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朱元思书韩军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韩军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韩军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韩军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韩军课堂实录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特级教师韩军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

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

生:我字写的不好。

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与朱元思书”“吴均”)

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不表现,就没有成功。今天就是一次成功,当了一次老师,板书课题。

(生欲回去)

师:先不要走。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应解释为“给”,“与”有“和”的解释,书,有写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是名词,应该是“信”的意思。你连起来解释一下。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

师:为什么两个名字?到底是“朱元思”还是“宋元思”,已经无从查考,大概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候,刻写不清楚,让读者

“朱”“宋”难辨认。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生纷纷举手,指定一生。

(学生把“缥碧”中的“缥”读成了一声.,把“窥谷忘反”的“窥”读成了四声。有两个学生起来纠正。)

师:缥,我们很容易读错,“缥缈”中应该读一声,而“缥碧”中只能读作三声。

“缥缈”还可以写成“飘渺”,都是若有若无、隐隐约约的意思,而“缥碧”是青白色的意思。“窥”只有一个音,就是一声。

他还把一个字读错了,“急湍甚箭”,“湍”应是一声,他读成了二声。

这封信美不美?一封信居然还写得如此美!

下面我们一齐,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注意,刚才纠正的字不要再读错了。

生:(高声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师:通过大家的读,我也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大家应该知道,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刚才大家的朗读就是如此。

师:听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来,跟老师一齐读。

师:看看,老师是没有看书,背诵的,试试哪位同学能够背诵过。(一分钟后有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他背诵。)

师:全体齐背。

(学生琅琅而背。)

师:翻译一下,说说意思。

一生:风烟都干净了,天和山呈现共同的颜色。跟从着流水飘荡,任意地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天下最好的。

师:风烟,没有译出来,是风和烟,还是风的烟?是风和烟!

人怎么跟着流水飘荡,是游泳还是乘船

任意,应当是随它的意,随水的意,任凭的意思,任凭流水把我冲到东冲到西。许,是来的意思,左右的意思,不是多,一百许里,就是一百来里地,一百里左右。

师:我们再展开想像来诵读。在我们的大脑中,要想像,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飘荡,随着水流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来里

呀,全是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我吴均真是看不够。<情不自禁唱起来>‘船儿哟,你慢些走呀,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热烈的掌声,还有笑声。)

(边教师示范背诵,边学生背诵。)

师:这是总写,还是分写。

生:是总写。

师:总写富春江总体的特色是什么?课文中四个字可以可以具体来概括。注意具体概括。

生:是“奇山异水”。

师:或者叫做“山奇水异”。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分别来写,山之奇,水之异。往下看,从哪里到哪里,分别写的什么。

生: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写的是“异水”。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写的是“奇山”。

师:我们再一同来背诵,先背诵“异水”部分。

(学生很快背诵过了。点名一生背诵。)

师:齐背。

(又响起琅琅的诵书声。)

师:写了几方面

生:三方面。

师:哪三方面

一生:先写水色和水深,然后写水清,再写水急。

师:非常不错,总结还非常简练,都是用“‘水’怎么样”来概括,很精彩!

只是有个问题,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生:是!

生:不是!是写水清!

师: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一生:是写水清。“千丈”是写水深,可是“千丈见底”就是写水清了。

师:即使千丈深,仍然能够见到底。对吗?是写水清。

生:就是。

师:总起来,是写三方面,水色、水清、水急。

再背诵,背出情采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带着非常新奇的神情、非常欣赏的态度,来诵读,要有点悠然,读得稍微细微。“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要绘声绘色,读得粗重、浑厚。

(生齐读)

师:甚箭,若奔,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甚箭,是甚于箭,比箭还快速。若奔,像奔马一样。

师:“于”字在这里省了。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和比喻。

师:大家看看以上写异水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前两句是直接描写,后一句是间接描写。

师:还有吗?比方“动态”与……

生: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

师:动静两两结合,直接间接描写两两结合。所以,才如此美妙。再诵读。

(学生又响起琅琅的书声。)师:再读奇山。

(学生又齐读描写奇山的一段。)

师:还是首先背诵过。分成三小节背诵。先背诵第一小节,从“夹岸高山”到“千百成峰”。共24个字。这是写山的,要背诵出气势来。而且,齐背的时候,那种气势就更强化了。

(一会儿,学生就背诵过了。)

师:三个地方要注意,寒树,就是看起来阴森森的树,树长得茂盛而颜色幽深;负势竞上,是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竞相向上;轩邈,高和远,这里都是动词用法,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延伸。

大家看,高山是静态的,生长也是默默的,可是,这里24个字,就写出了夹岸高山昂扬的生命力。

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以动写静。

生:化静为动。

师:很好。再考虑,这一段是从视觉,还是从听觉上来写的

生:是从视觉上写的。

师:也就是说,是从视觉上写树,化静为动,从而写了山,写山之奇。山奇,奇在满山的树木都竞相往高处、宽处竞争,一山树都具有旺盛生命力。

我们接下来再往下读,看看通过什么来写山。

生:通过泉水来写山的。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读背。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不绝”,共28字。

(师生一同朗读、背诵。学生一会儿就都背诵过了。)

师:这里写了哪几种景物

生:泉水、鸟、蝉、猿,四种。

师:通过四种事物什么来写。

生:通过响声。

师:也就是通过听觉来写的。也就是说,有的泠泠作响,有的嘤嘤成韵,有的千啭穷,有的百叫不绝。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是吧。

生:是呀。

师:大家再仔细品一品。这是一种嘈杂的气氛吗

生:嘈杂的声音让人讨厌,而这里明显是让人喜欢。

师:对,你看,猿,本来也是一种叫声凄厉的动物,俗话说“猿鸣三声泪沾裳”,可是在这里,我们却觉得是一种美妙的声音。

这里表面上喧闹、嘈杂,实际上,却都是自然界的非常和谐的声音,没有社会上、官场里、商场里,那种人声鼎沸。

这种嘈杂,都是一种和谐的自然声音,是一种天籁之声,也就是,是上天构造大自然,让所有这些动物发出的真实的声响,是非常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声音,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之声,更不是风啸啸、马悲鸣,刀枪剑戟冲撞的撕杀之声!

这里的声音,都是安静的,“洁净”的,而社会上官员场合、商人场合的一些声音,都是污浊的,不纯洁的。

所以这是以闹来写静,或者是,以表面的杂来单纯。

这里,作者是怀着一种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来写的。这样,写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

咱们一起来朗读背诵这两句。

师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鸢,一种非常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会平息自已的他们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这是作者的感慨。

作者是南朝的着名的文学家,博学多才,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

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

可是,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大一番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富春江的美妙之中。

大家考考虑虑,这是写人呢,还是写山水呀

生:是写山水之美。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反衬。

师:对,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主要突出富春江景色的奇异、独绝。

师:我们再接着往下背,最后两句―――――

师生:“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师:请一同学解释一下。

生: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也如同是黄昏一样;稀疏的树枝想到交错着,时而能够见到太阳。

(一生举手,有问题要问。老师示意他发言。)

生:我觉得,文章写到前面两句,应该结尾了,可是后面为什么还要接着写景?接着写下去,我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学生中有笑声。)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没有道理吗

生:我觉得有道理。

师:你说说。

生:文章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就是文末点题了,而最后再写下去,好像又是一个开头,那样结尾不如就在“窥谷忘反”那里结束好。

师:大家都是文章专家。我跟大家的感觉也是一样的。实际上,也有不少大人,读了这篇文章后,觉得最后两句删掉才好。理由跟你们的差不多。

大家再仔细品读一下全文,带着感觉去读,考虑考虑作者留下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

想想,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仍然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儿,又出现了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横柯”变成了“疏条”。

生:哦,船一直是在前进的。

师:用陆游的话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可以由此再进一步想像,再接下去,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致?让人欲想欲觉得有吸引力。

大家觉得,这两句放在最后,还是有些道理的。

下面,我们一起把全文再背诵一遍。

(教室里回荡着琅琅的诵书声。)

师:大家数一数全文共有多少字

生:144字。

师:大家是否知道王维和苏轼

生:知道,都是大文学家。

师:宋朝的苏轼曾经评价唐朝的王维,说他的诗“诗中有画”。咱们今天读了吴均的骈文书信,有什么感觉

生:也是“诗中有画”。

师:这就是有名的“吴均体”,短小精悍,诗中有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11与朱元思书 【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本单元是部编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一次集中学习文言诗文,抓住写景抒情这条主线,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便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利于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文言字词(实词和虚词) 2.边读边悟 (1)思考: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2)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3.学贵有疑 预习中,在疏通文意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前面我们通过《三峡》和《短文两篇》的品读领略了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美不胜收的山水之美,今天我们再次随同作者吴均行船游江,充分感受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预习反馈: 1.检查预习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缥碧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经纶横柯 2.根据预习情况课堂交流:你觉得哪些词、句解释比较重要,值得关注的,(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或者太难,你还没有完全理解的?(质疑解答,教师点拨。) 三、开启“富春江之旅” 生齐读课题《与朱元思书》 师解题:“与……书”中“书”是“书信”的意思。 这是作者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他用丹青妙笔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明朗绚丽的百里山水画卷。同学们化身为摄影家、画家、探险家,或者就只是普通的游客……,用自己最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富春江的魅力。 (一)初读,读出音乐美。 读好节奏、读好重音、读好韵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帮老师推荐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的倾听,交流评析。

韩军老师《雷雨》课堂实录

《雷雨》课堂实录 整理:罗平一中李建权孙颖 (韩老师首先介绍相关剧情及剧中主要人物关系。) 师:我问下孩子们,周朴园是个好人还是个罪人? 生:罪人! 师:异口同声啊!要改变一个异口同声的习惯,好吗?异口同声有时候是对的,但有时候从别人那听来直接说出,没过脑子(这就不对了)。是一个罪人,是吧!有没有说他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罪人,彻底的罪人?就是没有一点点的好,没有一点点的优点。 生:他也懂得关心人。 师:他关心谁呢? 生:他以前的恋人,梅侍萍。 师:嗯,他还牵挂她,是吗? 生:是啊! 师:他还惦念她。 另一生:他也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 师:还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你看了戏里,他关心他的儿子鲁大海了吗? 生:虽然他对他(大海)的态度有些恶劣,但是当知道鲁大海是他儿子时,他的心还是有些微妙的变化。 师:嗯,有微妙的变化!待会分析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会叫你的!他作为一个父亲,发现那是他儿子的时候,心里有些微妙的变化,你读得很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罪人,但是他还有作为老年人的惦念——对他儿子的、作为父亲的那么一种心里的微妙的牵挂,是这样的吗?那么现在回过头来,他是罪人,罪怎么得出来的?他犯了哪些罪?他最大的罪是什么?生:他抛弃了已怀身孕的爱人鲁侍萍,还有他把两千两百人给杀死了。 师:嗯,两千两百个工人,他并不是开枪杀死的,而是—— 生齐说:淹死的! 师:江堤出险,淹死的。就是(他)双手沾满了两千两百个工人的鲜血。谁揭露他的?生:…… 师:这两千两百个(工人的事)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鲁大海(口里)。 师:然后每个小工他扣了多少钱呢? 生:三百! 师:(每人)扣了三百块钱,这是他发家的第一桶金,双手沾满了鲜血!所以说他是罪人。两千两百个小工!刚才这个孩子又说他还跟侍萍恋爱,然后抛弃了她,并把鲁侍萍逼得怎么样了呢? 生:自杀! 师:是怎么自杀的? 生:跳河。 师:跳河,是吧?就这两桩罪,是吧?一个是两千两百个人(被淹死),一个是始乱终弃。其实还有!在第二幕剧里,鲁大海之所以来罢工,不是因为两千两百个工人(的死),他是因为什么罢工的? 生:…… 师:(大家)预习课文时,他是因为两千两百个工人的旧账、老账来罢工吗?

《品质》课堂教学实录2

《品质》课堂教学实录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外国小说,题目叫《品质》,作者是谁? 生:高尔斯华绥,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师: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是谁? 生:格斯拉兄弟。 师:小说主人公的命运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看出? 生1:从肖像描写可以看出命运的变化。 师:肖像怎么变化的呢? 生1:“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好象在迷恋着理想》”——“他的红胡子好象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离去时,他是个六十岁的人,我回来时,他仿佛已经七十五岁了,显得衰老、瘦弱,不断地发抖”——“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 师: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命运的变化? 生2:店面的变化。先是两间店铺,后来只剩一间,最后不属于他了。

生3:橱窗里陈列的靴子的变化。“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但物是人非了。 生4:店面招牌的变化。“格斯拉兄弟的招牌”——“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 师:从上述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生意越来越清淡;二,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三,他们最后离开了世界。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死的? 生:(齐声)饿死的。 师:你们真的相信是饿死的吗?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他哥哥的死是从格斯拉口中得知,“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可见,他哥哥是抑郁而死。格斯拉的死是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说的,“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师: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他们的死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留到最后。下面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是什么东西造成他们命运的变化?请同学们从原文找出依据。 生1:是靴子的品质。小说多处写到他所做的靴子非常

李铁安高品质课堂PPT讲稿(考试专用)

李铁安高品质课堂讲座PPT讲稿(考试)★培训课程设计说明 1.逻辑起点:立足问 题解决—关照政策理 论—指向具体实践 2.宗旨追求:让接受 培训者既能“仰望星 空”,又能“脚踏实地” 3.内容主题: ① 教育改革发与展 新理念;学校特色文 化建设;课堂教学改 革 ② 教师专业化发 展;德育工作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教育 科研 4.培训方式 高位理念引领--生动 案例展示--互动式实 践学习--讲授研讨相 结合 ★培训效果期许—— 打开一扇窗? 指出一条路? 传递一种高新理念? 呈现一个鲜活案例? 提供一个操作工具?★三个案例选择的目标 取向 1.为认识理解教育改 革发展方向与主题提 供实践参照 2.尽可能考虑各个学 段并指向关键问题的 突破与创新 三个案例聚焦的关键 问题—— 汪校长: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究竟如何谋求 内涵发展? 于校长:普通高中究 竟如何激发学生生命 内能? 孙校长:重点高中究 竟如何在高考中赢得 高质量? 三个案例设计的内容 主题—— 学校特色文化的整体 建构 学校特色课程的系统 开发 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课堂教学“道”与树“术” ★历史反思:新课程 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现 状 ★教学之道:高品质 课堂概念的意蕴与内 涵 ★教学之术:高品质 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 计 历史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 学的现状 ★课程改革:忽如一夜 春风来 核心理念: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 三维目标:知识技 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课程内容:加强生活 和科技联系,关注学 生学习兴趣和经验 教学方式:独立思 考,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1999) ★教学改革:一石激起 千层浪 学生角色:课堂“主 人”——“要走上课 堂的前台” 教师角色:“场外指 导”——“要把课堂 还给学生” 学习方式:自主性、 研究性、合作式、交 流式 教学原则:先学后 教,以学定教 课堂文化:“让学生 动起来”——“让课 堂活起来” 教学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 高效课堂 数字命名:分割时 间;划定类型 手段命名:划定环 节;固化流程 导学案:强化预习, 汇报预习代讲授 分小组:强调交流, 倡导合作式教学 教学流程:年年岁岁花相似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汇报展示,总结点评 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反思追问—— 传统的凯洛夫教学理 论一无是处吗?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 与学习的基本原理 吗? 每一节课一定需要 小组合作吗? 学生的主体性充分 体现了吗?学习过程 确是完满的吗? 教师为学生学习究

韩军老师《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整理:罗平一中吴勃林 上阕写景 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背诵一下。 琅琅书声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师:好了,背诵完了,我们来品品字词。 PPT展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这句话是《三国演义》电视剧开篇主题曲的歌词,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开篇,它来自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同一个意思。是不是一个意思? 生:我觉得应该是。 师:是的,它就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风流人物”就是? 生:一个“英雄人物”;在历史上有才能的人;能够建功立业有非凡才华的人。 师:有才华,有才能,“英雄人物”。按照杨慎《临江仙》的说法,我认为大家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所以说呢,这首词实际上写的是有才华的,有丰功伟绩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停顿)什么人物? 生:“英雄人物”。 师:好了,苏轼就写得就很一般了,故意的在这里炫耀自己的词,他应该用“英雄人物”。不就是有才能的,有才华的人物吗?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物吗?他非得写成“风流人物”,就是非得用一个冷僻的词来代替一个在口头上常见的词。所以说,咱们给它换成“英雄人物”。而且换成“英雄人物”它也和韵呀,“yīng xióng”,“fēng liú”,可以不可以换? 生:不可以。 师:我觉得是能换啊,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咱们刚才说了半天,“英雄人物”就是有才能的,有丰功伟绩的,杰出的人物啊。为什么不能换啊? 生:因为我认为“英雄人物”在才能方面可能没有“风流人物”表现的好。 师:“风流人物”还是比“英雄人物”更有才能,就是说从“英雄”里边选出更杰出的人物他叫“风流人物”,是吗?“风流人物”高于“英雄人物”,是这样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 师:我觉得一样,都差不多,很难说谁高于谁。因为你说了半天,说不出哪个方面高了,只是说他比他高,说不出具体的道理,这个我不服气。(向另一位同学提问)你觉得该换不该换? 生:不应该换。 师:不应该换,那说出具体的道理来。 生:我认为“风流人物”比“英雄人物”更有韵味。 师:韵味?怎么个韵味了?解释清楚。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作者:吴卫兵 推荐【教材解析】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学情分析】 [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 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 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请大家打开课文,先看看注释,说说吴均是何许人也(学生说后,屏幕展示作者简介) 示例三: 大屏幕出示富春江山水图片。 -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

我上《品质》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我上《品质》课堂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绍兴上虞区丰惠中学刘建松 上午忽悠完,晚上整理好。 大致框架说明:橱窗中三次出现的靴子变化和描述技巧,解读背后的人物的变化。奇怪之匠→坚守之士→艺术之神,最后归结为“底层的光芒”。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小说叫——(单刀直入,简简单单,靴匠的人生就是单纯) 生:品质 师:标题简简单单,但故事不简单,人物更不简单。作者是—— 生:高尔斯华绥(如何引出作者) 师:这位作者也并不简单,出身英国上流社会,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词中,评委特别肯定这位作家的“描述的卓越艺术”。(有意识的强调这篇小说的特色,在文本解读中,这是一条线索,先静悄悄的埋在这里,有预谋)在诺贝尔获奖时,高尔斯华绥特地提到了他的这一篇《品质》,虽然只是短篇,但在作家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那这篇小说到底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叙述故事,老师可适当

补充,强调死亡和悲剧。)(简要的叙述情节,似乎是小说的不可回避的环节,这不是一篇情节制胜的小说,可淡化情节,侧重于描述的技巧,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 师:《品质》通过对靴子的描述,呈现了一位靴匠传奇而沉浮的一生。浓缩一下,就是靴子和一个人的遭遇,或者说两者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们以靴子为突破口,来解读靴子背后的人生。(学生回答后,教师怎样点化,提升,又要自然引到教学内容。) 师:作家有意识的为大家呈现了橱窗里三处有意味的靴子,你能发现吗?把相关句子划出来。(学生寻找,划出)(老师特地强调“橱窗”了,是让学生的阅读取向有一定的限制,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这些篇幅相对较长的文本,提问应尽量指向明确,直逼要害。也是教学的窘迫,阿弥陀佛。)(学生找出具体出现靴子的几处重要的段落,最后归纳集中在三段。) 42页、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46页、“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48 页、“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佻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凄凉的长筒马靴。”(读一读,加深印象)师:分析三个段落背后的靴匠人生。

高品质美术教育追求

高品质美术教育追求 教材,作为教学的结构要素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和教师教学的依据。高品质美术课堂的构建,有赖于教材功能的优化与价值彰显。基于此,笔者选择“教材”要素,从教材解读与实施中的问题分析、教材统整优化、教材实施等三方面探讨高品质美术课堂的构建。 一、问题透视:教材解读与实施之弊 美术教科书(本文主要基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目标编写,各学段、各领域丰富的教学内容以相关性、递进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对学生审美素养和能力的整体观照。然而,现实教学中,存在教者把握不住教材内容与目标设计的结构性暗线,出现影响学生审美感知、创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知识技能的“碎片化”处理:在课堂中,所教学科知识、技能与孩子已有的学科能力缺乏必要的联系,以零散性、碎片性的方式处理和呈现知识点,缺乏合理规划与构建。培养目标的“平面式”追求:由于教师对教材解读缺乏深度,课堂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活动形式上变化,思维同水平重复,教学目标平面式、无折叠,导致在丰富热闹的课堂表象下,存在学生审美认知与体验肤浅、学科能力薄弱的遗憾。课堂教学“模式化”实践: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缺乏主体思维,内化过程与信息时代对教师视野拓展、创意要求形成矛盾,课堂教学标准化、模式化倾向普遍,表现在教师教学少自主、缺个性,或以“拿来主义”复制他人经验,或过度依赖现有的教

材辅助资料。这种照搬套用,使课堂无法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对生成性的问题不能够较好处理。 二、对策探寻:教材统整解读之思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每学期约18周的有限教学时间,要提升课堂品质,顺利完成课标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发展学生审美素养与能力,需要以统整的思路解读与处理教材,按总体和阶段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合理增减,科学调适,优化整合。整体认知,从字面上理解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相关联系的课题或内容进行组合性解读,摆脱对教材内容局限于“册”、受制于“节”的“见木”式认知,形成对教材的“见林”式感知,让教材内容在教者心目中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也就是说,需要教师打破任教某一学段、年级的固定思维模式,通过对1~9年级甚至高中的教材的整体解读,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综合了解和整体把握,进而按类型有意识归纳组合、对比思考,分主线形成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结构网络图。按领域分类梳理:教材中已用色彩标识的方法将内容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明确教学内容所属的领域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有意识分学段、分学期梳理各个领域的内容,形成对知识结构的内在把握。部分年级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按课题序号呈现如表1。按题材分类梳理:简单解读课题表述,可以了解某一题材内容在不同的年段的呈现方式与目标定位,有利于教师在教材的增减、拓展或铺垫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表2)。能很多,认真梳理,能够让这些看似零散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关联。例如在各年段的教材中都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多媒体展示)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打开书本。 二、朗读赏析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学生听读前先给范读的同学提一些朗读的建议,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 注意重音。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应落在" 箭

李铁安高品质课堂PPT讲稿(考试专用)

铁安高品质课堂讲座PPT讲稿(考试)★培训课程设计说明 1.逻辑起点:立足问 题解决—关照政策理 论—指向具体实践 2.宗旨追求:让接受 培训者既能“仰望星 空”,又能“脚踏实地” 3.容主题: ① 教育改革发与展 新理念;学校特色文 化建设;课堂教学改 革 ② 教师专业化发 展;德育工作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教育 科研 4.培训方式 高位理念引领--生动 案例展示--互动式实 践学习--讲授研讨相 结合 ★培训效果期许—— 打开一扇窗? 指出一条路? 传递一种高新理念? 呈现一个鲜活案例? 提供一个操作工具?★三个案例选择的目标 取向 1.为认识理解教育改 革发展方向与主题提 供实践参照 2.尽可能考虑各个学 段并指向关键问题的 突破与创新 三个案例聚焦的关键 问题—— 汪校长: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究竟如何谋求 涵发展? 于校长:普通高中究 竟如何激发学生生命 能? 校长:重点高中究竟 如何在高考中赢得高 质量? 三个案例设计的容主 题—— 学校特色文化的整体 建构 学校特色课程的系统 开发 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课堂教学“道”与树“术” ★历史反思:新课程 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现 状 ★教学之道:高品质 课堂概念的意蕴与涵 ★教学之术:高品质 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设 计 历史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 学的现状 ★课程改革:忽如一夜 春风来 ?核心理念: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 ?三维目标:知识技 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课程容:加强生活和 科技联系,关注学生 学习兴趣和经验 ?教学方式:独立思 考,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1999) ★教学改革:一石激起 千层浪 ?学生角色:课堂“主 人”——“要走上课 堂的前台” ?教师角色:“场外指 导”——“要把课堂 还给学生” ?学习方式:自主性、 研究性、合作式、交 流式 ?教学原则:先学后 教,以学定教 ?课堂文化:“让学生 动起来”——“让课 堂活起来” 教学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 ?高效课堂 ?数字命名:分割时 间;划定类型 ?手段命名:划定环 节;固化流程 ?导学案:强化预习, 汇报预习代讲授 ?分小组:强调交流, 倡导合作式教学 教学流程:年年岁岁花相似 ?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汇报展示,总结点评 ?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反思追问—— ?传统的凯洛夫教学理 论一无是处吗?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 与学习的基本原理 吗? ?每一节课一定需要 小组合作吗? ?学生的主体性充分 体现了吗?学习过程 确是完满的吗? ?教师为学生学习究 竟起到了怎样作用?

韩军《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名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录 本文授课教师:韩军 师:哪位同学说说苏轼? 生:苏轼是宋代词人。 生:苏轼是八大家。 师:应该说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说说。 生:苏洵、苏辙…… 生:欧阳修、王安石…… 生:韩愈、柳宗元、曾巩。 师:他们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学。 师:当然是文学方面,他们应该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师:他们谁是唐代,谁是宋代? 生: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师:回答不错。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看看“念奴娇”和“赤壁怀古”,哪个是题目? 生:“赤壁怀古”是题目。。 师:题目和词牌,哪个与内容相关? 生:题目与内容相关。 师:看看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什么境况下写的? 生: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时所作。 师:也就是说,是苏轼在人生的得意还是在失意时所作? 生:失意时。 师:请一个同学把全词读一下。 师:读的非常流畅。可是有个字读错了。 生:“羽扇纶巾”的“纶”,他读成lún了。 师:另外,我提点意见,还应该读出点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生:不对吧? 师:怎么不对? 生:“浪”应该是比喻吧? 师:比喻什么? 生:比喻时光。 师:对了。这里不能把浪解释为江水中大浪,应该是时光。你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这句,很少有人能够比,能够写得出来。苏轼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想起这句“大江东去”。 如此的气势、如此的磅礴,让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5816字 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 (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 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钟神秀”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吴均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 师:对吴均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 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吴均的作品。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吴均体”。(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涵咏诵读,体味文美 (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学习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吴均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 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思

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 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净”是一个动词,消散。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 生4:“轩邈”,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思,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们也可把自己认为要注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情提示呀! 生5:我提醒同学们注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思。 师:这种用法以前遇到过吗想想《夸父逐日》。 生6:“天倾东南”的“东南”也是“向东南”的意思。 师:你很善于记忆积累。我也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下独绝”和“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生7:前一个是“极点,独一无二”的意思,后一个指“停止消失”。 师:成语“巧妙绝伦”的“绝”正是指“独一无二”,“群响毕绝”的“绝”则是后一个意思。 师:你看,我们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比较,积累词汇,这可是我学古文的一个锦囊妙招哦,今天送给同学们了! (二)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师:你们读了这封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1:这篇文章很美。(板书:文美) 生2:作者给朋友写信,介绍了美丽的山水风光。(板书:景美) 师:是啊,难怪有人曾赞叹“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呢。三分文章七分读,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封美丽的书信。谁愿意展示自己呢(指名)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当当评委!

骆驼祥子之高妈公开课课堂实录

《骆驼祥子》之《高妈》课堂实录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做一个调查,在你们平时出行的时候,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学生众口不一,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展示幻灯片1)那么,我们能否想象,在20世纪三十年代,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生活,靠着两条腿,一身力气,为全家撑起半个天空,那就是人力车夫。(展示幻灯片2和3)。 以人力车夫为题材的小说,我们以前曾学过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胡适先生的《人力车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提起祥子,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候我们曾经学过《骆驼祥子》的片段描写,那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祥子。(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展示幻灯片4和5) 二:教学过程 作为主人公的祥子频繁登场,而在他的周围还有许多鲜活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骆驼祥子》之高妈,让我们感受经典文学带来无穷的魅力。 (板书-高妈) 那么,同学们不禁疑惑,高妈是谁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想请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高妈是谁请围绕高妈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高妈是曹宅的女佣。 情节概述:祥子欲购车,高妈支妙招 高妈劝放钱,祥子迟疑看 存钱怕被骗,揣怀更安全 起会买车好,祥子不贪占 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情节发展则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但塑造人物形象才是小说的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本片段描写中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高妈和祥子(展示幻灯片6) 请同学们打开探究案,看探究一题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作者描绘高妈这一艺术形象,主要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课文7、13、16段让同学们自行找出有关高妈的语句。 运用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方法。高妈在《骆驼祥子》中虽不是主要人物,却绝对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我们不知道她的身材是高是矮,脸型是长是圆,但从其语气、语调、语速,我们仍然可以体会到。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描绘其浅易、生动的语言。比如,向祥子传授放债经验的一段,高妈多用反问句、感叹句,仿佛借债人就在面前请求她老人家宽限几天似的。她称祥子认死理儿是"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管心中无数而乱放债叫"海里摸锅",又叫"放秃尾巴鹰";乘负债认发薪之日上门讨债则叫"堵窝掏"--堵、窝、掏。多利索! 精明、热心、泼辣(板书)

韩军《师说》课堂实录

韩军《师说》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师说》。哪位同学说说,“师说” 这两个字怎么解释。 生:关于老师的说法。 生:关于老师的观点。 师:都不准确。这两个字,课文下面没有给出注释。正确的 解释应当是一一论从师。说,是一种论述文体;师,是从师 的意思。 请记住,这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遇到的第一个“师”字。这 “师”字多次出现,讲法不尽相同。我们要注意区 别。 师:请一位同学再解释一下作者。 生:韩愈,着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师: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哪里的人生:唐代,河南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西)人。 师:老师再补充一下,韩愈,是我们韩家的骄傲(学生笑)他是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个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雄奇奔放而又曲折变化,可说是汪洋恣肆,苏洵曾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F面请一个同学把“标题”和“作者”均板书到黑板上。今 天,老师有点“犯懒”,不想板书,请同学们自己在笔记上, 按照老师往常板书的样子,整理一个像样的板书。看看哪位 同学整理得有条有理。 (一个同学黑板上板书“师说”、“韩愈”。)

师:下面我试试,给同学们背诵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背诵过全篇。 (学生鼓掌)(师背诵完课文之后,学生热烈鼓掌)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开头出现了两个“师”字。这句怎么翻译 生:古代学习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两个师,都是名词,是老师的意思。 师:是不是这样更好老师,是承担传播思想道理、教授 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句是讲老师的什么方面 生:是讲老师的作用。 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请自译一下。 生: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去从师,那些成为疑惑的东西,最终得不到解决。师:这里出现了第四个“师”字,怎么讲 生:名词,老师的意思。 师:有一个“其”字,大家要留心一下。怎么讲你说一下。生:其,在这里当“那些”讲。 师:是什么词性 生:代词。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语文版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梁朝的吴均写的。距今天已经一千五百多年,这么长时间流行,证明它就是个经典,那么它经典在什么地方呢?老师概括如下两句话——模山范水的杰作。“模山范水”是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文字或者绘画描绘自然的山水,叫模范山水。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人是劳动模范。模山范水,因为这篇文章是个写景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模山范水,是写景文章的杰作,不是一般的文章。 骈四俪六的美文。骈四俪六也是成语,大家肯定没见过。我们这堂课专门研究它,四和六就是文章的句子都是四言或六言的。骈和俪就是文章都是一对儿一对儿地出现句子,请大家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模山范水的杰作,骈四俪六的美文。 晓东点评:开篇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特点是“简”。“简”是开门见山,是单刀直入,没有丝毫赘语。开始的文字简洁只为后来的浓墨重彩。再一个特点是“奇”。“奇”在赵老师把《与朱元思书》的精华提炼成两个成语——模山范水,骈四俪六。然后以此立骨,撑起全篇,此等提炼的功夫,实在让人叹服。 师:这篇教材选自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你们现在是五年级,所以学它是有点难度,大家昨天已经做了预习,现在我检查一下预习结果,拿起教材一起来朗读课文,大点声,《与朱元思书》吴均,读—— 学生齐读课文 师打断学生:有同学刚才没读准,“水皆缥碧”的“缥”应该读第三声,“缥”是绞丝旁,是一种绸缎。缥碧合起来就是青绿色,“水皆缥碧”,连读三遍。 学生接着齐读课文

师:又有问题,最后“有时见日”的“见”,应该读成“现”,表现的“现”,这叫通假字。“有时见日”什么意思?应该是有时候出现日光,而不是有时候看见日光。请在书上做批注,“见”是通假字,通现在的“现”,其它都还好。读,我们基本过关了,现在看看下一步,解释词语,分析章法。这是我们一定要进行的,请看黑板,既然大家有预习,我就提问。提问的时候咱一起回答,“风烟俱净”教材上没有解释“烟”,你们说“烟”是什么? 一生回答:雾。 师:对。不是我们在家做饭时冒的那个烟,要是那样就雾霾了!这个“烟”在这里是“雾”的意思。那就是风也净了,雾也净了。风和雾都没有,天气非常好。天山共色,“天山”是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就是天和山。 师:说得好,在我们中国的新疆还有一座天山,不是那个天山,而是天和山。“从流飘荡”的“从”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跟从”,流是什么意思?一起说流的意思。 生:水流。 师:那条水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不知道吧? 生:长江。 师:不动脑别瞎说啊。自富阳至桐庐这段江叫富春江,浙江的。随着江流飘荡,“飘”一个动词。“荡”一个动词。注意“东西”,东西不是你买的那个玩意,在这里是方位词,东、西、南、北、上、下、中、间、里、外、内、旁,这叫方位词,但是在这里它做动词了,那就是随着我心意往东怎么着?随着我的心意往东飘,往西飘,往南飘,往北飘,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用现在一个词那叫“任性”啊,懂吧?最后请大家一起回答,什么叫“独绝”? 生:独,一个,没有第二。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

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 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

高品质课堂含义

一、关于高品质课堂及课例创新研究的内涵释义 (一)高品质课堂内涵释义 高品质课堂是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高品质课堂的根本要求是彰显育人价值,深掘课程文化,遵循教学规律,强化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高品质课堂的基本要素是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和谐、创新,这六个要素也是高品质课堂教学实践所秉持的价值追求。 所谓高尚,是教育立意与育人境界的高尚。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成长历程和一种生命体验。就实现教育的价值而言,课堂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伊甸园。这就需要教师要以至真至爱的人文情怀,关照课程的文化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课程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和教师给予的尊重、关怀、鼓舞和启迪。 所谓本真,是教学内涵与教学机制的本真。课堂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有机统一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及课程三者交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进行过程调控,学生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师调控进行主动认知,课程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所共同理解并形成文化作用于师生。这就需要教师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调动认知潜能,丰富情感体验,彰显生命意义。 所谓丰厚,是课程目标与课程资源的丰厚。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要通过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而达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要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培育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要立足于课程三维目标要求,并融通和渗透多种课程文化,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课程所蕴涵的丰富而美妙的文化价值。 所谓灵动,是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灵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要经历在一个具体情境下的对学习对象进行“觉悟”与“实践”的过程;为学生所理解的课程知识,不是以一种“冰冷”的“晶体”形态进入学生的头脑,而是学生要通过对结构化的知识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的“火热”处理,最终形成活生生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要把静态的课程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经历发现、思考、探索、创造的完整而丰满的学习过程。 所谓和谐,其一是“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和谐,是“问题展开过程”与“学生认知过程”的相辅相成;其二是“教”与“学”的和谐,是“以学定教”与“以教导学”的内在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问题,要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和认知状况适时适度适当而教,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启发点拨和组织调控有意有力有效而学。 所谓创新,是教学的“预设性”创新与课堂的“生成性”创新。课程内容往往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教学过程也往往有多种逻辑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为作用,使课堂成为一个不可预测的动态系统,学生们的情绪表现和智慧表达是超越了教学预设的宝贵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尽力谋求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和精巧设计,要充分而恰当地呵护和珍视课堂上学生智慧与教师智慧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碰撞与生成。 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和谐、创新这六个要素是内在统一的,高尚是课堂之基,本真是课堂之根,丰厚是课堂之本,灵动是课堂之魂,和谐是课堂之脉,创新是课堂之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品质课堂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具体操作模式,而是关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方法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