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第4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

一.计算机网络

(一)定义:

1.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软件,把地理位置分散而功能独立的多个(软硬件配置

可不同)计算机或智能设备以共享资源和进行信息传递为目的连接起来的一个

系统。

2.计算机网络 = 若干台主机 + 一个通信子网 + 一组通信协议

1)通信子网由一些通信链路和节点交换机组成,用于进行数据通信。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通信子网

3)通信协议:为确保跨越网络的计算机能正确交换数据而必须遵守的规则、

规定、标准等

(二)组网目的: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根本目的)

1)只要允许,用户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网内其他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

2)例:从MP3网站下载MP3音乐

3)可共享硬件:打印机等

4)不可共享硬件:显示器、键盘、鼠标、网卡、……

3.分布式信息处理:借助于分散在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协同完成,解决单机无

法完成的信息处理任务

4.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分类

1.按网络所覆盖的地域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1)广域网与局域网的本质区别:网络的规模而不是距离

?从理论上说,广域网在节点数量和通信距离方面并无限制

2)需要特别的技术(不包括广播方式),才能将无数个局域网连接起来构

成广域网

3)目前广泛采用光纤作为计算机广域网的高速传输干线,但数据传输速率

仍然很慢

4)广域网是一种公用计算机网,所有计算机可以有条件地接入广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

1)总线型:

?将所有计算机均直接连接到同一条通信传输线路上

?可靠性最好:任何一个结点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整个网络崩溃

2)环型

3)星型

4)树型

5)网状

3.按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分:有线网、无线网

(四)工作模式:

1.对等模式

1)网内每一台计算机具有平等的地位(对等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作

为工作站也可以作为服务器)

2)对等网络中可以没有专门的硬件服务器,也可以不需要网络管理员

3)举例: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网上邻居”

?“BT”网络下载服务(下载的请求越多、下载速度越快)

2.客户/服务器模式(C/S)——目前最主流方式

1)客户机(工作站):使用服务器资源的计算机,如PC机

2)服务器:为其他结点提供共享资源的高性能计算机,如巨型机、大型机

和小型机

3)优点: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控制方式为集中控制

4)缺点:因客户机的请求过多、服务器负担过重而导致整体性能下降

5)客户/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可不一样(如客户机windows 98、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

6)客户/服务器都应装入相应端的软件

3.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

(五)网络服务:

1.文件服务

1)网络用户经过授权后可以访问其他计算机硬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的服务

2)例如:网络邻居

2.打印服务

1)性质:网络硬件资源的共享

2)打印管理程序的一般原则:先来先服务

3)可以了解打印任务的排队及完成情况,允许更改打印任务的顺序,也可

暂停或取消某个正在排队的打印任务

3.消息传递服务

1)例如:腾讯QQ

2)若不能连上因特网,同在一局域网中的两台计算机将无法通过QQ进行

通信

4.应用服务:允许网络上的计算机相互间共享处理能力,协同完成用户请求的

任务

(六)网络操作系统NOS:

1.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服务器版: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

2.AT&T和SCO公司推出的UNIX,如UNIX SVR4.2

3.源代码开放的Linux

二.局域网

(一)特点:

1.

虽然局域网采用了专用的传输介质,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发生错误,因此需进行检测

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有限(分布在一座办公大楼或某一大院中)

2.使用专门铺设的传输介质

3.数据传输率高(10Mbps~1Gbps)

4.延迟时间短,可靠性较好(误码率10-8~ 10-11)

(二)逻辑组成:

1.网络工作站

2.网络服务器

3.网卡(网络接口卡)

1)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装有网络接口卡

2)MAC地址:每块网卡都有、全球惟一、48位;以便相互区别,实现节点

之间的通信

3)功能——实现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

A.在计算机与网络间建立一通信链路,通过传输介质(网线、无线电

波)与网络连接

B.将计算机的输出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信号

C.独立将数据分成帧frame,以帧为单位发送和接收信息(检测识别帧

中MAC地址)

?帧frame:局域网的数据传输单位,例如以太网中的数据是分成帧

进行传输

4)一般而言,连入不同类型的LAN的节点,应使用不同类型的网卡

?例外:无论是总线式还是交换式以太网,使用的网卡并无区别。若将总线式以太网改造交换式,各节点网卡无须更换。

5)目前,网卡功能基本集成在主板芯片组中。

5.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

6.网络互连设备:

1)网卡、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路由器(router)交换机等

2)需根据层次及性能要求,选择适当设备

7.网络打印机

(三)常用局域网:

1.以太网、交换式局域网

1)最常用的一种LAN

2)大多数以集线器(Hub)为中心构成

A.功能:信号放大(中继器)+ 数据帧分发

B.分类:

a)总线式集线器:广播通信,所有节点共享带宽

b)交换式集线器(以此为中心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交换式以太

网):点对点通信,每个节点各自独享带宽

C.性质:具有多个端口的特殊中继器

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信号整形放大

装置,可用于扩展LAN网段的长度、延伸信号传输的范围。

D.多层次局域网对网络设备的性能要求不同,应选择不同品牌档次的

设备来构建网络

3)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千兆位以太网)

4)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带冲突检测技术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5)工作原理:共享的总线结构、采用广播方式进行通信、以帧(frame)为

传输单位,一次传输一帧、采用CSMA/CD方法

?若使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来传送信息,广域网将不堪重负

6)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BASE-T)、100Mbps(100BASE-T——星形)、

10Gbps

8.FDDI

1)采用光纤传输介质,可实现100Mbps的数据传输率。

2)反向旋转的双环拓扑结构

3)高可靠性、保密性

4)FDDI的帧格式和其他常用局域网的帧格式不同,与其他局域网进行互连

时,需要通过网关或路由器才能实现。

9.无线局域网(WLAN)

1)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蓝牙(BlueTooth)——IEEE 802.15: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标准,是

802.11的补充。适合

境的无线网络。

3)无线上网的计算机

需要网卡

4)采用无线信道,无线

网络不仅需考虑存

储数据时的安全,还需考虑传输过程的安全问题

5)有线VS无线

三.计算机广域网

(一)分组:广域网以包(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

(二)

(三)

(四)分组交换机(包交换机)

1.交换机的两种端口:连接计算机的低速端口、连接其他交换机的高速端口

2.基本工作模式: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1)检查包的目的地地址

2)将包送到交换机端口进行发送

3)从缓冲区中提取下一个包

3.特点:

1)分组交换机能处理同时到达的多个数据包

2)数据包以传输线路允许的最快速度在网络中传送

3)分组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每发送完一个包才从缓冲区中提取下一个数据包

进行发送

4.地址:两段式层次地址——【分组交换机号 + 交换机端口号】(如连到分组

交换机3的端口5上的计算机D的地址为[ 3,5])

5.(分组交换机)路由表

1)为使分组交换网能正确运行,网络中的所有交换机都必须有一张路由表

A.表中应有完整的路由,且下一站的交换机位置必须是指向目的地的最

短路径

B.路由表可忽略包的源地址和包所走的路径,但必须包括包的目的地地

C.路由数据会定期更新

2)默认路由:为了消除重复路由,用一个项来代替路由表中许多具有相同下一站的项

(五)组网

1.专线组网:

1)单位组建广域网时,租用电信局提供的远程数字通信线路(如光纤高速

传输干线)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优点:可以实现点到点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通信、通信质量好

3)缺点:费用与线路的容量和跨越的距离有关

2.虚拟专网

1)概述:架构在公用骨干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之上的逻辑网络(不是端到

端的物理连接)

2)实现虚拟专网常用的技术:隧道技术、加密、身份鉴别等

3)基于因特网的VPN具有节省费用、运行灵活、易于扩展、易于管理等优

(六)常用广域网

1.X.25网(公共分组交换网)——传输速率一般小于64Kb/s

2.FR(帧中继网)——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

3.SMDS(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

1)工作速度高于帧中继

2)定长短分组:信元(53字节)

4.ATM(异步传输模式)

1)多数使用光纤作为通信介质

2)定长短分组:信元(53字节)

3)传输速率155Mbps

四.因特网(Internet、互连网)

(一)基本概念:

1.性质:覆盖全球的最大的计算机广域网,是网络的网络

2.协议:TCP/IP协议系列(100多个协议)

1)TCP/IP(最基本最重要)

A.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B.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最核心的协议

2)地位:广泛用于广域网互连局域网通信、与UNIX和Windows等紧密集

3)TCP/IP模型

A.传输层:规定了怎样进行端-端的数据传输

B.网络互连层的协议规定了IP地址和IP数据报的格式。

a)将底层不同的物理帧统一起来,使得TCP/IP协议适用于多种异

构网络互连

C.TCP/IP模型与OSI/RM模型的比较

a)TCP/IP模型中的应用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应用层、表

示层、会话层

b)TCP/IP模型中的网络互连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网络层

c)TCP/IP模型中的网络接口和硬件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D.路由器一般只实现网络互连层及其以下层协议的功能。

E.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二)IP地址

1.TCP/IP网络中,为了实现计算机相互通信,必须为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唯一

的地址(IP地址)

1)唯一性:一个IP地址不会同时分配给多台计算机使用

2)IP数据报头部包含有该数据报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P地址

3)总结: IP地址是IP网络中的计算机地址

2.描述格式:

1)一组32位(4个字节)长的二进制数字——IPV4

2)点分十进制(常用)

A.把IP地址分成4段,每段8位,段与段之间用“.”分隔,并采用十进

制来表示

B.每段的取值范围是十进制的0~255

3.IP地址的组成:

1)地址类型号

2)网络号(net-id):主机所从属的物理网络的编号

3)主机号(host-id):主机在物理网络中的编号

注意:授权机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只是分配类型号和网络号

4.分类:(详见下页表格)

1)A类地址用于拥有大量主机的超大型网络,IP地址数量最大

2)B类地址用于主机规模适中的网络

3)C类地址用于主机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多只能连接254台主机

5.合法IP地址的分配原则:

1)只有A、B、C三类地址可以分配给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网络地址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255:

A.全为0,没有网络

B.全为255,用作子网掩码

3)主机地址不能全为0,也不能全为255:

A.全为0,用来表示网络地址

B.全为255,用作广播

4)网络地址的第一个数字不能为127

A.127.x.x.x保留用来测试连接

5)不能使用的IP:

0.0.0.0、255.255.255.255、A.0.0.0、A.255.255.255、 B.B.0.0、

B.B.255.255、

C.C.C.0、C.C.C.255

6.IP地址不足时,安装代理服务器动态分配IP地址,可使多台计算机需要时都

能接入因特网

7.IPv6的长度:128位

8.MAC

(三)IP数据报

1.意义:独立于各种物理网络的数据包的格式

2.组成:头部和数据区

1)头部:主要是为了确定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路由

2)数据部分的长度可以改变,最大为64KB

(四)路由器

1)功能:连接异构网络,根据路由表转发IP数据报

2)工作过程:路由选择、帧格式转换、IP数据报的转发等

3)每个路由器应分配2个或多个IP地址——路由器每个端口的IP地址必须

与相连子网的IP地址具有相同的类型号和网络号。

4)路由器功能比普通分组交换机功能更强

(五)DNS

1.IP地址与DNS的关系

1)按IP地址和域名都可访问主机

2)一个IP地址可对应多个域名,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个IP地址

3)主机从一个物理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其IP地址必须更换,但可以保

留原来的域名

2.域名采用了层次化结构方式

1)每个域又划分为若干子域,子域又分成许多子域,所有入网主机的名字

即由一系列的“域”及其“子域”组成,子域的个数通常不超过5个,并

且子域之间用“.”分隔,从左到右级别逐级升高(教育edu、中国cn)

2)域名使用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和连字符,但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

并结尾。整个域名的总长不得超过255个字符。

3)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一般采用国家代码作为第1级域名,美国通常以

机构或行业名作为第1级域名。即无如https://www.doczj.com/doc/e17345630.html,此类域名。

3.域名系统DNS (Domain Name System):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

4.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存放所在网络中全部主机的域名和IP

地址的对照表

(七)因特网提供的服务

1.电子邮件E-mail

1)电子邮箱地址:

A.邮箱名@邮箱所在的主机域名

a)邮箱名允许自定义

b)邮箱所在的主机域名可选择,但不允许自定义

B.例如:Zhang@https://www.doczj.com/doc/e17345630.html,

2)协议:

A.MIME(多用途的网际邮件扩充协议)

B.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发送方使用

C.POP3协议(邮局协议3)——接收方使用

D.IMAP协议(Internet邮件访问协议)

3)E-mail附件能传送文本、图形、图像、音乐信息

4)电子邮件是唯一不访问其它主机资源的服务

5)用户可安装电子邮件程序,负责撰写、发送和接收邮件

2.信息服务WWW

1)网页(Webpage):

A.网页存放在Web服务器

B.主页(homepage):网站中的起始网页(index.html或default.html),

它反映该网站最新最重要的内容,通常还提供可到达网站任一栏目的

导航功能。

C.描述语言:大多数采用HTML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其文件后

缀为html或htm

D.性质:超文本文档——支持超链(Hyperlink)

a)超链是一种有向链,包括链源和链宿:

i.链源:可以是文本中的任何一个字、词或句子,甚至可以

是一幅图像

ii.链宿:可以是本网页内部有书签标记的地方或其他Web服

务器上存储的信息资源

E.URL(统一资源定位器)

a)组成:协议、服务器地址及端口号和网页等部分

b)形式: http : //主机域名[: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

i.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ii.比较:在网络方式下,用“\计算机名(IP)\路径名\文档名”

可打开其他计算机中的文档

2)Web浏览器

A.组成:网络接口、HTML解释器、控制程序(核心地位)等

B.工作过程:Web浏览器通过统一资源定位器URL向WWW服务器

发出请求,并指出要浏览的是哪一个网页

C.功能:下载和浏览网页,E-mail、Telnet、FTP等其它服务

3)网页浏览一般不需要用户输入帐号和口令

4)用户浏览某些网站的网页内容时需安装相应的控件(如Shockwave Flash

ActiveX 控件),否则可能就无法查看该网页的内容。

3.文件传输FTP

1)协议:FTP(远程文件传输协议)

2)定义:互联网中获得授权的计算机(FTP客户机)能对网络中另一台计

算机(FTP服务器)磁盘中的文件进行多种操作,包括文件下载、文件上

传、删除或重命名FTP服务器中的文件等

3)客户/服务器模式:FTP客户程序与FTP服务器建立连接需要使用用户名

和口令(包括匿名登录帐号Anonymous)

A.使用IE浏览器启动FTP客户程序时,用户需在地址栏中输入:

FTP://[用户名:口令@]FTP服务器域名[:端口号]

B.可以一次下载(上传)多个文件

C.允许用户在FTP服务器上创建新文件夹

4.远程登录Telnet

1)协议:Telnet

2)功能:利用因特网上高性能计算机运行大型复杂程序等

3)能通过IE浏览器启动

4)客户/服务器模式

5)需要使用用户名和口令

5.电子公告牌BBS

五.网络信息安全

(一)概述:

1.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必须在安全性和实用性之间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案

2.安全措施:

1)真实性鉴别

2)访问控制

3)数据加密:使网络通信被窃听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数据的安全

4)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不被非法修改,使数据在传送前、后保持完全相

5)数据可用性

6)防止否认

7)审计管理

3.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必须能覆盖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等多个方面。

4.不同的应用系统对信息安全有不同要求

5.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核心是操作系统的安全

6.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和破坏

(二)数据加密

1.术语:

1)明文:加密前的原始数据(消息)

2)密文:加密后的数据

3)密码:将明文与密文进行相互转换的算法

4)密钥:在密码中使用且仅仅只为收发双方知道的信息

2.对称密钥加密

1)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而不是算法的秘密性。

2)密钥越复杂(长度越长),使用逐个试验的方法进行破解时就越困难。

3)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

3.公共密钥加密

1)n个用户的网络,就只需要n个私有密钥和n个公共密钥

2)典型:RSA系统

A.安全性建立在大整数质因子分解的难度之上

B.RSA需要1024位以上才有安全保障

3)应用:信息的加密解密、数字签名(鉴别信息来源)

(三)数字签名

1.作用:真实性鉴别、防止否认

2.实现方式:公共密钥加密方法

(四)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

1.身份鉴别

1)又名:真实性鉴别、身份认证

2)定义:证实某人或某物(消息、文件、主机等)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

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3)目的:防止欺诈和假冒攻击。

4)认证方式:IC卡、磁卡、USB钥匙、口令、眼底虹膜……

5)在计算机系统中,单纯采用令牌(如IC卡,磁卡等)进行身份认证的缺

点是丢失令牌将导致他人能轻易进行假冒,而带来安全隐患。

2.访问控制 (授权管理 authorization)

1)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授权管理来实施的信息安全措施

2)身份鉴别是访问控制的基础

3)任务:

A.对信息资源的访问进行有序控制

B.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类别)进行授权访问

C.规定各个用户对系统内的每个文件或资源的操作权限(必须互不冲

突)

2)访问控制

3)数据加密:使网络通信被窃听的情况下仍然保证数据的安全

4)数据完整性:保护数据不被非法修改,使数据在传送前、后保持完全相

5)数据可用性

6)防止否认

7)审计管理

3.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必须能覆盖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等多个方面。

4.不同的应用系统对信息安全有不同要求

5.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核心是操作系统的安全

6.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息不被泄露、篡改和破坏

(二)数据加密

1.术语:

1)明文:加密前的原始数据(消息)

2)密文:加密后的数据

3)密码:将明文与密文进行相互转换的算法

4)密钥:在密码中使用且仅仅只为收发双方知道的信息

2.对称密钥加密

1)加密方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秘密性,而不是算法的秘密性。

2)密钥越复杂(长度越长),使用逐个试验的方法进行破解时就越困难。

3)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

3.公共密钥加密

1)n个用户的网络,就只需要n个私有密钥和n个公共密钥

2)典型:RSA系统

A.安全性建立在大整数质因子分解的难度之上

B.RSA需要1024位以上才有安全保障

3)应用:信息的加密解密、数字签名(鉴别信息来源)

(三)数字签名

1.作用:真实性鉴别、防止否认

2.实现方式:公共密钥加密方法

(四)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

1.身份鉴别

1)又名:真实性鉴别、身份认证

2)定义:证实某人或某物(消息、文件、主机等)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

份是否相符的过程。

3)目的:防止欺诈和假冒攻击。

4)认证方式:IC卡、磁卡、USB钥匙、口令、眼底虹膜……

5)在计算机系统中,单纯采用令牌(如IC卡,磁卡等)进行身份认证的缺

点是丢失令牌将导致他人能轻易进行假冒,而带来安全隐患。

2.访问控制 (授权管理 authorization)

1)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授权管理来实施的信息安全措施

2)身份鉴别是访问控制的基础

3)任务:

A.对信息资源的访问进行有序控制

B.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类别)进行授权访问

C.规定各个用户对系统内的每个文件或资源的操作权限(必须互不冲

突)

(五)防火墙

1.定义:将因特网的子网(包括单机)与因特网的其余部分相隔离,以维护网

络与信息安全的一种软、硬件设备。

2.功能:对流入流出防火墙的所有网络通信进行扫描检查(例如:使校外的IP

地址不能直接访问校内的网站)

3.防火墙对网络或单台计算机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4.windows XP带有软件防火墙

5.因特网防火墙可集成在路由器中

6.局限性:

1)防火墙防外不防内

2)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容易造成安全漏洞

(六)计算机病毒防范

1.计算机病毒:

1)定义:一些人蓄意编制的一种具有寄生性和自我复制能力的计算机程序,

它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

从而给计算机系统造成一定损害甚至严重破坏。

2)特点: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传播性、潜伏性(感染病毒后不立即

产生破坏作用)

3)主要传播途径:电子邮件等

A.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系统就不会感染它所携带

的病毒

B.即使不上网,仍可能染毒

2.计算机病毒防范

1)安装杀毒软件(检测与消除计算机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2)闪存盘写保护

3.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消除能力通常滞后于病毒的出现,即杀毒软件、防病毒卡等都不100%可靠

江苏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

江苏专转本计算机知识 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算机知识点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ENIAC。 2.E NIAC的加,减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3.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新的生产力。 4.1997年5月11日,与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比赛的计算机叫深蓝。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的日期为1991年10月1日。 6.C 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7.C AD:计算机辅助设计 MIS:管理信息系统 8.O A:办公自动化 DSS:决策支持系统 9.A I:人工智能 OS:操作系统。 10.第一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71~1977年,第二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78~1984年,第三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 1985~1992年,第四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93~至今。11.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结束当前任务要按组合键:Ctrl+Alt+Del 12.计算机程序调入内存(RAM)中方能运行。 13.101键键盘可分为4区。 14.鼠标与微型计算机连接时,信号线插头应插在串行口。 15.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鼠标器是连接在串行接口上。 16.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显示西文时,一般情况下一屏最多可显示25行,每行80个字符。

17.正在运行的程序保存在计算机的RAM中。 18.Fdisk是对硬盘分区,Fdisk不具有划分磁道区的功能。19.UNIX操作系统属于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20.软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组成的。 21.Shift是上挡键。 22.FORMA T是对软盘格式化。 23.在全角方式下,屏幕的一行一般最多可显示字符数为40。24.中文Windows 2000安装所需CPU主频最少是500MHZ。 25.回收站是系统文件夹。 26.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 27.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8.浏览器的标题栏显示“脱机工作”则表示浏览器没有联机工作。29.Intranet是一种企业内部网络。 30.Internet是一个网络的集合。 31.Internet是由ARPANET网发展起来的。 32.浮点=阶码+尾数。 33.CRT----阴极射线显示器。 34.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总线是PCI。 35.“多能奔腾”处理器是指Pentium MMX。 36.PC机性能指标中的主存储器的容量是指RAM的容量。 37.分时系统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快速响应。 38.着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尼·沃思提出了:数据结构+算法=程序。

计算机网络高分笔记(整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比特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 B.反比关系 C.正比关系 D.无法确定 【2】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1)层;提供建立、 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2) _ ;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3);传输层提供(4)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5)。 (1)A. 1、2、3 B. 2、3、4 C. 3、4、5 D. 4、5、6 (2)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4)A.主机进程之间B. 网络之间 C. 数据链路之间D. 物理线路之间 (5)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 D. 传输层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4】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 I . 资源子网II. 局域网III. 通信子网IV. 广域网 A. II、IV B. I、III C. I、IV D. III、IV 【5】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I . 流量控制II. 路由选择III. 分布式处理IV. 传输控制 A. I 、II、IV B. I、III、IV C. I、IV D. III、IV 【6】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因特网 C.NSFnet D.CERNET 【7】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传输单位(或PDU)分别是() I . 帧II. 比特流III. 报文段IV. 数据报 A. I 、II、IV、III B. II、I 、IV、III C. I、IV、II、III D. III、IV、II、I 【8】设某段电路的传播时延是10ms,带宽为10Mb/s,则该段电路的时延带宽积为() A. 2×105 bit B. 4×105 bit C. 1×105 bit D. 8×105 bit 【9】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 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 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10】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I . 网桥II. 交换机III. 计算机软件IV. 路由器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文化基础章节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 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2、传递性。3、教育性。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

(1)按处理对象划分: 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 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 巨型机:勇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如大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大型主机:硬件配置高档,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大的存储容量。用于金融、证券等大中型企业数据处理或用作网络服务器。

江苏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整理

专转本计算机重要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1.1 (1 (2 1.2 (1) (2) (3) (4) (5) 万) (6), (7) (8) 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 (10)IC卡根据其使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现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属于非接触式IC卡。 典型试题: 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 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 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 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身份证中就有集成电路芯 : 例如电报机,传真机和计算机发出的信号 (4)数字通信技术最早是被长途电话系统采用的,计算机网络全面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发送和接受的都是数字信号。包含三种调制方式:调频、调幅、调相(远距离传输需要使用载波调制。载波:高频震荡的正弦波) (5)信道带宽:模拟通信系统中,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称为该信道的带宽,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上允许传输数据的最大速率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6)通信介质类型包括: 双绞线:成本低,误码率高,传输距离有限,通常是1Km以内,用于固定电话本地回路、计算机局域网 同轴电缆: 传输特性和屏蔽特性良好,容量比双绞线大,但是成本高,用于固定电话中继线路,有线电视接入光缆:容量最大,传输损耗小(但是不代表无损耗,所以需要使用中继器),传输距离长,但是成本高,精确连接两根光纤比较难,用于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 (7)波分多路复用就是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几种不同波长的光波以达到增大信道容量的目的(多路复用技术的目的: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8)无线电波可以按频率分为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波沿地面传播,绕射能力强,适用于广播和海上通信,短波具有较强的电离层反射能力,适用于环球通信,超短波和微波的绕射能力差,只能作为视距或超视距中继通信,微波是一种具有极高频率的电磁波,波长很短,通常在1m至1mm,只能沿直线传输。 (9)常见的微波通信有: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卫星通信(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 (10)个人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站(接受其覆盖范围内所有移动台无线信号的收发,以及和其他基站建立通信)、移动电话交换中心、公用电话网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代是模拟数字,第二代是数字通信(有GSM(GPRS)和CDMA两个标准),第三代简称3G(国际四个3G标准中,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是TDS-CDMA),主要包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信号的高速传输。 典型试题: 4.下面关于通信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通信系统由信源、信道和信宿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B.为了实现远距离传输信息,在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中均采用载波技术 C.为了降低传输信息的成本,在通信中广泛采用多路复用技术 D.数字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性能参数是信道带宽,它指实际进行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位数目 4.D 说明:信道容量:一个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5. 在下列有关通信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目前无线电广播主要还是采用模拟通信技术 B.数字传输技术最早是被长途电话系统采用的 C.数字通信系统的信道带宽就是指数据的实际传输速率(简称”数据速率”) D.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双绞线既可以传输数字信号,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 5.C 说明:信道容量:一个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称为该信道的带宽

最新计算机网络考研笔记

一、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性: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 2. 因特网概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网络把很多计算机连在一起,因特网把很多网络连在一起 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因特网的标准化 因特网草案 建议标准 草案标准 因特网标准 3.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端系统(主机)进程之间通信的方式 客户/服务器(C/S)方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对等连接(P2P)方式 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线路的传输效率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首部(包头):报文划分成更小的数据块,数据块前面加上的必要的控制信息 分组(包):首部 + 数据段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问题:一定的时延,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一定的开销主机: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不同作用范围: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 不同使用者:

成都大学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四个阶段分别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大规模集成电路”。 3.1964年,我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研发成功。 4.截止2010年10月,我国研制的运行速度最快的是“天河-1A”。 5.未来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量子计算机。 6.计算机五大特点: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能力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支持人机互动。 7.CPU只能访问内存中的数据。 8.计算机内存按字节编址,字节(Byte)是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位(bit)。 9.机器语言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运行速度最快,执行效率最高。 10.高级语言到目标程序的过程称为编译。 11.计算机五大基本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2.鼠标、键盘的常用接口是PS2和USB接口,RS-232串口也属于连接鼠标的接口之一。 13.显示器的常用接口是VGA接口,打印机的常用接口是并口(LPT1)。 14.主频、字长描述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精度,主频主要体现速度,字长主要体现精度。 15.内存是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上的。 16.RAM(内存)(无论是静态或者动态)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17.外存中,硬盘的读写速度最快,硬盘访问数据的基本单位是“扇区”。 18.ASCII码值的比较:数字字符(‘0’=48)<大写字母(‘A’=65)<小写字母(‘a’=97) 19.ASCII码占1个字节,仅使用了7位二进制位,可以表示128个字符 20.我国常使用的汉字编码有GB2312-80、GBK18030、BIG5。 21.每个字符占1个字节,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 22.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途径(网络传播、U盘传播)。 23.信息安全: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不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不在网上泄露国家机密, 不利用网络组织危害社会稳定的活动等等。

专转本计算机基础知识点第五章

第5章数字媒体及应用 一.西文字符的编码——ASCII (一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二标准ASCII: 1.采用7个二进位进行编码 2.共有128个字符,包含96个可打印字符(常用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和32个控制字符 (三基本ASCII与扩展ASCII的比较: 基本ASCII扩展ASCII 相同用一个字节(8b存放 不同点高位为“0”高位为“1” (四常见字符的ASCII码对照表: 字符十进制大小顺序 回车符(控制字符13 空格(控制字符32 数字0~948~57 大写字母A~Z65~90 小写字母a~z97~122 二.汉字的编码

(一GB2312 1.198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汉字编码国家标准GB2312—80(6763个汉字 2.组成: 第一部分:字母、数字和各种符号 第二部分:一级常用汉字(共3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列 第三部分:二级常用汉字(共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列 3.具体实现: 区位码:GB2312国标字符集构成一个二维平面,它分成94行(行号称为区号、94列(列号称为位号。每个汉字的区号和位号分别用1个字节来表示。 国标交换码:每个汉字的区号和位号分别加上32D(00100000B。 机内码(内码:把一个汉字看作两个扩展ASCII码,在国标交换码的基础上使两个字节的最高位 都等于“1”,即分别加上128D(10000000B 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的关系 4.特点:早、小、双、简 (二GBK 1.1995年发布 2.共有21003个汉字和883个图形符号 3.支持繁体字,包含了中、日、韩认同的全部CJK汉字;

4.双字节编码 5.向下兼容GB2312-80 (三GB18030 1.2000年发布 2.产生原因:保护我国已有的大量信息资源,既能与U CS/Unicode编码标准接轨,又能向下兼容GB2312 和GBK汉字编码标准 备注:UCS/Unicode: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和许多最新的软件标准都在使用U CS/Unicode。 3.共有27000多个汉字(收录字符最多 4.不等长编码 (四BIG5:台湾地区的字符编码,不支持简体中文,与GB2312等大陆标准不兼容(五GB2312、GBK、GB18030、UCS/Unicode的比较 GB2312GBK UCS/Unicode GB18030 出现时间1981年1995年2000年 意义最早首次支持繁体能实现全球所有不 同语言文字统一编 码的国际编码标准 支持汉字数目最多

江苏省专转本计算机知识点资料

计算机知识点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ENIAC。 2.E NIAC的加,减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3.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新的生产力。 4.1997年5月11日,与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比赛的计算机叫深蓝。 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的日期为1991年10月1日。 6.C 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7.C AD:计算机辅助设计MIS:管理信息系统 8.O A:办公自动化DSS:决策支持系统 9.A I:人工智能OS:操作系统。 10.第一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71~1977年,第二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78~1984年,第三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85~1992年,第 四代微机研制和使用的年代是1993~至今。 11.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中结束当前任务要按组合键:Ctrl+Alt+Del 12.计算机程序调入内存(RAM)中方能运行。 13.101键键盘可分为4区。 14.鼠标与微型计算机连接时,信号线插头应插在串行口。 15.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鼠标器是连接在串行接口上。 16.微型计算机的显示器显示西文时,一般情况下一屏最多可显示25行,每行80个字符。 17.正在运行的程序保存在计算机的RAM中。

18.Fdisk是对硬盘分区,Fdisk不具有划分磁道区的功能。19.UNIX操作系统属于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20.软件由程序,数据和文档组成的。 21.Shift是上挡键。 22.FORMA T是对软盘格式化。 23.在全角方式下,屏幕的一行一般最多可显示字符数为40。24.中文Windows 2000安装所需CPU主频最少是500MHZ。25.回收站是系统文件夹。 26.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 27.计算机网络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8.浏览器的标题栏显示“脱机工作”则表示浏览器没有联机工作。29.Intranet是一种企业内部网络。 30.Internet是一个网络的集合。 31.Internet是由ARPANET网发展起来的。 32.浮点=阶码+尾数。 33.CRT----阴极射线显示器。 34.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总线是PCI。 35.“多能奔腾”处理器是指Pentium MMX。 36.PC机性能指标中的主存储器的容量是指RAM的容量。37.分时系统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快速响应。 38.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尼·沃思提出了:数据结构+算法=程序。39.汉字的国标码本质上属于交换码。

(考研复试)计算机网络笔记

1:三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2:网络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3:网络发展3阶段:arpanet,三级结构因特网(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的计算机网络,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多层次ISP因特网。 4: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联通和交换作用)。边缘部分的的各个主机的程序直接运行的通信方式主要有C/S客户服务器和P2P对等方式。客户: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一直运行等待客户程序。P2P就是两个主机不分服务器和客户机,只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核心部分向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 5:电路交换:电话机用,主叫和被叫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一直占用端到端的资源,建立连接,通话,释放链接,传输效率低,适合传送大量的数据以淡化连接时间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划分为等长的数据段,加上首部,首部中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号等,各个分组通过不同的物理链路到达目的地,不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缺点:控制信息造成开销,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为单位,存储转发。 6: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7:性能指标:速率带宽(两点之间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 8: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语义(需要发出何种信息,何种响应,完成何种动作)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 9:分层的好处: (1)各层之间独立,某层不需要下层的实现,只需要知道借口。 (2)灵活性好,某一层发生变化,只要接口不变,其他层不改变 (3)结构上分开,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通常各层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10;OSI七层,TCP/IP 4层 11: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表示层:为不同的进程的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并定义交换数据的表示形式。 会话层:维护两个会话实体之间的连接。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服务。有传输控制协议TCP 用户数据报UDP,一个主机有多个进程,所以有复

重庆专升本计算机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 艾兰·图灵英国人工智能之父图灵机图灵测试 冯·诺伊曼美籍匈牙利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巴贝奇英国分析机(差分机)的发明者符号运算 香农美国信息论 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02.14 第一台采用存储控制原理的计算机EDVAC (ENIAC没有采用储控制原理技术)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机辅助教育(CBE)、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电子商务的形式:B2B、B2C、C2C、O2O 计算机新技术:1、物联网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 2、大数据特点: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低 3、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及服务和软件及服务 4、虚拟现实特征:沉浸性、交互性、想像性 5、5G技术 6、增强现实技术AR

进制:D十进制、B二进制、O/Q八进制、H十六进制 逻辑运算AND与(全1为1) OR或(全0为0) NOT非(0、1互换) XOR异或(相同为,不同为1) (汉字也可用)Unicode-16(UTF-16)2Byte Unicode-32(UTF-32)4Byte 汉字编码区位码4位十进制,前两位叫区码,后两位叫位码 国标码GB2312-80 简称GB码,国标码=区位码+2020H 机内码(内码)机内码=国标码+8080H 输入码(外码)分为音码、形码、音形结合码 字形码(字模、输出码)分为点阵字模、矢量字模,存放在字库中一个n*n的点阵字模占的字节数为n*n/8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 只有硬件系统而没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叫“裸机” 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 1、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2、核心思想为“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即程序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内存中,并按地址寻访 3、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表示 运算器是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是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速度快,可读可写,掉电不保存 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不能写入,掉电数据不丢失 高数缓冲存储器(Cache)协调CPU与内存 内存是按字节进行编址,一个字节对应一个地址 我们一般将CPU和内存合称为“主机” 外存机械硬盘(HDD)存储容量大、经济实惠 固态硬盘(SSD)读写速度快、容量小、价格高、使用寿命有限 光盘体积小、容量大、易于长期保存 Flash存储器U盘和SD卡 显示器分为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等分辨率单位为dpi 色深用bit表示颜色数目,n位色深所能表示的色彩数为2^n种,24位为真彩色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B 传输数据,与字长有关,双向传输 地址总线AB 传输地址信息,寻址能力为2^nB,单向传输 控制总线CB 传输控制信息,双向传输 总线带宽=总线工作频率X总线位宽X传输次数/8 指令是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指令=操作码+地址码 指令的工作原理 指令执行的步骤:①取指令、②分析指令、③执行指令 流水线技术示意图

专升本计算机基础全部知识点

辽宁专升本公共课 《计算机基础+VFP语言》笔记 (电子版> 2018/02/08 试卷基本情况 考试分成二部分,全部采用笔试. 第1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纲要求: <一)计算机系统: <10-14分) 1.计算机地发展、分类与应用 2.计算机系统地主要技术指标与系统配置 3.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4.微机硬件系统地基本组成<三总线、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与作用5.软件系统地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计算机语言与语言处理程序<汇编语言、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6.计算机地常用数制与信息编码、数据地基本单位

4.计算机辅助功能:CAD、CAI、CAM、CAT 5.人工智能<模拟人地智能:机器人) 6.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 国际互联网 【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I<计算机辅助教案)、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三)计算机地发展 ?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按“电子元件”不同,将计算机地发展划分为四个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 <1946-1958)用于计算 2.第二代:晶体管 <1958-1964) 3.第三代:集成电路 <1964-1971) 4.第四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至今)→PC<微机) (四)计算机地分类 1、信息形式:数字、模拟、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2、按用途: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2、按功能分类<1)微机 <个人、PC-Personal Computer) <2)小型机<终端) <3)中型机 <4)大型机 <5)巨型机 (五)计算机发展趋势

江苏专转本计算机基础各章知识点(含习题试卷)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1、程序:由用户用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能被计算机识别、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软件: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有关文档(程序文档、用户文档等)的集合。 3、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共同组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理基础,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扩充。硬件的一些功能可以由软件来实现(硬件的软化),如VCD播放软件可以实现VCD播放机的功能;同样软件的功能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软件的固化),如防病毒卡等。 二、软件的分类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是给其他程序提供服务的程序集合(如各种操作系统、编译程序)。它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与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很强的交互性。系统软件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服务程序和数据库系统。 (2)支撑软件用于支持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各种接口软件、网络软件和工具组件等。 (3)应用软件用于解决各种不同具体应用问题而开发的专门软件。按照应用软件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应用软件可再分为通用应用软件和定制应用软件。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指研制开发计算机软件所需的所有技术和总称。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软件工程技术、程序设计技术、软件工具环境技术、系统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软件技术。 四、操作系统的作用、功能分类和常用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并且它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和硬件系统最接近)的作用有: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界面,用户界面又称为用户接口或人机界面,现在大多采用GUI(图形用户界面)界面。 (3)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平台。 2、操作系统的功能 五大功能:任务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它们之间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互依赖的。 任务管理有三种不同的方式:进程管理、分时和并行管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它可反映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管理主要是对处理机CPU进行管理。 虚拟存储器:当内存不够用时,把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一起管理。它的存储空间比实际的物理内存空间大。 计算机中所有的程序、数据和文档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 3、常用的操作系统 (1)Windows系列 Windows9X:它是PC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从95开始,机器字长都是32位的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支持图形用户界面;支持“即插即用”的系统配置;还提供通信软件。 WindowsNT:它是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安装在服务器上。内置网络功能;支持许多通讯协议;有一个集

四川专升本《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2017修订)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 一、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必备的有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为以后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具体要求为: 1.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2.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及计算机的数据表示。 3.了解操作系统基本知识,掌握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资源管理器、控制面板等的使用。 4.了解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字编辑、表格处理和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并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5.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工作表的编辑和记录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公式、函数的使用及图表操作。 6.了解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知识、“母版”、“模板”的使用,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技能。 7.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IE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保存网页的基本操作;了解Outlook Express撰写、发送、接受电

子邮件的基本操作;掌握电子邮箱的申请,并使用电子邮箱正确的撰写、发送、接受电子邮件。 二、考试用时 考试用时:90分钟 三、考题范围 (一)计算机的诞生、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诞生、发展与分类。 2.计算机的特点及其应用。 3.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来源和传染过程;了解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方法;信息安全概念及要素;信息安全的威胁与安全策略。 (二)计算机及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功能和分类:内存(ROM、RAM、EPROM、EEPROM、FLASH EEPROM),外存储器(硬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功能和分类:显示器、打印机、键盘、鼠标、绘图仪、触摸屏、扫描仪等;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 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 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 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 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 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 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完整word版)2010年专转本计算机试卷

2010年专转本计算机试卷 关于比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d______。 A.存储(记忆)1个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器件 B.比特的取值只有“0”和“1” C.比特既可以表示数值、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声音 D.比特既没有颜色也没有重量,但有大小 2.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c______。 A.电话是一种双向的、点对点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 B.网络聊天室一种双向的、以信息交互为主要目的的系统 C.广播是一种点到面的、双向信息交互系统 D.因特网是一种跨越全球的多功能信息系统 3.下列关于IC卡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c_____。 A.IC卡按卡中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不同可分为存储器卡和CPU卡 B.现在许多城市中使用的公交IC卡属于非接触式IC卡 C.只有CPU卡才具有数据加密的能力 D.手机中使用的SIM卡是一种特殊的CPU卡 4.对两个8位二进制数01001101与00101011分别进行算术加、逻辑加运算,其结果用八进制形式表示分别为__________。 A.120、111 B.157、157 C.170、146 D.170、157 5.内存容量是影响PC机性能的要素之一,通常容量越大越好,但其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列因素中,不影响内存容量的因素是__________。 A.CPU数据线的宽度B.主板芯片组的型号 C.主板存储器插座类型与数目D.CPU地址线的宽度 6.下列存储器按读写速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 A.RAM、cache、硬盘、光盘B.cache、RAM、硬盘、光盘 C.RAM、硬盘、cache、光盘D.cache、RAM、光盘、硬盘 7.下列因素中,对微型计算机工作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 A.磁场B.噪声C.温度D.湿度 8.下列关于CPU的叙述,错位的是__________。 A.CPU中指令计数器的作用是统计已经执行过的指令数目 B.CPU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CPU的指令系统 C.CPU中含有若干寄存器 D.时钟频率决定着CPU芯片内部数据传输与操作速度的快慢 9.下列关于USB接口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主机可以通过USB接口向外设提供+5V电源 B.USB接口使用6线接线器 C.一个USB接口通过USB集线器可以连接最多127个设备 D.USB接口符合即插即用规范,即不需要关机或者重启计算机,就可以插拔设备 10.I/O操作是算机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下列关于I/O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A.I/O设备的种类多,性能相差很大,与计算机主机的连接方法也各不相同 B.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I/O操作与CPU的数据处理操作通常是并行进行的 C.I/O设备的操作由I/O控制器负责完成的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 协议族。 1、 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 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 在报文传输和/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

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 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 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 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非共享)。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和TDM。 8、FDM(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 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 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10、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对比: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使用网络;

计算机网络笔记

计算机网络笔记 了解即可:(出现于选择、填空题。) 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其中发展最快并且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 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采用了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也分不同层次:主干ISP、地区ISP和本地ISP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主机】、核心部分【核心:路由器】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客户-服务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对网络利用率高 转发分组的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P1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1)广域网WAN (2)城域网MAN(3)局域网LAN(4)个人区域网PAN 按网络使用者进行分类:(1)公用网、(2)专用网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宽带:最高速率。 吞吐率:实际速率。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物理层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具体的方法是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PPP协议的组成: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一个链路控制协议LCP: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 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简述CSMA/CD协议的过程:

重庆拓为教育_2020-06-08_干货重庆专升本计算机知识点

干货:重庆专升本计算机知识点 重庆拓为教育 2020-06-08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E N I A C). 2.在计算机运行中,把程序和数据一样存放在内存中,提出并论证这 个理论的研究小组领导是(冯.诺依曼) 3.语言处理程序发展经历的前三个阶段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 级语言) 4.计算机内存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 5.微处理器研制成功的时间是(1971年) 6.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标志是(微处理器) 7.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为(物理器件) 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9.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计算机应该归属于(第四代) 10.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主要是由于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1.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办公自动化属于(数据处理) 12.银行利用计算机进行存贷款业务管理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数据处理) 13.财务管理,情报检索,库存管理等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数据处理) 14.C A 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含义是(计算机辅助设计) 15.微型计算机中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信息管理) 16.C A I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含义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17.应用计算机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8.实现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主要手段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控制) 19.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20.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计算机属于(巨型计算机) 21.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好处是(资源共享) 22.计算机系统是指(硬件和软件系统)

23.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系统自愿指的是(硬件,软件,数据) 24.所谓计算机的“裸机”是指(不装备人和软件的计算机) 25.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26.微型计算机的主机包括(C P U和内存储器) 27.运算器和控制器的总称是(C P U) 28.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器) 29.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中央处理器) 30.8088,80286,80386,80486指的是不同型号的(微处理器(或者中央处理器在或者C P U)) 31.算术逻辑单元(简称A L U)主要提供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2.C P U中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指令和控制指令的执行) 33.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系统各部件正确地执行程序) 34.在计算机系统中,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控制器) 35.微型计算机中的I/O接口卡位于(总线与外设之间) 36.I/O设备的含义是(输入/输出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