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作者简介

刘武祥(出生于1988年9月1日),陕西安康人,现就读于陕西省商洛学院,原中文系学生,现为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地理科学班的学生。研究易学已有15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对传统易学中的各种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探究,寻找和发展与当今党国大政方针政策相符合的各种易学经典理论思维。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摘要】

中国思想史上,《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伟大经典,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易经中体现着丰富的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体现着人与自然、人际之间和谐的思想,体现着人的养生之道、建宅安居之道等。这些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关,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源头。

【关键词】:《易经》;传统文化;和谐社会;儒家;仁爱。【内容提要】

本论文综合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党和国家提倡弘扬我中华传统文化。《易经》文化经典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其中很多现实性的思想理论都是极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生活所服务的,对它的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本论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精要论述,以找到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充分易学理论点并赋之实践为宗旨。

一,易学与中医养生和谐

二,《易经》对和谐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三,易学与和谐的社会建筑思维

一、易学与中医养生和谐

易学认为“生气畅理气则易、气顺则无恙也”中医的宗旨亦是“理气并调阴阳”,其认为凡疾皆源于五腑(即五脏)。阴阳又是易之核心,其要求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中医理论也讲求:“阴阳平衡,精神乃至;阴阳决离,精气乃绝;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医之道,亦不离阴阳;生之本亦本于阴阳,阴成形、阳化气”等这样的治病和养生之理。而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已经受到破坏的生理机能,使之重新恢复到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那么,阴阳调和的观念显然与和谐的易学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易传·说卦》上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这是在传统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故有“易医同源”之说。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找到了易学与中医养生间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本文将从内外两部分来讨论二者之间的辩证和谐关系。

(一)对内:易学讲求练修养、提内气;我们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肉体调息部分:我们知道,繁衍与中华大地本土的道家学派,其发展的精髓中,就有对于人的身体本身与理气修养的关系的详细论著,其将人体易以“小周天”的整体修养分为

三大部分(即上丹、中丹、下丹)以寻求内留生气,外状阳气的八卦滋生之法,追求自身的和谐发展。再有如易经上讲“步履者身健,久卧者体瘫”这样的重要的中医运动学观念也是符合当今我们提出的和谐养生之道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并没有按八卦理论将脏腑分为八类,而是采用五行学说的模式,将人体分为五大系统,并与自然界的相关事联系起来,对整个人体和有关自然事物进行五行归类,建立起以五脏为核心的人体功能模型;这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实际的易学实践法。在《灵柩·九宫八风篇》中将自然界分为九个方位(中间方位不用实为八方),即后天八卦,河图洛书的八方九宫模型将八宫九个方位与人之五脏六腑相匹配,故生《易经》卦象指导下的人体“象”的系统。如下表(即八方八藏对应表):

(八方八藏归位表)

当然,无论是五脏配五方还是配八方,都是相数符号模型规范下的产物,这种方位规定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往往又与脏相生理功能符合。中国人早就有一种注重动态功能轻视实体构造的思维倾向,在医疗实践中发现的脏器虽然形状不同,结构上没什么联系但却有相同的功能和

性质,于是就将他们归为一类;例如,心脏跳动与脉搏就被分为同种性质的运动,而从舌头和面色上又可以反映心的情况,这又恰恰是易经的神秘与其养生的创新所在,更符合了和谐养生的内在要求。

(2)精神提升部分:众所周知的易经名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君子乾乾,夕悒若厉、无咎、收敛蓄聚,积厚立业”等等,这种精神作用也正是中医所讲求的精神和意识治疗和养生法的神奇作用,讲求用内心的作用,让人的思想得以和谐,譬如现在的精神病医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

而易经的六十四卦卦爻本身也追求其变化的平衡和和谐,卦辞也反映出重要的和谐思想成份。如《比卦》的卦辞提出了比附亲和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正”,而且是“永正”。《比卦》六二爻说:“比之自内,贞吉。”此爻以阴居内卦之中位,柔顺,中正,又与外卦九五阳刚相应。《易经》作者以此立象,意在说明比附亲和首先应注意群体内部的和睦团结,应恪守正道,发自内心;外部关系的协调也是一样。对外亲附时,也应坚持纯正的动机,如此而往,结果定然吉利。所以,《比卦》的六四爻曰:“外比之,贞吉。”所谓“贞吉”,就是说恪守正道是吉利的。《比卦》六四爻以阴居阴,是为当位得正,外比于九五之贤,故云:“贞吉。”可见,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要想保持稳定和谐的关系,就必须恪守“贞正”的原则。群体内部的比附亲

和要坚持“正”的原则(“比之自内,贞吉”),群体外部的比附亲和也要坚持“正”的原则(“外比之,贞吉”),尤其是追随亲附比自己贤明高尚的人,更要有纯正的动机。只有心诚意正,恪守正道,才会实现群体内外的和睦相处与吉利平安。再如,信诚。《比卦》的初爻说,一个人怀有信诚。就不会有什么咎害(“有孚比之,无咎”),充盈的诚信,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吉祥的和谐气氛。

(二)对外:易学讲求人之养生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规律相吻合。在王以雍先生的《易经与致用》一书中曾用数理来证明过人体阴阳定性定量的表达式:若阴a=1-t ,阳b=t(此处t表示时间,即年龄寿命)其得出下图

生命阴阳定量表达式图

由此图可表明生命力与时间也发生了一定的关系即生命有一个定点即Smax同样也有两个0点,第一个生命力之开始,

第二个生命力之结束由于生命由阴阳而来,故此图将生命力与时间有效结合,可知“阴阳平衡,精神乃至,阴阳决离,精神乃绝”的说法从易理上讲也是不难理解的。

内经上说:“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冰释,水行筋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筋络皆盛,内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冬者,盖藏血气之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者也,至其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经气避除其邪,则乱气不生”。就是说天地之邪气会随四时而侵入体内。易经讲求合四时、顺时令、合天地之势、求天人合一、上感于天、下俯于地、汲阴阳之精华、合四时而顺人伦,这样方能达到“外取诸物,以修其身”的效果。

人要适应环境和规律是一定的,而具体的变化又是不可揣度的,但不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必须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除不宜时节所侵之邪气,祛节令不适所得之病状,这样气血就不会逆行。同理,四季气候也是相生相克的,春季属木,克制长夏,长夏属土,克制冬水,冬季属水,夏季属火,克制秋金,秋季属金,克制春木,此乃四时气候生克规律。倘若能深明这样的道理,将身体顺四时而生,外调诸身、内理诸气;将易理之要求与医理之时令规律相联系,对我们生命本身的内息、养生、长寿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世界万物其本身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人之体神作为显性生命体,更应内顺自然万物之规律,外合天地日月之变化,内括身体本身之机能,顺应血脉经气的运行方式。金、木、水、火、土五行本相生相克而万物又由此五行生成,天地万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现实,当然更是自然规律了,而中医对人体“五脏(即心肝脾胃肾)”都做了相应的阴阳变化规律的研究,指出心属火即属南离之宫,肝属木,即属东震之宫,脾属土,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若病之必在舌本,胃属金,人身之生长以及汲取营养的首当部位,肾属水,乃北方坎宫之地以此观之,人之病理又与易学的方位相应即病者宜应方位而生之。再有,易经的方位色相又与病理相匹配,东、南、西、北、中又与青、赤、白、黑、黄相匹之,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该处病发惊骇,其味酸,类草木,其于九宫八卦相数为八,故以易理与医理论之其病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该处于通于心,开窍于耳,精藏于心其病在五脏,其味苦,类火,在八卦九宫之中为之数七,故以易理论知其味焦;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故其病在背,九宫八卦之中为之数九,其味辛,类金,其味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故其病在膝,其味咸,类水,九宫八卦数为之六,臭腐;中央黄色,,入通于脾,五行属土,藏精于脾,病在两肋,其味涩,成于阴阳。这样,人之生理外形类状于易理五行八卦宫

位相应,以得到病理与医理及易理相应。

易学将五脏归于五形,同时也将五味融于中医理论之中,指出,甜味入脾,吃甜食可补养血气、补热量、解疲劳、解暑,但乾属西北附小肠膀胱之所其恶甜,故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病者少食。酸味则入肝,肝本属木,木者在中医五行归之于脾,故吃酸食能通脾开胃,增强肝力;利于钙磷元素的吸收,而胃属土位于人体中部与木者相克,故脾味病者少食。

苦味入心,心本属火,五行之中火旺则以水克之,故以吃苦食可解除燥湿,清热解毒,艮卦东北属位五脏位大肠,故食苦可泻火通便,然而易经之道讲过而不及,凡卦满则亏,九乃满之,十则变之,故过食苦者则可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辣味入肺,易经将肺归于西方兑卦属之类金,金者实食也故食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功能的血液循环,并可祛东南巽上胃之内寒,解胀止痛。然金不虚温火,火盛则外表皮疮内胀肝旺,故而有患痔疮、便秘以及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咸味入肾,易学将肾置于北水坎卦之中,因水顺之,因此食咸者有利于调节人体细胞和缓解血压平衡之作用,但体内缺水者则宜食,故有呕吐、腹泻、大汗后宜喝适量的淡盐水补之,此乃五行膳食养生,其与易学的大道养生相吻合。故,人生于天地其理应与天地之规律同行,所以当顺天时,应四时,和时令此之体方无恙,此亦中医理气阴阳之精髓。

我们将易理与中医相结合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养生要诀和方法:

(一)养好人生三宝——精、气、神

《易经》中有这样非常著名的八个字:"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就是说最早的混沌原始之气,是构成人的最早的基本元素。人是由"气"化成的,由此来解答生命的起源。

所以养生的第一步便是要养好精、气、神。具体的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体质、抗御外界“六淫”(风、寒、署、湿、燥火)的袭击,同时要平息内因“七情”(喜、怒、忧、思、

悲、恐、惊)的煎熬。

(2)保精,调节好生理功能。《阴符经》说:“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彭祖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

药千裹,不如独卧。”等这放映出先辈们保精惜气方

面的精辟见解,也说明了适当地节欲对人们身体健

康的重要性。

(3)养气,以求内体和谐。《寿世真传·说易》上讲:“先天元气为阳气,后天谷气为阴气。常使元气内运,阳

气若状,则阴气自消。阳状阴衰,百病不生。”我们

都知道凡病弱者多为气短、所以自古修炼气功的都

将气练的深长以达到“胎息”的境界。足见气与精一

样,在人体内占据这重要地位,是人体内精、气、

神相互转化的必须成份。

(4)全神,达到内与外的和谐。内经上讲“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中医对于病因论述中就很重视意识(如“六淫”

“七情”)的内伤作用。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虑伤

脾,悲伤肺、恐伤肾。”所以养生的第一步便是要养

好人身“三宝”了。

(二),顺应四时规律,注意时令养生。

《周易·丰卦》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周易》认为,任何变通,都必须随时而行,养生亦是如此。《皇帝内经》上讲:“初夏养阳,秋冬养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就是说若能够在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调节阴阳,把握阴阳,就会给自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和谐创造有利的条件,就能“天人相应”,达到顺天地而生的境界了。

(三),勤运动,善起居。

《吕氏春秋·尽数篇》上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主张积极的锻炼身体,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易经》中特别是“卦爻”的变化也很明显的体现了一个“动”字。当然,在此要

说明的是不论那种运动形式都要持之以恒,才能享受到运动对于增强体质的正真功效。《周易·未济卦》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周易》指出,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身心健康这就说明我们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同时就一定要注意谨慎起居。(四)饮食有节,生活得法。《周易·井卦》曰:“井泥不食,旧井无禽。”《周易》认为,水质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再有《周易·颐卦》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周易》专门辟出一卦来论述饮食养生的问题,可见节制饮食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四),修德静心,以求内安。

《周易·大有卦》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周易》主张遏恶扬善,以善养生。《周易·咸卦》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周易》主张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人对事要包容和接纳。《周易·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卦”中就暗含了以德养生之义。

总之,易经养生的本质便是在认清八卦的生命规律的基础上对天地人全方位的探讨;讲求阴阳养生;讲求通过十二生肖卦体揭示的生命大周期;讲求通过八卦揭示的阶段养生要点;

揭示不同阶段,不同身体特点,不同的养生方法;讲求适时而养,符合天道;讲求将五脏六腑与八卦卦象相对应;讲求时空合一的《易经》时令养生;讲求依照八卦,让心肝脾肺肾均能安然;也讲求以易调神,以卦养生。

二、《易经》中的人与环境关系和谐的启示

只要人类还存在,那么如何处理好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将是历史亘古不变的课题。

《易经》理论的精华意在给人们传授一种方法论,意在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起到指导性作用。以墓葬文化为例,人们对墓葬文化有着各种与环境冲突的分歧,土葬观念根深蒂固,伐木造棺,崛地为坟。再如,几乎全国各地区至今还流行“陪葬品”、“选风水”等墓葬仪程,这在无形中浪费了多少土地、多少树木、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易经》的正确研究,很大程度上为人们改变这种大兴木葬的观点找到了许多理论和现实依据。如《易经·本义》上讲“墓者,唯求安也,空悬亦善之”,还提倡人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墓葬,了解人死的实质,让人们正确看待墓葬,提倡悬棺葬、水葬、火葬、天葬、木架葬、药物存尸、腹葬等等。

(1)正确的挖掘研究《周易》文化,有利于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一定程度上保护森林资源及和谐人地关系的矛盾和

保护重要景区的旅游资源,我们以洞庭湖景区和钱塘江景区的破坏为例,看看土葬对自然的破坏。

1990年钱塘江与洞庭湖景区墓葬损失的林木土地统计表

资料来源:

《湖南省主要景区生态环境状况统计报告》1996年修订版

《浙江省主要景区生态环境状况统计报告》1996年正式版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不合理的墓葬方式和信仰对我们生活的环境破坏是多么的巨大,反过来讲,若能用正确的、科学的风水易学研究来纠正这些现实中因为对我们的传统进引导和改正,使我们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正,逐流溯源的将正确的易学研究用于我们的环境保护,意义是很重大的。

墓地占用区

地占用

区墓

地占用

被伐木区

洞庭湖景区生态现状比较图

(2)正确的《易经》理论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动植物。我们以我国几个典型区域的墓葬风俗为例,如云南以象牙入棺,以象征死者入天为贵,后代崛奋。青藏地区多讲究以古灵芝随棺入墓,甘肃宁夏地区以国家保护动物麂子血涂逝者脸,陕西有以贵重金银饰品入墓的风俗等。这些现状的出现究其根源便是人们对几千年的封建墓葬残余的思想的根深蒂固所致,如若通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加以引导,便可为和谐社会造福,最起码从基本观念上对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而《易经》提倡的正确的礼葬之法又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基本的理论依

据。

(3)正确的《周易》和谐风水理论研究和引导有利于节约财物,保护文物,抑制盲目攀比,甚至有利于维护人权、珍惜生命。众所周知殉葬之事,就是在逝者之墓穴中置以金银,陶瓷玉器,丝帛等这样的珍贵物品。像这样的安逝习俗随处可见,包括我们陕西,我们知道现在还有人死后以黄金白银等入口的习俗,这样既浪费了社会财物,同时也给那些不法盗墓者以可乘之机。再如,我国古代的“人殉”,无疑是戕害人命。为此,我们对正确的研究《易经》的环境意义可见一斑。

那么,到底怎样的去研究周易风水地理才算是正确的风水研究呢?

首先,追源溯流,学习易学与风水学史,对易学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同时,要以经传为本并旁及其他。

在当今社会中,处处都不乏所谓知易懂经的术士(如所谓“风水先生”)。这些人总给易本身的功能披上神秘的超自然的面纱;他们的研究和学习缺乏系统化,也并不全面和深入。我们知道,易书的创作鼻祖周文王创作周易之时,为掩盖其社会实用性——追求变革的神术,故意为其披上占卜之术的面纱;因此,我们研读《易经》首先要对那个时期的历史有新了解。读我中华先进经典易经文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就必须先明历史,那么研究易与环境的和谐观欲从我中华经典文化中找到和

谐环境之此法亦然。

其次,要象辞一体,以象为理服务,同时要学会掌握《易》例并重视文史材料,要将易学用于实践,前提就是熟谙经典,才能将其理论为现实服务,而要研究易学的和谐环境经典道理也是一样的,首先便要找到易学相关理论依据,当然,与此同时,会有很多人会问,到底能否找到所谓环境和谐论的原形,实则不然,易者包罗万象,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找到易与环境彻底匹合之处,但我们可以从其卦变,爻变甚至易理方面找到很多于和谐环境有关的精论。古人云:“人适环境而生,顺历史而变”我们研究当前环境的现状,并要于易理相融合。那么,顺应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顺应自然、合乎规律才能与万物相得益彰,以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目的。

三、易学与和谐的社会建筑思想

人生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在其地表的分布千差万别,它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给人带来幸运的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危险的、险恶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生存建筑环境。”

人们本能的要选择、建设和创造自己的建筑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和创造城市和居住地等。选择和建设适于人类生活

的、美丽的、舒适的、祥和的、吉利的生活空间势必是有利于人的生存的。《易经》对风水与建筑及其选址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认识,昭示了风水与易经、八卦、历法、阴阳变易、天人合一、五行循环、大地经络等众多领域的间的互补关系的研究与探讨。展现其风采的如易经选址建造思想在用于我国古都(如长安、北京、洛阳)的选址、城镇布局、村落聚散、名宅(分阴宅和阳宅)、营地建设等方法和手段的广泛应用。

易经学说里,对很多关于阴阳宅的建选址问题都作过精要的论述,其讲求“三相(即山相、水相和气相)到融之法”,将房屋分成不同的方位进行考证和选择,这样逐次的考虑各个部分的采光、干湿度、水位、字相、风向、周围环境、分金座度等住房因素这是非常科学的的,如下图:

八卦八方三相建筑选址方位图

通过对经典《易经》文化建筑和谐观的探讨与研究,能够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生活,提高建筑和设计观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如,我们今天的绿色科技、绿的设计和绿色建筑、低碳环保的居住条件和建筑观念的要求都与我中华几千年以来提出的《易经》和谐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对各种和谐观的研究与探讨,也符合我国进入新世纪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世纪,我们讲科学,但我们绝不能把科学建立在否定和消灭我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当然人们旧的传统的《易经》文化固然有其缺点和不足,但其惊人的创造性,超越的预测性,极强的实践性以及其深刻的教育性是绝不能否定的。

诚然,有些旧思想的固守者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疏导,让其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同时,我们也很清楚要使其思想改变的最有效的方法无异于用他们深信的—风水《易经》,来将其思想带入正确的、科学的、唯物的路线上来。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正确的《易经》理论研究就能够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易经》---一一部中国哲学思想史.哲人们都深受易经特别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心物同一宇宙观的影响,或发明之,或修正之,或辩驳之,或吸收之。老庄崇尚自然,孑L孟心性的学问,魏晋玄学之风,汉独尊儒术倡天道。唐之兴佛道般若之禅,宋明程朱王陆理学,清代治易及朴学的兴盛,无不揭示易经和谐思想文化的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周礼·正义》孙诒让著,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12月第1版。

2.《民俗文摘》新华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4版第3期。3.《悬空地理五决》钟益明著,台艺出版社2008年第1版。

4.《中国风水地理总论》李非著,中国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版。

5.《文化反抗的声音》李涵臣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6.《化煞箴言》李涵臣著,中国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7.《易经》姬昌著(白话文译本王弼译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8.《地理五绝》,李菲著,中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9.《周易述》惠栋著,中华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10.《易经的奥秘》曾仕强著,台湾民艺出版社2005年版。11.《易注》虞翻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12.《史记·孔子世家》汉·司马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卷。

13.《礼》孔子编注(来知法译注本)2007年版中华数据出版。14.《易经的智慧》曾仕强著,中国民俗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15.《天机断易》清·曹九著,中国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6.《易隐》清·曹九著,中国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刘武祥

作者简介 刘武祥(出生于1988年9月1日),陕西安康人,现就读于陕西省商洛学院,原中文系学生,现为城乡发展与管理工程系地理科学班的学生。研究易学已有15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对传统易学中的各种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探究,寻找和发展与当今党国大政方针政策相符合的各种易学经典理论思维。

易经中的三大和谐思想 【摘要】 中国思想史上,《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伟大经典,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易经中体现着丰富的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体现着人与自然、人际之间和谐的思想,体现着人的养生之道、建宅安居之道等。这些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相关,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源头。 【关键词】:《易经》;传统文化;和谐社会;儒家;仁爱。【内容提要】 本论文综合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党和国家提倡弘扬我中华传统文化。《易经》文化经典是我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其中很多现实性的思想理论都是极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生活所服务的,对它的认真分析,讨论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本论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精要论述,以找到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充分易学理论点并赋之实践为宗旨。 一,易学与中医养生和谐 二,《易经》对和谐人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三,易学与和谐的社会建筑思维 一、易学与中医养生和谐

易学认为“生气畅理气则易、气顺则无恙也”中医的宗旨亦是“理气并调阴阳”,其认为凡疾皆源于五腑(即五脏)。阴阳又是易之核心,其要求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中医理论也讲求:“阴阳平衡,精神乃至;阴阳决离,精气乃绝;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医之道,亦不离阴阳;生之本亦本于阴阳,阴成形、阳化气”等这样的治病和养生之理。而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已经受到破坏的生理机能,使之重新恢复到阴阳平衡协调的状态,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那么,阴阳调和的观念显然与和谐的易学思维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易传·说卦》上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这是在传统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故有“易医同源”之说。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找到了易学与中医养生间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下面本文将从内外两部分来讨论二者之间的辩证和谐关系。 (一)对内:易学讲求练修养、提内气;我们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肉体调息部分:我们知道,繁衍与中华大地本土的道家学派,其发展的精髓中,就有对于人的身体本身与理气修养的关系的详细论著,其将人体易以“小周天”的整体修养分为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54TSCAH0 课程名称:《周易》导读改卷教师: 学号:106090010 姓名:孙培军得分: 易经与哲学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儒家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尤其对《易经》中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人们同时也在判断中寻求着《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本文就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关键词:易经哲学思想宇宙观唯物观发展观人生观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又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经典语录

51、(不管)你处于什么地位,你只要把你本分工作做好,你就是最有价值的。 52、优点就是缺点,缺点就是优点。 53、同样是女孩子,你是一块地,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种东西。 54、人生是来历练的,人生是来完成责任的。 55、任何事情的产生,都是又难又险。必须要聚集力量,谨慎行事,同时方向要正确,方式要合理,再加上方法要正当。 56、慎选立足点,是做任何事情开始的第一个原则。 57、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我(老师)去求小孩(学生)要好好地学习,要小孩(学生)来问老师,才给他答案。这才是教化的基本原理。 58、学习要靠自己,父母、老师只能适度启发兴趣。 59、老师要严厉,但是同时要有亲和力。 60、任何道理都要与时俱进。 61、学生问老师问题,老师要看学生的程度在什么地方,只能给他听得懂的部分。 62、人要节制自己的欲望,要掌控自己的需要,因为欲望太多,不可能满足。 63、我们启蒙的问题出在只在知识的层面去启蒙,没在智慧层面去启蒙。 64、一切的需要,想要满足,都要有个过程。

65、自己的欲望,做一个合理的规范;该要不该要,做一个深入的判断。 66、不能想要就要,不能能多要就多要,要培养等待的习惯,才能心平气和。 67、一个人让人家看不顺眼,自己有相当的责任;一个人引起人家的嫉妒,自己也有相当的责任。 68、合理节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不要过贪,这样才是最大的幸福。 69、中国人是不能讨好的,但是中国人也是不能得罪的。 70、任何事情,先了解自己的分在哪里,该要的用心去做,不该要的不去想。 71、天下没有公平,只有公正。 72、地位越高,身段越要低。 73、打官司输的固然是输,赢的最后也肯定是输。 74、中国字、中国话,是世界上最有弹性的,叫做一字一太极。 75、讲良心,自己管好自己,是《易经》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76、我们所追求的是合理的不公平,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讲的公平。 77、站在不告(诉讼)的立场来告(诉讼),才不会乱告(诉讼),才不会告得两败俱伤。 78、诉讼是用来化解问题,不是用来告倒任何人的。 79、中国人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团结一致。因为(如果)平常大家都那么团结,那么有意见也不能讲,就无法沟通了。 80、日本人的自然生态使他们非常团结,中国人的自然生态会使我们应该团结时团结,不应该团结时,我们是不团结的。 (曾仕强教授主讲的《易经的智慧》正在东方卫视热播,播出时间是每晚24:00。同名图书业已正式出版。敬请关注。) 81、撤退这两个字,我们是不讲的,我们都讲转一个方向继续前进。 82、赢的人要装没赢,输的人要硬撑,装没输,那才是最高境界。 83、我们现在只有专业训练,我们所谓的大学,其实是不够资格叫大学的。大学之所以叫大学,就是要教出一个全人来,而不是教出一个专业人格来。 84、不战的意思不是说不要战争,而是说非不得已不要战争。 85、合理的和谐是当前人类最需要的。 86、人比人,为什么气死人?就是我们该比的不比,不该比的偏偏要去比。 87、人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比,其他都没有必要比,就是品德修养。 88、比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比来比去,看哪个值得我学习的,我就向他亲比。 89、人是要别人来认识你,要别人来肯定你,要别人来推举你,你才有价值。 90、一家公司保留5%的那种不同的声音,其实对总经理是最好的。 91、现在人以西方的标准来看中国,不是看得乱七八糟,就是看得一无是处。 92、(关于如何选择老板)我们要选的,是自己跟这个老板,能不能学习,能不能品德提高。

易经看天人合一

从《易经》之“易”看“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摘要:《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堆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关键词:易经易天人合一和谐 远古时代,先民从宇宙天象、时空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上去观察认识一切事物。这种对由天及地及人和由人及地及天的天、地、人相互关系的认识,形成了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易经》以阴阳五行、取象比类、形象化方法以及尚中和合兼容原则去认识对待周围世界,显现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体现了《易经》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一、“易”的含义 《易经》之“易”有三种含义。其一,简易之义。《易经》全部卦象均由“一”、“一”二爻组合而成,看上去非常简单,容易把握。《系辞传》有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即谓,再复杂的事物都是由最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的。只要抓住它的基本元素及其构成的逻辑脉络,就可以化繁为简,再化简为繁、为多、为千种万种。其二。变易之义。“一”、“一”二爻的组合自有其变化的规律。六十四卦的不同组合变化无穷。所谓“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即谓,阴阳的相推和变化是永远的。万物和人世也就处于不断的“易”之中。《剥》卦和《复》卦即以事物的“剁”、“复”,说明剥极必复,生生不已的变化之理。其三,不易之义。《易经》中虽然六十四卦均由“一”、“一”二爻变化组合而来。但其组合与变化的意义却不易掌握。在每一卦中。不仅“一”、“一”各爻的数量非常重要,而且它们所处的位置也十分关键。以至于整体与局部之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如《泰》和《否》两卦各有三个“一”和三个“一”,但其意义却迴然不同。《泰》卦:“泰,小往大来,吉,亨。”《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为什么为有如此不同呢?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又云:“‘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如此说来,要在千变万化的卦象中把握住事物发展的现状、规律及其意义,确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所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正说明“易”的变化无穷与神秘莫测。 《易》曰:“夫易广矣大矣,……广大配天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天”对远古时代的人们来说是神秘莫测的。人们把昼夜、冷暖、四时更替、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及其变化,与他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利害吉凶相互联系起来。因此。主动去认识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智慧 摘要: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 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 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 内部的整体和谐。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周易;管理;思想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从现代管理的观点看,《周易》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借鉴意义。本文就《周易》管理观作一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择定一个历史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在社会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社会文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所以,管理实践是属人的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得以实现。 尽管周易世界中肯定天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有》之上九爻辞),但周易经传中皆有大量记录人事、肯定认为的记录,这些记录事实上是对易前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概率”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其中依然存在巫术或神学的影响,但可以看出人与“神”之间的斗争,如“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之初六爻),将人的地位置放于天命之上,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占卜作为人类对未知命运的一种想象,在周易中已很少看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神的记载了,并且从龟占到蓍占,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人从神的手中夺取自己的命运主动权。“占卜,作为巫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力量,传达着神的旨意,把握着人的命运,指挥着人的行动。从这一角度看,占卜巫术束缚、否定、甚至扼杀着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要通过人的占卜来通晓神意。这无疑承认,人可以获得神的智慧和力量,人与神共同地掌握着人的命运和活动。从这一方面说,占卜巫术又部分地肯定着人的智慧和力量,包涵着人为了把握自身命运而寻求掌握未来的方式,探索现实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神权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相当短暂,从周易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将自身命运的管理权,从神的手里争取回来。[1] 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所谓的“人道观”是指人类社会生存的必由法则,人道从属于天地之道,人为天地所生,但同时人类并非是盲目地遵从于历史,相反是可以利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发挥主观之能动性,创造社会文明,改变历史。《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泰卦》的《象传》也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遵从天地变、自然规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所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的日常用法: 《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64个怎么办。 64卦为我们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虽然是曲折的,但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必须要受,该喝的蜜你必须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磨掉幼稚 如果说一个成年人很幼稚,就不是那么好听了,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说明他(她)不懂事理,不辩是非,不通达。说重一点就是他(她)很傻。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要找聪慧者,要找我们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 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咂,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

《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之浅谈 内容提要: 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 {一} 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蕴涵着关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学《易》能修身养性,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易》,对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孔子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我认为学习周易,便能使人向着这一个方向走去。 {二}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完整版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 思想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周易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周易》是一部关于占卜的哲学书籍,其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思想,关于本质规律,在《周易》中,最根本的规律体现就是阴阳,《周易》认为,天地人伦、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例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山为阳,水为阴;《易传·系辞》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我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这种规律适合于宇宙万物,抓住了阴阳就抓住了根本,这一点与占卜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人们通过占卜预测事物的吉凶,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外乎两种,好或坏,吉或凶,可与否,是与非,抽象出来就是一正一负,一阴一阳,而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就是阴阳的关系的变化,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通过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与转化来揭示万物最本质的规律,这种看似简单的规律却包罗万象,在任何地方都能解释的通,这也是《周易》的高明之处。其中一方面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来强调事物差别,对立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主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强调综合,

周易与人生智慧

周易与人生智慧 xxx学院 xxx班 一.名词解释 1.卦:是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它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 2.爻:是组成卦符的基本符号。爻表示的是阴阳交织的整体作用,对地球来说就是指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对地球的交织作用,有?作用相交织?的含义。 3.周易:《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被囚安阳(羑里)时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值得注意的是《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4.伏羲: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5.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7.吉:向好的方向发展。吉,从士从口,会意。甲骨文,上是兵器,下是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高度防卫、以免危难。吉,可做姓氏,也可做计量单位。其汉字意义为: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也有善,贤,美的意思。 8.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在心理学上是对深部感觉的一种描述。凶恶之人一般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面部大多鹅毛月样凹陷,脸较长,下唇较上唇凸出,双眼较凹,面皮较黑,眼睛较小但是很有神,一般人较瘦。凶的反面是?善?。 9.卦的构成: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诸性。八卦相互组合重叠,组成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间的矛盾联系。古代视占卜所得之卦判断吉凶。如:卦数(《周易》中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互相重叠,组成六十四卦。故以卦数代六十四卦);卦肆(卦铺);卦爻(《易》的卦和组成卦的爻)。

从《易经》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为您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其实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中设计思想 《周易》不仅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著作,同时也包含着精深的设计思想。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 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 与艺术思想的著作。 《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 代设计的集中体现, 同时书中有关造物、 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 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 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 正如风水学 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 《周礼-春官-大卜》 表明了“易” 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 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 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周易》 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 正是其作为设计存 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 它对原始先人观察、 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 述。“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 运动的抽象把握。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 “坤 ” 为地, “震 ” 为雷,巽为风, “ 离 ” 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 之关键。 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 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 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在这里,卦象 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 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 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 《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 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包
1/9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

《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陈树文教授“《周易》与领导智慧”感触颇深,陈教授的讲解对于提升我们管理干部领导艺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及带动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习心得简要总结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部智慧之书。陈教授概括的“元”、“亨”、“利”、“贞”,“刚”、“柔”、“密”、“大”,“位”、“时”、“中”、“应”十二个字,其中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理念是与我们魏桥创业的企业精神相符合的,是与我们的实际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 《周易》开宗明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融合着“刚”的智慧。“刚”是坚硬,是强劲,是生生不息的拼搏发展。我们公司从小到大,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靠的是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靠的是全体干部职工长期形成的“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不怕苦、不畏难,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的魏桥创业的光荣传统。对于管理干部来说,我们要传承并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发扬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我们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精神,率先垂范,坚守职责,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企业持续成长赖以支持的产品在于它的高技术含量,企业生产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离不开自主创新,离不开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里就体现着《周易》中“元”的领导智慧,也吻合与我们企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我们要把创新作为不断发展的灵魂,在生产管理方面敢于标新立异,立足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实现速度、规模和技术、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相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 创新就要积极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大高支高密品种、高附加值品种的试纺、试织力度,提高攻关能力;要不断加大对各生产品种工艺优选力度,积极探索先进的操作方法,不断推动技术优化,从而促进产品产质量的稳定提高。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最好的生产效益。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发展战略”,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企业,这里体现着《周易》“利”的领导智慧,利者,和也,和谐,与我们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相吻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利用丰富凝练的企业文化,积极利用企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搞好文化宣传工作,来鼓舞职工、引导职工,增强职工文明意识和城市居民意识;要加强班组管理,积极发挥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使广大职工参与到管理中来,提高工作能动性和工作主动性,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在《周易》中“密”者,几也,“密”就是事物的征兆,微密细致,

《周易》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 张涛 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内容丰富、大体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和谐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精神文明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不断地涌动、回荡、传播,对中国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 《周易》有着丰富的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和谐精神、和谐理念的重要渊薮。众所周知,《周易》以变为本,倡导变革,呼唤创新,但这种变革和创新是要变无序为有序,化冲突为和谐,实现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和谐,进而实现包括自然与社会在内的天人整体和谐。这就是《周易》的中正思想:《周易》每卦六爻,各有其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若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即为得位或当位,得位为正,象征阴阳各就其位,合于其应然的秩序。每卦有上体、下体之分,二为下体之中,五为上体之中,若爻居中位,即为中,或曰得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适中,不偏不倚,合于阴阳和合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周易》又提出了“太和”思想:一阴一阳相互交感,相互配合,刚柔相济,彼此推移,相反相成,协调一致,当达到最佳的结合、最高的和谐状态时,就称为“太和”。《易传·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按照这种文化价值理想,人类的社会政治伦理的实践活动都应以“太和”这种最高境界、最理想状态的和谐作为终极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天人整体和谐,各种变革和创新活动自然也不例外。 《周易》倡导的和谐,大体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自身的心灵和谐。《周易》的这一和谐理念就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协调和沟通社会发展的诸要素,最终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获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准、更加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心灵和谐是整个社会保持和谐状态的基础,最终能够推动人际关系、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局面。 二 我们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被概括为天人关系,名曰天人之际。在中国历史上,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焦点,而其中一种贯穿始终的见解是天人合一,即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周易》是这一思想的重要源头,而其中这种天人关系的背后,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指向,则是天道与人道如何协调,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周易》指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人道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上古先民正是通过对天道规律的体察来指导人类

《易经》64卦中的64个智慧_为人处世

精心整理《易经》64卦中的64个智慧_为人处世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易经中的“和”

谈论易经中的“和” 历史与行政学院历史学 084040067 陈开彦 摘要:“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其最早发祥于《易经》,《易经》合和观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影响甚大。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名就是来自《易经》的“保合大和,乃利贞”,中国自古强调礼治、等治重于法治,这也是合和思想的反映。孔子强调“和为贵”,《易经》突出“保合大和”,都是一个目的;希望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历史上,大凡社会和谐则国泰民安,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反之,矛盾尖锐,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战争,引起分裂,人民则苦不堪言。 关键词:《易经》;合和;和谐;统一 《易经》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做到合和,才能万国咸宁,才能国泰民安。那么,《易经》的“保合大和”是什么意思呢?合:《易经》的意思是博大、包容,由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合合璧:合为一体 合力:齐心协力 合心:同心同德达到同心目的,即同心同德 合适:不偏不倚 和平和:温和平缓 中和:中行不偏 谦和:不骄不躁达到和谐目的,即和衷共济 和平:和平共处 当然,《易经》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包括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强调元、亨、利、贞 元者,大也,始也,仁也,善也。亨者,通也,美也,礼也。利者,和也,平和,义也。贞者,正也,真也。所以元、亨、利、贞的精髓是:真、善、美。 《易经》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美好)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事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易经?乾》)。《易经》之所以把元、贞作为乾卦(父卦、君卦、天卦)的卦辞,并贯穿于全书,原因就在于《易经》强调元、亨、利、贞是真善美,是君子必行的四德。 《周易·乾卦·文言》云:“龙德而正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中之龙德,上承于天,下开于人,因此,在天为乾,在人为健。正中之德,首要在“正”,此为“庸言之信”的“信”;其次在“中”,此为“庸言之信”之“庸”。庸者,中庸。“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在性情上要有一个起码的底线,有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度”。克己复礼也罢,“飞龙在天”也罢,都不能过分。克己复礼过分,则有失于“和”的原则;“飞龙在天”太过分,就必然“亢龙有悔”。过分,就违背了《易经》卦爻体系所展示的“中和”原则。 阴阳和谐是《易经》整体和谐的哲学基础。《易经》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在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的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通过阴阳的和谐来体现整体的和谐,反映天下的事物都应该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互根互补中求生存、求发展,自然界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太极图为何是圆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圆文化,中国古典小说为何大多喜欢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呢?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和谐、喜欢融一,这是有几千年历史根源的。中国从尧舜禹、

易经思想

易经思想 一.易经的自然观 普遍认为易经起源与占筮。一方面这种观点本身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即使起源于占筮,但《易经》占筮与纯粹的巫术是有区别的。易经占筮的依据一方面是《易经》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易经》的辩证法思想。 《易经》系词上传一开始就阐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成,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词上传》第一章)这说明《易经》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宇宙有阴阳,阴阳造万物,宇宙生成的自然规律也就成了万事万物的行为规范。人的吉凶也是由所涉及的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造成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系词来理解《易经》的自然观是十分不全面的,而要真正找到《易经》的自然观要从八卦的形成和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原理来理解。系词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一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词上传》第十一章)这里的无极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是指宇宙生成过程中阴阳对立元素出现;阴阳对立元素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运动变生成各种事物;而事物的相生相克变决定各种事物的吉凶。 对于宇宙的生成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迷。我所接触到的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的尺度无穷小,

而且无限紧密。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科学定律并因此所有预见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时刻之前有过些事件,它们将不可能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可以不理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可观测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时间根本没有定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时间在大爆炸时有一开端。”(霍金《时间简史》) 另一种科学理论是以热力学为基础的进化物理学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给系统供给能量,复杂系统便从平衡态逐步向非平衡态演化,从而进入了系统的进化过程。 在这一理论中,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是对“死”的定义。热力学把“死”定义为平衡态,即,混沌态。而把“生”定义为时间有序和空间有序的非平衡态。由“死”转变为“生”是由系统外部供给系统能量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宇宙生成的图景:在宇宙生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态,当外界给它供给能量以后,就逐步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正如中国哲学描述的那样:轻轻者上浮而为天,沉沉者下凝而为地。 我个人认为,耗散结构理论更能够清楚的描述宇宙的生成过程,并对整个宇宙的运动图景也做了准确的描述。比如,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有序运动,而无数的星系又组成有序的星系集团,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并且是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准确解释的。 很显然,易经对宇宙的生成的描述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常接近的。为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就非常欣赏中国哲学,

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为您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其实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