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 商周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春秋末期 D. 秦汉时期

2、实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受益者是( )

A. 地主.国家

B. 农民.地主

C. 农民.国家

D. 国家.地主

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小农经济的阻碍

D.耕牛的极度缺少

4、“农闲时,大量劳力转向生产有市场价值的物品,形成地区性的市场贸易网。在地区性贸易网络基础上形成全国性市场,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重商型农业模式。”这表明汉代()

A.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联

B.政府已经开始放弃抑商政策

C.商业贸易的发展冲击了小农经济

D.统治者推行农商并重的经济政

5、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这主要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C.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

A.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

B. 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

D. 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

7、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究其原因,可能是()

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

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

8、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

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9、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赀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

A. 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较大提升

C. 政府征收商业税率比较低

D. 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0、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11、下图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得知()

A.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

C.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D.政治形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2、“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B.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C. 工业革命起了决定性作用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3、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 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14、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A.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B.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C.猎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D.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15、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A. 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