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文本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文本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文本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文本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作为一

个分析化验员,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

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

故就可以避免。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后处理得

当,就可以使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

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高压气体钢瓶,低温

液化气体,低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

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

有遵守安全防范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等财产损失和人

身伤亡的重大事故。

2、有毒气体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室中很多化学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许多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如不注意,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3、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室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到20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到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电压,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爆电器产生电火花引发的爆炸事故。

4、机械伤害危险性

分析经常用到玻璃器皿,还要割断玻璃管,给玻璃管连接胶管等易碎易破性操作,操作者疏忽大意或思想不集中,便会造成皮肤或手指创伤、割伤。

5、放射性危险性

从事放射性物质分析及X光衍射分析的人员很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及X射线的伤害,必须认真防护,避免放射性物质的侵入和污染人体。

二、防火与防爆

物质起火的三个条件是物质本身的可燃性,氧的供给和燃烧的起始温度。一切可燃物质的温度处于着火点以下时,即使供给予氧也不会燃烧。因而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是防止起火的关键。

1、实验室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1)易燃液体: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石油醚、丙酮等。

(2)燃烧爆炸性固体:钾、钠等轻金属。

(3)强氧化剂: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过氧化钠、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甲酰等。

(4)压缩及液化气体:如H2、O2、N2液化石油气等。

(5)可燃气体:一些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2、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着火和起爆的原因,可采取下列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预防加热起火

①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它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物。

②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后,应立即关闭。

③灼热的物品不可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它温度较高的加热器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④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⑤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砂浴或

油浴等加热。

⑥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物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⑦实验室不宜放过多的易燃品。

⑧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保持清洁。

⑨不慎将易燃物倾到在实验台或地面上时,必须:

a.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器;

b.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c.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d.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用水洗净,不得靠近火源。

(2) 预防化学反应热起火和起爆

①分析人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须了解其反应和所用

化学试剂的特性。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办法。

②易燃易爆物的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

③在未了解实验反应之前,试料用量要从最小开始。

④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品。

(3) 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

①预防减压装置爆炸,减压容器内外压力差不得超过一个大气压。

②预防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的措施:

a.低沸点和易分解的物质可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b.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反应太剧烈时,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缓反应速度;

c.不能将仪器装错,使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

d.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绝对不允许不了解实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禁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3、实验室灭火

灭火的原则是: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 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

①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②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绝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③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几种:

a.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以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因为这些物质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b.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不宜扑救电器火灾;

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来灭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

d.1121灭火器,适用于扑来灭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文档案等火灾。

(2) 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

①用水灭火注事项:

a.能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物质灭火时,不能用水来灭火。如金属钠、电石、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过氧化物等。对于这些小面积范围燃烧可用防火砂覆盖;

b.比水轻、不溶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石油烃类化合物和苯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失火燃烧时,禁止用水扑

灭;

c.溶于水或稍溶于水的易燃物与可燃液体,如醇类、醚类、酯类、酮类等失火时,如数量不多,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皂化泡沫等;

d.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等引起的火灾,可用水扑救。因为水能浮在液面上将空气隔绝。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②电气设备及电线着火时,首先用四氯化碳灭火剂灭火,切断电源后才能用水扑救。严禁在未切断电源前用水或泡沫灭火剂扑救。

③回流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着火,应先切断加热源,再进行扑救。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它物品堵住冷凝管口。

④若敞口的器皿中发生燃烧,应尽快切断加热源,设法盖住器皿口、隔绝空气,使火吸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