都草堂。 在一个暮春, 诗人登楼凭眺,有感而作此诗。 杜甫登楼 简析: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 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 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 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登楼 后世评价: 1,浦起龙:“声宏势阔,自然杰作。” 2,沈德潜:“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3,朱瀚:“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登楼情事。又 矫首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 4,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 鼎沸,寇盗频仍,遂傍撞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父吟》,而不忍下楼,其自 负亦可见矣。” 5,申涵光:“北极、西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6,叶梦得:“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

最新杜甫《阁夜》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1题。 (一)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 首联描绘了一幅冬日寒冷孤寂的图景,在这两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词提到作者的心境,但是作者的孤寂的心境已经蕴含其中了,请问此联中哪两个字与作者的心境关系最为密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9. 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6分) 答案: (一) 8.“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1分)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步入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2分)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漂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凄寒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2分) 9.此诗写了诗人多种悲慨。“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1分)“天涯霜雪霁寒宵”表达了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1分)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2分)“卧龙跃马终黄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1分)“人事音书漫寂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1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归去来兮辞》 1、(2015山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2015重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四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饮酒开怀,视庭柯怡然自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阁夜 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

阁夜:唐代作者:杜甫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下载收藏评分:参考翻译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 参考赏析写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作者介绍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月夜》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训练】:一、1、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2、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欣赏。3、“独看”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请简要赏析。4、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请结合本诗简要阐释。二、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什么?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 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三、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此诗大约写于什么时候?诗人在哪里?家人又在哪里? 2.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3.试分析颈联的写作技巧。(注意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参考答案】:一、1、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2.、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3、“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借用想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4、杜甫生活在一个战祸横飞的年代,一生经历无穷的灾难,而他与人民患难与共,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创作方法,用诗歌反映了那段苦难的历史。在这首诗中,“独看”的悲苦浸透了天下离乱的悲苦,“双照”的期盼中寄寓了人民对战乱平息的渴望。(联系诗歌的颔联、颈联来阐释也可)二、1.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3.夫妻团圆,“安史之乱”尽快结束,人民不再流离失所。(意对即可)三、1.安史之乱;诗人在长安;家人在鄜州。 2.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月下深切思念丈夫的妻子和天真幼稚、未谙世事的孩子;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3.一“湿”一“寒”含蓄地写出了眺望之久,思念之深,牵挂之切。诗人不直说自己想家,却想象妻子担心自己的安危,巧妙的换位使得感情更加真挚与深沉。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 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篇一:月夜杜甫 阅读答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 【诗文解释】 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 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 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 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 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 解释】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这两 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 得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 透明的窗帷。 双照: 与上面的 独看 对应, 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 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 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 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 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 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 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 情深意 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 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 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 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然动容,神 驰千里,直写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 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 独看 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 忆长安 ,而小儿 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 忆长安 啊!用小儿女的 不解忆 反衬妻子的 忆 ,突出 了那个 独 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 怜 字, 忆 字, 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 又应该和 今夜 、 独看 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 今夜 的 独看 ,则 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 同看 和未来的 同看 。未来的 同看 ,留待结句点明。往 日的 同看 , 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 同看 鄜州月而共 忆长安 的往 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 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 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 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 与妻子 同看 鄜 州之月而共 忆长安 ,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 独看 鄜州 之月而 忆长安 , 那 忆 就不仅充满了辛酸, 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 忆 字, 是含意深广, 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虽然百感交集, 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 独看 鄜州之月而 忆长安 , 遥怜 小儿 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 怜 字,也是饱含深 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 孩的 不念 更能体现出大人的 念 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 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 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 眶?而这, 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 夜深不寐的时候, 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 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 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 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 而泪痕始干,则 独看 而泪痕不 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 寄 书问三川 (鄜州的属县, 羌村所在) , 不知家在否 ;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两诗参照, 就不难看出 独看 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 双照 的清辉中 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杜甫的诗词《阁夜》鉴赏 阁 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题解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 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 琳等 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 白、 严武、 高適等人相继亡故, 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 面对峡江 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 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诗中 虽有悲凉哀伤之 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 句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 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 用流水对起题, 点明时间、 环境。 “岁暮”,指冬季。 “阴阳”, 指日月。 短景, 冬天日短夜长, 所以说“短景”, 而 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 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天涯”,这 里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霁”。 霜雪停止、消散。“寒宵”寒冬之夜。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 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 沉痛的笔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 颔联上承 “寒宵”,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 令的鼓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事。古时将一夜分 为五更,“五 更”即接近天明了。此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 人。这从侧面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 无比,但映照于峡江 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 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雄浑

夜杜甫阅读答案范文

夜杜甫阅读答案范文 【原文】 夜 作者: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夜阅读答案: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翻译:无 夜字词解释: 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 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 ③步榈:檐下的走廊。 ④凤城:指长安。 夜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

《阁夜》原文及翻译

《阁夜》原文及翻译 一、《阁夜》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二、《阁夜》原文翻译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阁夜》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

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阁夜》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4.下列对于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的。此时作者的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离世,并且各 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作者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心情。体味百姓疾苦,心情异常沉重。 B.首句点明冬夜寒怆,写出“日短”之冬日景象。“催”字既写出了夜长昼短的冬日景象,而且写出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岁月逼人的感慨与无奈,也有对人世无常、朋友离世的缅 怀追忆。 C.颔联承接首句而来,描写夜间晴朗的夜空鼓角格外响亮却带了些悲凉。“星河”一词写出了天上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美景的赞叹,但又蕴含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以声写情,实写千家万户听到征战之声后的悲惨景象,鱼子樵夫不时传来阵阵少数民族的歌谣。“数处”强调不止一处,突出百姓境况之凄惨,这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5.本诗尾联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试品析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心境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3分)C(“星河”指的是银河,而不是“星星在三峡中投下影子时的壮美景象”) 15.(6分)都有舍己为人的胸怀(1分),《茅屋》中反映的是为了天下士人甘愿自己受冻的慷慨大义,本诗反映的是在国家危难面前自己与家人分别等痛苦就可以抛却了的牺牲精神(2分)不同的是《茅屋》是自己一贫如洗而受孩童欺凌的无可奈何,本诗是国家危难关头作者的忧国忧民,内心沉痛。(3分) 评分标准:同的总结1分,分述各1分,不同2点总3分,少1点扣2分,扣完为止。

杜甫《阁夜》三维目标教案

阁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 领会诗歌内涵。 过程与方法: 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心忧国事,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探讨杜甫的诗歌风格。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着名诗人——杜甫。(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大历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开头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催”和“霁”如何理解作者处在怎样的一个特定环境中 “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霁”,原指雨后或雪后转晴,这里指霜雪之后转晴。《红楼梦》中有写晴雯的诗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

阁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阁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阁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阁夜》 作者: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岁暮:冬季。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几家:一作“千家”。 战伐:崔旰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友。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寂寥liáo:稀少。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翻译1】 冬天的的时光越来越短暂,夔州满天的霜雪在寒冷的夜晚停歇。(感觉更加凄清)。拂晓,美丽的星河里的星星的倒影,在美丽的三峡里漂摇不定。可是啊,天刚亮,军营里就响起了悲壮的鼓角声。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好多地方,渔民、樵夫唱起了悲伤的民歌。可惜啊,象卧龙、跃马那样的人都死了。战乱中,人与人的交情、音信都突然间消失了,但我哪里来得及考虑啊?任它消失去吧。 【翻译2】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 导语: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超越,否则就不要选择;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以下为大家介绍月夜杜甫诗歌阅读答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杜甫阅读答案: ⑴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前后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⑶明末王嗣奭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任选一字评析其妙处。 答:“寒”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表明了夜已很深,说明了妻子在月夜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月夜杜甫翻译:

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月夜杜甫字词解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⑶看,读平声。 ⑷怜:想。 ⑸未解:尚不懂得。 ⑹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⑺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⑻虚幌: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