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 1.一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10 N,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的力拉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如图所示,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 B. 2.5 N C. 5 N D. 10 N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个物体受力时,它一定与其他物体相互接触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12.小东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他提着用细线吊着的物体从A处走到B处,再从B处走到C处,如图所示.该现象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应用是 A. B. C. D . 13.某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24.5 N,则该弹簧测力计下端最多只能挂________ kg的物体,当钩上挂5个200 g的钩码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________ N.(g= 10 N/kg)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 橡皮筋才能产生弹力 C.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才能产生弹力 4.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5.甲、乙两同学质量之比为 A. 529.2 kg,529.2 N 10 : B B. 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弹力D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D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9,甲同学重54 kg,588 N 588 N,则乙同学身体质量和重力分别是( C 54 kg,529.2 N D 66.7 kg,653.3 N ) D.—张白纸 14.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___ 生活中常用重锤线来判断墙壁 是否竖直,其物理道理是 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 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的高低情况是 ____________ (选填“左边高”、 “左右相平”). 三、作图题 6.下列物体中,物重约为10 N的可能是( A. 一头牛 B. —头羊 C . 一件羊毛衫 7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 .水桶C .绳子D.手 二、填空题20.重6 N的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如图所示.请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画出电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个杯子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________ ,放在桌子上的苹果__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 . 9.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_ .跳高场上,运动员“腾空 而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___ . 10.国际田联男子100 m的比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个突破百米10秒大关的黄种人,若汽车以此速度 行驶1小时,通过的距离大约为36 ____________ 填单位);赛跑时.脚蹬地的力与地面对脚的力是一对 __________ 力. 11.如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使用的撑竿,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F/N02356 L/em812141820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撑竿的这种性质叫做________ (选填“弹性”或“塑性”). 22我们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L与拉力F的关系时,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所示,在图中中画出L-F图象并根据图象读出 F= 1 N 时,L = _________ cm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 图像如图(b)所示.则 A.甲的拉力大 B.甲的机械能小 C.乙的动能小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 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s t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 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甲、乙丙三块石头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 C.甲、乙、丙三块石头所受合力不为零

D.乙石头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和乙石头对甲石头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乙石头处于平衡状态,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 =+ F G G 甲乙 支 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 = F G 甲 压 所以丙石头对乙石头的支持力和甲石头对乙石头的压力的大小不相等,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丙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乙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丙石块对乙的支持力、甲石块对乙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1和F2的作用下,以共同的速度v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F1=10N,F2=6N,那么物体A、B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 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4N,向左 C.A受到摩擦力为4N,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N,向左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10N,则B上表面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10N,故A正确; C. A相对于B保持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A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F1是10N,A受到B的摩擦力是10N,故C错误; D.物体B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地面对B水平向左的摩擦

培优班考试试卷

一、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第一次物理月考试题《力》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图1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 2.在图2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图2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 .5N B .50N C .500N D .5000N 4.下列说法中与力的作用效果无关的是( ) A .力的单位 B .力的方向 C .力的大小 D .力的作用点 5.下列叙述中用手作为受力物体的是( ) A .用手将排球打出去 B .手击拍桌子,手感到疼 C .手将石块举高 D .手将铁丝弄弯 6.茶杯放在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 .作用点 B .大小 C .方向 D .都相同 7.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 A .紧急刹车 B .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 .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 .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8.运动员将足球从后场踢到前场,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受力的情况是( ) A .只受踢力 B .只受重力 C .受踢力和重力 D 不受力 9、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 ) A .0N B .2N C .4N D .8N 10.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11.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悬挂法只能找出薄片的重心 C.不规则物体没有重心 D.人体具有重心,人体的重心会随人体的姿态而发生变化的 1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 B .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力时就不能运动 D .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13 明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发现指针指在0.4N 处,没有调节就测一物体的重力,且读数为2.5N ,则物体重力的准确值应为( ) A 、2.1N B 、2.5N C 、2.7N D 、2.9N 14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15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 形变而产生的力. 2.建筑工人在一根线的下边挂上重物做成 可以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 这是根据 的道理制成的. 3.图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图1 图3 图4 图5

七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已知,,点E是直线AC上一个动点(不与A,C重合),点F是BC边上一个定点,过点E作,交直线AB于点D,连接BE,过点F作,交直线AC于点G. (1)如图①,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 (2)在(1)的条件下,判断这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否为一个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②,当点E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4)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之间的关系. 【答案】(1)解:∵ ∴ ∵ ∴ ∴

(2)解:这三个角的度数和为一个定值,是过点G作交BE于点H ∴ ∵ ∴ ∴ ∴ 即 (3)解:过点G作交BE于点H ∴ ∵ ∴ ∴ ∴ 即

故的关系仍成立 (4)不成立| ∠EGF-∠DEC+∠BFG=180° 【解析】【解答】解:(4)过点G作交BE于点H ∴∠DEC=∠EGH ∵ ∴ ∴∠HGF+∠BFG=180° ∵∠HGF=∠EGF-∠EGH ∴∠HGF=∠EGF-∠DEC ∴∠EGF-∠DEC+∠BFG=180° ∴(2)中的关系不成立,∠EGF、∠DEC、∠BFG之间关系为:∠EGF-∠DEC+∠BFG=180°故答案为:不成立,∠EGF-∠DEC+∠BFG=180° 【分析】(1)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出,即可证明.(2)过点G作交BE于点H,根据平行线性质定理,, ,即可得到答案.(3)过点G作交BE于点H,得到 ,因为,所以,得到,

物理 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的专项 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是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而不是摩擦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可以改变木块速度的大小,所以其运动状态可以被摩擦力改变;木块最后停止是由于摩擦力与弹力相等。 故选B。 2.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A.竖直向上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D.与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故选A。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 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对有水的水杯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 A.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在向上运动,故A错误; 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则受力平衡,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水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此外水平方向上,手对杯子有压力,故B错误; C.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如果选择与太阳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它就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卵击石,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若随小车一起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由于惯性将向右倾倒C.小车启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小车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木块将不受摩擦力,小车也不受木块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木块的压力共五个力作用,故A错误;

九年级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二次函数y=x2﹣6x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A.(3,0)B.(﹣3,﹣9)C.(3,﹣9)D.(0,﹣6)2.如图,△ABC的顶点在网格的格点上,则tanA的值为() A.1 2 B. 10 C. 3 D. 10 3.已知△ABC,以AB为直径作⊙O,∠C=88°,则点C在()A.⊙O上B.⊙O外C.⊙O内 4.在△ABC中,若|sinA﹣1 2 |+( 2﹣cosB)2 =0,则∠C的度数是() A.45°B.75°C.105°D.120° 5.△ABC的外接圆圆心是该三角形()的交点. A.三条边垂直平分线B.三条中线 C.三条角平分线D.三条高 6.如图,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形中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 A.B.C.D. 7.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把它们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A.1 4 B. 3 4 C. 1 5 D. 3 5 8.已知一组数据2,3,4,x,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3 C.4 D.5 9.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

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 B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C .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 D .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 10.cos60?的值等于( ) A . 12 B . 22 C . 32 D . 33 11.某市计划争取“全面改薄”专项资金120 000 000元,用于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数据12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2×108 B .1.2×108 C .1.2×109 D .0.12×109 12.如图,△ABC 中AB 两个顶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 的位似比为2:1.设点B 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 ,则点B 的横坐标是( ) A .12 a - B .1 (1)2 a - + C .1 (1)2 a - - D .1 (3)2 a - + 二、填空题 1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三个点A (1,-3)、B (0,-3)、C (2,-3),___ 确定一个圆.(填“能”或“不能”) 14.已知一组数据为1,2,3,4,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 15.如图,△ABC 中,D 、E 分别在AB 、AC 上,DE ∥BC ,AD :AB=1:3,则△ADE 与△ABC 的面积之比为______. 16.已知扇形半径为5cm ,圆心角为60°,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cm . 17.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的一点,若BC=6,AB=10,OD ⊥BC 于点D ,则OD 的长为______. 18.如图是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20ax bx c ++>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附答案(word)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力的国际单位是( ) A.m B.kg C.N D.N/kg 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 D.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3.小华用矿泉水瓶做验证实验(如图所示):他用沿水平方向的力轻轻推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当用沿水平方向的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了.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作用点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大小有关D.与以上三者都有关 4.如图所示,小球A通过细绳吊在天花板上,小球A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天花板B.细绳 C.地球D.小球A 5.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C.手和脚对水的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 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6.一弹簧测力计,两个人用水平拉力分别拉它的两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 N,那么这两个人用力的情况是( ) A.两个人分别用10 N的力 B.两个人分别用20 N的力 C.一个人用20 N的力,另一个人不用力 D.一个人用5 N的力,另一个人用15 N的力 7.(RJ教材P14T3变式)如图所示是某桥头的一个标志牌,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5吨 B.过桥车辆的质量不超过15千克 C.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5×104千克 D.过桥车辆的重力不超过1.47×105牛 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时,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向上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未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到重力作用 C.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纬度受到的重力不同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初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BOE=90°,FO平分∠BOD,∠BOC:∠AOC=1:3. (1)求∠DOE、∠COF的度数. (2)若射线OF、OE同时绕O点分别以2°/s、4°/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旋转,当射线OE、OF的夹角为90°时,两射线同时停止旋转.设旋转时间为t,试求t值. 【答案】(1)解:∵∠BOC:∠AOC=1:3, ∴∠BOC=180°× =45°, ∴∠AOD=45°, ∵∠BOE=90°, ∴∠AOE=90°, ∴∠DOE=45°+90°=135°, ∠BOD=180°-45°=135°, ∵FO平分∠BOD, ∴∠DOF=∠BOF=67.5°, ∴∠COF=180°-67.5°=112.5° (2)解:∠EOF=90°+67.5°=157.5°, 依题意有 4t-2t=157.5-90, 解得t=33.75. 故t值为33.75. 【解析】【分析】(1)根据∠BOC:∠AOC=1:3,∠BOC+∠AOC=180°,即可算出∠BOC 的度数,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由∠AOD = ∠BOC得出∠AOD 的度数,根据平角的定义,由∠AOE=∠AOB-∠BOE算出∠AOE的度数,进而根据∠DOE=∠AOE+∠AOD算出∠DOE的度数,∠BOD=∠AOB-∠AOD算出∠BOD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BO 的度数,最后根据∠COF=∠COB+∠BOF即可算出答案; (2)根据角的和差,由∠EOF=∠EOB+∠BOF算出∠EOF的度数,根据题意OE转过的角度为4t°,OF转过的角度为2t°,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4t-2t=157.5-90,求解即可。

五年级数学培优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培优测试卷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五年级数学等级测试卷 1、简算(7分)12.5×6.7+1.25×21 1、简算(7分) 5.4×3.8-6.5×5.4+2.7×5.4 3、简算(7分)1.25×3.2×0.25 4、简算(7分) 15.48×35-154.8×1.9+15.48×84 5、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5分) 6、16位同学拍集体照,照一次付8.5元(内有底片和4张照片),加洗一张另付1.25元。如果每人要得到一张照片,一共要付()元。(5分) 7、两个数的乘积是2.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 1 10 ,那么积是 ()。(5分) 8、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44千米,()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遇。再过()小时两车第二次相距 60千米. (6分) 9、自来水公司发布信息:本市居民每月每户用水缴费由原来的每立方米2.5元,作如下调整。

李大叔家本月用水量24.4立方米,他按新的收费标准应缴()元的水费,比原来少 ()元。(6分) 10、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30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8层,还需要()秒。(5分) 11、一列火车共20节,每节长5米,每两节之间相距1米,这列火车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81米长的隧道,需要()分钟。(5分) 12、3333.3×12340-111110×370.2=()(5分) 13、8.90.28.80.28.70.28.10.2 ?+?+?+???+?=()(5分) 14、有这样一列数:0.1、0.3、0.5、0.7、0.9、1.1……这列数的第20个数是()这20个数的和是()。(6分) 15、(1+0.5)+(2+0.5×2)+(3+0.5×3)+…+(11+0.5×11)=()(5分) 16、一个小数,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4倍,就得到5.4;如果把它的小数部分扩大到9倍,就得到8.4,那么这个小数是()。(5分) 17、解决问题(9分) 某校师生开展行军活动,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前进,3小时后学校派通迅员骑自行车走同一条路去传达命令,如果通讯员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去追赶队伍,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赶上?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力是一个 __ 对另一个—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________ 物体,另一个叫 ___ 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_,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 压力约为 ____。 3、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②改变物体的_______ 。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 。 5、重垂线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__ ,木工常用它 来检查工作台 ______________ .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_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 生 ______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受力物体是。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即发生了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 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________ ,即改变足球的______________ . 8、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_______ 中,G 代表______ 、m 代表 ______ 、g = _____ ,读作___________ ,它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座限重为5 X 104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 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 kg. (g=10N/kg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 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 牛B 200 牛GO 牛D 400 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x k b 1 .c o m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 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 力?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下)培优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培优竞赛试题 1、已知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1:∠3=3:1, ∠2=20度,求∠DOE 的度数。 2、如图所示,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C=1 3 ∠BOC,OC 是∠AOD 的平分线。 ①求∠COD 的度数; ②判断O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两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如果∠AOC :∠AOD=7:11, ①求∠COE ; ②若OF ⊥OE ,∠AOC=70°,求∠COF 。 4、如图⑺,在直角 ABC 中,∠C =90°,DE ⊥AC 于E,交AB 于D . ①指出当BC 、DE 被AB 所截时,∠3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②试说明∠1=∠2=∠3的理由.(提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5、如图是一个3×3的正方形,则图中∠1+∠2+∠3+…+∠9= 。 6,(安徽中考)如图,已知AB ∥DE ,∠ABC= 80 ,∠CDE= 1400 ,则∠BCD= . 3 21O F E D C B A O D C B A A B C D O E F 6 3 2 1 9 8 7 5 4

7、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 (1)若∠A=60°。求∠Q (2)若∠A=100°、120°,∠Q 又是多少? (3)由(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A 的度数发生变化后,你的结论仍成立吗? (提示:三解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8、如图所示,AB ⊥EF 于G ,CD ⊥EF 于H ,GP 平分∠EGB ,HQ 平分∠CHF ,试找出图中有哪些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9,(北大)如图所示,图(1)是某城市古建筑群中一座古 塔底部的建筑平面图,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古塔外墙底部的∠ABC 大小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注:图(2)、图(3)备用) (1) (2) (3) 10、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AB=8cm ,AC=18cm ,P.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PQ 为多少cm? (自己构造图) A B C D E F G H P Q

淄博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即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332 M = 解得 2kg M =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 F M m a =+() 即

3()1M m =+? 所以 1kg m = 故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 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 段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 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 段和BC 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 与BC 长度相等,则 A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 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 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 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 3.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

六年级语文培优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培优测试卷 班别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我们chén jìn ()在书海里,shǔn xī()着知识的ɡān lín(),感受着人类文化的bó dà jīn g shēn ()。 二、按要求填空。(25分) 1、我们爱你——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古诗文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也很多,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开,”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 ,浪淘风簸自天涯。” 2、古诗词中写景的句子很多,如“草长莺飞二月天,。”“,一枝红杏出墙来。”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如“明月别枝惊鹊,。”“接天莲叶无穷碧,。”也写了夏天的景象。 3、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里把勇浪比作,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4、三国故事《草船借箭》一文写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人读来其味无穷,也品味了诸葛亮的聪明。三国故事你还读过那些(至少写3个) 。 三、默读短文,回答问题。(30分) 短文一(5分) 莫伯桑我拜师(节选)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 1、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贵在坚持”一词中的“贵”应取第种解释。() ①价格高;②评价高;③以某种情况为可贵;④地位优越。 (2)联系整篇文章,我们发现福楼拜是一位的老师。 ①孜孜不倦②诲人不倦 2、在这段文字中,福楼拜给莫泊桑讲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四个要点。照样子,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其他三点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贵在坚持)—()—()—() 短文二(12分)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七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航空舰的电力系统可提供14 000 000瓦的电力.14 000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4×106 B .1.4×107 C .1.4×108 D .0.14×109 2.若关于x 的方程2x ﹣m=x ﹣2的解为x=3,则m 的值是( ) A .5 B .﹣5 C .7 D .﹣7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顶角相等 B .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C .等角的补角相等 D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34x a -=的解是x a =-,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1- D .2- 5.2019年12月15日开始投入使用的盐城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筑总面积约为324 000平方米.数据324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324×103 B .32.4×104 C .3.24×105 D .0.324×106 6.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不可能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表中给出的是某月的月历,任意选取“H”型框中的7个数(如阴影部分所示),请你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研究,发现这7个数的和不可能的是() A .63 B .70 C .92 D .105 8.小明在某月的日历中圈出了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和是14,那么这三个数的位置可能是 ( )

A . B . C . D . 9.-8的绝对值是( ) A .8 B . 18 C .- 18 D .-8 10.如图,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 ①CD AC DB =-②CD AD BC =-③2BD AD AB =- ④1 3 CD AB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若∠1+∠2+∠3 =180o,则∠1,∠2,∠3互为补角 C .和等于90 o的两个角互为余角 D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ab ac =,那么b c = B .如果22x a b =-,那么x a b =- C .如果a b = 那么23a b +=+ D .如果 b c a a =,那么b c = 13.如图,已知正方形2134A A A A 的边长为1,若从某一点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走点的下标数字的路程,则把这种走法成为一次“逆移”,如:在点3A 开始经过3412A A A A →→→为第一次“逆移”, 在点2A 开始经过2341A A A A →→→为第二次“逆移”.若从点1A 开始,经过2020次“逆移”,最终到达的位置是( ) A .1A B .2A C .3A D .4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 B .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也垂直 C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 .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5.下列运用等式的性质,变形正确的是( ) A .若x=y ,则x ﹣5=y+5 B .若a=b ,则ac=bc C .若 a b c c =,则2a=3b D .若x=y ,则 x y a a =

培优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小强重力为G,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的过程中,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F随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3个力的作用 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合力为零 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所以小强所受合力一直为零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没有受到绳子拉力,A错误; 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和小强自身受到的重力平衡,小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电梯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 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所受合力不为零,C错误; 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小强所受的支持力一开始是大于重力的,后来小于重力,所受合力不是一直都为零,D错误。 2.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车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若随小车一起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木块由于惯性将向右倾倒C.小车启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木块和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小车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

趋势,木块将不受摩擦力,小车也不受木块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木块的压力共五个力作用,故A错误; B.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下部由于受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的上部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故B正确; C.小车启动时,木块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因此木块相对小车有向左的运动或向左的运动趋势,木块将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故C错误;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小车和木块上,属于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3.一个上、下底面材料相同的圆台形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按图(a)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a,按图(b)所示放置时,匀速将物体拉动的水平力大小是F b,则() A.F a>F b B.F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