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蒙精神

启蒙精神

启蒙精神
启蒙精神

中国启蒙的历史过程及其结果

摘要:本论文主要是研究中国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导致这一结果的内在根本原因,旨在为当今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字:启蒙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启蒙运动

一:启蒙的含义及中国启蒙产生的时间:

1:含义

在我们的印象中“启蒙”一词看起来似乎我们都能说上一点,但要准确定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上关于启蒙的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康德说:启蒙,也就是使人类从自感罪责的未成年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大胆的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决心不依赖别人的引导而运用自己的知性1。弗兰克·梯利认为,几乎所有遵循洛克原则的哲学家都可以称为启蒙者,也就是说,启蒙与经验主义是分不开的。大多数人认为,伏尔泰把英国的经验主义思想带到欧洲大陆,促进欧洲大陆的觉醒和新思想的传播的这一行动,就是启蒙和启蒙运动。可以说,科学与理性就是启蒙的基本内涵。

而“启蒙”在中国人的理解中,无疑与民主,自由,科学相关,与开启理性精神,去除蒙昧信仰相联系。所以,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启蒙运动就是一场反基督教的文化运动2。

2:时间

有人认为,在明朝中叶时就有了启蒙的星星之火,明清之际时又出现了一大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们,如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等。尤其是黄宗羲先生的《明夷待访录》还被冯天瑜教授称为中国政治的启蒙书,其影响力可见一斑。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来看的话,中国的启蒙显然开始的比西方还要早。不过很遗憾,由于中国专制制度的阻碍,人们的思想并未开化。总的来说,它的影响力仍然十分的微弱。真可谓是启蒙之黎明,明明可望,黑夜却漫无尽期。这样的状况竟然一直持续了三百多个世纪。

不过,学界更多的则认为,随着西方文化的在华的广泛传播,中国才真正踏上一条全新的启蒙之旅,开启了真正的启蒙或启蒙运动。在中国的现代史上,大规模的启蒙运动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启蒙开始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指1915--1919年,后期是1919--1920年。第二次是始于1936年的新启蒙运动,由陈伯达最先提出,张申府最后一次提及。到了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三省的沦陷与中国殖民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此起彼伏,冲突不断。国人对于启蒙的兴趣逐渐被救亡的主题所取代3。“求亡压倒一切”的口号提出,图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首要任务。于是,启蒙问题就被暂时搁置了。

这样看来,中国的启蒙运动就比西方来的要晚些了。十七世纪的法国是启蒙思想发轫的源头,也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地带,并由此扩展到了欧洲各国。本论文将着重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启蒙的历史过程及其结果,对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潮,将不做过多的赘述。

二:中国启蒙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启蒙运动的产生,肯定不会是历史的偶然为之。其背后一定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启蒙之时,中国还处于封建集权的末期,自然经济也并未解体。但是,西方的大炮不费吹火之力就打开的中国的大门,这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深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文化意识的落后。于是,艰难的启蒙之路就由此而拉开了。而且,启蒙与救亡二者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1.民族危机的加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1.2.3.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赵林邓守成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2 P64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是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中国人民在封建势力与列强势力的双重夹击下,生活苦不堪言。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英、法、俄、德等西方大国无暇东顾。日本则认为这是他独占中国的“天佑”良机4,日本由此迅速加强了扩大侵略,独占中国的步伐。侵占山东,提出二十一条等激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另一方面,朝鲜三一运动的兴起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知识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与刺激。在与帝国主义不断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也在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探索。可以说,是中国的民族的危机把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逼上了启蒙之路,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的思索,一种更好的社会制度。民族的危机与矛盾为启蒙的到来与爆发奠定了基础。

清末以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其开始逐渐解体。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下,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中国的工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过,在西方廉价工业产品输入的情况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5。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展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工商业发展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工商业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发展中,他们成为了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启蒙者的主要支持力量。所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为中国的启蒙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

西方列强入侵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西方文化。鸦片战争后,经世学派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之伦常明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着手了解世界的大势。英法联军战争又使得清政府不得不寻找自强之道,求富之路,开始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和科学。于是,“洋务运动”开始兴起,它大张旗鼓的仿效西方的资本主义列强,提出“中体西用”。面对一个全新的局面,梁启超先生这样说道“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6。启蒙先贤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西学,并深刻的认识到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民主与科学了。除此之外,西方的新学说新思潮也在中国广泛传播。这里所谓的新学说新思潮,是指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法等国流行的各种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学说7。

美国的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来华讲学,给正处在黑暗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实用主义哲学。这不仅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思想武器,还给知识分子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都打上了实用主义的思想印记。而罗素的到来,则有力的深化了先进知识界对中国社会如何根本改造的思想探索,支持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由以英美西方资本主义为目标向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的社会主义为榜样的历史性转变。另外,无政府主义、人本主义思潮也在中国开始蔓延。各种各样不同的学说给中国的知识界、文化界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不同往日的清风。

3:新启蒙运动的背景

新启蒙运动又称为第二次启蒙运动,它与第一次启蒙运动的背景是有些不同的。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启蒙运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第二次启蒙运动就是对它们的继承与发展。但遗憾的是,这时候,五四运动所开启的

4.日本外交史》下册信夫清三郎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P443

5. 五四运动主编金开城编著金东瑞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P12

6.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第一册

7. 新编五四运动史张德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 P272

思想自由的氛围却正在慢慢消失。

其次,国民党在文化领域的法西斯主义是推动新启蒙运动发起的重要原因。在新启蒙运动倡导这那里,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文化政策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上的黑潮卷土重来......某些哲学的著作,充满了神秘主义,贯穿了神学......8陈伯达先生将国民党的文化政策比喻为黑潮,神秘主义、神学等虚幻的东西来斥责它,这其中所包含的愤怒与不满可想而知。

再次,日本的侵略理论及其在东北“满洲国”实行的奴化教育和文化政策是导致新启蒙运动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自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的日渐沦陷,伪满洲国的建立,这种奴化教育全面铺开了。这深深的刺激了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爱国青年们,为了不让日本侵略者泯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目标得逞,他们发起了第二次启蒙运动。

最后,为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和振兴民族精神。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党内教条主义盛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另一方面,西化派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和东化派的文化优越论都不能成为振兴民族精神的有力依托,这就导致了新启蒙运动的兴起。

三:中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中国启蒙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从第一次启蒙到第二次启蒙再到现今,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与困难。说起中国的启蒙,总离不开那些为了启蒙事业奋斗终身,至死不渝的青年知识分子们。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有陈独秀、梁启超、鲁迅、胡适、李大钊等人。

这时,中国正处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民族危机,政治黑暗将人们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尊孔复古的逆流一浪高过一浪。绝大多数地区的文化教育虽然受到了辛亥革命的冲击,但基本状况却没有得到实质性转变,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对这一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探索。陈独秀甚至尖锐的指出: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之理由9由此可看出,陈独秀对国人思想的启蒙与开化的重视。1914年7月,陈独秀在《甲寅》1卷4期上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在这篇文章中,他抨击了国民没有自觉爱国心的麻木,强调了国人必须有现代的爱国意识。至此,他开始把改善国民素质,解放国民思想,提高国民道德作为消除亡国危机的根本与关键。

1915年6月,36岁的陈独秀结束最后一次留学生活动回国,落脚上海,决心从文化的启蒙入手发动思想革命。并着手筹办了《新青年》杂志,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在《创刊号》的《社告》他明确指出,办刊的宗旨是唤起、推动广大青年对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责任感,以面向世界的开发眼光,学习各国的新思潮、新学术,以探求修身治国之术。

陈独秀高举的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就是民主与科学。关于民主,他首先突出强调的是民权,即人从封建专制、思想禁锢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结束束缚压迫,抛却奴隶状态。在学习西方色民主上,他最为推崇的是法国,并高度评价了法国的人权说。对于如何实行民主,新文化营垒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健全的个人主义是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的先决条件。胡适指出,社会最爱专制,往往用强力摧折人的个性,压制个人的独立自由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独立精神都完了,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10。同时,他们还大力提倡科学,在《敬告青年》发刊词中,陈独秀即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他认为科学是专业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本质是“求真”与“务实”这与1916任鸿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科学精神论》的主旨不谋而合。围绕科学这个中心,《新青年》还相继发表了各个国家的译著,如法国薛纽佰的《现代文明史》英国赫胥黎的《近代思想中之科学精神》等等。

8.陈伯达《论新启蒙运动》《新世纪》第1卷第2期 1936年10月

9.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三联书店1984年6月第1版 P82

10.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4卷6号 1918年6月15日

随着《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的广泛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语言的改革也被提上了发展的日程。胡适、鲁迅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胡适联系当时中国的文学现象,从“不模仿古人”“讲文法”“去滥调套语”等不同的角度批判了当时文坛的形式主义、复古主义流弊,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白话文的推行途径11。《新青年》大力提倡白话文小说,其中以鲁迅的成就最为突出。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老舍后来就回忆说:“五四运动提出了大众的白话文学......无不以此为世界上最令人幸福的事,我禁不住欢呼雀跃。”12(夏禹龙主编《中国文化的转机》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9年版 P265)大学在启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就是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是全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提出并坚决实行了思想自由的办学思想。他指出,这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并不是使各个学派,各位个人各自孤立封闭的严锁门户,而是推动他们在比较、对立、联系中得到进步与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北大迅速呈现出各种学术思想自由传播、各家学派碰撞交流、会通融合的民主开放、生机勃勃的局面。北大也成为继《新青年》后的另一个思想启蒙的摇篮。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相互交织,互为表里。可以说,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的启蒙给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关于山东问题的正当要求被拒绝,这使得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的幻想彻底破灭。北京学生掀起了抗议的高潮,随后,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也就是五四政治运动。

新启蒙运动是对五四运动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超越,其目的即愿完成五四运动的未竟事业。它是一批左翼文化人有感于国难危机,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北平、上海等地发起并得到部分中间知识分子响应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新启蒙运动的正式倡导出现于1936年9月,首先是王造时发出了“进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号召13。在高度肯定五四运动的同时,他也毫不掩饰对现实的失望。他认为,第一:后期新文化运动应该继承五四的批判工作,并扩大其范围。第二:后期新文化运动,出破坏外,还要建设新的文化。第三:后期新文化运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新启蒙运动的直接起点是中共北方局的改组,刘少奇提出要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同年秋天,陈伯达也开始酝酿和倡导在文化街发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他认为,当前中国尤其是哲学界存在着理论落后于实际的问题,主张哲学思想上的斗争应该和现实中一般人民的斗争结合起来,并团结一切忠于祖国的人民,组织一个反礼教、反独断、反迷信的联合阵营。

最先响应陈伯达的是艾思奇,他同样认为,子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文化界需要再来一个新的运动,认为新启蒙运动既是爱国主义的,也是民主主义的。

这一时期,围绕三篇文章而进行的讨论影响很大,它们分别是蒋弗华的《青年思想独立宣言》,沈从文的《论差不多》和朱光潜的《论思想的危机》。14蒋弗华认为,当前的中国青年迫切的需要教育,呼吁文化界停止一切制造名词、搬弄观念、歌颂偶像的工作。沈从文则提倡孤立青年自己进行独立的思想,勿要追随风气。

随着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纪念日的来临,新启蒙运动的讨论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北京与上海两个中心。1937年5月,启蒙学会成立,申称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推动新启蒙运动。1937年7月,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进入到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许多新启蒙运动的参加者也无暇为其呐喊鼓吹,由此,新启蒙运动也转入低潮,值得注意的是,在

11. 新编五四运动史张德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 P72

12. 夏禹龙主编《中国文化的转机》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9年版 P265

13. 14当代中国意思形态的起源》陈亚杰著新星出版社 2009年6月 P44

这一时期,新启蒙运动在一部分共产党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力。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国共间亲密友好的合作气氛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摩擦与斗争,而毛泽东在文化上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5自此,新启蒙运动也就落幕了。

四:中国启蒙的结果

两次启蒙运动,渐渐拨开了笼罩在中国人民头顶上愚昧的乌云,把他们从黑暗的中古时代的睡梦中唤醒,使他们能够自觉到自己的现实的存在。可以说是为国民思想与肉体的双重解放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次启蒙运动都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紧密相关,为民族的独立提供了思想武器。

首先,新文化的倡导者们作为一群心系中华民族前途的知识分子,他们怀揣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从各自最熟悉的领域里对封建专制文化发起了总攻。这是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文化最具冲击力的一次打击。他们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是与新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理想建构同时进行的,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对新国民,新文化的期待,为国人塑造了五四时期的核心价值观。而也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民主在人们心目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自此以后,甚至那些极力反对民主的人也只能采取迂回对抗的手法。任何专制主义在这一运动面前,都将感到无处遁形。

其次,新启蒙运动的任务,虽然在根本上与五四运动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四运动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要把这个历史任务继续完成。新启蒙运动的内容是促成民族解放、实现民主自由与民生幸福。同时,新启蒙运动中关于理性观的探讨,也更进一步的从权威、迷信和偏见中解放了人的理性。对中国人民思想的进一步开化起到了深刻的作用。更值得重视的是,新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最后,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的是,五四知识分子们在处理许多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时表现出了缺点与不足,即缺乏耐心和持久性。一个涉及国家众多方面状况的如此广大的文化和社会变革,需要长期和耐心的工作。企图在几年时间里取得西方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努力而仍没有完全实现的事情当然是一种幻想。这由此也导致了它的如烟花般的来去匆匆。

同样,新启蒙运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在强调民主和充分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国家方面的重要历史作用的同时,却没有改变传统的将文化当做政治工具的历史惯性,给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硬伤。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启蒙思想中

虽然,邓晓芒先生认为,这两次启蒙都是昙花一现,虽来势凶猛,却不久就消沉了下来,但这也并不能否认它们的历史功绩及其对中国知识界、思想界、文化界所产生的的巨大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启蒙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与经验教训。国人的素质、思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开化,任重道远。写此论文,吾愿与诸君一起上下求索,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华之再启蒙而奋斗。

至此,本论文也就告一段落了,如果其中有什么不当和错误之处,还望老师多多提点。

15. 当代中国意思形态的起源》陈亚杰著新星出版社 2009年6月 P84

参考文献:

【1】【2】【3】启蒙与世俗化:东西方现代化历程赵林邓守成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2 P64 P1 P4

【4】日本外交史》下册信夫清三郎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P443

【5】五四运动主编金开城编著金东瑞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P12

【6】西学书目表后序饮冰室合集第一册

【7】新编五四运动史张德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 P272

【8】陈伯达《论新启蒙运动》《新世纪》第1卷第2期 1936年10月

【9】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三联书店1984年6月第1版 P82

【10】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4卷6号 1918年6月15日

【11】新编五四运动史张德旺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年6月 P72

【12】夏禹龙主编《中国文化的转机》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9年版 P265

【13】【14】当代中国意思形态的起源》陈亚杰著新星出版社 2009年6月 P44

【15】当代中国意思形态的起源》陈亚杰著新星出版社 2009年6月 P84

思想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思想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革命可算是这世上风险最高的一项“投资”了,当然一旦成功了它的收益也是很恐怖的。正是因为它的高风险,故历史上总是少有人胆敢挺身而出的,它总是积聚积聚再积聚,当利益冲突与矛盾达到极限值时才迎来一场绚丽的爆发,这是那些伟大的推动社会真正变革与发展的革命的一般通式。在这积聚的过程中,先驱者或是说不安分的思想者,会冒出各种各样的言语与思想,他们起先往往是希望疏导压力缓解矛盾的,但当革命真正到来的时候,革命者多是选择最激进与直接的思想和方法,来达到打破原有体制实现利益重新分配的目的。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便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典型。 相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以宗教改革为外衣,法国大革命,在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抛弃了宗教的外衣,同时也不像美国的独立战争那样依仗狭隘的民族意识,而是直接呼出要求建立完全合乎自然的、完全符合人类本性,即合乎资产阶级的理性、正以、自由、平等、博爱的王国。尽管“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王国不过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永恒的正义是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获得实现的,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平等,而被宣布为一种最主要的人权的便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但启蒙运动和随之而来的法国大革命,无论对于当时的法国还是对于现在的世界,无论对于思想解放运动还是对于革命实践,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 早在18世纪上半叶,以伏尔泰为首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者就参加了在法国反对封建专制国家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的战斗。伏尔泰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反对教会的精神统治,猛烈抨击教会的专横跋扈和无上权力,认为教会是一切反动势力的支柱。在政治上,他坚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但他的政治理想是“开明君主制度”,他拥护君主立宪制,甚至也有了共和政体比君主政体优越的思想倾向。伏尔泰提倡理性,主张个人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主张每个人都有自由出卖自己劳动的权力。他认为,社会自由就在于按照法律进行活动。他们要求改良当前的社会,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使之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自由地剥削劳动人民,建立一个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 与伏尔泰同时的孟德斯鸠更进一步从社会制度上描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他的社会学中基本的进步思想在于他承认社会生活像自然界一样,服从于自然规律性。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在他看来,保障公民自由的“开明君主立宪政体”,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而这正是法国大革命时资产阶级思想的政治理想的基础。但他认为,法国当时只需要英国式的改革,而不是革命。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近代篇 高考聚焦 中外关联 专题2 近代中西启蒙思想的比较试题

专题2 近代中西启蒙思想的比较 一、选择题 1.(2017·河北沧州一模)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2.(2017·湖北重点高中联考)有一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张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他们可能是( ) A.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西方人文主义起源时期的先贤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D.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家 3.(2017·湖南师大附中)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4.(2017·安徽合肥二模)在文学革命之后的最初几年里,文学市场上充满了日记、书信和主要是自传体的作品——全都是满纸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而且激荡着青春的放纵。这表明当时( ) A.文学的发展 B.礼教的荡涤 C.个性的发现 D.国民普遍觉醒 5.(2017·福建厦门二模)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 ) 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 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 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 6.(2017·河南开封二模)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五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表明孙中山( ) A.否定了倾覆清朝的作用 B.首次提出五族共和观念 C.主张民族团结共同反帝 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 二、非选择题 7.(2017·四川南充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康有为……对外文不通,对西方的认识主要是靠一些二手资料得来,比如中译本书籍和在上海、香港等地的所见所闻……康氏把《春秋公羊传》的“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的“三世”说与《礼记·礼运》的“大同、小康”思想和《易》变易思想糅合起来,

三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三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巩固:启蒙运动之所以称为“启蒙”,其主要原因是它 A、批判蒙昧主义 B、提倡人民主权说 C、提倡三权分立学说 D、为法国革命作了启蒙作用 本课结构: 本课讲解: 一、呼唤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 1、背景: (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质基础) (2)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推翻封建制,必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摘要: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中,大量的思想家不断涌现,产生和发展了大量的政治思想。本文分析了18世纪的法国社会状况,探讨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整理了启蒙运动中的几位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政治思想。 一、18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一)财政吃紧,国库空虚,但支出十分庞大 18世纪的法国,国王控制着全国的国家权力,军权高度集中。自路易十四执政开始,国家权力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宗教失去了对皇权的制约作用,反而成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支柱。路易十四在位的41年里,他虽然将法国发展为欧洲的一大霸主,但与此同时多年持续的战争也逐渐掏空了法国的国库,国家不得不从民众手中汲取更多的财富来支撑国家开支。此外,在战争不断的同时,王室、贵族生活奢侈无度,肆意挥霍,贵族空享高额的俸禄,都增加了财政的压力。再加上,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的连续战败,使得法国一直深陷在国内国债增加、货币贬值的民苦财尽的地步。 (二)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尖锐对立 18世纪法国的社会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贵族、僧侣和平民(第三等级),其中贵族和僧侣作为特权阶级,享有不纳人任何捐税的特权,同时还享受着国王赐予的高额俸禄,以及对自己原有土地的所有权和管辖权。而最为法国社会最底层的第三阶级不但没有权力,而且还要负担名目繁多的捐税和义务。第三等级和特权等级矛盾日益加剧,第三等级迫切需要对社会制度的变革。 (三)工人抗议、罢工事件频发 工人作为小资产阶级,没有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财富,没有富裕的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同时小资产阶级作为各个阶层中最有思想、最具革命精神的一个群体,在18世纪的法国,面对国王、贵族、教会、资本家的剥削,面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不满,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付出,却只能到达少量的回报,并且受特权等级的剥削和歧视,经常组织和进行工人抗议罢工的事件,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更好的权利。

“设计史”的本质——从工具理性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杭师:“设计史”的本质——从工具理性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20世纪以来,“设计”日显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而设计史的产生是“设计”在这个时间遭遇现代性和后现代思潮等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的批判,对现代设计发展和设计史的描述构成了自我认识的新阶段,设计史的写作为此有了许多艰难和令人尊敬的回应,但相较其他传统人文学科来说,设计史的诞生仍然时间过短。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后现代的语境中,设计作为既得利益者,成为必然、重要的逻辑时,设计史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当代设计回归本质。 广义上的“设计史”,指的是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在面向生活的物质 制造方面的“进步”历史,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欧洲中心文化的产物。今天,无论在西方还是亚洲,包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我们似乎都在各个领域遭遇“被设计”。“设计”不仅视为一个新兴的专业被屡屡提起,而且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消费、时尚等产生密切关系的词汇,成为一种强势的文化现象。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设计越来越被主流视为是“文化创意产业”和“中国制造到创造”的良药,甚至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秘方,“设计的历史”正代表为一种已经被西方证明了的、进步的、不容置疑的、必然的逻辑关系,用一位中国著名设计家的话说,“设计师要做上帝没有做过的事情”。 理清20世纪以来的思想史中如何从“设计”的产生到对设计发展进程的肯定过程,是评价 “设计至上”论的前提。以英国艺术理论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Pevsner Nikolaus)出版于1936年的著作《现代设计的先驱者》(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作为分水岭,1936年以前几乎没有“设计史”,只有包含在艺术史中的“工艺史”,它的重点是关注装饰艺术,而显然,当时的装饰艺术仅仅被视为是建筑的分支。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的《世界工艺史》(The Story of Craft)中基本的格局是陶器、金银器、家具、玻璃和其他器具的演变史,这其中,主要分析的是装饰纹样的演变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如此的线索中,作为造物主体的人的设计行为在装饰艺术历史中几乎被忽略了。随着工业革命的机械生产在生活领域的影响逐渐加深,威廉?莫里斯在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中的主张,成为设计主体觉醒的最初声音,“尽管威廉?莫里斯深感以机器为特征和标志的变革力量,将艺术置于危险境地……但他总能迅速恢复信心。他清楚地预见到在一种不可抗拒的新力量面前所形成的大片美术空白,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填补这种空白的工作中,

独立宣言中所蕴含的启蒙思想

浅析《独立宣言》中所蕴含的启蒙思想精神 摘要:《独立宣言》是杰斐逊等人按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精神起草的。从总体上看,《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处于一种互动关系:《独立宣言》第一次将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传播理论。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人民革命权力论、民主共和制思想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独立宣言》也是存在缺陷的,相比启蒙思想而言,它在平等权问题上的缺陷体现的尤为明显。 关键词:独立宣言;启蒙思想;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短短的两百多年间,美国之所以由英国的殖民地一跃成为国际一流的经济和军事强国,原因之一就是其政治制度适应并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虽然并非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但它却最早将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政治理念付诸实践。而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的《独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人杰弗逊等人完全按照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精神起草的。所以,《独立宣言》当中自然蕴含着欧洲启蒙思想的许多精神要义。 一、《独立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总体上的互动关系 《独立宣言》在欧洲启蒙思想的指引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自然法理论的核心观点。已往的启蒙思想家对这些思想虽不乏长篇大论,但往往反而显得零乱、片面和晦涩不明。而《独立宣言》则是集其大成、取其精华,并以十分清晰地言辞、用极为有限地篇幅,将它们集中地表达了出来,至此一套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才告基本成型。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美国革命之前,启蒙思想在世界上的传播局限于较狭小的范围。《独立宣言》实际上发挥了一种双重作用,它第一次将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传播理论。在美国革命之前, 启蒙思想虽已在世界得以传播, 但仍局限于较狭小的范围, 试想, 除了知识阶层, 又有那些人读过洛克和卢梭那些深奥难懂的鸿篇巨论。除了某些政治家、革命家, 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那些仍显生疏的思想理论。而活生生的革命实践则使得这些思想完全“明朗化和形象化”,[1] 革命的成功又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它们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从而使得这些理论为更广泛的阶层所心悦诚服地接受。无怪乎独立战争后, 有些保守分子抱怨说:“独立的精神变为平等的精神了”,[2]即是反映了独立战争促使人民平等自由思想在美国广泛流行的情形。著名史学家韦尔斯的名言:“必须先有挫折和感到需要指导, 才能使理论得到其应有的地位”。 [3]亦是说明了理论与实践运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美国革命的成功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启蒙思想的真理性和有效性, 从而为更广泛的阶层心悦诚服地接受。杰斐逊等人起初只是想借用欧洲启蒙的理论来指导美利坚民族的革命, 但随着革命的成功, 他也随之有了更大的抱负, 即凭藉这一实践, 反过来为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一个新的楷模, 因此,他说:我们“并不单单为了我们自己而活动, 也是为了全人类而活动。我们的实验是为了证明人类是否有自治的能力。??我希望和坚信:全世界或早或晚会从我们关于人的权利的主张中得到好处”。[4] 历史不负杰斐迹之所望,人类特别是欧洲人果然从美国革命中得到了不少好处。美国革命的成功向人们表明“这就是一个摆脱往昔谬误与迷信的民族, 他们显示出进步的人是如何能够筹划他们自己的事务”[5]因此,美国革命就为早已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为欧洲进步势力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比较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比较 一.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2.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不同点 1.背景不同: 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2.批判对象不同: 文艺复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封建专制。 启蒙运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等级制度,反对封建专制。 3.内容不同: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提倡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4.运动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盛行于欧洲,不是世界范围。 启蒙运动:源于英国,盛行于欧洲,以法国为中心,世界范围。 5.形式不同: 文艺复兴: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外衣。 启蒙运动: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天主教神学挑战。 6.与近代科学关系不同: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最大后果。启蒙运动:在近代科学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产生,近代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7.特点不同: 文艺复兴:没有描绘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最大的区别) 8.直接后果不同: 文艺复兴:没有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 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 启蒙运动:理性;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与平等;规划资本主义蓝图. 三、区别: 1.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理性主义 2.矛头:前者指向封建神学;后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 3.作用:前者促进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产生;后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提供了理论基础。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教案(2)(1)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一、内容解析: 1、内容: 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解析 本课包含了本专题的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和第四课理性之光和浪漫之声。主要讲述了启蒙运动的含义、背景、性质、启蒙运动的真谛;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卢梭对理性主义提出了质疑,由此产生了浪漫主义思潮,对理想主义进行了补充。启蒙运动时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使得人得到彻底的解放,为反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使得人文主义的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同时也对欧洲及世界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掌握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含义、性质、启蒙运动的真谛。 (2)掌握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3)掌握浪漫主义思潮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影响。 (4)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5)启蒙运动的意义。 2、解析: (1)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及17、18世纪欧洲社会变化的材料展示,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对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阅读掌握他们思想观点,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图表比较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掌握他们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反思感悟来拓展学习空间。 三、教学方法及设计思想 1运用大量的图片和历史资料、材料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多媒体教学。 2、课堂上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合作学习相结合。采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做到师生共同总结、提升与拓展。 3、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情境设置 (一)教学基本流程 导入——启蒙运动——启蒙的真谛——浪漫主义—理性主义的补充 (二)教学基本情景 一、呼唤光明的时代;(启蒙运动) 导入: 我们在前面两节学习了西方思想史上的前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

浅谈启蒙、理性与神话

浅谈启蒙、理性与神话——试论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 对启蒙的批判 【论文摘要】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批理论家,凭借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启蒙在帮助人们摆脱了神话的控制,并且声称要为人们带来完全的自由和彻底的解放的同时,又将人类带入了另外一个温柔的陷阱——一个更加美丽的神话当中。因此,如何揭穿这个虚伪的神话就成为了他们首当其冲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启蒙;神话;工具理性;文化工业;价值理性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启了人类的理性时代。从此,人们不必再祈求神的力量和权威为自己的一切“正名”,单单凭借自身的理性便可以达到目的——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看似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然而,在这兴奋的背后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在20世纪的30至40年代,法西斯主义猖獗,反犹主义犯下了种种令人发指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切给刚刚还在庆祝自己解放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原因何在呢?就在对启蒙理性的反思之中,法兰克福学派粉墨登场,其理论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该学派的第一代领军人物,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举起了批判启蒙理性的大旗,他们认为,这一切灾难都源于启蒙的自反性——启蒙曾经战胜了神话,但是最终仍旧没有逃脱再次回归神话的命运。独裁统治、工具理性、大众文化,这不是启蒙被误用的结果,而恰恰是启蒙内部蕴含的毒瘤。下面,笔者将就此问题作详细梳理,以求在对启蒙理性的认识上能够更进一步。 一、历史上的启蒙观念 关于启蒙,一般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启蒙概念早已有之,它指的是以光明照亮黑暗,是对光明的追索。在这个意义上讲,启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不过,人们一般在狭义的角度上理解启蒙,这就与近代理性精神的确立有直接的关系了。这个意义上的启蒙,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它意味着一种祛魅化的过程。由于在此之前,人类一直生活在自然和神祗的权威之下,始终无法摆脱对它们的恐惧和依赖,作为主体的自我的地位始终没有挺立起来,因而启蒙的作用,就明确地表现在帮助人们驱除蒙昧,成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成为真正的自由人。人们相信,经过启蒙,我们可以获得翘首以盼的解放,不再为外物所拘束,并且能如康德所说的那样,“为自然立法”。启蒙正是背负着这样的历史重任上路的。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将启蒙和理性连接在一起了。人们通过启蒙获得自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理性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过程——启蒙事实上就是在树立人类理性的权威地位。经过启蒙运动洗礼的思想家们,坚信单凭自己就可以认识外物,而且,科学的发展也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启蒙开启了理性之门,同时给人类带来更多更大的希望。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_张国庭

自清兵入关后,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满清政府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此时西方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东西方的差异愈来愈大。西方列强为了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从而开展鸦片贸易,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一步一步的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近代中国思想的启蒙历程开始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时,清政府实行了自卫政策,然而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南京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的失败和满清政府的腐败,刺激了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放眼看世界,魏源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主张向外国学习,开始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然而魏源的思想主张并没有引起当时清政府的重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才敲响了人们思想的警钟。清政府中的一些有志官员如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看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掀起了一场从“自强”到“自富”的“师夷长技”洋务运动,此后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出现了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工业企业。然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得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严复率先通过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并且竭力鼓吹变法。康有为、梁启超等也纷纷发表文章,宣传变法,并在光绪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运动。尽管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却深入人心,思想的启蒙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继续去探寻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政治团体诞生了,思想的启蒙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为了瓜分中国,镇压正在觉醒中的中国人民,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战败的满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才能救中国。于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成为当时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武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具体表现为三民主义。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思想,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他们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指导下,发动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武装起义。为了积聚更大的革命力量,孙中山成立了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通过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然而,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但民主共和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国内军阀的割据和混战愈演愈烈,在思想界又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对越来越乱的国家形势,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帷幕。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正因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拒绝时,才有了前期以青年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为主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从此中国社会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此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群众当中,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思想启蒙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以“师夷长技”为核心的向西方学习、变法图强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二次是以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启蒙运动,第三次是以“民主”和“科学”到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浅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历程 张国庭 (扬州市邗江区泰安学校,江苏省225113) 摘要:综观中国近代史,中国大的启蒙运动进行了三次,通过这三次思想启蒙运动,中国革命掀开了新的篇章,走上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强大的人民民主共和国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启蒙运动 中图分类号:G63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8-077-001 总第591期课堂经纬 77 --

从英法德启蒙历程看理性与信仰关系变化

从英法德启蒙历程看理性与信仰关系变化 摘要: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曾经在17-18世纪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旋律,而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理性也在此时期内得到大力地宣扬,该时期的宗教思想也受到了理性精神的影响,。然而在启蒙运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启蒙思想家们对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意见不一,导致了在各国启蒙运动中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不同看法。本文欲从英、法、德三国的启蒙运动出发,探讨在各国和各个不同时期内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变化,并对该变化轨迹进行反思。 关键词:启蒙运动;宗教;理性;信仰一、启蒙运动之前的基督教发展及基督教思想的转变特征 基督教在经过希腊罗马时期的发展,从犹太教脱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唯灵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浓郁的宗教后,在中世纪通过至高无上的教权将分裂的欧洲控制起来,使得教权居于王权之上。罗马时期比较低俗的基督教遇上了未经教化的日耳曼人后摇身一变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因为基督教的作用使得日耳曼人很快皈依了基督教的信仰。但是,掌握了权力的教会内部日益腐败。罗马天主教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5、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西欧社会内部发起了两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文艺复兴

与宗教改革。此后的17世纪,西欧国家又经历了一场近代技术革命的洗礼,理性主义在思想文化的一切领域包括宗教领域继续发展,至18世纪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在教狭义的意义上是“一场反对宗教的运动”。启蒙学家们高举着理性的大旗,对专制制度和教会权威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矛头直指欧洲思想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根基。就像“启蒙”一词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启蒙运动不仅仅是破坏和否定一切,它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信念与理想。其主旨在于使所有人都受教育,用自然理性之光照亮所有人的内心世界,用理性驱逐一切愚昧与迷信。就像康德所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蒙运动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宗教,而是对宗教的一种扬弃。他们批判的是迷信而不是信仰,是教会而不是宗教本身。 尽管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表现出来有相似性,但是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正是有了这些特点,才使得启蒙运动中关于理性与信仰关系的讨论变得多样。18世纪基督教思想呈现了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神学的人学化倾向。二是神学的理性化趋势。另一方面,理性批判在宗教研究和圣经解释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

第7课_启蒙运动_教案正式

第7课启蒙运动 昌都一高姜新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3)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 (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一场思想上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 ②18世纪的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出现了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号召人们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③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很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并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启蒙精神的毁灭_霍克海默_阿多尔诺启蒙观析评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 ocial Science 2004年第9期(总第109期)N o.9,2004(Serial N o.109) 收稿日期:2004-02-28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02zx02) 作者简介:王凤才(1963-),男,山东诸城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山东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是 法兰克福学派。 启蒙精神的毁灭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观析评 王凤才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433) [摘要]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 “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认为启蒙精神的实现是进步和退步相交织、文明和野蛮相伴随的过程,因此启蒙精神走向了自我毁灭。他们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具有片面性,但却是对工具合理性过分张扬、价值合理性屡遭贬抑的强烈抗议,这对于克服技术理性负面效应、重建人文理性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 启蒙精神; 启蒙观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4]09—0039—05 《启蒙辩证法》的主题之一就是,“为什么在理性支配的世界中,人类没有进入真正人性状态,反而深深地陷入了野蛮状态”?在这里,霍克海默、阿多尔诺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以神话与启蒙关系为核心,揭示了“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退化为神话”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观进行析评。 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现代化进程,这一过程在M ?韦伯看来就是社会合理化过程,即工具合理性不断增长而价值合理性不断退化的过程,也就是启蒙精神不断张扬的过程。所谓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 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1](P 22) 反过来说,人类 通过独立地运用理性判断能力,克服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状态,就是启蒙。而霍克海默、阿多尔诺认为,“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 替代幻想。”[2](P 1) 因此启蒙精神并非专指西方文明理 性精神,而是泛指把人类从恐惧、迷信中解放出来并确立其主权的进步观念,其根本目标是使人类摆脱 恐惧、迷信,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一,启蒙精神始终在神话中得到自我确认。他们认为,启蒙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尤其是荷马史诗中。众所周知,希腊神话最早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它是希腊各地文明发展、交流与融合的结果。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神话世界观已成 体系。[3](P 2-3) 作为希腊文化的象征性表现和源泉之 一,希腊神话深深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哲学。前苏格拉底宇宙论关于世界本原的探讨,体现了神话的理性化过程。柏拉图理念论甚至把奥林匹斯众神也理解为逻各斯。晚期柏拉图把理念和数等同起来,这具有神话味道,但却体现了祛除神话的渴望:数字成了启蒙精神的准则。对启蒙精神而言,不能还原为数字的,或最终被还原为太一的,都是幻相。因此,凡是不能预料的和无用的东西都是应该怀疑的。这样,启蒙精神就把人的自主权观念视为古老的普遍概念。启蒙精神每遇到一次精神抵抗,都会给它增添无穷的力量。到荷马史诗那里,宙斯是天神,阿波罗是太阳神,赫利俄斯和埃俄斯完全变成了一种隐喻。从那时起,奥林匹斯众神就与物质元素区分开来,存在就被分成逻各斯和外部事物。此后,整个世界就为人类所主宰。霍克海默、阿多尔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基本内涵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基本内涵 价值理性(V alue Rational)也称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也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 价值理性的存在古已有之,真正成系统的研究要追溯到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 法国启蒙的特点就是特别认同价值理性。尽管伏尔泰、孟德斯鸠等英国制度崇拜者曾大力宣传英国的工具理性。有人(拉尔夫等)认为,伏尔泰最伟大的单项成就或许就是他在法国倡导英国式的经验主义来消除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影响。他年轻时曾因得罪了一位权贵而被放逐到英国,在英国过了三年,其间“彻底”皈依了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回国后就致力于宣传培根、洛克的思想,宣传牛顿那一套已为经验证实了的科学体系,要法国人放弃不讲实际、空对空的笛卡儿主义,并在引导法国思想界更注重实际方面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他的著名的讽刺小说《老实人》(1759)就典型地反映了伏尔泰的这一思想倾向。此书的主题就是教导人们:生活是不完美的,可能永远不会完美,但如果人类不去进行枯燥无味的推理论证,踏踏实实地去做那些单调而富有成果的艰苦工作,人类将取得最大的成功。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也有同样的思想倾向,如孟德斯鸠极其推崇英国政治制度,

写《法意》宣传之;狄德罗编《百科全书》也体现了工具理性精神,要通过普及最新科学成就清除迷信,推动科学发展,以减轻人类的苦难。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宣传,对于法国思维方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朱学勤在92年第6期《读书》上有一篇文章,指出了伏尔泰等人这种英国工具理性宣传影响的局限性,可以在此引为参考。朱文说:“法国是个大陆国家。她的精神气候是文学型、戏剧型,不是哲学型、逻辑型。哲学的面包不涂上文学的奶酪,法国人咽不下去。……启蒙运动的主流作家,有文学活动,但基本性格是哲学型、逻辑型、百科全书型。他们深染英国的岛国气候,向法国输入的也多是海洋恒温型工具理性——沉着事功,平庸缓进,而不是充满浪漫美感冲天而起的价值理性。因此,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是法国本土的,启蒙运动的哲学内容却是舶来进口的,与本土精神气候并不契合。” 另一位上海学者傅铿,在一篇谈雷蒙?阿隆的文章中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伏尔泰宣传的局限性,也值得一读(《读书》92.1“浪漫理想和事功精神”)。傅铿说,十八世纪以来的法国知识分子一直是羡忌英国人在制度上和商业上的辉煌成就,但是他们却热中于将英国人的制度转译成种种光芒四射、永恒但却是含混不清的理念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民主权曾经是魔力巨大的革命咒语。傅文引用阿隆的说法解释说,这一情况显示了法国文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职能:“那就是将文人自身与人类的种种梦想和激情联结在一起,与此同时,不管是好是歹,将那些散文化的社会成就转化为种种普罗米修斯式的使

高二下册历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历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试题 及答案 在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下册历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高二下册历史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试题 一.选择题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中不包括: A、近代科学的兴起 B、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的发展 C、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D、新航路的开辟和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形成 2.完整地说,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的 ①人文主义②虔诚的宗教信仰③进步的社会思想④历史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3.启蒙运动开始于: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与德国 D、意大利与荷兰 4.启蒙运动之所以称为启蒙,其主要原因是它 A批判蒙昧主义B.提倡人民主权说

C提倡三权分立学说D为法国革命作了启蒙作用 5.下列主张不属于卢梭的是 A倡导人民主权说B.倡导社会契约 C.推崇君主立宪制 D.重视公共意志 6.伏尔泰曾说: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教会控制 C.提倡权利平等 D.倡导君主立宪

7.欧洲启蒙运动的实质是 A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B.以资产阶级理性的阳光吹拂全人类 C.唤起人们对专制.等级制度的批判 D. 资产阶级革命风暴来到前的思想准备 8、对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探讨做出过重大理论贡献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有 (1)英国的休谟(2)法国的卢梭(3)德国的康德(4)法国的康德 A、(1)(2)(3) B、(1)(2)(4) C、(2)(4) D、(2)(3) 9.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的起止时间是

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一.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1.从经济、政治、科学方面,了解启蒙运动的条件 2.理解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及其特点 3.认识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区别和联系。 三.概念解释 1.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德文:die Aufkl?rung),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2.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一派),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3.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的概念请阅读考试说明书181页 4.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5. 伏尔泰与儒家文化: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四.设疑自探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1、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阶级:新兴阶级力量壮大 3、科学: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二、兴起的概况: 1、进程:英国(兴起)→(高潮)→世界(进一步发展)

启蒙精神的现代维度_陈文旭

收稿日期:2013-08-21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当代中国主流价值文化传播创新研究”(编号:NKZXB1238)的阶段性成果。启蒙精神的现代维度 □ 陈文旭 [摘要]启蒙精神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可归结为它的理性主义启蒙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的开启上。启蒙精神的本质在于批判性,作为一种弘扬理性、开启民智、讴歌人性、崇尚自由的思想正能量,在现时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需要重视启蒙精神的思想精髓,以启蒙精神为镜,去观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重建属于自己的启蒙精神。[关键词]启蒙精神;理性主义;批判;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6470(2013)05-0086-04[作者简介]陈文旭,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澳门大学博士后 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主义所倡导的现代理性, 成为现代主义和现代化的纲领。恩格斯评价说,启蒙学者“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 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1]。 启蒙运动推进了西方现代化进程,所倡导和追求的启蒙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思想意蕴。 一、启蒙精神的历史溯源 在西方哲学史上 ,“启蒙”(Enlightenment )一词似乎有着专门的所指, 一提到它,人们就会自然联想起那个人类理性获得巨大解放的思想运动—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2] 它是一场反封建、 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 文化先锋,努力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黑暗时期。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不仅直接带来了法国大革命爆发,而且启迪世人用理性的光芒照射外部对象,孕育出伟大的启蒙精神。在德国古典哲学家那里,他们甚至将法国大革命精神直接等同于启蒙的精神来看待 ,“他们总结的启蒙精神是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历史进步观。这四点是一致的:理性的正确运用是判断, 它的目标是自由,而自由的理想是在历史进步中实现。”[3] 特别是理性主义,自笛卡儿以降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把“理性”奉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最高原则, 及至黑格尔便达到了顶峰。对黑格尔来说,理性主义所具有的内涵已经不止于人类个体所具有的认知和道德能力,而是包括着某种超越了个人肉身局限性、对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大一统”原则:“‘理性’是世界的主宰”,“‘理性’是宇宙的实体”,“‘理性’是宇宙的无限的权力”,“‘理性’是万 物的无限的内容,是万物的精华和真相”[4]。可见, 理性主义具有了“普遍理性”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