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成露露(201140409033)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1978—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着重对典型的奥肯定律进行检验,针对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因此,对我国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无疑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奥肯定律中国GDP增长率失业率原因

An Analysis of the Okun's law’s Applicability in China

Key words:Okun’sLaw China GDP growth rate unemployment rate reason

正文: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想要达到的三个主要目标,评估一国经济国内运行是否健康,需要考察的也主要是这三个指标。西方经济学中的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给出了这三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经验证明。尤其是奥肯定律,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过成功验证,甚至被认为在分析经济增长与失业关系上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奥肯定律的基本含义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律。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失业率变动百分比=-1 / 2 ×(GDP变动百分比-3%)

根据这个公式,当实际GDP的平均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

当经济扩张快于3%时。失业率下降的幅度等于经济增长率的一半。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增长5%(高出正常水平2%),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下降1%。

当GDP下降,或增长不到3%时。失业率上升。例如,如果GDP到第二年度下降1%,奥肯定律预期失业率上升2%。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二、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

奥肯定律就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估算规则这是一个粗略的近似的估算规则。奥肯定律在许多国家得到过有效验证, 是否在中国同样有效, 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奥肯定律的实现至少隐含以下四个重要前提:发达的单一市场体制;相对稀缺的劳动力资源;失业的公开化存在形式;大量发达的产业集群。前提条件的巨大差异将改变定律的实现形式。当前提条件发生较大改变的时候奥肯定律就会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情况甚至失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我国经济增长在保持强劲势头的同时, 却没能实现就业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表现出了反常的正比关系。(见附表1)

(见附表2)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某一时间段内,GDP增长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呈现的是同向上涨趋势,这与奥肯定律描述的经济增长则失业率下降是完全违背的,奥肯定律在中国是完全失效的。

三、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的原因

(一)中外数据取值有误差。具体体现在名义失业率与真实的失业率:

1.失业人员的定义不同。来自美国的奥肯采集数据均是美国官方提供的,美国对于失业人员的定义与我国并不相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在短时期内没有工作、目前可以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失业人员主要指的是具有非农业户,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更准确的说,我国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

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

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显然,我国对与失业人员定义的范围小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范围。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73.59%下降到了2009年的53.41,但是相对而言,农村人口仍占人口总数的一多半,农村经济又落后于城市,所以失业率只会高于城镇。所以,把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剔除在外显然是影响整体数据的。

2.登记在册的才算数。只有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人员才是我国意义上的失业人员。这就无形中将失业却不愿意登记的人排除在外,无形中又减少了失业人员的人数,减小了失业率的数值。上述两点有些学者称之为隐性失业率,据测算加上隐性失业率,我国真实的失业率如下图所示:

(附表3)

由上图可知,总失业率在这些年是逐渐下降的,这与GDP整体上涨是统一的,这个比较符合奥肯定律。

(二)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

1.人口总量增加。我国人口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2009年的5.05%,但是从人口总量来说从1990年的11.4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3.35亿。总量上升可能会导致需要就业的人员数量上涨,而人口增长量如果超过经济增长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是,有可能造成失业人员的类增

2.经济体制改革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企一直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过多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一人的工作量往往分配五六个人去做,以至于造成国企效率低下。十五大明确指出,要调整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针对国企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减员增效,用某些学者的话说,就是使大量存在于国企的“隐性失业显性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批下岗工人,增加了失业人数的数量。而同时减员增效使国有企业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进入良性发展状态,这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因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并存的局面;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土地的吸附力减弱,大量农民工进城是城市人员在竞争中失业而表现在失业率上。

3.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是通过增加劳动力来增加效益,而是通过投入资金,更新设备或者采用新技术来增加产出。也就是说,企业在慢慢由

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这样一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形势也就逐渐突出。扩大到整个国家,经济虽然增长了,但是对于就业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可能由于大量的采用机器代替人力,造成失业人数的增加,机器淘汰人力。

4、贸易摩擦的影响。随着进出口对GDP 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面临着巨额外汇储备和贸易摩擦。由此,利润微薄外向型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5、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通常,一个国家或地区,99.5%以上是中小企业,总劳动力的65%- 80%在中小企业就业,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一般为45- 55 个。但是,在我国,此种状况相差太远。

四、政策建议

我国高经济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状况,与数据的真实性有关,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长期忽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失业率上升并不是件好事,它会带来人力资本的损失,它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凸显,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失业人员的定义以及失业率的核算进行完善。这对于了解真实国情,利用奥肯定律为我国做贡献意义重大。

2、加快发展吸纳劳动力强的企业。尤其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仍显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仍旧应当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制定政策,鼓励兴办第三产业,以尽可能的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3、发展人力资本,提高人口质量。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群体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和城市下岗职工。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岗位无人问津。这就说明我国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方面存在不协调,。这样的状况最有效的办法是用教育和培训解决教育同质化中存在的问题。让各类群体对于自身的就业状况、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认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从奥肯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一般而言,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是反向变化的。中国的现状与奥肯定律则有很大的出入:一方面是由于中外在采集数据方面有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轨道,以及现阶段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阶段造就的。较高的失业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不利的影响,因而一定要预防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提早预防。我们要用多种手段,多管齐下缓解就业压力,在经济增长中逐渐降低失业率。同时调整关于失业人员,失业率的测评标准,早日与国际接轨可以更好更准确的反应我国的真实状况。

参考文献

[1]李晗、蒲晓红.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 商业研究2009/06

[2]王振颐、钟高峥. 中国当前经济条件下奥肯定律的失灵[J]. 市场论坛2007/02

[3]朱潇.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实证分析-------我国经济高增长率与高失业率并存. 商业经济2009/02

[4]刘渝琳、郭嘉志、陆建渝.基于转型期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奥肯定律的失灵问题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02

[5]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学公式:

奥肯定律:实际GDP的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聘用的港澳台及外

方人员)+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城镇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就业人

员+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主要目标:低失业率、价格水平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如何实现以及他们之间有什么定性或定量关系,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有的书中对这些数量关系作了估计。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A.Dornbusch)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129页有如下论述:如通货膨胀预期不变,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会增长2个百分点。失业率增加2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因而,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 当然,这些数量关系不一定准确,而且,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是,这些数量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实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加以探索。 大家知道,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是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ps)首先提出的。它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可以估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数量关系。二是奥肯定律。奥肯(A.M.Okun)是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为了使总统、国会和公众相信,如果把失业率从7%降到4%,会使全国经济受益匪浅,便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由于降低失业率而带来的实际GDP的增加数额,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这个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可靠的经验定律之一。什么是奥肯定律?萨谬尔森(P.A.Samuelsm)和诺德豪斯(W.D.Nordhaus)合著的《经济学》第16版第456页作了确切表述:按照奥肯定律,GDP 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 GD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是市场价值之和。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所谓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都就业。就美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失业率为5.5%时,就算充分就业。潜在GDP是由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的。生产能力又决定于可获得的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等)和技术效率。潜在GDP趋于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而实际GDP则在经济周期中波动很大,往往与潜在GDP出现背离。在经济衰退时期,实际GDP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 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 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应当着重指出,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失业率变动与潜在GDP增长率减实际GDP增长率这个差额的数量关系。可列出公式如下: 失业率的变动=—1/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 已知:潜在GDP增长率为3%,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这两个增长率的差额为0时,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设计原理复习

------------设计原理(09235)设计人物志2016.6.28------------ 1、荷兰画家,埃舍尔,著作《相对性》,矛盾空间 2、宋李诫《营造法式》 2、希腊,欧几里得,提出黄金分割的规律,1比0.618 3、柏拉图,《蒂迈欧篇》,造物主依据理念的模式用物质来制造世界 4、齐梁,谢赫将“经营”作为品评画家“六法”中的第五法 5、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 6、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7、1839年,盖尔,发明了摄影 8、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了电影 9、1912年,艾伯特·孟塞尔创建的色彩理论,被认为是现有体系中最科学的一种 10、1938年,美国,阿历克斯·奥斯本,头脑风暴法创始人 11、1957年,成立了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工业设计的定义产生于1980年

12、德国,鲁尔巴赫对智暴法进行改造,提出了6-3-5法 13、美国设计师,亨利·德雷夫斯,一生为贝尔电话公司设计出一百多部电话 1955年出版了《为人的设计》,《人体测量学:设计中人的因素》 14、雷蒙德·罗维,设计了可口可乐玻璃瓶,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设计师,美国工业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是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师,宣扬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设计的哲学、概念,而是经济效益。 15、英国早期传奇式家具设计师,托马斯·奇彭代尔及期作品,是18世纪的代表, 16、哈利·厄尔,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1927年成立了通用公司的“外形与色彩部”,“有计划废止制”创始人,1953年第一次使用弧形挡风玻璃。 17、彼得·贝伦斯,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形象设计师,德国现代设计重要奠基人之一 18、1907年,贝伦斯、凡·德·维尔德、穆特修斯,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目的是在各界推广工业设计的思想,推动工业产品的优质化。肯定机械主义,主张功能主义 19、18世纪,法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指出:技术是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0、20世纪50年代,斯丹纳克·科维尔,开始进行人机工程学手动工具设计的研究

宏观经济学(已整理)

红色字体表示正确的选项。里面有一个没有选答案的选择题和一个灰色的判断题都表示不确定。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绪论 一、单项选择 1.宏观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是()。 (A) 就业;(B) 物价; (C) 国民收入;(D) 经济增长。 2.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 (A) 马克思;(B) 亚当.斯密; (C) 马歇尔;(D) 凯恩斯。 3.宏观经济政策偏重于()方面的管理和调节。 (A) 需求;(B) 供给; (C) 价格;(D) 就业。 4.“滞胀”的含义是指()。 (A) 经济增长与就业停滞并存的现象;(B) 经济增长与物价停滞不动并存的现象; (C)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D) 经济停滞与通货紧缩并存的现象。 5.宏观经济学又可称之为()。 (A) 国民收入理论;(B) 价格理论; (C) 经济增长理论;(D) 就业理论。 6.国民收入决定的众多模型可以统一称之为()。 (A) 供求模型;(B) 总供求模型; (C) IS——LM模型;(D) 总支出——总收入模型。 7、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的自行调节,其结果是()。 A:存在缺陷;B、不存在缺陷; C、看条件; D、不确定。 8、以下哪个问题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直接研究的问题或范畴。() A、就业问题; B、物价问题; C、经济增长问题; D、新兴产业成长问题。 9、下述哪一个不属于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定律?() A、消费倾向递减定律; B、资本投资的效率递减定律; C、奥肯定律; D、灵活偏好定律。 10、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是()。 A、IS-----LM模型; B、AE-----Y模型; C、AD----AS模型; D、IS-----LM——BP模型。 11、完美的市场是指()。 A、供大求小; B、求大供小; C、供求相等; D、供求相等,充分就业。 11、打破资本投资的效率递减的条件是()。 A、货币无限供给; B、资源无限供给; C、需求趋于无限; D、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导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既GDP的增加或人均GDP的增加。 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 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一个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 研究内容之三: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 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大规模上升的现象。 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相互作用。 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基础上。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微观经济个体理性行为不相一致,则就缺乏其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 ★经济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与外生变量(一个模型视为给定的变量) ★经济模型往往是用数学术语说明 ★经济模型具有多样性,但一个模型仅仅适用于解释经济的一个方面。 宏观经济模型的关键特征: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_马芹永_试卷A及答案

试卷A 一.名词解释 (本大题分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准永久组合: 准永久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永久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3.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5.荷载效应: 荷载效应:由荷载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二.简答题(本大题分6小题,共50分) 1、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有哪些,并简述之?(9分)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胶结力)。这种吸附作用力来自浇注时水泥浆体对钢筋表面氧化层的渗透以及水化过程中水泥晶体的生长和硬化。这种吸附作用力一般很小,仅在受力阶段的局部无滑移区域起作用。当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该力即消失。 (3分)(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摩阻力是由于混凝土凝固时收缩,对钢筋产生垂直于摩擦面的压应力。这种压应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摩阻力就越大。(3分)(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咬合力)。对于光圆钢筋,这种咬合力来自表面的粗糙不平。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机械咬合作用,改变了钢筋与混凝土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显著提高了粘结强度。对于变形钢筋,咬合力是由于变形钢筋肋间嵌入混凝土而产生的。虽然也存在胶结力和摩擦力,但变形钢筋的粘结主要来自钢筋表面凸出的肋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3分)

宏观经济学

[试题分类]: 试卷分类/145宏观经济学 1、GDP衡量的是 D.一年中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答案:D 3、名义GDP上升7.2%,价格指数从123.5上升到128.5,则实际GDP上升 C.2.2% 答案:C 4、属于NI但不属于PI的是A.社会保险税答案:A 5、利率下降将分别导致债券价格与投资量 A.下降、上升答案:A 7、当目前经济社会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上方,LM曲线的下方,则此时有 A.i

西方经济学选择判断

LM 曲线斜率为正 按照古诺模型,每个双头垄断者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1 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减 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 (B.固定成本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 20 产权理论的中心论题是只要存在交易成本,产权制度就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先减后增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是边际生产力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最优数量的原则是 VMP=W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以上部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指企业供给曲线 当 ex+em 当 ex+em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 当X 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 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时, 当法定准备率为20%, 15000货币单位 当供求 原理发生作用时, 当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 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加政府支出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o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边赊产量为负 当人们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时,称作 ()。D.外部经济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成本增加了 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生产要素 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对化妆品需求的减少是指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生产函数 根据储蓄函数,引致储蓄增加的因素是收入增加 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 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增加 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是指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 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 供 给曲线是-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B.右上方) 固、定成本是指()。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区别是企业数目不同 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洛伦兹曲线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 ()。C.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 因为()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剌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点,叫收支相#氐点 假定A 为自变量,B 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是为 E= (AB/AA ) - (A/B )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Q 为产出数量,那么 AFC 为30000/Q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 TC=30000+5Q-Q2 Q 为产出数量,那么 TVC 为5Q-Q2 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 5元降到4元,需求量从9个上升到“个,则该商品的总收益将减少 假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上升,则这种商品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假设某歌唱演员的年薪为 1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 3万元,那么该歌唱演员所 获得的经济地租为7万元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经济开放度是衡量一国开放程度的指标,即 ()。A.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 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 A.上升 V 1时,货币贬值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1时,货币贬值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好转 X1X3=+4,收入效应:X3X2=-3,则商品是低档商品 X1X3=+5,收入效应:X3X2=+3,则商品是正常商品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C .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 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 3000货币单位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粮食减产在市场上的作用是粮食价格上升 此时存在超额利润 X 的价格下降了 (A.消费减少 用收入带来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 ()o B.非排他性

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设计原理 精简复习题 1、(单项选择)disegno最早的意思是 “素描、描画”。中文古代文献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是“经营“ 2.(简答或名词解释)现代设计的含义 现代设计含义: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设想、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现代设计含义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计划,构思的形成 ②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想、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 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现代设计内涵:是和时代社会相结合,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变化的。 3.(简答)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五大类): 1)现代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或者称为工业设计 3)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企业形象及标志设计 4)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染织品设计 5)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类数字多媒体设计 4.(多选、简答)线条的类型和特性 线条的类型: ①从性质上,分为实际、隐藏和精神的线 ②从方向上,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③从形式上,分为直线和曲线 线条特性: ①线条,是有意味的形式,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绪和感情的形式。 ②线条的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性。 ③线条可以组成符号,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5.(多选)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空间是由界面围合产生的。界面的三要素:基面、垂直面、顶面。从性质上可以分: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6.(多选或简答)二维平面幻想空间的营造方法①重叠②大小③垂直定位④透视⑤错视空间 7.(多选)三维立体空间的类型:①闭合空间②开放空间③中界空间(灰色空间) 8. (名词解释)动线、主轴线、序列 动线:空间构成就是在人的视知觉和运动觉和感知中得以认知的,所以,空间的组织要把空间的连续性排列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动态的主线。 主轴线:组织有序的空间是有前后层次和有主、副空间之分的,一般会按照一定意义进行主体空间排布,并寻求相同或相似的媒介形态来限定,形成整体造型主导整个空间形态,其形成的造型线路称为主轴线。 序列:是为了展现空间的总体势或者突出空间的主题而创造的空间先后次序组合关系。 9.(多选)创造空间的方法 ①减法②加法③综合运用,或根据一定的模式进行变化创造 10. (名词解释)色彩三要素

奥肯定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奥肯定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摘要]根据奥肯定律,一个国家GDP的增长会降低失业率。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却并非如此,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本文通过探究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指出奥肯定律并非在中国失灵,而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经济处于转轨时期所导致的特殊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 [关键词]奥肯定律;失灵;就业 1 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60 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为研究美国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即如果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快2%, 失业率下降1 个百分点; 实际GDP 增长比潜在GDP 增长慢2%, 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可列关系式为: 失业率变化=-0.5×( 实际GDP 增长率-潜在GDP 增长率) 。奥肯定律指出了工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成反比例变化的规律,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 低增长率使失业率增高。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 奥肯定律阐述的关系是存在的。 那么作为宏观经济领域中的经典理论, 奥肯定律是否能解释中国的GDP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呢? 众所周知, 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自2003年起,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但此间我国失业率水平却一直居高不下,从2001年的3.6%上升到4%甚至以上,200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从数据已经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严峻形势,另外,农村还约有1.5 亿的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每年大学生求职就业的艰辛,部队复转军人的安置等很多现实问题也突出了我国的就业难。 为什么高的GDP增长率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 我们不禁要对奥肯定律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是否奥肯定律真的失效了? 2 对中国是否存在奥肯定律的检验 3 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的原因分析 3.1 奥肯定律存在的条件性 在最初的研究中, 奥肯定律揭示了实际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引起的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一)-(4)

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有限性。 2.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3.消费可能线的限制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 4.在分析技术效率时,短期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调整的时期。 5.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竞争。 6.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的曲线。 7.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8.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之比来表示。 9.利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的影响而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 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 D.完全相同的 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 A.大于1

B.大于0小于1 C.等于1 D.为0 3.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 4.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的产品获得的收益叫做:() A.平均成本 B.总收益 C.经济利润 D.边际收益 5.产品差别是指:() A.索尼牌彩电与海尔牌彩电的差别 B.彩电与影碟机的差别 C.河南小麦与河北小麦的差别 D.小轿车与面包车的差别 6.在寡头市场上:()

A.只有一个企业 B.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 C.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但是没有一个企业大到要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 D.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都考虑其竞争对手的行为 7.基尼系数可以根据劳伦斯曲线来计算,基尼系数的提高表示:() A.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增加 B.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减少 C.劳伦斯曲线向45度线移动 D.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没有改变 8.下面哪一项物品具有非排他性:() A.城市公共汽车 B.收费的高速公路 C.国防 D.艺术博物馆 9.通货是指:() A.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C.纸币和铸币 D.所有的银行储蓄存款

设计原理(09235)-考试范围

设计原理(09235)--考试范围 一、填空 1.近年来用的比较多的是按设计的目的不同,将设计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这 样的分类考虑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个方面要素。 2.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时间)。 3.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的著名口号:(形式服从功能) 4.(米斯·凡德罗)的建筑表达(少即是多)的哲学。 5.古罗马时代就由(维特鲁威)提出建筑基本要求:(坚固)、(实用)、(美观)。 6.以(陶器)的产生为标志,人类结束了数百万年的狩猎、采集生活而开始农耕和定居。 7.唐代是(金银器)制作工艺的全盛时期。 8.西周时期,奴隶制“礼制”渐衰,取代商代“(酒器组合)”,以注重“(食器组合)”为主。 9.魏晋南北朝时期,遍及江南的制瓷业迅速发展壮大,以(青瓷)为主自成体系。 10.中国真正进人以瓷器为主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11.唐代的制瓷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北方的瓷窑猛增,超过了前代江南制瓷业,南北瓷业交流竞争形成了“(南 青北白)”的新特点。 12.元代染织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织金锦)最具特色,又为“(纳石失)”。 13.明清的染织工艺发展到中国古代最高水平丝织、棉织、毛织、麻织、(缂丝)和印染等都取得辉煌成就,并有 了(蜀绣)、(苏绣)、(粤绣)、(湘绣)。 14.(明清)是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的辉煌时期。 15.(明清建筑)是继秦汉和唐宋之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也是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作了历史性的总 结。 16.(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 17.(陶瓶)是古希腊最具特色的器皿,分成(黑绘)、(红绘)、(白描)三种着色。 18.罗马时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务实精神)的时期,强调(以理性的精神)看待生活与艺 术,提倡“(实用)”,尤其以(金属工艺)、(玻璃工艺)最为杰出。 19.(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了中世纪设计艺术的最高成就。 20.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21.由(勃鲁涅列斯)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标志着文艺复兴在建筑领域的开端。 2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家、诗人、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 23.(1888)年,在(莫里斯)的倡导下成立了“(工艺美术协会)”是工艺美术运动达到高潮。 24.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在风格和理念上与法国较相似,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设计家和设计理论家(亨利·凡·德·威 尔德)。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产生了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26.“(形式追随功能)”在1896年由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来的。 27.奥地利建筑师(阿道夫·洛斯)的理论十分引人注目,成为欧洲文化中(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的先驱 之一。 28.德国产业同盟成立于(1907)年。 29.(彼得·贝伦斯)是联盟最为著名的设计师,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成为当时德国新艺术运动

大数定律在保险中的应用

论大数法则在保险业中的重要应用前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现代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只有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才能使人们的生活更为安定,使得社会更加和谐。而保险业就是经营风险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它将风险从被保险人向保险人转移,从而为被保险人提供了风险保障。 当前,全球各国都非常重视保险业的发展,都在争取不断完善保险业市场体系,不断普及全民的保险观念,稳定人民的生活。在国,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我国保险业增长迅速,保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而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保险市场。但国保险公司目前在管理、经营理念、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要把巨大的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的市场,将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所以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精算理念,中国保险市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而“大数法则”就是精算的基础理论之一,它对保险经营理念的科学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保险业界人士对于大数法则都应该有个准确认识,只有深刻了解大数法则,最佳应用,才能保证保险业的稳健经营管理。 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保险业的研究,集中从保险经营各个方面做研究。其中包括对承保风险,偿付风险以及投资风险等全方面的研究。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方面,从当代国际保险市场发展看,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业的发展己经融为一体。很多人认为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的并驾齐驱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种潮流。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使得资本市场不断推出新的投资工具,保险业本身的竞争日趋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甚至亏损,迫使保险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全方位地加强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来提高利润率。摩根斯坦利所说:“投资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任务,没有投资就等于没有保险行业。没有保险投资,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能维持下去的”。所以,对于保险业中承保环节以及保险资金投资环节、偿付环节中的风险管理已经不容忽视了! 艳辉、林江、胡炳志、王兵等在相关文献中提出了大数法则对同质风险在大量保险单之间的分摊类似于厂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性的观点。规模经济是对生产

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 奥肯法则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法则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这一法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该法则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法则在中国出现变异。 首先,中国经济距离长期的良性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飞速增长的势头,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现在GDP的大幅增长,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全面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投入与产出在结构上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变化在内的经济进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这段时期,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得到全面解决,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还相当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同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国有企业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其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普遍存在冗员数量庞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相当多的人员离岗或下岗,但由于这些被释放出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所拥有的技能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经济增长对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又远小于市场供给,导致相当多的人员在下岗后不能重新就业。因此反映在统计中的数据是国有企业效率得到提高,盈利能力增强,GDP逐年增长,但失业率却处于上升趋势。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是另一原因。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剩余劳动力有近两亿人,每年有1000余万人转入城镇现代部门就业,而这些就业人员一般没有列入到统计中的从业人数中去,但占据了计入统计中的城镇需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岗位,使得这些年尽管经济增长较快,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怎样考虑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严峻,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长期以来始终对就业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个客观现实面前,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研究我国的失业率与GDP 增长的数量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据报刊报道,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种:一是计算GDP增加1%,可以增加多少个就业岗位。如有人根据统计数字,1991年到1998年7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11.2%,非农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增加1400万人。7年累计增加9805万人。GDP每增加1%,可以为非农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二是计算就业产出弹性,即GDP增加1%,将使就业增加百分之几。现在我国就业产出弹性有稳步下降趋势。进入1990年后,基本上在0.1上下徘徊。1992年最低为0.082,1991年最高为0.151。还有是计算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有的经济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当GDP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加1%,失业率降低两个百分点。第三种研究的思路较好。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奥肯定律的影响。总的来说,我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问题,还有待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GDP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量值。GDP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避免对中间物品的重复计算。 通货膨胀:是指物品与劳务货币价格的普遍持续上升。 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衡量一国失业程度最重要的统计指标。 节俭的悖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于个人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坏事,凡是增加消费会增加总支出,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税收增加的数量相同时,均衡收入的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或政府税收)变动的比率。 预算赤字(BS):(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预算盈余(BD):(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收入超出支出的部分,即政府的税收大于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付的部分。 IS曲线:表示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产出)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对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变

动措施。 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在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下,货币政策效应为零。在利率足够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低于正常利率此时人们都持有货币不再持有债券,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为无限大。95+59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的作用达到其最大限度。 LM曲线:描述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的所有组合。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它是指当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减少的现象。 赤字:当政府支出大于其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许多工人的暂时失业与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密切相关,这种情况成为周期性失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