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

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

沈鲁宁

内容提要:经过多年的前期研究和实践,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国家级战略提出来,意义重大。全面、深入、有效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在澄清概念内涵的同时,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一个具体实践和贸易自由化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它既符合世界多边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大趋势。而自由贸易区战略,则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参与了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包括经济体之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和经济体在境内自主设立的自由贸易区(FTZ),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我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工作是实践在先,战略提出在后。确切地讲,我国首次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作为一个国家级战略提出来,是在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这为我国未来自由贸易区建设指出了方向。因此,全面了解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对深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将不无裨益。

一、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的背景

我国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使国家宏观决策科学化,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钱学森的建议,国务院于1991年9月成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研究协调小组,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研究工作。1991年底,国务院总体研究协调小组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现行确定了13个重大研究课题,并落实了以国务院综合部门为主的课题承接单位。其中,当时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承担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影响及对策》课题,

并成立了课题组。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形势、判断趋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据此,《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影响及对策》课题组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北美建立自由贸易区及我国的因应对策,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东亚和中亚经济集团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等等。研究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瞩目:欧共体1985年开始建设统一大市场,1992年底基本告成;美、加、墨已签订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向组织化发展,次区域性集团纷纷涌现;其他地区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和联盟也在积极酝酿和构筑之中。世界经济这一发展态势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势缓和以及冷战结束后经济矛盾突出和竞争加剧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阶段。

同时,研究还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是从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始,通过逐步取消区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内商品贸易自由化,然后向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更高阶段发展。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区内成员均可从中不同程度受益,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增长。然而,由于自由贸易区固有的排他性,即区外贸易伙伴享受不到自由贸易区优惠待遇,加之“贸易转移效应”,非成员国的产品竞争力遭到削弱。也就是说,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将处于不利境地。1991年11月12日,我国虽然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但由于该组织只是论坛性质的,也有人称其为“聊天的地方”,所以其推进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计划亦属“非约束性”的,不具有自由贸易协定这类机制性安排的约束力。尽管如此,我国在尚未加入自由贸易区这种机制性组织的情况下,参与非约束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通过APEC平台,可以秣马厉兵,做好参与机制性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的准备,包括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以摆脱长期游离在外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我国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取最大化利益。

由于我国从复关(GATT)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历经数年磨难,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入世谈判又到了关键时刻,我国集中精力解决WTO成员地位问题,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虽在推进之中,但正式提出的时机尚未成熟。1999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

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即“10+1”),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将于12月成为正式成员之际,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工程。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全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5年7月《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出两旺,自由贸易区降税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至2007年,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由降税前的9.9%降低到6.6%。东盟国家也对中国相应地实行了降税。以关税较高的泰国为例,2005年其平均税率由12.9%削减到10.7%,2007年则又进一步降至6.4%,进一步打开了双方贸易增长空间。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1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双边贸易实现了稳健、持续的增长,取得了互利双赢的结果。

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7月顺利实

施。目前,双方正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完成《投资协议》的谈判,确保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推进及其成果,充分证明我国选择以自由贸易区方式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各经济体寻求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确抉择。因此,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我国加快了自由贸易区商谈的步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周边向全球展开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态势。至十七大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前,我国正在建设的自由贸易区已有5个,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7个,共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提出拟与我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其中有的正在学术层面上进行探讨或作预研。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到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形成国家战略的必要性

随着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商谈工作的逐步展开,我国积累了不少经验,锻炼了队伍,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全球布局、重点选择、开放承受能力和步骤、领域选择、队伍建设等。实践表明,这些问题通过个例解决方式,不仅耗时费力,频于应付,其结果是事倍功半,难免存在盲目性,缺乏中长期的整体战略安排。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战略规划,从长计议。

(一)形成国家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经过多年的前期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组建自由贸易区方面已初步走出一条基本路子,包括预研、联合可行性研究、确定协议框架内容、双边磋商谈判、弥合分歧、求同存异、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工作。可以说,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摸索到主动提案,从广泛接触到重点选择,已形成遍及五大洲的布点格局。然而,面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须认真总结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避免盲目性,提高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以使我国自由贸易区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健康,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和总目标。

目前全球绝大部分FTA/RTA是WTO成立以来组建的,发展势头之猛、范围之广、跨度之大、领域之宽,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规律使然,也是各国和地区竞相发展经济、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为顺应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的实践和需要,将自由贸易区建

设提升为国家级战略并予以实施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

FTA是在WTO承诺的基础上,成员间相互逐步取消大多数产品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业和投资市场,最终实现贸易投资全面自由化。这是WTO规则允许的做法,其自由化程度超越了WTO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是一种市场更加开放的行动举措,有助于减少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壁垒,推动世界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FTA的这些特点恰恰与我国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相吻合,此时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不仅体现我国将始终遵循多边规则、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也使未来对外开放可选择的路径更加清晰。

(三)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互利共赢的需要

由于FTA成员相互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且超越了WTO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其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首先使区内成员受益,从而加速了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加有效、更趋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至少是在一定范围内深化了国际分工。这有助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四)加强多领域合作,在国际舞台充分发挥作用的需要

在组建自由贸易区之前,我国长期游离于机制性的贸易集团之外,使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处于较被动的境地,缺少深度合作的手段和制定规则的话语权,制约了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发挥一个发展中大国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我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有了更清晰可靠的参考依据。

(五)规划蓝图,协调好对外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需要

一个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配以若干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也不例外。目前,虽然自由贸易区战略仍缺乏具体内容,实施方案亦未出台,但战略提出本身至少说明了问题的重要性,并促进蓝图的规划。在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作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提出来的,这既是一个发展路径的指引,也包含着对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和质量的要求,更是协调好对外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战略的需要。

三、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加入WTO后,加大了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和建设力度,先后与亚洲、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2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和商谈自由贸易协定,在境内建立了若干自由区性质的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使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我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开端,效果亦逐渐显现,但是,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提出后,众多媒体报道显露出人们对自由贸易区认识不甚清晰,以至于不知所措或盲动,导致目标和行为的错位。因此,笔者认为,欲全面、深入、有效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应在澄清概念内涵的同时,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方向。

(一)澄清概念与内涵

在世界多边贸易组织的规则中,有两个概念的自由贸易区:一个是WTO界定的自由贸易区(freetardearea),另一个是世界海关组织(WCO)定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zone/freetradezone),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为此,2008年5月9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的函》,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内涵予以澄清,并对名称的使用提出建议。该通知函的发出,对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内涵,顺利实施中央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准确把握未来方向,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政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二)制定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及实施细则

目前我国虽已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概念,但人们并不了解其具体内容,更不知发展目标及行动举措,因此,该战略仍停留在上层和少数操作部门层面上,致使地方和企业不能及时跟进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充分、有效地获取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效益。鉴于此,应抓紧研究制定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包括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实施措施等,并将主要内容告知国人,为自由贸易区战略顺利、有效实施铺平道路。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拟与我国商建自由贸易区的国家越来越多。面临这种形势,我国的专业队伍建设和能够参与的人力资源配置彰显不足和滞后。尽管在加入WTO过程中和自由贸易区组建过程中,已经培养和锻炼了一些人员,成为当前自由贸易区商谈的骨干力量,但由于已签

署协定并正在建设的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以及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加,现有人员欲应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至少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组建相对固定的FTA谈判队伍,不断培养新生力量加入。根据目前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态势,应建立一支规模稍大的专业队伍,以确保实施、谈判和前期研究三个层面的工作有序、有效、顺利推进。

2.组建前期可行性研究队伍,合理配置科研资源,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 3.总结经验,建立谈判和预研报告模本或模块,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研究和谈判进程。

4.选择几所大学作为试点,专门培养FTA方向的研究生,由学校导师或聘请符合条件的专业队伍人员为第二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或邀请专业队伍人员参加论文答辩,以加快培养和选拔合格人才。

(四)境外与境内自由贸易区并举

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的函》中的解释,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系指WTO界定的“自由贸易区”。诚然,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可以对“free tradearea”与“free trade zone(FTZ)”的中文表述有所不同,以便区分。但需要指出的是,FTA不是“freetradearea”的缩写,而是“free trade agreement”的缩写,是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签署的法律文件。同时,基于世界各国的实践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实际需要,切不可禁提FTZ 或拒绝中国实施FTZ,这并不是因为FTZ的历史比FTA久远,更重要的是全球FTZ 方兴未艾、层出不穷,且各国都有非常成功的实践成果,我国没有理由回避或摒弃它,倒是应该静下心来很好地研究它和用好它。

因此,我国在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过程中,应考虑到FTA和FTZ两个方面的内容,切实用好WTO和WCO的两个规则,形成两手抓、两条腿走路、内外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目前,应在澄清概念、运用规则、借鉴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FTZ战略及实施方案。在这方面,我国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1.在沿边地区,研拟建立边境自由区的规划,在条件较成熟的云南、两广、新疆、内蒙、黑龙江、吉林的边境地区先行试点,以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领域,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

2.在沿海地区,可选择全省为特区的海南省作试点,建立海南自由贸易区或

称“自由贸易园区”。海南省具有整体建立FTZ的区位优势,四面环海,无需物理围网的巨大投入,海关监管可参照港澳模式,以实现早年邓小平曾设想“再造一个香港”、胡锦涛主席提出“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以及温家宝总理关于把海南岛建设成“开放之岛”的期望。这需要周密策划,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具体实施方案;可设计分步推进的先行先试方案,如先将洋浦保税港区的政策向外延展,或将某些审批权下放给海南等,进行制度创新,发挥海南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排头兵和创新作用。

3.在两岸经贸合作方面,内地可对台湾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通过建立具有FTZ性质的特殊区域(如“两岸经济合作区”),或签订CEPA,为促进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开辟新的路径,创造更为宽松便利的合作环境,实现两岸经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目前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名目繁多(如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功能单一,政策缺位,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以及低效率和低效益。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对现有园区进行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立法规范监管,使此类海关监管区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转变,充分发挥FTZ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我国保税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决定了我国的保税区必然要向自由贸易区转变。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一系列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议。 标签:自由贸易区;保税区;转型;战略 1 国际经验的分析和借鉴 1.1 美国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借鉴 美国的自由贸易区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典范。 在对外贸易区发展政策方面,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包括:(1)税收优惠政策。(2)货物流通管理政策优惠。如不对区内产品销售作内销比例的限制、不对原材料国内采购比例及本国就业人员的比例做出规定、不对货物在区内的储存时间做出限制等等。(3)加大对外贸易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 1.2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自由贸易区,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岸入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属于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东西南北货物集散中心,因而转口贸易是其主要业务。 在巴拿马,美元是其流通货币,贸易结算使用美元,投资者不用为货币的贬值和升值而担忧,这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金融服务业发达,在巴拿马有100多家国际银行,世界各大有实力的银行在巴拿马均设有分行或代表机构。另外,巴拿马无外汇管制,利润汇入汇出自由,进口或转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进口税,贸易区管理方只征收管理费和摊位费,所得税仅为8.6%。与自由贸易区往来的国家也多, 而经济荣枯期不一使区内厂商可以取长补短, 维持业务稳定发展。 2 借鉴经验及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战略 2.1 国际成功范例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范例,对比我国保税区的具体发展现状,可以得出:第一,经济实力是很重要的外部环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能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壮大;第二,必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健全的法规法制、配套的政策措施;第三,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水陆交通设施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进行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独特的区位优势;第四,便利的基础设施是发展自由贸易区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离不开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支撑。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方案

和顺银圣化工有限公司 公司发展战略与具体实施方案以下内容是公司从成立到运营的几年事实计划,以及未来业务拓展计划。 公司发展战略: 一家公司想要做大,要靠很多人力物力,化工企业也同样,正如一棵苍天大树,想要让这个树成长就需要一个坚实的根基,公司建立的初期将以生产研发为主,力求将产品放在首位,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人才和技术实力,为公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我们的企业理念: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头脑! 公司的一期建设将会以产品质量为中心: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力度,汲取同行业产品之所长,增加在生产方面的优势。将客户放在首位,加强与商家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 第二:加强员工筛选,在团队磨合中本着宁缺勿烂的原则,对每一位员工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逐步对各部门进行扩充: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完善,各部门也会相应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这时就要对每个部门所缺损的岗位进行系统的补充,如何让新员工更快的融入我们这个集体是这个阶段的关键问题,我们将会不

定期举行活动,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并为其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第四:把握住现有的人脉体系,逐步扩大信息来源,同时为公司的人员补充以及公司二期建设做准备。 公司的二期建设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公司的基本目标从纯研发转向生产运营的新模式,为求将这一概念传达到公司每一个角落,将会从体制上调整,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做品牌,这一概念有其两面性,做的好,企业的利润将会成倍增长,做不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就不多讲了,有多少国内公司为了品牌二字伤透脑筋,花大力气大价钱打广告做宣传到最后仍然是一场空。那么我们采用的品牌战略,将会是以玩家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加以适当的宣传达到最好的效益,坚持要展现给别人最好的一面,要从我做起的思想原则。当然这个投入也不会少,不过成功率却要高的多。在化工行业,品牌二字尤为重要,所以做好品牌建设是公司二期的重中之重。这点上我们要紧记一点,玩家对朋友的一句话顶得上在电视上做几次广告的作用,可成本却大大不同。 第三:从研发部入手,做好运营工作,我们要走自主产出、自主运营的路就要在运营上体现出我们优势,加快更新力度,目标是每天一更新,这样做也能及时将顾客的心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实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实意义 亲王 K 【摘要】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依托上海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国 际影响力,自贸区的建立加快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 的体制改革和发展模式,将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更好的发展,并对 促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转变,为其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经 验,大力推动上海周边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况意义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概况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也被称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早在2003年时,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就指出,我国的保税区发展已较为成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前建立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试点,随后天津、上海、深圳等地都向国务院提交了保税区转型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议。2009年,温家宝总理批示了《关于中国在浦东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10年,国务院组织专家组赴上海,对在浦东地区准备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调研评估。2013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江苏、上海等地时指示要在2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此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工作开始部署,并很快就提出了一个规划的总体方案,在广泛征集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后, 8月,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又一项重大的

经济发展试验区,将会带动金融、制造业、贸易物流、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的改革发展,并对政府转变职能,大大推动上海周边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基本范围 上海自由贸易区总面具为28.78平方公里,范围具体包括上海市的外高桥保税区,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是目前国内经济总量第一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面积为1.03平方公里,是上海市规划的三个大型物流基地之一;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为3.59平方公里,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航线和物流要道之一;洋山保税港区,面积14.16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上海自贸区的形成规模呈“四区三港”的分布格局。 二、上海自贸区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 (一)加快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本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首先对就上海及其周边而言,可以利用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在突破经济发展的不良瓶颈环境下,促使世界大型企业、公司和机构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建立新的分支,能够集中大量的业务于此进行调拨运行。其次,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助于使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如海上保险、海上运输、航运中心建设等,使上海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同时,上海自贸区致力于发展免税和自由港口,有助于促进上海地区引来又一次的行业发展的新高潮,加快上海汲取周边地区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贸易业物流运输等行的发展。

上海商业发展史研究

上海的商业传统与重商观念 [摘要]: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上海悠久的商业传统,之一传统将上海地区的民众通过不同的方式纳入到商业轨道。长期在商业氛围中生活的上海民众感悟到商业对个人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形成一种重商观念。在上海开埠通商后,他们能够持有一种宽容或是欢迎的态度并积极地投身到商业活动中去。 [关键词]:上海;商业传统;重商观念 1.商业传统 1.1地理自然因素 上海之所以从一个小渔村成为现今国际化的超级大都市,有着说不尽数不清的原因和理由。首先是地理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原因,也许可以被归结为最原始因素的,这个因素是其他因素的源头和根本。 有关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相信通过无数的著作和论文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识,在地理书上,我们可以这样看到: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的这种天然的地理环境早在商业文化刚刚开始传播的远古时期就注定了上海将会在一个商品流通、贸易发达的时代成为一个商业、金融、服务业以及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心,只要经济规律能够有正常发挥作用的机会。可以说,地理环境的优渥是上海商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商业因素 撇开上海天然的地理条件,寻求对上海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我们发现,商业是当之无愧的因素。从上海市镇的兴起到最终上海发展为一个国际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大都市,商业自始至终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尽管上海的发展史已经是人所共知

世界自由贸易区、我国综合保税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比分析

世界自由贸易区、我国综合保税区、中国(上海)自由 贸易试验区对比分析 一、概述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的函》(商国际函[2008]15号),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FTA)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自由贸易区”所涵盖的范围是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所有成员的全部关税领土,而非其中的某一部分。迄今,我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建立起了涵盖我方和对方全部关税领土。而现实中又有“自由贸易园区”(Free Trade Zone,FTZ)的说法,其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境内设立的实行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的小块特定区域,类似于世界海关组织的前身--海关合作理事会所解释的“自由区”。按照该组织1973年订立的《京都公约》的解释:“自由区(FREE ZONE)系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海关监管措施。有的国家还使用其他一些称谓,例如自由港、自由仓等”。我国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园区”(FTZ)的某些特征。并建议各有关部门、单位规范使用“自由贸易区”的表述,包括其名称、译名和相关内容。同时,建议在正式文件中慎用“自由贸易园区”的表述。 规范意义上的如上表述,在现实中却影响有限。 (一)普遍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一般被分解为广狭二义,广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即如前述商国际函[2008]15号所规范的“自由贸易区”,典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狭义的自由贸易区类似于前函所述的自由贸易园区,典型如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美国纽约1号对外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特征被归类为国家行为、境内关外、功能突出、高度自由。 (二)我国的“自由贸易区” 为适应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六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针对以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管理办法,比较主要的有《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1997年发布实施,海关总署令第65号)、《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2000年公布,2003年修订,国务院令第389号)、《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国函[2005]54号)、《海关对保税物流园区的管理办法》(2005年发布,2010年修改,海关总署令第190号)、《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发布,2010年修订,海关总署令第19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58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5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常项目外汇管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发展战略与具体实施方案 前言: 首先要申明,由于网络游戏市场是一个新兴并且庞大的市场,为了能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迅速崛起并站稳脚根,我们的目标将会是建立一个,自行研发并且自行运营,独立的大型网络游戏公司。促进国家游戏业发展并为网络用户提供良好的娱乐信息平台。 以下内容是公司从成立到运营的两年事实计划,以及未来业务拓展计划。公司发展战略: 一家公司想要做大,要靠很多人力物力,游戏公司也同样,正如一棵苍天大树,想要让这个树成长就需要一个坚实的根基,公司建立的初期将以游戏研发为主,力求将产品放在首位,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人才和技术实力,为公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我们的企业理念: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头脑! 在工作中我们将会奉行:最具有行动力——土狼原则,在奔跑中思考! 公司的一期建设将会以产品质量为中心: 第一:加强市场调研力度,不只是市场部门,研发部也要求每周至少体验三次现有的,并且创收不错的游戏,汲取同行业产品之所长,增加在制作方面的灵感。将玩家放在首位,加强与玩家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玩家的心理需求,为把第一款游戏拉到精品道路进行努力。 第二:加强员工筛选,在团队磨合中本着宁缺勿烂的原则,对每一位员工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第三:逐步对各部门进行扩充:随着游戏的完善,各部门也会相应出现人员不足的情况,这时就要对每个部门所缺损的岗位进行系统的补充,如何让新员工更快的融入我们这个集体是这个阶段的关键问题,我们将会不定期举行活动,培养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并为其提供舒心的工作环境。 第四:把握住现有的人脉体系,逐步扩大信息来源,同时为公司的人员补充以及公司二期建设做准备。 公司的二期建设将会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00分——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3.0分) A.国民待遇 B.出口退税 C.税费减半 D.国际待遇 我的答案:A√答对 2.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3.0分) A.金融优势 B.政策优势 C.制造业优势 D.服务优势 我的答案:C√答对 3.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我的答案:A√答对

4.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3.0分) A.80% B.85% C.90% D.95% 我的答案:A√答对 5.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巴塞罗那自贸区 C.马里莱斯自贸区 D.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我的答案:A√答对 6.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新加坡自贸区 C.迪拜自贸区 D.洛杉矶自贸区 我的答案:B√答对 7.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3.0分)

A.金融制度 B.服务环境 C.离岸贸易 D.制造产业 我的答案:C√答对 8.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的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我的答案:C√答对 9.()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3.0分) A.自由贸易港 B.自由贸易区 C.自由贸易园 D.自由贸易试验区 我的答案:A√答对 10.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浅谈上海自由贸易区

浅谈上海自由贸易区

浅谈上海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但成为一个著名的景点,而且还是这三个月来我们中国最重要的新闻。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什么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肩负的使命 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三.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与目的 政策: 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税收优惠 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 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 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1)对内,推动政府从审批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汇率等),推动央企和国企改革。 (2)对外,尽快完成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谈判),促使发达国家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尽快加入到新一波区域资本、贸易和服务的协定谈判中去,包括提问者所说的TPP协议,以及另一个重要的PSA协议。 注释:(1)Tpp 指的是跨(泛)太平洋战略经

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2013年底可达13个国家)由美国主导的太平洋区域资本投资和服务业合作的协定。 (2)PSA指的是“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英文缩写简称PSA),国际服务业游戏规则,目前有美、日等21个国家正参与在谈判中。市场预计PSA未来的谈判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等等所有服务业领域。 四.自贸区的核心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两个改革措施 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国际投资法中,国民待遇是一项以条约为基础的义务,其含义是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 现在外资企业在华实行准入后国民待遇,“准入后国民待遇”适用于投资建立之后的阶段,主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试题与答案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新加坡自贸区 C.迪拜自贸区 D.洛杉矶自贸区 2.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 3.0分) A.80% B.85% C.90% D.95% 3.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巴塞罗那自贸区 C.马里莱斯自贸区 D.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4.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3.0分) A.金融优势 B.政策优势 C.制造业优势 D.服务优势 5.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B.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综合发展,融合其他各种类型的长处 C.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集转口集散、贸工、进口加工、保税仓库、商业零售等模式的优点于一体 D.中国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6.()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3.0分) A.自由贸易港 B.自由贸易区 C.自由贸易园 D.自由贸易试验区 7.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3.0分) A.金融制度

B.服务环境 C.离岸贸易 D.制造产业 8.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9.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的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10.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3.0分) A.国民待遇 B.出口退税 C.税费减半 D.国际待遇

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

制造厨房健康产品,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浙江爱仕达公司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

目录

1 公司基本情况 爱仕达公司始创于1987年,经过十余年的创业与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信息集成于一体、装备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最新技术、建立现代企业公司运营机制的中国最大不粘系列厨具生产基地。拥有位于香港、上海、深圳、宁波、台州、湖北等地的六家全资子公司,从事不粘锅、压力锅、焖烧锅、小家电四大炊具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等职能的综合性企业。爱仕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工跨国企业公司——杜邦公司“特富龙”产品的特许制造商,企业通过ISO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长城安全认证。 公司现有员工5000余人,中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10%,拥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应用于各类生产线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具有年产3000万套炊具的生产能力。公司现拥有各类专利78项,是压力锅、不粘锅最新国家标准的五个权威起草单位之一。 2004年2月,爱仕达公司的爱仕达品牌名至实归地荣获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4年3月17日,在爱仕达的家乡温岭市,浙江省工商局领导和温岭市领导为爱仕达企业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温岭市政府更是履行了对所有本地成功企业的支持承诺:向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爱仕达企业颁发高达100 万元的奖金,勉励爱仕达公司再接再厉,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中国名牌”的殊荣。 据权威调查机构调查统计,2003年爱仕达公司不粘锅和压力锅市场销售量均居国内之首,出口总量也领先于苏泊尔等竞争对手。虽然苏泊尔公司总营业额高达14亿,但是苏泊尔多元化,真正在不粘锅和压力锅上实现的销售收入却没有爱仕达多。显然,一直在做战略跟随者的爱仕达公司已经成为与苏泊尔平起平坐的炊具两帝王,名声在外的苏泊尔再也不能无视爱仕达这样强劲有力的一级对手。已经成长壮大的爱仕达已经后来居上,直有超越苏泊尔、赶追香港美亚等世界三大炊具巨头之势,如果爱仕达能保持以目前的势头发展,未来中国炊具行业的霸主当归爱仕达莫属。 爱仕达公司一直以创百年民族品牌为企业使命,秉承“爱仕达,爱万家”的文化理念,以制造健康产品、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目标,以不断进取的精神,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3.0分) A.金融制度 B.服务环境 C.离岸贸易 D.制造产业 2.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 3.0分) A.香港自贸区 B.新加坡自贸区 C.迪拜自贸区 D.洛杉矶自贸区 3.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4.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自由贸易区的是()。(3.0分)

A.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英国伦敦自贸区 D.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5.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3.0分) A.金融优势 B.政策优势 C.制造业优势 D.服务优势 6.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3.0分) A.香港自贸区 B.巴塞罗那自贸区 C.马里莱斯自贸区 D.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7.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3.0分) A.国民待遇

C.税费减半 D.国际待遇 8.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B.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综合发展,融合其他各种类型的长处 C.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集转口集散、贸工、进口加工、保税仓库、商业零售等模式的优点于一体 D.中国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9.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3.0分) A.80% B.85% C.90% D.95% 10.()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3.0分)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1 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 [ 单选题:3 分] A 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B 德国汉堡港自由港区 C 英国伦敦自贸区 D 美国纽约港自贸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2 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 单选题:3 分] A 国民待遇 B 出口退税 C 税费减半 D 国际待遇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3 ()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

[ 单选题:3 分] A 自由贸易港 B 自由贸易区 C 自由贸易园 D 自由贸易试验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4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 [ 单选题:3 分] A 金融制度 B 服务环境 C 离岸贸易 D 制造产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 单选题:3 分] A 80%

B 85% C 90% D 9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6 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香港自贸区 B 巴塞罗那自贸区 C 马里莱斯自贸区 D 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7 下列对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顺应全球自贸区发展趋势和加快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 B 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综合发展,融合其他各种类型的 长处

C 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要集转口集散、贸工、进口加工、保 税仓库、商业零售等模式的优点于一体 D 中国自贸试验区要建设成为综合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8 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香港自贸区 B 新加坡自贸区 C 迪拜自贸区 D 洛杉矶自贸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9 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单选题:3 分] A 金融优势 B 政策优势 C 制造业优势

公需课 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公需课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世界高水平自贸区演变 与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 您的得分 100/100 答对题数 30/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下列自贸区中,功能定位为“自由港型”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香港自贸区 B 巴塞罗那自贸区 C 马里莱斯自贸区 D 伊斯坦布尔自贸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2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工程是()。 [ 单选题:3 分] A 金融制度 B 服务环境 C 离岸贸易 D 制造产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3 上海自贸区与香港自贸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单选题:3 分] A 金融优势 B 政策优势 C 制造业优势 D 服务优势 试题解析

4 截止到2017年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上的新设企业从事商贸业和商务服务业。 [ 单选题:3 分] A 80% B 85% C 90% D 95%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5 ()通常被视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往往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球高度开放和贸易枢纽的中心。 [ 单选题:3 分] A 自由贸易港 B 自由贸易区 C 自由贸易园 D 自由贸易试验区 试题解析

6 我国在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战略时,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 单选题:3 分] A 国民待遇 B 出口退税 C 税费减半 D 国际待遇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7 1989年,在全球率先推出贸易管理电子平台贸易网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香港自贸区 B 新加坡自贸区 C 迪拜自贸区 D 洛杉矶自贸区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20190715173646).pdf

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目标 杨立春 2017年8月30日

公司发展战略 本公司始终坚持“人文、技术、学习”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诚实守信为根本准则,不断提高 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电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源供应商。 发扬“追求卓越、创造完美”的企业精神,秉承“以人为本,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坚持“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人才战略,通 过提高生产研发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形成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通过清晰的产品市场定位、稳定的营销渠道、独特高效的销售管理体系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公司发展规划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在未来三年内将一直以全球化战略为核心,以品牌战略、精细化营销战略、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信息化 战略为支撑,实现如下目标:优化客户结构,争取融入跨国企业的全 球产业链;公司将继续采用积极的进取式的市场营销战略专注于市场 开拓,形成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对各类人 才的引进培养和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能拥有10余项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投入较目前增长一倍,且达到销售收入的5%。 1、总体目标 坚持做中高端产品,走高端品牌发展路线,继续提升行业地位,扩大营销网络规模,建立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贸易网络

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地位,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渠道效益的最大化,将公司发展 成为我国电源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电源行业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企业。 2、品牌目标 以现有公司品牌为基础,做中高端产品,树高端品牌。长期品 牌战略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源企业。争取每一年都有新突破,每一年都有新发展,每一年都为行业带来新贡献,最终达 到长期品牌战略目标。 3、营销网络目标 建立三大板块(大集团网络、连锁店网络、国际网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营销网络体系。 4、管理目标 分阶段导入并实施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现 有的考核手段,建成覆盖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终端(服务)管理、组织管理、产品研发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六大标准量化管理系统。 实现公司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 如何实现品牌目标? 提升公司品牌 未来三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以在未来中国民 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中抢占先机。公司采取的主要策略包括: (1)视质量为生命,公司品牌的内涵就是“制造好的,好的制造”,

展望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10年的发展战略 Outlook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Next Decade 我今天的目的是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在下个10年的发展战略,更确切地说,是要向大家介绍我们在中国的最近发展计划。 My purpose today is to tell you about our corporate strategy for the next decade, and more specifically, to bring you up to date with our plans for China. 首先,我要简单地介绍我们目前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然后,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一些情况。之后,我会谈谈在21世纪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我将很快地作一下总结并以一些建议结尾。 To start with, I'd like to describe briefly our current marketing policy in China. Then I'll illustrate our current situation over market share. After that, I'll outline the opportunities we see for further progress in the 21st century. Finally, I'll quickly sum up before concluding 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 现在请看一下图表B,上面是我们在最近10年的销售额和税前利润。 Now I'd like to draw your attention to Chart B showing our sales revenues and pre-tax profits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大家可以注意到,销售额上升了,但我们的同期利润没有相应的增长。 我们有哪些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会走向何方? You will notice that although turnover has risen, our profits have not increased at the same rate. What options are open to us now?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我们不应该遗忘中国市场。必须承认,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有迹象表明中国市场在发生变化,而且我们也能从过去的失误中学到教训。 We should not forget the Chinese market. Admittedly, our results there have been poor so far, but there are signs the market is changing and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our mistakes. 从总体来说,我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中,我们会从关注欧洲市场中获利,但是我们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上。 On balance, though, I think we stand to gain most from concentrating on Europe in the next ten years, I strongly recommend we put more of our efforts into further expansion in China.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 及其经济 专业:非织材料与工程 班级:093班 姓名:徐云劼 学号:

目录: 世界三大自由贸易区包括哪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 国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 况、现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欧洲经济区及其经济 ?欧洲经济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 ?欧洲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状、 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其经济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简介(包括形成、发展、成员国等)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过去经济发展状况、现 状、前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大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体制等的对比及其发展前景或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或者在世界经济体制中所处的位置

摘要 一、世贸组织的理论基础 1.开放贸易的理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 2.世贸组织允许适当贸易保护原则 二、世贸组织中自由贸易原则与贸易保护原则并存 三、WTO规则中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的相互博弈、制衡与兼容 一个互利共赢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也就是说,双方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将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在投资领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将使双方相互投资更加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 一个共同营造的自贸区 中国和东盟走过了近10年的共建自贸区之路。2000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于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此后,双方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不断把双边合作推向新高度。 一个迎接考验的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这艘巨轮即将扬帆启航。陈企业说,10年后中国-东盟贸易量至少应翻一番。素林也认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带动下,东亚将巩固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火车头的地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要 当前,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并存。国家赋予了上海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的重大历史使命,以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带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建设上海由贸易区将对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大胆尝试是进一步实现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政策还不能满足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要求。本文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为切入点,详尽介绍了世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发展特点,对世界成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政策、制度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针对我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从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角度,对其所需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与其作对比找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而提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高效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优势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state has entitled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mission pilot, to become China's first international Free Trade Zone as the goal, driving Shanghai an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of building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The established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method to achiev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China's current policies still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In this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s Free Trade Zone development policy in detail, summarized the policies of the successful Free Trade Zones in the world, and analyses the systems. By comparing the world’s successful models and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we can find ou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some shortcomings with the current policy and system. And so that we can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e more efficient, feasible and reasonable with our national condition. 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advantage

中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依存。而作为亚洲的两个贸易进出口大国——中国和新加坡,它们之间贸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东盟自由贸易体制下的各国贸易经济,还有双边贸易商品很多具有互补性,所以我们有理由要透彻的研究双边在自由贸易区中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两国之间贸易经济达到双赢,建立更完善的贸易体制,开创中新两国贸易盛世。本文针对近几年中国与新加坡贸易发展现状展开了深层次的分析,其中包括贸易协定,投资现状等等。并对以后双边贸易提出相关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趋势研究政策建议

引言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新加坡签定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将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就该协定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如果中新自由贸易区在贸易自由化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投资自由化,则通过相互投资,两国的国际分工可以进一步细化,可以在合作中获得双赢。据此,笔者得出以下结论:只要合作领域和合作政策选择得当,中国和新加坡建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可行的。笔者对中新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建议是: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两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相应的区域投资自由化政策制度和区域协调机制,并极大地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利用新加坡的技术优势。中国与新加坡在自由贸易区体制下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描述,来对未来两国经贸发展趋势加以探讨与深层次的研究,这对认识中国开展地区经济合作,了解自由贸易区内容和影响都有所帮助。

中-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 1.1.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世界最具有发展活力的新兴工业国新加坡,均被视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经济实体。中国市场巨大,经济持续发展;而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重要的贸易通路,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新双方经贸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以2005年为例,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31.5亿美元。但是,全球化浪潮给中新两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新加坡,其国内经济的稳定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发展;而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也正面临新市场的开拓、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转型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新加坡开始酝酿同中国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2006年8月25日举行的中国-新加坡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吴仪副总理与新加坡副总理黄根成正式宣布,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础上启动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判。2006年10月26日,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第一次谈判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领导人就自贸区谈判机制、范围和时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协商与会晤。 2008年10月23日,在温家宝总理和新加坡李显龙总理见证下,商务部长陈德铭与新加坡贸工部长林勋强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劳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于2006年8月,经过8轮艰苦而坦诚的磋商,双方于2008年9月圆满结束谈判。《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海关程序等诸多领域,是一份内容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根据《协定》,新方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