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主要氯碱产品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主要氯碱产品

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培训教材)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二○一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部分:离子膜电解法、隔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4页-33页)

烧碱电解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

第二章电解单元、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

一电解单元

二产品

三成品

四半产品

五在制品

六联产品

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

一液碱初检合格率

二固(液)碱合格品率

三固(液)碱一等品率

四固(液)碱优等品率

五重量合格率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一变流效率

二阴极电流效率

三电压效率

四折标准直流电耗

五食盐分解率

六碱损失率

七蒸发器生产强度

八固、液碱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

一基本概念

二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

三电解单元、电解碱(分离前)、浓碱生产量,固、液碱产量及氯气产量的核算

四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消耗的核算

五电解单元、电解碱(分离后)、氯气、固、液碱成品单耗的核算

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第二部分:电石法聚氯乙烯树脂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34页-57页)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

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

一产品

二成品

三半产品

四在制品

五联产品

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

一聚氯乙烯优等品率

二聚氯乙烯一等品率

三聚氯乙烯合格品率

四聚氯乙烯正品率

五重量合格率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一乙炔转化率

二聚氯乙烯聚合收率

三聚氯乙烯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

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

二产品单耗核算的基本概念

三聚氯乙烯树脂耗实物电石的核算

四聚氯乙烯树脂耗标准电石的核算

五电石中矽铁、灰分扣除的核算

六氯气、氢气(或氯化氢)、水、电、汽、各种助剂及其他材料的核算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第三部分:液氯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58页-66页)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

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

一产品

二成品

三半产品

四在制品

五联产品

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

一产品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一液化效率

二液氯损失率

三实物劳动生产率的核算

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

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

二产量核算

三液氯耗氯气的核算

四液氯能源消耗的核算

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一液氯产品单位综合能耗的核算办法

二液氯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第四部分:合成盐酸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67页-75页)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

第二章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

一产品

二成品

三半产品

四在制品

五联产品

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

一产品的质量标准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一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

一产品单耗核算的规定

二产量核算

三合成盐酸耗氯气的核算

四合成盐酸耗氢气的核算

五合成盐酸能源消耗的核算

第六章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一合成盐酸产品综合能耗的核算

第一部分:离子膜电解法、隔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

烧碱电解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一、电解生产原理

1、主要化学反应

氯化钠水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NaOH、Cl

2、H

2

,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2NaCl+2H

2O 2 NaOH+H

2

↑+Cl

2

NaCl水溶液其电解过程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NaCl→Na++Cl-

H

2

O→H++OH-

2Cl--2e→Cl

2

↑(在阳极上)

2H+―+2e→H

2

↑(在阴极上)

Na++OH-→NaOH

2、电解过程中的副反应

随着电解的进行,阴极NaOH的浓度逐渐增大,同时阳极附近的NaCl浓度逐渐下降,在阳极上部分氯气溶解在电解液中,同时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盐与盐酸。

Cl

2+H

2

O→NaCl+NaClO (1)

由于离子的移动及渗透扩散作用,OH-进入阳极室,在阳极室与次氯酸作用生成次氯酸钠。

NaOH+HClO→NaClO

3+H

2

O (2)

生成的次氯酸钠积累起来,在较高的温度下即能变成氯酸盐。

NaClO+2HClO→NaClO+2HCl (3)

ClO

3

-―离子也可以由ClO-―离子在阳极放电生成,ClO-―在含有相当量的NaCl及HClO的溶液中比氯离子的放电电位低,此时进行下列反应:

12ClO-―+6H

2O→4HClO

3

+8HCl+3O

2

↑+12e

阳极上生成的HClO

3

及HCl被NaOH中和,这样阳极上氯酸盐的生成可用下列式表示:

12ClO-―+12OH-―→4ClO

3-―+8Cl-―+6H

2

O+3O

2

↑+12e

次氯酸盐到达阴极以后可能被还原成NaCl

即NaClO+ H

2→NaCl+H

2

O (4)

当阳极空间OH-离子的浓度增大时,就可能条件放电;

4OH-+4e→2H

2O+O

2

(5)

副反应(1)、(2)及(3)的结果生成次氯酸盐及氯酸盐,因而白白消耗直流电

了电能,并且反应(5)又生成了O

2

,也白白浪费了电能,因此副反应生成的产物成为烧碱和氯气中的杂质,并使电能白白的消耗。

二、工艺流程(某氯碱厂流程)

电解所用精盐水从盐水车间送到盐水罐,经盐水输送泵打至二次过滤器,过滤后的精盐水流入二次精盐水罐,经二次过滤盐水泵,打入盐水高位槽,自流到盐水预热器,用蒸汽间接预热后流到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生产出含NaOH的10%-11%的电解液,流入碱液池,经碱液泵送往蒸发进行浓缩处理。

电解生产的氢气经冷却塔用井水直接冷却后用泵输送,经水封罐及安全罐后送至干燥塔,用固体烧碱直接干燥后经分配台送到氯化氢、合成盐酸、固碱等使用部门。

另外,自复极离子膜电解来的氢气经一段冷却塔用循环水直接冷却后再经过二段冷却塔用循环水直接冷却,然后用泵输送,经水封罐及安全罐到干燥塔进行干燥处理。

三、离子膜电解

离子膜电解法就是用阳离子交换膜把电解槽分为阳极室和阴极室,然后向阳极室提供合格精盐水,向阴极室提供纯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进行电解的方法。向阳极室提供饱和精盐水,在阳极产生氯气,钠离子透过离子膜,向阴极室移动。反应方程式如下:

NaCl=Na++Cl- 2Cl--2 e→Cl

2

进入阳极室的精盐水,由于上述反应,其NaCl消耗大约29%-36%,变为淡盐水流出阳极室。

阴极室进行水的电解,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透过离子膜的钠离子结合形成烧碱。反应式如下:

H

2O= H+―+OH+― 2H+―+2 e→H

2

↑ Na++OH-―→NaOH

水从阳极室靠电渗透和渗透通过膜向阴极室移动,由外部供给阴极室水,来保持一定的烧碱浓度。阴极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虽然有向阳极室做电移动的趋势,但离子交换膜具有阻止此情况发生的重要作用,一旦氢氧根透过膜向阳极室中移动,就会导致阴极电流效率的下降。

阳极液中的食盐,由于扩散而透过膜向阴极室移动,会使烧碱中含盐增高。阻止这一作用的发生,也是离子交换膜的重要作用。总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 H

2O 2NaOH+ H

2

↑+Cl

2

四、生产工艺流程(某氯碱厂流程)

(一)盐水二次精制

直流电

来自盐水车间的一次精盐水进入精盐水储罐,然后由精盐水泵送往一次盐水罐,再由一次盐水泵送往盐水过滤器进行过滤,与此同时,在一次盐水泵的入口加入来自主体加料泵的过滤助剂α—纤维素,在过滤器中滤去盐水中悬浮物SS,过滤后的盐水进入过滤盐水罐,然后用过滤盐水泵送往离子交换树脂塔以除去Ca2+、Mg2+、Sr2+等金属离子,符合工艺条件的二次盐水送往盐水高位槽,盐水经高位槽底部流出进入电解工序。

(二)电解

二次盐水经盐水流量计进入电解槽阳极室,并同时加入由高纯酸罐来的高纯盐酸,阴极室加入由纯水罐来的纯水和碱液高位槽来的碱液的混合液,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从阳极气液分离器出来的氯气进入氯气主管,从阴极气液分离器出来的氢气进入氢气主管,从阳极出来的淡盐水进入氯气主管,从阴极气液分离器出来的氢气进入氢气主管,从阳极出来的淡盐水进入淡盐水罐并由淡盐水泵打到脱前淡盐水罐,部分淡盐水回到电槽。从阴极出来的碱液到碱液罐并部分由碱液泵打到碱液高位槽,大部分进入成品碱液罐,并由成品碱液泵打到蒸发、二次盐水等工序。

(三)真空脱氯

来自电解工序的淡盐水进入脱前淡盐水罐,同时加入由盐酸高位槽来的普通盐酸,然后由脱前淡盐水泵打到真空脱氯塔。脱氯后的淡盐水进入脱后淡盐水罐,此时加入亚硫酸钠罐来的配制好的亚硫酸钠液和由碱液高位槽来的隔膜碱液,由脱后淡盐水泵打到盐水车间化盐,脱出的氯气进入氯气冷却器,氯水进入氯水罐,并由氯水泵打到隔膜车间,氯气由真空泵输送到氯气主管。

(四)废气吸收

由配碱罐配制好的碱液经碱液泵打到废气吸收塔,从电解工序来的废氯气和脱后罐的残余氯气由风机带入废气吸收塔进行循环吸收,待生成的次氯酸钠合格后,输送出界区。

第一章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技术经济核算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技术经济核算,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技术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则是进行工业统计、技术和成本核算的重要技术依据,是进行技术经济核算的准则。本章重点强调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在技术经济核算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一、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

原材料、燃料、水、电、汽等能源消耗的消费计量是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准确的统计数据依赖于准确的计量。没有计量或计量不健全的企业,技术经济核算工作是很难开展好的,计量工作是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

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量和质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首先要明确计量工作在氯、碱技术经济核算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规程第一章明确强调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计量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全面负责计量管理工作。计量管理工作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技术经济核算不得进行估算和推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不同参数对物料进行计量的仪表种类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氯气计量难关已被攻克,许多企业已配备了较为经济准确的氯气计量仪表,对氯气的生产量和输出量进行计量,收到了较好效果,为企业进行氯、碱技术经济核算和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技术经济核算的依据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质量检验、物资管理等是搞好技术经济核算的前提和依据。因此企业在建立、健全计量工作的同时,还需完善原始记录、生产统计台帐、质量检验和物资管理等基础工作,以满足技术经济核算的要求。

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最初的数字或文字记录。

统计台帐是根据统计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的要求而设臵的一种汇总资料的账册。

企业要加强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管理,提高记录质量,班组岗位的操作人员要围绕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的记录、整理和管理三个环节,认真及时填写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并保持数据准确、字迹工整、规范和整洁。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普及。目前许多企业已实现了处、科室、分厂、车间、岗位的电子计算机联网,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所以我们的技术经济核算工作也要根据情况采用计算机电算化,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隔膜电解法和离子膜电解法《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对质量检验工作、物料管理和盘存工作都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两《规程》同时对开展好班组经济核算提出了要求。

各企业在开展好厂、车间两级技术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应组织好班组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三级技术经济核算体系。班组技术经济核算项目主要涉及到:生产成果(产量、质量指标)核算、生产劳动消耗核算和物质消耗核算等。

三、计量项目、单位、规格和小数点位数

两《规程》对氯、碱技术经济核算所涉及的核算项目、各规格产品、半产品、在制品、原燃材料、水、电、汽等具体项目的名称,核算和计量单位,不同情况下的小数点取舍位数均做了统一规定。见两《规程》表一、表二。

第二章电解单元、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联产品

一、电解单元

电解单元:(ECU)的英文全称ELECTKLC—CHEMICAL UNIT,含义即为电解单元。根据测算,每个电解单元可生产1单位氯气及1.13(1/0.885)单位烧碱(氢氧化钠按折百计算),公式为

+1.13NaOH

1ECU=CL

2

对于离子膜电解工艺的电解槽分两种情况:

1.对不加高纯盐酸的离子膜电解工艺,按上述规定执行;

2.对加高纯盐酸的离子膜电解工艺,则每个电解单元可产生1单元氯气及 1.087(1/0.92)单位烧碱(氢氧化钠按折百计算),公式为+1.087NaOH

1ECU=CL

2

二、产品

其意义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活动的直接有效成果。它的表现形式有实物产品和生产性劳务二种表现形式。在氯碱技术经济核算中,我们所涉及的产品形式大部分为实物产品形式。

在氯碱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原料投入开始到产品完工入库止,要经过多道工序的连续加工。因此,在任何时候,企业内部都存在着各种完成程度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按完成程度的不同划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三、成品

其定义是:在本企业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包装完整,办妥入库手续的产品。同时要求凡是设计或合同规定要有附件的产品,必须附件配套齐备才能算成品。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下述情况,即已经出售或检验入库,准备出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成品。

两《规程》同时规定:

1.一般情况下,在报告期末,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的烧碱,产量折算按国家质量标准或与用户的销售协议规定标准的NaOH含量折100%,超标部分不得计算产量,应视为碱损失,即我们日常提到的质量损失。

2.本企业其它产品生产所自用的烧碱,如氢气干燥用碱、废氯吸收、制次氯酸钠用碱等,应办妥相关的入库手续,并计入本报告期产品产量。

3.本企业在本电解法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自用碱,如盐水一次精制、盐水二次精制(树脂再生用碱),脱氯后淡盐水中和用碱,浸膜及开车用碱等,应列入自消耗自用碱范围,不得计入产品产量内。

4.对于同时拥有隔膜电解和离子膜电解的企业,如共用一个一次盐水系统,或为降低成本,离子膜一次盐水精制采用隔膜电解碱作为除镁精制剂的企业,其消耗的自用碱应在离子膜技术经济核算原材料消耗项目中体现,并以ECU分离后的电解碱单耗乘以自用量从隔膜系统技术经济核算中扣除。

5.电解工序生产的湿氯气,经过干燥脱水处理后,达到规定技术控制指标(质量标准)要求,输送给下工序。所以干燥合格的氯气既是电解法《氯

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中的最终产品,又是制备下游耗氢产品的原料。

四、半成品

其定义是:指在本企业内某一工序加工完成,经检验合格,准备移交下一工序继续加工的产品。针对氯碱生产,半成品指的是完成了一个或几个工序的生产过程,经中控检验分析合格,办完移交手续,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两《规程》对各自涉及的半成品项目均做了明确规定(处于加工过程的湿氯气也应列入半产品范围内)。

五、在制品

其定义是:正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的产品,或者已加工完成,待检验入库的产品。在制品是处在原材料与半成品、半成品与半成品或半成品与成品之间的产品。在氯碱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特指尚未完成氯碱生产过程,正处于各工序加工过程中的产品,或在工序内已加工完毕,尚未检验,或检验完毕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半成品,以及虽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但未检验入库的产品。

两《规程》对各自涉及的在制品项目也都做了明确规定。

报告期末,为了保证盘存核算的快速准确,各企业相应总结设计了许多换算表,核算人员根据现场参数查表即可直接得出结果,而无需进行中控分析。一方面减小了分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提高了盘存速度;第三是保证了盘存及技术经济核算的准确性。

目前主要换算表有:精盐水浓度换算表

离子膜淡盐水浓度换算表

碱浓度换算表

浓碱浓度换算表

固碱温度、比重对照换算表

六、联产品

其定义是:企业在生产某种主要产品的过程中,还同时生产出另外的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叫做联产品。联产品也是工业产品。

在化工生产中,同种原料投入同一生产工艺过程,经过(电)化学反应,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经济价值和性质,用途各异的产品时,若产品间具有大体相同的经济价值或重要性,这些产品叫做联产品,所以氯碱生产的联产品主要是氢气,而氯、碱则互为联产品。

联产品氢气产量应根据流量计计量,条件不具备企业按下式计算:

本期氢气产量=本期电解碱产量(折100%计)×0.28 Km3

或:本期氢气产量=本期电解碱产量(折100%计)×0.025 吨

若联产品中的一种或几种产品经济价值较大,占产品的总量比重也大,又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物,而其余产品价值较低,数量又少,是附带生产出来的。这时,我们称前者为主产品,后者为副产品。氯、碱生产中,氯和碱一般都视为企业的主产品,而废气吸收产生的次氯酸钠则被视为副产品。

第三章质量指标的核算

氯、碱的质量指标核算是技术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氯、碱质量指标的核算,可以综合反映出烧碱产品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本次隔膜电解法和离子膜电解法两《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修订后,对质量指标的核算项目做了统一。

一、液碱初检合格率

液碱初检合格率是指该规格不同批次的离子膜(隔膜)液碱经质检部门第一次取样检验后,分析结果达到合格品的标准以上的(含合格品),该规格液碱产量占该规格液碱第一次取样检验产量的比例。即子项是该规格液碱产品在质量分析过程中,由质检部门第一次取样进行检验分析,其分析结果符合合格品及以上质量标准的液碱产量,它既含有符合优等品的该规格液碱产量,又含有一等品和合格品该规格液碱产量。母项则是第一次取样检验的该规格液碱产量,是第一次检验分析结果中,符合规定标准的该规格液碱产量与不符合规定标准的该规格液碱产量之和。

在计算质量指标时产量指标一般采用实物量进行计算,而液碱因含碱损变化不大,故也可采用折百量进行计算。

例:某厂报告期内32%离子膜液碱第一次取样分析结果不同质量等级液碱产量如下:优等品产量728.367吨,一等品产量118.134吨,合格品产量22.434吨,(合格品总产量868.935吨),不合格品产量为22.280吨。

则:液碱初检合格率=868.935/(868.935+22.280)×100%=97.50%

二、固(液)碱合格品率

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第三章第9项规定:固(液)碱合格品率是指该规格固(液)碱合格品入库实物量占该规格固(液)碱入库实物总量的百分比。其子项是指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分析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合格品(不含上一规格质量标准的产品)质量标准的固(液)碱入库实物总量。母项是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分析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合格品及以上产品质量标准的固(液)碱入库实物总量。

另外,要正确区分产品合格品率和产品合格率。产品合格率是指报告期内该规格固(液)碱合格品及合格品以上规格入库实物总量占该规格固(液)碱取样分析总实物量。产品合格品率和合格率因概念不同,其子项和母项也不同,产品合格率子项是指合格品及合格品以上规格入库实物总量,这个实物总量中即包括优等品实物量,也包括一等品和合格品实物量。而母项则是本报告期内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分析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固(液)碱入库实物总量(即子项部分)加上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入库实物数量。

例:报告期内32%离子膜液碱优等品产量728.367吨,一等品产量118.134吨,合格品产量22.434吨,不合格品产量22.280吨。

则:32%液碱合格品率=22.434/(728.367+118.134+22.434)×100%=2.58%

32%液碱合格率=(728.367+118.134+22.434)/(728.367+118.134+22.434+22.280)×100%=97.50%

三、固(液)碱一等品率

规程第三章第10项规定:固(液)碱一等品率是指该规格固(液)碱一等品入库实物量占该规格固(液)碱入库总产量(实物量)的百分比。其子项是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分析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一等品入库实物量,但不合优等品的入库实物量,母项则同于合格品率的母项。

例:继续采用上例数据:

则:32%液碱一等品率=118.134/(728.367+118.134+22.280)×100%=13.60%

四、固(液)碱优等品率

根据国家对产品质量三级分等的要求,在《氯、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固(液)碱优等品率的核算,规程第三章第11项规定:固(液)碱优等品率是指该规格固(液)碱优等品入库实物量占该规格固(液)碱入库总产量(实物量)的百分比。其子项是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中优等品的入库实物量,母项同于合格品率的母项。

例:某厂报告期内离子膜片碱,经质检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优等品片碱入库实物量为597.200吨,一等品片碱入库实物量为81.800吨,合格品片碱入库实物量为18.200吨,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片碱实物量为9.200吨。

则:离子膜片碱合格品率

=18.200/(18.200+81.800+597.200)×100%=2.61%

离子膜片碱一等品率=81.800/(18.200+81.800+597.200)×100%=11.73% 离子膜片碱优等品率=597.200/(18.200+81.800+597.200)×100%=85.66% 另外,离子膜片碱合格率

=(18.200+81.200+597.200)/(18.200+81.200+597.200+9.200)×100%=98.70%

五、重量合格率

无论是原《隔膜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还是原《离子膜法烧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均没有对产品重量合格率提出过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考核和维护用户的利益,在新修订的两《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中引进了产品重量合格率的核算。规程第三章第12项规定,产品重量合格率是产品抽样合格批次占产品抽样总批次的百分率。其子项是报告期内产品抽样合格批次的数量,而母项则是报告期内该产品抽样的总批次数量,是合格批次数量与不合格批次数量之和。对于报告期内抽样频率和每次抽样的数量,国家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定量包装产品批量(件)抽样数量(件)单件超出负偏差件数

≤10 全部不允许 10~250 ≥10 不允许

>250 ≥30 最多允许1件例:报告期内,质检部门共抽查离子膜片碱82次,其中合格批次为81次,不合格批次1次。

则:离子膜片碱重量合格率=81/82×100%=98.78%

第四章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技术经济指标是指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表明工业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对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成果的指标。其指标的变化不仅仅反映了工业各部门的技术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发展的水平,是企业各种素质的综合反映。

技术经济指标可以分为产品质量指标、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工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指标、设备利用情况指标以及其它技术经济指标等五类。在两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中,产品质量指标、单位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已分章节单列,因此,本章节主要针对氯碱生产一些特有的技术经济指标加以说明。

一、变流效率

变流效率也称之为整流效率。其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由于整流系统输出的是直流,输入的是交流,所以:

变流效率(%)=直流输出功率/交流输入功率×100%

如果我们在其子项和母项同时乘以整流装臵的开动时间,则可将此公式推倒为:

变流效率(%)=本期耗用直流电量/本期直流电量所消耗交流电量×100% 变流效率反映了动力供应部门整流设备的先进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规程第四章第13项对直流电量、交流电量、电流和电压的计量又做了进一步的强调,即:

1.交流电量以电业部门安装的直流电量耗交流电量计量表为准。对于没有安装电量计量表的企业,,以电业部门安装的总交流电量表计量的交流电总量扣除动力系统安装的交流电度表的交流电量后计算直流电所消耗的交流电量。对于自有电厂供应交流电的企业,交流电量耗用可参照上述两种方法执行。

2.直流电量必须采用高精度、大功率、低能耗的直流电度表进行计量,并以此数据进行计算,没有安装直流电量表的企业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直流电耗用量:

直流电量=本期平均电流强度×本期平均总电压×本期系统运行时间×

10-3(Kwh)

对于采用并联方式供电进行氯碱生产的企业,应单独计算各电解槽所耗用的直流电量,然后汇总得到整个电解系统所消耗的直流电量。这样就要求并联供电的各电解槽的本期平均电流、平均电压和电解槽的运行时间单独统计,且系统运行时间不等于各电解槽的开动时间。

目前,我们国家的直流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的计量是非常过关的,即可保证直流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瞬时值计量的准确程度,又可以通过积分仪准确计量报告期内直流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的累计平均值。对于没有积分仪而无法计量累计直流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平均值的企业,在安装直流电流强度表和直流电压表的情况下,采用下述方法计算平均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当日小时开动电流、电压情况,求出日平均电流和电压后,分别乘以电解系统日开动时间,得出当日安培小时和伏特小时,每日相加得出报告期内累计安培小时和伏特小时,再除以报告期内开动累计时间,即可求得报告期内的平均电流强度和直流电压。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当日电流表和电压表求出直流电量,逐日相加,同时求出当日伏特小时(安培小时)逐日相加,报告期终直流电量累计除伏特小时(安培小时)累计,求得平均电流强度(直流电压)。

二、阴极电流效率

电流效率是指电解槽在通过一定的电量时,生成物的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之比。它是反映电解电量利用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电流效率通常可分为阳极电流效率和阴极电流效率(根据电解法制氯碱的产物)。阳极电流效率主要指的是氯的电流效率,阴极电流效率主要是碱的电流效率和氢的电流效率。而在电解法制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中,阴极电流效率特指碱的电流效率,因此我们这套培训教材重点围绕碱(阴极)的电流效率加以说明,这样阴极电流效率的计算公式应为:

阴极电流效率(%)=本期电解碱实际生产量/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100%

1.本期电解碱实际生产量指的是报告期(班、日、周、旬、月)内电解碱的实际产量。

由于计量电解碱实产量的难度相对较大,而计量电解碱的输出量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实际生产中,各企业一般都是计量电解碱的输出量,然后根据电解碱的输出量计算出电解碱的实产量。

在计算电解碱实产量时,要充分考虑各工序电解碱的期末结存量。在电解碱实产量复检核算中,既要考虑电解工序结存的电解碱量,还要考虑盐水精制工序、蒸发工序、淡盐水中和工序和废氯吸收等工序结存的电解碱,否则计算出的电解液实际生产量、产品产量、中间产品产量很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或丢项现象。

例:某厂报告期内输出给蒸发的离子膜电解碱1628.399吨,发给盐水精制等自用电解碱21.340吨,发给废氯气吸收的电解碱21.816吨,直接外

售32%离子膜电解碱216.921吨。

报告期末各工序电解碱结存合计95.503吨。

报告期初各工序电解碱结存合计49.310吨。

则:报告期内电解碱实产量=1628.399+21.340+21.816+216.921+95.503-49.310=1934.669吨

2.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可以根据法拉第第一定律求得:

根据法拉第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可以推导出电解碱理论产量计算公式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1.492×本期平均电流强度×本期平均开动电解槽数×电解槽实际运行时间×10-6

对于采用并联方式供电的电解槽,应单独计算每台电解槽的理论产量,然后求和得到整个电解系统本期电解碱理论产量,这样就避免了各电解槽开动电流不一致或开动时间不相同所造成的电解碱理论产量计算上的偏差。

本期平均开动电解槽数=电解槽运行总台时(台.时)/电解槽运行时间(时)

式中电解槽运行总台时=∑(电解工序电解槽总数×日开动时间)—∑(停槽数×停槽时间)

即电解槽每日运转台时相加等于报告期内累计电解槽总台时。

例:某厂单极离子膜电解系统报告期内电解碱实际产量为1934.669吨,供电系统月供给电解平均电流强度为29908A,电解系统开动总台时为46757.70台.时,电解系统开动时间为708.45小时。

则:电解碱理论产量=1.492×29908×46757.70×10-6=2086.457(吨)报告期内电流效率=1934.669/2086.457×100%=92.73%

3.阴极电流效率同电解单元直流电耗的关系

根据修订后的两电解法制《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得:

电解单元直流电耗=直流电量/报告期内电解单元生产量=直流电量/报告期内电解碱实际产量。

经过公式推导:

电解单元直流电耗=本期平均电压/1.492×本期开动槽数×电流效率×103。

由此可见,电解单元直流电耗(氯、碱产品直流电耗)与电流效率成反比关系,电流效率越高,电解单元(氯、碱产品)直流电耗越低,电解槽运行状况越理想。反之,电解单元(氯、碱产品)直流电耗则会升高,电解槽运行状况相应恶化。

三、电压效率

理论分解电压与实际槽电压之比,称之为电压效率。在氯、碱生产过程中,槽电压直接影响电解单元和电解产品的直流电耗。

根据电压效率的意义,结合电解单元直流电耗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导,可得出下列推导公式:

电解单元直流电耗=理论分解电压/1.492×电流效率×电压效率×103

即:电解单元直流电耗(氯、碱产品直流电耗)与电压效率也成反比关系。电压效率完成越好,说明电解槽实际开动电压越低。电解单元(氯、碱产品)的直流电耗也就越低,电解槽的运行状况越理想。反之电解单元(氯、碱产品)的直流电耗则会出现升高。说明电解槽的运行状况不理想。

电流效率、电压效率与电解单元直流电耗的两个推导公式,是我们进行电解单元和最终产品直流电耗完成情况分析的关键公式。任何对直流电耗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工艺方面,还是设备及其它方面的,最终都可以归结和反映到电流效率和电压效率上。

隔膜电解法制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第四章第15.1.1项规定:总电压以进入电解厂房算起,不扣除电解工序内部的线路电压损失。变电部门的电压表应设臵在电解厂房墙外近处。如电压表距电解厂房较远,则应以总电压扣除电压表至电解厂房之间线路的电压损失。这一点也同样适应离子膜法电压效率的计算。

关于理论分解电压的取值目前还有些争议。1988年出版的氯碱工艺学介绍,在25℃、1atm情况下,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电解的理论分解电压是2.1718伏。在80℃时,其理论分解电压下降至2.0709伏。1998年出版的离子膜法制碱技术列举了不同时期,不同极距情况下的电压构成,理论分解电压均是2.19伏,所以我们倾向于采用2.19伏的理论分解电压来进行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

在隔膜法《规程》中还提到了折标准电压效率的计算,因折标准电压效率与折标准直流电耗的影响原因、实质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不再介绍折标准电压效率的计算,而在后面重点介绍折标准直流电耗的计算。

四、折标准直流电耗

氯、碱产品直流电耗的完成情况同开动电流、出槽电解碱的浓度和出槽电解碱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企业因电解方法不同、槽型不同、电解参数控制不同,得出的氯、碱产品直流电耗结果不同。为了便于同行业企业在同一标准下进行直流电耗的比较分析,特设立折标准直流电耗这一技术经济指标。

正常生产情况下,隔膜电解法氯碱产品的直流电耗在折标准直流电耗时,受开动电流高低的影响程度很大,所以折标准直流电耗公式为:折标准直流电耗(Kwh/t)=直流电耗(Kwh/t)—[阳极电流密度(A/m2)—标准电流密度(A/m2)] ×10-2×Kw

阳极电流密度简称电流密度,是指电解槽单位阳极有效面积上通过的平均电流强度。即:

电流密度(A/m2)=平均电流强度(A)/电解槽阳极有效面积(m2)

平均电流强度的计量和计算在前面已具体介绍。电解槽的有效面积并非是电解槽阳极全部面积,而是指与阴极对应部分的双侧面积。对于串联单

元槽的电解槽,如隔膜电解槽或复极电解槽,其母项就是单元槽的阳极有效

型电解槽,其母项是若干单元面积。对于单元槽并联的电解槽,如单极F

2

槽阳极有效面积之和。

在电解槽开动各项参数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密度越高,说明电解槽开动电流越高,氯碱产品的直流电耗将随之升高。

隔膜电解法制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第四章第15.2.2项规定:金属阳极电解槽标准电流密度为1300 A/m2。第15.2.3和第16.1项指出:电流密度每增减100 A/m2时,金属阳极电解槽的单槽电压减增0.06伏(即Kv 值),金属阳极电解槽(产品)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42 Kwh/t(即Kw值)。

由于离子膜电解法产品的直流电耗受开动电流、电解碱的浓度和电解碱的温度的影响程度相差较小,所以在计算离子膜电解法产品的折标准直流电耗时,三个影响因素是一并考虑的,即其折标准直流电耗公式为:折标准直流电耗(Kwh/t)=直流电耗(Kwh/t)—(阳极电流密度—标准电流密度)×10-2×Ka—(碱浓度—Ke)×Ke—(碱温度—90)×Kb 其规程同时规定:①离子膜电解槽标准电流密度为3000A/m2;电解碱标准浓度为32%,电解碱标准温度为90℃。②Ka是指电流密度每增减100 A/m2时,离子膜电解槽的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14 Kwh/t。Ke指电解液浓度每增减1%,离子膜电解槽的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10 Kwh/t。Kb指电解碱温度每增减1℃,离子膜电解槽的折标准直流电耗减增7 Kwh/t。

在隔膜法和离子膜法折标准直流电耗的核算中,我们将电流密度、电解液浓度和电解液温度的影响看成是一种直线关系,这与实际运行状况还是有偏差的。

五、食盐分解率

隔膜电解法制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中提到了食盐分解率的核算。它是指参加电化学反应的原盐占实际进入电解槽原盐总量的百分比。通过公式推导变化,即可得出《规程》中的计算公式。而离子膜电解法《氯碱技术经济核算规程》则没有此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但我们应该知道它的计算公式经推导后为:

食盐分解率(%)=1.461×本期电解碱产量/(1.461×本期电解碱产量+本期出槽淡盐水含盐总量)×100%

本期出槽淡盐水含盐总量=∑出槽淡盐水体积(m3)×淡盐水含盐(g/l)×10-3

吨碱理论耗盐量=理论产碱量NaOH = 22.99+35.45

理论耗盐量NaCL 22.99+16+1.008

六、碱损失率

为了加强各生产工序的管理与考核,根据氯碱生产工艺和四步平行结转核算的特点,结合不同情况下碱的输出方式,特将碱生产过程中的碱损失率分为分段损失率和碱总损失率。分段损失率主要是考核工序(车间)的管理

水平和状况的,而碱总损失率是考核整个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状

况的。

1.液碱损失率:

液碱损失率=(本期液碱耗用电解碱量—本期液碱生产量)/本期液碱

耗用电解碱量×100%

离子膜法制碱较隔膜法制碱在技术经济核算中增加了一项液碱损失率

指标。这个液碱损失率特指32%离子膜液碱(无需蒸发的离子膜液碱)的损

失率。其损失率由一步构成,无分段损失率和碱总损失率之分。

例:报告期内32%离子膜液碱耗用电解碱量为238.737吨,32%离子膜

液碱实产量为238.550吨(含废氯气吸收用碱)。

则:液碱碱损失率=(238.737—238.550)/238.737×100%=0.08%

产生液碱碱损失率的主要原因有:设备检修流失碱、中控分析与产品

分析的偏差、用户协议标准涉及的含量位数取舍(质量损失)等。

2.浓碱碱损失率:

浓碱碱损失率=(本期浓碱耗用电解碱量—本期浓碱生产量)/本期浓

碱耗用电解碱量×100%

浓碱碱损失率主要是考核电解碱经蒸发浓缩,成为高浓度的浓碱过程

中碱的流失状况。引起这部分碱损失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电解碱输入、输

出计量误差、浓碱输入、输出计量误差、工艺不合理、操作不精心造成的跑

冒料、设备检修时碱的流失、分析取样的偏差、盘存误差以及管理方面存在

的其它漏洞等。

例:本期送蒸发工序离子膜电解碱量(即本期蒸发工序收入电解碱量)

1891.513吨,

蒸发工序电解碱期初结存49.310吨

蒸发工序电解碱期末结存95.503吨

32%液碱外售耗用电解碱216.921吨

废氯气吸收制NaClO耗用电解碱21.816吨

本期浓碱液生产量1600.108吨

则:本期浓碱耗用电解碱量=本期蒸发工序收入电解碱量—32%液碱

外售耗用电解碱+蒸发工序电解碱期初结存-蒸发工序电解碱期末结存=

1891.513-216.921+49.310-95.503=1628.399吨

浓碱损失率=1628.399-1600.108/1628.399×100%=1.74%

3.液碱分段损失率:

液碱分段损失率(%)=本期液碱耗用浓碱液量-本期液碱生产量×100%

本期液碱耗用浓碱液量

这个分段碱损失率主要考核的是从浓碱在输出给成品工序,办理完液

碱入库手续之间碱的流失情况。造成液碱分段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液碱分析产

生的偏差和质量损失。(以45%离子膜液碱为例)

例:本期45%离子膜液碱生产量(折百)为891.215吨,

本期45%离子膜液碱耗用浓碱量为892.197吨。

则:液碱分段损失率=892.197-891.215/892.197×100%=0.11%

4.固碱分段损失率

固碱分段损失率(%)=本期固碱耗用浓碱液量-本期固碱生产量×100%

本期固碱耗用浓碱液量

固碱分段损失率主要是考核浓碱输出给固碱工序并加工形成片、固碱

过程中及片、固碱入库过程中碱的流失情况,它的影响因素同于浓碱损失率

和液碱分段损失率。

例:本期离子膜固碱产量(入库量)690.228吨

本期离子膜固碱期初结存量17.820吨

本期离子膜固碱期末结存量0吨

本期固碱工序收入浓碱量(蒸发工序输出浓碱量)746.396吨

本期固碱工序浓碱期初结存量56.944吨

本期固碱工序浓碱期末结存量120.691吨

则:本期离子膜固碱生产量=本期离子膜固碱入库量+本期离子膜固碱

期末结存量-本期离子膜固碱期初结存量=690.228+0-17.820=672.408吨本期离子膜固碱耗用浓碱量=本期固碱工序收入浓碱量+本期固碱工序

浓碱期初结存量-本期固碱工序期末结存量=746.396+56.944-120.691=

682.649吨

离子膜固碱分段损失率(%)=682.649-672.408/682.649×100%=1.50%

5.液碱总损失率

液碱总损失率(%)=液碱耗用浓碱液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液碱生产量×100%

液碱耗用浓碱量×液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

液碱总损失率就是按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根据液碱耗用的浓碱

量,将液碱所耗用的浓碱量还原为电解碱量,以此来考核从电解碱开始到液

碱入库出售这个生产加工过程中碱损失的完成情况。是浓碱损失率和液碱分

段损失率的综合反映。

式中的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意义是:每生产1吨浓碱液所消耗的

电解碱液量。(仍以45%离子膜液碱举例说明)

例:本期离子膜浓碱耗用电解碱量1628.399吨

本期离子膜浓碱生产量1600.108吨

本期45%离子膜液碱耗用浓碱量892.107吨

本期45%离子膜液碱生产量891.215吨

则:离子膜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1628.399/1600.108=1.0177

液碱总损失率=(892.197×1.0177—891.215)/(892.197×

1.0177)×100%=1.85%

6.固碱总损失率

固碱总损失率(%)=固碱耗用浓碱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固碱生产量×100%

固碱耗用浓碱量×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同液碱总损失率计算的目的一样,固碱总损失率是按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根据固碱耗用浓碱量,将固碱所消耗的浓碱量还原为电解碱量,以此来考核从电解开始,到固碱产品入库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碱损失完成情况,是浓碱损失率和固碱分段损失率的综合反映。

例:本期离子膜浓碱耗用电解碱定额系数为1.0177

本期离子膜固碱耗用浓碱量为682.649吨

本期离子膜固碱生产量为672.408吨

则:固碱总损失率(%)=(682.649×1.0177—672.408)/(682.649×1.0177)×100%=3.21%

7.蒸发器生产强度

对于采用蒸发器直接生产固、片碱的企业,浓碱和固碱的蒸发器生产强度应区别开来单独计算。

生产强度(Kg/m2h)

= 本期生产100%烧碱量×103

∑蒸发器加热面积(m2)×本期蒸发器运转台时(h)

8.固、液碱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固(液)碱工人实物生产率(吨/人)

= 本期100%固(液)碱入库量(吨)

本期生产固(液)碱平均工人数(人)

目前,随着企业运行性质的改变,此项技术经济指标统计人员口径已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有专门统计,为了统一计算口径,此项指标的计算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数据为准。统计核算人员不再对此进行核算。

第五章产品单耗的核算

本章节是本培训教材的重点章节,是氯碱企业统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关键内容。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以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的投入,通过单耗核算反应氯碱产品的投入产出情况,达到反映烧碱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目的。

本章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产品单耗的核算。

第一,电解单元、电解碱、浓碱生产量及固、液碱产量、氯气产量的核算。

第二,原材料、燃料、动力能源消耗的核算。

第三,固、液碱产品单耗的核算。

在进行产品单耗核算以前,应首先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依据 1.基地地形图。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L2006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其它相关国家及河南省的规范及法规 二、设计内容 1 ?建筑创意构思包含文化,地域的相关理念或符号,使之融入到 现代办公的空间设计中,可着意关注场地、体量、空间、绿色、人文、材料、建构等方面。 2.总平面设计 1.基地范围 地质博物馆及地质研究中心位于开元大道以南,景观二支渠以北,通济街以东。总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 2.工程规模 该高层设计由办公、商业、酒店住宿三大功能组成,兼容康体休想等功能,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室

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米。 3.交通组织设计 ?设计原则 A.以确保交通环境为前提,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之间的关 系。 B.出入交通做到“快进快出”。 C.“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交通理念。 .交通组织 A?机动车流 车流由通济街,由建筑西侧到达地下车库入口或地面停车场地。 B.人行交通 主要人流由建筑北面和西面入口进入。 C非机动车流 在基地周边设置非机动车地面停车场地。 3?平立剖面设计 4建筑用料选取 外装修、内墙、楼地面、顶棚、门窗及玻璃等 5?消防设计 该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 ?总体消防设计

在建筑的周边为城市道路,与基地内部道路环通,从而形成环通7.无障碍设计 的消防通道,建筑与周边其他建筑的间距均需满足消防要求。 2.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A. 防火分区 B. 消防疏散 6.环保卫生设计 3. 污、废水处理 A. 室内污、废水分流至室外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B. 室外空调机统一设计,其冷凝水经专用管收集集中排 放至区内布水管网。 4. 垃圾收集垃圾集中收集于建筑南侧。 5. 噪声控制 A. 采用低噪声设备,管道与设备间采用软接口的连接, 室外空调机安装消声、减震装置。 B. 对产生较高噪声的机房采用隔声门、吸声墙等措施。 4. 卫生防疫A.生活水箱及水池采用不锈钢成品水箱,以保 证水的质量。B.充分考虑建筑自然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平面布置简捷通畅。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及标准,设计如下:1.建筑主入口处采用了无障碍设计。2.每层卫生间均设有无障碍厕位。3.各电梯厅均设无障碍电梯。三、技术经济指标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减除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利润总额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节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密度指标 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团}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合理紧凑。其表达式为: 2.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指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比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情况。其表达式为: 3.绿化系数 (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以下指标: (1)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 (2)单位设备占用面积; (3)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适用性指标 1.居住面积系数( K ) 2.辅助面积系数( K l )

使用面积也称作有效面积。它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辅助面积系数 K1,一般在 2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 K2 )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在 20 %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 K’) 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 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 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9.平均每户居室及户型比 10.通风 主要以自然通风组织的通畅程度为准。评价时以通风路线短直、通风流畅为佳;对角通风次之;路线曲折、通风受阻为差。 11.保温隔热 根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来评价。

设备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及信息统计

设备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及信息统计

附件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及制度时间规定 1.设备综合维修费用率计算公式为: % 100?= 平均 全年Y W SWFL 式中: SWFL ──设备维修费用率; W 全年 ──全年实际总维修费用,全年实际总维修费包括大修、中修、项修、小修、设备消耗零配件及各级保养和日常维护的全部费用; 维修费用-设备进入专业维修厂以后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Y 平均 ──本期设备平均原值,为期初设备原值与期末设备原值之和的平均值。。 2.设备故障停机率计算公式为:

T SGTL 100%T +T = ?停开停 式中: SGTL ──设备故障停机率; T 停──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时间以小时计,仅计算连续运行,无备机的设备,间断运行,有备机设备不做统计; T 开 ──设备实际开动时间。 3.重大、特大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计算公式为: N SSFL= 100%N ?重大总 式中: SSFL ──重大、特大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 N 重大 ──重大特大责任设备事故台数; N 总 ──在册设备总台数。 4. 设备综合完好率计算公式为:

N SZWL= D N 完好,i 日历 总× 式中: SZWL ──设备综合完好率; ∑N 完好,i ──设备完好台日之和; N 总 ──设备总数; D 日历 ──日历天数。 5.主要专业设备计划淘汰完成率计算公式为: N JTWL= 100%N 实际淘汰计划淘汰 × 式中: JTWL ──设备计划淘汰完成率; N 实际淘汰──集团公司可研批复后实际 淘汰设备数; N 计划淘汰 ──集团公司可研批复中明确淘汰的设备数。 6.主要专业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i T SLL= 100%T 工作,制度,i Σ×Σ 式中: SLL ──设备利用率;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2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9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D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2.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3.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 一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 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4. 保险公司属于( B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5.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6.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C )亿元 A. 5000 B. 1100 C. 1000 D. 2000 7.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B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9.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C)。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 济分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宏宇建筑公司吉林市25号楼工程二标段 工期要求:招标文件规定本工程于计划于2014年5月10日开工,计划2015年7月20日竣工。总工期436天。 本工程位于吉林市昌邑区红旗街3066号;总建筑面积5995.2㎡,占地面积559㎡;建筑高度36m,标准层高3m,建筑层数为11层;结构形式为断肢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桩基础。墙体:外墙填充,≥MU5.0煤矸石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内墙填充,≥MU3.5煤矸石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工程类别为二类,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Ⅱ类。梁、板、梯均采用C25混凝土,剪力墙柱四层以下为C30混凝土,以上为C25混凝土。本工程需要用到的钢筋有Ф10以内圆钢146.977t,Ф10mm以外圆钢6.097t ,螺纹钢173.939t 。 装饰标准为:厨房、卫生间为防滑地面砖;楼梯间、电梯前室为灰色唐光花岗岩板;其他为40厚细石混凝土;外墙装饰为通体砖、涂料;上人屋面卷材防水、刚性防水两道防水;非上人屋面卷材防水,绿豆沙保护层;成品木门、防火门、防盗门等;窗为塑钢窗。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设计主要分析了总造价形成、造价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措施项目指标、工期指标等。总造价形成见表一,造价指标见表二,主要材料消耗指标见表三,措施项目指标见表四,工期指标见表五。 表一总造价形成

表二造价指标 表三主要材料表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序号指标 名称 计算公式 备 注 1 客户 评价 满意 率 客户评价满意率=% % 100 % 100= ? = ? 调查总数 满意数 2 电费 回收 率 电费回收率=% % 100 % 100= ? = ? 应收电费 实收电费 3 陈欠 电费 回收 率 陈欠电费回收率 =% % 100 % 100= ? = ? 应收陈欠电费 实收陈欠电费 4 通电 率 通电率=% % 100 % 100= ? = ? 应通电户数 通电户数 5 供电 电压 合格 率 A类= ()% 100 1? ? ? ? ? ? ? ? ? - ∑ ∑ 分 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间 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 % 100 1= ? ? ? ? ? ? ? - C类= ()% 100 1? ? ? ? ? ? ? ? ? - ∑ ∑ 分 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间 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 % % 100 1= ? ? ? ? ? ? ? -

D 类=()%100771???? ???? ?-∑∑分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间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1001=??? ? ???- V 综=N D C A 5.05.05.0++=+?+? =% 6 供电系统 中用户供电可靠率 RS-1 县城供电可靠率RS-1 =%1001??? ????--统计期间时间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1=??? ? ???- 农村供电可靠率RS-1 =%1001??? ????--统计期间时间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1=??? ?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计算依据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备注 7 主压 线损 率 高压线损率 =%100?-) ()()(万千瓦时供电量万千瓦时售电量万千瓦时供电量 =%%100=?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亿元)。 产 生金 额 使用金额、总产出61200一、总支出61200 _ 、 中间投37180二、中间使用37180 入1620三、国内生产15170 三 、 国内生14200总值8550 产总值39501、总消费4700 1 、 固定资产折42502、总投资4400 旧3、出口 2 、 劳动者报酬4、进口 3 、 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2. 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 (1) 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 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丿元。 (3) 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 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 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 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 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 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 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 亿元; (2)中间消耗4124 亿元; (3)最终消费3658 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 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 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 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4、已知某地区2000 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 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 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 亿元,库存增加145 亿元,贵 重物品净获得55 亿元; (4)出口1400 亿元; (5)进口1000 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 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 亿元; (8)生产税500 亿元; (9)生产补贴40 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 消耗、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最近5期的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大的考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这些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1.考题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2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历年的考试每次均会围绕这个内容来出题,其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2.考题 (1)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4题(2007年1月单项选择第3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 C. 3700 D.6700 (2)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5题: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1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A.109.5%B.91.32% C.9.5%D.8.68% (3)2005年7月判断第4题: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4)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5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5800 B.2000 C.1700 D.1800 (5)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6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 )。 A.该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D.以上皆不是 (6)2006年7月单项选择第6题(2007年7月单项选择题第3题):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A)1000亿元B)1100亿元 C)1300亿元 D)2000亿元(7)2007年1月计算题第1题: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16000亿元;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购买55亿元;出口1400亿元;进口1000亿元;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劳动报酬5000亿元;生产税500亿元;生产补贴40亿元;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考题解析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民经济核算》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总收入 D.社会最终产品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营利单位和非营利单位 D.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 A.生产并销售轿车11万辆 B.期初、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 C.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D.提供产品售后支持服务收入20亿元 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 A.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 B.针对各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产品的总产值 C.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不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D.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 A.技术经济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联系 D.再分配关系 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 A.生产税 B.财产收入 C.所得税 D.劳动报酬 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

氧化铝厂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氧化铝技术经济指标释义及计算 一、氧化铝产量(单位:t) 氧化铝产量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氧化铝产量是指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铝,也称作冶金级氧化铝或焙烧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原料;广义的氧化铝产量是指冶金级氧化铝、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及其他产品折氧化铝的合计,习惯上称作成品氧化铝总量,多用于计算生产能力,下达产量计划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反映氧化铝产品产量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可有:冶金级氧化铝量、商品氢氧化铝折合量、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以及计算生产水平的实际产量。 1、冶金级氧化铝量 冶金级氧化铝量是指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原料。 2、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 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是指作为商品出售的氢氧化铝(不包括用于焙烧成氧化铝的氢氧化铝)。当计算成品氧化铝总量时,需要将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算成冶金级氧化铝,采用实际过磅数,以干基计算,折合系数是0.647。其水分应以包装地点取样分析数为准。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氧化铝计算公式为: 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氧化铝(t)=商品氢氧化铝量(干基)×0.647 3、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 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是指除商品普通氢氧化铝以外的分解料浆及商品精液等产品折冶金级氧化铝量。 (1)分解料浆是指从氧化铝生产流程的分解槽中取出部分做为商品出售的分解料浆量,其折算为冶金级氧化铝的计算公式为: 分解浆液折氧化铝(t)=分解料浆体积(m3)×分解料浆固含(kg/m3)×0.647/1000+分解料浆液相氧化铝含量(t) (2)商品精液是指从氧化铝生产流程的精液中取出部分做为商品出售的精液量,其折算为冶金级氧化铝的计算公式为: 精液折氧化铝(t)=商品精液体积(m3)×精液中氧化铝浓度(kg/m3)×0.9/1000 式中:0.9为精液折氧化铝回收率。 4、计算氧化铝生产水平的实际产量 由于氧化铝生产周期长,期末、期初在产品、半成品量波动大,为了准确反映实际生产水平,生产上通常采用实际产量这一概念,核算实际生产消耗等指标。 实产氧化铝量(t)=冶金级氧化铝量(t)+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t)+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t)±分解槽氢氧化铝固、液相含量增减折冶金级氧化铝量±氢氧化铝仓增减量折冶金级氧化铝量(t) 式中:“+”为增加,“-”为减少。 5、氢氧化铝产量 氢氧化铝产量,它是反映报告期氧化铝生产实际水平的一项重要产量指标。 ①氢氧化铝产量(t)=精液流量(m3)×精液氧化铝浓度(kg/m3)×分解率/0.647/1000 ②氢氧化铝月度产量(t)=冶金级氧化铝产量/0.647+商品氢氧化铝包装干量+其他产品折合氧化铝/0.647±氢氧化铝仓存差额 计算说明: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按题型)(含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A ) A.SNA B.MPS C.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2.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 B.二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四次产业分类 3.划分国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4.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资金流量核算 D.国际收支核算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 A.交通运输业 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C.科学研究事业 D.畜牧业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不可以包含任何基层单位

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8、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A) A中间消耗 B劳动报酬 C生产税 D营业盈余 9、用支出法计算国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C) A、最终消费 B、资本形成总额 C、营业盈余 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 A ) A农民自己食用的粮食; B 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 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 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11、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完整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以西,北京路以南,松江中路以北。由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吉林市医院投资建设。本工程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九层(不含设备层)建筑物总高度46.2米,具体工程概况详见表1所示。 表1 吉林市医院综合楼工程概况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根据各项单位工程的综合报价,分析得出各单位工程的单方造价,考察报价是否合理,分析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重要指标。本工程为医院工程,属一类建筑,质量要求较高。该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所示,每平方米主要人、材、机消耗量指标见表3所示。 表2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表

表3 主要人、材、机、消耗指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量)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3技术经济分析 由上表可以得出,该工程的总造价为2767.14万元,单方造价为1,383.97元/㎡,基本符合现行框架结构工程的单方价格。其中土建和装饰部分单方造价分别为568.13元/㎡和473.19元/㎡,占整个项目的75.24%,由此可见土建和装饰部分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土建装饰部分是造价控制的重点。而安装工程相应的单方造价和单方造价比例也基本符合项目的造价组成比例。 工程单方造价费用比重分析。单方造价即指每平方米或每立方米的建筑工程造价,其计算规则是对应的工程总造价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反映出建筑工程的费用率。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9990.53平方米,除土建部分房间需要二次装修外,得出的单方造价基本符合医院单方造价要求。 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大,工期长,项目参加者众多,在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多,材料价格波动大,使得工程造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电气工程,最初的单方造价193.32元/㎡调整为152.71元/㎡,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配电箱在各地单价不同导致,根据建筑市场询价,得知合肥市均价为2000左右,吉林市的配电箱价格在300-500元左右。调整后报价正常,投标报价文件完成。 由此可见,材料费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材料价格越准确则投标报价越合理准确,从而形成企业有利的竞争优势,加大中标机会。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 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发电煤耗 b f 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 /W f×106 (1) 式中: b f——发电煤耗,g/(kW?h); 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 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 B h-B kc (2)

式中: B b——统计期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 B h——统计期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 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 B kc——统计期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 b)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 c)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 d)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 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生活服务和办公 室等)的燃料。 1.3全厂热效率ηdc 全厂热效率即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总热量 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ηdc = 123/b f×100 (3) 式中: ηdc——全厂热效率,%; 123 ——一千瓦时电量的等当量标煤量,g/(kW?h)。 1.4生产厂用电率 L cy 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包括(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明(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企业的资金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是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自有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30%—60%之间较正常)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叫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当年利息支出)÷当年利息支出 资产净利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