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的研究—以南音为例

有关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的研究—以南音为例

有关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的研究—以南音为例
有关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的研究—以南音为例

有关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的研究

—以南音为例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B类

目录

第一章背景 (4)

1.1 时政背景 (4)

1.2 南音简介 (5)

1.2.1 南音的历史来源 (5)

1.2.2 南音的特点 (6)

1.2.3 南音流存至今的原因 (7)

1.3 传承和发展南音的意义 (8)

1.3.1 促进海峡两岸交流 (8)

1.3.2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8)

1.3.3丰富闽南文化 (9)

第二章调查现状 (9)

2.1泉州南音存在模式 (9)

2.2.1 民间南音社团 (9)

2.2.2 政府创办的专业性南音乐团 (9)

2.2.3 南音进课堂 (11)

2.3 南音“墙外香” (12)

2.3.1 南音扬名海外的原因 (13)

第三章泉州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4)

3.1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14)

3.2 南音目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3.2.1名额限制 (14)

3.2.2 项目主题缺乏竞争力 (15)

3.2.3 没有得到广泛响应 (15)

3.2.4 南音的传承和保护仍需努力 (15)

3.3 南音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 (16)

3.3.1 地域性 (16)

3.3.2 商业开发的可能性 (16)

3.3.3创新化程度 (17)

第四章加快推进泉州南音的保护和传承 (17)

4.1 传承和发展泉州南音的原则 (17)

4.1.1保护第一的原则 (17)

4.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8)

4.2 传承和发扬南音的各主体及功能 (19)

4.2.1政府主导,措施得力 (19)

4.2.2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20)

4.2.3学校培养,后继有人 (20)

4.2.4学术研究,理论支撑 (20)

4.3构建传承和发扬南音的新模式 (21)

4.3.1南音进课堂“升华版”(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 (21)

4.3.2南音与旅游的“线上线下亲密接触” (22)

参考文献 (24)

摘要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泉州南音等项目正式纳入代表作名录。泉州市

于2002年5月启动泉州南音的申报工作,并付出了近8年的努力。终于泉州南音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举跃升成为“世界文化品牌”,这引起了福建泉州各界乃至中国文化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为流传千年的“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赢得国际认可感到由衷的自豪。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们不禁也会思考传统民间音乐——南音它能否经得住时代浪潮的强烈冲击和挑战?能否解决传承的断层问题继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团队走访了泉州南音乐团,文化宫,府文庙和惠安南侨南音乐团等, 对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传统乐种南音的现状做了一次社会研究,提出了保护南音开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保护第一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我们根据南音现状和一些实验试点的经验整合提出一个创新性的南音发展模式,希望能为推进南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关键字:南音申遗传承

第一章背景

1.1 时政背景

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改革开放虽促使闽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在文化上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对闽南这一带丰富的非物质文化的影响更加严重,很多流传已久的古典闽南文化已是无迹可循。作为活化石的南音更是受到巨大的冲击,正处于绝迹的边缘。

近年来,国家文化部,省委省政府为保护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早在2007年9月,文化部向社会公布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议在泉州、漳州、厦门三地先行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经验。从此,福建先行先试,开始建设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2008年11月,经福建省专家委员会评审论证,决定授予南音保护实验点(示范园区)为第一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示范园区)。为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探索实践,力争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上取得积极进展和有价值的经验,为推动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2009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统战部关于开展“海西春雨行动”为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精神,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团省委、省青联决定继续组织青年统一战线,以广泛调动全省青年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参与“海西春雨行动”,为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支持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2 南音简介

1.2.1 南音的历史来源

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通用闽南语区域的民族传统音乐,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较丰富、较完整的大乐种。它可溯源汉唐,至今仍在保留着汉《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从南音的曲牌名称、格调意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姿式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密切关系。南音保留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

南音工尺谱的记谱形式,反映了二千四百多年前曾候乙编钟铭文所记载的乐学理论;南音的润腔演唱方法,保留唐以前的古老传统音乐的唱法。南音的乐器更是因其古老的形态与独特的个性而被视为活

的音乐文物;琵琶曲项横抱,从敦煌壁画、泉州开元寺的飞天、开封繁塔浮雕中可以见到它的形影;十目九节的洞箫,古称尺八,引起日本民族音乐界千里迢迢跨海来“寻根”;二弦与魏晋时期的“奚琴”十分相似;南音曲词,保存了大量宋元南戏、元明杂剧的故事及唱段;唱词中有着丰富的宋词词汇;曲牌名中记载着诸多古代名曲;在文字读音方面更是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南音是华夏文化历史长河冲积层的一个断面,它的价值已引起各国专家学者的瞩目与青睐。南音是民族音乐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引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在国外被誉为东方古典音乐的珍品,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根。

1.2.2 南音的特点

南音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典雅优美、情韵深沉,千百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并远播港澳台和东亚采一带。南音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多元的文化特征,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南音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深深陶冶人们的性情。

南音的魅力可以用古、多、广、强、美概括。南音的古,主要表现在它有别于全国工尺谱的工谱,即自成体系源于先秦宫商角徵羽的工六思一。南音的多,表现在指48套,谱16套,散曲1500首左右。汇编起来,洋洋数千页。其数量之大,远在其他乐种之上。同时,它又不是单一的器乐曲,或单一的散曲,而是器乐曲、散曲和不同门类的套曲,一应俱全,丰富多彩。南音的广,表现在它的传播地域广、覆盖面大。南音不但在泉州城乡各地和邻近的闽南语地区广泛传播,而且随着闽南人的足迹,远播到香港、台湾、澳门和南洋群岛以及欧美等地。各地大小的弦管社团,不计其数。南音的强,表现在它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来,朝代更迭,社会动荡,都无法遏制它的发展。因为南音与新音乐不一样,它的演唱演奏,历来是不看谱的,有经验的弦友,都会把他学到的指、谱、曲默记心内,一旦“四管全”,随时随地都可以唱和。南音的美,在于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南音虽然古老,但却不陈旧。它在古朴中饱含着优雅。它旋律优美,感情真挚,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本乡本土的男男女女;它在丝竹相和中产生优

美的旋律,营造一种美妙的和谐温馨的氛围,让人们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性情,愉悦身心。

1.2.3 南音流存至今的原因

许多著名音乐家赞叹南音是一部活的中国音乐史,它是灿烂的东方古老文化的精华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光荣和骄傲。在现代流行文化铺天盖地袭来的情况下,泉州南音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大的活力?原因有如下几点:

(1)南音艺术,具有独特的价值与特殊的属性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形态,“南音”之所以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南音中的声乐演唱部分,尤其是“曲”即“散曲”的演唱,乃是属于典型的曲艺“唱曲”形式。这就使得“南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又传统深厚的艺术文化形态,同时具有了“音乐”和“曲艺”两种文化属性,分属于或者说横跨了两个艺术门类。另一方面,南音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人人皆可传唱。天然的地理环境为南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人口的流动和语言的一致性为它创造了传播的可能性。它通过自娱性传播、艺人、民俗、移民等传播方式走遍闽南、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在海外流传最广的民族音乐。

(2)南音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南音荟萃晋唐以来中原古乐之遗韵,后又吸收其他乐种某些因素,并与闽南民间音乐交相融会而自成一格。南音在保留其独特的地方风韵的同时,又输入时代的新鲜血液,使之更具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涵。南音在古老优秀艺术传统的曲艺艺术形式基础上,把说唱、表演、乐曲、舞美熔于一炉,它将“南音”古老静态的“坐唱”或“站唱”为主的表演形式,改造为在优美南音乐曲的伴奏下,以说唱、歌舞为主体的动态性表演形式,并强化了其表情动作的表演度,提高其视觉效果。从而使“南音”这一古老的曲艺焕发出艺术的青春,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民族意蕴,又增添了现代审美意识,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吸引了当今更多的观众。这种创新不仅使古老艺术向前发展,而且为这种艺术的生存和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3)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

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初,南音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各地纷纷组织南乐社和研究团体。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南音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它开始和国际接轨,并真正起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1981年开始举办的国际南音大会唱,为南音的发展

翻开了新篇章。南音不断登上国际国内的舞台,渐渐受到世界和中国人民瞩目。

近年来,国家文化部,省委省政府为保护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准备将南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提上日程。同时政府注重从孩子抓起,让年青的一代了解、熟悉和掌握南音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确保其后继有人。

1.3 传承和发展南音的意义

南音不但被视为“全世界最古的音乐”,而且是一座沟通中外人民感情交流的友谊桥梁。南音音乐,不仅充实中国民族音乐,而且对于促进海峡两岸及福建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3.1 促进海峡两岸交流

南音对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也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南音对促进两岸同胞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的和平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具有其他地域文化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南音搭建两岸交流平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向宽领域、高层次、纵深化发展,对于挫败一些人的“本土化”、“去中国化”的分裂图谋,增进广大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政治意义。

另一方面,在闽南华侨史里,南音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逐渐成为维系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特别在台湾,南曲尤其盛行,大小社团达七十多个。共一轮明月,唱百代乡音,海内外同胞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在以弦会友、以弦会亲中,感情完全融和在一起。南音在提高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凝聚中华文化向心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3.2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必须以社会成员身心和谐为基础。在纸醉金迷的物欲世界里,南音作为一种音乐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人们的性情,愉悦人们的身心。一方面,对南音艺术的共同追求,使得不同利益群体和谐相处,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南音社团的广泛存在,为不同利益群体团结协作白日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社团组织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织基础。

1.3.3丰富闽南文化

一方面,南音作为闽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其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有力扶植了闽南文化的发展,对促进闽南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闽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方面,南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也逐步成为政府发展地方文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一个推动力量。

第二章调查现状

怀着对南音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和期盼,项目组走访了惠安南侨南音协会,泉州南音乐团,泉州文化宫,惠安东园中心小学,参观了泉州南音艺苑,访问泉州一些南音界知名人士和庄永富老先生(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通过本次实践,心目中搜集到了丰富的南音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地认识到南音当前的现状。

2.1泉州南音存在模式

经我们实践调查总结出当前泉州南音存在主要三种模式:民间南音社团、政府创立的专业南音乐团、南音进课堂。

2.2.1 民间南音社团

泉州地区大大小小的南音社团约有500个,较成规模的约有300个。它们都是一些民间的南音爱好者自发成立的,规模大的可达百人,规模小的一般也有二三十人。平常以为主人家婚、丧、喜、庆表演获得的收入来维持社团的日常活动经费。且当地南音社团的入团门槛低,各阶层、各种职业、各色人等都可以无条件入团,并免费教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学习南音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民间的南音社团普遍呈现老年化现象,且规模越来越小,器乐的学习出现断层,致使一场南音表演找不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四支齐全的乐器演奏者来伴奏。并且,现在的一些乡俗都被简约掉,南音不再是那么必要的一道程序,使得很多南音表演者面临失业,不得不转投他行。同时,一些民间南音社团也因为经费不够而不得不散会。而地方政府由于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对南音的发展和民间南音社团的支持较少。

2.2.2 政府创办的专业性南音乐团

泉州南音乐团是泉州市唯一的由政府创办的南音专业表演团体,南音乐团除日常的演出外还经常参与市委、市政府的各种接待演出,为来访的客人演绎泉州南音的独特神韵。

乐团里的演员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进来的。考核包括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文化课占30%,专业课占70%,这样的考核既保证了较高的专业技能也保证了演员的基本文化素质。演员们除了平时的排演,业余时间可兼职其它工作。团里的演员很多到民间社团担任南音老师或是到地方学校担任南音教师,不仅可以赚取工资,也为南音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做了重要工作。

乐团的日常经费由政府直接拨款。但仅靠政府资助是远远不够的。2005年政府投资建成了泉州南音艺苑。从此,南音表演有了专门的表演场所。乐团每周在艺苑演出两到三次,卖票收入上交政府,由政府分配演出补贴。南音艺苑的建立不仅为南音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观赏地方,也给南音乐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随着南音宣传力度的增大,南音为越来越多人所知,很多人慕名而来,南音日渐成为泉州的一个旅游点,艺苑的观众席上时常出现一些外国人的面孔,乐团的专业表演更是让他们赞不绝口。作为旅游景点被开发的南音,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使南音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也打开了南音市场开发价值的一面。

然而,相对于梨园,木偶等泉州戏曲来说,南音演出的售票率一直都较低,而且观众也都偏老年化。据我们问卷调查结果(图1),观众的平均年龄高达50岁以上,年轻的面孔寥寥可数。高雅内敛的南音一直较受年青一代的排斥,为了培养年轻的观众,南音乐团正在创新新的南音曲目,使表演方式多样化,动静结合,逐渐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年轻的南音继承人,泉州市自1990年秋把

南音编入中小学音乐教程,每年举办中小学南音比赛。泉州南音乐团是泉州中小学南音比赛指定的伴奏乐团。每年8月乐团都会紧锣密鼓地为各地来的小选手彩排演练。今年暑假,我们目睹了新一批南音小选手的精彩表演。这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传承和发展南音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事业,它需要香火传续,代代相承。

2.2.3 南音进课堂

(1) 泉州艺术学校率先引入

泉州现在的南音乐团、木偶剧团、梨园剧团、高甲剧团的主力,基本上都出自泉州艺术学校。

为进一步繁荣戏曲教育,近年来,泉州艺术学校,除了抓好校本部各项专业的正常教学以外,还积极拓展办学渠道,采取“定单式”、“联办式”、“基地式”等多元化、多层次的灵活办学形式,使学校的戏曲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

——“定单式”培养,开拓学生就业渠道。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面试招收所需生源,保证生源质量。按行当(角色)需要,由用人单位派出有经验艺师配合学校教师开展对口教学,由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实地实习场所及所需的设施设备,学生毕业后由用人单位直接招聘使用。

——“联办式”培养,提高学校办学档次。学校与中国戏曲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院校联合开设(3+2)大专班教学课程,后又增设了本科学历的戏曲表演专业,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档次。

——“基地式”培训,拓展继续教育空间。泉州艺术学校还利用现有的艺术资源优势,吸收当地在校的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中心参加业余培训学习。此举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开拓了学校的办学渠道,更是为将来生源的补充奠定基础

(2) 南音走进中小学

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南音很早就被引入课堂。为了进一步宣扬南音,保护地方特色,培养年轻的南音继承人,1990年秋,泉州文化教育部门进行大胆创新,结合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把优秀的南音文化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指定南音乐团编写了《中小学南音教材》。让中小学生领略优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道亮点。教育部的这个发文在各大教学区掀起了一股南音教学热潮,有些学校成立了南音兴趣小组,还有的开始组办了南音班。

然而,由于专业老师的调离,学生的升学,教学衔接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也让学校处于艰难境地。很多家长只管孩子学习成绩的高低,一旦成绩有所下降,就归罪于学习南音,荒废学业,甚至让孩子中止南音的学习。此外,学校还要支付南音乐器等教学设备的购买和修复费用,这给学校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从而使得南音的教育难以进行。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提倡南音教学这么多年,南音还是无法成功引入课堂的原因之一。

(3)泉州师院迎头赶上

2002年,泉州师院提出在高校设臵南音本科专业的设想,并于2003年正式招生面试。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的办学情况,项目组采访了第一届泉州师院

课,

化基础课。

就业面,

仅只是追求高就业率,学院正在努力地为本专业学生创造工作岗位和机会。如何充分地利用好这一批批的南音教学成果是当前南音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生源的补给问题。为了保证每年的南音班生源的质量还有教学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生源的选拔也是一个关键。

2.3 南音“墙外香”

南音海外之旅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开始,随着共和国的发展强大,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在海外更是掀起了一股南音热潮,有关南音的报道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报上,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是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漂洋过海慕名而来拜师学

艺。

南音在海外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台、港、澳地区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闽南语系华侨社会。此外,对文莱、东帝汶、沙巴、沙捞越、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或地区也有程度不同的影响。近几年,南音也慢慢地渗入欧洲文化区,并且好评如潮,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其地域性的限制。海外各地的南音社团是南音艺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同时又是这一古老乐种走向世界的桥梁。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菲律宾菲华国风郎君社、台湾的雅正斋等都是建立较早的南音社团,也多次与大陆乐团交流联系,促进了南音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

2.3.1 南音扬名海外的原因

(1)南音自身因素

拜访庄永富老师时,我们了解到了南音的特色,南音的一些演唱技巧及读音、曲调。正是南音的这种特殊韵味构成了南音能够扬名海外的原因之一。

南音的特色:古、多、广、强、美;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这是因为南音的古朴优雅吸引了侨乡,引发了侨乡欣赏南音的激情,因此。南音走进了海外国民的生活中,并且受到了重视。南音以“四管”演奏和清唱为主,不如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同样以南曲作为其音乐基调的演出,后者加入了演出,更能迎合观众的欣赏品味和兴趣。

(2)其它因素

南音在之所以可以扬名海外是南音从国内的发展的延伸与扩大

到国际的结果。海内外中国人因其居住地域、经济生活及政治背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故南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也必然有着自己特殊的轨迹和独具的特点:

南音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和海外闽南籍侨胞在经济上的成功有一定的联系。由于海外闽南籍侨胞在经济上的地位位居其居住国的前列,生活富裕、心情舒畅时,华侨在闲暇之余“乐而思蜀”,唱奏南音成为一种时尚。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历史以及共同的崇拜构成了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认同性,从而形成了一个个新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族群,南音也就作为这些族群的独特音乐

语言。

南音在海外的迅速发展与祖国大陆南音艺术的高度繁荣遥相呼应、唇齿相依。海内外南音艺术的关系,就好比常青的古树和繁茂的枝叶,有着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联系。

因此,毫无疑问,南音在祖国得到高度重视,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赞赏,其结果必然影响海外的南音艺术;而海外南音艺术的发展,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国内的南音艺术,并使其更加充满无限的活力。

第三章泉州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1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

2002年,启动泉州南音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相关工作;以“泉州南音”为名,提出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5年,泉州南音位列第三批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选项目首位,深受专家的好评。

2006年,泉州南音又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在首批518项“国遗”项目中,南音申报联合国“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申报项目,由此南音的“申遗”工作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高度重视的。但申报失败。

2009年9月30日,泉州南音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成功。

3.2 南音目前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分析

泉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鲜明的地方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而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闽南文化瑰宝,是这文化中的最大的亮点之一。然而南音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却并不一帆风顺,前后共经历了8年的时间。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更加深入的了解南音发展的历史文化进程和现状及相关的南音知识,进一步挖掘泉州南音的文化内涵,推动泉州南音研究的深入,进而为南音非物质遗产的申报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下面是我们关于泉州南音申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3.2.1名额限制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决议,自2001年起在各成员国申报基础上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每两年一次,每次每个缔约国只能申报一个候选项目。这就限制了每个国家申报项目的数量。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目前中国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艺术、古琴艺术、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蒙)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数名列世界第三。但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音要如何脱颖而出仍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在采访曾老师中,他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3.2.2 项目主题缺乏竞争力

由于以往的南音以音乐类项目为主题。因此,缺乏竞争力。在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公布的三批“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国已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入选。目前中国是全球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而我国入选的4个项目又全部是音乐类项目,如果南音再以音乐类项目“申遗”,风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南音以音乐类项目“申遗”,无形中形成了“地方音乐艺术种类”的定位,这将大大削弱南音的影响力。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2.3 没有得到广泛响应

经我们的调查,南音现有的普及率和推广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知道和了解南音的人并不是很多,泉州若要以南音申报“世遗”,还应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发动泉州乃至海外的南音名家,对千年古乐进行深入发掘、科学整理,形成一个全世界共同关注南音的局面,从而为“泉州南音”申报“世遗”造势。还应从多种角度,如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对泉州南音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记谱方式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增强“泉州南音”申报“世遗”的竞争力与说服。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为南音申遗打响口号。

3.2.4 南音的传承和保护仍需努力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目前其保护形式还在不断的摸索中。政府制定的政策、方针应切实有效,不应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上,要积极去贯彻落实,真正去解决问题,做好服务工作,创建好外围环境。在专家方面,他们的职责是通过实地作业,悉心考察和研究,来告诉传承人南音的文化价值意义在那里,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的建议。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应该是创造和传承这种文

化的群体和个人。当这些群体或个人能明白和认识到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使文化遗产适应变化了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这样才能使其得到长期的传承和保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南音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

3.3.1 地域性

泉州南音发祥于泉州,在闽南地区的漳州、厦门和三明等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缅甸、泰国、越南等地区和国家,均见流布,形成了一个约5000万讲闽南语的南音文化圈。南音的所传播人群已由发源地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了更大的文化氛围,致使更多的人为之传颂。但南音以闽南语为基础受地方方言限制且其格调、韵律吸收古典文化精华,与一般流行音乐大不相同。而与昆曲对比,昆曲,也是“昆山的曲”。这样的命名,同样是以所在地的地名而定,这既能体现古乐的真正发源于什么地方,也能充分显示出民间音乐的地域性。昆曲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的观众群。有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具备一定的戏曲基本知识和鉴赏能力,对戏剧艺术非常痴迷的戏曲票友; 有很大一批学生对昆曲产生深厚感情的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收入颇丰,有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注重生活品质,在文化消费上毫不吝惜的高级尚未人士渴望了解中国、融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和所有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定居国内的海外人士,包括留学生、外籍商务人士等。

南音和昆曲都为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人群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可以相互借鉴。

3.3.2 商业开发的可能性

在现阶段,南音在商业开发方面的发展可能性很小。原因如下:(1)泉州南音与泉州木偶的比较。现在专业的泉州南音乐团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泉州南音乐团主要进行的是一些专业演出,商业演出数次也是很少的。而泉州木偶比较常见于市场上,通常会有很多的商业演出。在民俗节日中常被邀请进行演出,可以自力更生的发展,不会受到太多的资金限制。

(2)泉州南音在国内市场小。国内的民众对南音的欣赏热度不高。虽在泉州南音艺苑每周都有演出,但观众并不多且年龄层次趋向老龄

化。市场潜力不大。而泉州木偶更具有直观性,愿意和能够接受其形式的人更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更高。

3.3.3创新化程度

精心布臵的现代舞台,古香古色的演员着装,边唱边奏边演的表演形式,古典的唱腔加上具有时代特色反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主题的故事情节,用传统的南音基调表达具有现代气息的题材,这是泉州南音的一大创新。它突破以往一支曲一个节目的简单模式,不但给人以优美的旋律享受,还让人在故事情节中有所感悟。

近年来,泉州木偶戏得到了重视、发掘和继承,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大胆探索,不断给古朴的传统艺术灌注新的活力。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创造了以提线木偶表演为主、综合杖头木偶和掌中木偶于一台的新颖演出形式,受到中外观众欢迎。南音未来的发展也可结合木偶创新的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遗产都应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变化了的广大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同的文化遗产的创新化形式不同,但都应该要符合自己的特色,将各自的文化内涵用更加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

第四章加快推进泉州南音的保护和传承

4.1 传承和发展泉州南音的原则

4.1.1保护第一的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及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南音就是在传承边缘徘徊不前的一个典型例子。它的生存环境日渐萎缩,传承延续面临断层的威胁。如何让传统音乐不至于在人类的视野里消失,如何让南音在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态传承。面对这些问题,项目组在调查实践中得出了这样一条“潜规则”: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

因此针对泉州南音特点和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俗语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南音文化的保护不在于一时,它是一项长期的延续工作,是需要全社会持续地、长久地努力,一起来保护南音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使其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但普通市民对此文化保护的自觉性仍有待提高。

(2)南音的传承是有规律的,保护应该尊重这种规律。保护不是使其僵化,而是在保护的同时,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使其适应变化了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没有发展就没有保护。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因此,传承人在继承南音时要学会“动态”的继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3)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协调各类机构,团结广泛的社会力量,推进南音的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4.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仅有的掌握着南音技艺的继承人年事渐高,“人亡艺亡”成为现今令人忧心的问题。南音文化保护的难点在于“活态”,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就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年代久远,传承人凤毛麟角,在今时已无生存的土壤,想找接班人也无处可寻。南音的传承也深受其害。因此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南音的特点、以及目前泉州保护的现状,项目组认为南音的可持续发展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有许多人对发展的理解停留在“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保护”阶段,因而,就出现了是“强调保护,适度发展”还是“强调发展,照顾保护”的争论。其实,南音的保护与开发是密不可分的,南音的保护就是发展的自身要素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求我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虽然难度大,但却是必要的。只有将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以及遗产保护、环境改善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来综合考虑,才能解决日益复杂的矛盾,才能做到协调发展,以求得南音的可持续发展。(2)南音本身需要改革,在保护南音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任何一种艺术种类都是为时代服务的,想要赢得人们青睐,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市民的参与。我们不能放弃传统去改革南音,这样会使南音失去方向,但是一味的死抱传统只能使南音陷入绝境。因此丰富南音的表现方式,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开发新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3)在促进南音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南音保护的关键在于人,传承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人。可见,南

音文化是依附在人的身上的文化形式,人在则在,人亡则亡。因此,必须保护和培养南音人才,建立比较完善的民族民间艺人传承保护机制。

4.2 传承和发扬南音的各主体及功能

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社会各阶层要共同关心南音事业。对南音的抢救、挖掘与弘扬也和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参与是分不开的,大家应该充分认识南音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族价值,来了解、支持南音事业。为了切实做好南音的保护、传承和发扬的工作,与南音发展相关的各主体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到“政、社、学、研”四个主体的有机结合。“政”就是政府,“社”就是社会,“学”就是学校(教育界),“研”就是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4.2.1 政府主导,措施得力

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应把南音看作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贵重的精神财富,采取更多的切实措施保护和传承南音。

(1)长远规划,措施得力。为了有效地落实南音保护工作,泉州市政府应制定政策对南音人才进行保护和培养;建立健全的南音资料数据库和网络;切实做好相关的舆论和宣传工作,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大环境来促进南音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2)组织机构,落实人员。政府要重视相关机构的建制和编制,如泉州市文化局及其所属的泉州南音乐团、福建艺术学院泉州分校,泉州师范学院、泉州民族乐器社、中国南音学会、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泉州南音中心等;厦门市文化局其所属的厦门南乐团、福建艺术学院厦门分校等。这些团体拥有南音音乐史、传统戏曲音乐、民间音乐研

究、南音乐器制作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均可为南音的保护传承直接出力。

(3)制定法规,制度保障。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南音艺术。使南音的传承和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得到法规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南音优秀传统,保持传统风貌,防止变异走样,防止其失去历史文化价值。

(4)筹措经费,物质保证。南音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经费支持,南音乐团演员的津贴,各社会团体的正常运行,相关机构的南音文化研究都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资金保证。

4.2.2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泉州作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优势,培养市民对南音的爱好与参与。

据我们实践了解:泉州地区经常开展活动的南音社团有98个,成员约800余人。目前各县(市、区)已相继成立南音艺术家协会。不过这些民间社团组织结构还不是很完善,经费不足,社团的发展仍是举步维艰。并且,由于南音本身的局限性,听众年龄阶层单一。所以,民间社团要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地完善自己。而市民也要高度支持南音文化的发展,培养个人兴趣。

4.2.3学校培养,后继有人

面对21世纪的文化的新格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南音作为一个传统的优秀乐种,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引进学校,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相关人士口中我们也了解到了泉州师院艺术学院关于南音教学的相关信息。泉州师范学院从2003年秋季开始首次招收20名南音专业本科生,学制4年,并聘请原中国音乐学院研究所所长、对南音颇有研究的乔建中以及南音权威人士担任南音本科班的教师。今后,该校还准备将南音作为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逐步面向闽南及东南亚、港澳地区招生。

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南音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必须引领南音进课堂。(对于这一部分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南音进课堂“升华版”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中有详细介绍)

4.2.4学术研究,理论支撑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及推动力

国内外一些学者把企亚文化说成是企业的“枯合荆”、“催化荆”,企业运转的“润滑油”、“引动琴”,企业生存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方向盘”。联邦德国把企业文化说成是经济起飞的秘密式界、经济发展的基石。日本企亚界承认,企亚文化挽教了日本一个经济最困难时期.美国当代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在他的新芳《21世纪的角逐》中网述了“21世纪的经济赛局,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全。 企业文化被一些专家认为是较高层次的管理,因为在管理模式上,由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以盈利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实行“以人为本”。追求一种坦诚相见,亲密无间,宽严相济,民主和谐,士气高昂的企业高级营运方式。日本企典形成“家庭式的和谐”、“亲属式的团结感”、“团队意识”、“归属感和认同感”、“尊重人格,形成命运共同体”。“致富强国、精神合一”、“义利两全、论语加算盘”、“经营即教育、活力即人才”、“两个轮子运转的全员管理”为特色的东方文化模式。特别是日本企业导入cis战略后将它丰富完善为三个系统,即: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经过全方位形象塑造的日本企业,形成了“轻薄、小、巧、美”的产品风格,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桩强,他们称ci战略是为企业强生换血、改头换面,展现新姿的战略,是企业差别化战略。 确实,当今世界市场竟争的手段,正在发生徽妙的变化。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单项竞争变为企业全方位的形象竞争,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岁伯特说:十五年前企亚是在价格上相互竞争,今天是在质全上的竞争,明天则是在企业形象上的竞争。要占领市场,不仅要有优质的产品,平实的价格,更要有一个公司的品牌和优美的楚楚动人的形象,告诉人家你是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个性,从而占领消费者的心。 美国的肯德基之所以销路好,不仅因为鸡味道好,价格好,更重要的是全世界9000家肯德基店有统一的品牌、统一装饰的优美形象,在那里有优稚的环境、温馨的服务、美国乡村的音乐,好像在向你讲述一个迷人的神奇故卒。去肯德基店吃鸡的人不仅是吃味道,更是一种文化享受。 国内的“巨人集团”、“美菱”、“李宁”、“娃哈哈”、“乐百氏”、“科龙”、“505"、台湾的声宝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形象塑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天津一轻来统几年来的企业文化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红星冷食集团在企业文化形象设计上导入ci,他们设计了企业品牌、标识、企业文字、颜色及所有宣传媒体、碟介。并设计了“红星冰淇琳文化”来列表演,在天津电视台播放.他们还与市教育局联合搞了连续四年的全市“百名红星少年”评选,设立了“勤劳奖”、“勇敢奖”、“学习奖”等+种奖励,为他们召开全市性的表彰大会,为百名红星少年披红载花,在青少年中大大增强了“红星”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目前,天津市对红星的认知度已达86%,市场搜盖率已达92%,扩大了红星品牌的信誊度,知名度。 天津一轻自行车飞轮厂导入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后,在员工形象塑造上下了一番深功夫,他们制订了“三字经”、“四字诀”、“五字语”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了员工素质,全员劳动生产丰提高了49%,产值1994年比1991年提高了46. 7%,利税增长了3. 67倍。 企业文化实践告知我们,企业文化作为支配一切管理活动的灵魂,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显示着它独具的文化管理魅力。它可以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发挥名品、名厂、名人、名店的名效应,进行全方位的新包装,施展名牌战略,在激烈多变的市场竟争中常胜不衰;它可以使效益一般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工程建设,塑造出楚楚动人的优美形象参与竞争;它可以使陷入困境的企业奋起自强,增强内聚,重塑形象,走向市场。有人说,企业形象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声誉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企业素质靠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精神靠企亚文化来培育,企业品牌靠企亚文化来宣传。 现代企亚呼唤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参与强手如林瞬息万变的市场竟争,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不仅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荆,而且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点.企业文化建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 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 A )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 B )。 A 秦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秦末汉初( C )建立()。 A 赵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赵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 D )代。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 )。 A 潮州八邑 B 潮人古邑 C 潮州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 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 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赵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湖南 B 江西 C 江苏 D 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潮州圣王 D 潮汕圣王 16、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B )。 A 青徐流人 B 衣冠南渡 C 司豫流人 D 乌衣南渡 17、香云纱是岭南特有的衣料。其原材料是( D )。 A 丝绸 B 丝麻 C 纱 D 薯莨 18、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 A )。

第八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热贡艺术中,雕塑占有显要的地位,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最为发达。 A 泥塑 B 木雕 C 砖刻 D 石刻 答案:A 2.故事画以《猴子变人》最为著名,传说在古代西藏,一只猕猴与岩魔女结为伉俪,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五百,得以神粮饲之,“毛迹渐短,尾亦渐缩,更人语言,遂变为人”,就成为()的祖先。 A 汉族 B藏族 C 蒙古族 D 土族 答案:B 3.()素有藏族“歌舞之乡”的美誉,这里的民间舞蹈主要由“卓”“伊”“热巴”“热依”和“国哇”等几大类组成,风格迥然,异彩纷呈。 A、玉树 B、果洛 C、西宁 D、乐都 答案:A 4.()县“卓舞”主要分布在白龙镇、上庄村、下庄村和代达,其风格粗犷豪放,造型形象传神,韵律优美生动,内涵含蓄隽永。 A、治多 B、称多 C、玛多 D、囊谦 答案:B 5. ()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有“小故宫”之称。 A、瞿昙寺 B、塔尔寺 C、夏宗寺 D、白马寺 答案:A 6. 石雕有须弥台基、佛台莲花座、象背云鼓、六伏狮曼陀罗、鼎座、瓶座、灯座等。()是瞿昙寺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A、莲花座 B、象背云鼓 C、六伏狮曼陀罗 D、鼎座 答案:B 7.到1997年,()城已形成“排灯一条街”,排灯艺术大放光彩。 A、湟源县 B 湟中县 C、平安县 D、互助县 答案:A 8.()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

A、民和 B、湟源 C、互助 D、大通 答案:B 9.()时,湟源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英、法、美、俄等国的商人在此设立洋行,商贸四通八达。 A、东汉 B 、隋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D 10. 1988年,文化部授予()县“中国现代民间画乡”称号。 A、湟源 B、湟中 C、大通 D、乐都 答案:B 11. 撒拉族的《骆驼舞》和土族的《庄稼其》,它们都用独特的舞蹈艺术,演绎了()的变迁。 A、民族文化 B、宗教文化 C、民间文化 D、大众文化 答案:A 12. 每年(),塔尔寺迎来一年一度的元宵酥油花灯节。 A、腊八 B、正月十五 C、二月二 D、六月六 答案:B 13.()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这里人人会作画雕塑,家家以艺术为业,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位列我国藏族聚居区之首。 A、热贡地区 B、河湟地区 C、安多地区 D、西藏地区 答案:A 14. 明代屯军的江浙()一带的能工巧匠,留居热贡一带,与当地人相互融合,艺术上相互吸收、取舍、创新,成就了“奇美天下”的堆绣艺术。 A、中原 B、江浙 C、江淮 D、北京 答案:B 15. “卓”展示了舞蹈艺术的()之美,“伊”展现了洒脱自如。 A、阳刚 B、阴柔 C、土族 D、蒙古族 答案:A 16.()接见了三罗喇嘛,赐寺匾额为“瞿昙寺”。 A、朱元璋 B、刘伯温 C、常遇春 D、徐达 答案:A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显得愈发重要,所以本文先解释什么是文化影响力,然后再说明文化的作用。接着再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其对世界影响力。进而指出中国如果想要让自己在国际上长期地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得到他国的尊重,那么只有提升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从影响力,从而在指出提升本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中国文化和国际的大环境,从而找出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路径;对策;提升 正文 一、文化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所产生的认同的深度和广度 (一)文化影响力的内容和文化的重要性 1.何为文化影响力 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文化素养对周围国家所产生认同的深度和广度,是一种可以间接调控或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力量。一方面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面貌和整体文化素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素养的体现。 2. 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作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二)中国文化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 1.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为文明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曾经都拥有着耀眼的文明,可是如今文化仍然蓬勃发展并不断传承的却只有中国,这也充分显

《地域文化》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二步 D、第四步 (2/20)、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2分) A、潮州八府 B、潮州八邑 C、潮人古邑 ~ D、潮人八邑 (3/20)、梅州成为了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是在()。(2分) A、元人入主中原后 B、秦统一中国后 C、唐朝以后 D、宋朝以后 (4/20)、“筛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六步 B、第三步 C、第四步 \

D、第八步 (5/20)、七夕节被称为“女儿节”的原因是()。(2分) A、未婚女性乞求得到织女一样的巧手 B、牛郎织女相会 C、织女下凡 D、未婚女性乞求象织女一样成为仙女 (6/20)、在()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客家民系 B、广府民系 C、潮汕民系 @ D、岭南少数民族 (7/20)、“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是()的俗语。(2分) A、潮州菜 B、广府菜 C、客家菜 D、海南菜 (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代。(2分) A、唐 B、秦

C、汉 ; D、宋 (9/20)、“冲点”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2分) A、第三步 B、第一步 C、第二步 D、第四步 (10/20)、“摸龙床”是()的信俗活动之一。(2分) A、波罗诞 B、龙母诞 C、北帝诞 | D、妈祖诞 (11/20)、“护国菜”是()的名菜之一。(2分) A、潮州菜 B、广府菜 C、客家菜 D、海南菜 (12/20)、新郎和新娘进家门时,要一起跨过用茅草等烧起来的火堆,这是()的婚俗。(2分) A、客家民系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编辑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至今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目录 1地域文化 2特点 方言文化 饮食文化 民间信仰 民间建筑 环境不同 移民影响 区划影响 民族分布 3发展途径 4研究意义 5社会发展 6形成 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 2特点 方言文化 地域文化 中国的方言数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为多山区交通闭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较多)方言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达清楚 中国的文字虽然是统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 方言成为媒介交流的在文字外的补充。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众多不同的方言。 中国人所谓的“同乡”有大同乡与小同乡之分,小同乡通常一定是同一方言的。在政治活动中,往往会走到一起,利益往往比较容易一致。 汉高祖刘邦的例子——老乡被重用(方言比较方便)——之后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宋太祖——丞相不能用南人,南人说方言北方人听不懂 李莲英祖籍绍兴,却不会说绍兴话 翁同和祖籍江苏常熟,却也不会说那里话 这两个人都是在北方长大的,所以不会有语言问题,而且已经隶属于北方的文化 饮食文化

205-7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课目代号:6157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7月期末考试 开放本科各专业 地域文化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框里,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2.AB 3.ABC 4.BCD 5.ABD 6.ABCD 7.ABCD 8.AB 9.ABC 10.ABD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临夏砖雕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其砖雕的图案主要有吉祥纹样和吉祥主题。常见的吉祥纹样有:代表尊贵的龙纹、凤纹图案;代表威严的狮虎图案;代表静土的莲花纹图案;代表富贵的牡丹纹图案;代表祥和的祥云纹图案。经常制作的吉祥主题有松鹤延年图、五福捧寿图、石榴双喜图、碧波荷花图、富贵寿考图案等。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临夏砖雕多为仿木结构,采用镂空和雕刻相结合,并融入高浮雕的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画面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总之,临夏砖雕汇集了多门艺术的技法,融汇多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2.汉新筑长城起于今永登而西行,顺河西走廊延伸到了今新疆罗布泊(一说库车西北)一带,形成了长达1600余公里的安全防线。甘肃境内的汉长城,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大体以酒泉和敦煌为界,分为东、中、西三段。令居以西至酒泉段是河西汉长城的东段,史称“令居塞”。酒泉至敦煌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中段。它的东端在今金塔县境与“令居塞”衔接,向西横贯金塔全境,入瓜州县境,沿疏勒河南岸西行,由三个墩以南入敦煌市境,至河仓古城(即大方盘城),再经小方盘城,至榆树泉沼泽中。然后,由小方盘城折向南方,伸于今敦煌市西南方的南湖乡古董滩,即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阳关遗址。敦煌至今罗布泊长城为河西汉长城的西段。

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世界走向大融合的思想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说到底,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一部陈旧老书,一部

《地域文化》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d)。(2分) A、自然崇拜 B、祖先崇拜 C、图腾崇拜 D、神灵崇拜 (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 B、第八步 C、第七步 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 B、东江地区 C、海陆丰 D、韶关 (4/20)、广东(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 A、汕尾 B、珠海 C、南沙 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2分) A、姓氏标志 B、家族标志 C、行业标志 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 B、武生 C、花旦 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两宋时期 D、唐宋时期 (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 B、宋 C、唐 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b)。(2分) A、第一步 B、第四步 C、第三步 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d)。(2分) A、青徐流人 B、乌衣南渡 C、司豫流人 D、衣冠南渡 (13/20)、在(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 B、岭南少数民族 C、客家民系 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a)的特色。(2分) ( A、潮汕话 B、壮侗语系 C、广府话 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 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 C、高剑父、高 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 B、竹布 C、薯莨布 D、蕉布

地域文化2

一、单选 1、(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东晋后期 南朝时期 唐代 宋代 2、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泉州 漳州 福安 福鼎 3、闽南每年寿诞之日早晨,全家老少都先食(),表示托长辈之福,儿孙自能长寿。之后,儿孙辈开始向过寿者祝寿。 甜寿面 甜寿饼 寿桃(面制品) 寿龟(面制品) 4、宋代蔡襄撰写的( )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荔谱》 《荔枝话》 《茶录》

《荔枝谱》 5、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蔡元定 黄干 陈淳 真德秀 6、“做七”在福州丧俗中最为重要。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止,一共要做七次。()是规模最大的活动,届时发讣告遍告亲友,请其参加唁吊。 “头七”或“二七” “三七”或“四七” “四七”或“六七” “五七”或“七七” 7、(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8、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上官周、华嵒 上官周、黄慎 华嵒、黄慎 翁陵、华嵒

9、()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亲家伯”都是男女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闽西客家 闽南回族 福州蒙古族 闽东畲族 10、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李贽 谢肇淛 曹学佺 赵弼 11、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洛阳桥 安平桥 镇安桥 虎渡桥 12、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晋江 龙海 厦门 东山 13、()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2.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1.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元末明玉珍攻占重庆,建立大夏国。 15. 巴渝文化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是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6.山,成为巴渝地貌的主体,约占总面积的3/4 。 17.重庆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 18、长江山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9、重庆溶洞、天坑和石林表明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20.黄水森林公园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濒临长江,为三峡库区腹心。21.乌江的山美水美,沿江景致美如画卷,从酉阳县龚滩镇到万木乡一段,长60多公里,是乌江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所以乌江沿岸有“千里画廊”之称。22.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23.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附近莲花池旁。 24. 宝顶石刻从淳熙六年(1179)起到淳祐九年(1249)止,历时70载,赵智凤以一僧人之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呕心沥血,终于在宝顶山上凿诸佛像

福建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地域文化作业2

福建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地域文化作业2 第 1 大题:( 得38 分)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在“闽中四先生”中,()最为重要。 陈襄A . 郑穆 B . 陈烈 C . 周希孟 D . 正确答案: A . 宋代蔡襄撰写的( )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 2 分,实得分2 . ( 应得 2 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荔谱》 A . 《荔枝话》 B . 《茶录》 C . 《荔枝谱》 D . 正确答案: D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宋代( )与丁度等人奉敕修撰的《武经总要》,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科学的大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军事著作之一。

李宏 A . 何去非 B . 李迅 C . 曾公亮 D . 正确答案: D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 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 A . 宋代 B . 元代 C . 明代 D .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亲家伯”都是男女 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闽西客家 A . 闽南回族 B . 福州蒙古族 C .

闽东畲族 D . 正确答案: D . 6 . ( 应得 2 分,实得0 分) 在闽南生育习俗中,请有“福气”老人为孩子摸摸头,说些吉利祝贺话,再背孩子到大路上走,叫()。 “三段” A . “汤饼会” B . “游大街” C . “枕头包” D . 正确答案: C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洛阳桥 A . 安平桥 B . 镇安桥 C . 虎渡桥 D . 正确答案: B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 实得 2 分8 . ( 应得 2 分,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论文化的影响力

论文化的影响力 班级:10体教2班姓名:苏志明学号:2010434215 摘要:中新网12月1日电美国《国际日报》11月30日刊文说,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但正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仍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国文化产品缺乏合适的市场载体,在市场上实现利润才刚起步。因此,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的关键是,需要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最合适的载体。 关键词:文化影响力有待提高任重道远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文化产品正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进了外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了解,为开展互利双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但正如中国文化走出去仍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过三关:产品关, 文化关, 市场关。产品关: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基础和根本条件是,一个文化项目或文化产品要在本土成为品牌。只有在本土上确立品牌的文化产品,才有走出去的可能。文化关:一个文化品牌尽管在本土立得起来,但不一定就能让外国人马上接受。这里有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融合的问题。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接触、了解,接纳并受其影响,需要文化品牌本有与其它文化进行融合的潜质。市场关:中国文化产业走向海外的战略,只有落实到市场层面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文化产品必须为当地市场接受,并具有竞争能力,在衡量文化产业是否在海外成功时,就看该产业是否在市场上实现利润, 该产业在市场上的成功,表明它所出售的文化产品被人接受。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说:“世界历史从1500年至1830年这一段时期,在西方是以其大量特殊的个性、不朽的诗篇和艺术作品、最深层的宗教动力以及在科技领域的创造而著名的。”今天,就中国的情形说,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还较缺少原创性的、富有震撼力的成就。中西文化交流,还多表现为西方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各种思想、理论、学说和艺术向中国单向传播的过程;中国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无法与西方媲美 中国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别开生面,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有一条”。苏联东欧剧变,更被一些西方学者看作西方民主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的全面胜利。 中国30年的改革实践,打破了这一神话。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30年来,中国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没有围着世界银

地域文化(本)参考答案.doc

形成性测评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 1.百越中的被称为()的於越发展较好,文明程度较高。 E A. “内越”、“大越” C B. “物越”、“闽越” 口C. “南越”、“东越” 口D. “骆越”、“瓯越” 2.商周时期蚕神崇拜中有“蚕示三牢”的说法,其中“示三牢”是指用()三牲来祭祀。 口A.牛、猪、犬 E B.牛、猪、羊 C C.猪、犬、羊 □ D.牛、马、羊 3.明代()创立心学,鼓励人们摆脱理学的束缚利教条的蒙味性,主张知行合一。 口A.马一浮 口 B.陆游 旧C.王阳明 口D.王充 4.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口A.杭州 B B.嘉兴 口C.绍兴 J D.湖州 5.“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白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 B A.河姆渡文化遗址 B.跨湖桥文化遗址 D c.良渚文化遗址

D D.上山文化遗址 6.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禹陵在今天的()。 B A.绍兴 D B.萧山 口C.上虞 口D.余姚 7.传说大禹巡视江南死在会稽,会稽就是今天的()。 D A.上虞 口 B.余姚 B C.绍兴 D D.诸暨 8.大约在()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口A. 5 旧 B. 10 口C. 15 口D. 20 9.在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有大量各类玉器,其中以()最为重要。 口A.玉镯、玉玦、玉璧 口 B.玉钺、玉玦、玉璜 口C.玉琮、玉玦、玉璧 B D.玉琮、玉钺、玉璧 10.在明代,沿太湖一带,乡民兼营纺织,产棉、绸、绢、幺幺,这些幺幺织品统称为()。 B A.湖约 B.湖绸 C.湖绢 口D.湖丝 11.东汉()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的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

福建电大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

第 1 大题: ( 得 32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 B . 漳州 C . 福安 D . 福鼎 正确答案: B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A . 东晋后期 B . 南朝时期 C . 唐代 D . 宋代 正确答案: B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在表现事理的谚语中,讲求稳妥第一的谚语“马背没有牛背稳”出自( )。 A . 武夷山 B . 龙岩 C . 石狮 D . 晋江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 . 唐末五代 B . 宋代

C . 元代 D . 明代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鼓励心怀大志的谚语“活人没志气,只比死人多口气”出自( )。 A . 清流 B . 武平 C . 永泰 D . 古田 正确答案: B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 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 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 . 词明戏 B . 平讲戏 C . 大腔戏 D . 闽西汉剧 正确答案: D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 . 郑鸿逵 B . 王忠孝 C . 黄景昉 D . 谢杰 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