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作课题结题报告(材料详实)

习作课题结题报告(材料详实)

习作课题结题报告(材料详实)
习作课题结题报告(材料详实)

绍兴县2011年立项课题立项序号—XK11080

《人教版小学语文5-6册习作教学能力目标的序列性研究》结题报告绍兴县柯桥小学课题组负责人:周国萍执笔人:张幼琴

课题组成员:祁渝芳徐芳吴利青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进入新课程以来,语文界对儿童作文需要写出童真、童趣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儿童作文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童心的问题,还需在目标的引领下有序地发展学生作文的技术。我们的课题针对的正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目标问题。

(一)以主题替代目标:语文教材没有生成合宜的作文教学目标

尽管人教版小语教材对单元习作教材进行了改革,有了许多的新变化,但是习作教材安排的一项项习作内容,是否是孩子的“真意愿”呢?往往是老师根据教材要求,“强行”激发孩子的写作意愿,教材中的话题,教材划定的范围,是否是孩子乐意表达,是否孩子的脑海中就有这个内容的丰富素材,却仍然值得怀疑。孩子也只是“被意愿”,与“写自己想说的话“,似乎还不是同一回事。再者,现行语文教材是阅读为主的教材体系,以人文主题建构阅读单元,每一单元的习作缺乏系统的能力目标。当我们看到单元习作要求时,往往会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指导。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写课余生活,但孩子们课余生活五花八门,精彩分呈,什么都可以写,似乎有了内容,学生就可以无师自通。但到底让他们怎么写呢?教材里说: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前一句讲的是习作的内容,后一句讲的是分享习作成果,中间“怎么写”的问题却只字不提。

(二)因内容混淆目标:语文教师缺少生成作文教学目标的自觉与能力

习作教材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老师能根据地区、学生,开发适合的习作课程,发挥自己作为课程实施与开发者的主体优势,尽力缩小教材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会更适合具体的每个孩子。但事实上我

们老师常常一刀切地拿教材中的“大众化”标准要求每个孩子,甚至还拔高要求。

如同为写景的习作,我们老师往往统一要求把景物特点写具体,而导致学生对过高的习作目标“望而生畏”。其实,哪怕同一题材的习作,在不同的单元习作中应有不同的能力目标定位。如:

学期单元主题作文内容习作要求

三上第6组

壮丽

山河

写一处风景

优美的地方

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

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

三下第1组

迷人的

大自然

介绍家乡景

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

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说出景物的特

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

同学充分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次习作,写的时

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

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当前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基本局限在理性表述上,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却仍感到模糊而朦胧,导致“一刀切”的操作。

那么如何缓解这样的尴尬,可否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呢?在现行教材中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个性特点的校本化习作教学内容,并设置相对应的习作训练目标,使分散或隐藏于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点串成体系,制定三年级一学年的习作能力目标训练计划。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认为,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写作教学内容的混乱无序,她从“写作应该教什么”、“用什么来教”、“实际上教了什么”三个层面出发,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对写作教学内容的研究,实质上也是对写作教学目标的反思。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通过反思,认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缺少了正确的、合宜的“作文知识”以及写作教学知识。

3.潘新和《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生命动力学”的新概念,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