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概况

东莞概况

东莞概况
东莞概况

东莞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440个村委会,156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5.65万,外来暂住人口480多万,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现辖32个镇区,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158.9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40.45万人。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东莞选择白玉兰为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文明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生产总值218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工业总产值达4422.17亿元,同比增长22.4%,财政收入总额达331.91亿元(含海关税收),同比增长28.1%,出口总值40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各项存款余额2933.40亿元,比年初净增466.82亿元。

东莞经济以外向型为主,特别是工业,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

实际利用外资:东莞利用外资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者来自香港、台湾、日本、南韩、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全球 100强企业有13家,500强企业有45家,境外上市

公司有800多家。其中包括美国的杜邦、瑞士的雀巢、荷兰的菲利浦、德国的赫司特、法国的汤姆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日立、新日铁、索尼、住友金属、英国的太古集团、芬兰的诺基亚以及香港的伟易达等。到2005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约210多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2005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74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出口总额409.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进口总额334.42亿美元,增长14.0%。

东莞交通、通信发达,电源充足,淡水资源丰富,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甚为有利。

港口:东莞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历来就是我国南方的重要门户,溯珠江而上,可分别通达粤东、粤北、粤西乃至广西等地。主要港口──虎门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每天都有客货轮直达香港。目前虎门港有泊位104个,港口货物集散非常方便。

铁路:东莞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呈人字形于常平镇分别向南、北和东部伸延,贯通我市埔田、丘陵、山区等东部各镇区。东莞铁路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北京、上海至九龙直通旅客列车的出入境检查检验手续在这里办理,往来港九、北京以及上海、华东等地区极为便利。

机场:东莞虽然没有自建机场,但周边有多个机场可供利用。沿广深珠高速公路,北有广州白云机场,南有深圳机场;一百公里左右有珠海机场、佛山机场以及香港新机场。市内设有多个民航代办处和40多个业务点,办理各航线客货运输业务甚为便捷。

公路:东莞公路密度很高。107国道和广深珠高速公路从北向南贯通水乡、沿海等西部各镇区,全市各镇区联网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车里程2648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104公里,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特别是虎门大桥于1997年6月建成通车,东莞已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2005年全市货物周转量32.9亿吨,旅客周转量118.2亿人公里。

通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莞通信事业也蓬勃兴起。一个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纤化、数字化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建成。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各种无线寻呼被普遍应用,全市城乡各地与国内、国际通话都极为方便。目前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每百人210户,因特网用户52.90万户。2005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32.82亿元,平均每天邮电业务量3600多万元。

电力:东莞一向十分重视电源电网建设,国家在这里建设的沙角电厂,是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发电装机容量388万千瓦。另外,本市自行建设的电厂18间,发电装机容量261.77万千瓦。电网建设方面,全市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05座,主变容量3178.2万千伏安,各镇区均有二到三座110或220千伏变电站,2005年供电量415.66亿千瓦时。

供排水:主要的供水工程有东深供水工程、东江引水工程以及分布全市各镇区的自来水厂。

东深供水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供水工程,主要供水香港、深圳及本市沿途各镇。今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年供水量可达24.23亿立方米,其中供香港11亿立方米。

东江引水工程是本市自行兴建的大型引水工程,全长83公里。其主要功能一方面排除内涝积水;另一方面引东江淡水灌溉沿线耕地及沿海咸潮地区,解决沿途14个镇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自来水厂原来主要以各镇区为单位兴建,目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

98.6%。为了进一步提高供水质量,我市先后展开了市中西部供水工程、东部供水工程、水乡片供水工程的建设,建成后供水能力将超200万m3/日。目前,已建成的现代化大型水厂3座,大型供水网250公里,供水规模居广州、深圳之后排第三位。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400万m3,全市大部分地区已饮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东莞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是蓬勃发展,整个思想文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教育: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7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电视大学1所,普通中学134所,中专、中师、技校及职业中学21所,小学414所,另有幼儿园511所,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专任教师3.7万人,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在1995年,全市已普及了高中教育。

2005年幼儿入园率达94.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初中升学率达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1%。每万户籍人口中,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在校生分别达到126人和316人;当年普通高考升大学12461人,在校大学生16645人,位居全省前列。同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为33.2%,提前10年实现省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科技:2005年引进各类人才11.67万人,新增高级人才2875人,新增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的3400人,本科学历3.6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3.9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0064人,中级职称105725人,初级职称142442人。另外,聘用院士7名。

文化:东莞文化生活丰富,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各镇有电视站、文化站。全市有村镇文化中心80个、图书馆(室)473个,文化广场447个、博物馆16个,公共文化设施占地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

卫生、体育:全市现有医院53家,卫生技术人员13053人。同时,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人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体育健儿破世界纪录86次,破亚洲纪录40次,破全国纪录165次,获国际比赛金牌235枚,全国比赛金牌519枚。

由于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东莞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良风美俗进一步弘扬,近年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已通过验收。

201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8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04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4027.21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4226.34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例为0.3:48.6:51.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8%,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3%,金融业增长6.9%,房地产业下降1.2%,其他服务业增长14.8%。民营经济增加值4105.49亿元,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939元,增长6.6%,按平均汇率(6.6174)折算为14951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0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8.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520.62亿元,增长11.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61.00亿元,增长9.1%。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177.92亿元,增长10.5%。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14.6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6%。其中,企业工商登记50.22万户,增长21.5%;个体户登记64.40万户,增长9.7%。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2.3%。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全市工商新登记26.49万户,比上年增长18.7%;新登记企业11.76万家,增长15.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2.0%,居住类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5.5%,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2%。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6%。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介绍

国网****市供电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简介 国网**市供电公司位于一代宗师李叔同故里**市,西瓜之乡,瓜灯之城,有“金**”之美誉,她,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水源丰富,是一颗镶嵌在杭嘉湖平原上的璀璨明珠。而电让这颗明珠更加五彩缤纷、光彩照人。公司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发展建设部等7个职能部室;检修建设工区、客户服务中心2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当湖供电所等三个供电营业分支机构,现有职工418人(全民217、集体33、农电168)。公司上下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几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我从机制建设、价值引领、文化认同、融入中心、基础规范、工作成效等六个方面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介绍,情况如下: 国网**供电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小组,通过规划、试点、推进,管控、考评等5个步骤常态推进**公司企业文化示范点建设。**公司围绕文化建设四大难题逐一分析破解(价值引领难——解决办法“”共鸣点切入,中心融入难——“四种形象“一强三优”驱动,行为固化难——主题抓手长久推动,习惯养成难——长效氛围培育、熏陶),围绕价值引领、中心融入当前县供企业文化建设两大核心,以**瓜灯节为灵感,

提出“***”实践主题,引领**公司长效推动国网五统一企业文化落地实践,为国网优秀企业文化基本价值理念深植企业,扎根班组提供工作思路。 国网**市供电公司通过搭建平台、精选载体、组织活动等方式,紧紧围绕“***”主题实践活动,分别规划建设了文化礼堂、道德讲堂等文化传播阵地,文化礼堂以点亮梦想、强基固本等6方面内容,倡导务实、守信、崇学、向善。道德讲堂,以身边的人说身边故事的方式,每季度由各党支部轮流承办,潜移默化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开展了“政工师进班组”、“中国梦国网情”等主题活动,精心编写了统一企业文化传播实践手册,打造了三所一工区文化示范点,实现“五统一”企业文化真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到行为自觉,为构建“共享心灵阳光、共筑温馨家园”提供典型借鉴。 **公司围绕劳动最美推出了两个劳动模范典型:分别为徐**,以培育新人、传授技能为典型的劳动模范,潘**劳模,以技术创新、立足岗位做榜样为典型劳模,为**公司务实发展,建功立业提供典型榜样。在此基础上建立劳模工作室,让劳模精神大力传承。公司注重人才教育培养,劳模工作室已在公司企业文化宣教、人才梯队建设、课题攻关、履行社会责任、虚拟团队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劳模精神传播地、工作技能传授地、优秀成果培育地、企业文化传承地”,是我公司重要工作平台。被评为省公司A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在**市公司2014年年底考评中排名第一。

对东莞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对东莞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 邓文森 摘要: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市各级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东莞目前发展模式存在很多隐忧,需要对东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东莞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总体上实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今后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市各级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对东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有所认识和把握,对其原因进行探究,并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贯彻落实“三创”发展战略,对东莞未来经济发展取向作出科学的选择。 一、现行发展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东莞发展模式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我们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东莞发展模式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据统计,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全市耕地面积1183926亩,其中水田934661亩,旱地249265亩,至2004年只剩下耕地面积489448亩,其中水田423123亩,旱地66325亩,耕地总共缩减近70万亩。东莞由一个商品粮主产区变为大量消耗粮食的输入地。在消耗大量耕地的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山林地。 (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随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恶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水乡的大批建材和造纸企业,其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直接危害到香蕉、水稻等作物生长。据1990年市环保局、外经贸局作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当时全市3000多家外资企业每天排泄的工业垃圾就相当惊人。而今天,各镇区的垃圾填埋场纷纷暴满告急也是不争事实。工业排放的废水直接污染江河湖泊。市中心区的东莞运河由改革开放前的饮用之水变成现在的“黑龙江”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外延扩张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据统计,全市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18家工业企业(含个体小工厂),而且工厂不断增加,人口不断澎涨,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企业正面临招工困难,同时给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资源和公共服务等带来巨大压力。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一个城市的希望与生机所在,文化是其灵魂与内涵,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塑造人、改造人、教育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xx街道各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油地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近期,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XX街道位于XX。辖区内有21个油田家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常住居民万余人,流动人口6879人。辖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等特点。 一、 xx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xx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以社区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xx街道自建制以来,群

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已形成,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针对辖区地域广大、人口密集、油田单位多、居民层次多样等特点,把社区文化工作列入到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将社区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服务宗旨等内容融为一体,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振奋了群众精神,凝聚了社区居民的人心,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全省先进体育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星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的获得,足以证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思想,创出了街道的名气;二是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街道的人气;三是宣传社区群众的典型,树立了街道的正气;四是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街道的好风气。 以社区优势造就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必须要有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优势也就为这批骨干造就了施展才能的舞台。xx街道文化站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大舞台的龙头,在社区率先成立了三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京剧爱好者协会、书画联谊会、中老年健身舞协会,这些协会成为带动和深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支

上海概况

上海概况 一、地理位置 上海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二、城市简介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企业文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一、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它是直接决定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健康长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其企业文化如果是强势的,它就可直接起到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保证企业健康长寿的作用;如果其企业文化是颓败的,它不仅不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相反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把企业推上崩溃、短命之路。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搞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要企业文化。它的正面作用我不要,反面阻碍作用也可避免。” 但企业文化并不是只有专门构建后才存在,这就像任何一个人不能选择要不要你的遗传基因一样。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其连续存在的时间足够长,足以形成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事习惯,使一种价值观念在企业组织中上升为主导地位,不自主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会形成它特有的企业文化。人们能作的只能是,对企业文化进行自主设计,构建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强势企业文化;或者对已有企业文化进行改造,使之发展成为一种强势企业文化,保证它能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是一个系统工程。归纳几句响亮的口号,设计几个漂亮的形象,远不能构建出强势企业文化。强势企业文化的构建,不仅要按照企业文化的四个构成层次,对九个构成要素进行设计构建,而且要对照所选择的企业文化目标模式,对企业组织的其它四个构成部分进行清理和调整,以实现其相互融合,同时还要把企业文化分作三个模块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发展协调。 二、项目实施可解决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形式上,有响亮的口号和漂亮的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管理作用,没有带来泊投资回报。2.企业员工思想混乱,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无所事事,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没有热情; 3、企业员工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上司主管简单地通过指令进行管理,下属员工阳奉阴违,企业组织没有执行力; 4、企业人际关系紧张,内耗严重,员工的心思都用在相互算计上,无法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东莞经济概况论文

东莞产业升级转型分析 陈伟杰 管理系 11级工商管理一班 摘要:“东莞模式”是过去30年中国工业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东莞也首当其冲。金融危机下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正经历寒冬,虽然金融风暴造成了东莞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但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国民的购买力下降,将更多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是东莞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 一、东莞经济发展模式总体情况 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东莞发展模式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东莞经济发展综合概括为3个方面:第一,东莞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城市。东莞拥有大量的廉价土地,低成本劳动力,尤其拥有临近香港的地利优势,及时抓住了香港,台湾价格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制造业迅速崛起,形成旺盛的产业群。第二,东莞以发展“三来一补”加工工业发展模式而著称。所有制结构以外资、民营为主,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结构以规模为主的这种东莞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被称为东莞模式。第三,东莞模式中包含着诸多发展方式和体制的创新。“三来一补”作为我国工业化初期的一种典型模式,是东莞人首创。至于“三通一平”、“市镇一体”的方式和体制等,也是东莞在发展思路和体制方面的重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东莞模式,就没有今天发达的东莞。 二、金融风暴对东莞经济的影响 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引擎,引擎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中国制造,东莞是中国制造的最大发动机之一,因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东莞首当其冲,这也是东莞模式的必然结果。东莞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去年进出口1068.73亿美元,外向性经济比例高,仅对美国出口就达180亿美元,占了出口很大比重。所以美国次贷危机一暴发,东莞就最先就感受到出口增幅的下滑,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对东莞经济的整体性影响也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 1、企业订单明显减少: 如据道滘某大型纸品企业(该厂纸品主要供给纸箱厂做包装箱,与很多行业都具关联性,其销量很能反映市场总体走势)负责人介绍,同8月份相比,目前销量下降了15%左右,这里还有“圣诞因素”;目前很多企业做的还是前期订单;预计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市场还会进一步萎缩。 2、企业关停、倒闭数量增加: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关停的企业627家。从目前情况看,第四季度肯定还会有一批企业出现类似情况。关停倒闭的企业中有一些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如众所周知的合俊。这些企业破产先期征兆不明显,给政府和社会带来较大压力。 3、相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据了解,8月份以来,大多数企业出现利润下滑,相当部分企业开始出现亏损,有些企业在艰难支撑。据估计,约有20-30%企业出现或接近亏损状态。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期:2018-04-12 文章点击率4937次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着力抓好倍增计划、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扶持次发达镇加快发展等全市重点工作,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奋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全市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再 创佳绩。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7年东莞生产总值(GDP)7582.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3593.84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3964.65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例为0.3:47.4:52.3。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8%,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金融业增长3.9%,房地产业增长2.0%,其他服务业增长12.4%。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91329元,增长7.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3527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7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292.23亿元,增长1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03.32亿元,增长8.6%。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064.14亿元,增长 7.7%。民营经济增加值3739.48亿元,增长9.0%。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00.0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1%。其中,企业工商登记41.33万户,增长25.7%;个体户登记58.69万户,增长14.9%。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7.1%。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2017年,全市工商新登记22.31万户,比上年增长28.3%;新登记企业10.15万家,增长23.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0.3%,衣着类下降0.8%,居住类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上涨4.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5%。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 数上涨1.7%。

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概况 广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省中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北依绿色屏障白云山,南向狮子洋,东南和西南分别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相邻。东江、西江和北江汇成珠江穿越市区而过。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广州是中国通向太平洋、印度洋和北欧的主要门户之一,以祖国“南大门”著称。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这里通过,1999年平均气温22.6°C,年温差15-17°C,年降水量1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7%。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故有“花城”之美誉。据资料统计,有关广州市的气象参数如下:广州市气象参数表 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辖十个区

和二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人口990万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70亿元,与国内的大城市相比,广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属于较高的水平。 广州是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京广、广九、京九等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广州港可通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0万吨。白云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可通国内外主要城市。广州还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效果明显。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2010年,广州将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方便舒适、城市风貌体现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社区机关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机关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满足社区群众求知、娱乐、审美、健身等精神文化需求,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文化活动的场地需求,XX在土地空间和办公用房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办公楼建设之初,即谋划建设了XX平的室外活动广场,并在内部成立健身室、书画室、舞蹈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各类功能的活动室,为群众文娱活动的场地要求。辖区内X个居委会也分别有或者和物业共有室内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广场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同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为丰富社区居民文体娱乐生活,XX把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塑造社区文明品牌的重要载体来抓,创新工作思路,

抓住节日契机丰富居民文体生活,积极组织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XX立足现有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选准适合社区居民的活动载体,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XX系列演出活动,并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五环境日、端午节和八一建军节,分别联合辖区物业举行了各类文艺演出活动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0XX余人次,极大地增进了居民之间的感情,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经费保障情况 为提升各文艺团体水平,打造社区品牌文化队伍,我社区特提供专项经费为各文艺团体提供服装和乐器设备支持,并聘请专业老师对文艺骨干进行辅导讲座,提升团体整体水平。 四、文化队伍建设情况 为提高各类文化活动水平,我社区积极培育文化专业队伍,有效整合各个居委会的文化资源,对文艺骨干的个人信息、文体特长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鼓励他们成立各类文艺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居民在社区即欣赏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2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3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队伍,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政策和法律讲座,宣传公

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使企业人文素质得以优化,归根结底是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的竞争。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 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

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精煤公司重组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探索和多方面工作,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干部职工的认识在升华,领导者的意识和主动性、自觉性以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不断增强。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企业精神经长期积淀业已形成,企业标识等经过上下多次反复征集、酝酿、修改也已确立,已逐步实践探索并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但从整个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看还不够平衡,有些工作较为滞后,缺乏整体规划……。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呈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工作的整体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以及与政治、经济工作的一致性和载体的多样性。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深化并打造具有本行业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和道德规范,造就出员工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宝贵精神财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和进步,推进建设现代企业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1、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本着全面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要求,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突出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企业文化的灵魂,推进现代经营理念与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式的结合,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融合、打造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于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和灵魂,是维系现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加强城市文化的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化、提升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的定义是,人类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的成果总和。广义上讲,发明、研究、语言、建筑等等都属于文化范畴。城市形成衍生出建筑的构造———对宗教的需求产生了教堂,对集会的需求产生了广场,对居住的需求产生了住宅,对交换的需求产生了市场,对艺术行为的需求产生了剧院,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以武汉为例,滨江滨湖的水域文化、龟蛇二山的自然文化、黄鹤楼等建筑文化、文人墨客遗留的诗词文化、包括老城区的街道文化、辛亥革命等纪念性文化等等综合起来,才是城市文化的全部意义,才是城市文脉之所在。 武汉市地处华中,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鼎立,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具有3500年文明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古镇,汉派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在承接“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重大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市文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武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商文化和楚文化 , 为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殷实的资源。 专业艺术呈现新的繁荣 (一)舞台艺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市现有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8 个,包括京剧、汉剧、楚剧、音乐(民族音乐、交响音乐)、舞蹈、话剧、儿童剧、木偶剧、杂技、说唱等 10 余个艺术品种。近年来,市直文艺院团按照“一团一戏”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新创作演出京剧《三寸金莲》、《生活秀》,汉剧《王昭君》,楚剧《三月茶香》,舞剧《山水谣》、《筑城记》、话剧《同船过渡》、《母亲》,儿童剧《春雨沙沙》、《柠檬黄的味道》、《古丢丢》,杂技《英雄天地间》等一批优秀剧(节)目。 2002 年以来,每年新创

上海概况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进入花桥收费站呢,就标志着我们开始进入大上海了。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上海前面加一个“大”字呢?就因为这坐城市的规模、面积、人口世界之最,就连土尔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无法与上海相提并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海派的风情,现代化的渲染,到处可见的车流人流,随处可见的外国人。所以,美国著名旅行家马克休斯都说“来到上海仿佛来到了西方”。的确,上海这座大都市给人们的印象就如同它是一个很西化的城市。 那么上海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从3个方面来剖析吧。第一是它的车多。上海的车辆估计是全世界最多的,光上海的出租车就有4万8千多辆,全世界饱有量第一。这第二就是人多。上海常住人口有1千2百万左右,当然不算外来人员。它的总数人口约为近3000万左右的人口。人口的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左右。这个数字是不是让大家很吃惊?如果你赶上节假日来这里,尤其是几大商业区那就应了一句话“上看嘴下看腿了”。最后是楼多。来到上海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哇好高的楼啊!好像我们进入了水泥森林般的城市。上海这几年的发展很快,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一样,光我们上海浦西的高楼30层以上的就有1026懂。看看,是不是很厉害?那么上海的实际地域面积多大呢?有6340.5多平方公里。通过以上的几组数字,大家是否感觉到,大呢?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如果说上海的发展速度用奇迹来形容,我觉得一点不为过。但是如果来让我们去读一读它的历史,我想它是一个历史的侏儒,连美国的历史都比不上。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上海的历史是从1843年开始计算,在这之前没有人去关注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当中,根本没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是短短的一个半世纪,却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金子塔般的奇迹。别急,听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最强盛的一个历史阶段,宋朝的时候,我们上海还只是一座小渔村。当地的居民以打渔为主。后来开始有了贸易的发展,才使得小渔村变的热闹起来。在当时的地界上,有18大浦之称,其中就有上海和下海浦。后来人们的贸易中心主要集中在上海浦着里,所以人们越来越多的将这里称呼为上海。到了清道光年间,将华亭县正式改名为上海,一直称呼到今天。 到了1840年的时候,英国人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一打就是2年。最后清朝政府与英政府在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签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在条约当中规定了上海、广州、等地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其中将香港本岛割让给英国。到了1843年6月的时候,上海的大门正式被迫打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条约,使得上海真正的摆脱了历史的束缚,如同一坐机器的启动,开始了它的传奇的生涯。就这样,上海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随着上海的被动性的开发,使得这里不在是一座被中国封建政府遗忘的小镇,它却变成了洋人的天下,变成了冒险者的乐园。很快,我们上海便被美、英、法三国瓜分,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特有的“租界”。其实就是国中之国。那么当时的三个国家的租界都位于今天上海的什么地方呢?英租界是整个上海最大的,而且也是最发达的地段。位置在当时苏州河以南,静安寺以东,洋金浜(今天的延安路)以北地区。洋金浜以南中国城(城

企业文化建设五要素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不断规X、成形、优化、再发展的一个过程。 相信今天这个话题大部分朋友应该都有兴趣,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谁都可以出来滔滔不绝地谈几个小时,但是也是最容易陷入难有实质意义的泛泛而谈,因为这个话题很大、也是老生常谈。首先声明,如刚才的自我介绍所见,本人绝非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目前从事品牌宣传、营销策划等工作,个人较热衷企业文化研究,在任职XX某集团公司期间,主导过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导完成了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体系的梳理和规X、独立完成了公司多项企业品牌(及内部文化品牌)的设计规划工作,规划并主编了集团内刊等相关工作。这里的所有文字全部是本人原创,与大家一起分享在主导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心得。观点或有偏颇,欢迎大家拍砖。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都陷入类似的尴尬——领导言必文化,但是他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应该形成怎样的企业文化甚至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其实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不客气的说,很多企业领导本来就“没文化”,至少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真正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在准备这次网络交流内容的时候,对于应该讲什么、从哪些方面讲起这些问题让我很是纠结。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会真正直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其实应该更多地谈谈企业文化与我们自身的关系,但是显然这个话题太泛,也不是我的优势。由于企业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可以将企业经营中的方方面面囊括其中,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交流将集中有限的几个实际切入点和话题与大家分享,将重点放到我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分享上,最后谈谈企业文化与个人的关系。 另外,由于所谈案例牵涉到的企业具有军工背景,鉴于敏感性,我在这里将不提及这家企业的名字等相关信息,这也给案例的阐述以及大家对案例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希望大家谅解。 企业文化特质诊断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任何企业所渴求的,但是通常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才会真正关注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体系的完善与否、在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否深刻体

东莞经济模式的本质分析(参考)

东莞经济模式的本质分析 改革开放30年, 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一个知名的工业制造重镇, 东莞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经济主导、区外劳动力支撑、合作共赢的营商文化、务实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创新的主动力。如今, 传统东莞模式能量释放已近极限, 面临着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遭遇供给要素的制约、低端化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竞争力、特殊的人口构成制约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体制遭遇过渡期的两难选择等问题。要突破当前的难题, 实现东莞模式的转型, 必须推进两个升级、两个转型。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在创造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的同时, 也造就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其中, 由“三来一补”起步、以加工贸易为主、以外向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广东东莞模式, 一、东莞模式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前, 东莞是一个传统农业县, 其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和社会管理与其他农业县没有太大区别。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除了水稻等粮食主产品外, 还种植香蕉、荔枝等水果及花卉, 沿海地区部分人以捕鱼为业。1978年, 东莞的GDP 仅611亿元, 财政收入为0166 亿。而截止到2007年, 东莞市生产总值已达到3151 亿元, 是1978年的51615 倍; 财政总收入53915 亿元, 是1978年的817倍。2006年东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320元, 排在深圳(22567元) 、上海( 20668 元) 北京( 19978 元) 和广州(19851元) 等发达大城市之前, 位居全国第一。同期广东全省为16015158 元, 全国为11759 元,东莞高出广东全省平均水平5811%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513%。2006 年东莞农民年均纯收入为10661元, 历史性地突破了元大关, 而同期广东全省农民纯收入为为507918元, 全国为3587元,东莞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919%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712%。在上世纪90年代, 东莞还与同在珠三角的中山、顺德、南海并称为“四小虎”。进入新世纪后, 从经济总量来看, 东莞生产总值比原“四小虎”中总量居第二位的中山市高出了一倍多(中山市2006年GDP为1036亿元) , 已把另外几个“小虎”抛在了后面。东莞的外贸出口曾连续七年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 仅次于上海和深圳。2007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068173 亿美元, 其中出口602132 亿

广州简介

广州——广东省的省会,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广州特色:广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满活力,又保留着悠远的古风,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市井风情与现代都市景观相衬托,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 广州旅游: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 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目标《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广州山水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建设战略,构成“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景观格局,将广州建设成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现状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广场、道路绿化走廊和社区公共绿地;在社会绿化中,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了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活动,效果显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民间特色和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景观新亮点也突现;广州市绿道建设,贯穿243个城市景观节点和42个亚运场馆。基本连通了城市所有的文化 岭南特色 广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级干湿季明显,地带性植被为那亚热带季风阔叶林,植物材料的运用最能体现岭南特色,加以合理配置,很好的体现了南亚热带景观及广州花城的特色。 江南园林秀丽,岭南园林通透,岭南园林一派开创了中西文化糅合,艺术与实用兼顾,园林与建筑互融的新境界。岭南园林式建筑包围着园林,它的特点是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庭院造园,宅院与园林融为一体,表现园主人追求日常生活的实在。这就是岭南园林与江南园林的本质上的区别。 珠江公园的岭南味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陶晓辉介绍,最主要是它在布局上成熟地运用了岭南园林的手法,而且处处都体现了岭南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特色。 陶晓辉说,岭南园林能自成一派,是因为地缘以及社会文化的关系,使得岭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从小的方面说,公园采用大量的岭南本土植物,用岭南园林的借景、障景等手法细腻布局成景。从大的方面来说,在应用这些手法和材料的同时又巧妙自然地融入西方的元素。“比如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建筑方面,一看就有岭南民居的特点,通透、轻巧,但是实际上借鉴了民居的特点也吸收了江浙和西方的一些元素。” 陶晓辉解释,最能体现岭南特色的符号是建筑,但是最能体现岭南园林精华的区域在荫棚区。他说,岭南园林最初也是私家园林,其特点主要以庭院的方式来体现。因此公园内真正的精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街道办事处是我市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共有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居民15万余人,文化专干1人,每个社区工作人员3—4名。 一是加大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各居委会建立了文化活动场所,投入资金10万元,添置了部分文化设施。随着我市文化旅游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整合资源,利用公有场所(广场、古戏台)把旅游与社区文化紧密结合。为市民提供了活动展示场所,增添了阆中旅游吸引力,营造了阆中优秀旅游城市氛围。 二是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我市社区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办事处的指导管理下,共成立各类文学艺术社团、民间文艺队伍30余支,培养文艺骨干达1000余人。这些群众

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还以节假日、纪念日为契机结合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阵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每年辖区内社区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次,居民参与超过了万余人次。此外,市文化旅游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工作中把文艺、图书、电影、信息送到了居民社区,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川剧、皮影、民俗、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把贡院广场;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五种人”的办法;针对社区稳定问题,提出了“发展社区文化产业、拓宽居民就业渠道”的思路。这些被社区文化实际工作检验为好的思路,为办事处制定相关决策、举措,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中继续产生积极效应。 四是促进了居民的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建设好、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