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eak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eak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eak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eak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a r X i v :h e p -p h /0211089v 1 7 N o v 2002

1

UB-HET-02-08November 2002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eak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U.Baur and D.Wackeroth a

a

Physics Departmen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alo Bu?alo,NY 14260,USA

We summarize the status of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W and Z boson production via the Drell-Yan mechanism at hadron colliders.To fully exploit the precision physics potential of the high-luminosity environment of the Fermilab Tevatron p ˉp (Run II)and the CERN LHC pp colliders,it is crucial that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well under control.The envisioned precision physics program includes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W boson mass and width,and the (leptonic)weak mixing angle,as well as probing the Standard Model (SM)of electroweak interactions at the highest accessible center-of-mass energies.Som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1.Introduction

The Standard Model of electroweak interac-tions (SM)so far withstood all experimental chal-lenges and is tested as a quantum ?eld theory at the 0.1%level [1].However,the mechanism of mass generation in the SM predicts the existence of a Higgs boson which,so far,has eluded direct observation.Direct searches at LEP2give a 95%con?dence-level lower bound on the mass of the SM Higgs boson of M H >114.4GeV [2].Indi-rect information on the mass of the Higgs boson can be extracted from the M H dependence of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the W boson mass.With the present knowledge of the W boson and top quark masses,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constant,α(M 2

Z ),the SM Higgs boson mass can be indirectly constrained to M H =88+53?35GeV [1]by a global ?t to all electroweak precision data.Future more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the W bo-son and top quark masses are expected to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 present indirect bound on M H :with a precision of 27MeV (16MeV)for the W boson mass,M W ,and 2.7GeV (1.4GeV)for the top quark mass which are target values for Run IIa (Run IIb)of the Tevatron [3],M H can

be predicted with an uncertainty of about 35%(25%).In addition,the confrontation of a pre-cisely measured W boson mass with the indirect SM prediction from a global ?t to all electroweak precision data,M W =80.398±0.019GeV [1],together with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he W width,ΓW ,from the high transverse mass tail,will provide a stringent test of the SM.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prospects for the precision mea-surement of M W and ΓW ,and of the (leptonic)

e?ective weak mixing angle,sin 2θl

eff ,at Run II and the LHC is given in Refs.[4]and [5],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measure M W with high precision in a hadron collider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ully control higher order QCD and electroweak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the W and Z production processes.The status of the QCD corrections to W and Z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is reviewed in Refs.[6,7].Here we discuss the elec-troweak O (α)corrections to p p (?)

→W ±→l ±νl

and p p (?)

→γ?,Z →l +l ?(l =e,μ)as presented in detail in Refs.[8,9]and [10,11,12,13],con-centrating on photon radiation e?ects and the im-pact of non-resonant weak corrections on the W

2

width measurement.

2.Photon Radiation E?ects

We illustrate the e?ects caused by photon ra-diation using Z boson production as an exam-ple.The electroweak O(α)corrections to neutral-current Drell-Yan processes naturally decompose into QED and weak contributions,i.e.they build gauge invariant subsets and thus can be discussed separately.The radiation of collinear photons o?quarks requires the factorization of the aris-ing mass singularities into the PDFs which in-troduces a dependence on the QED factorization scale,μQED.

In Fig.1we show the e?ect of the QED cor-rections on the invariant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nal state lepton pair.Photon radiation strongly a?ects the shape of the m(l+l?)distribution. This is due to the mass singular terms associated with?nal state photon radiation,which are pro-portional to log(?s/m2l),where m l is the mass of the?nal state lepton.At the Z pole,the di?eren-tial cross section is reduced by about30%in the electron case and by about20%in the muon case. Below the Z peak,QED corrections enhance the cross section by up to a factor2.7(1.9)for elec-trons(muons).

When lepton ident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the large contributions from mass singular logarithms largely cancel in the electron case because electron and photon mo-menta are combined for small opening angles be-tween the two particles.For muons,the energy of a photon which traverses the same calorimeter cell as the muon is required to be Eγ<2GeV, and only the momenta of muons and photons with Eγ<2GeV are combined.As a result,the mass singular logarithmic terms survive,and the ef-fect of radiative corrections becomes more pro-nounced,especially at large di-lepton masses. The distortion of the shape of the Breit-Wigner resonance curve of the Z boson due to?nal state photon radiation leads to a shift in the Z bo-son mass extracted from data.In the electron channel,the shift is about100MeV,whereas for Z→μ+μ?one?nds approximately300MeV. Since the neutrino in W decays is not observed,it is impossible to reconstruct the lνl invariant mass,and the transverse mass(M T)distribution is frequently used to extract the mass and width of the W boson.Final state photon radiation in W→lνl a?ects the shape of the M T distribu-tion in a similar way as the di-lepton invariant mass distribution in Z→l+l?.The ratio of the O(α3)and lowest order di?erential cross section as a function of M T(lν)with and without lepton identi?cation requirements taken into account is shown in Fig.2.Since neutrinos do not interact with photons,the shift in M W due to?nal state photon radiation is about a factor two smaller than in the Z case.For more details we refer the reader to Ref.[9].

3.Non-resonant Weak Corrections to W

Production and W width Measurement The virtual 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p p(?)→W±→l±νcomprise resonant and non-resonant contributions.The non-resonant contributions, which include those originating from the W Z box diagrams,vanish for?s=M2W,and thus were not included in Ref.[9].For precision physics away from the W pole,however,the non-resonant cor-rections must be included.These corrections be-come important at large values of M 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large Sudakov-like electroweak loga-rithms of the form log2(M T/M W),which eventu-ally may be resummed[14].

In Fig.3we show the M T distribution includ-ing the full O(α)corrections normalized to the di?erential cross section in the e?ective Born ap-proximation(EBA)at the Tevatron for electron and muon?nal states.Separation cuts and lep-ton identi?cation requirements to simulate the detector acceptance as described in Ref.[9]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ig.3.For comparison the relative corrections including the resonant O(α)electroweak corrections only are also shown (dashed line).As expected from the presence of large electroweak Sudakov-like logarithms,the non-resonant weak corrections strongly increase in magnitude with increasing transverse masses. Both,the resonant and non-resonant electroweak corrections reduce the di?erential cross section. The high transverse mass tail can be used for a

3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width of the W bo-

son,ΓW,which in the SM is predicted to be

ΓW(SM)=2.072GeV.In Run I,ΓW has been

been measured by CDF and D?with a combined

uncertainty of105MeV from the M T tail[15].In

Run IIa,with an integrated luminosity of2fb?1,

one expects to achieve a precision of50MeV per

lepton channel and experiment[4].In order to

determine how non-resonant electroweak correc-

tions a?ect the W width extracted from the tail

of the transverse mass distribution,it is useful to

consider the ratio of the normalized M T distribu-

tion for an arbitrary W width to the normalized

M T distribution with SM W width,

R(ΓW)=[dσ(ΓW)/dM T]

σ(ΓW)

when resonant O(α)corrections only are taken into account.It is easy to show that R(ΓW)is proportional toΓW/ΓW(SM)for M T?M W. R(ΓW)is shown for pˉp→e+νe(γ)at the Teva-tron in Fig.4.The dashed,dotted and dash-dotted curves represent the predictions forΓW= 2.032GeV,2.042GeV and2.052GeV,respec-tively.The solid line shows the result if,instead of a non-standard W width and resonant correc-tions,the full O(α)electroweak corrections with ΓW(SM)=2.072GeV are used.The error bars represent the expected statistical uncertainties for 2fb?1.Experimental lepton identi?cation crite-ria and detector resolution e?ec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Fig.4.

Figure4shows that both,non-resonant elec-troweak corrections and a W width smaller than that predicted in the SM,lead to similar e?ects in the tail of the M T distribution.This e?ect sets on gradually in case of the non-resonant corrections. For a non-standard W width in contrast,the ra-tio drops rapidly above the W pole position,and becomes constant for M T>110GeV.Since the experimental precision in the tail of the M T dis-tribution quick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values of the transverse mass,one concludes that non-resonant electroweak corrections,if ignored in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W width from the high M T tail,would shift the extracted value ofΓW by about?10MeV.4.Conclusions

Calculations of the full O(α)electroweak cor-rections to W and Z boson production in hadronic collisions are now available.Our results show that,for future precision measurements the full electroweak O(α)corrections and probably also multiple photon radiation e?ec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The calculation of the non-resonant O(α)corrections to W production has recently been completed[13](see also Ref.[12]).As a ?rst step towards a calculation of the O(α2)QED corrections,the e?ects of two-photon radiation in W and Z boson production at hadron colliders have been computed in Ref.[16].

5.Acknowledgments

We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organizers of RADCOR-2002,for a delightful and inspiring conference experience.One of us(U.B.)is grate-ful to the Fermilab Theory Group,where part of 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for its generous hos-pitality and for?nancial support.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grant No.PHY9970703. REFERENCES

[1] D.Abbaneo et al.[LEPEWWG],arXiv:hep-

ex/0112021.

[2]M.W.Gr¨u newald,arXiv:hep-ex/0210003,

to appear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3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 Energy Physics”,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July2002.

[3]U.Baur,R.Clare,J.Erler,S.Heinemeyer,

D.Wackeroth,G.Weiglein and D.R.Wood,

in Proc.of the APS/DPF/DPB Summer Study on the Future of Particle Physics (Snowmass2001)ed.N.Graf,arXiv:hep-ph/0111314.

[4]R.Brock et al.,“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precision measurements”,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QCD and Weak Boson Physics in Run II,Fermilab-Pub-00/297,Fer-milab,Batavia,Illinois,March–November 1999(eds.U.Baur,R.K.Ellis and D.Zep-penfeld),p.78,and hep-ex/0011009.

4

[5]S.Haywood et al.,“Electroweak physics”,

report of the Electroweak Physics Work-

ing Group of the1999CERN Workshop on

SM physics(and more)at the LHC,CERN-

TH/2000-102[hep-ph/0003275].

[6]S.Catani et al.,“QCD”,report of the QCD

Working Group of the1999CERN Work-

shop on SM physics(and more)at the LHC,

CERN-TH/2000-102[hep-ph/0005025].

[7]U.Baur et al.,“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photon and weak boson production”,Pro-

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QCD and Weak

Boson Physics in Run II,Fermilab-Pub-

00/297,Fermilab,Batavia,Illinois,March–

November1999(eds.U.Baur,R.K.Ellis and

D.Zeppenfeld),p.115,hep-ph/0005226.

[8] D.Wackeroth and W.Hollik,Phys.Rev.

D55,(1997)6788[hep-ph/9606398].

[9]U.Baur,S.Keller and D.Wackeroth,Phys.

Rev.D59,(1999)013002[hep-ph/9807417].

[10]U.Baur,S.Keller and W.K.Saku-

moto,Phys.Rev.D57,(1998)199[hep-

ph/9707301].

[11]U.Baur,O.Brein,W.Hollik,C.Schappacher

and D.Wackeroth,Phys.Rev.D65,(2002)

033007.

[12]S.Dittmaier and M.Kr¨a mer,Phys.Rev.

D65,(2002)073007.

[13]U.Baur and D.Wackeroth,in preparation.

[14]S.Pozzorini,these proceedings.

[15]A.Kotwal et al.(The Tevatron Electroweak

Working Group),Fermilab-FN-716;T.Af-

folder et al.(CDF Collaboration),Phys.Rev.

Lett.85,(2000)3347;V.M.Abazov et al.

(D?Collaboration),Phys.Rev.D66,(2002)

032008.[arXiv:hep-ex/0204009].

[16]U.Baur and T.Stelzer,Phys.Rev.D61,

(2000)073007.Figure1.The relative corrections to the m(e+e?)

and m(μ+μ?)distributions in Drell-Yan produc-

tion at the Tevatron due to the O(α)QED cor-

rections(from Ref.[10]).

5

Figure 2.The relative corrections to the M T (lν)distributions at the Tevatron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electroweak O (α)corrections (from Ref.[9]).

Figure 3.The relative corrections to the trans-verse mass distribution at the Tevatron a)for electrons and b)for muons in the ?nal state.The solid (dashed)line shows the result when the full (resonant)O (α)electroweak correc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6

Figure4.The ratio of the normalized transverse mass distribution to the normalized M T distribu-tion with SM W width(ΓW(SM)=2.072GeV) for pˉp→e+νe(γ)at the Tevatron when reso-nant O(α)corrections only are taken into ac-count.Similar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muons in the?nal state.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污泥处置工作的管理,预防和减少污泥二次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第三条本市辖区内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含樟村水质净化厂,下称污泥产生单位)产生的污泥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工业污泥的处理处置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第四条本市污泥的处置,应遵循集中化、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原则。 第五条市环保部门负责对污泥处置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市水务部门配合市环保部门对污泥产生单位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财政部门按程序对污泥处置费进行拨付。上述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污泥处置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污泥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将污泥交由有严控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处置。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泥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防止由污泥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第七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污泥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八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对从事污泥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第十七条在特殊情况下,污泥产生单位按照规定设置的贮存点不足以容纳产生的污泥的,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污泥处置单位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增加收运频次或者车次,保证污泥的及时收运。 第十八条污泥运输车辆需依法取得相关道路运营资质后,方可进行污泥运输。 第十九条污泥产生单位在转移污泥前,应向市环保部门报批污泥转移计划,并申领严控废物污泥转移联单。污泥产生单位可委托污泥处置单位办理转移联单申报手续。禁止污泥运输单位、处置单位接收无转移联单的污泥。 第二十条污泥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如实填写严控废物污泥转移联单,并加盖公章。联单一式五联,并交由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存档留底。 第二十一条运送污泥,实行《污泥运送登记卡》管理制度。《污泥运送登记卡》按照一车(次)一卡,由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GJ3025-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07-17批准 1994-01-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泥的标准值及检测、排放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方可根据本标准并结合当地特点制订地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如因特殊情况,需宽余本标准时,应报请标准主管部门批准。 2、引用标准 GJ18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42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J26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GJ31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3、引用标准 3.1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其值不得超过GJ18标准的规定。 3.2城市污水处理厂,按处理工艺与处理程度的不同,分位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 3.3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排放标准(mg/L) 表1

注:1、pH、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标准值系指24h定时均量混合水样的检测值; 其它项目的标准值为季均值。 2、当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悬浮物,生化需氧量或化学需氧量处于GJ18中的高浓度范 围,且一级处理后的出水浓度大于表1中一级处理的标准值时,可只按表1中一级处理的处 理效率考核。 3、现有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根据超负荷情况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标准值可适当 放宽。 3.4 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应排入GB3838标准规定的Ⅳ、Ⅴ类地面水水域。 4、污泥排放标准 4.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4.2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4.3 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 4.4 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农业时,应符合GB4284标准的规定。用于其它方面时,应符合相应的有关现行规定。 4.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排海时应按GB3097及海洋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检测、排放与监督 5.1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在总进、出口处设置监测井、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按GJ26的有关规定执行。 5.2 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设置计量装置,以确定处理水量。 5.3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的质和量的检测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5.4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验室及其化验设备应按GJJ31的规定配备。 5.5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检验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承担检验工作。 5.6 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等到发生故障,使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水污泥排放时,应及时排除故障,做好监测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5.7 当进水水质超标或水量超负荷时,必须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及处理情况

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及处理情况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环境质量标准的日益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程度也日益得到提高和深化,污泥的产量也因此而大大提高,如何加强污泥处置和利用,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我厂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经反应池沉淀后的剩余污泥进入储泥池进行厌氧硝化,硝化后的剩余污泥进脱泥间压滤脱水。我厂污泥脱水设备为带宽1米的宜兴格力压滤式脱水机,一用一备,每天运行8小时。经带式压滤机脱水处理后,污泥含水率在70%~80%,含水率仍然很高,给填埋造成了较大的困难,露天堆置的污泥散发出恶臭给大气造成了污染,为解决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并降低含水率,我厂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了加钙干化处理。 加钙干化处理工艺基本流程:带式压滤机脱水后含水率约为70%~80%的脱水污泥,经原有的水平螺旋输送机和污泥提升输送机经计量后进到混合反应器,同时,生石灰从储料罐中通过输送机精密投加至混合反应器,密闭的混合反应器中安装有特殊的犁耙混合原件,通过机械力将污泥抛起并使其分散,形成一个流化床的效果,在疏松的状态下与氧化钙相混合,两者充分混合后进入回转式干燥器进行干化脱水,混合反应器、旋转式干燥器上方配置有气体出口,可将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氨气引入除臭系统进行除臭处理,处理后的废气达标排放。成品污泥通过链板式输送机输出后在应急堆放场堆放,晾晒后装车外运。 我厂的剩余污泥经加钙干化后达到了以下效果:一是脱水污泥进

一步脱水;含水率由80%左右已降到30%左右,满足污泥混合填埋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泥质》的要求。二是杀菌;温度和PH的升高起到了杀菌的作用,从而保证在利用或处置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性。三是钝化重金属离子;投加一定的氧化钙使污泥成碱性,结合污泥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钝化重金属离子。我厂加钙干化后的污泥经普尼公司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符合卫生填埋标准。四是改性,颗粒化;进一步改善了储存和运输条件,避免二次飞灰,渗滤液泄漏。五是含水率的降低便于不同的再利用或填埋。 我厂加钙干化的污泥量日均为6吨左右,全部运往香河安洁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与处置 污泥泥质 标准

政策法规及标准: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的控制指标及限值;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居民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T239-2007)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的分类和范围;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建设、运营河管理。土地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CJ/T309-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泥质指标、取样与监测等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6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时污泥农用的泥质要求。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CJ/T291-2008)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土地(盐碱地、沙化地和废弃矿场土壤)改良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准入标准,规定了污泥施用时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其中要求含水率<6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规划、设计和管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23486-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园林绿化利用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园林绿化利用。 ?填埋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置和用作覆盖土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

测等,其中提到,混合填埋时含水率应<60%,作覆盖材料时含水率应<45%;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与生活垃圾的混合填埋。 建材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289-2008)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制烧结砖利用的泥质指标、取样和监测等技术要求,其中要求含水率≤40%;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制烧结砖利用。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CJ/T314-2009)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的泥质指标及限值、取样和监测等,其中要求含水率≤80%,窑头喷嘴添加要含水率≤12%; 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水泥熟料生产利用。 焚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CJ/T290-200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

方法探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探究 引言 水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的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进入水体,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近年来,为了改善污水处理现状,在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许多新的污水处理项目也在规划和建设中,这使得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之污泥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重金属、多氯联苯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这些污泥未及时处理或者随意堆放、抛弃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要根据“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减量化”的原则,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过程实行全面管理,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采用切实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污泥进行综合利用,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 1、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情况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必然产生污泥,而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每年的污泥产生总量约为900万吨,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中,污泥的农用约占44.8%,污泥的卫生填埋约占31%,其他处置约占10.5%,没有处置的约占13.7%。但这些污泥处理或者处置的数据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估算得出来的,严格来说会有较大的变动。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投资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为20%-50%,可以看出,污泥的处理处置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 对于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来说,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是两个紧密关联又同等重要的系统。在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污泥的处理处置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投资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为50%-70%,远远高出国内投资力度。在国外,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也包括污泥卫生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和填海等。但由于填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国也基本都遵从国际海洋法废止了。相比较而言,污泥焚烧所需要的技术难度较大,其投资成本也较高,并且还有尾气等有害气体产生;污泥卫生填埋存在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土地利用存在重金属和病原菌污染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但二者从技术难度和投资成本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使污水处理能够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2.1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中含有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钾、钙等营养物质,可以应用于农田、果园、草地、市政绿化、林地等,而且污泥直接利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处置方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使污泥作为一种资源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市政绿化、林地的污泥使用不会引起食物链的污染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有循环经济、能耗低、养分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污泥中重金属(如:铜、锌、铬等)、病原菌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其在土地使用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农用污泥重金属浓度标准及单位面积徒弟污泥的应用量各国政府都做了严格的限制。 2.2污泥卫生填埋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分析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5T10:33:06.4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上作者:杨翔鹏 [导读]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同时也带来了污水处理副产品污泥产量的增加杨翔鹏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同时也带来了污水处理副产品污泥产量的增加,如果污泥处置不当,将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都造成污染和危害,导致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制造出新的更为严重的污染。但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可研和环评阶段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现象,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论述均过于简单;本文通过对污泥处理经济方面,技术可行性,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比选分析,得到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干化比选城镇污水处理厂 1 调研背景 据估算,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大约为130× 10? t,而且年增长率大于10%,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几个城市与地区,污泥出路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如果城市污水全部得到处理,则将产生污泥量(干重)为840× 10? t,占我国总固体废弃物的3.2%。因此,对处理厂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污泥处理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实现污泥处理多元化,但各种处理工艺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各项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2 污泥处理基本工艺及处置方法 2.1 污泥处理 (1)污泥浓缩。 污泥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体积大,对于输送、处理或处置都不方便。污泥浓缩可使污泥初步减容,减轻后续工艺的处理或处置压力。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的主流工艺是传统的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对于重力浓缩工艺,适用于单独处理初沉污泥,而对剩余污泥的浓缩效果不理想,由于占地面积大、操作维护简单,比较适用中小城市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离心浓缩和气浮浓缩比较适合处理剩余污泥及剩余污泥与初沉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这两种工艺占地面积小、易于改造,比较适合大中城市新建或改扩建的污水处理厂。 (2)污泥脱水。 污泥经过浓缩后,其含水率依然较高,一般在 97% ~99. 6% ,是流动的粒状或絮状的疏松结构,体积庞大,难以处置消纳,为此需要进行污泥脱水处理,降低后续污泥的处置难度,污泥脱水的方法,一般有机械脱水、污泥干化污泥烘干及焚烧等方法。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污泥脱水方式为机械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只能达到 78% 左右。污泥经过化学药剂调理后再通过板框压滤机处理,泥饼的含水率下限可达60% 以下。但仅靠单独的机械脱水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长期发展。 (3)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多级过程阶段,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质,并产生可以再次利用的甲烷气体,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污泥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污泥生物处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中较为经济的污泥处理方法。 (4)污泥好氧消化污泥。 好氧消化实质上是活性污泥法的继续,其工作原理是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机体的内源代谢过程。传统污泥好氧消化工艺主要通过曝气使微生物在进入内源呼吸期后进行自身氧化,从而使污泥减量。剩余污泥好氧消化具有稳定和灭菌的双重作用,而且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工艺简单等优点,多用于一些小型的污水厂。 2.2 污泥处置 (1)卫生填埋。 污泥填埋分位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目前我国经常采用的是脱水污泥和城市垃圾混合填埋。填埋是一项具有投资少、容量大、见效快和适应性强等优点的污泥处置技术。但是其需占用土地面积大,渗滤液很容易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再次,污泥含有的很高有机物量,极易散发恶臭,同时自然发酵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而且污泥填埋费用高。 (2)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是一种有效且较为成熟的处理城市污泥的方法,污泥焚烧过程的核心设备是焚烧炉。污泥焚烧后不仅有机物全部碳化,而且还杀死了各种病原体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泥体积,其最终产物为含固率 99%以上的无菌、无臭的无机灰烬。但污泥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噁英、酸性气体等大气污染物和焚烧后的飞灰、炉渣等固体污染物都会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焚烧设备能耗和运行费用高,投资大,不适合我国国情。 (3)土地利用。 污泥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污泥农用。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有硼、钼、锌、锰等对植物生长有利的微量元素,其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大量施用污泥必然产生高浓度重金属所带来的问题,一般认为污泥农用会出现重金属下渗污染地下水和连续使用导致重金属累积超标等问题。 (4)综合利用。 因为污泥成分和建筑材料常用原料成分相近,利用污泥中含有硅、铝、铁、钙等无机物,可作为替代原料制造建筑材料。污泥制砖是污泥烧成焚烧灰后,在焚烧灰中加入一定量的骨材,注入模具,在 900-1000℃下烧结成砖。把污泥作为建材产品的掺合料一起焚烧,可以充分利用污泥中有机物辅助燃料,减少煤耗,同时充分利用污泥中无机物,可补充当前水泥生产紧缺的泥源。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和利用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和利用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是指污泥的脱水和稳定,而污泥的处置是指将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加热处理及最终利用。对于污水厂的污泥,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处置方法: 1、干化焚烧 污泥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0%~40%,减少了污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运输费和填埋费,而且污泥的臭味大为减少。干化的装置可分直接干化和间接干化,其能量消耗与污泥成份和水分有关。间接干化(利用沼气通过热交换器)一般推荐用立式干化装置,并选用流化床工艺。干化与焚烧串联工艺中,干化的程度取决于污泥的热值和回收焚烧炉的热能,使干化的能量尽量平衡,不另外添加燃料。污泥脱水机 污泥焚烧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迅速和较大程度地使污泥减容,并且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能够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和充分地处理不适宜于资源化利用的部分污泥。污泥的焚烧处置不仅是一种有效降低污泥体积的方法,设计良好的焚烧炉不但能够自动运行,还能够提供多余

的能量和电力,因此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期望通过焚烧处置污泥来解决日益增长的污泥量和以前通过填理处置的部分污泥。 2、卫生填埋 污泥卫生填埋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是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经过科学选址和必要的场地防护处理,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和科学的工程操作方法。目前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经过简单的灭菌处理,直接倾倒于低地或谷地制造人工平原。它对前期的污泥处理技术要求较低,一般进行消化减容即可。如不进行消化处理,也可让其自然干化。因此它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量的运输费用,且地基需作防渗处理以免污染地下水,故近年来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但填埋并不能最终避免环境污染,而只是延缓了产生时间。 3、制复合肥 按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对多数污水厂(特别是大量小型污水厂)来说,污泥用于农田是比较可行和现实的方案。污泥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有增产作用;污泥中的有机质、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污泥经适当浓缩、脱水后运至市郊或邻近省份作为农肥,是许多污水厂采用的方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 (试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

前 言 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镇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普遍得到有效处理处置。这些污泥非常容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成为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威胁,影响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积极效果。因此,污泥处理处置作为我国城镇减排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技术和工程措施的落实,满足我国节能减排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 为指导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按照无害化、资源化与低碳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科学选择技术路线和建设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 本指南编制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开展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污泥的来源与性质、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污泥的来源与性质 (2) 第三章 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与方案选择 (4) 第一节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 第二节 污泥处理处置的原则与基本要求 (5) 第三节 污泥处理处置方案选择与评价 (7) 第四章 污泥处理的单元技术 (13) 第一节 浓缩脱水技术 (13) 第二节 厌氧消化技术 (15) 第三节 好氧发酵技术 (23) 第四节 污泥热干化技术 (30) 第五节 石灰稳定技术 (35) 第六节 其他技术 (37) 第五章 污泥处置方式及相关技术 (39) 第一节 污泥土地利用 (39) 第二节 污泥焚烧与协同处置技术 (44) 第三节 建材利用技术 (58) 第四节 污泥的填埋 (60) 第六章 应急处置与风险管理 (63) 第一节 污泥的应急处置 (63) 第二节 污泥处理处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65) 附录 (68)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方法

关于污泥 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处理后的废水质量,达到排污标准以及特别是在去除无机成分方面寻求更有效的处理方法。尽管这些目标中的大多数可以实现,但是大家普遍都认识到,污水处理的劣势就是增加了污泥的产生。 污水处理厂的基本功能是处理受污染的水(例如原废水),以产生可循环利用和/或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溪流的水,但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而污泥的处置费用很容易超过废水处理厂总运行成本的 60%。 污泥中包含大量的水(55%-95%),因此,其处理关键是提高脱水并增加污泥中的固体含量。或者说我们再定另一个目标,那就是减少固体污染物的产生,降低污泥产率。 现在有两种提高脱水的方法:(1)在固体污染物与水分离之前处理工艺流,以及(2)在固体污染物形成后处理固体污染物部分。VTX 水力空化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工艺流,以分离出残留在污泥中的结合水。此外,微生物细胞中平均 70%的是水,这些水会在细胞破裂后释放。通过将 VTX 技术应用于污泥调节/增稠,可获得以下优势: (i)SVI(即污泥体积指数,该指标用于衡量固体污染物和水分离的难易程度)显著降低; (ii)平均粒径的降低; (iii)TSS(总悬浮固体)和 VSS(挥发性悬浮固体)同时降低; (iv)增加污泥干固体 (v)降低污泥处置成本。 水力空化技术 空化现象是流体中微小气泡形成、生长和破裂的动态过程。我们都知道空化气蚀对水泵叶轮和螺旋桨表面的极端影响。水力空化系统主要是产生空化并利用其赋予流体的动能。水力空化在应用于流体时可以做到:消除细菌、去除溶解气、沉淀某些无机盐、形成羟基和稳定乳液。在过去的15年中,水力空化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剂的情况下,已成功地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可以做到在循环冷却水中对细菌(包括军团菌)进行有效控制;通过 CO2汽提机理,沉淀和过滤去除过量的 CaCO3,从而达到阻垢的目的。目前公司的研发工作使水力空化有了许多新的应用方向:污泥脱水、去除水中重金属、去除地下水中的三氯乙烯、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水力空化系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和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和处置 一、引言 为了控制水污染和实现污水资源化,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到2005年,50 万以上人口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以上;到2010年,所有设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度的深化,污水厂的污泥产生量将有较大的增长,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例如上海正在建设的竹园和白龙港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每天将产生约700t干污泥或2000m3脱水后含水率为65%的污泥。即每年产生255500t干污泥或含水率65%的污泥730000m3。如何处置这么大量的污泥,这是许多大城市都将面临的问题 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浓缩、消化、脱水、干化、有效利用(多为农用)、填埋及焚烧等,或用其中几个方法组合处置。应该说,对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我们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指处理污水所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的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污泥处理总的要求是稳定化、无害化和减量化。 国家对城市污水污染控制的技术政策及新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对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稳定和农田利用有明确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往往只注意污水处理要达到排放标准。近几年,由于有脱磷脱氮要求,演变出不少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而对污泥处理和处置,设计中一般只提将脱水污泥外运和综合利用,未计算其投资和经常费用,这势必会造成二次污染。处理厂建得越多,污泥的二次污染亦越广泛。未经稳定处理的污泥,因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并产生恶臭,尤其是初沉淀池的污泥,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卵及病毒,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通常把污水厂污泥的稳定和脱水(一般脱水至含水率达70%~80%)称作污泥的处理;将污泥的堆肥、填埋、干化和加热处理及最终利用,称为污泥的处置。如脱水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农用标准,就要考虑卫生填埋和污泥干化焚烧技术。从国外污泥处理的发展来看,无论在欧洲、日本或美国对污泥用于农田控制越来越严,而对污泥进行干化和加热处理的比例正逐年增加。 1.污泥的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

附件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业保护标准 HJ/T ××××—20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水污泥对地表水环境、地下水、土壤、大气等污染,引导并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用和发展,为相关管理和应用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特制订本技术政策。 本技术政策为首次发布。 本技术政策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技术政策主要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部2○○×年××月××日批准。 本技术政策自2○○×年××月××日起实施。 本技术政策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解释。

1总则 1.1为引导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及水污染防治技术发展,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政策。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以下简称污泥)系指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初沉污泥、剩余污泥、消化污泥及其混合污泥等,不包括栅渣和沉砂池砂砾。 1.3本技术政策适用于污泥的产生、贮存、处理、运输到最终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选择,指导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环评、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和管理,并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1.4城市应在城镇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区域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合理确定污泥处理处置方式、设施布局和规模,保障最终的安全处置。1.5城镇污水处理厂是污泥处理、处置实施的责任主体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产使用。 1.6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应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泥最终处置工艺选择相结合,优先选用可从源头上达到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的污水处理工艺。应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规模适度的原则,确定最佳的污泥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方式。 1.7污泥处理、处置工艺应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并在坚持“安全、环保”的原则下,实现污泥的综合利用,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氮磷等资源物质,达到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的。 1.8鼓励以政府采购为主导的土地利用,鼓励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在具备经济条件、污泥热值条件和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可采用污泥焚烧技术;限制性的采用各种形式的污泥填埋和污泥农用。 1.9鼓励污泥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开发和应用新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和设备,推动污泥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技和设备的开发、示范应用研究。提倡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和设备技术标准化和产业化。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式及发展现状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式及发展现状 发表时间:2019-07-01T16:45:58.6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曹竞丹[导读] 如何妥善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使之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 53003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产量也连年增长。污泥中含有许多病原菌、重金属及大量难降解物质,如果我们不能妥善处理污泥,非常容易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实施,未来对污泥处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妥善的处理污泥,使其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文章讲述了几种目前国内主流的污泥处理方式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污泥处理;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厂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在连年增长。据估计,城市污水处理厂大约每处理一万吨污水产生5-8吨污泥(含水率80%)。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是微生物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重金属、致癌化学物质等潜在的有毒有害成分及大量难降解物质。污泥的处理分为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两个阶段。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而污泥处置是处理后的污泥,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如果污水处理厂所产污泥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不彻底,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同时,污泥中也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肥料,改良土壤,甚至还可生产沼气用于发电,实现废物利用。因此,如何妥善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使之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 一、污泥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经过微生物处理,有机物被降解,污水得以达标排放,而污水中原本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被富集、浓缩进而形成污泥。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产生于以下几种途径: 1、初次沉淀污泥; 2、剩余污泥及腐殖污泥; 3、污泥消化系统产生的消化污泥。 污泥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减量化:污水厂污泥含水率在98%以上,体积大,不利于储存、运输和消纳,因此需要在污水厂进行预处理,进行减量化; 2、稳定化:污泥的干物质中有机物含量一般在60%-70%,易发生厌氧降解,极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目前多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工艺,使污泥中的有机组分转化成稳定的终产物; 3、无害化: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及病毒,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有些污泥中还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因此,必须对污泥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二、目前主流的污泥处理技术 在GJ3025-199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而在此基础上,污泥含水率越低,后续污泥资源化处置成本也越低。奥兰治的环保部门研究表明,污泥含水率在78%以下时,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每吨污泥的后续处理就将节省1美元。因此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是污泥处置的核心和前提。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厂内处理的方式主要有: 1、污泥脱水 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的污泥脱水方式为机械脱水。机械脱水设备有离心式脱水机、带式脱水机及板框式压滤机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带式脱水机和离心式脱水机,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只能达到78%左右。如果需要污泥含水率降到80%以下则还需要用到板框压滤机,污泥经过化学药剂调理后再通过板框压滤机处理,泥饼的含水率下限可达到60%以下。 2、厌氧消化 污泥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将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成CH4、CO2、H2O和H2S的消化技术,该技术能去除污泥中30%~50%的有机物并使之稳定化。厌氧消化工艺按运行方式可分为一级消化和二级消化。一级消化指在一个消化装置内完成消化全过程。二级消化是对一级消化的改善,它将消化池一分为二,在二级消化区充分利用一级消化产生的余热对一级消化剩余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二级消化能源利用率更高,更合理。 三、几种污泥处理技术的优劣 1、离心式脱水机。离心式脱水机是采用内筒转动等离心方式,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污泥中所含水分甩出去的设备。由于污泥是在离心脱水机的转鼓中进行脱水,因此在保证脱水效果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污泥在空气中的暴露空间,污泥脱水车间生产环境较好,环境较整洁。但离心式脱水机采购价格高,设备维修时国内能对离心机转鼓进行维修的厂家较少,离心机转鼓需要返厂进行转鼓的动态平衡试验,整个维修周期长,费用高。 2、带式脱水机。带式脱水机是由上下两条张紧的滤带夹带着污泥层,从一连串有规律排列的辊压筒中呈S形经过,依靠滤带本身的张力形成对污泥层的压榨和剪切力,把污泥层中的毛细水挤压出来,从而实现污泥脱水。带式脱水机的优点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维护和维修相对简单。带式脱水机的维修可以由有经验的维修工人现场进行,零部件易于采购,因此维修费用相对较低。带式脱水机的缺点是污泥的压滤脱水是在敞开的环境下进行,臭气和废水的溢出导致生产环境恶劣,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有较大危害。 3、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是在密闭的状态下,经过高压泵打入的污泥经过板框的挤压,使污泥内的水通过滤布排出,达到脱水目的。板框脱水机经过药剂调理后能直接把污泥挤压到含水率60%以下,这个是带式脱水机和离心式脱水机都达不到的。板框压滤机的缺点是占地大,配套设备多,工艺复杂。为板框机配套的一级泵、二级泵、各种冲洗泵、水罐、压缩机、滤布滤板等任何一个配套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停产检修,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日常维护的程序较复杂。

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情况介绍

国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情况介绍 城市污水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将不断扩大和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在国内一般污水厂中其基建和运行费用约占总基建和运行费用的20%~50%。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存在重金属、致病菌和寄生虫等有毒有害成分。为防止污泥造成的二次污染及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和处理效果,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占有的位置已日益突出。 中国现有人口13亿多,城市640多个,城市人口2.7亿。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排放污水401亿m3,已建成运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400余座,日处理能力2534万m3。按污泥产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计算,中国城市污水厂污泥的产量在7.602万m3/d和12.67万m3/d (以含水率97%计)之间。因此,中国在污水处理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将面临巨大的污泥处理处置压力。 一、国内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的状况 (一) 现有污泥处理工艺 国内已建成运行的城市污水厂来看,污泥处理工艺大体可归纳为18种工艺流程,见表1。

表1 国内已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应用比例 序号 污泥处理流程 1 浓缩池→最终处置 21.63% 2 双层沉淀池污泥→最终处置 1.35% 3 双层沉淀池污泥→干化场→最终处置 2.70% 4 浓缩池→消化池→湿污泥池→最终处置6.76% 5 浓缩池→消化池→机械脱水→最终处置9.46% 6 浓缩池→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14.8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