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送审稿)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送审稿)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送审稿)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送审稿)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和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5)

3材料 (9)

3.1材料强度 (9)

3.2材料基本要求 (14)

4一般规定 (18)

4.1涵洞分类 (18)

4.2各类涵洞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9)

4.3涵洞布设基本要求 (19)

4.4涵洞与路基在设计与施工中的相关要求 (23)

5涵洞勘测 (25)

5.1初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25)

5.2定测阶段涵洞勘测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26)

5.3涵洞勘测的方法及精度要求 (28)

5.5涵洞的立面布设 (32)

6涵洞水文计算 (35)

6.1暴雨推理法 (35)

6.2径流形成法 (36)

6.3形态调查法 (38)

6.4直接类比法 (42)

7涵洞水力计算 (45)

7.1一般规定 (45)

7.2涵洞孔径验算 (45)

7.3过水消能建筑物的水力计算 (50)

8涵洞构造 (58)

8.1洞身构造 (58)

8.2洞口构造 (61)

8.3进出水口沟床加固及防护 (64)

9结构设计 (67)

9.1一般规定 (67)

9.2作用 (68)

9.3洞身上部的计算 (73)

9.5八字翼墙 (79)

附录A 石材试件强度的换算系数及石砌体分类 (80)

附录B水文计算图表 (81)

本细则用词用语说明 (109)

1 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需要,规范、指导公路涵洞的勘测设计工作,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涵洞的勘测设计。

1.0.3 本细则系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制定。

1.0.4 涵洞布设除必须满足排水、输砂要求外,还应与公路排水系统、水利规划及农田排灌相配合。

1.0.5 公路涵洞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要求,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

1.0.6 公路涵洞的勘测设计除应符合本细则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涵洞 culvert

为保证地面水流能够横穿路堤而设置的小型构造物,一般由基础、洞身、洞口组成。

2.1.2 管涵 pipe culvert

洞身为圆管形的涵洞。

2.1.3 拱涵 arch culvert

洞身截面顶部呈拱形的涵洞。

2.1.4 箱涵 box culvert

洞身为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的涵洞。

2.1.5 盖板涵 slab culvert

洞身以钢筋混凝土板、石板等作为顶盖的涵洞。

2.1.6 压力式涵洞 outlet submerged culvert

进、出洞口都被水流淹没,洞身内通长全断面过水且洞内顶部承受水头压力的涵洞。

2.1.7 半压力式涵洞inlet submerged culvert

进口被水流淹没,洞身内只有部分段落承受水头压力的涵洞。

2.1.8 无压力式涵洞 inlet unsubmerged culvert

洞身全长的水流处于无压流动状态下的涵洞。

2.1.9 倒虹吸涵 inverted siphon

路基两侧水流都高于涵洞进、出水口,且靠水流压力通过形似倒虹吸的涵洞。

2.1.10 汇水面积(集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流域分水线与涵位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面积。

2.1.11 径流 runoff

陆地上的降水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

2.1.12 壅水 back water

水流受到压缩或潮水水位、干流水位顶托而导致上游水位抬高的现象。

2.1.13 临界流速 critical velocity

明渠水流中发生临界水深的断面平均流速。

2.1.14 允许(不冲刷)流速the permit velocity for no scour

涵洞和排水计算时,保证不出现冲刷所采用的允许流速。

2.1.15 过水断面 wetted cross-section

河流、渠道或管道内能排泄水流的横断面。

2.1.16 湿周 wetted perimeter

过水断面的水流与河床(管道)接触部分的润湿边界长度。

2.1.17 水力半径 bydraulic radius

过水断面面积与其湿周的比值。

2.1.18 淤积 sediment

水流挾带的泥沙由于流速减缓而沉积的现象。

2.1.19 糙率 coefficient of roughness

综合反映河床粗糙程度对水流起摩阻影响的系数。

2.1.20 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该值可根据符合规定标准的材料,取其强度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2.1.21 材料强度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2 作用 actions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汽车、结构的自重及土压力等,称为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等,称为间接作用。两者统称为作用。

2.1.23 作用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n action

作用的主要代表值。其值可根据设计基准期内最大概率分布的某

一分位值确定。

2.1.24 作用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n action

作用标准值乘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值。

2.1.25 作用效应effect of an action

结构对所受作用的反映,称为作用效应。如由作用产生的结构或构件的轴向力、弯矩、剪力、应力、裂缝、变形等。

2.1.26 作用效应组合combination for action effects

结构上几种作用分别产生的效应的随机叠加。

2.1.27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

根据桥涵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安全等级。

2.1.28 结构重要性系数coefficient for importance of a structure

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结构,为使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采用的系数。

2.1.29 分项系数partial safety factor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具有规定的可靠度,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为作用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等。2.2符号

2.2.1 水文、水力

A —— 过水面积;

B —— 设计水位时的水面宽度;

C —— 满宁流速系数;

d —— 河床质平均粒径;

E —— 与含沙量有关的系数;

F —— 汇水面积;

g —— 重力加速度;

H —— 水位;

H s —— 设计水位;

h —— 水深;

h b —— 局部冲刷深度;

h k —— 临界水深;

h p —— 一般冲刷后的最大水深;

I —— 比降;

n —— 糙率;

p —— 频率;

Q —— 流量;

Q p —— 频率为P%的设计流量;R —— 水力半径;

S p —— 频率为P%的雨力;

V —— 流速;

V k —— 临界流速;

Vs —— 设计流速;

ΔZ —— 涵前壅水高度;

2.2.2 材料性能

C —— 混凝土强度等级;

E c —— 混凝土受压弹性模量;

E m —— 砌体受压弹性模量;

E s、E p ——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

f ck、f cd —— 石材、混凝土、砌体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 pk、f pd ——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 sk、f sd ——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sd、f'pd ——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f tk、f td —— 石材、混凝土、砌体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 tmk、f tmd —— 石材、混凝土、砌体弯曲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f vk、f vd —— 石材、混凝土、砌体直接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G c —— 混凝土剪变模量;

G m —— 砌体剪变模量;

M —— 砂浆强度等级;

MU —— 石材强度等级。

2.2.3 作用效应

M d —— 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弯矩设计值;

N d —— 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轴向力设计值;

V d —— 计入作用分项系数后的剪力设计值.

2.2.4 几何参数

A —— 截面面积;

A b —— 局部承压计算底面积;

A l —— 局部承压面积;

b —— 矩形截面宽度;

e —— 轴向力的偏心距;

h —— 矩形截面高度;

i —— 弯曲平面内截面的回转半径;

L —— 构件支点间长度或跨径;

L a —— 拱轴线长度;

L n —— 净跨径;

L0 —— 构件计算长度;

r —— 圆形截面半径;

S —— 截面面积矩;

s —— 截面重心至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W —— 截面弹性抵抗矩。

2.2.5 计算系数

γ0 —— 结构重要性系数;

φ —— 砌体构件受压承载力影响系数、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弯曲系数或拱脚处拱轴线的切线与跨径的夹角;

m —— 截面形状系数;

β—— 混凝土局部承压提高系数;

μ —— 剪压复合受力影响系数;

μf —— 摩擦系数。

3 材料

3.1材料强度

3.1.1 石材、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石材强度等级:MU120、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5、C30、C25、C20、C15;

3 砂浆强度等级:M20、M15、M10、M7.5、M5。

注:

(1)石材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mm的含水饱和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MPa)表示。抗压强度取三块试件平均值;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定义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砂浆的强度等级采用边长70.7mm的标准立方体试件28

天抗压强度(MPa)表示。抗压强度取三块试件平均值。

(4)不同尺寸的石材试件强度换算系数及石砌体的分类可按附录A的规定采用。

3.1.2 石材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2的规定采用。

表3.1.2 石材强度设计值(MPa)

3.1.3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1.3规定采用。

表3.1.3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MPa)

3.1.4 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规定如下:

1 混凝土预制块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应按表3.1.4-1的规

定采用。

表3.1.4-1 混凝土预制块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MPa)

砂浆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砌块强度等级

M20 M15 M10 M7.5 M5 0 C40 8.25 7.04 5.84 5.24 4.64 2.06 C35 7.71 6.59 5.47 4.90 4.34 1.93 C30 7.14 6.10 5.06 4.54 4.02 1.79 C25 6.52 5.57 4.62 4.14 3.67 1.63 C20 5.83 4.98 4.13 3.70 3.28 1.46 C15 5.05 4.31 3.58 3.21 2.84 1.26

2 块石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应按表3.1.4-2的规定采用。

表3.1.4-2 块石砂浆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MPa)

砂浆强度等级砂浆强度

砌块强度等级

M20 M15 M10 M7.5 M5 0 MU120 8.42 7.19 5.96 5.35 4.73 2.10 MU100 7.68 6.56 5.44 4.88 4.32 1.92 MU80 6.87 5.87 4.87 4.37 3.86 1.72 MU60 5.95 5.08 4.22 3.78 3.35 1.49 MU50 5.43 4.64 3.85 3.45 3.05 1.36 MU40 4.86 4.15 3.44 3.09 2.73 1.21 MU30 4.21 3.59 2.98 2.67 2.37 1.05 注:对各类石砌体,应按表中数值分别乘以下列系数:细料石砌

体为1.5;半细料石砌体为1.3;粗料石砌体为1.2;干砌块石砌体可采用砂浆强度为零时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3 片石砂浆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 应按表3.1.4-3的规定采用。

表3.1.4-3 片石砂浆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 (MPa )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砌块强度等级 M20 M15 M10 M7.5 M5

0 MU120 1.97 1.68 1.39 1.25 1.11 0.33 MU100 1.80 1.54 1.27 1.14 1.01

0.30 MU80 1.61 1.37 1.14 1.02 0.90

0.27 MU60 1.39 1.19 0.99 0.88 0.78

0.23 MU50 1.27 1.09 0.90 0.81 0.71

0.21 MU40 1.14 0.97 0.81 0.72 0.64

0.19 MU30

0.98 0.84 0.70 0.63 0.55 0.16 注:干砌片石砌体可采用砂浆强度为零时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4 各类砂浆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d 、

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f tmd 和直接抗剪强度设计值f vd 应按表3.1.4-4的规定采用。

表3.1.4-4 砂浆砌体轴心抗拉、弯曲抗拉和直接抗剪强度设计值

(MPa ) 砂 浆 强 度 等 级 强度类别

破坏特征 砌体种类 M20M15M10 M7.5 M5 规则砌块砌体 0.1040.0900.073 0.063 0.052轴心抗拉f td

齿缝 片石砌体 0.0960.0830.068 0.059 0.048规则砌块砌体 0.1220.1050.086 0.074 0.061齿缝 片石砌体 0.1450.125

0.102 0.089 0.072弯曲抗拉

f tmd 通缝 规则砌块砌体 0.0840.073

0.059 0.051 0.042规则砌块砌体 0.1040.090

0.073 0.063 0.052直接抗剪f vd —

片石砌体 0.2410.2080.170 0.147 0.120注: (1) 砌体龄期为28d ;

(2) 规则砌块砌体包括:块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半细料石

砌体、细料石砌体、混凝土预制块砌体;

(3) 规则砌块砌体在齿缝方向受剪时,系通过砌块和灰缝剪

破。

3.1.5 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片石砌体强度设计值,应分别按表

3.1.5-1和表3.1.5-2及表3.1.5-3的规定采用。

表3.1.5-1 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砌体轴心抗压强度f cd 设计值

(MPa) 小石子混凝土强度等级 石材强度等级

C40 C35 C30 C25 C20 C15 MU120

13.86 12.69 11.49 10.25 8.95 7.59 MU100

12.65 11.59 10.49 9.35 8.17 6.93 MU80

11.32 10.36 9.38 8.37 7.31 6.19 MU60

9.80 9.98 8.12 7.24 6.33 5.36 MU50

8.95 8.19 7.42 6.61 5.78 4.90 MU40

— — 6.63 5.92 5.17 4.38 MU30 — — — — 4.48 3.79 注:砌块为粗料石时,轴心抗压强度为表值乘1.2;砌块为细料石时、半细料石时,轴心抗压强度为表值乘1.4。

表3.1.5-2小石子混凝土砌片石砌体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d (MPa)

小石子混凝土强度等级

石材强度等级 C30 C25 C20 C15

MU120 6.94 6.51 5.99 5.36 MU100 5.30 5.00 4.63 4.17 MU80 3.94 3.74 3.49 3.17 MU60 3.23 3.09 2.91 2.67 MU50 2.88 2.77 2.62 2.43 MU40 2.50 2.42 2.31 2.16 MU30 — — 1.95 1.85

表3.1.5-3 小石子混凝土砌块石、片石砌体的轴心抗拉、

弯曲抗拉和直接抗剪强度设计值(MPa) 混凝土强度等级 强度类别

破坏特征 砌体种类 C40 C35 C30 C25 C20 C15 块石 0.2850.2670.2470.226 0.202 0.175轴心抗拉f td 齿缝

片石 0.4250.3980.3680.336 0.301 0.260块石 0.3350.3130.2900.265 0.237 0.205齿缝

片石 0.4930.4610.4270.387 0.349 0.300弯曲抗拉f tmd

通缝

块石 0.2320.2170.2010.183 0.164 0.142块石 0.2850.267

0.2470.226 0.202 0.175直接抗剪f vd — 片石 0.4250.3980.3680.336 0.301 0.260注:对其它规则砌块砌体强度值为表内块石砌体值乘以下列系数:粗料石砌体0.7;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0.35。

3.1.6 混凝土及各类砌体的受压弹性模量应分别按表3.1.6-1 ~ 表

3.1.6-2的规定采用。混凝土和砌体的剪变模量G c 和G m 分别取其受压弹性模量的0.4倍。

表3.1.6-1 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量E c (MPa )

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C35 C30 C25 C20 C15 弹性模量E c 3.25×104 3.15×104 3.00×104 2.80×104 2.55×104 2.20×104

表3.1.6-2 各类砌体受压弹性模量E m (MPa )

砂浆强度等级

砌体种类 M20 M15 M10 M7.5 M5

混凝土预制块砌体 1700f cd 1700f cd 1700f cd 1600f cd 1500f cd

粗料石、块石及片石砌体 7300 7300 7300 5650 4000 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 22000 22000 22000

17000 12000 小石子混凝土砌体 2100f cd

注:f cd 为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

3.1.7 普通钢筋宜选用热轧R235、HRB335、HRB400及KL400钢筋。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f sk 、抗拉强度设计值sd f 和抗压强度

设计值'sd

f 应分别按表3.1.7的规定采用。 表3.1.7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及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 ) 钢 筋 种 类

符号 f sk sd f 'sd f R235 d =8 ~ 20

235 195 195

HRB335 d =6 ~ 50

335 280 280

HRB400 d =6 ~ 50

400 330 330

KL400 d =8 ~ 40 400 330 330

注:(1) 表中d 系指国家标准中的钢筋公称直径单位为mm 。

(2)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

设计值大于330MPa 时,仍应按330MPa 取用;

(3) 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

强度设计值。

3.1.8 普通钢筋的弹性模量s E 应按表3.1.8的规定采用。

表3.1.8 钢筋的弹性模量(MPa )

钢 筋 种 类

s E R235 5101.2×

HRB335、HRB400、KL400 5100.2×

3.2 材料基本要求

3.2.1

公路涵洞所使用的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2.1的规

定。

表3.2.1 涵洞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结构物种类材料最低强度等级砌筑砂浆最低强度等级

拱圈

MU50石材

C25混凝土(现浇)

C30混凝土(预制块)

M7.5

墩台、基础

MU30石材

C20混凝土(现浇)

C25混凝土(预制块)

M5

钢筋混凝土涵洞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2.2 片石混凝土为混凝土中掺入不多于其体积20%的片石,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本规范第 3.2.1条规定的石材最低强度等级。片石混凝土各项强度、弹性模量和剪变模量可按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

3.2.3 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10℃的地区,所用的石材抗冻性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石材在含水饱和状态下经过-15℃的冻结与20℃融化的循环25次,其试验后的材料应无明显损伤(裂缝、脱层),其强度不应低于试验前的0.75倍。

2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证明材料确有足够抗冻性能者,可不作抗冻试验。

3.2.4 石材应具有耐风化和抗侵蚀性。用于浸水或气候潮湿地区的受力结构的石材,其在含水饱和状态下与干燥状态下试块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不应低于0.8。

3.2.5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表3.2.5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 类别 环境条件 最大 水灰比最小水泥

用量 )/(3m kg 最低混

凝土强

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碱含量 )

/(3m kg Ⅰ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

或土接触的环境

0.55 275 C25 0.30 3.0 Ⅱ 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

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

环境 0.50 300 C30 0.15 3.0

海水环境 0.45 300 C35 0.10 3.0 Ⅳ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0.40 325 C35 0.10 3.0

注:(1) 有关现行规范对海水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有更详细规定时,可参照执行;

(2) 表中氯离子含量系指其与水泥用量的百分率;

(3) 当有实际工程经验时,处于Ⅰ类环境中结构混凝土的

最低强度等级可比表中降低一个等级;

3.2.6 对于环境条件为Ⅰ、Ⅱ、Ⅲ、Ⅳ类的情况,涵洞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除预制钢筋混凝土园管涵可分别采用20、30、40、40mm 以外,应分别不小于30、40、45、45mm ;收缩、温度、

分布、防裂等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应分别不小于15、20、25、25mm。

涵洞设计的涵位选择

各类型涵洞特点 公路跨越沟谷、溪沟、河流、人工渠道以及排除路基内侧边沟水流时,常常需要修建涵洞。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同时也满足了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涵洞的类型决定了它的功能、造价和使用年限,因此涵洞类型的选择基本按照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养护等原则,同时要考虑到农田排灌的需要,综上所述可见涵洞类型的选择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道路的等级、性质和任务 涵洞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水力条件 工程费用和造价 当地筑路材料情况 施工期限和施工条件 养护维修条件等 石拱涵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天然石料,不需钢材,只需少量水泥,因而造价低,工程费用少 施工技术简单,专用设备少,适于群众建桥 结构坚固、自重及超载潜力大,使用寿命长,当然石拱涵也存在自身的缺点,那就是拱式结构需要较大的建筑高度,遭受破坏后难于修复,施工时占用劳动力较多,工期较长以及对地基要求较高等。由于以上这些优缺点使得石拱涵在使用范围上受到限制,但它是山区公路常采用的涵洞类型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特点: 建筑高度较小,不受填土高度限制 能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施工简便迅速 为简支结构,对地基条件要求不高 遭受破坏后容易修复 由于需要水泥、钢筋等材料,所以一般造价很高 涵洞择位时应遵循的原则 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 小桥涵址应布设在地质条件良好、河床稳定、水文、水力条件较好的河段。不会因小桥涵位设置不当而造成排洪不畅、冲毁路基、积水淹田或使农业灌溉和正常交通受到影响。小桥涵位置和轴线方向确定,要满足设计流量的渲泄,使水流畅通,做到"进口要顺、水流要稳",不发生斜流、旋涡等现象,以免冲毁洞口、堤坝或农田。 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使桥涵工程量(包括桥涵主体及一切附属工程)最小,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 一般情况下,应在下列位置考虑设置小桥涵或涵洞: 天然河沟与路线相交处。凡路线与明显沟形的干沟、小溪、河流相交时,且当路线上游汇水面积大于0.1km2时,原则上应设置涵洞。 农田灌溉渠与路线相交处。路线经过农业区、跨越水渠、堰塘或水库的排水渠以及通过大片梯田,影响农田灌溉时应考虑设置涵洞。 路基边沟排水渠。在山区公路的山坡线,为排除路基挖方内侧边沟流水,应考虑设置涵洞。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1 设计依据与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11)《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 12)《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 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1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2 桥涵布设原则 2.1 桥梁 1)标准跨径的桥梁,单跨为6~20m的桥梁采用桥面连续,20m及以上的桥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或连续刚构)。原则上,桥墩高<20m时采用结构连

续,桥墩高≥20m时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此外,当桥梁段落纵坡≥2.5%时,也需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 2)考虑桥梁外观,水中桥墩系梁一般置于常水位附近。但对于跨越航道的桥梁,其孔径和桥长设计,还应满足通航的需要,主墩承台顶面一般应置于最高通航水位以上或河床以下。 3)大型泄洪河流应避免在大堤迎水面和堤顶设墩,承台及桩基设计应考虑冲刷影响。 4)斜跨一般河流的桥梁,当桥长较短、河段顺直流向一致、斜交角度小于50度、桥面宽度一致时,优先采用斜桥斜做方式,反之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沿河纵向桥采用斜桥正做方式。(注: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顺时针夹角,斜度系路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夹角。)5)特大、大跨径桥梁跨越较宽、较深山谷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桥,但跨径不宜大于200m;跨越山区典型的V形沟谷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 6)在有一定景观要求的路段,上构可采用连续板或装配式箱梁结构。 7)中、小跨径的弯、坡、斜桥,支架又不高时,可考虑采用整体式支架现浇连续或简支梁板结构。 8)互通内异形桥梁、小半径匝道桥的结构型式推荐采用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或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板),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跨径不宜大于20m;有条件时也可采用装配式预制构件。 9)主线桥梁上跨等级公路或农村道路时,必须满足有关净空的要求,净高可预留0.2m的富余。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设防标准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桥梁的抗震规范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抗震桥梁的使用功能分类与重要性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的标准,为中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及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是指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实现预期功能的桥梁工程的预防措施。桥梁按照设定的可靠性要求以及抗震技术要求,一般是由设计地震动参数和建筑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决定的,这就是桥梁抗震设防的标准。当前,我国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直接以基本烈度作为设防烈度,而且考虑到结构重要性系数,实际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公路桥梁的结构抗震设防标准。而抗震设防标准是对结构抗震设防要求高低尺度的衡量,它直接关系到公路桥梁结构的安全度与工程造价的多少,是在抗震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公路桥梁抗震的三水准设防与二阶段设计 多级抗震设防是被国内外的建筑物抗震规范中广泛运用的手段,其三水准设防设想,是通过二阶段设计实现的。 1.1三水准设防 若桥梁结构其设计的基准期是y,那么公路桥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目标中,小震、中震、大震则分别约为y年63%、y年10%、y年3%。 在地震的作用下,桥梁的结构性能目标可分为三类,即桥梁构件没有任何损坏,结构保持在弹性范围内;桥梁构件出现可以修复的损坏,修复后可以正常使用;桥梁构件损坏严重,但整个结构其非弹性变形依然受到控制,同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还有一定的距离,震后能够修复,震时紧急救援车还可以通过。为实现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三水准的方法进行抗震设防。设防水准以及相应的性能目标如下表: 1.2二阶段设计 公路桥梁的抗震规范征求意见的稿拟中,所采用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是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这一目标的,认为“中震可修”是自动满足的。所以,我国当前实际上应用的同公路桥梁抗震规范拟稿中的提议是一致的,即:在公路桥梁的抗震设计中,均采用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的方法,但是二者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所采取的二级设防、二阶段设计,实际上满足了“中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标,而“小震不坏”这一目标会自动满足。 2.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以及使用功能分类 2.1建筑抗震设防重要性的分类 根据建筑对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影响程度,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重要性划分为以下几类。甲类: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如:大型桥梁,危险品等;抗震设防标准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当0.05g≤a≤0.3g时,应该按照0.1g≤a≤0.4g的要求;当a=0.4g时,应该按照a>0.4g的要求。乙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如:医院,发电厂等;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当0.05g≤a≤0.3g时,应该按照0.1g≤a≤0.4g的要求。丙类:一般的建筑,如:一般的民用或工业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丁类: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仓库;抗震设防标准符合本地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的要求,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a减半,但最小值不得小于0.05g。 依据建筑物重要性来确定的抗震设防类别,决定了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地震带来的损坏的大小以及应该采取的抗震措施的等级,而且地震的作用随着抗震设防类别的差异,可以

公路涵洞施工方案范文文稿

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安徽省新路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编制日期:二0一六年八月四日 涵洞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改建工程的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合同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交通部颁布的现行公路《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三)、通过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四)、我单位的综合施工能力,现有的机械设备装备水平、技术实力以及近年来参加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制定涵洞施工方案编制原则如下: (一)、遵循合同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合同文件中的工程规范、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方案,满足建设方各项要求。 (二)、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要求。 (三)、遵循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四)、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安全操

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五)、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 (六)、遵循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施工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马鞍山市的有关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三、工程概况 S367马鞍山段(北部通道)第二标段起点桩号K9+417.292位于和县石杨镇金城标东S367与石盘公路交叉处,K9+535至K13+940段利用现状石盘公路,对其进行罩面改善。路线向西在石杨镇北侧与S206平面十字交叉,在石杨码头南150m处跨越石杨河后于封林庄衔接上老路,路线基本沿老路布设,依次经黄河村、周村、熊庄、枣林岗、终于石杨镇铸陆村,终点桩号K21+876,全长12.458km。 本标段共有涵洞39座,其中主线34座,线外涵5座,K14+200-K16+250、K18+260-K18+920两段为新建路段,原则上采用全幅施工,当影响路基土石方填筑时,采用半幅施工;其余路段为拓宽段,采用半幅施工。 具体工程数量如下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 四、圆管涵施工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删减列表

JTGD60-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新规范删减列表 1.0.4、设计使用年限(新增) 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使用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1..0.6、增加抗风、抗震、抗撞设计要求。 3.1.2、公路桥涵线形设计:(引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3.1.4、地震状况应做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从偶然状况中剥离)。 3.1.5、公路桥梁钢结构部分应根据需要进行抗疲劳设计(通用规范新增内容,对应的钢结构设计新规范执行)。 3.1.6、风险评估:初步设计阶段实行风险评估制度(新增,对应交公路发(2010)175号)。 3.2.3、增加斜交桥梁桥墩斜交正做时,墩台边缘净距的计算简式。 3.2.7、新增跨线桥桥墩设置及防护要求。 3.4.1、紧急停车带的设计长度要求修改。 3.4.2、人行道设置宽度修改。最小宽度有原来0.75或1米,修改为1米。增加路缘石高度设置的进一步说明。 3.5.1、增加易结冰、积雪的桥梁纵坡不宜大于3%的要求。 3.5.3、第四条,增加逆风、冰冻、漂流物的影响下,提高铺砌高度。 3.5.5、详细补充桥台搭板设置长度、宽度、搭接以及厚度要求。 3.6.6、增加桥梁栏杆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描述。 3.6.8、条纹中补充了盆式支座、球钢支座等支座。 3.6.9、简化伸缩缝的要求,删除了数模式伸缩缝中钢梁高度的要求。 3.7.6、增加桥面排水、桥台排水、支挡构造物排水的要求,详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8.2、新增永久观测点的设置要求。(特大桥、大桥) 3.8.4、修改防雷设计要求。(参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高速公路设施防雷设

计规范》) 3.8.6、新增结构监测设施设置要求(技术复杂的大型桥梁)。 3.8.7、新增跨线桥设置防抛网要求。 4.1.5、基本组合中将汽车荷载按照车辆荷载的加载时,车辆荷载分项系数调整为1.8。 4.1.5、桥涵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修改,将原不同情况下的大桥、中桥、小桥的结构设计安全等级提高了一个等级。 4.1.5、偶然组合:修改作用的分项系数。 4.1.6、取消长期组合、短期组合的说法,改为:准永久组合及频遇组合。 4.1.7、增加钢结构疲劳设计荷载组合规定。 4.2.2、增加预加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2.5、第五条,增加水浮力标准值计算公式。 4.3.1、各等级公路桥涵的汽车荷载等级做了一定调整,将二级公路荷载等级标准提高了一半(由偏向公路二级,改为偏向公路一级)。车道荷载中集中荷载Pk的起始计算标准提高,由180KN提高至270KN。对交通组成中重载交通比重较大的公路桥涵,宜采用与该公路交通组成相适应的汽车荷载模式进行整体和局部验算。 4.3.1、汽车横向折减系数改为横向车道布载系数,提高单车道布载系数至1.2。 4.3.3、离心力计算取消了半径的限制,弯桥均需计算离心力。 4.3.7、增加疲劳荷载计算模型。 4.3.8、风荷载标准直接引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删除原来规范中规定的内容。 4.3.12、无悬臂宽幅箱梁,宜考虑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效应。(新增内容) 4.3.13、支座摩擦系数增加盆式支座、球形支座的规定。 4.4.1、取消内河航道等级为1-3级内河船舶撞击作用设计值,要求按照专题研究确定。

涵洞设计要领

涵洞设计要领 首先,我们在普通、简单的涵洞设计中,会出现很多错误或者是瑕疵,图面上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二,我们设计解决难度较大的涵洞的能力不足,不能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更多时候,只是扮演一个绘图者的角色,并没有理解涵洞真正的设计意图,解决实际需要,设计出来的涵洞不够合理。 第三,我们的涵洞设计效率比较低。 需要改进以上的一些问题,在此我总结了下自己在实际设计操作中的一些涵洞设计经验和心得,希望能与大家交流和探讨,看是否有能帮助上大家的地方。 第四,我们要把涵洞的结构搞清楚,要有空间想象力,所谓的画法几何,不行的话,去找书看看,只有这个搞明白了,才知道这么设计合理,有些不明白的东西怎么去处理。 一、拿到一个涵洞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查找资料:我们拿到一个涵洞一定不能急着开始绘图,查找资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开始设计会让自己事半功倍,而以下是资料里面需要我们读取的信息。 1、涵轴断面: 是主要的信息来源,我们的设计就是基于涵轴断面而来,因此一定要仔细分析。包括地面线信息,既有涵长,既有涵标高,也包括丈量表里面的既有涵高度,双线的线间距或者是接长涵洞的线间距。 2、路基帽子或纵断面: 轨底到路肩高度,路基宽度,线路坡度,路肩高程,要注意看是否受竖曲线影响。 3、平面图: 涵轴断面所给出的地面信息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分析平面图是设计出合理的涵洞的重要步骤,我们可以从平面图上确定我们的标高,涵洞位置等,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平面图上构思自己所设计出的涵洞,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排水,行车,多线的影响等等信息。 4、调查表:

调查表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资料,其实很多涵洞的特殊性就体现在调查表上,一定要看清楚调查表上所写的情况,看是否有我们需要特殊处理和注意的地方,避免我们考虑不周而造成涵洞不合理设计,比如看清楚是否有淤积,既有涵洞的材料,是否需要特殊处理出入口等等。 5、地质资料: 我们需要从地质资料上了解水文信息和是否具有侵蚀性等。 尽可能的从资料里面发掘对我们设计有用的信息,是高速优质设计涵洞的前提,如果发现有资料不齐,或资料有误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寻求设计负责人解决落实。 二、掌握了我们需要的设计信息后就可以开始设计。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出草图之后不要急于去修改图面。首要的是要把图面上的数据核对一遍。仔细核对后没错再开始修改。这是血的教训啊。。。。 1、资料填写: 涵洞的设计并没有太大的难点,仔细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我们需要把资料准确无误的反映到设计中,一定要自己仔细检查复核资料是否输入错误,比如检查地面线是否与涵轴断面一致,路基宽度和路肩高度是否有误等等。 2、出入口的选择: a、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采用八字墙出入口形式; b、入口如果在挖方内可以采用端墙式,注意斜交是没有端墙式的; 3、铺砌的选择: a、一般和地面平齐采用标准铺砌; b、在地面以下采用梯形槽; c、灌溉用途或有侧沟等情况,如果在地面以上需加矩形槽; d、入口在挖方地段,有时候需要设急流槽跌水井,看具体情况而定。 4、标高的确定:标高确定是涵洞里面的难点,要综合考虑以下的因素确定: a、排洪涵洞,要保证水流能与上下游顺接,入口要能进水,出口能出水; b、保证最小临界坡度; c、保证最小填土厚度; d、尽量减少填挖方量;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 一、基本要求 1、地震作用: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E1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E2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2、各抗震设防类别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符合下表 3、一般情况下,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应根据各桥梁抗震设防类别的适用范围按下表的规定确定。但对抗震救灾以及在经济、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或破坏后修复(抢修)困难的桥梁,可按国家批准权限,报请批准后,提高设防类别。 4、A类、B类和C类桥梁必须进行E1地震作用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D类桥梁只须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的B类、C类、D类桥梁,可只进行抗震措施设计。 5、各类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桥梁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设防措施等级按下表

表3 各类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 注:g—重力加速度 (2)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梁,抗震设计不应低于下线桥梁的要求。 6、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取值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表4 各类公路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 注:g—重力加速度 二、抗震措施 1、各类桥梁抗震措施等级的选择,按照表3确定。 2、6度区 简支梁梁端至墩、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a(厘米) 按下式计算:a≥70+0.5L 式中:L—梁的计算跨径(米)。 3、7度区 (1)7度区的抗震措施,除应符合6度区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2)拱桥基础宜置于地质条件一致、两岸地形相似的坚硬土层或岩石上。实腹式拱桥宜减小拱上填料厚度,并宜采用轻质填料,填料必须逐层夯实。 (3)桥台胸墙应适当加强,并在梁与梁之间和桥台胸墙之间加装橡胶垫或其他弹性衬垫,以缓和冲击作用和限制梁的位移。 (4)桥面不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宜采用挡块、螺栓连接和钢夹板连接等防止纵横向落梁的措施。连续梁桥和桥面连续的简支梁(板)桥,应采取防止横向产生较大位移的措施。 (5)在软弱黏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不稳定的河岸处建桥时,对于大、中桥,可适当增加桥长,合理布置桥孔,使墩、台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动的岸坡或地形突变的不稳定地段。否则,应采取措施增强基础抗侧移的刚度和加大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小桥可在两桥台基础之间设置支撑梁或采用浆砌片(块)石满铺河床。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常用规范(截止2015年12月31日)

序号规范名称有效版本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160号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5《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623-2014 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7《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8《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11《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 1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13《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14《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1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2009版)TB10002.5-2005 1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17《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 1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19《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20《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2-2005 21《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 24-89 22《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50917-2013 23《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JTG/T D64-01-2015 2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 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6《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27《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2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29《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30《市政工程勘查规范》CJJ56-2012 3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3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 3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35《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TB/T2331-2013 36《铁路桥梁球形支座》TB/T3320-2013 37《桥梁球型支座》GB/T17955-2009 38《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盆式支座》CJ/T464-2014 39《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球型钢支座》CJ/T482-2015 4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4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42《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10 43《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2006 4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 45《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04 46《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4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联结器》GB/T14370-2007 48《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T3193-2008 49《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50《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 5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 52《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 53《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5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55《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TBJ214-92 56《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57《无损检测 焊缝磁粉检测》JB/T6061-2007铁路桥涵规范的修订内容见铁道部、铁总相关文件 (一)设计规范 (截止2015年12月31日) 拉索、缆索、冷铸 镦头锚、索鞍、索 夹等材料规范不在 此列表中

涵洞设计说明书

加桩号盖板涵设计说明书 1、设计采用的规范和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44-89) (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J/T D65-04-2007) 2、设计技术标准 1、计算行车速度:20km/h。 2、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 级。 3、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系。 4、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 3、主要材料 C30混凝土涵洞盖板、涵顶铺装,C25混凝土涵洞台帽,C20片石混凝土涵台基础,M15浆砌片石涵洞身,M7.5浆砌片石一字墙身及基础、洞口铺砌、截水墙。 采用HRB335钢筋和HPB235级钢筋。HPB235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的规定;HRB335级钢筋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的规定,凡需要焊接的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要求。 4、涵洞设计 (1)涵洞布置情况 涵洞的布置以不改变原有水利灌溉系统为前提,排灌通畅为原则,并根据实地调查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要求,结合桥梁的设置情况,综合考虑布设涵洞。涵洞型式依据地形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情况等,选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2)盖板涵设计要点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两端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计算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度角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 3)预制板宽分为99cm中板和99cm边板两种。 4)计算涵台内力时,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计算。 5)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 6)涵洞基底土承载力小于设计要求时,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基地设置砂砾、碎石垫层,提高地基承载力,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垫层范围、厚度根据地基承载力算确定。 7)涵洞洞口形式采用一字墙。 8)盖板上的帽石采用C20混凝土。 5、施工说明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 T 2231-01—2020》解读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以下简称原《细则》)同时废止。为便于理解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修订情况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 原《细则》自2008年实施以来,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发展迅速,桥梁抗震设计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和成熟的研究成果。原《细则》已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目前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技术水平,为适应公路桥梁建设技术和抗震设计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 《规范》适用于单跨跨径不超过150m的圬工或混凝土拱桥、下部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的梁桥的抗震设计。斜拉桥、悬索桥、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梁桥和拱桥的抗震设计,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应进行专项研究。《规范》既考虑了当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的技术需求及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技术的新进展,也重点考虑了与《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规范》《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相关标准的衔接。《规范》的体系更为完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对进一步提升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三、特点及主要修订内容 《规范》保持两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抗震设防标准(地震作用重现期)和性能目标与原《细则》一致。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规定将计算地震作用常数调整为2.5,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1地震作用下,采用弹性抗震设计,要求墩、梁、基础等桥梁主体结构保持弹性状态,主要验算结构和构件的强度以及支座的抗震能力;E2地震作用下,对采用延性抗震设计的桥梁,主要验算结构变形(位移)和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以及支座的抗震能力,对采用减隔震设计的桥梁,主要验算结构强度以及减隔震装置的能力。 《规范》主要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减隔震设计以及构造措施等方面的成熟研究成果,修订和完善了相关设计规定和计算方法,增强了《规范》体系的完整性以及设计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包括: (一)在基本要求方面:增加了桥梁结构抗震体系的内容,明确了B类和C类梁桥可采用的抗震体系包括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两类。细化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增加了梁式桥一联内桥墩的刚度比要求和多联梁式桥相邻联的基本周期比要求。

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第二章桥梁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桥梁抗震设计流程,桥梁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动输入的选择、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基本要求:掌握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理解和掌握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掌握地震动输入的选择要求、掌握桥梁抗震概念设计基本原则。 重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地震动输入的选择和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难点:桥梁抗震设防标准的确定。 最近二三十年来,全球发生的对此破坏性地震造成了非常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桥梁工程在地震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切断了震区交通生命线,造成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使次生灾害加重,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多次破坏性地震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也一再显示了桥梁工程进行正确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自从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我国的桥梁抗震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以及《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先后得到了修订或编制完成。这些规范引入了新的桥梁抗震设计理念,完善了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我国桥梁设计的依据。 2.1 抗震设防标准及设防目标(课件) 2.1.1 抗震设防标准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是指根据地震动背景,为保证工程结构在寿命期内的地震损失(经济损失及人员损失)不超过规定的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水平,规定工程结构必须具备的抗震能力。因此,抗震设防标准是工程项目进行抗震设计的准则,也是工程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从选址到使用寿期内的防震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抗震设计、保证施工质量与合理的维护保养。其中,抗震设计要遵从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抗震设防标准。它包括抗震设防目标、工程设防类别、设防地震和场地选

设计依据的主要规范最新图号汇总2015.7.10

设计依据的主要规范、国家标准和相关设计手册 公路工程相关规范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_D60-2004)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_D62-2004)《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_D60-01-2004)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D65-01-2007)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T D70/2-01-2014)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JTG/T D70/2-02-201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03)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_B07-01-2006)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C20-2011)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0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公路交通标志板》(JT/T 279-2004) 《突起路标》(GB-T_24725-2009) 参考地方标准: 《湖南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指导意见》 市政工程相关规范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建质[2013]57号《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89-9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5-20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00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1999)《城市公共交通标志》(GB/T5845-2008)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最新城市道路及地下管线设计手册》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基础知识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基础知识 随着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对交通线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一旦地震使交通线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的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也将会越来越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一章总则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章地震灾害预防第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本法所称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本法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第十九条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 我国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是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抗震设防标准桥梁抗震主要靠预防,桥梁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安全度原则,在经济与安全之间进行合理平衡。桥梁抗震的目标是减轻桥梁工程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确定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应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根据桥梁的重要性程度确定该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地震破坏后,桥梁结构功能丧失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损失;建设单位所能承担抗震防灾的最大经济能力。 抗震设防三级设防思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一、基本要求 1、地震作用: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E1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E2地震作用: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1总则 1.0.1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我国地震的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伤亡大、灾害严重。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我国地震烈度基本区划图,我国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地区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近1/3。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发生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突发的强烈地震使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公路桥梁是生命线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 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具体规定。在此期间,国内外桥梁抗震技术有了长足进展,而且,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因此,在广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桥梁抗震设计成熟新技术基础上,首次编写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供城市桥梁抗震设计时遵循。 1.0.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发展非常快,修建了大量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大跨径桥梁。因此本规范给出了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的抗震设计原则供参考。由于本规范在抗震分析方法、计算模型等方面增加了多模态反应谱和时程方法,因此对于《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只适用跨度150m内的梁桥不再作要求。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公路涵洞设计要点的探讨 摘要:涵洞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涵洞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及工程造价。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工程涵洞设计的要点,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很好的完善了涵洞的设计方法,为实际工程涵洞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涵洞;设计要点;孔径设计;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涵洞是公路排水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广东地区尤为普遍,一般平原区每公里1~3道涵洞,山区3~5道涵洞,由此看来,涵洞工程量占公路工程比重较大。涵洞设计的妥当与否,不仅对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涵洞的设计重视并不够,导致涵洞在设计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为此,本文特对涵洞设计要点做一简要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2 涵洞设计要点 涵洞设计应合理、充分地利用勘测设计的资料,在综合考虑实际地形、路线平纵面总体布置等数据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2.1 流量计算 利用初定涵位处的汇水面积、比降等资料和相应的小桥涵计算公式,一般采用径流形成法计算出该涵位处的设计流量Qp,为后续涵位、孔径的最终确定做准备。 2.2 涵位的最终确定 实际工作中,涵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涵洞的位置应在考虑路线平纵线形的布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在地形较好,地质条件良好,地基承载力较高、较稳定的地方。

(2)原则上每个汇水区或每条河沟、冲沟都应设置小桥涵,但实际工作中,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节省造价,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可以考虑将相邻的多个汇水区域或河沟、冲沟合并到一个涵洞处排水、灌溉。如图1所示。 图1多个汇水区域或河沟处涵位布置图 (3)在河沟位置处布设涵洞时,涵洞与路线平面的交角应尽量和河沟与路线的交角相一致。实际设计工作中,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斜交涵洞的角度一般由河沟与路线实际交角和设计单位既有的斜交 盖板通用图的尺寸来决定。如图2所示。 图2斜交涵涵位布置图 (4)当与路线斜交处河沟地质较差,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斜交涵洞涵长较长时,从经济和技术上考虑,可改移河沟位置至附近地质良好、经济技术评价较好的位置设涵。切不可单纯为了缩短涵长、降低造价而硬性地改沟改河。如图3所示。 图3改沟改河涵位布置图 (5)在冲沟处设涵时,应对比冲沟底及冲沟两侧山体的地质、水文情况。当冲沟底的地质较差、坡率很大时,应将涵位设置于地质良好的山体一侧,涵底坡率应适当减缓,以防止水流过急对洞口和基础造成过大冲刷。如图4所示。 图4冲沟处涵位布置图 (6)当河沟顺着路线方向,河沟两岸地形较陡,用改沟改河的方法不能解决灌排水问题时,可考虑设置纵向涵(涵轴线与路线相平行或相一致)。如图5所示。 图5纵向涵涵位布置图 2.3 涵底纵坡的确定 涵底纵坡应与涵位处的实际地形相适应,主要根据外业调查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