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姓名:朱晓桦学号:200901010466 指导老师:刘杰

摘要:现代汉语中,“动不动”出现的频率较高,作为时频副词的“动不动”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反应或行为,多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消极义。从句法位置上看,“动不动”出现在动词性成分之前,修饰限制动词,做状语。“动不动”语句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祈使意味,尤其是它的否定形式,多是祈使句。

关键词:动不动时频副词凝聚性表述性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Dongbudong

Name: ZHU Xiaohua Student Number: 200901010466

Advisor:LIU Jie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Dongbudong frequency is higher, as the time and frequency adverbs Dongbudong said it is easy to produce a response or behavior, how to don't want to happen, so has certain negative righteousness. Look from the syntactic position, Dongbudong appeared before the verbal component, modified limit verb, do. Dongbudong statements are usually with certain imperative meaning, especially its negative form, more is imperative.

Key words:Dongbudong Time and frequency adverbs Cohesion Declarative

人们在说话写字时,常常说到用到“动不动”。现代汉语中的“动不动”有两个不同的用法与解释:一个是动词性的联合结构,如:“动不动都行”。另一个是时频副词“动不动”如:“明明自己有电脑,还动不动用别人的”。“动词性联合结构‘动不动’的两部分不仅意义实在,而且绝对互补,能表示‘兼有’和‘不相容析取’两种逻辑意义”。我这里要说的“动不动”不是“V不V”,也不是动词性的联合结构,而是时频副词“动不动”。例如:

(1)三楼的大妈动不动就把花盆搬到阳台上浇水,这样一来,一楼也便动不动就小区域下起雨来,这给青青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2)她回答道,“那时候有人背地里叫我为幽灵呢!我记得我有次走出房间,看到许多小孩在院子里玩耍。他们动不动就跳起来,大声叫道:‘幽灵来了!’我非常害怕,后来,我问外婆,是不是真的有幽灵存在。”

一、与“动不动”连用的成分

《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增订版)归纳了“动不动”的两种主要用法,其中一种是这样认为的,“固定短语,极容易做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多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①《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动不动”的解释为:副词,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行动或情况(多指不希望发生的),常跟“就”连用。“动不动”跟“就”连用是最常见的。例如:

(3)希望社会各方面能帮助我们,配合我们,不要大会小会,大稿小稿,动不动就送钱送物。

(4)我们连小学都没读过,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更别说要我们像你一样满嘴成语,四个字四个字的成语动不动就从嘴里成串的溜出来······“动不动”有时也与“便”连用,例如:

(5)自从妻子去世后,他的脾气也变得比以前暴躁了许多,孩子一有哪一丁点儿方面做的不够好、不合他心意,他就大声训斥,还动不动便动手打孩子,连附近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上来劝说了。

有的时候“动不动”也可以直接使用,不带“就”或者“便”。例如:

(6)李强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为他操了不少的心,还把他从原先的学校转进了现在的这所管理严格的私立学校。但李强动不动还是以前那套,不听老师的教导,惹祸打架件件不落。

(7)志明的母亲忙从厨房里出来,手里还举着油瓶子,因为知道老伴动不动爱犯急,忙掀动着嘴唇快速的解释说:“中午志明弄家来的。是跟他中学同学小猛子借的。”(刘心武《5.19长镜头》)

(8)动不动还请咱们开门评店,召开顾客座谈会。

例(6)、例(7)、例(8)、中“动不动”后面既没有“就”,也没有“便”,但读起来也通顺自然。如果在以上三个例子中的“动不动”后面加上“就”或者“便”,读起来也是通顺的。也就是说,“动不动”后面的“就”、“便”的出现是有一些随意性的。但多数情况下在“动不动”之后的动词为光杆动词时,其后都会紧跟着“就”,这也是“动不动”口语化的标志之一。

“动不动”偏向于口语化,转换成书面语就是“动辄”,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体适应性差异。据统计,在口语中,“动不动”出现的频率是“动辄”的三倍,在口语化的小说体中,“动不动”的用例是“动辄”的六倍,而在书面的新闻体中,“动辄”的用例是“动不动”的三倍。②例如:

(9)坚持以斡旋、调解。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不应该动辄采取强制性行为。即使是人道主义行为,也不应该诉诸军事手段。(《中国的国防》)

①《现代汉语八百词》(1999年增订版)

②朱军《评注性副词“动不动”的用法与来源》

(10)语言和事实之间有着这样一种关系:动不动就想要说倒一大片的人没有动辄想到要让事实说话的人安详。

(11)童年常听到一种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燥越没有用。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王蒙《安详》)

另一方面,“动不动”与“动辄”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一致性,如在法律、法规中都没有出现过,在学术文章、字典词典中出现频率也都很低,出现的也都属于客观语体。另外,不管在哪种语体中,“动不动”句子都带有说话者或叙事者的主观评价,且消极倾向比较明显。

二、“动不动”的句法特点

我们先看下面关于“动不动”的几个句子:

(12)我们认为,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只有通过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才能缩小甚至消除。动不动就提提案、搞对抗是行不通的。(1995年《人民日报》)

(13)走自己的路,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可能,我也做不到,我也会变成认为当时的年轻人是格格不入的,动不动就想批评教育他们,爱把自己当年的辉煌成绩说给他们听,想让他们也按照我认为的方式去生活。

(14)林静性格开朗,名字中的“静”字跟她的性格一点也不符合。动不动就爱笑,也能把别人给逗乐了,所以朋友们都喜欢跟她在一起玩。

(15)一个有洁癖的人在跟别人一起生活的时候就爱说教对方不爱干净之类的,王颖就是这样,动不动就说室友又不打扫寝室卫生、又不经常洗澡换衣,所以寝室的气氛往往都很沉闷。

从以上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动不动”总是出现在动词前面,限制修饰动词。之前说过,“动不动”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行动或情况。在以上四个例子中,例(12)的“动不动”修饰限制“提案”、“搞对抗”,例(13)“动不动”修饰限制“批评教育”,例(14)“动不动”修饰限制“爱笑”,例(15)“动不动”修饰限制动词“说”。这些“动不动”都有表示动作的次数多、动作发生的频率大的意思。

“动不动”后面的动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动词短语,如以上例子,也可以是小句,如例(16)、例(17),甚至是复句,如例(18)。

(16)跟奶奶住在一起之后,动不动我就被奶奶拉去陪她跳广场舞,在那些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中间,我总是那么得格格不入。

(17)我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爸爸对我就相当严厉,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而打我。而我妈妈却是一个非常温和体贴的女性。

(18)动不动就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还总是怨天尤人,陈春受不了父亲整日的啰嗦,直接收拾了行李搬出了家,住在李明的家里不愿回家。

综上所述,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动不动”为时频副词,一般出现在单个动词短语、小句或者复句性动词性成分之前,修饰限制后面的动词,做状语。

三、“动不动”能否移位

“动不动”一般出现在动词之前,那么,在“动不动”前面出现的又有哪些呢?他们与“动不动”能否进行移位呢?在一个句子中主语是必不可少的,“动不动”前面的主语有时也可以放在“动不动”之后,它的句法位置是相对灵活的。例如:

(19)许多旅客都对首尔机场海关行李检查人员颇有微词,“动不动行李就给翻个底儿朝天,这还有没有一点隐私权!”

(20)我们中国人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样,动不动手里拿着一幅画,但是今天不一样,我这幅画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案。

(21)跟奶奶住在一起之后,动不动我就被奶奶拉去陪她跳广场舞,在那些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中间我总是那么得格格不入。

在例(19)、例(20)、例(21)中,主语“行李”、“手里”、“我”都在“动不动”之后。在多数句子中主语都在“动不动”之前,但有时将“动不动”提前也是说得通的,并且将“动不动”提前有一种强调的意味,不仅强调动作或情况多次出现,也强调出说话人的不满。

那么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动不动”的分布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NP+)动不动+VP

(22)这伙强盗抢不走的东西动不动就顺手把砸坏,这些宝贵的文物可能还没能出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就已经被毁得体无完肤了。

(23)在唐山被捕的一个工人出身的党员叫吕鸿安,他原来动不动就叫唤要绝食,动不动就骂支部干事会右倾。这次真绝食了,到第四天,他就顶不住,复食了。(薄一波《在北平草岚子监狱中的斗争》)

(二)动不动+NP+VP

(24)动不动一阵风来,受灾最重的又往往是乡镇企业,这又加重了干部心理上的···

(25)老二傻傻的笑笑道:“嘿,你们妇女骨头软,我可不像你们,动不动

腰痛腿酸的。我挺好!”

(三)动不动+NPs+VP

(26)跟奶奶住在一起之后,动不动我就被奶奶拉去陪她跳广场舞,在那些爷爷奶奶、大叔大妈中间我总是那么得格格不入。

(27)小薇才上小学,但学习能力却异常的出众,才教了她几天的成语和古诗,现在动不动嘴里就能冒出个四字成语来,即使都是些简单的。古诗也能背出好几首来,家长和老师都夸她厉害呢!

由以上例子可见,“动不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位置分布是比较灵活的,可以较为自由的出现在句子主谓语或句首之前,但其之后一般必有一个动词性的成分。

四、“动不动”的句类特点

“动不动”一般能够进入由“不要”、“别”构成的表否定的祈使句,例如:(28)老爷子叫你几声闺女,你又不会亏些什么,有人把你当闺女一样疼着,有什么不好?往后,你别再动不动就说要离开了,老爷子可再经不住了。

(29)上级部门也要从实际出发,多为下面创造干实事的条件。不要动不动来个虚张声势的“大检查”之类,使下边穷于应付。

(30)我想,这样的父母子女是更愿意与他们沟通的,他们跟犯了过失的儿女说话的时候,一定不会严厉的训斥,不会动不动就来几棍子一顿狠打,他们会竭力尊重子女的人格。

在以上三个“动不动”句子中,说话人都不希望“动不动”后的动词性成分发生,因此在说话的语气中,自然就流露出命令听话人不要做某事的意愿。即使“动不动”之前没有否定词,但“动不动”语句依然有一些祈使的意味。例如:(31)20多岁的大人了,还动不动哭鼻子,遇事不想着怎么解决,只知道哭鼻子怎么行呢,不哭鼻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问题给解决掉!

(32)他怒瞪著奶奶:“你要打人,尽管冲著我来,不要动不动就拿一个不敢反抗你,也不能反抗你的弱女子来出气!”(琼瑶《烟锁重楼》)即使没有否定词“别”和“不要”,整个句子说话人仍有命令听话人不要再哭鼻子、不要再打人的意思,只是例子的否定是隐含的。

“动不动”的祈使意味在每个句子中都是或多或少的出现,因此我认为“动不动”是可以归到祈使句一类中的。

五、“动不动”的凝聚性

“动不动”之间一般不能加入别的成分,能加入别的成分的“动不动”则不

是我们要说的评注性副词“动不动”了。关于这一点,王世凯、刘嶔在(2006)《汉语中的“动不动1”和“动不动2”》中已经做出了一些讲解。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例子的对比得出两者的差异。先看下面两组句子。

A组:

(33)所长,怎么办啊?动不动李刚啊?

(34)他到底动不动呀?

(35)林枫朝着这条毒蛇开了两枪,但不确定它是否还具有攻击力,于是找了个长棍,戳了戳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毒蛇,看看会动不动。

(36)“小猫在窝里面动哪!动不动?动不动?”我只好说:“——动。”

B组:

(37)小薇才上小学,但学习能力却异常的出众,才教了她几天的成语和古诗,现在动不动嘴里就能冒出个四字成语来,即使都是些简单的。古诗也能背出好几首来,家长和老师都夸她厉害呢!

(38)但他们收入不菲,属于改革开放中较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因为他们所用资金动不动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买入卖出。在那时,这种规模可以称作巨款了。(晓芳《外汇买卖:比炒股更富挑战》)

(39)你总是不给我解释的机会,还动不动就歪曲我的意思,如果你一直这样,那在一起还有什么意思呢!

(40)在华侨大学那种极左的气氛中,差不多每过一个星期,都要被当时的领导在会上点名或不点名的“刮胡子”,动不动就上纲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程度。(孙绍振《照片和面具》)

从句法功能看,进入A组的“动不动1”,可做主语、谓语、宾语,能带宾语,能单独成句。进入B组的“动不动2”做状语,不能做主语、谓语、宾语等。朱德熙先生认为,联合结构可以表示“兼有”和“选择”两种意义。“动不动1”可以进行拆分,“动”和“不动”之间可以插入“和”或者“还是”等表示兼有意义或选择意义的成分,如“动还是不动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动和不动你都会惹来一身麻烦”。而“动不动2”是不能拆分的。因此,“动不动2”是副词,而“动不动1”是动词性联合结构。

六、“动不动”的否定形式

“动不动”的否定形式是在“动不动”的前面添加否定词。否定词通常是“不要”、“别”、“不必”等。例如:

(41)对“双差生”、“流失生”要因人施教,不要动不动就像家长告状。

(42)他们对西方的东西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而不是动不

动就“否定一切”。近年来,一些严谨的理论工作者在工作中就用了这种正确的态度,这是值得肯定的。

(43)这位为人师表、为师师表的一校之长却直率地回答:我校穷得很,(别)动不动就登报,(否则)我们无法办教育。(1994年《市场报》)

(44)够了!动不动就哭鼻子,又不是小孩子了。你这样一天到晚总是哭哭闹闹的,就算我爱过你,那我爱的也不是这样的你,而是爱笑的你!

从上面四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动不动”一般只进入“不要”“别”等否定的祈使句。

但是,“动不动”的否定形式也是有一些特别之处的。例(41)、例(42)如果省去“动不动”前的否定词,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所以是不能省去的。但是例(43)、例(44)省去“动不动”前的否定词之后,再看句子,意思却没有多大变化,我们理解起来依然知道这是一个否定句。所以在后两例中,否定词是可以省去的,否定义是隐含的。这也是“动不动”否定形式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七、“动不动”的表意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动不动”时,说道所指的行为或情况是多指不希望发生的。此外还有说话人对此种行为或情况的厌烦意,并且虽然不希望动作行为发生,但多数是动作行为已经发生了。这就带有了一点语气副词的功能。语气副词一方面能表达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主观态度,具有情态功能,另一方面“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对命题的评注,具有表述性”。例如:

(45)现在有一种时尚,动不动就称某人为著名作家、著名评论家。(1994年《报刊精选》)

(46)他还动不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人们:人年轻时,应该要努力读书,才能掌握真本领。

可能单个的例子没有对比性,那么如果将上面的两个例子中的“动不动”换成同样是频度副词的“经常”,效果会如何呢?

(47)现在有一种时尚,经常称某人为著名作家、著名评论家。

(48)他还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劝诫人们:人年轻时,应该要努力读书,才能掌握真本领。

以上两个例子除了“经常”替换了“动不动”,其他成分完全相同,但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尤其是情感义有很大的差别。用“经常”只是表述了一个事实或者陈述了一种情况,但“动不动”感觉却截然相反,可以明显的感觉出说话人对所陈述的事实或情况有着极大的反感。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得出“动不动”在语

境中可以表达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主观态度,并且这种主观态度是具有厌烦意的,因此“动不动”就具有了一定的消极意义。

八、结论

现代汉语,尤其是口语中,“动不动”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词。它作为时频副词,表示极易做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常跟“就”连用,总是出现在动词性成分之前,做状语。“动不动”凝聚性较强,是不可拆分的,通常能进入“不要”、“别”等否定的祈使句中。另外,“动不动”语句能够明显的表达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具有评注性。

参考文献:

1.王世凯、刘嶔《汉语中的“动不动1”与“动不动2”》[J].语文研究第2期 2006

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3.朱军《评注性副词“动不动”的用法与来源》[J]

4.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4

5.别晨霞、方绪军“动不动”的格式义及语用功能 [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6.福星《“动不动”的意义与用法》[J].学汉语,1996,(3)

7.《现代汉语词典》[K].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8.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4)

9.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上海电力学院 编译原理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三自下而上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 院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实验三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LR分析器的构造过程,并根据语法制导翻译,掌握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的过程。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给出的简单表达式的语法构成规则(见五),编制LR分析程序,要求能对用给定的语法规则书写的源程序进行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对于正确的表达式,给出表达式的值。 对于错误的表达式,给出出错位置。 四、实验方法 采用LR分析法。 首先给出S-属性文法的定义(为简便起见,每个文法符号只设置一个综合属性,即该文法符号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属性文法的定义可参照书137页表6.1),并将其改造成用LR分析实现时的语义分析动作(可参照书145页表6.5)。 接下来给出LR分析表。 然后程序的具体实现: ● LR分析表可用二维数组(或其他)实现。 ●添加一个val栈作为语义分析实现的工具。 ●编写总控程序,实现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过程。 注:对于整数的识别可以借助实验1。 五、文法定义 简单的表达式文法如下: (1)E->E+T (2)E->E-T (3)E->T

(4)T->T*F (5)T->T/F (6)T->F (7)F->(E) (8)F->i 状态ACTION(动作)GOTO(转换) i + - * / ( ) # E T F 0 S5 S4 1 2 3 1 S6 S1 2 acc 2 R 3 R3 S7 S13 R3 R3 3 R6 R6 R6 R6 R6 R6 4 S 5 S4 8 2 3 5 R8 R8 R8 R8 R8 R8 6 S5 S4 9 3 7 S5 S4 10 8 S6 R12 S11 9 R1 R1 S7 S13 R1 R1 10 R4 R4 R4 R4 R4 R4 11 R7 R7 R7 R7 R7 R7 12 S5 S4 14 3 13 S5 S4 15 14 R2 R2 S7 S13 R2 R2 15 R5 R5 R5 R5 R5 R5 五、处理程序例和处理结果例 示例1:20133191*(20133191+3191)+ 3191#

中 文 信 息 学 报 第16卷第4期 JOURNAL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 ESSING Vol.16No.4一种基于混合分析的汉语文本句法语义分析方法 尹 凌 姚天 张冬茉 李 芳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030)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领域相关的汉语文本句法语义分析方法。根据领域文本的特点,该方法将浅层句法分析和深层句法语义分析结合在了一起。其浅层句法分析部分采用有限状态层叠的方法,将文本中的命名实体识别出来,从而大大减轻了深层分析部分的负担。其深层句法语义分析部分将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结合起来,主要依靠词汇搭配信息来决定句子的结构。该方法在解决领域相关文本的短语结构歧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浅层句法分析;深层句法分析;有限状态层叠;分语义场 中图分类号:T P391.1 A Hybrid Analysis Based Chinese Text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Method Yin Ling Y ao T ian fang Zhang Dong mo Li F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 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030 Shanghai) Abstract:T his paper proposes a Chinese text analysis method on specific domain.A ccording to the texts character, t his met hod combines shallow parsing technolog y w ith deep parsing and semantic analysis technology.Drawing on fi nite state cascades method,its shallow parsing module recognizes named entities in the tex ts.So that it greatly eases t he burden of the deep analysis mo dule.Principally depending on wo rd collocation information,its deep analysis mod ule combines syntactic analysis and semantic analysis to determine sentence structure.It gains goo d effect at resolv ing t he ambiguity of phrase structure in specific do main. Key Words:shallow parsing;deep parsing;finite state cascades;sub semant ic field 一、概述 对于汉语语料库的多级加工,主要分为切词、词类标注、短语结构标注、语义信息标注[1]等。针对后两个阶段,本文以足球比赛报道为试验领域,提出了一种领域相关的汉语文本分析方法。它对已经完成分词和词性标注的中间文本进行处理,借鉴并扩展了C.J.Fillmore的格语法,分析结果力求将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格关系标注清楚。 分析足球比赛报道文本的特点,发现有许多实体名称,如球队名称,比赛名称,人的身份等,对深层句法和语义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把这些实体名称称为命名实体(named enti 收稿日期:2001-12-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083003). 作者尹凌,女,1978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姚天,男,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张冬茉,女,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李芳,女,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

第27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1月 Vol. 27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5 ────────── 收稿日期:2005-05-31 作者简介:刘淑芬(1981-),河北唐山人,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2004级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 - 38 - 试论语法分析中句法、语义、语用的三位一体性 刘淑芬 (广西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在语法分析中要区分三个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三个平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具有三位一体性。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要注意把握三个平面的三位一体性。从而使句子从静态分析达到动态分析,这也将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个平面”理论;句法;语义;语用;三位一体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6-0038-03 语言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交际载体,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体系。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分析语言不可能在一个平面上 进行。 [1] 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平面,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三个平面理论”,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不同的平面,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必须同时进行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才算最后达到语法分析的目的。如此才能使静态语法分析和动态语法分析相结合,达到全方位的语法分析,体现出三个平面的三位一体性。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主张自觉地既明确区分又相互兼顾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理论。语法的三个平面都有自己的形式和意义:“句法、语义、语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句法、语义、语用的意义都是语法意义。”[2]句法平面的语法意义称为句法意义,指的是词语与词语结合组成句法结构后所产生或形成的显层的关系意义。语义平面的语法意义称为语义意义,简称语义,指的是词语和词语相互配合组成语义结构后所产生或形成的隐层的关系意义。语义只有在一定的语义结构中才能形成,因此词汇意义、逻辑意义、语境意义、社会文化意义等,不属于语法范畴的语义。语用平面的语法意义称为语用意义,指的是词语或句法结构体在语言实际使用中所产生或形成的语用价值或信息。语用意义往往体现着说话人的主观表达意向。 三个平面中,句法和语义是表里关系或显层和隐层的关系,这在抽象的句子结构里看得更为明显,句法结构同时也是语义结构的表现形式;而在具体的句子即交际中实际运用的句子中,语用成分或语用因素与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内层和外层的关系、客观和主观的关系。至于三者在语法分析中的价值,三个平面 有三种结构,也就会有句法成分、语义成分、语用成分,它们在具体的句子中是同时存在的,共同构成句子的要素,三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过由于着眼点和观察角度不同,研究中会有所侧重:“从说写角度看,句法是核心,是个轴。研究语法,要紧紧扣住句法,以句法为基础,向深层挖掘语义,向外层探求语用。”[2]因此,句子的语法分析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而不应该是孤立的。 在分析一个句子合法不合法时,一是要看句法上词语间结合得妥当不妥当;二是要看语义上词语搭配得合理不合理;三是要看语用上词语安排得适切不适切。凡符合妥当、合理、适切三个条件的句子,可以说是一个合法的、有效的句子,反之,可能是一个不合法的句子或是一个有语病的句子。由此可知,在对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求把句子放在交际的过程中观察,看语境对句子的语义和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等等。采用静态的分析与动态的分析[3]相结合的方法,体现出三个平面的三位一体性。 例如:“门把风吹开。”这句话从句法上看虽符合“主语(门)+状语(把风)+动词(吹)+补语(开)”的格式;但从语义上看,此句违背了“把”字句的主语必须是施事,而介词“把”介引的对象应为受事的原则,同样让人不知所云;再从语用方面看,此句所传达的信息是不真实的,而且由于缺少语气词“了”则不能表达陈述确定的语气,使人觉得一句话没说完,因此是一个不合法的句子。如果转换成:“风吹开了门。”“风把门吹开了。”或“门被风吹开了。”无论从哪个平面上看都是合理合法的。而且,这三句的主语、施动者(或受动者)、主题三者是重合的,也就是说,句子的主语兼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因素,因而三个平面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在有些情况下,主语、施事(或受事)、主题并不是等同的,例如:“今天,我们班的同学都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作者:————————————————————————————————日期: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词法分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N 20000 int syn,p,sum,kk,m,n,row; double dsum,pos; char index[800],len;//记录指数形式的浮点数 char r[6][10]={"function","if","then","while","do","endfunc"}; char token[MAXN],s[MAXN]; char ch; bool is_letter(char c) { return c>='a' && c<='z' || c>='A' && c<='Z'; } bool is_digtial(char c) { return c>='0' && c<='9'; } bool is_dot(char c) { return c==',' || c==';'; } void identifier()//标示符的判断 { m=0; while(ch>='a' && ch<='z' || ch>='0' && ch<='9') { token[m++]=ch; ch=s[++p]; } token[m]='\0';

ch=s[--p]; syn=10; for(n=0;n<6;n++) if(strcmp(token,r[n])==0) { syn=n+1; break; } } void digit(bool positive)//数字的判断{ len=sum=0; ch=s[p]; while(ch>='0' && ch<='9') { sum=sum*10+ch-'0'; ch=s[++p]; } if(ch=='.') { dsum=sum; ch=s[++p]; pos=0.1; while(ch>='0' && ch<='9') { dsum=dsum+(ch-'0')*pos; pos=pos*0.1; ch=s[++p]; } if(ch=='e') { index[len++]=ch; ch=s[++p]; if(ch=='-' || ch=='+') { index[len++]=ch; ch=s[++p]; } if(!(ch>='0' && ch<='9')) { syn=-1; } else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与联系 2004年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研题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 (一)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传统语法学进行语法分析时,总要把句子分为若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句法分析的术语。传统语法学分析一个句子,就是要分析句子里各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就得分析成主谓句,其中“张三”是主语,“批评了李四”是谓语,“批评”是谓语动词,“李四”是宾语。假如说成“李四被张三批评了”,也得分析成主谓句,

但这句里“李四”是主语,“被张三批评了”是谓语,“被张三”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张三”是介词“被”的宾语,“批评”是谓语动词。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都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分析出来的。与确定句子成分有联系的,就是结构类型的判别。结构类型决定于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决定于结构方式。比如“鸟飞”“身体健康”,是由主语和谓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主谓结构;“飞鸟”“健康的身体”,是由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偏正结构;“读书”“建设祖国”,是由动词和它的宾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动宾结构。研究一个组合体是什么结构,也是句法分析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这种层次分析,要求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也就是要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以及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区别开来。例如“干大事的人”,这个句法结构里“干大事”和“人”之间是直接关系,“干”和“大事”之间也是直接关系,但“干”和“人”之间以及“大事”和“人”之间都是间接关系。又如“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这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词语间的直接关系可图示如下: 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 直接关系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直接关系 这个句子里“张三”与“批评”之间、“李四”与“批评”之间、“哥哥”与“李

“动不动”的句法语义分析 姓名:朱晓桦学号:200901010466 指导老师:刘杰 摘要:现代汉语中,“动不动”出现的频率较高,作为时频副词的“动不动”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反应或行为,多用于不希望发生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消极义。从句法位置上看,“动不动”出现在动词性成分之前,修饰限制动词,做状语。“动不动”语句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祈使意味,尤其是它的否定形式,多是祈使句。 关键词:动不动时频副词凝聚性表述性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Dongbudong Name: ZHU Xiaohua Student Number: 200901010466 Advisor:LIU Jie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Dongbudong frequency is higher, as the time and frequency adverbs Dongbudong said it is easy to produce a response or behavior, how to don't want to happen, so has certain negative righteousness. Look from the syntactic position, Dongbudong appeared before the verbal component, modified limit verb, do. Dongbudong statements are usually with certain imperative meaning, especially its negative form, more is imperative. Key words:Dongbudong Time and frequency adverbs Cohesion Declarative 人们在说话写字时,常常说到用到“动不动”。现代汉语中的“动不动”有两个不同的用法与解释:一个是动词性的联合结构,如:“动不动都行”。另一个是时频副词“动不动”如:“明明自己有电脑,还动不动用别人的”。“动词性联合结构‘动不动’的两部分不仅意义实在,而且绝对互补,能表示‘兼有’和‘不相容析取’两种逻辑意义”。我这里要说的“动不动”不是“V不V”,也不是动词性的联合结构,而是时频副词“动不动”。例如: (1)三楼的大妈动不动就把花盆搬到阳台上浇水,这样一来,一楼也便动不动就小区域下起雨来,这给青青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2)她回答道,“那时候有人背地里叫我为幽灵呢!我记得我有次走出房间,看到许多小孩在院子里玩耍。他们动不动就跳起来,大声叫道:‘幽灵来了!’我非常害怕,后来,我问外婆,是不是真的有幽灵存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