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五中2013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五中2013届高三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七校交流龙海五中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出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⑴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⑵,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⑶,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⑷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⑸,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⑹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

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

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着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②皇皇:指匆忙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少:稍微

C.若有所责.责:责备

D.难工.而可喜工:精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A.学者有所溺焉尔复驾言兮焉求

B.方勉焉以模言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不如因善遇之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弟,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1)“燕辞归、客尚淹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5分)

A、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三国演义》)

B、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甚至离家出走。高老太爷临终前只好答应取消婚约。(《家》)

C、因为金融公债上混乱,实业界同人推举吴荪甫联合各方面有实力的人,办一个银行,做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益中信托公司就是这样成立起来的。(《子夜》)

D、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后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太太生就一副受苦受难、丑陋的面相,但性情极好。由于她没有嫁妆和其它收入,所以自惭形秽,对丈夫的折磨一向逆来顺受。(《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几次葬花?第二次葬花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请简述。

(2)玛丝洛娃被流放到哪里?她在途中处境很糟糕,聂赫留朵夫知道后为她做了什么事?使她境况得到哪些改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㈠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③其往也。”

㈡孟子曰:“教亦多术也,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①互乡:鲁国的乡名,其乡风俗恶劣。②与:赞许③保:追究

⑴材料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2分)

⑵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㈠中的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纵览2011年的电视荧屏,古装戏可谓红火异常。首当其冲的便是后宫题材,《宫》、《倾世皇妃》、《唐宫美人天下》、《万凰之王》……一时间,各朝代的“后宫”大集结。据悉,仅“楚汉之争”的题材就有五部都在拍摄。

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已逝,历史人物早在岁月流转中化为昨日云烟,今日荧屏上的古装戏都是今人的解读。因而很多制片方认为拍摄古装戏就稳操胜券,它远离现实,可以胡编乱造、任意臆想;如有差池,还有“戏说”、“秘史”来做“挡箭牌”;而今又时兴“穿越”,古装戏的“天马行空”更是如鱼得水。荧屏上一片对帝王将相的歌功颂德,英雄红颜的倾世之恋,偶像梦幻的美好爱情,有些剧集为了聚人气、拉收视,不惜玩弄悬疑、惊悚元素,甚至香艳场面,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对该类题材产生了审美疲劳,对有些作品甚至开始“拍板砖”、“吐口水”,引发了网络上的一片讨伐之声。

最近在北京、浙江、广州等地热播的《甄嬛传》,却在一片乱象的古装戏市场中,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追捧。《甄嬛传》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上乘之作,原因诸多。除了郑晓龙导演这块金字招牌外,更重要的是该剧经过“接地气”的处理,把朝代坐实了不说,更将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都做了符合历史的编排,不仅如此,该剧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具有文化品位追求的渗透,将清朝雍正年间,或者可以说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揭露了在腐朽制度的残害下,人性、人情的极度扭曲,一改宫廷戏美化宫廷,把皇帝、妃子写成偶像的做法,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宫廷的阴暗,颇具“正剧”范儿,体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正如郑晓龙所说:“如果把皇宫拍得阳光灿烂,让皇帝风

流潇洒,后宫佳丽美艳安逸,如果把封妃当嫔作为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将宫廷戏全部偶像化,那实际上是违背历史、违背人伦,也违背了人性最基本的准则。”

题材不是创作成败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和思想艺术水平。观众对荧屏上一些“古装宫廷剧”的批评,根本的目的不是要取消古装戏,而是要反对古装戏创作中的低俗化倾向。《甄嬛传》的成功再次证明,古装题材仍然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仍然能够尽情讴歌“真、善、美”,在传达主流价值观上,它与任何题材类型没有区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戏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现代人的理解和眼光演绎给当今社会人看,本身无可厚非,任何题材的作品都有好有坏,关键在于要宣扬什么。《甄嬛传》的热播启示我们,尊重历史也是古装题材电视剧必须遵循的,而正确价值观导向仍然是包括所有题材在内的影视剧的生命和灵魂。

(选自2011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0. 对《甄嬛传》“成为上乘之作”的根本原因,解说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追求真实,拒绝臆造,不仅朝代坐实,剧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也都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B. 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了在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残害下极度扭曲的人性和人情。

C. 具有历史“正剧”的特质,表现了封建制度下宫廷的黑暗,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D. 文化内涵丰富,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以雍正年间为代表的整个封建制度下后宫女子的悲惨命运。

11. 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3分)

A.远离现实,可胡编乱造,成为众多制片方热衷古装戏、2011年电视荧屏古装戏火爆之因。

B.“戏说、秘史”成了古装戏差池的“挡箭牌”,而“穿越”更使古装戏的任意臆造如鱼得水。

C.古装戏玩悬疑,玩惊悚,玩香艳,极尽低俗之能事,让观众审美疲劳,必然引发众多讨伐之声。

D.“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古装题材的电视剧自有其独特的认识价值。

12. 根据文意,你认为一部成功的古装戏,必须具备哪些要素?(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观火

梁遇春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恬然自安的心境,亦无

14、文中波浪线处引用拜伦“看到海而不发出赞美词的人必定是个傻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本,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徐璐明

“我负丹青”是吴冠中80高龄时写就的自传的题目,这短短四个字是大师为自己交付给丹青水墨的一生所下的注解,一个“负”字更是道出了这位艺术家艺术修行至深处的自省与不满足。事实上,吴冠中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贡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说林风眠把中国艺术追求的韵味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形式结合在一起,那么吴冠中则是在继承前辈衣钵的同时,将中西

画风的融合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巴黎塞纽奇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玛丽〃德莱士〃波波小姐曾这样评价吴冠中:“(他)若非最伟大的,也是今天唯一成功地融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画坛大师。

翻看吴冠中的求学历程,就不难读懂为何他会穷尽一生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吴冠中出生农家,1935年,已经考入浙江大学附属工业学校的吴冠中来到好友朱德群就读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玩,见到了油画、水墨画和雕塑。“就像初生的婴儿刚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了世界”,艺术的美深深感染了17岁的吴冠中。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吴冠中考入杭州艺专。

在那里,他学到了东方的艺术思想,也接受了西方绘画的基础——素描和油画都是当时艺专的主体课程之一。而真正带领他进入西方绘画世界的,则是他之后留学法国的经历。在法国,他师从巴黎画派的重要成员苏弗尔皮教授。“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苏弗尔皮教授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吴冠中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

尽管沉浸西方绘画艺术多年,吴冠中并没有对西方的美学法则照单全收。江梅告诉记者,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油画厚重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特性与中国画的淡雅轻盈自由结合,西方油画强调块面结构与传统中国画在点线上的韵律交相并融。吴冠中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抽象的风格,笔下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既富中国气质,又具现代感,东西画风浑然一体。

在色彩的运用上,吴冠中习惯用减法。他借鉴中国水墨的色彩并融合西方光色,追求黑、白、灰的构成,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了自己钟爱的颜色——银灰。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色,其油画中的村庄、小镇、黑瓦白墙,无不透露着中国水墨“墨分五彩”的淡雅。在点、线、面的运用上,吴冠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次陈列在中华艺术宫“名家馆”的油画《鲁迅故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幅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吴冠中在近景中用线条勾勒出绍兴中学的树丛,后面用他擅长的墨点法将水乡的白墙黑瓦一层层展开,直至消失在天际线之中。画面中零星散落着一些红点,在大面积的灰、黑、白中显得醒目却不夺目。而穿绕

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

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

人,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社会待遇、子女升学、医

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五、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70分)

某个生物专家到印第安人所在地进行科学考察,雇几个印第安人做向导。前

三天,向导走得很快,专家很高兴。但到了第四天,向导不走了,原地休息。专

家很奇怪,也很着急。他问向导,这是怎么回事。向导说,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

这样的,走三天,休息一天。专家问为什么,向导说,这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追

上我们疲惫的身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语文试卷答题卡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2)

(3) (4)

(5) (6)

2.() 3.() 4.()(9分)

5.(1) (3

分)

(2) (3

分)

6.(1) (3分) (2)

(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5分)

8.选()题 (5分)

9.(1) (2

分)

(2)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10.()(3分) 11.()(3分)

12.

. (3分)

13.选做()文()()(5分)

14.

(4

分)

15.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

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着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6.(1)对比。(1分)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1分)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1分)

(2)诗人的“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跟离人相别;二是秋天凄清的景致;三是功业无望,梦想成空;四是长年漂泊在外。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7.、(一)7.D (爱斯美拉达的尸体原本就存放在蒙特佛贡的地窖里,没有失踪。)E(葛朗台太太所继承的遗产使葛朗台老头得到三十万法郎)。(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8.(1)两次。(1分)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吃了闭门羹。(1分)宝玉的丫头晴雯(1分)因不满之前夜深困倦之时宝钗还来访,所以这次不问来者是谁,而将黛玉拒之门外。(1分)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1分)

(2) 西伯利亚。(1分)知道了玛丝洛娃的糟糕处境后,聂赫留朵夫疏通了有关方面的关系,(1分)把玛丝洛娃调到政治犯队伍中。(1分)这里食宿比较好,不再受男人迫害。(1分)她还认识了几个对自己起了极好的影响、决定了自己的前途的人。(1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翻译:⑴互乡(这个地方风俗恶劣)很难和他们打交道,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

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提了⑵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9.参考:⑴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1分)孔子不因为童子来自乡风恶劣的之地而拒绝他,并告诫门人不要只看到人过往,而要看到人“欲洁”,(1分)足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分善恶、优劣等有教无类的思想。(1分)⑵不矛盾。(1分)孔子不会因为对方低劣而不教;(1分)孟子的“不屑之教”并不是不教,也不是放任之,(1分)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而是要从方面来激发他的自尊心,要其自省,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殊途同归的。(1分)【说明:如果学生只答“不矛盾”,不给分;如果答“不矛盾”,但原因分析错误,可得1分。】

10 B 【A.不是根因,且说法不确,原文是“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 C 为剧作特点,而非原因,且“具有历史‘正剧’特质”不合原文,《甄嬛传》乃古装戏,非历史剧; D是成功之因,但属表象,并非本质。】

11. C 【以偏概全,并非所有的“古装戏”都如此。】

12.(3分)

①要尊重历史(不违背大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真实);

②要有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传达强烈的批判意识);

③要表现深刻的人性、人情(尽情讴歌“真、善、美”)。【各1分】(二)甲 (15分)

13.B.(只有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 E.(“火”并非全文线索。)(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拜伦是在赞美海,突出强调海的无与伦比的魅力。(1分)实际上是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以作者自己对海的漠然,来衬托其对火的热爱和赞美。(2分)

15.(6分)

答案要点:

①火充满活力和生机,能驱走寂寞,使人感到温暖。

②火变化万千,能给人梦想和希望,帮助人们缓解压力。

③火是一部活书,无始无终,绝不雷同,令人百读不厌。

(以上要点取一点并举例分析即可,例略)(要点2分,举例分析3分,语言通顺1分)

(二)乙(15分)

13. B.(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是指其考取杭州艺专的事。) D.(色彩的运用上是习惯用减法。)

(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这两个“负”字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两个“负”字的含义不相同。(1分)“我负丹青”的“负”是辜负、懈怠的意思,“丹青负我”的“负”是舍弃、远离的意思。(1分)前者表现了吴冠中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