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选择什么中医疗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选择什么中医疗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选择什么中医疗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选择什么中医疗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可以选择什么中医疗法?

2012-6-28体检,有肝内胆管结石,很小成米粒状分布。医生说不用手术,吃药就可以。一直比较信赖中药,所以想知道,中药能不能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中药吗?

满意回答:用金钱草60克、威灵仙30克,佛手15克,枳实10克,茵陈20克、夏枯草15克、郁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芦根10克,芒硝10克(冲服)。另外,还可以选择中成药“苗寨石清方”。

个人感觉,我们每个人生活环境都不同,接触的人也不同,像你的这种情况我认为肯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找到原因,再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肝内胆管结石尤其是多发性结石还是应当用中药来治疗,效果比较好。我提供一个处方,你可以试一试:茵陈50克,生栀子20克,金钱草50克,生大黄15克,琥珀粉(冲服)10克,郁金15克,海金沙30克,川牛膝30克。多喝温开水,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和油炸食品,其他没有禁忌。

肝内胆管结石有治疗方法吗?我妈妈92年的时候有胆结石手术后每年都复发,一年疼一两次!以前她老是以为是胃疼,吃了一些消炎药也没去大医院检查,今年疼的特厉害去医院B超发现肝内胆管上有很多结石,医生说不能做手术了,请问各位有什么疗法吗?

满意回答

肝内胆管结石是世界肝胆外科三大难题之一,用任何手术都无法阻止其复发,中医药有一定优势,但也不理想。吃胃病的药“丙谷胺”有一定的利胆排石作用,几乎没什么副作用,价格便宜,瓶装的100片才几元钱(有的厂家改包装就很贵了)。金钱草有溶石和排石作用,长吃损胃,可配合丙谷胺;玉米须利胆排石,但农药多;生鸡内金研粉吃可化石,没副作用;生核桃仁二两到半斤左右滴几点麻油(可加点冰糖),隔水炖熟,连汤服,一天一次,一周一疗程,据说能溶石,但我没试过,麻油少点应该没副作用(但一定要有麻油,估计为了脂溶性成份)。

平时少吃油腻,特别是荷包蛋,防止急性发作,疼痛严重时一定要上医院,防止化脓性胆管炎。只要注意是没事的,肝内胆管结石的人多了去,请放宽心。

胆管结石建议不要吃油腻的食品,饮食要以清单为主,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另外不要吃含淀粉过高的食物,如马铃薯,红薯等,会给胆管增加负担。酒也不要多饮。药物可以用金钱草加上清肝利胆的茵陈蒿、鸡骨草等。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国外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低,一组2,700例胆系手术中仅占1.3%,且大多数为继发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经上行移居在肝内胆管而形成。但在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我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蛔虫所致胆道感染有关,亦可能与饮食中低蛋白、低脂肪饮食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肝叶胆管各分支内,亦可局限于一处,一般以左肝外叶或右肝后叶最为多见,可能与该处胆管弯度较大和胆汁引流不畅等有关。中山医院一组92例肝内胆管结石中,单纯左肝管结石占31.3%。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大多数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其性质以胆色素钙结石为主。肝内胆管结石多数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

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较复杂,除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外,以往的手术发现和X线造影的结果,常为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X线造影中主要应用直接胆管造影法,如PTC和ERCP,特别是前者,能清楚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情况,以及了解有无肝内胆管狭窄、完全阻塞或局限性扩张,对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重要意义。B超检查虽不如PTC或ERCP确诊率高,又不能帮助了解结石分布等详细情况,但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仍有80%的准确性,其最大优点是方法简便且为无损伤性检查,故目前常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诊断方法。CT由於费用昂贵,又对肝内胆管含钙量较低的色素性结石的诊断正确率并不高于B超检查,一般较少应用。另外,可以通过手术探查来诊断,即在手术中仔细探查肝内胆管,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手术中除顺序探查肝外胆管外,还应注意肝脏的触诊,特别是左肝叶的检查,有时还须应用双合诊的检查方法,检查肝脏内有无结石存在。用取石钳、T管冲洗等方法探查肝内胆管;术中胆管造影常是肯定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手段,并能用以指导和选择手术方式;术中胆道镜检查能在直视下看到肝内胆管分支内的结石,有时还能通过胆道镜用结石篮和气囊导管等取出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较好。但由於未能彻底解决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灶,特别在右肝管分支内结石以及伴有胆管狭窄者,仍有20~30%病例的手术疗效不满意。故手术后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仍有必要,不能偏废。手术治疗的原则:①尽量取尽结石和解除胆管狭窄;②在矫正胆管狭窄和解除梗阻的基础上作一胆肠内引流术,以扩大胆管的流出道;

③如病变局限于左侧肝叶可作肝叶切除,以根治病灶。手术方法:一般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最好胆总管切口延长至肝管汇合处,在直视下经左右肝管开口处彻底清除各分支内的结石,同时切开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位于肝脏浅表部位者,经肝实质切开肝内胆管,取出结石,放置T管或作胆肠内引流术。胆肠内引流术一般较多采用肝管、肝总管或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近年来不少人还将胆管空肠吻合的一端空肠袢作成皮下盲袢,以便术后由此途径进行胆道镜检查或再次取石等治疗。奥狄括约肌成形术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由於术后常发生严重的逆行感染,故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对无法切开的右肝管Ⅱ级以上分支的狭窄,可经胆管切口进行扩张,置入长臂T管或U形管作支撑引流,此种引流管一般须放置1年以上。清除肝内病灶作肝叶切除手术,主要指左肝叶切除。左肝外侧叶切除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经肝断面的肝内胆管进一步清除结石,将肝断面的肝内胆管与空肠作RouxY式吻合术(即Longmire手术)。如同时右肝管伴有少许结石,还可作肝内、外胆管空肠联合吻合术。对右肝内胆管结石,也有人作右肝叶切除术,但多数人认为此种手术创伤太大,不宜采用。因此,双侧肝内有广泛性多发性结石或右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不作肝叶切除术,尽量取尽结石,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关于肝内胆管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近几年来较多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其成功率可达90%以上。术后6周,拔除T管经T管窦道放入胆道镜至胆管内,在直视下用取石篮取出结石。更有人报告经此途径用激光或震波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后排出体外。由於肝内胆管结石多数为色素性钙结石,经T管溶石疗法的疗效不够满意。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很难彻底,故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中西利胆药物,对保证胆汁引流的通畅,促使残余结石的排出和减少结石的复发有重要的作用。手术后不少病人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胆管梗阻和感染等症状,此时应给抗感染和利胆药物,并改善全身情况。如梗阻完全,感染较严重时,仍须再次手术以解除梗阻,引流胆道和控制感染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的症状,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早期的症状,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很多病人出现肝内胆管结石前期症状时不知道是患有此病,也不在意,往往拖到病症明显时才到医院就诊,花费增多也使身体受到更大伤害。据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外一科介绍: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结石分布在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分布在某一区域肝叶、肝段的胆管内,但在临床上发现是左侧多于右侧。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且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的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在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症状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肝内胆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无创保肝取石手术 由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三医院外一科率先引进的无创保肝取石手术是最新一代无创伤、无出血的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技术,在ERCP内镜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高新胆管内镜系统,在ERCP内镜基础上,采用十二指肠大乳头球囊扩张胆管出口,将ERCP纤维内镜送入胆总管内,通过胆总管直达肝内胆管,通过肝内胆管球囊扩张肝内胆管,扩开肝内胆管内径,通畅取石通道,可以一次性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全程在视频可视下内镜操作,无痛、无创伤、无出血,一次彻底治愈肝内胆管结石,保住正常的肝脏组织。 无创保肝取石手术还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1、取石干净:高新胆管内镜系统的运用使手术全程在视频可视下内镜操作,可以一次性彻底清除肝内胆管结石,避免了取石不净的情况。

肝内胆管结石真的很严重吗

肝内胆管结石严重吗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临床症状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很不典型。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在无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人,当一侧或一叶的肝内胆管结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内胆管梗阻,并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甚至在出现精神症状和休克等急性重症胆管炎的表现时,病人仍可无明显的腹痛和黄疸。体检可扪及肝脏不对称性肿大和压痛,常易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炎。这种周期性的间歇发作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以间断右上腹痛伴发热为主要特点。无感染症状时,病人可自觉周身发热,往往无明显黄疸。但部分病人胆道感染使整个胆道系统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表现。有些病人只有轻度上腹部不适,早期无典型胆道感染症状,后期,结石遍及肝内外胆道系统时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的特点: 1、发病年龄30-50岁; 2、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 3、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4、患侧肝区及下胸部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6、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7、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肝内胆管结石诊疗方案

胆石病(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以右上腹胀闷或痛,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可归纳为胆石病。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但要求明确结石部位、数量、大小的分布,还应了解肝内胆管和肝脏的病理改变。 (1)临床表现:反复发作胆管炎、肝区疼痛、肝肿大和黄疸。 (2)实验室检查:急性感染期与肝外胆管结石的化验结果相似。慢性期可有血浆蛋白偏低、血清碱性磷酸酶、Y-谷氨酞胺转肽酶升高或血转氨酶偏高。晚期多有肝功能损害。 (3)影像学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的确切诊断和了解肝胆管系统的病理状况,最终需要依靠现代影像学检查。 ①B超和CT检查:有助于了解结石的大体位置、数量和胆管扩张情况。B超准确率在70%左右。CT准确率平均80%左右。两者均难准确了解具体的位置、数量和胆管病理改变。不易与肝内钙化灶区别。 ②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PTC)和经内镜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成功的PTC和ERCP影像清晰,能明确结石的具体部位、大小、数量和胆管病理现状。准确率可达95%以上。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注意预防。目前仍为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③磁共振胆系成像:可以显示结石和胆管系统的影像状况,无创,有逐渐替代PTC和ERCP的趋势。但不如PTC和ERCP清晰。 ④术中胆管造影和胆管镜检查:可进一步确定诊断和了解结石是否取净。 (二)证候诊断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诊治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肝外胆管结石的术前准备事项

肝外胆管结石的术前准备事项 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恢复。本文将为您介绍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术前不同阶段需要准备的内容。 一、住院后 1.术前常规检查 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其主要目的是全面评估您的身体情况能不能进行手术。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抽血检查、胸片检查、心电图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等。其中抽血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需空腹进行,即检查前需要禁食禁饮8~12小时。因为进食或饮水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哦。 如各项结果均符合手术条件时,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注意:病情不同检查项目可能有差异,以医生医嘱为准。若您有其他特殊情况,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可能涉及另外的检查。 2.戒酒 术前禁饮酒。酒精会影响麻醉药物的效果,还会增加麻醉的风险。

2.呼吸道准备 ①戒烟:吸烟者术前2周需戒烟,以免延缓术后切口愈合。而且,吸烟的病人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更大。 ②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进行腹式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提高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③如果您的痰液黏稠且不易咳出,请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需要给您做雾化或者给予您祛痰药物。 3.胃肠道准备 ①术前饮食:宜选择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鱼、瘦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注意:若您不能进食或进食量不足,医生会为您输液补充足够的营养。有特殊饮食要求的病人,请遵医嘱。 ②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您灌肠,以清洁肠道,避免手术污染。 ③术前1晚8点后禁食、12点后禁饮。以防麻醉状态下的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练习床上大小便 术前需要练习在床上解便。因为术后由于病情需要必须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才可下地活动,如果您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术后容易出现排尿困难或便秘。 6.皮肤的准备与保护 ①您可以在做手术的前1天洗澡,但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②手术前1天,护士会为您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以利于手术操作和预防伤口感染。 ③皮肤保护:当您有黄疸(皮肤和眼睛变黄)时,胆汁中的胆盐成分会刺激感觉神经,引起皮肤瘙痒。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皮肤: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治疗困难。为了适应临床工作需要,规范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基于我国肝胆管结石病40余年诊治经验的总结,并借鉴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制定了我国第一部《肝胆管结石病诊断和治疗指南》。需要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该指南旨在指导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诊断治疗作出合理的决策,而并非强制性标准。未来,随着肝胆管结石病研究的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本指南将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1 概念与定义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胆管结石(primary intrahepatic stone)特指始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不包括胆囊内排降并上移至肝内胆管的结石,也不包括继发于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其他胆道疾病所致胆汁淤滞和胆道炎症后形成的肝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为多见。由于其病变复杂、复发率高且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此病成为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胆管结石病多属于胆色素结石。临床上也可见到原发于肝内胆管的胆固醇结石。由于其成石机制及临床病理特点有别于胆色素性肝内胆管结石,故应将其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对待。本指南是针对色素性肝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2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 肝胆管结石病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肝内结石的形成与胆道慢性炎症、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汁淤滞、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胆管内慢性炎症是导致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胆汁淤滞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胆流滞缓并有胆道慢性炎症最易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肝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受累区域的肝胆管扩张、胆管呈环状或节段性狭窄;管壁增厚、胆管壁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并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细胞增生,伴有肝实质损害,严重者形成肝段或肝叶的纤维化萎缩和功能丧失。合并胆道感染时可造成胆源性脓毒症、肝脓肿、膈下脓肿、胆管支气管瘘及胆道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约2.0%~9.0%的肝胆管结石病例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肝胆管癌。 肝胆管结石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点是: (1)结石沿肝内病变胆管树呈区段性分布。 (2)结石多并存不同程度的肝胆管狭窄,胆管狭窄是引起结石形成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肝胆管结石合并一级分支以上肝管的狭窄时易导致受累肝段或亚肝段萎缩;合并双侧肝门部肝管狭窄者,晚期常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及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3)由于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梗阻和/或感染可导致肝胆管结石病变区域内胆管树、伴行血管及肝实质弥漫而不可逆性损害,包括胆管壁结构破坏、多发性胆管狭窄和不规则性胆管扩张、胆管积脓、门静脉及肝动脉小分支狭窄、肝实质纤维化和萎缩、慢性肝脓肿、继发性肝内胆管癌等毁损性病变,这类病变是只有手术切除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灶。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08T15:14:07.5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作者:单国君 [导读] 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 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医院黑龙江庆安 152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胆结石100例临床观察。方法: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治疗胆结石优势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小,在疾病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方法,治疗更有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发挥中药作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胆结石;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by Chinese Medicine Shan Guojun (Qing'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Qing'an 152400,Heilongjia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00 cases of gallston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 were treated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the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sequ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1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n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bserved group of patients to Lidan Paish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4%,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 has obvious advantages,and little adverse reaction,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reatment is more targeted,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gallsto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clinical observation 胆结石是人体胆道内形成凝结物,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以往治疗该疾病多采用手术切除胆囊,但是会对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较大影响。胆结石属于中医的“黄疸”、“肝胀”、“胆胀”的范畴,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历史比较悠久,且有一定优势。为了进一步对中医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200例胆结石患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50.4±6.4)岁;结石直径为7~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51例,胆总管结石35例,肝内胆管结石14例。观察组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1.1±7.2)岁;结石直径为8~15mm;结石部位:胆囊结结石48例,胆总管结石34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鹅去氧胆酸治疗,口服,剂量为15mg/(kg.d),一天3次,持续7天。 观察组患者以利胆排石汤治疗,方剂构成为:公英50g、茵陈50g、金钱草50g、姜黄25g、木香25g、元胡20g、枳壳20g、白芍10g、大黄10g、甘草6g、连翘15g。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7天。 1.3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治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95%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显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71%~95%,经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体征、症状积分降低30%~70%,经影像学检查符合显效标准;无效:体征、正黄积分减少30%以上,经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小组人数。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得到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发表时间:2016-09-12T14:59:26.16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0期作者:肖奎 [导读] 研究目的总结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95 【摘要】研究目的总结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2015年11月外科治疗的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结果没有手术患者死亡,全组都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后残余结石45例,胆漏12例,肠漏1例,腹腔严重感染1例,切口感染35例。结论患者的结石复发和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胆管狭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这样的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肝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8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55-01 胆石病根据结石在胆道内的位置和结石成分的特点,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胆固醇为主的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我们将胆管结石再分为继发性胆管结石(指结石来源于胆囊内结石排出)和原发性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故与肝胆管结石代表相同的含义,实际上是通用的. 常见的胆道疾病就是肝内胆管出现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在我国占胆石症的10%-25%。一般来说,肝内的胆管结石很难一次取尽,并且在手术后结石又极容易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关系病人远期治疗的关键就是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现就我院2008年2月-2015年11月外科治疗的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外科治疗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185例。患者的年龄在20-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5岁。本组有128例初次胆道手术,再次胆道手术有68例,第三次手术有25例,第四次手术有5例。这些患者都有胆管炎病史,其中240例有黄疸病史。 1.2手术方式 在本组的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切除了左肝外叶,胆总管T管引流术;50例行左半肝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40例行右肝后叶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21例行右半肝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23例行高位胆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12例行左肝外叶切除,右肝后叶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41例行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胆道镜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13例行胆肠吻合口切开胆道镜取石,肝门部胆管成形,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其中7例为胆囊切除术时损伤胆总管行了胆肠Roux-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 2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切口感染37例(其中27例为再次或者多次胆道手术),腹腔严重感染2例,胆漏15例,胆道出血3例,肠梗阻伴胆肠吻合盲襻肠漏2例(均为胆肠吻合口切开取石后再次行胆肠吻合术),胸腔积液5例,以上并发症除1例肠梗阻伴肠漏患者行肠粘连松解术,余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本组病例术后残余结石51例(其中13例行胆肠吻合口切开胆道镜取石,肝门部胆管成形,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后均出现残余结石,12例行高位胆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和11例行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胆道镜取石,胆肠Roux-Y吻合术出现残余结石),其中31例随访行了一次或多次纤维胆道镜取石。 3讨论 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狭窄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病理改变,也是导致结石复发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主要原因。黄志强等综合全国4197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资料,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平均有24.28%合并肝胆管狭窄。胆管结石常伴反复发作胆管炎,结石与炎症互为因果,病程越长对肝脏的毁损越严重。长期反复发作急或慢性胆管炎,胆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过去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胆道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和胆道感染,而造成梗阻和感染的中心环节是肝门部胆管狭窄。 狭窄是外科治疗失败和结石复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CT、MRI、MRAP、ERCP在胆道外科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肝内胆管结石定位的明确影像学资料。胆肠吻合术曾经被认为是解决胆道通畅引流的最佳方法,但是吻合口以上的胆管梗阻不解除,胆肠吻合非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引流作用,甚至还会加重胆道感染及引发严重并发症[5]。本组病例术后残余结石51例中有36例行了胆肠吻合而未行肝切除。Kazuhiro等[6]报道85.2%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采用肝切除时狭窄完全解除为81.8%,表明肝切除是解决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本组病例有235例行了肝切除,其中残余结石仅有15例。从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病人的远期疗效观察可以看出,肝切除术既能解决一叶或段的肝内结石,又能去除胆管狭窄及其相应病变的肝叶,因此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结石,狭窄病变,相应胆管树及肝叶或段全部切除,常不需附加行胆肠吻合,从而不改变胆道系统的生理环境。4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清除病灶,纠正胆管病变,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狭窄是外科治疗失败和结石复发的主要原因。肝切除是解决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降低了残余结石率和再手术率。 肝叶切除术虽可以去除肝内的局灶性病变而获得最好的结果,但肝叶切除术尚不能根除在余下的肝脏再发生结石的可能,如香港玛丽医院报告的63例肝切除术,于中位数47个月的随访期内,发现16%再生结石,结石在新的部位形成,所以肝叶切除术后仍需要进行针对肝胆道系统的持续性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效果虽然已有明显提高,然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残留结石、残留肝管狭窄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结合手术后的内镜治疗,有望将治疗结果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志强.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科杂志,1998,18(2):65-66. [2]黄志强,刘永雄.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志,1997,17(3):140-144. [3]彭民浩,陈希纲,陈滨,等.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选择(附407例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12):719-722.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 胆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若发生在肝内胆道则由于结构复杂,在治疗上相对较困难。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术后残石率较高、再手术率高并且复发率高的特点,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变复杂,往往伴有胆道狭窄,所以需要手术治疗,最大限度的将结石取净而降低残石率,解除胆道狭窄而降低复发率,去除病灶而降低再手术率。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切除肝脏的手术中从非规则、规则以及解剖性切除,逐步向精准方面切除。为了追求更精准的手术切除,在手术中采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的联合应用,已经成为了治疗肝胆结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具有取石率高、痛苦少的优点。笔者对本院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2021年于本院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5例,其中男39例,女46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0.9±9.8)岁。初次手术患者49例,再次手术患者30例,三次手术患者6例,分布在左肝胆管结石患者41例,右肝胆管结石患者13例,肝门胆管结石9例,左右合并胆管结石22例,合并胆道狭窄患者44例。既往手术进行胆道空肠吻合术7例,胆囊切除术8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21例。所有患者经B超、CT、MRI、胆道造影、胆道镜、腹腔镜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寒战、黄疸等。 1.2 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7例,肝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5例,肝部分切除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2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肝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8例,肝胆切开整形术+肝胆盆式空肠Roux-y吻合术24例。术中胆道造影与纤维胆道镜检查,在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肝内胆管结石的详细治疗: 【治疗】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肝内胆管结石可分为以下诸型分别处置。 (一)隐匿型 由影像学检查发现,但完全没有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多为存在于较小肝内胆管的小结石,被其阻塞之小肝管渐渐自行闭锁,其远端之肝细胞也逐渐形成局灶性肝萎缩,由于其影响范围很小,结石也不活动故可没有症状。此型结石排石疗法无效(无通道),溶石疗法效果很小(因局部肝组织已萎缩),又无症状,故一般不需要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或试服溶石药物。 (二)气郁型 1.临床表现右胁隐痛,胀闷不适,嗳气纳少,恶心反酸,每因剧烈颠簸而加重或随情志之变化而增减。舌淡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2.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结石,一般多为存于2级或更小肝内胆管中的结石。其余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3.病机分析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则胁络不畅,故隐痛胀闷;横逆犯胃则嗳气纳少,恶心反酸;剧烈颠簸每致气机逆乱而加重病情,情志与气机之条畅关系密切,故能影响病情。此型一

般仅有轻微梗阻而无感染。 4.治疗宜疏肝解郁,利胆溶石。 (1)中药汤剂:疏肝溶石汤加减。 方解: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用柴胡、白芍疏肝敛阴,柔肝以安脾;枳壳、香附行气解郁,开滞而调中;鸡内金、金钱草消食化积,利胆以溶石;木香、川芎、郁金行气活血,化瘀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解郁,利胆溶石之功。 加减:反酸加牡蛎助白芍平肝制酸;纳呆加山楂助鸡内金开胃消食。亦可选用消石汤i、消石汤ⅱ、金钱开郁散加减治疗。 (2)其他药物:①肝胆结石片,每次6片,每日3次。②胆乐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⑧丹栀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 (3)溶石药物。 (4)针灸:取足临泣、日月、三阴交以疏肝郁,利胸胁,调气血,通经络,健脾利胆,降逆和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5)耳穴贴压:取胰胆、肝、十二指肠,脾胃、三焦、耳迷根以疏肝利胆,行气解郁,健脾和胃,解痉止痛。先压一耳,每日按压3次,3天后换另一耳,10次为1疗程。 (6)推按运经仪:以平板电极进行程序治疗为主。取肩井、期门、肝俞,结石在右肝者取右侧穴位,结石在左肝者取左侧穴位,公共电极取胆囊穴(右)。诸穴合用有疏肝解郁,降逆和中,通经络,调气血,消炎利胆之作用。若结石存在于左、右肝管或2级肝管者,亦可用手柄电极进行推按排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要根据结石之部位,选择适当之体位。

肝内胆管结石的饮食

肝内胆管结石的饮食 一、肝内胆管结石饮食原则 1、多饮水。最好是少量多次地饮水,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使胆汁稀释,从而减少胆汁 的淤积,有利于消炎排石。 2、长期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维持理想体重。这项是患者必须长期坚持的饮食原则。限制高 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鱼子、鱼虾及动物的内脏等。 3、食物以清淡为宜。少食油腻和炸、烤食物;甜食、辛辣,海鲜,太油腻的东西如酒、咖 啡、浓茶、胡椒等。 4、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患者应多吃些易消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谷类、豆类、水果、 芋头、山药、玉米粉、高粱粉、土豆、蜂蜜等。 5、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A有助于胆道上皮的生长和维护,可起到防治胆道疾病 的作用,如胡萝卜、菠菜、白菜、青椒、西红柿、黄瓜、鲜枣、山楂等。 6、适当食用植物纤维类食物,如绿叶蔬菜、粗粮、豆类、水果、香菇等。植物纤维有利胆 作用,并能促进肠蠕动,使肠道内的有害物质顺利地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预防肠道感染的作用。 7、要注意的还有饮食的温度应以温热为宜,不要食用过热和过冷的食物,对消化系统不利。 8、保持大便畅通:六腑以通为用,肝胆湿热,大便秘结时,症状加重,保持大便畅通很重 要。 9、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10、修心养性:心情不畅的人,可引发或加重此病,要做到心胸宽阔,精神舒畅。 二、饮食保健 1、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尽可能地以植物 油代替动物油。 2、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和代谢障碍确有关, 因此要限制鱼子、各种蛋类的蛋黄及各种食肉动物的肝、肾、心、脑等胆固醇含量 高的食物。 3、烹调食品以蒸、煮、炖、烩为佳,切忌大量食用炒、炸、烧、烤、熏、腌制食品。 4、增加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食用 量,以保证热量供应,从而促进肝糖元的形成,保护肝脏。 5、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 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 6、若条件许可,平时可多饮新鲜蔬菜或瓜果汁,如西瓜汁、橘子汁、胡萝卜汁等,并 增加饮水、吃饭的次数和数量,以增加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胆汁淤 积。 7、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免因难以消化而增加胃肠蠕动,从 而引发胆绞痛。 8、戒烟酒及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浓烈调味品,如芥末油等,以免刺激胃肠道,诱发 或加重病情。 9、宜进清淡、易消化、少渣、温度适宜、无刺激性、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三、治疗

肝内胆管结石可以吃什么来治

一、肝内胆管结石概述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肝内胆管结石吃什么药 苗寨石清方为黔东南州雷山县江医师师传秘方,其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石”的苗地药材,药材均源自“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煎内服,即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无需开刀,不伤肝胆,天然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衡血液酸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内胆管结石。 苗寨石清方采用黄芪、茯苓、鸡内金、金钱草等黔东南州雷山县当地,有“天然药库”之称的雷公山天然药材入药,由江医师亲自采药,以独法炮制而成,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卓著! 黄芪: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阴干,切片。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使肝脾疏泄有序。 鸡内金: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疏肝理气,健胃消食,化瘀消石,生肌收口,止尿血、尿痛,溶结石。 金钱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清利湿热,通淋排石,化石消肿。肝胆结石常用之方。 三、其他治疗手段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如结石无法彻底取净、肝内胆管狭窄易使胆汁引流不畅、结石重新形成等。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胆结石中药方剂

胆结石中药方剂 中医处方1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湿热内蕴,积久成石。 【治法】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方名】利胆排石汤。 【组成】制大黄9克,枳实9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医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名】舒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虎杖根30克,银花30克,生大黄12 克,金钱草30克,茵陈3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元胡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谢新建方 中医处方(四) 【辨证】肝气郁结,木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化滞,利胆排石。 【方名】清胆化石汤。 【组成】柴胡6克,鹅不食草15克,延胡6克,金钱草15克,金铃子10克,黄芩9克,郁金6克,通草3克,蒲公英12克,北茵陈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翁恭方。 中医处方(五)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治法】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理气和营,止痛散结。 【方名】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8克,海金砂15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铃 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实10克,赤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培生方。 中医处方(六)

肝内胆管结石的偏方

肝内胆管结石的偏方 一、肝内胆管结石概述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二、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苗寨石清方为黔东南州雷山县江医师师传秘方,其根据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特点,方中主用强效“溶石”的苗地药材,药材均源自“天然药库”雷公山,采用饮片水煎内服,即有消炎止痛、疏肝利胆、益气活血等功效,强效溶酸、化石、排石,无需开刀,不伤肝胆,天然绿色苗药饮片,安全高效,对身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在排清结石的同时,亦平衡血液酸碱度,中和患者的酸性体质,从而标本兼治肝内胆管结石。 苗寨石清方采用黄芪、茯苓、鸡内金、金钱草等黔东南州雷山县当地,有“天然药库”之称的雷公山天然药材入药,由江医师亲自采药,以独法炮制而成,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卓著! 黄芪: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 茯苓: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阴干,切片。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使肝脾疏泄有序。 鸡内金:杀鸡后,取出鸡肫,趁热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疏肝理气,健胃消食,化瘀消石,生肌收口,止尿血、尿痛,溶结石。 金钱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清利湿热,通淋排石,化石消肿。肝胆结石常用之方。 三、其他治疗手段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与单纯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相比,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的确存在着许多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