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

1、流行:

2、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的最长潜伏期。

3、潜在减寿年数

4、偏倚bias 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

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研究误差中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

5、暴露exposure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6、相对危险度 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混杂偏倚

8、类实验

9、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10、筛检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

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无病者鉴别开来。

11、正确指数

12、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13、疫源地epidemic focus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14、垂直传播

二、理解(选择题)

1、疾病分布常用的率的理解2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继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

3、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2、疾病时间分布形式2

疾病时间分布四种形式:(1)短期波动(2)季节性(3)周期性(4)长期趋势

3、理解不同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例如,研究对象,分组,比较指标

4、

5、6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①描述的方法;②分析的方法;③现场实验的方法;④理论研究的方法。

4、RR, AR,AR%,PAR,PAR%的概念及意义4

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归因危险度ar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意义: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又称为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5、实验流行病学中对照、随机分组、盲法观察的意义6

采取盲法的意义:为了正确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避免由于研究对象知道自己接受的预防或治疗情况或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主观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信息偏倚。

6、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4 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5 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特别适用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罕见)、潜伏期长的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出结果快。

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

4、不仅可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如:药物不良反应、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难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无法直接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5、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

6、在一定程度上,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优点: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或死亡率,计算出RR和AR等,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因果现象的时间顺序合理,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证实病因联系。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7、建立病因假设的Mill准则的科学实验五法7

1.求同法;

2.求异法;

3.同异并用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

8、联合试验有哪几种,有何意义8

9、被动监测、主动监测9

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 (传染病报告)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传染病漏报调查)

10、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10

升高:1)新生儿增加;2)易感人口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

死亡。

降低:1)计划免疫;2)传染病流行

11、评价预防接种免疫学与流行病学效果及计划免疫管理的指标

评价免疫效果指标: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抗体持续时间

12、消毒的种类

分类:①预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

13、计划免疫的内容(五苗防七病)

对7周岁及其以下儿童:“五苗”防“七病”

三、简答:

1、混杂偏倚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5

2、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6

1).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2).随机分组

3).设立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有干预措施:疫苗、药物、保健设施

3、因果推断标准7

(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4、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包括几个方面9

包括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3.基本治疗4.社区康复

5、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9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形式: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方法:普查、筛检(主要方法)、自我检查(乳腺癌)、产前检查(终止妊娠,遗传病)要求:宣传防病知识,提高诊断水平,建立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

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恢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减少疾病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和伤残。康复治疗包括功能、心理、社会、职业康复、身心康复,恢复劳动力,保存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四、问答或计算

1、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4

队列研究优点: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或死亡率,计算出RR和AR等,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因果现象的时间顺序合理,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证实病因联系。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2、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5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特别适用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罕见)、潜伏期长的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出结果快。

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

4、不仅可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如:药物不良反应、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难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无法直接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5、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

6、在一定程度上,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3、队列研究RR, AR,AR%,PAR,PAR%指标计算及意义4

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归因危险度ar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意义: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又称为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成组比较、1:1配比)5

不匹配不分层(成组)资料的分析:

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利用χ2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OR)的大小;

计算OR值的可信区间。

1:1配对资料的分析:

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利用χ2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OR)的大小OR=c/b;

计算OR值的可信区间。

5、诊断试验真实性和预测值的指标有哪些8

评价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指数。

评价预测值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6、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0

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长短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此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可确定预防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最新流行病学试题2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试卷2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或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C.研究疾病发生的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2.某病的普查中,在一个月内调查了该区50万人,共查出该病患者10人,这说明该 区的在该时期内某病 A.发病率为10/50万B.罹患率为10/50万C.患病率为10/50万 D.生存率为10/50万E.续发率为10/50万 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指标是: A.有效率 B.保护率 C.治愈率 D.生存率 E.病死率4.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 A.传播机制 B.传播途径 C.传染源 D.流行过程 E.传播媒介 5.某县有10万人口,2001年12月31日登记的结核病人有400人,而2002年共发生 结核300人。2002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其中有60人死于肺结核。请问该 县2002年总死亡率为: A.300/10万 B.60/1000 C.60/10万 D.1000/10万 E.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6.根据上述资料,结核的患病率为: A.300/10万 B.400/10万 C.700/10万 D.1000/10万 E.60/10万 7.分析动态人群的发病情况用哪项指标 A.发病密度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累积发病率 8.某广告称用某药物治疗100例某病病人,其中98例痊愈,治愈率达98%,认为该药物 非常有效。你认为此广告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治愈率太高 B.病例数太少 C.没有经过统计学检验 D.没有控制偏倚 E.没有对照组 9.Doll和Hill以20家医院的肺癌住院病人为调查对象,以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既往的吸烟情况。请问这种方法属于:A.cohort study B.case-control study C.cross-sectional study D.experimental study E.ecological study 10.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这是:A.主动监测 B.漏报调查 C.哨点监测 D.被动监测 E.以上都不是 11.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12.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职业分布 B.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 C.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D.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动E.职业分布、种族分布和民族分布 13.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高,饮水中碘含量低;而平原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 低,饮水中碘含量高,由此推断,饮水缺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这种病因推 断方法属于: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类推法 E.以上都不是 14.英国医生的肺癌死亡率为80/10万,其中重度吸烟者为160/10万,非吸烟者为8/10 万。请问:重度吸烟者肺癌的特异危险度是多少? A.152 B.90 C.72 D.20 E.2 15.胰岛素对治疗糖尿病有效,但不能治愈糖尿病,此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糖尿病患病率减少 B.糖尿病发病率减少 C.糖尿病患病率增加 D.糖尿病发病率增加 E.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整理)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 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一.疾病频率测量 1.发病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人口 ①该年6月30日24时或7月1日0时人口代替 ②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被2除 ?新发病例: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 ?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群,符合2个 观察时间、观察地区的人群; 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应除外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 ?发病时间:对于急性病,如流感、肠炎、急性心梗、脑溢血容易确定;而慢性病很难确定,以最早且较客观的事件作为发病时间,如症状初发时间、就诊时间、确诊时间 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 罹患率:同发病率一样,测量新发病例,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内或短期内的流行。观察时间以日、三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对于慢性病来讲患病率高于发病率。 根据观察时间,分为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病程延长病程缩短 发病率升高发病率下降

病例迁入病例迁出 健康者迁出健康者迁入 诊断水平提高治愈率提高 报告率提高病死率提高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如同一个蓄水池 当流出量一定时,水源流入量(发病率)时,则蓄水池水量,即患病率。若流 入量(发病率)时,则患病率 当流入量一定,而流出量(如死亡增加或痊愈及康复增快)时,则蓄水量(患病率)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应用: 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 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 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 感染率:指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阳性人数)所占的比例。用于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研究。 应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研究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流行势态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应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2.死亡指标 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口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流行病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 1、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学科。 2、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 定性调查:确定疾病的自然史;病因假设形成及定性检验 定量调查:调查、研究、监测、建模、疾病防制 3、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4、兽医流行病学的用途(记忆) 1)确定(病因已明了)疾病的来源 2)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制对策 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 4)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 5)估计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第二章 ★1、什么是三间分布,其研究意义是?(记忆) 三间分布:疾病分布是疾病频率分布的简称,它指的是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况,又称三间分布。(概念) 研究意义: 1)是动物病因在动物群体中作用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提供病因线索 2)揭示流行病的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防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为合理的动物卫生配置提供依据 4)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描述疾病发生流行的形式(概念)

1)地方流行:其一是某种疾病一段时间内发病频率相对稳定,其二指在一个地区动物 群体中发生有一定规律和能够预测。 2)流行:发病的频率在特定的时间内明显超出了预测的频率。它与病例的绝对数无关, 仅表示出乎预期的高水平。 3)大流行:相当大范围和高比例群体动物受波及,涉及全世界的很多地区,受害动物 所占比例也很大。 4)散发流行:零星散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无连续性,通常局限于部分地区。 3、什么叫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发病率:一定时间内新出现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死亡率:一定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该病死亡的动物总数与同期该群体患病动物数之比×100%。 4、什么叫患病率、感染率、携带率?如何区分三者?各如何表示?(理解,计算) 患病率:一定时间内存在某病的病例数(包括该时间内新老病例)与同期群体动物平均数之比×100%。 感染率:某些传染病感染后不一定发病,但可以通过微生物学、血清学及其他免疫学方法测定是否感染。感染率=(检出阳性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100% 携带率:携带某病原体的动物数/受检动物总数 5、畜群分布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理解) 1)年龄分布 内因: 不同年龄;生长阶段;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对疾病的敏感性不同。 外因: 1)免疫因素 2)疾病流行的时间 3)致病因子的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29397

1、流行病学(epider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疾病病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类实验(半试验、准实验):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4个基本特点,既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如果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则成为类实验 3、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公式: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4、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公式: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5、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公式: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 6、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死亡率(motality rat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8、散发(sporadic):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 9、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10、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11、大流行(pandemic):某病蔓延迅速,波及面广,发病率远远超过流行的水平。 12、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又称时点流行。指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应用上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和较大范围内。 13、地方性(endemic):由于地方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仅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 14、输入性(imported):又称外来疾病,指本病在本国内未曾有过,或者之前有,确定已被消灭,目前病例是从国外传入的。 15、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是全面的详细的记录客观存在的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性条理性整理,得出自己的观点,而形成一定的假设(因观点不一定确),称为描述性研究。 16、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指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的人群进行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进行调查,从而描述该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17、普查(census):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 18、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19、病例对照研究: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0、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或分类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

简答题 1. 国境卫生检疫: 为了防止传染病有国外传入国内和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 江河的进出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构(3分)。检疫机构负责对进出国境的人员和交通工具、 行李物品实施医学检查、卫生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3分)。 2. 疾病监测及其种类: 疾病监测是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作全面系统的观察,调查各种影响因素,以便 及时、有效的采取控制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分)。疾病监测的种类包括传染病 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2分)。 3. 影响年龄分布的因素: ①人群免疫力可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 ②生活条件不同,可以影响疾病的年龄分布(2分)。 ③部分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2分)。 4.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截然不同,实验性研究属实验法(2分)。要求将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至不同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研究者直接控制的条件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试验, 比较两组效应指标(发病、死亡、痊愈等)的差异,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4分)。 5. 队列研究的特点: ①)研究分组是根据暴露的有无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2分)。 ②属前瞻性研究,由由因”到果”的研究(2分)。 ③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2分)。 6.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决定分布的因素及其防制,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在个体的 表现以及诊断治疗(3分)。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防制,临床医学是从 各体的角度研究疾病的规律及其诊断治疗。掌握疾病的流行病学知识有助于对疾病的个体现象的 认识,掌握疾病的临床医学知识有助于开展流行病学研究(3分)。 7. 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 ①描述疾病的及健康状态分布及疾病特征的变化规律(1分) ②探索疾病病因(1分) ③研究疾病的自然史(1分) ④疾病监测和预防(1分) ⑤用于临床研究和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1分) ⑥用于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1分) ⑦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8.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任何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病因、宿主和环境三项基本条件(即疾病发生的三要素)(3分)。三个要素要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平衡失调才能发生疾病(3分)。 9. 在选择病例和对照时要考虑一下几点: ①首先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应用某些限制性方法,使病例和对照拥有良好的可比性 (2 分); ②要考虑病例与对照的代表性,即病例要代表病例的总体,对照要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2分)。 ③要考虑样本含量是否足够大(2分)。 10.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点: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地方性的特点,病例的分布与相应的节肢动物的分布一 致(2分);有较严格的季节性特点(2分);有明显的职业或年龄分布特点(2分)。 11. 疫源地消毒: 指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2分)。随时 消毒是指对传染源排泄物及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2分)。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 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所进行的彻底消毒(2分)。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一、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C、HBeAg和抗Hbe:HbeAg出现较晚,在病变极期后消失,一般仅见于HbeAg阳性血清,若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抗Hbe出现而HbeAg消失,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期,传染性降低。 2、HBV DNA:存在于Dane颗粒中,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最直接、最灵敏标志。 3、肝炎流行病学特点 甲戊型:传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传播 乙丙丁型:体液或血液传播,如母婴传播、输血、密切接触及性传播等。 4、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 黄疸前期:本期持续5-7天,甲戊型起病急,多伴发热,其他型多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功能主要为ALT升高。 黄疸期:本期为2-6周,自觉症状好转,尿黄加深,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疸,1-3周达峰,肝脏大而质偏软,脾脏轻微肿大,部分患者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功检查为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恢复期:本期持续1-2月,症状渐消,黄疸消退、肝脏脾脏回缩,肝功能正常。 总病程2-4月,一般不超过6个月 5、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有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改变者。可分为轻重中三度。 重度慢性肝炎:有岷县或持续的感言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6、重型肝炎(肝衰竭)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肝衰竭表现: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2)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 3) 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出现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4)腹水 5)出现肝肾综合征,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 6)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ADD:胆酶分离即在重型肝炎患者出现的ALT快速下降,胆红素不断升高的现象。 7、窗口期:即病毒感染肝炎病毒后,机体尚未产生免疫抗体的时期,此期抗病毒抗体检查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整理)

传染病学 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答案:A 4.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 E.学龄前儿童答案:E 5.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 A.慢性肝病的体征 B.呼吸困难、肺水肿 C.低氧血症 D.心源性哮喘 E.卧立呼吸答案:D 6.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 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7.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 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 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 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 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答案:D 8.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anti-HCV提示有感染 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RNA 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答案:B 1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 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答案:B 1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药物性肝损害答案:E 12.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没有 A.常发生重型肝炎 B.肝炎症状相对较轻 C.慢性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D.容易发展为肝炎肝硬化 E.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答案:A 13.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 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 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 D.抗病毒治疗 E.注射乙肝疫苗答案:E 14.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干扰素 B.护肝片 C.贺普丁 D.泛昔洛韦 E.某些中药答案:B 15.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解不包括 A.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B.可以联合用药,如干扰素、贺普丁、中药 C.改善临床症状 D.抑制病毒复制 E.完全清除HBV,包括HBsAg答案:E 1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答案:C 17.下列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的是 C.脾肿大 18.肝昏迷病人灌肠或导泻时应禁用 A.25%硫酸镁 B.生理盐水 C.生理盐水加食醋 D.肥皂水 E.乳果糖加水答案:D 19.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B.黄疸较深,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C.常有皮肤瘙痒、明显肝肿大,大便颜色变浅 D.肝功:T-Bil明显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E.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答案:D 20.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 A.肝脏合成激素能力降低 B.肝脏对从肠道吸收的有毒物质解毒功能降低 C.肝脏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三大研究的特点 (一)描述性研究 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 1队列研究: (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了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 ①属于观察法; ②设立对照组; 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 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名解:HBVRelative risk 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RCT 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疾病爆发~~ 欢迎其他人补充上面的名解~~~ 抽样调查分值分布:患病率 名解:求异法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题:问答: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3x5=15 计算:判断标准4X10=40 合计、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2 100分~~ 流行病学试卷回忆发帖时间:2004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年11月15日23:34——akong(88研究的不同点) 名词解释:计算题:发病率、、AR、计算1、RRAR%PAR,、PAR% 三间分布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随机对照实验、特异度Se、计算灵敏度2Sp 、约登指疾病的爆发漏诊率、数、如何提高灵敏度,误诊率, 偏倚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队列研究预测

值。 问答题:、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3.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给一个表格3是不是对的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另外有些RR啊,OR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4A,要求设计 大题:一个研究方法!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以前流行病学的大题目是怎么样的发 联系和区别 18日22:48——7帖时间:2005年月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nem(88)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30 记得最后一题是多分的大题吧一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你觉得应该问你是什么类型的,, 个研究需要配比处理选什么类型的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为什么查吗?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学习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学习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篇一:医院感染培训心得体会 (2) - 副本 医院感染岗位培训心得体会 在我们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第九届医院感染岗位培训。听到来自各地院感专家的专题讲座,让我真正懂得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了对院感工作的价值观。 三天的院感年会,每一个专家的授课都是那么生动令人受鼓舞。在精彩的课堂上我感受到院感前辈对院感工作付出的心血与努力,以及他们对院感工作的那种责任感,那种严谨,执着和热情。这也使我对院感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李六乙老师的讲课,都是他亲自工作的体会,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推动手卫生他跟大家作了真实的榜样。接下来一周理论的学习,每一位老师都是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对院感工作细细的讲解,使我更加认识了院感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的老前辈史广鸿老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工作开始讲,我知道到了医院感染科职责及任务,知道了自己今后怎样开展工作。也是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周的学习是那么的短暂,我知道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那么少,让我对医院感染产生深深的敬畏。如:血液传播的艾滋并梅毒、SARA、事件等等,诸多实例的讲述,带动了大家投入到医院感染的控制监测和干预、医院感染爆

发的处理流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掌握。 不知不觉中一周的理论学习结束了,我又来到安徽省立医院进行实践培训,谢主任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前辈,有着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她把省立医院院感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我们,从书面到实例,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普通科室到重点部门,从大气候到小环境,把院感管理检查及监测讲得全面透彻,让我们对院感管理更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培训的过程中,让我明确了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外源性感染的预防,而且要加强内源性感染的预防措施。掌握了判断院内感染的原则,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加强防范措施,控制院感大的爆发。院感专家和老师们还带领我们参观聊重点科室:供应室、内镜室、血透室、手术室、新生儿室、重症医学监护科等重点科室,老师将这些科室的流程、布局、管理重点、监测内容一一讲解,并和大家互动,指导我们如何监测、如何管理,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还带领我们下到:妇产科、肿瘤科、干部病房等临床科室进行实地检查,从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到院感病例的上报,从手卫生到环境学监测,从消毒隔离到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讲解和指导,让我们真正地掌握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通过这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我熟悉医院感

流行病学试题答案(2)1

课程类别:必修[√] 选修[ ]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班级: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参考答案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流行病学整理资料12.22

问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类型和用途。 概念: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无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是否与疾病有关,如病例组的暴露比作队a/a+c,大于对照组的暴露比b/b+d,且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则暴露与疾病有联系。 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2)必须事行设立对照组。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又称回顾性研究。4)证实病因因果关联的力度较弱。 类型:1)非配比病例对照研究。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3)衍生类型,(如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单纯病例研究,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研究)。 用途:1)探索疾病病因,检验病因假设。2)探讨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3)研究药物有害作用。 2.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类型、用途。 概念:将特定的人群中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成几个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暴露因素与某病联系的假设。(如果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高于非暴露组,且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意义,则表示该病与该因素有联系。) 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2)设立对照。3)观察方向由“因”至“果”。4)能确切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分类:1)前瞻性队列研究。2)历史性队列研究。3)双向性队列研究。 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自发预防的效果。3)描述疾病自然史。4)预后研究。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定义,分类,临床试验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及特点,基本要素。 流行病学实验是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将实验人群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或新药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不给予该种因素、措施或仅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该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死亡率或某种结局。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的实验研究称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目的和适用范围:1)了解某药功某疗法的实际效果。2)新药的临床试验(I、II、III、IV 期临床试验)。3)预后判断。4)病因学研究。4)前瞻性研究。 特点:1)以病人为研究对象。2)人为给予干预措施。3)必须设立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4.诊断实验和筛检试验的定义。 诊断试验:用于疾病的诊断、随访、疗效考核及药物监测等方法,进一步把病人和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分开来的实验方法。 筛检试验: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阳性者或可疑阳性者。 5.提高筛检效率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指标。2)选择患病率较高人群进行检查。3)联合试验(串联试验、并联试验)可提高灵敏度或特异度。 6.实施筛检的原则有哪些? 1)被筛检的疾病是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被筛检的疾病应当有恰当的治疗方法。 3)被筛检的疾病,应有可识别的早期客观指征。 4)有合适的筛检方法,易为群众接受,筛检试验必须具有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 5)对被筛检出的疾病应提供进一步确诊的条件。 6)对确诊的病例,应当提供治疗,并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和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