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造物世界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造物世界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造物世界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造物世界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造物世界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类(主体)从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把自然(客体)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劳动(实践)基于自然改造着我们的外部世界。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被自然所改造,人造物世界(客体)的内容映印到人自身中,提高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人对自然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虽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不等同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当我们把意识看作是人的各种行动的决定因素时,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也就转化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对应就会转化为人与人造物世界的对应关系。由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造物的关系,大致可以将人造物世界分为以下三个社会阶段:

前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依赖关系,在人与人造物关系上表现为在劳动的基础上人的自由性。在人类发展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人在自然面前是弱小的,在这时人类与自然处于一种对立中统一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手工业曾在历史上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手工艺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生产方式主要靠手工,人通过劳动解放了自己的双手,

从设计到生产往往由一个人完成,设计思想往往是生产者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它的传承方式是师傅带徒弟。在工业革命前期它们以手工工场的形式存在着。在欧洲的早期采用的是铅、锑、锡等金属活字印刷术。这种工艺最重要的是活字雕刻工艺。在字的雕刻过程中都包含着手工艺人的情感和体验,不同的手工艺人在字的雕刻形态和造型上有所不同,在产品中留有手工痕迹也不同。所印刷出来的产品也是有所差别的,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手工艺品在生产和消费上形成一种产品背后生产者和消费者情感的交流。手工艺创作赋予了人经过长期积淀原始本能的发挥,人在这个阶段是自由的存在。这也正是手工艺品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

工业社会――人与自然是主从关系。在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上表现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近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结果是人成为自然的主人,自然成为人的客观对象。人能通过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在统一中对立的时期。18世纪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机器文明,以工业化方式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支配着我们的世界。物质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一方面造成了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前工业设计时期的工业产品虽然满足了功能需求,但是外形设计粗陋不堪,没有美的设计。这一矛

盾经过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反工业化浪潮等探索运动发展到20世纪,机器美学得以确立。前工业社会的矛盾在这时得以解决,进入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另一方面造成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独立性存在。工业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劳动的分工,是将产品的生产批量化,标准化。整个生产过程与手工业社会相比是相对独立的,人的创造性在这时也被削弱。就如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人对一个动作进行反复的重复,人变成了大机器生产链条上一个螺丝钉了,人变成了工具,工具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劳动在此时成为人生存的手段而非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的畸形发展,社会成为单向度社会,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同时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人格异化。

后工业社会――人与自然是主客共存关系,在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上表现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经过了工业革命后,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工业化时代,人开始转向反思现代大工业为人类带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人情冷漠等问题与困境。人类开始在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注重与自然和谐共存。在这时设计抛弃了以往的功能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为目的工具论观点,将人的生活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建立,设计由具体的“物“转向了“非物质”设计。正如马克- 第亚尼所说:“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

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人类社会正处在由高度发达物质社会向非物质社会过渡,形式的非物质化,功能的超级化,逐渐使设计脱离的物质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靠近”。设计也开始更加关注人的独立性、自由性的存在;关注消费者心理,发掘用户内心的渴望,满足深层次的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例如:索尼公司推出的Aibo 机器狗设计,它现在已经推出第三代。它并不像工业社会中的工业产品,使我们的劳动任务变的更加简单。虽然它未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方便,甚至还需要我们去消耗时间照顾它,但是它依旧取得很大的成功,被很多人接受,其最根本的原因便是它解放了工业社会人被机器奴役的精神意识状态。

综上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意在探讨人与人造物世界的辩证关系,以此来阐述人造物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自然,人造物世界三者的关系依然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正确的把握这三者的关系的发展进程,人类才能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寻求一种平衡。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田春霞(1990-),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