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报刊文章部分翻译

西方报刊文章部分翻译

西方报刊文章部分翻译
西方报刊文章部分翻译

我喜欢两党合作的想法。只要想到民主党和共和党走到一起就能令我发笑。“终于,”我对自己说:“美国政府可以运作了”。不过随后我看了看他们实际上达成的协议,我开始怀念起(政府)瘫痪的日子。

今年的9月29日,众议院取得民主、共和两党压倒性的支持通过了一项条例草案。该法案将会由于中国坚持低估其货币而对中国商品处以惩罚性关税。大家似乎都同意是时候了。但并非如此。这一法案往好处说顶多是毫无意义的装腔作势,往最坏处看是危险的蛊惑人心。它无法解决其寻求要修补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是美国不断滋长的反华情绪的一部分,这些情绪忽略掉了中国下一阶段发展所带来的真正挑战。

毫无疑问,中国保持其货币人民币低估,以便帮助其制造商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廉价地销售玩具、毛衣以及电子产品。但这只是中国成为全球关键的制造基地的一系列因素之一(其他的因素包括低工资、一流的基础设施、贸易友好、顺从的工会以及勤劳的劳动力)。仅仅让人民币升值不会神奇地改变这一切。

中国公司许多商品的成本比美国制造商的要低25%。让那些商品贵20%(因为假定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对美元会升值20%是合理的假设)不会让美国工厂具备竞争性。最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会帮到其他一些低工资的经济体,如越南、印度以及孟加拉,它们生产许多跟中国相同的商品。因此,沃尔玛依旧会以最低可能的价格囤积货品,只是这些东西会更多地来自越南和孟加拉。还有,这些其他国家,以及亚洲的许多国家,一样让其货币保持被低估。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的研究负责人赫尔穆特·莱尔森(Helmut Reisen)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那样:“这个世界上不止两种货币”。

这出戏我们都看过。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北京允许其货币对美元升值了21%。尽管经历了大幅升值,但中国对美的出口仍持续增长。当然,一旦经济不景气,中国的出口也会放缓,但没有那些不让其货币升值的国家那么严重。因此,就算有着相对价格更高的商品,中国的表现也比其他出口国要好。

回顾一下过去发生在其他地方的事情你一样会得出相同的结论。1985年,美国在广场协议会议上恫吓日本,让其日元升值。但随后50%的升值幅度并未使得美国商品更有竞争力。耶鲁大学的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指出,自2002年以来,美元对我们所有的贸易伙伴的货币已经贬值了23%,但美国的出口仍不景气。美国对全球90多个国家的进口都大于出口。这都是因为那些国家操纵了货币吗?抑或是更有可能是我们作为国家所做出的重消费而轻投资和制造的根本选择的结果?

未来新中国

我们所面临的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并非是它将继续以廉价商品充斥我们。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国正在提升价值链,这在未来将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最为显著的竞争因素。

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专心致志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它不需要投资于其人民;该国的目标是主要生产低工资、低利润的商品。只要工人用工便宜、工作努力就足够了。但是工厂必须是现代化的、道路必须是世界级的,机场港口必须是高效率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人类历史未曾见过的速度和规模做出来的。

现在,中国希望进入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政府官员明确指出,这意味着下一阶段其经济发展需要投资于人力资本,同样的决心曾被用于高速公路上。自1998年以来,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扩张,几乎令教育投入在GDP中的占比提高了2倍。从10年前到现在,中国的大学数量翻了一番,学生数量则是之前的4倍,从1997年的100万提高到2007年的550万。中国挑出了自己的9所顶级大学,成立了中国版的常青藤联盟。在欧洲的大学和美国的州立大学受到大规模预算削减的影响而摇摇欲坠之时,中国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建立起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部门。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注册的增长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注册数的总量。

人才之利

向教育进行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投资,对于中国、还有美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已经测算出训练有素的工人对经济的影响。在美国,相对于只接受9年教育的人而言,高中学历的工人生产力是其1.8倍,大学毕业的工人则是其3倍。中国正在大规模地扩大其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供应。由于印度学生英语学得更好,并接受了技术培训,这两点目前仍是如此,因此中国在服务业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印度,尽管如此,中国的机构仍将进入这个广阔的市场。福格尔相信,高技能工人的增长将会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极大地提高该国的年均增长速度,令其GDP到2040年到达令人瞠目结舌的123万亿美元。(是的,据他估计,2040年中国将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不管这一无法想象的数据是否准确,我也认为福格尔对中国的发展太过乐观,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国正开始提升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开始进入直到最近还被认为是西方世界特权的行业和工作领域。这才是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它既不产生于北京对货币的操纵,亦非源于隐性补贴,而是来自于战略投资和勤奋工作。对此最好的、更有效的回应不是威胁和关税,而是深入的、结构性的改革以及新的重大投资,让美国经济充满活力,让美国工人充满竞争力。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两党协定。有人同意吗?谁?

【本文翻译仅为外语学习及阅读目的,原文作者个人观点与译者及译言网无关】

器官移植在美国:伦理困境与前瞻器官移植,即把人体中的某一器官转移到另一个人体内的过程,是一门较新的医疗手术。1954年,肾脏移植首先在美国获得成功。如今,最常见的可移植器官是肾脏、肝脏、心脏、肺、胰腺和肠子。

对人体器官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专门负责收集和管理美国每一例器官移植数据的机构UNOS手里有一份等候器官移植的名单,截至2010年五月下旬,这份名单上的人名多达107,729人,其中有四分之三需要的是肾脏,每个人至少需要等候8年以上才能得到。美国肾脏学会的诊疗杂志2009年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估计,在等候肾脏移植的60岁以上病人中,将有46%等不到做手术的那一天了。例如,在2007年,接受肾移植的美国人有16500人,而在等待中辞世者则将近5000人。

这一串数字已引起医疗工作者、伦理学家和制定政策者的高度关注,大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可靠器官的供应量。虽然人们提出的某些解决方案看起来可以接受,但其他一些方案,用基督教医学协会执行会长约翰·F·布里汉尼博士的话说,是属于“打着尊重人类生命尊严的旗号所提出的不当措施”。

默许捐赠

有一条建议日益受到追捧,就是让政府制定一条“默许捐赠政策”,即“凡是没有书面说明不捐献器官者,都默认为愿意捐献器官”。在接受民意调查的人群中,大约有九成的人会说支持器官捐赠,但最后真正愿意成为器官捐献者,且其亲人也同意一旦其本人去世,就把器官捐出去者,则大概只有一成。由此看来,“默许捐赠”政策有可能显著缩小口头上与实际行动上的差距。

目前至少有24个国家采纳器官默认捐献的制度,其中有一些做法是,要求家庭成员予以认可,另外一些做法是,即使当事人已经同意捐献,家庭成员也可以在采集器官这个环节予以否决。

美国的器官捐献制度属于“明确选定”式,即必需有本人事先同意后,才可以被指定为捐献者。在全美各州都实行这样的做法,即要求捐献者在其有生之年签署愿意捐献器官的声明,形式可以有几种,如申请驾照时签署,在线签署,或在享受医保的过程中随时签署,等等。

今年(指2010年,本文提及的其他时间均以此为基点——译者注),纽约和伊利诺伊两个州的立法机构已经采用默认捐献的法规。奥巴马政府信息与法规事务办公室主任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就已在他的畅销书《隐晦》(Nudge)中别出心裁地倡导说:要把默许(捐赠)的做法当作“自由主义制度下的家长制”哲学的一部分来对待。

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阿瑟·盖普兰(Arthur Caplan)博士说他非常赞赏这种默认做法:“对于出自个人意愿的利他主义者而言,这绝对是值得尊敬的做法,而且这种做法能给大多数美国人一个表达他们(真正)想要什么的机会,也就是说,一种表达捐赠方式的机会。(默认捐赠)并非等于没得选择。

那些让人有权选择放弃的国家,等候器官移植的名单已经减少了,盖普兰博士在提到这一点

时说:“我们知道这种做法证明行得通嘛。”

默认捐赠的做法实际上是把皮球踢给那些不愿意加入捐赠行列的人。本来,亲属对亲人在生时许下的意愿及亲人死后如何处理其遗愿方面应该有优先决定权,然而政府却希望凌驾于亲属之上,对此做法,自由党派和保守党派都表示反对,这是情有可原的。问题是教会同样持反对态度。基督教就有一条教理认为,如果捐赠者本人或其亲属没有明确同意捐献器官,那么从道德层面上讲,器官移植就是不可接受的。

医学伦理道德专家布里汉尼说,默认捐献这种政策的思想根源在于对人类个体的看法存在问题,因为这种做法无异于公然声称“人的身体是国有财产,人体器官首先是社会的公共财产”。

新网5月22日电奥巴马任总统之后,一直有意回避意识形态的标签,当被冠上“自由主义者”或像“温和派”这类内容含糊的标签时,他都会大声抗议。他似乎只愿意被看成一个带环保意识的务实主义者。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在奥巴马上任一百多天之后,还是逐渐可看出其治理哲学的雏形。文章摘录如下:

根据4月13日时代杂志得到的情报,白宫的行政团队中,聚集了许多“行为主义经济学家”(behaviorist economists),组成了一个时代杂志称为“行为科学梦幻智囊团”!

其实,早在奥巴马竞选期间,就有一个由29位行为经济学的学者组成的秘密谘询小组,对他竞选的策略行动,如募捐筹款活动、谣言控制以及如何动员选民等各方面,不断的提呈白皮书,评论献议。看来奥巴马从中得益不浅,所以在当了总统后,更加器重这群学者专家。

行为经济学近代的研究,大部份源自70年代的克赫曼(Daniel Kahnemanand,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特沃斯基(Amos Tversky)。这两位心理学家强调,人们的行为往往是不合逻辑的,常常不符合传统的经济学模型。

他们发现:人们有天生的心理偏向,比如倾向回避损失多于追求收益;人们一再犯错,因为他们惯用一些直观简便、但逻辑可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人们的选择极易受到语言的影响,比如说,只要把提问的方式改变一下,就能让人作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如果医生问你,这手术有20%的死亡率,你会接受吗?但是,如果他说,有80%的存活率,你的反应又会怎样呢?

近几十年,自由市场的意识形态不但在经济领域,同时也在政治领域独领风骚:认定人是理性的,而市场的力量的自由运作,能够对任何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正好颠覆了这个假定。他们用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说明,人在决策时,往往受到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正快速的扩张,已成为一门可以运用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决策科学。

“自由意志家长式”的施政方针

近两三年,研究者更进一步,倡议利用这些新发现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这样的呼吁,在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和理查德德?萨勒(Richard Thaler)合着的《轻推一把》(Nudge)中最引人注目。今日,其学说已经以风暴之势席卷了政治领域。美国的奥巴马和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隆都深受影响。

这两位学者指出,抉择环境的安排,对人们的决定,有莫大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退休金。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储蓄退休金的必要与重要性。在一个理性的世界里,每个美国人理应都会参加公司的401(K)退休储蓄计划。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美国雇员往往拖延耽搁,因为他们懒得去弄清楚那些繁杂的各种选项,以及填写那许许多多的表格文件。不过,如果他们的雇主替他们自动注册,虽然允许他们事后退出,很多员工都会继续下去的。简单的把注册方式改为“默认”,就能在不妨碍他们的选择自由的情况下,促进员工的福利。

桑斯坦与萨勒称这种政策制定的方式为“自由意志家长式”(Libertarian Paternalism)。桑斯坦是奥巴马的老朋友,现在已被招揽为白宫幕僚,是美国总统办事机构,行政管理与预算局的要员,对白宫事务,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除了上述的退休储蓄改革,白宫还准备实施他称为“智能配算”(intelligent assignment )的建议。

年老公民在注册医疗保险(Medicare )时,常被那众多的选项搞得头昏脑涨,最后往往弄到放弃注册。奥巴马的政策专家于是建议,当局根据病人的购药史,先为他们自动注册,并配给一个最能符合他们需求的计划,之后他们可以转换到任何一个他们认为更好的医疗保险计划。

这些诱导理性行为,“轻推一把”的小小设计,在奥巴马的宏图大业里,只算是牛刀小试。上几个月,奥巴马团队把“轻推一把”的逻辑,放大扩充,不论在理论或应用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行为经济学”原先的范畴。

在他宣布的诸多改革计划中,有一些是通过改変奖励措施来鼓励或抑制某些活动。而另一些则扶植竞争以图激发创新。不过,虽然白宫的政策专家心里都有一些他们希望看到的后果,他们与行为科学家一样,本能的回避采用强行高压的手段。他们专注在人们所面对的选项上做文章,追求影响人们的决策,而不是用指令强制。

奥巴马的治理哲学,可以从他拯救银行的计划中清楚看出来,他不像一些欧洲国家那样,直接了当把那些破产的银行国有化,而是迂迥的帮助银行卖掉那些有毒资产,让私人投资者重拾投资银行的信心。

在医疗改革方面,他的手法也同出一辙。多年来,虽然预防保健——如定期身体检查或癌症筛查,能够节省数以千万计的美元,美国在预防保健的投资,却远远不足。问题是,美国工人在更换工作时,常常需要同时更换保险计划。这样一来,原先的保险公司就无法取得他们投资在预防保健的回报。因此,在医疗制度改革计划里,奥巴马建议将让雇员在更换工作时可以轻易携带原有的保险同往,以消除保险公司投资预防保健的顾虑。

奥巴马医疗改革计划的另一个核心是推出一项政府医疗保险计划,同私人保险业者竞争,以减少保险费用,让未受保的民众也能获得医疗保障。

奥巴马政府不会铲除市场或阻碍其运作。但政府却通过各种方式,如设计奖励措施、或引发新的竞争,来强力的刺激市场,以达到他的目的。他不强迫市场顺从他的愿望,他只改变游戏规则,重塑商家的计算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利益与他的愿望是一致的。

从奥巴马在经济,医疗以及能源各方面的改革手法来看。他希望做到的,是在不剥夺民众的抉择自由的前题下,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朝向利己利人的理性方向。

“自由意志家长式”被喻为是结合了左右两翼政治优点的“第三条路”。看来,奥巴马总统决心当西方政界的开路先驱。(吴大地)

独家权威震撼发布:张中宁主编《最新西方报刊经贸文章选读》课后作业答案Lesson09

KEY TO EXERCISES Section A: Text Comprehension I. Reference Answers to Pre-reading Questions: 1.CEE are generally more vulnerable than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because they have fairly new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immature economies and, importantly, a high reliance on foreign credit (Para. 3). 2.The crisis has struck particularly hard, notably Ukraine, Latvia and Hungary (Para. 4). The outlook of Poland is better (Para. 5). 3.Russia, for all its difficulties, will not need external finance because of its huge reserves (Para 10). 4.The IMF publicly warns that the deepening global crisis has led to deterioration in prospects for all emerging markets and it singles out CEE as a region of particular concern (Para. 15). Many bankers find the IMF too gloomy (Para. 16). Section B: Exercises I. Vocabulary Buildup Choose the best equivalent word or phrase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for each underlined word or phrase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C 2. B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C 10. B 11. C 12. B 13. C 14. D 15. B II. Business Terms 1.Give the Chinese equivalents of the following business terms and expressions which would be found in the given paragraphs of the text. 1) 信贷不足 2) 不健全的经济体制 3) 私营企业 4)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5) 金融市场 6) 外部融资7) 经常项目赤字 8) 资金缺口 9) 新兴市场 10) 资本市场融资11)大宗资金12) 融资能力 2.Give the English Equivalents of the following Business terms and expressions which would be found in the given paragraphs of the text. 1) foreign credit 2) Gross Domestic Product 3) refinancing plans 4) a pick-up in economic activity 5) external debt 6) smaller amounts 7) debt rollover 8) non-performing loans 9) household balance sheets 10) balance of payments III. Text Comprehension

英美报刊选读答案

《英美报刊选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对英美报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认识英美报刊语言、文体、词汇、语法等基本特点,掌握英美报刊阅读的基本知识及技巧,为独立阅读英美报刊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特点 与该课程旧教材(第1版)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为使学生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和英汉词典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独自排解疑难词语的能力,编者不但向他们推荐工具书,并教授他们使用方法;为使他们能加深对词汇的记忆,还介绍词法和重要词根及词缀。 2.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新闻词语和扩大词汇量,本书在“新闻词语解说”中尽量结合课文,讲透疑难词语。此外还列出一些与这些词语或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词汇。 3.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读报知识,本书在“背景知识”中尽量结合课文,介绍重要的并时常见诸报端的人物、党派和组织机构等,并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4.为使学生对新闻写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编者较系统地说明标题的若干特点,对新闻体裁的分类、导语和写作特点及常语等做了简介。 三、教学内容 《英美报刊选读》为省开课程。 1.授课内容:重点为第1、3、4、5、6、8、13、15、17、19、20、21、24、28、30课(共15课),其它内容主要供自学。 2.课时安排: a) 学员自学:2学时/周,共30学时学完15课。 b)面授辅导:4学时/次,共4次。每学时辅导一课,最后一学时复习。 3.作业:共四次,在湖北电大网站英语本科网页上下载,课后完成,交辅导教师批改,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学员完成作业后,可浏览网页上的“答案及详解”,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掌握的情况 四、教学建议 教师授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在上课时,可要求学生先回答每课后的练习题—— Questions,使他们基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段或跳跃式选段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新闻词语和背景知识进行阅读和问答式方式讲解。如果备课充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高,教员可采用美英教员教授母语的方法,抛开课本或讲义,只讲有关课文的重点词语、背景知识和写作手法等。这样,学生除预习外,课后还要结合教

课文翻译 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 第五版 端木义万 Lesson20

Lesson 20 East Versus West 东西方观念和思维的差异 classmates chime in. 同学插话。 That kind of collectivism confirms the commonly held belief that learning by organic induc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rote memorization. 这种集体主义证实了有机归纳学习比死记硬背更有效的普遍信念。 Why do you find, in a music conservatory, a lot of Asian would-be concert pianists but comparatively few Asian opera-singers-in-training? 为什么在音乐学院会有很多想成为钢琴家的亚洲人,而受训的亚洲歌剧演员却相对较少? There's a physical limit to how many hours a day a person can sing, Nisbett says, but not to how many hours one can practice sonatas. 尼斯贝特说,一个人每天唱歌的时间有生理上的限制,但练习奏鸣曲的时间没有生理上的限制。 He attributes these differences to history. 他将这些差异归因于历史。 East Asian agriculture was a communal venture in which tasks like irrigation and crop rotation had citizens acting in concert. 东亚农业是一种公共事业,其中灌溉和作物轮作等任务需要公民协同行动。 In contrast, Western food production led to more lone-operator farmers and herdsmen. 相比之下,西方食品生产导致了更多的孤独的农民和牧民。 Greek democratic philosophy emphasized the individual; the Reformation stressed a personal connection to Go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made heroes of entrepreneurs. 希腊民主哲学强调个人;宗教改革强调个人与上帝的联系;工业革命造就了企业家的英雄。 But in Asia, Confucius said virtue hinged upon appropriate behavior for specific relationships, say, among siblings, neighbors or colleagues. 但在亚洲,孔子说,美德取决于对特定关系的恰当行为,比如在兄弟姐妹、邻居或同事之间。 These tidy generalizations are not without critics. 这些整齐的概括并非没有批评。 A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professor who edits the 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 David Matsumoto, holds that while Nisbett attaches his observations to fascinating raw data, he takes some conclusions too far. 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教授、《跨文化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主编大卫?松本(David Matsumoto)认为,尼斯贝特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引人入胜的原始数据结合起来,但他的一些结论有些过头了。 "In cross-cultural work researchers are too quick to come up with some deep, dark, mysterious interpretation of a difference with no data to support it," Matsumoto says. "It's difficult to draw one conclusion [from] a snippet of behavior, and that's what this work tends to do." 松本说:“在跨文化研究中,研究人员在没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总是急于对差异

国内韩语专业开设现状调研报告书

国内朝鲜语(韩语)专业的开设现况调研报告书 一.国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1.河南省外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 【山东】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青岛农业大学,聊城大学,青岛滨海学院,曲阜师范学院等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 【吉林】延边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等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 【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等 【天津】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

【河北】河北大学 【陕西】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安徽】合肥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白云学院 2.河南省内开设朝鲜语(韩语)专业的主要院校 【洛阳】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 【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 二.国内院校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省外朝鲜语(韩语)课程开设状况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韩国语专业目前有教授7名,分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为确保教学质量本科生每年每班只招收15名学生。 ?教学内容:①韩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②应用韩国语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翻译,传译 ③对于韩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外交,政治,经济的广范围理解 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相关比较的广泛知识 ⑤英语4级 ⑥独立的韩国语学习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

课文翻译 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 第五版 端木义万 Lesson 7

Lesson 7 :Cities and Suburbs Are Trading Places 远程办公 Young Singles, Other ‘Non-Families’ Taking Over Outer Areas, Study Shows 研究显示,单身青年和其他“非家庭成员”占据了周边地区 By D’Vera Cohn. A role reversal between cities and suburbs is rewriting a demographic script that has dominated American life for decades. 城市和郊区之间的角色转换正在改写几十年来主导美国生活的人口统计学脚本。Young singles, elderly widows and other such “non-family households”now outnumber married-with-children homes in the nation’s suburbs, creating changes in demand for housing, entertainment and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ies where most Americans live. 在美国的郊区,年轻的单身人士、年老的寡妇和其他类似的“无家庭家庭”现在的数量超过了结婚带孩子的家庭,这就改变了大多数美国人居住的社区对住房、娱乐和服务的需求。 At the same time, the married-with-children families often thought of as typically suburban are increasing in many growing cities of the South and West, according to a study based on the 2000 Census to be released today b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与此同时,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今天发布的一项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南部和西部许多发展中城市,通常被认为是典型的郊区已婚带孩子家庭的人数正在增加。 In suburbs, the demand for social services is rising even as nightclubs are springing up in shopping malls to serve affluent singles. 在郊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正在上升,尽管为富裕单身人士服务的购物中心里的夜总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In some cities, school buildings are crowded again, and small commercial districts are rising from the dead. 在一些城市,学校建筑再次拥挤起来,小型商业区死而复生。 In the Washington area, non-families have outnumbered married-with-children households in most of the region’s biggest suburb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and the trend intensified in the 1990s, hi the region’s outer suburbs, married couples with children still dominate. 在华盛顿地区,十多年来,在该地区大部分最大的郊区,非家庭家庭的数量超过了已婚带孩子的家庭,这一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加剧,在该地区的远郊,已婚带孩子的家庭仍然占主导地位。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urbs reflects the arrival of a more diverse popul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lives of people already living there. 郊区的转变反映了人口多样化的到来,以及已经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There is a growing singles scene of young people who want to live near suburban workplace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unmarried couples buying houses, and more homes being rented to groups, including immigrants.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住在郊区工作场所附近,越来越多的未婚夫妇在买房,越来越多的房子被租给团体,包括移民。

商务英语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商务英语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信息 1.1.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商务英语报刊选读》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ading》 1.2.课程代码 0412073 1.3.学时与学分 2/32 (16+16) 1.4.课程性质 外语必修课 1.5.授课对象 商务英语专业普通高职二年级学生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2.1.课程开设的目的 商务英语报刊选读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外语必修课,一方面要求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熟悉报刊英语常用相关词汇和国际商务专业术语,扩大词汇量,并掌握报刊英语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从而提高报刊英语阅读技能和翻译技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国际商务知识,跟踪经贸商务领域的最新动态,启迪思想,开阔视野,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教学目标 2.2.1.理论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大主要英文通讯社及报刊,能熟知英文报刊标题的语言特色,以加强对文章容的理解;同时要熟悉报刊英语常用相关词汇和层出不穷的与国际商务相

关的专业术语,掌握报刊英语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以便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文章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英语新闻概要的写法。 2.2.2.能力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报刊选读是一门职业技能课,因此能力教学也以技能的培养为主。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对句子结构和段落关系的分析,掌握文章大意,获取想要的信息,弄清作者的态度和意图;能够熟悉商务英语文章的各种文体风格,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能够通过阅读速度的提高,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量。 英汉翻译能力: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将文章大意和重要段落或句子用简单易懂的、符合汉语习惯的中文准确地表达出来。 2.2. 3.思想教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在当今形势下学好外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思想,以及既能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又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特色的精神。 3.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3.1.重点掌握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的商务、时事等专业术语;重点掌握英文报刊常用词汇、常用句型和修辞手法;重点掌握商务类报刊的阅读技巧及翻译技巧。 3.2.掌握 要求学生掌握商务英文报刊各类典型新闻报道,掌握报刊英语的语言风格、文字特点、写作特点,包括文章结构、句子结构、标题语法、等以及各种文体风格;掌握英语新闻概要的写法。 3.3.了解 使学生了解一些西方重要英文报刊的编排及背景、立场、发行量和影响力等;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了解英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及其在联系。 4.课程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4.1.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建议表

D-34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美报刊选读 英文名称:Reading Course in American and British News Publications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分:2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系拓宽英语专业知识类指定选修课,计划为英语专业方向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和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报刊英语的文章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报刊阅读了解全球时事新闻,使学生能在信息激增的时代,积极有效地获取并积累有价值的信息。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英美文化背景有深度了解,要求从文化学的角度,着意进行跨文化的对比,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对有特征的文化现象作有一定深度的评析。 2.从文体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报刊体裁的特点,横向与其他文体进行比较;纵向以新闻文体为系统,从词、句、段、章等各个层面了解该文体的区别性特征,以及文体交叉的趋向。 3.以词汇为切入点(词汇是民族文化的突出表现),多结点地从微观比较的角度积累语料和文化知识点,以此向纵深拓展,为宏观理论的掌握提供支撑。 4.从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尝试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论来处理外刊阅读中的各种问题,提倡创新思维与创造表达。 5.外刊阅读尤重知识面的大幅拓展,与经典阅读(尤重深度)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具有深度,又有宽度地巩固、拓展所学,以应将来工作之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历史、地理、环境 第二单元文教、医疗 第三单元经济生产 第四单元生活风尚

美英报刊阅读教程Lesson 1 课文

【Lesson 1 Good News about Racial Progress The remaining divis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should not blind us to a half-century of dramatic change By Abigail and Stephan Thernstrom In the Perrywood community of Upper Marlboro, Md.1, near Washington, D.C., homes cost between $160,000 and $400,000. The lawns are green and the amenities appealing—including a basketball court. Low-income teen-agers from Washington started coming there. The teens were black, and they were not welcomed. The homeowners? association hired off-duty police as security, and they would ask the ballplayers whether they “belonged” in the area. The association? s newsletter noted the “eyesore” at the basketball court. But the story has a surprising twist: many of the homeowners were black t oo. “We started having problems with the young men, and unfortunately they are our people,” one resident told a re porter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But what can you do?” The homeowners didn?t care about the race of the basketball players. They were outsiders—in truders. As another resident remarked, “People who don?t live here might not care about things the way we do. Seeing all the new houses going up, someone might be tempted.” It?s a t elling story. Lots of Americans think that almost all blacks live in inner cities. Not true. Today many blacks own homes in suburban neighborhoods—not just around Washington, but outside Atlanta, Denver and other cities as well. That?s not the only common misconception Americans have ab out race. For some of the misinformation, the media are to blame. A reporter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or instance, writes that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whites and blacks has widened. He offers no evidence. The picture drawn of racial relations is even bleaker. In one poll, for instance, 85 percent of blacks, but only 34 percent of whites, agreed with the verdict in the O.J. Simpson murder trial. That racially divided response made headline news. Blacks and whites, media accounts would have us believe, are still separate and hostile. Division is a constant theme, racism another. To be sure, racism has not disappeared, and race relations could —and probably will —improve. But the serious inequality that remains is less a function of racism than of the racial gap in levels of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ingle parenthood and crime. The bad news has been exaggerated, and the good news neglected. Consider these three trends: A black middle class has arrived. Andrew Young recalls the day he was mistaken for a valet at the Waldorf-Astoria Hotel in New York City. It was an infuriating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 for a man who was then U.S.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Nations. But it wasn?t so long ago that most blacks were servants—or their equivalent. On the eve of

英语专业专插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专插本)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多种技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经贸、商务、翻译等工作,也能从事与行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 2.系统掌握英语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了解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经贸、商务基础知识及从事经贸、商务、翻译工作的多种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解决工作中某些实际问题。 3.具有较强的英语口、笔交际能力,能阅读有一定难度的专业书刊;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能通过网络获取新信息。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授予学位 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位条件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学制:2年;毕业总学分:83学分; 课内总学时:经贸方向1404学时。 公共必修课:3学分,占总学分 3.6% 专业必修课:41学分,占总学分49.4% 选修课:39学分;其中 专业限选课:22学分,占总学分26.5%; 公共选修课:17学分,占总学分20.5%。 五、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要发展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英语专业基础必修课):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美文学史、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交替传译、英汉同声传译、英文报刊选读 应用课程(经贸方向限选课):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原理、外贸英语单证与函电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交际与谈判、BEC商务英语(中级)

英美报刊阅读翻译

英美报刊选读第一次作业 马倩芸学号111350119 上课时间:周四3/4节课 Putin surfaces after mysterious 10-day absence From The Washington Post of Marc.16.2015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et with Kyrgyz President Almazbek Atambayev on Monday, according to footage from state tv. The meeting marked Putin’s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in more than 10 days, following rumors of poor health. (Reuters) ①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made his first public appearance in more than 10 days on Monday, following intense speculation about his health or other reasons he was out of view.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 普京在十天后的这个星期一首次公开露面,同时,人们激烈的猜测是他的健康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他离开公众视线。 “It would be boring without gossip,” Putin told reporters outside St. ②But he offered no other immediate details on why he missed a series of meetings and postponed one state visit during the period.但是他没有即时透露其他关于这段时间他为什么缺席一系列会见和延期一个国事访问的细节。 The 62-year-old Putin showed no apparent signs of ill health as he met with Kyrgyzstan’s president, Almazbek Atambayev, in the Constantine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the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d. [Putin’s macho image gains followers]

《商务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商务报刊选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熟悉商务英语报刊专业术语及专业词汇,扩大词汇量,能够独立分析商务报刊的文章结构并通过阅读中总结出文章主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商务报刊阅读篇章阅读技巧,从而获取经济贸易等领域的时事动态,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其前导课程为《商务英语精读》、《实用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后续课程为《跨文化商务交际》、《国际人才英语》、《国际贸易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知商务报刊的语言特点,掌握商务报刊的语言特色,迅速获得商务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够分析商务时事的发展规律,熟悉各种商务文体风格,利用英汉互译方式,加强商务篇章信息获取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理解能力,特别是阅读和问题分析能力。教师需要了解西方重要报刊的编排、背景、立场及发行量等,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能与时俱进。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的词汇及专业术语,掌握商务报刊的修辞手法,掌握各类报刊的阅读技巧及翻译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Capital Markets (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Banking Industry 第二节 Stock Exchange 第三节 American Stock Markets—Reversal of Fortune 2、重点、难点

重点:Knowing the stock system in banking 难点: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economic trend 第二章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4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Business Planning—Marketing Planning 第二节 Supporting Of Online Campaign Launches with Online Marketing 第三节 Online-coupon Firms—Group on Anxiety 2、重点、难点 重点:Knowing how to do business planning 难点:Understanding online business transaction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第三章 Business Elite (4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The Resurrection of Steve Jobs 第二节 Ann Moore: The CEO of Time 第三节 Steve Jobs and the iPad of Hope 2、重点、难点 重点:Knowing the business entrepreneur 难点:Understand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a company 第四章 E-Commerce (4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In E-Commerce,More Is More 第二节 The Alibaba E-Commerce Empire 第三节 Online Shopping: Selling Becomes Sociable 2、重点、难点 重点:Knowing how E-commerce runs in business 难点:Understanding online shopping in community 第五章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3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Globalization VS Economic Sovereignty 第二节 The World’s Top Choice

课文翻译 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级精选本 第五版 端木义万 Lesson19

Lesson 19 It's a Glad, Sad, Mad World 主观幸福感 Where you live, as much a show you live, is a key influence on the feel-good factor 你住在哪里,就像你在现场表演一样,是影响你感觉良好的关键因素 By Walter Kirn It's almost impossible for most people in well-off countries to begin to understand how it feels to live in the extreme poverty of Calcutta, surviving in India's third largest city in a shack, or on the street with little access to clean water,food or health care. 对于生活在富裕国家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几乎不可能开始理解生活在印度第三大城市加尔各答的极度贫困中是什么感觉,在一个简陋的棚子里生存,或者在没有干净的水、食物或医疗保健的街道上生存。 The filth. The crowds. The disease. 污秽、人群、疾病。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fortably housed and amply fed, these conditions sound hopeless, and the suffering they must breed seems unimaginable. 从那些住得舒舒服服、吃得饱的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条件听起来让人绝望,它们所带来的痛苦似乎难以想象。 But not as unimaginable as this: according to a researcher who employs a method of ranking human happiness on a scale of 1 to 7, poor Calcuttans score about a 4, meaning they' reslightly more happy than not. 但没有这么不可思议:根据一位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方法给人类幸福打分,分值从1到7,贫穷的Calcuttans给出的了4分,表示他们的幸福程度稍微高一些。 And that's certainly happier than one might expect. The assumption behind this finding, of course, is that happiness, like Olympic figure skating, can really be scored numerically at all and that the judges who score it don't even need to come from the same countries or speak the same languages as the people they' re judging. 这当然比人们预期的要快乐。当然,这一发现背后的假设是,快乐,就像奥运会花样滑冰一样,真的可以用数字来打分,给它打分的裁判甚至不需要来自相同的国家或说相同的语言。 Robert Biswas-Diener, has worked extensively with his father, the noted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sychologist Ed Diener, to evaluate what they term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of people around the globe, from Masai warriors in East Africa to Inughuit hunters in Northern Greenland, inviting them to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ir moods and outlook. 罗伯特?比斯瓦斯-迪纳为他的父亲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出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Ed Diener,评估他们的术语主观幸福感(主客观)世界各地的人们,从东非的马赛勇士极地因纽特人猎人在格陵兰岛北部,邀请他们来回答关于他们的心情和前景问题。 The results have led them to one sweeping conclusion: human beings, no matter where they live, and almost without regard to how they live, are, in the elder Diener’s words,"preset to be happy." 结果让他们得出了一个笼统的结论:人类,无论他们住在哪里,也几乎不管他们如何生活,用老迪纳的话来说,都是“预设的幸福”。

报刊英语试题B卷

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考试 《经贸英语报刊选读》试题(B ) Ⅰ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to Chinese (20’) 1. Mutual funds 2. Turnover tax 3.tougher monetary policy 4. Most-favored nation 5. leave no margin for profit 6. Housing bubbles 7. hot money 8. Standing committee 9.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10. tax rebate Ⅱ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to English (20’) 1.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2.国内生产总值 3.国际能源机构 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增值税 6.周转税 7. 美国次贷危机 8.世界遗产名录 9. 管理价格 10. 都江堰水利工程 Ⅲ Reading read the following text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related with the texts, and then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underline. (30’×2) Passage one Economics Slow as Inflation Catches Up with Europe It took a few months. But the economic woes touched off by soaring oil prices and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inally engulfing Europe. While each country has written its own recipe for what appears to be a looming slowdown, they all have one key ingredient in common: "Inflation, inflation, inflation," said economist Gilles Moec of the Bank of America in London. Pinched by higher prices, consumers aren't spending -- and polls find confidence levels are falling in most of Europe's big economies. Marie-Charlotte Robin, 23, a communications student who drives every day through Paris for her summer internship, says she has to devote more and more of her budget to gasoline. Recently, she has spent about 70 euros ($110) a week at the pump. "I don't even fill up my whole tank anymore because the price makes me sick to my stomach," Robin said, while taking a lunch break on a park bench on a street just off the Champs-Elysee. Inflation could well be the bugbear that defines what might otherwise have been a normal, cyclical slowdown after two or three years of strong growth in Europe. Unusually, it is food and oil prices that have risen without driving up core inflation. But many worry it is just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prices for other goods begin rising as well.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