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籽杂谈——方寸中的留园(下)

青籽杂谈——方寸中的留园(下)

青籽杂谈——方寸中的留园(下)
青籽杂谈——方寸中的留园(下)

青籽杂谈——方寸中的留园(下)今天继续来谈留园套票的后两枚。

孙传哲

第三枚:涵碧山房秋色

涵碧山房是在留园经典景色中最值得细细体味的景观。

涵碧山房一侧临水池,水池里浮萍把整个池子遮盖上与硕大的荷叶相连,好似绿色的地毯,又好似一副画卷为了衬托荷花的洁白无瑕。由于池内荷花盛开,更是赏荷的绝佳位置,所以也叫荷花台。“涵碧山房”得名是宋代理学家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句。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子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

山房外均已围廊为裙,留园主人刘恕喜欢碑刻字画,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历代名人的几百件发帖真迹勒石嵌砌在长廊壁中,游客可以漫步荷塘,赏荷观石,又可鉴赏名家墨宝,真是一场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票面的空间布局还是有山有水,假山苍劲挺拔,有孔洞的空间妙感。配以金黄色的花叶,使人并没有秋意的凋零萧瑟之感,金黄色更代表着华贵,游意更浓,使人流连忘返。

第四枚:冠云峰晴雪

第四枚邮票把留园最为特色的冠云峰也是整个留园的画龙点睛之作放在最后,含有作者欲擒故纵的想法,把重器放在最后就是要把集邮爱好者的胃口吊起来,把压轴的戏放在最后使游客感到焦急的等待是值得的。

奇石是苏州园林必备的重要角色,冠云峰更是太湖石中奇石的绝品,是留园三宝之一。冠云峰高6.5米,重约5吨。具有:瘦、皱、透、漏等特点,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奇景,真可谓一步一景,知名海内外。

作者又把曲溪楼与濠濮亭伏雪的屋檐对称的加入画中,远处的树木和假山依旧在黄昏中绽放光彩,可见结尾的版面的全面布局设计是用“冠云峰”的太湖石来点缀整个画面,画面疏密相宜,设计理念用艺术手法来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博大精深。

这几枚邮票,给世人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传扬中国古典建筑的风采,让世界接受中国古建筑,让世人欣赏留园,记住留园的美……

穆青的新闻思想

“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理论中最丰富、最核心的部分。穆青无论走到哪里,谈得最多的是“勿忘人民”,题词最多的也是“勿忘人民”。1988年,穆青同志到新华社福建分社视察工作,为厦门支社题写“勿忘人民”。这是他第一次用这四个字为新闻工作者题词。十几天后,穆青为武夷山一位新华社通讯员题词时,再次写了这四个字。穆青再三给新闻界不同对象书写同一题词,并非心血来潮、即兴挥毫。重温穆青一系列新闻佳作,翻阅改革开放以来他的许多言论和文章,不难发现:“勿忘人民”是他长期奉行的座右铭,是他几十年新闻实践的宝贵结晶,也是他能够写出一大批新闻名篇的“秘诀”。 一、“勿忘人民”的丰富内涵 1991年3月,穆青在《记者应该建立调查研究的“生活基地”》一文中写道,“几十年来,人民群众为我们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们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穆青始终认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记者赖以成长的沃土,要做一个有成就的记者,必须熟悉我们的国情和民情,必须熟悉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政策,必须懂得基层社会、基层工作是怎么回事,必须懂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建立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思想感情”。[1]这是穆青第一次明确提出并全面阐述“勿忘人民”的思想。 其实,在此之前穆青已经在不同场合谈到了这一思想,并从各个角度反复为树立和发扬“勿忘人民”的思想鼓与呼。 (一)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体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穆青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应当成为我们报道的主体。我们的新闻人物是指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经年累月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值得人们学习和敬仰,堪为楷模的人物。”[2] 人民、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英雄业绩,始终是穆青新闻作品的主体。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共产党基层干部焦裕禄,以“啥也别想挡住俺”的精神坚持科学实验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大风大浪中防风治沙、操劳一生的普通农民潘从正,累死在修渠工地的党委书记孙钊,修建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永远姓“共”的农村党支书阎建章等,都是他着力报道的英雄人物。穆青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作为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必须‘真诚地和人们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始终不渝地去体察和反映人民群众那种不可遏止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极其忠实地报道他们听到的人民的呼声’。”[3] 1983年在讲到新华社的特性时,穆青指出:“人民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我们的新闻是为人民服务的。通过我们的报道、评论,为十亿中国人民、40多亿世界人民服务。……我们不要隐讳这一点。这也是我们的特点和优势。”[4]他在《穆青散文选》后记中深情地写道:“我们幅员辽阔而又苦难深重的祖国,除去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还有什么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呢?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

旅游规划中的设计感悟

设计杂谈 最近阅读一些比较新的关于规划、设计包括建筑的文章,当然也包括一些杂七杂八的杂志,统统乱吃一气,除悟出一点点不成形的道理来,更多的是更加证实了很久前就盘旋在脑海里的关于做设计的若干个小想法,尤其是旅游规划中的设计,这些小想法是对的,正因为其小所以很容易被忽略,虽然被忽略,但是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就好像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一样,所以本文就把这些小东西拎出来说说,希望我们无论作为设计方还是执行方,都对其引起一定的注意!言归正传,下面先说几个 一:搞设计就是搞感情-----有感情才有深入的理解 在旅游规划这个圈子内,规划设计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无非涵盖城市规划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当然还有游憩方式设计、情景化设计等,这些都属软件设计,暂且不表。 为什么说搞设计就是搞感情呢,做设计就等于是设计师和项目谈恋爱,首先要建立起对项目的感觉,爱上项目,愿意主动的去研究理解项目,不能说是项目做多了,新接到一个项目,觉得这个项目大概属于哪一类,就千篇一律的按照这一类做下去,这样没错,但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分类是分一个大的方向,这没错,在这个大的方向上我们还要细分,分什么呢,打个比方,女人喜欢穿裙子,但不能让所有的人都穿一摸一样的,有人适合莎质长裙,有人适合粗布短裙,有人适合鲜艳色彩,有人适合灰色系列,做项目也是这样,需要在分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找项目的特性,也就是它特有的东西,资源,历史,文化,景色等,以此来打造适合该项目的设计和产品,做出项目独有的风情,只有这样,对项目投入感情,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二:做设计要注重细节-----细节彰显内涵 很多经常出国的人肯定其中有不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出行到欧美一些国家,不仅是那些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令人称赞,更令人感到舒适的是那些犄角旮旯,在欧美有很多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沉淀的城市,走走逛逛,不时会与不同时期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礼物不期而遇,或者一座雕塑、或者一个小教堂、一条经历时间磨砺的石头小路,或者一座无名院落被鲜花掩映的一扇门……,给人一阵阵惊喜,莫名的感觉舒适浪漫,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不

穆青介绍

穆青烈士事迹 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在本县骑龙义馆接受私塾教育。后考入合江县中学。经常和进步同学一道上街讲演,反对袁世凯卖国、复辟的罪行。在“五四”运动中,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立志救国救民。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等同为中共旅欧支部成员。1922年8月,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东大旅莫支部组织委员。1925年秋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组织部长。1927年春,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到武汉出席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他主持区委日常工作。不久,形势恶化,党中央指示广东区委准备应付突然事变,并寄来了经费,他负责分配各部门建立秘密机关的经费,掌握各秘密机关地址和相互联络情况。并挑选忠诚可靠具有斗争经验的党员组成秘密赤卫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他于4月17日召集区委成员开紧急会议,作出了积极恢复党组织、组建广州市委、发展赤卫队、营救被捕同志、暂时将区委迁到香港办公等六项决定。4月下旬,他主持召开了广州市委

成立会议。4月底,经湖南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了“四一二”大屠杀经过。随后,绕道上海去广州,主持广东区委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建立和恢复了潮梅、东江、西江、粤北、南路、琼崖各地特委以及香港、九龙等地的党组织,建立了与广州及各地的秘密通讯联络机构。领导出版了油印宣传资料《红旗通讯》。中共中央决定改广东区委为广东省委后,1927年7月,担任代理省委书记。之后,广东省委迁回广州,任省委组织部长。同年11月28日,召开省委会议,决定发动广州起义,他参加了起义行动委员会工作,并负责与共产国际代表联系,因此移住东山苏联顾问住宅区。此间,按照组织分工,到一些工厂去组织赤卫队,为起义做好各项准备。广州起义战斗打响后,他紧张而有秩序地在指挥部工作。12月12日,指挥部在西瓜园召开群众大会,产生苏维埃政府,被选为土地委员会成员。广州起义失败后,他留在市内处理善后工作。1928年1月,他经香港到上海,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了广州起义经过。随后,中央派他去武汉,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在武汉不幸被捕。敌人严刑逼供,身受多处刑伤,拒不承认是共产党员,被当作共产党嫌疑犯押解到国民党武昌警备司令部关押。出狱后,省委安排他去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作者介绍】 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

数据架构杂谈

数据架构杂谈 (来源:毕马威大数据挖掘微信公众号,2017-09-30) 我们通常所说的“数据架构”与“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并列,三者共同组成IT架构。IT架构由业务架构驱动,从业务架构出发分析业务流程、定义数据架构,流程和数据结合定义应用架构,根据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设计技术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架构和应用架构均包含数据架构的内容,业务架构中数据架构即数据概念模型,分析重点是数据领域、主数据和核心业务对象。业务运营的两条重要线索是流程和数据,业务流程离不开数据流转,业务运营状况通过数据反映,基于业务架构的端到端流程建模过程中会衍生出对应的业务数据对象,需要与数据架构的数据模型对接。流程模型和数据模型对接后落实到应用(系统)层面,就形成了应用架构。应用架构将业务对象转换为数据对象或具体的数据库表对象,数据模型进一步转换到具体应用(系统)的逻辑模型和

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对象和应用(系统)功能之间的创建、引用、修改或删除CRUD关系,以明确功能边界划分,对应数据架构中最终的数据分布。 可以将数据架构简单分解为数据分布、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数据架构为数据资产的管理和应用奠定基础,支撑数据的存储、访问、整合和分析,包含相对静态部分如元数据、业务对象数据模型、主数据、共享数据,也包含相对动态部分如数据流转、ETL、整合、访问应用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控治理。 数据是企业的关键业务资产,通过有效的组织、存储、分发和管理实现在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共享。狭义的数据架构可以用来特指数据分布,包括数据业务分布与数据应用(系统)分布。数据业务分布指数据在业务各环节的CRUD关系,数据应用(系统)分布指单一应用(系统)中数据架构与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间的引用关系,以及数据在多个应用(系统)间的引用关系,数据业务分布是数据应用(系统)分布的基础和驱动。 数据架构层面通过数据分类、分层部署等手段,从非功能性视角将数据合理布局。通过整体架构管控和设计,支持业务操作类和管理分析类应用(系统),满足业务发展及IT转型对数据的需求,架构的扩展性和适应性能够提升数据分析应用的及时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最简洁的分类方法可将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衍生数据,基础数据一般为业务操作过程中采集和加工的数据。衍生数据将业务基础数据按照不同维度加工计算,形成统计指标供管理分析使用。可以按照数据的生命周期、功能及其流转范围进一步把基础数据分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布设计: 参数数据:保证应用(系统)运行的控制信息,包括业务类控制信息如国家、行政区划、币种、利率等,也包括技术类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讲解知识点【我会写】 晨chén(清晨、早晨、晨读) 绒róng(绒毛、绒布、天鹅绒) 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 汉hàn(汉族、汉语、男子汉) 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 服fú(衣服、服装、服从) 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 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 读dú(读书、读音、朗读) 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 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 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 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 【我会读】

坝bà(大坝、堤坝、坪坝) 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 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 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 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 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 【我会填写】 (鲜艳)的服装(飘扬)的国旗(明媚)的阳光 (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好听)的声音 (有趣)的故事(可爱)的小学(安静/热闹)的校园(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墙壁【多音字】 打dǎ(打扮) 好hǎo(好像) 干gān(干净)(干扰) dá(一打) hào(好奇) gàn(枝干) 【近义词】 穿戴——穿着打扮——装扮鲜艳——艳丽

飘扬——飘动敬爱——尊敬安静——宁静 好奇——惊奇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近义词辨析】 飘扬飘动 二者都有随风摆动的意思。区别在于:“飘扬”强调物体在空中飞扬,飘的幅度较大;“飘动”强调物体借助风的力量二摆动。 例句:(1)我国女排又一次赢得了冠军,伴随着国歌升起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体育场上空。 (2)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动。 安静宁静平静 1.下课铃响了,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喧闹起来。 2.想着妈妈充满期待的眼神,小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上课铃响了,刚才还在嬉闹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 4.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将原本宁静的夜晚点缀地光彩夺目。街道上,依旧车来车往,忙忙碌碌,仿佛一刻都不停歇。 5.看到陈校长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 6.当四周像睡着一样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唱起歌来。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杂谈_关于日照问题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杂谈_关于日照问题 (一)日照 1.日照:物体表面被太阳照射的现象。 2.日照时数:太阳照射的时数。 3.日照百分率 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数/同一时间内最大可照时数100%(16-49) (二)日照的作用 1.有利的作用 (1)有益于人体健康 日照可促进生物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建筑物内争取适当的日照有重大的卫生意义。 (2)太阳辐射能提高室内的温度,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 (3)日照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 2.不利的作用 (1)过量的日照造成夏季炎热地区室内过热; (2)直射阳光容易产生眩光,损害视力; (3)直射阳光对物品有褪色、变质作用。 二、传统民居理念中的日照。 (一),传统民居十分注重日照的作用。民谚有有钱难买向南屋之说。在我国从南到北的民居中,均以南向房屋为最佳。北方院落式民居尤甚。

(二),传统民居中的日照的不可求。虽然在理念中十分追求南向,但很多原因又使南向房屋不可多得。 1.民居的选址。民居选址一般追求背山面水。很多时候,山的走向同时决定了民居朝向,这一点,南方丘陵地区的民居对此有比较多的体现。北方平原地区因为没有这一障碍,所以一般是朝南向的民居多。 2.民居的建造方式。传统民居的建造过程一般都是独户独立完成,没有当代的开发商大量建好之后再**的现象。这种方式因用有限,不可能与建与多数邻居不同朝向的房屋。 3.风水方面。第2条中已经说了用地有限的情况,而如果勉强与其他房屋不同朝向,则与其他邻居的屋角和屋脊形成犯冲状态,这种风水上忌讳,也使屋主不可能冒险改变朝向。 三、高层住宅设计中日照 (一),高层住宅的分类 1、按平面形式分 (1)外廊式:它的交通方式是在房间的一侧设有公共走廊,走廊的一端通向楼梯和电梯。它可以分为:长外廊和短外廊两种,长外廊一梯每层可以服务许多户,短外廊一梯每层可以服务3~5户。外廊也可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前者采用柱子、栅栏和玻璃等围护。外廊式住宅的特点是:分户明确,每间或每套住房自公共走廊有一个出入口,每户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好。它的特点是:外廊作为公共交通走

三年级上《大青树下的小学 》阅读理解

(一)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 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 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 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 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 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 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 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1、选文描写了民族小学的学生( )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 B.上课和下课 C.窗外和树下 2、用“_______”画出选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 中,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读到“树枝不摇了,乌儿不叫了”时,我仿佛看到最好动、最调皮 的风都被同学们朗读时好听的声音吸引了,就连对自己歌喉最自信的小 鸟都被征服了。 ( ) ②“蝴蝶停在花朵上”是因为花太香了;猴子跑来是因为可以和小朋 友一起玩儿。( ) ③读到“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时,我会想到松鼠和山狸平时 最怕人,现在赶来看

穆青

穆青 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亚才,回族,祖籍河南周口,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1921年农历2月初六穆青出生。9岁时爷爷猝死,全家回到奶奶的娘家杞县夏哨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学。由著名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38年8月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他的这篇通讯写的是:在夜袭雁北榆林站的一次战斗中,我军缴获了日军士兵的日记和家信,这些日记和家信充分反映了日军的反战恋乡情绪和日本国内人民生活的困苦情景。文章不仅揭露了敌人侵略战争的性质,而且表现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2年,穆青发表了新闻报道《我看见了战士的文化学习》。通过描写战士们在战斗劳动生产之余,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文化学习的事迹,反映了战士们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向。1942年9、10月间,穆青发现了第一篇出色的人物通讯《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劳动模范赵占魁的风采。1944年9月,他发表了《本市白家墙杨汉珠伤害人命,判除有期徒刑;常志胜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写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任务,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略》。通过丰富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再现了将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14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49年3月,穆青随军南下,写出了《飞驰在南线的汽车兵团》、《穿过大别山麓》、《良田镇的无名女英雄》、《狂欢之夜》、《十里长鞭》、《热情澎湃的长沙城》、《白匪主力溃灭的狼狈相》等多篇战地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胜利的足迹。在土改中写了《因为分配了土地》、《抢财神》、《谁养黄牛谁发财》等新闻作品。他的新闻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入胜。 解放后,穆青又写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等等。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

“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

“大爱无疆,政治为纲;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穆青传》看中国新闻记者的指导思想 宋曦曦 拿到《穆青传》这本书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穆青老人饱经沧桑,却又善良慈祥的一张脸。毫无疑问,“饱经沧桑”是因为他在年轻时跟随着共产党到处奔波,筚路蓝缕的拼出了一片天地,踏着历史的尘埃走进现实;而经历了和敌人残酷的斗争之后,本应该“苦大仇深”的脸上,这“善良慈祥”又从何而来呢? 很快的,我在卷首语中找到了答案: “‘爱’是他幼年生命里就已经呈现出的一种特质,这是他人后中小的家庭给予的,他在不自觉中传承了它。” 显然,一个“爱”字就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中国有一句俗语:人是挂相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能从他的相貌上反映出来。还有一句古语:相由心生。指的是人的外相和表情是由他的内心状态所衍生出来的。我一直认为,这两句话用最简单的方式完美的诠释了“人”这种生物,相辅相成,互作补充。而对于穆青来说,从小就有的“仁爱”思想深刻的植入了他的内心,并且决定了他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作为中共党报的记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纯粹的“爱”,会不会令他心慈手软,畏葸不前?这位伟大的新闻工作者,他成功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而现在的记者与那时又有多少不同?怀着这些思考,我想到了本文的题目:“从《穆青传》看中国记者的指导思想”。 在李彬老师您的课上我们接触过有关中国报业的历史。就近代来看,尤其是20世纪初,报纸更多的是作为党政论战或是文人泼墨的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对于穆青所在的《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共产党报”。作为爱好文学,而并未怀揣记者梦的穆青来说,缺乏经验是可怕的。而为党报著文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更可怕的。就像是穆青当时被指派报道延安誓师大会,稿子写得非常失败,博古在批评之余,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似乎不懂政治,不懂政治就不懂新闻。” 看到这里,才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李彬老师您也说过类似的话:“新闻的核心和本质是政治”。在我看来,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适合于党报记者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无论报道的内容是什么,这个事件最终要反映到政治领域上来。尤其是在当时共产党急需舆论支持的情况下,丝毫来不得半点犹豫和迟疑。在战场上击败敌人,在舆论上赢得民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天资聪颖的穆青顿悟了其中的道理,很快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新闻采写技巧,非常完美的平衡了自己优美的文笔和文章政治内涵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惊世骇俗、不同凡响的通讯报道,真正做到了“爱”与“政治”的交融。 在此之前,穆青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高大的。但是后来书里描写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说是细节,却让我对他产生了一些质疑。在1948年去往长春战场前线进行报道时,共产

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园林理水手法杂谈 造园学家陈从周在《说园》中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园林用水,以静止为主”。这些均是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十分重要。而如何理水,尚有许多具体手法值得一说。 ?水面 处,也效此法。南京瞻园,南北两池,在静妙堂之西有小溪相连,勾活了池水。无锡寄畅园,水池之西的八音涧处有泉眼,确为水源,而又在池之北端做出水湾,似为池水流出之处。这种做法实例不胜枚举。 如上所说,水之形全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方池做法,不必多说了;曲池做法,大有讲究。这种池岸,宜曲不宜平直。但曲要曲得有节

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像牙齿一般,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在近水处应向内凹进,这样做不但有不尽之意,而且更使岸形空灵、险峻,美在其中。 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做得好。 层次? 鱼槛( 观其高,水视其流。《红楼梦》第十七回众人游大观园时有如此一段描述:“……院中满架蔷薇,转过花障,只见清溪前阻。众人诧异:‘这水又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凹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这种流水手法,可谓妙趣横生,自然得体。其实园林中用得也较多。南京瞻园,水自园之南的“瀑布口”始,

入一小池,然后折向池之西北,变成小溪细流,缘园西向北,过草坪边流入园北之大水池,然后在池东北穿过小桥一直向北,成一小池,于是又向北流,似入无穷处。苏州环秀山庄虽以假山胜,但其中水之处理却也妙趣无穷,弯弯曲曲,穿行于问泉亭及长廊之间,有几处竟在廊底流过。拙政园西部园,有长长的水廊,水伸入廊底,令人悟出水乡意境。水从园的西南角之塔影亭的背后开始的,曲曲弯弯一直流向拜 )。 ( 入。 。但若 植荷于缸内,然后连荷带缸一起沉入池底(事先设计好沉于何处),缸中之藕便不会疯长。 理水之法,贵在意境,故虽有法,亦不能拘于法,还须提高园林艺术修养。但更须提醒的是:水的处理不是孤立的,水须与山结合,也须与建筑结合,如平台、水榭、水廊、旱船等,都须作整体考虑。

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 华岩 在我台日前举办的“民生工程在基层”主题宣传报道采写竞赛活动中,全台共有42篇稿件参评。从总体看,绝大部分稿件属于常态报道,离优秀作品还相差较远。 例如,公路“村村通”,写的人专门多。但几乎差不多上一个模式,一个套路:“省政府把公路‘村村通’确定为28项民生工程之一。现在这项工程进展如何了呢?请听记者XX的报道。” 如此报道,仅仅是告诉听众该项工作的进展程度,这种报道样式确实是工作汇报。 还有一种是如此写的:“XXX革命老区,或者XXX县,XXX镇28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30万人,或者50万人从中受益。” 这类报道要紧是展现工作,展现成果。我们叫它一样性成就报道。 穆青同志指出:“目前我们的国内新闻有专门大一部分是反映一些日常工作”,“如此报道尽管也联系了实际,反映了实际,然而,仅仅如此是专门不够的。读者从这些报道中往往只能明白我们的国家正在做什么、有些什么成就,而不能得到更多的思想启发”。“如何提升新闻报道的思想性,这是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咨询题”(引自《穆青论新闻》)。 42篇作品里,有没有给人思想启发、有思想性的好报道?有。凤毛麟角。 生活广播记者任荣荣写的公路“村村通”报道:“淮北市加大‘村村通’公路养护,延长了公路寿命,延伸了公路效益”,是一篇有一定思想含量的独家新闻。什么缘故? 现在“村村通”公路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的短期行为。而公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这篇报道着重写淮北市强化公路养护,巩固了“村村通”成果,从而给人们讲了一个思想:公路重建又重养,寿命效益都延长。人们听了思想受到启发,工作受到启发。

同样,交通广播记者吴寒芬写的一篇“村村通”公路报道:“庐江县村民自发组成督查组,监督‘村村通’公路施工质量”,也是一篇有一定思想含量的独家新闻。 现在,许多“村村通”公路在建设中存在“工程上马,没过几天就成豆腐渣”的现象。为此,庐江县部分村民自发组成督查组,对施工进行认真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这篇报道给人们传递了一个道理:工程要建好,监管少不了。好事要办好,监督不能少。听众听了以后,思想上受到启发。 眼下,各地都在按照“生产进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要求建设新农村。这篇报道一方面反映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民主治理、民主监督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又告诉人们如此一个道理: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能够大有作为的。 我们平常喜爱讲这篇报道“有新意”、“有深度”,那篇报道“以小见大”,反映了“大主题”。什么缘故会感到“有新意”、“有深度”?讲到底,确实是指有思想性。什么缘故会认为报道“以小见大”,反映了“大主题”?确实是你报道的一件小事,阐明了一个大道理。讲到底,也是指有思想性。 分析上述两篇稿子,我们发觉,凡是报道带有共性的具体新闻事件,都能够从中抽象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或道理来。人们听了以后,在思想上有启发,理论上有启蒙,理念上有启发,工作上有启发,就会感到你的报道“有新意”,“有深度”,“有道理”。你的报道就会打动人,引导人。如此的报道,再通过精心提炼、精心写作、精心制作,就有可能出线,推到全省乃至全国去比一比,拼一拼。 那个地点,我想对“以小见大”,谈一些看法。 42篇稿件在“举荐意见”栏里写得最多的话是:“这篇报道‘以小见大’,从一个点看到了全省”。能够看出,作者是从工作层面而非思想层面在写举荐理由。我们所讲的“以小见大”的“大”,是讲思想层面,是指在你报道的带有共性的新闻事件中,抽象出的一个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我建议,大伙儿以后在写举荐理由时最好写明白,那个“大”是个什么“大道理”,是思想方面某个大道理,依旧政策方面某个大道理;是法制方面某个大道

creo建模经验杂谈

寂寞工程师: 先讲讲草图习惯。很多朋友在画草图时草草了事。 我的习惯: 1.除非摆明想偷懒,否则绝不留任何弱尺寸(标任何尺寸应该有意义,按图标注或按一般设计规则标注)。 2.画样条曲线时两段一定标角度,或定义相切。 CHZHU: 建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乱选参照,尽量用基准平面,(尽量用在模型树也即特征序列中位置比较靠前的、稳定和基本不改的特征所生成的几何作参照,从类型上来说,优先用基准平面、基准轴、基准点、草绘基准曲线作参照,而后可选用面作参照,草绘中一般不要使用边或顶点参照,尤其需要注意的,也是很多人喜欢使用的“使用边use edge”,尽一切可能不要用,除非实在没好办法),不要看到一个特征就乱选,造成所有的特征都有父子关系,可能刚画的时候你感觉方便,但是到后面要做模型修改的时候,就麻烦了,呵呵! ENG: 如果其它特征需要用的到的基准才建在第一层;否则最好在特征内部建(好习惯,免得屏幕上到处都是基准,这个叫嵌入式基准,一个特征内甚至可嵌入多个基准)。(需要时再将其外设,可将其拖出来)这样设计树清晰,易于之后的修改和借用。 建特征时最好按设计意图或量测原则做; 比如建一个按键键帽时,按键帽的特征应该从底部加特征当顶。wangxbjing:个人见解,仅供讨论: 1、设计新产品,一般先做个大概的外形面,然后所有相关的零件都参考这个外形面的图,取部分面(感觉宜在Master model中先做一些基准几何及草绘曲线代表主要构思,而后其它零件做外部复制取得相关基准和曲线,再参照它们具体建模),修改加特征,形成零件。好处是外形更改,修改一个Master图,其他的都相应变化,修改的工作量最小; 2、外部特征要慎重用,很容易出现重生失败的情况。(外部参照链应是单方向进行,不应形成循环参照,若有A、B零件需相互参照,则应先做骨架模型C,然后A、B都去参照C)特别是相互用,更危险。早些年,做一个简单的产品,10 来个零件,就是A的a1特征用在B,B的b3特征用在C,A又引用了C的某特征,最后很多零件相互影响。改动一个,其他零件基本不能自动重生。最后只有我一个人能费劲改下那产品,别人一改就死掉,没头绪了。就是不相互引用,也是要

教育杂谈(教师篇)

2017.9.10 Teacher, TEACHER - Talented, Elegant, Awesome, Charming, Helpful, Efficient, and Receptive. A teacher takes a hand, opens a mind, and touches a heart. Students find guidance and inspiration in you, and teachers treat them with love and care. The best teachers show you where to look, but don’t tell you what to see. Teaching is the one profession that creates all other professions. A good teacher is like a candle. It consumes itself to light the way for others. I’m proud to be a teacher, and my mission never ends. Keep marching on… 老师,七个字母,有才能、有气质、棒棒哒、有魅力、有帮助、有效率、能倾听。老师,握住一只手、撬开一个脑、打动一颗心。从老师身上,学生获得指导和启发,而老师给予学生关爱。 最好的老师告诉你眺望的方向,但不会限定你看到的风景。老师,是创造所有职业的事业。好的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路。我是老师,我自豪。我的使命尚未结束,继续努力… (早安心语) "Time," says the proverb, "is money". This means that every moment well-spent may put some money into our pockets. 谚语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时片刻只要用得有效,都会让我们的口袋增添一些钱。 If we allow these morning hours of life to slip away, we shall never be able to recoup the loss. Just as money laid out at interest doubles and trebles itself in time, so the precious hours of childhood and youth, if properly used, will yield us incalculable advantages. 如果我们让这些生命的早晨时光悄悄溜走,这损失永远也无法弥补。储蓄金钱,产生利息,到时候会翻两三倍;同样,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宝贵时光,如果使用得当,必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20170910)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 造成教育青少年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就孩子的其本性而言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教与学在一起学与考在一起考与评在一起考,即考学生也考老师,试卷分析、纠正错误、调整教法,考试蕴含着巨大教育智慧考试是教师最好的反思。一辈子写教案和备课不如写教学反思。三年教学反思走向名师之路。就能赚到钱了。 试卷,有很多人关注,一是学生,二是学校,三是班级、四是家长。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经过考试这一关,考,说了算,好课只能是辅助,好方法才是硬道理。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和课文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后附课文分析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教科书分析:

1.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学、上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2.本单元是学生进入第二学段三年级学习的第一个单元,具有过渡性质:会认的字量开始减少,会写的字量开始增加;“学阅读”和“学表达”的学习比重增大,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体现了第二学段三年级的这个学习特点。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默读的学习掌握仍要进行,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容量、环节等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3.课后思考题:“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要求学生通过梳理课文条理,知道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画面,然后通过阅读理解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并将画面表述出来。本来,这类思考题从复述角度的学习而言,属于创造性复述,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仅仅是认识、了解“有新鲜感词句”的手段策略,所以,仅需把画面用 一、两句话表述出来便可。 4.课后“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的学习是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根据课后和“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供的例子,“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

穆青

旗舰人物——穆青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出生于安徽蚌埠,原名穆亚才,回族,籍贯河南。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摄影家。1937年底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38年到八路军一二○师做宣传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至1942年8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2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东北日报》采访部主任。平津战役后,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渡江南下采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兼国内部主任。1966年初,与冯健、周原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粉碎“四人帮”后,先后任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兼总编辑等职。1982年4月起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1992年底卸任。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生前曾任中国记协名誉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 新闻代表作还有《雁翎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 出版的作品集有《南征散记》、《穆青散文选》、《彩色的世界》、《新闻散论》、《十个共产党员》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业余时间从事摄影创作,已出版的摄影集有《九寨沟》、《穆青黄山摄影集》等。他被誉为“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物、‘三贴近’的典范”。 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他贡献于他所生活的时代,同时也无可逃遁地为时代规约。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不可或缺的篇章。 战场从来就不缺新闻,但血与火会阻隔新闻的传播;只有那些渴求真相的记者,才会将自己变成战争的一部分,带给人们最切身的感受。抗战时期,许多这样的记者,或在子弹纷飞的战壕边匆匆记录,或与满身硝烟的战士倾心交谈;他们带来战场的真相,鼓舞同胞拿起枪,甚至为军民普及具体战术和战略思想。 穆青的《雁翎队》就是其中一篇。它最初发表在1943年8月22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再次重温这篇文章,历史场景早已不同,但一个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思索和着力,仍然值得后人探究。 抗战期间,每天都可能有战斗发生,大大小小的战役,千千万万的军民,记者应该抓取怎样的场景,提炼怎样主题,才能迅速“俘虏”受众的心?毫无疑问,它应该与战争胜负有关,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那就是在战场上不断获得胜利的游击战争。 穆青选择游击战素材作为报道切入口,表现出他对形势的把握能力和洞察力。当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节节溃败,领地不断失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大江南北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牵制住日寇的侵华进程,大量消耗了日寇的人力、物力和士气。1:10的人员伤亡比例是游击战中敌我力量消耗的典型数据。 在事实面前,游击战的作用越来越被广泛接受。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军事会议,认同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争思想,提出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原则,还在会后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请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数

穆青精神的现实思考

穆青精神的现实思考 2011-04-14 董广安 正确理解穆青精神 在研究穆青、发掘和整理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几十年新闻实践凝结成的“穆青精神”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将“穆青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 1.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 穆青认为,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必须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和深厚的“报恩”“还债”意识,成为他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动力,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也往往因此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2.顾全大局、立场坚定的政治觉悟。 穆青认为,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心里就一定要有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凭借坚定的党性原则、牢固的大局观念、扎实的理论修养,穆青在关键时刻总能迎难而上,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识本质,挖掘出体现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闻事件、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引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3.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 穆青深深地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一直保持着实事求是、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他长期在河南农村建立调查研究基地,和诸多采访对象保持着长达几十年、甚至贯穿一生的情谊。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发掘采访,从而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保证了他笔下的人物、事件、语言以至细节都经得起检验。 4.“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高尚情操。 穆青认为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不管是不是党员,首先应做一个正直、正派的人,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这样才能有所作为。穆青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从一个普通记者到共和国通讯社社长,他始终不改的是堂堂正正、清正廉洁的品格。他身体力行地弘扬新闻职业道德,坚决反对和抵制新闻行业的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让穆青精神薪火相传

设计技巧杂谈:如何剪切图片

如何剪切图片 【译者的话】剪切图片的过程本身并不复杂,在 PS 里用剪切工具一拉就可以完成。但如何将一张图片经过我们剪切后适合我们的设计,则大有学问。有时剪切图片并不仅仅是为了尺寸的大小,而是对图片恰当的剪切能够让一张普通的图片赋予它全新的感观。毫不夸张的说,图片剪切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原文出处:https://www.doczj.com/doc/ea7422280.html, 一、将相片转成同一个尺寸: 原来的照片 上述这些照片从拍摄的角度看,都拍得不错,都有着生动的表情,姿势也很自然,但当这些照片摆在一起时,由于拍摄的距离长短不一,使到每照的照片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就差参不一(留意右下的那张照片由于其脸部占据着很大的面积,使到这张照片显得更重要一些)。 修剪后的照片。从最理想的原图开始(即最左边的那张),然后使其他照片与第一张配合。 在一些设计中,如人物简介,我们经常会将一些人物的照片并排成一列或一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使到这些照片给人的感觉是统一协调的。我们可以从最接近我们要剪切后的效果的那张照片开始(上图左一)。然后再依据这些照片来对其它照片进行剪切。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让照片中的眼睛处于同一条水平线。当然,我们在处理这些人物图片时时还要考虑到一些其它因素,因为每个人的脸部都不一样,男性

与女性的脸部尺寸大小差不多,但脸形、发型及角度却有着不同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灵活处理每个人的脸部位置,适当进行调整,使到他们每个人给人的感觉都差不多。 二、比例:以眼睛水平线为准 以上述处于同一个眼睛水平线的比例处理人物照片,使到并排在一起时我们看起来也很自然,而眼睛水平线大约处于照片高度的 3/5 的地方。留意一点,在上述的照片中,当脸部越大时,与相邻照片的联系就越紧密。 如果人物离得越远,在视觉上其脸部就处于越高的位置。所以当你将照片比例缩小时,她的眼睛水平线就 越往高处偏移。 三、简化:去掉不相关的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