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继福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继福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继福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继福

2010年第2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2

总第174期 S HANDO NG SOCI AL SC I ENCES GeneralNo.174 法学研究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继福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没有专门的科学证据立法,特别是没有确立审查科学证据的可靠性的基本标准,致使科学证据不

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美国关于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立法非常先

进,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变迁;启示

[中图分类号]D9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4145[2010]02 0118 04

科学证据 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发现、收集、保全以及揭示其证明价值的或本身就具有科学技术特性的一切具有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证据 。 在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并没有科学证据这一法定证据。科学证据在英美法系表现为专家证言;在我国则主要表现为鉴定结论、视听资料、勘验笔录,电子证据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科学证据,因此科学证据在我国是指一类证据。 证据的可采性是英美法国家在证据法中所采用的一个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能用于证明案件中待证事实的定案依据。 英美法系 证据的可采性 这一概念同大陆法系 证据资格 这一概念涵义类似。 在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法中,证据的采纳标准被表述为证据的 可采性 。一个证据具备了 可采性 ,就是说诉讼当事人或其他有关人员提交的证据符合了法律规定的采纳标准,法官应该在审判中准许其进入诉讼程序,在陪审团审判中,即准许其作为证据让陪审团审查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是指科学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能用于证明案件中的待证事实,用作定案依据。在有关科学证据的可采性的立法、司法、研究方面,美国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确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证据可采性的审查标准,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

(一)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演变历程

在1923年之前,美国的法院没有就专家证言的可采性标准作出特别规定,不过这一做法随着弗赖伊规则的出台而被改变。美国关于科学证据之可采性标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即弗赖伊规则 1975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道伯特规则 锦湖轮胎 案 2000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

1.弗赖伊(FRYE)规则

1923年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在弗赖伊诉合众国案 中确立了弗赖伊规则,即 普遍接受标准 。该标准为:科学证据只有被相关的科学领域普遍接受,才具有可采性。

FRYE案是一起刑事案件,基本案情是: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法院审理的一起刑事案件中,FRYE被

*收稿日期:2009-12-08

作者简介:王继福,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诉讼法专业硕士生导师。

陈学权: 科技证据论 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汤维建: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 , 证据学论坛 ,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页。

何家弘: 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 , 比较法研究 2003年第4期,第56-57页。

Frye v.Un ited S tates,293F.1013(D.C.C ir.1923).

118

指控犯二级谋杀罪,其辩护律师向法庭提供了被告的收缩压测谎试验结果以证明其无罪,控方反对将该测试结果作为证据使用,一审法院支持了控方的动议,判决被告有罪。被告不服,提起上诉。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以收缩压测谎技术尚未得到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同为由,拒绝将收缩压测试结果采纳为证据,驳回了上诉。该上诉法院的裁决书指出: 仅仅当科学原理或发现在实验与论证阶段之间相交成线时难以给出解释。在这昏暗地带的某些地方,必须认识到该科学原理的证据力量,而当法院将采取主动去承认从那些已得到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或发现演绎出来的专家证明时,必须有足够的事实证明供演绎用的科学原理或发现在其所属的特殊领域里获得了普遍的承认。 由此,为科学证据的可采性设立了 普遍接受 的标准,即科学证据只有当其得到相关领域的普遍接受时,才具有可采性。其后,联邦法院和大多数州法院系统均将该判例所确立的标准作为自己判断科学证据可采性的标准。但是,对于什么是 普遍接受 ,在裁决里并没有作任何解释。后来 政府诉圭亚拉 一案对此做了弥补,认为,若使用的技术是由那个领域里绝大部分成员明显支持的,该项检验即被视为是可行的(即被视为 普遍接受 )。

弗赖伊规则能够保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对法庭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标准。这也是该规则在长达70年的时间里被普遍采用的原因之一。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弗赖伊规则受到了猛烈批判。批评意见主要有:该规则强调所使用的科学原理或方法是否已经得到科学社群的普遍承认,实际上是将科学证据可采性的判断问题交给了职业科学家,这使得职业科学家成为诉讼中判断科学证据的法官,从而使得法官对诉讼中的科学问题无所作为;有的科学证据涉及的往往不是一个科学领域;该规则所要求的 普遍接受 只是对成熟的科学方法、科学规则而言的,新的科学方法、规则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相关科学领域内从业人员的普遍接受,没有被普遍接受的科学并不一定是不科学的。该标准阻碍了新科学的及时应用,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2.1975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在弗赖伊规则遭受猛烈批判的背景下,1975年1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最高法院任命的一个顾问委员会起草的 联邦证据规则 。 联邦证据规则 对以专家证言为表现形式的科学证据的特别规定主要体现在该规则的第702条: 如果科学、技术或其他专业知识将有助于事实审判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争议事实,凭其知识、技能、经验、训练或教育够格为专家的证人可以用意见或其他方式作证。 联邦证据规则 赋予了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来决定什么是科学的证据,而且其第702条并没有要求专家意见必须是 普遍接受 才能采信。该规则出台后,弗赖伊规则是否应该继续被适用?弗赖伊规则与该规则关于科学证据的规定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

3.道伯特(DAUBERT )规则

199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道伯特诉美里尔 道药品公司案 中推翻了应用长达70年的弗赖伊规则,对科学证据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在该案中,法庭认为联邦法院应改变评估科学证据科学性的弗赖伊标准,并根据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创立了采纳科学证据的新规则,即道伯特标准。该标准为:科学技术和其他专门知识只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具有可采性,并不一定要得到相关领域的普遍接受。

DAUBERT 案是一起民事案件,基本案情是:原告加森 多伯特(J ason .Daubert)和埃里克 斯库勒(Eric .Schu ller)是多伯特夫妻的两个儿子。由于这两个孩子天生残疾,多伯特太太便怀疑是自己在怀孕期间服用了防孕妇呕吐的药物本涤汀所致。多伯特夫妇作为两个孩子的监护人,代理他们向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药物生产商M errell Dow Phar m aceutica ls .Inc .承担侵权责任。围绕着该药物与两个孩子的先天残疾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原告、被告双方都聘请了强大的专家阵容出庭作证。一审法院根据判断科学证据的弗赖伊规则,认为原告方的专家证言没有以流行病学界所普遍承认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在本质上不是科学证据。相反,被告方提供的专家证言是以流行病学界普遍承认的方法和学理为基础的,属于典型的科学证据,一审法院据此判决原告败诉。原告不服,向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法院再次认定原告方专家所提供的证据并没有得到相关科学领域的普遍接受,因此,不符合FRYE 标准的要求,不属于科学证据,肯定了下级法院的判决。上诉人对此依然不服,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法律上诉,要求119 [美]乔恩 R 华尔兹: 刑事证据大全 (第二版),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8页。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 ,白绿铉、卞建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页。

Daubert v .M errellDo w Phar m aceuti cals ,Inc .509U.S.579,593(1993).

联邦最高法院审查弗赖伊规则是否存在违反现行联邦法律的问题。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根据美国 联邦证据规则 授权立法的背景资料和该规则中第402条和第702条,有关科学证据的基础必须是相关学界 普遍承认 的方法、技术或理论的表述根本就没有出现于行文中。因此,那种认为 联邦证据规则 条文中已经暗含了弗赖伊规则的观点和判断在法律上是不可接受的。实际上,美国 联邦证据规则 中有关科学证据的规定已经取代了弗赖伊规则。法庭认为,专家证据不仅要有相关性,而且还必须可靠。为确定科学证据的可靠性,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专家证言进行判断:(1)形成专家证言所依靠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是否可以被重复检验;(2)形成专家证言所使用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是否经同行复核或已被公开出版;(3)有关该理论的已知的或潜在的错误率是否可以被接受;(4)指导相关理论的方法论及研究方法是否为相关科学团体

所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

此案形成的判断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规则就是DAUBERT 规则。与FRYE 标准相比较,DAUBERT 标准更加宽松、灵活,可以防止由于标准的过度严格、单一而限制科学证据进入审判程序。另外,法官将审查的重点放在科学证据所使用的方法上,也更加符合科学证据的特性和法官工作的本职特点。但道伯特标准将对科学证据可采性判断的权利交回到法官手中,由于普通法官对于科学技术了解有限,要判断种类繁多、源于不同学科的科学证据,往往力不从心,容易造成对道伯特标准适用的误差或错误。另外,判断是否符合DAUBERT 标准的四个方面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会造成裁判的错误和适用的困难。

4.1999年的 锦湖轮胎 (Ku mho T ire)案

由于道伯特判例中的专家作证是关于科学知识的,联邦最高法院在道伯特裁决中没有明确指出道伯特标准是只适用于科学知识,还是同时适用于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致使许多法庭对该问题的裁决大相径庭。这个问题也成为美国司法界和理论界争论颇为激烈的问题。面对激烈争论,联邦最高法院于1999年在 锦湖轮胎案 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从而结束了这场争论。

锦湖轮胎 案是一起民事案件,基本案情是:原告C ar m ichae l 在驾驶汽车时由于轮胎爆裂而翻车,并造成一人死亡多人重伤,遂以轮胎质量不合格为由将 锦湖 轮胎公司告上法庭。原告的专家证人从技术的角度论证轮胎的爆裂完全是由于轮胎质量不合格而非轮胎本身老化所致。地方法院以原告方提出的专家证言不能满足多伯特规则的四个要件为由驳回了诉讼。原告不服,上诉到第十一巡回上诉法院。该院认为,多伯特规则应适用于涉及科学方法的专家证言,而不适用于技术方面的专家证言,撤销了地方法院的裁判。后案件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认为, 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规定催生了多伯特规则,因此多伯特规则在适用范围上应当与第702条的规定保持一致。而准确地区分专家证言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之上还是建立在技术之上或经验之上是非常困难的,也几乎无法操作。因此,多伯特规则不仅适用于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专家证言,而且也适用于以技术和其他专门知识为基础的专家证言。因此联邦最高法院裁定,道伯特标准同样适用于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的作证,从而完善了DAUBERT 规则,使该规则适用于联邦证据规则第702条所覆盖的所有以科学、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为基础的专家作证。但是,由于技术和特殊知识与科学知识不同,要用道伯特标准的四个方面去衡量其可采性是困难的,比如,很多技术作证所凭借的是经验,没有公开发表过,也没有同行评议,更没有错误率。最高法院为避免出现用一个标准来判断不同类型的专家作证的情况,强调法官在判断这些证据的可采性时,主要应关注该证据是否可靠,只要其具有可靠性,就满足了道伯特第一个阶段的检验。而对这类证据可靠性的判断,可以参考其同行所使用的方法。

5.2000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2000年,美国对 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进行了重要的修改。新修改的 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为: 如果科学、技术或其他专业知识将有助于事实审判者理解证据或确定争议事实,凭其知识、技能、经验、训练或教育够格为专家的证人,(在下列情形下)可以用意见或其他方式作证:(1)证言是基于充分的事实或资料,(2)该证言是由可靠的原理或方法推论而来,且(3)该证人已将这些原理或方法可靠地适用于案件的事实。 很明显,修改后的 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增加了3项判断专家证言(科学证据)可靠性的具体标准,这使得判断专家证言(科学证据)可靠性的标准得以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分析此条内容可以看出, 联邦证据规则 仍然采用DAUBERT 规则,而且新增加的三项判断科学证据可靠性的具体标准比DAUBERT 案所确120

陈学权: 科技证据论 以刑事诉讼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Kum ho T ire Co .,Ltd .v .Car m i chae,l 119S.C t .1167,1176(1999).

定的四项考察科学证据可靠性的具体标准更加简洁,也更加合理。现行的2004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维持了2000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的规定。

(二)对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演变的评论

1.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演变是一个从注重可操作性到可操作性与公正性并重的过程。采用弗赖伊规则时,法院认为,对法官等非科技专业人员而言,对科学证据可采性的判断非常困难,因此,把这个困难的任务交给专家证人,由其证明某一科学证据所使用的科学技术已得到相关领域的普遍接受后,该证据即具有可采性,这种做法减轻了法官的工作负担。但弗赖伊规则将科学证据可采性的判断问题交给了专家证人,使法官对科学证据无所适从,既违背了法官工作的本质特征,又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后来替代弗赖伊规则的道伯特规则不再采用 普遍接受 标准,而认为科学技术和其他专门知识只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具有可采性。该规则将对科学证据可采性判断的权利交回到了法官手中,注重的是公正性。为了使该规则具有可操作性,DAUBERT判例又确定了四项考察科学证据可靠性的具体标准,后来的判例和立法都是对DAUBERT规则的完善。

2.美国在科学证据可采性判断标准上仍采程序优先主义,但有弱化的趋势。倡导程序优先是美国诉讼的基本特点。就科学证据可采性的判断标准而言,仍然如此。最初的弗赖伊规则强调的是该科学原理或科学方法只要为该领域所 普遍接受 就视为是可采的,而不去实质性地考虑该科学原理或科学方法是否真的科学,这显然体现了程序优先的理念。在实施多伯特规则后,开始强调对科学原理或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实质性审查,但是在进行审查时,只要该专家意见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或方法是合理的,即使得出的结论有争议,该科学证据仍具可采性,这显然也体现了程序优先的理念,只不过有弱化的趋势。

3.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关于专家证人资格的规定相当宽泛。只要他的意见或推论证言可以帮助法官或陪审员对案件中的事实有所了解或有利于对系争事实的决定,都可以允许他作为专家证人,而不管他是否有高等教育背景或高级职称之类的外在条件,即本条规定的 知识、技术、经验、训练或者教育 。

二、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的相关立法应定名为 科技证据 立法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道伯特裁决中没有明确指出道伯特标准是只适用于科学知识,还是同时适用于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致使许多法庭对该问题的裁决大相径庭。联邦最高法院后来不得不在 锦湖轮胎案 中对道伯特规则进行补充,使道伯特标准同样适用于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的作证。虽然在国内外的很多相关文献中,学者们采用 科学证据 这一概念时,没有刻意地去区分 科学证据 与 科技证据 两者的差异,其在使用 科学证据 这一概念时实际上不仅指 科学证据 ,而且也包含着 科技证据 。但 科技证据 的本意就是科学证据和技术证据的总称,而且 科学证据 容易让读者将 科学证据 与 合乎科学的证据 等同起来,容易引起误解。因此, 科技证据 较 科学证据 更加准确,应在相关立法中予以体现。

(二)我国应加快科技证据立法的步伐

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分散在三大诉讼法中,没有总则性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也没有确立审查科技证据可靠性的基本标准,很不系统,很不完善,不利于科技证据的利用和科技证据理论的研究。科技证据以科技为依托,对查清案件事实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已严重滞后于司法实践,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妨碍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科技证据立法的步伐。

(三)我国的科技证据立法应重视优先确立审查科技证据科学可靠性的科学标准

确立审查科技证据科学可靠性的科学标准,是我国科技证据立法的重中之重。我国有关科技证据证据资格的立法应借鉴2000年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第702条的规定,对修改后的DAUBERT规则加以吸收,使其既适用于科学知识又适用于技术和其他特殊知识,既注重可操作性又注重公正性,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审查科技证据科学可靠性的科学标准。至于判断科技证据是否科学可靠的具体标准的制定,美国法学家迈克 考米克在他的 科学证据:定义可采性的新方法 一书中提出的分析科技证据可采性的几种应考虑的因素颇值得参考。这些因素是:(1)使用该技术的潜在错误率;

(2)控制该技术应用的标准;(3)该技术特征的防护措施;(4)该技术被该领域科学家接受(下转第176页)

陈界融: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 (2004)译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121

1、东西方文化论战中的 东方杂志

在新闻史上再有一次较多地提到 东方杂志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进行的东西方文化论战。1915年,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以 新青年 为主要阵地,展开了对西方文化的宣传和对 东方精神文明 的猛烈抨击。在这场运动中,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五四新人揭露了中国传统文化即东方文化固有的触目惊心的种种弊端,以一种矫枉过正的激进态度呼唤科学和民主,用现代文明刷新固有之中国文明。对于东西文化调和论,他们认为是以新旧杂糅的自然现象来混淆新旧文化的实质上的区别,他们以文化的新旧驳斥了 东方杂志 的文化上的东西说,认为对于已经属于愚昧落后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应该毫无保留的打倒和批判。杜亚泉主持的 东方杂志 则以知识启蒙中固有的理性和持重对这种 一棒子打死 的极端主义保持了冷静和思索,于是先后刊载了 动的文明与静的文明 、 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 新旧思想之折衷 等文章,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东西文化各有不同特点,应采取 东西调和 、 新旧折衷 的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统整和融合西洋文化。它与陈独秀争论的焦点并不在是否迎拒西方文化,而是是否彻底放弃传统伦理道德。从 东方杂志 立意的 必不可逞一时之功 的知识启蒙来看,陈独秀观点中的激进、功利和庸俗进化论的痕迹非常明显,但他及 新青年派 以其 深刻的片面性 适逢其时,也有着他思考的历史脉络和内在理路可寻,其功绩和由此造成的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客观和公正的反思与评价。而 东方杂志 的观点显然稳健保守得多,尽管其 文化守成 在那个狂飙突进、急功近利的时代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也是其以学者和史料自居的 启导国民、联络东亚 的宗旨使然,并在历史的沉淀中显示了其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深刻洞见和理性、沉思的智慧。

2、知识启蒙 另一种启蒙

在近几年兴起的关于杜亚泉的文化思想的研究中,即发现了杜亚泉的 文化保守主义 在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有学者对他重新作出了历史的评价。他既不同于坚持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张之洞,也不同于彻底反现代的辜鸿铭等,杜亚泉曾是五四时期重要的科学启蒙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在中国的科学启蒙和科技史上被称为 功业彪炳 的前辈。在主持 东方杂志 的9年间,适逢一次世界大战,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和时事,杂志中许多精彩的文章均出于他的手笔,文中透出的对世界文化的开放心态,对习惯阅读 东方杂志 的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反,在以急风骤雨、全盘西化为主流的五四时期,杜亚泉能一方面依守传统资源,一方面又积极引进西学新知中的科学与民主,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调适折衷,这种 不合潮流 的孤独的思想作为,如许纪霖先生所言,不啻是迥异于 新青年 、却又同样为中国现代化寻找出路的 另一种启蒙 。同样, 东方杂志 也在杜亚泉的主持下,坚持着这另一种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来自知识启蒙的理性和科学成就了 东方杂志 乃至杜亚泉的这 另一种启蒙 ,使得他们提出和思索的很多问题在当时看来那样不合整个启蒙思潮的轨迹,但是却在更深层次上真正做到了启迪思想,改造国民。王元化先生曾经评说杜亚泉的一句话: 我们现在思考的很多问题,他在80年前就注意到了,而且,思考的深度要远远超过我们当今的一般人! 这句话移用到 东方杂志 上也是那样的恰如其分。

(责任编辑:艳红)

(上接第121页)的程度;(5)提出推理的性质和范围;(6)该技术及其结果可以被清楚和简洁地描述和解释;

(7)法庭和陪审团可核实基础资料的程度;(8)其他专家检验和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9)该证据在该案全部证据中的证明价值;(10)该案中使用该技术的注意事项。

(四)我国法庭应加强对科技证据的质证

当前,我国的一些法官习惯性地将科技证据视为优于其他证据的一种证据,不经实质性审查判断,无条件地将科技证据作为裁判的依据,这实质上是走了美国最初的弗赖伊规则错误的老路,是将对专门性事实的认定权转移给科技专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科技证据的证明力优于非科技证据的证明力是建立在科技证据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基础之上的,不是无条件的。因此采用科技证据应经控辩双方充分质证,法庭应严格考察其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和科学性,查证属实后才可成为定案根据。

(责任编辑:周文升w szhou66@126.co m) 176

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一些有识人士指出:“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他们提出:“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模板

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对于促进科技商业化、促进商业和贸易、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各行各业对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标准化教育作为贯彻标准化理念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上许多标准化机构和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的标准化教育活动,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教育组、欧盟、韩国、日本等。标准化教育不仅仅提高了大众的标准化意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标准化理念和知识,更有助于通过一支高水平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立,提高产业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1国外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国际及地区组织标准化教育发展概况 由于推进标准化教育能带来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标准机构和教育机构逐渐意:识到这一特点,因此标准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识到教育机构在提:高标准化意识和认识标准化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开展了大量标准化教育培训工作。20XX年,专门针对高等院校设立了高等教育奖,对开展标准化活动的先锋教育机构进行奖励。该奖项:从20XX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要求参评院校应有两年以上开发标准化课程或培训项目的成功经验。另外,ISO还组织参与了各类国际标准化教:育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包括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组织年会和世界标准合作学术周/学术日会议,以方便各国利用以上交流平台,对标准化教育问题进行探讨。20XX年,工SO制定《20XX-20XX年战略规划》。该规划确定了标准化教育的战略地位,为ISO 开展标准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该战略规划中第6个目标明确指出,要将标准化内容纳入教育课程,并提出了要加强信息交流、制定教材、召开会议、开展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 ISO 的战略目标。同年,ISO 与瑞士日内瓦大学合作开设了为期两年的标准化、社会规范和可持续性发展硕士学历教育课程。在 19 门必修课程中,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5 门:协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合格评定、标准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风险管理

关联性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二

关联性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二 证据规则渊源于英国普通法,十七、十八世纪后,以两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其途径之一是,伴随着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英国开始在其殖民地强制推行包括证据法在内的英国法律制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继受普通法为特征的英美法系。现在,在英美法系国家里,基本上沿袭了普通法上的证据规则,一些国家甚至根据本国的需要对证据规则进行较大的发展,如美国通过宪法判例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二是,基于完善本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需要,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主动吸收、借鉴英国法的一些合理做法,也开始确立了一定数量的证据规则。经过数世纪的发展,证据规则已经超出了某一个特定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为多数国家所共认的证据规则。 在我国证据规则体系的建设中,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般作法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因为“这些规则的基本内容不仅反映对抗制诉讼的要求,也体现了发现客观真实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建立、健全证据规则的立法需求,本文以下将对西方国家普遍认同的一些主要证据规则予以介绍。由于英美法系国家规范证据能力的证据规则历史悠久、形式完备,在具体论述时,将主要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主,同时兼及大陆法系国家。 相关性规则,又称关联性规则,是英美法系的一项基础性证据规则。美国学者格雷厄姆。C.雷丽认为,“证据的相关性,是融汇于证据规则中带有根本性和一贯性的原则。……由于相关性这一涵义适用于所有所举出的证据,因此,也渗透于庭审的全部过程。所有具备可采性的证据必须先与要证事实具有相关性,至少当对方举证就证据的相关性质疑时,必须首先证实其具有相关性。”相关性规则的基础性地位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相关性规则涉及的是特定证据材料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该证据的存在形式。因此,相关性规则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证据资料,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第二,相关性是具有证据资格的基础条件。尽管具有相关性的证据并不必然具有证据资格(或曰可采性),但是,没有相关性的证据却必然不具证据资格。 理解相关性规则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何谓“相关性”。在英美法国家,由于相关性问题属于法官负责的事项,判例很少关心相关性的语义界定。事实上,学者一般是在日常语义上使用该术语的。在判例中,相关性被理解为“被提出的证据对于被证明的事实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Logically Probative)’,或者说,就此目的而言具有‘逻辑上的相关性’(Logically relevant)”。“有关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NGSS

自1996年由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简称NRC)颁布第一部科学课程标准至今的十多年以来,科学教育研究一直是美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国家研究理事会(NRC)、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达成机构(Achieve)[1]相继成为开展科学教育实证研究的重要支持者。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学习科学的理论变革促使美国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不断反思。?通过基于标准的科学教育研究,2010年7月NRC公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草案)》,以及1年后正式出版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以下简称《框架》)标志着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已初步完成,如今即将面世的《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以下简称《标准》)则是该轮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今年5月,达成机构的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64799770.html,)以在线方式公布NGSS的内容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本文结合达成机构及NSTA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e64799770.html,)上的具体内容,介绍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概要。 ?NGSS的制定过程——从《框架》到《标准》 先有《框架》再出台新标准,这是美国《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制定中的两个核心步骤。 首先由NRC根据1989到2011年期间汇集的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即2011年由NRC 正式出版的《框架》,其中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规定了K-12年级所有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第二步则在达成机构的管理下开展K-12年级科学教育标准的制定,该标准将拥有丰富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方式组织,为所有学生提供具有国际化基准的科学教育。 NGSS以《框架》为基础,为学生的大学学业和职业需求做准备。NGSS的制定由国家和多个科学、科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工业方面的相关机构合作完成。由国家认可的科学、科学教育、商业和工业领导人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提供对《标准》的评论和指导建议。作为必要的制定过程,《标准》将会经历众多相关机构部门对两个公共草案的评阅,允许所有与科学教育相关的人员有机会了解和熟悉《标准》的制定过程。 NGSS的内容概要 3个维度(Three dimensions)

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是什么

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是什么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对于证据的收集,要根据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的原则。下面就为你详细介绍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 证据的合法性在各国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界定。大陆法系国家将证据的合法性称为证据能力,即一定的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证据的资格,这种资格是法律所赋予的,所以证据能是证据的法律属性。 民事诉讼法中,证据的合法性表现为: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的来源,合法的形式,由合法的主体通过合法的途径方法收集,并经依法查证、核实与判断。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第64条第3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可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这些都是关于证据合法性要件的规定。民事诉讼中,对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要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通过两个司法解释体现出来,具体落实在录音资料这一证据种类上。 行政诉讼中,关于证据的合法性规定与民事诉讼中的规定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6月4日通过,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规定》中的第58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第55条规定了合法性的审查内容:“法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从以下方面审查中举动合法性: 一证据是否合法定形式; 二证据的取得是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 三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 关于非法证据可采性,世界各国的做法也不一致。一些大陆法系国家,一方面立法规定禁止采信非法证据;另一方面规定,在有必要采信时,必须经过合法的转化,把非法证据转化合法证据之后,方可采信。同时,对非法收集证据的侦察人员,还要根据违法程度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诉讼证据的特征是由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三个进步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证据的内容需要通过诉讼程序加以审查、检验和鉴定来确定。合法性是证据客观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法律保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正确说明了证据的基本要素,表明了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来理解证据的概念,才能明确什么样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据,那些人有权收集证据、审查和运用证据,应当怎样去收集和审查证据。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指司法机关发现和取得证据的活动。它是司法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第一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责任收集证据,查明案情;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64799770.html,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作者:赵映红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 摘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出台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称NGSS),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NGSS是新世纪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51-01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在《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面向K-12年级阶段共同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标准。该标准是对1996年版《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的改革和发展,称为《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呈现了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新愿景,是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将成为21世纪美国进行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制背景 伴随科学教育与国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的关系愈加紧密,基础科学教育先后历经了注重课程开发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和以课程标准改革为核心的第二次改革浪潮。[1]美国制定了 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和“LASER行动”,先后出台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向《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 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 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教育理论的变革迫使美国科学教育不断反思、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编制过程 NGSS的制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并发布了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K—12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框架》;第二步由美国成就 公司组织26个参与州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框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标准草案并确定最终的NGSS,NGSS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更为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两个文献相辅相成。所以,NGSS的制定是多方面的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完成[2],其中41人编写委

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https://www.doczj.com/doc/e64799770.html,/jiaoyuleibie/base/02-62.htm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棗——支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课程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任长松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三、课程应强调些什么 四、课程改革需要哪些相关 支持 美国全国科学教育标准与评价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自1992年5月召开首次会议以来,用4年的时间,经过认真研究,于1996年初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征集了一大批科学教师、科学家、科学教育家,以及对科学教育甚表关注的许许多多其他方面人士。为唤起公众对有关科学教育改革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科学教育标准的性质和内容的讨论,仅向公众介绍有关情况的报告等活动就举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预印稿分发,供批评和审议。在此基础上出台的修改稿作为官方正式文献,有40 000份于1994年12月分别散发到全国18 000人手上和250个小组中,供各地讨论审查。1996年初推出这一最后文本。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在美国科学教育多年改革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吸取了“美国2061计划”等科学教育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精华和当今美国科学教育实践领域的大量优秀经验,在内容、结构、思想上都值得研究。本文仅摘要介绍这一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的贡献,供我国课程教材编制人员参考。 一、未来社会的特点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以未来的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进行做中学,不能不在阅读和领会新知识中继续接受教育,没有这种本领就会落伍。 二、未来社会所强调的素质 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性途径。 工商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 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翻译)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doc 的翻译 地理FOR LIFE 1994年国家地理标准 K-4 生活地理 国家地理标准1994(希腊文K-4) 六要素的地理和十八地理课程标准 我们必须意味着,每件作品是中央和必要的: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元素,我们的意思是,每件作品是一个构建块的整体。每一个重要的元素包含一些地理课程标准。每个标准提供了一组在地理上获悉的人的思想和方法,需要知道和了解。 在空间方面的世界 地理研究关于他们的信息映射到空间范围内的人,地点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地理上知情的人知道和了解... Geography Standard 1: 地理标准1: How to use maps and other geographic representations, tools, and technologies to acquire, process, and report information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如何使用地图和其他地理陈述,工具和收购的技术,工艺,和报告信息从空间的角度 到四年级结束时,学生知道和理解: 1。的地理陈述-比如地图,手套,图形,图表,航空和其他的照片和卫星产生图像的特点和用途 2。的工具和技术-如参考作品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用途 3。如何显示在地图上的空间信息和其他地理陈述 4。如何使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和技术 因此,学生能够: A.识别和描述的特点和目的的的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 检查各种地图,以确定和描述他们的基本元素(标题,图例,主要方向, 中间的方向,电网,主要的相似之处,经络,规模) 解读航空摄影或卫星生成的图像定位和识别的物理和人性化功能(如山脉,河流,植被区,市,水坝,水库) 设计由学生选择的信息,显示在地图上,用符号解释在一个关键 B.显示空间信息的地理陈述,例如能够: 阅读叙事,然后创建一个示意图来说明的叙述(例如,使地图显示一个家庭的鸭子让路雏鸭的运动或阅读威尔德的小房子系列地图Ingalls家庭生活) 报告的区域中的数据二者的二维格式(例如,通过使用比例在地图上绘制的符号)和一个三维的格式(例如,每个区域上层叠的柜台数目比例) 构造图或图表显示空间信息(例如,建立一个条形图在美国的一个州五大城市的人口比较) C.使用地理陈述,工具和技术,例如能够回答地理问题: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NETS·T-2008)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版ISTE NETS·T 秦炜炜译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 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 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 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 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 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 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 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 交流与沟通。 (4)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查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 持研究和学习。

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可采性认定

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可采性认定 作者:邓颖 对于电子邮件的可采性,也就是它是否可以成为证据这一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即使是对证据要求非常严格的英美国家都顺应形势承认了电子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我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据此可知,电子邮件是书面形式的一种,自然也可作为书面证据。但关于电子邮件证据的可采性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当事人对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及其所证明的事实无异议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对电子邮件发送的时间和内容双方没有异议,由于当事人具有某种民事处分权,法院对该证据可以采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尽管公诉机关和被告人对提交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且对电子邮件所证明的事实不表示异议,但法院还应该结合其他证据考察该证据的证明力和有效性。 二、当事人对电子邮件作为证据及其所证明的事实有异议 我们可以分以下几种当事人存在异议的情况来考察法院应该如何认定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 1.发送人和接受人分别或者都不承认发送或收到该诉讼电子邮件。 在确认电子邮件的收发件人时,首先应查清该电子信箱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如果是收费信箱,在ISP(即网络服务提供商)处均有收发件人的个人资料备案(真实姓名、身份证件类型和号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密码等),如果能够确认收发件人就是该信箱合法的用户,就可以认定该邮件已被合法地发送和送达,法院可据此作出判决。但是,由于ISP 提供的E-mail地址一般都很长,通常是一大堆域名和子域名,记忆和使用都很不方便。而免费电子邮箱则可以让用户选择一个称心如意的账号,并且它提供的域名相当精简。正因为如此,免费邮箱在电子信箱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如果免费邮箱的申请人在填写申请表时能够输入真实的信息,那么同收费邮箱一样,纠纷事项是很容易查证的。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人都是随手填写,惟一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身份证号码的时候前四位是所在地区的区号,第七位开始是出生日期,除此之外的虚假信息一般多不会被拒绝。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查实真实的收发件人就会相对困难一些,因为收发件人只要拥有该信箱的地址、密码和一台连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还好,根据电子邮件的属性,可以查到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可以确定是由哪一个IP地址发送和接受的(IP地址是全球认可的计算机网络标识方法,由32个二进制数组成,具有惟一性)。这个IP地址,有可能是一个点,也有可能是一个中介——如网吧、计算机房、学校的局域网等。如果局域网有一个管理电子邮件的server备份的话,同样是可以查出是由哪一台计算机在特定的时间发送和接收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则只能保证可以将使用计算机的人的范围排除到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结合别的证据予以最终的认定,如谁会上网、谁有可能上网等。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1996年发生在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甲以学生乙的名义,发出了一封回绝美国大学留学邀请的E-mail,致使学生乙失去了留学的机会。该案虽然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但在对证据进行认定的过程中,就运用到了排除的方式。 2.双方当事人对E-mail收发时间有异议。电子邮件在网络上传递的时间分为两部分:一是邮件在网络上运行的时间;二是邮件送达至接受者阅读的时间。电子邮件用时比电话的即时传送慢,但比普通邮件要快得多,容量不大的邮件通常只需数秒即可发送完毕。在一般的情况下,通过电子邮件的属性可以查出电子邮件的发送及接收时间,因此当事人关于收发时间的争议较易解决。 3.双方当事人对电子邮件内容存在争议。相对于前两种情况而言,实践中对电子邮件内容的争议可能更为常见。由于人为的或者非人为的原因,电子邮件的内容可能会被修正、更改或者补充,这些行为给法院对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审查带来很大的不便。正如现任美国counterpane systems公司总裁brucescheirer先生所说的那样:“电子邮件是网上用得最广泛的网络服务,可能也是最令人放心不下的,在电子邮件所经过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管理员或黑客都有可能截获和更改该邮件,甚至伪造某人的电子邮件。每个人所有的安全性就是以中途各点处人员的诚实、对信息的不了解和漠不关心为基础的。他可能是一名系统管理员、一个聪明的计算机窃贼。他可以坐在终端前查看经过他的计算机上的各种电子邮件,不管这些邮件是发给谁的。”正因为如此,为了解决电子邮件取证难的问题,需要通过协助调查义务人来作为双方之外的中立的第三方提供相应的证据。 下面,我们来依次探讨三种人,即网络服务提供商、电子数据的鉴定机构和处于中立地位的第三方在电子邮件证据认定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1)网络服务提供商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同邮电系统传递常规信件是非常类似的。通常我们写好一封信投入邮政信箱后,信件将由当地邮局接收,通过分检和邮车运送转发,中途经过一个又一个邮局,最后由收信人所在地区的邮局把它传送到收信人手中或投入他人的信箱。正如我们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使用一台联网的电脑,使用一个密码和账号,通过一条电话线ISP(网络服务提供商),打开电子信箱,书写电子邮件并发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受都要经过一个所谓的中间商或者网络服务提供商,用户的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服务中心来加以传递。 由于网络服务中心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使信息交换得到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所以,在当事人双方发生争议时,网络服务中心存放的数据资料电子档案有资格作为诉讼的证据,

美国教育信息化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升本国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改革创新。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必须走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前列,成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大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深入应用与管理信息化,反映了我国追赶教育信息化国际先进水平的决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是:到2020 年,全面完成《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次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需要全球视野、开放思维和战略眼光。 首先,必须积极展开对国外教育信息化情况的研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的态势,明确自己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进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立足国家实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自身发展。 其次,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更加广阔而深入的信息文化互动,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 第三,跟踪当前国际上新兴技术和学习支持的发展趋势与应用概况,全面考察技术对学习、教学和研究所带来革命性影响。 调研设计 由于国外信息化调研更加侧重对全局性、典型性和前瞻性的发展和规划的把握,本调研研究主要包括: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教育信息技术新发展、国际教育信息化趋势分析三大核心部分。 首先,国外教育信息化规划调研综合考虑了国情、文化、地区方面的因素,希望从多个角度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比如选择了教育信息化发达但与我国文化差异很大的美、欧地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但文化背景与我国比较类似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地区、民族差异较大,国情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印度、巴西等国。 其次,教育信息技术最新发展主要以最近数年《地平线报告》为风向标,旨在确立并阐述可能会对各种教育组织机构中教学、学习、研究或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同时,

本科法学《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库

证据学》期末复习题库 判断题: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这是一种法律推定。X 外国法律和地方性习惯不属于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X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X 事实推定的必要条件是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有必然的联系。X B本案的鉴定人如果在诉讼开始之前就知道案件情况的,优先作为证人参加诉讼。V 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和关联性,但不需要合法性。X 无罪推定理论的内核是抓捕前任何人不能被称为罪犯。X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X K控诉式诉讼制度对应的是法定证据制度。X 非法证据规则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冤假错案。“ J拘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当在12小时内进行讯问。X 证明对象是证明制度的构成环节。V 鉴定人必须接受委托的鉴定工作,不能拒绝。X 直接言词原则包括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两个方面。V D当事人主义原则主要盛行于大陆法系国家。X 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属于鉴定人。X 神示证据制度根本不可能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X 适用推定必须以无相反的证据推翻为条件。V 自认可以向侦查人员作出。X L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情形就是贪污贿赂案件。X 当事人自认的效力包括对当事人和对法院两方面的拘束力。V T通过法律明文确立下来的推定,即法律要求事实认定者在特定的基础事实被证实时必须作 出的推断是事实上的推定。X 原告提出的证据都是本证。X 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V 制定证据规则有利于实现完全的自由心证。X 在同一个诉讼中,本证和反证可以同时为真。X 行政诉讼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则。V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否定,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X 询问被害人的地点只能在公安司法机关。X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美国。X 精神病人不能做证人。X 神示证据制度是适应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建立的。X 证据的证据力包括了证据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X 证据的收集是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的前提。X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V 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V 证明责任是指承担举证责任的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X 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都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X 鉴定是一种证据,而不是收集证据的方法。X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 对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背景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政策做以简要分析,主要对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特点做以详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的学前科学教育带来借鉴启示作用。 美国加州学前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学教育,美国认为“数学和科学教育是美国取得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幼儿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因此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非常有必要。从2012年到2013年,加州教育部门相继颁布了《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标准》以及《加州3~5岁学前科学课程框架》,本文通过评析美国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以期对我国学前科学教育的发展可以带来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美国加州学前科学教育的基本状况 美国加州的公立幼儿园(preschool)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学习期限是2年。这一学习阶段通常都是非义务教育,此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使幼儿具备初步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为学前大班(kindgarten)的学习做好准备。幼儿只要满5岁就可以进入学前大班进行学习,学习期限是1年,从学前大班开始属于免费义务教育。学前大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上小学做好充分准备,养成会听老师指令的习惯。6岁之后进入小学。 二、美国加州学前(3~5岁幼儿)科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 (一)基本理念与内容结构 学前科学教育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他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展开积极的探索、发现和实验。幼儿的玩耍和探索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共同的特点,幼儿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出问题,弄明白观察的对象,从而构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在学前教育阶段开设科学课程,既可以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例如观察和描述、比较和分类、实验记录,并学会使用相关科学术语,还可以让幼儿们体验发现的喜悦,并企图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源动力,使他们成为一个自信的学习者。 加州学前科学课程标准详细描述了3~5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科学学习特征以及被期望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幼教老师应把该课程标准仅仅作为教学参考依据,更应多地关注幼儿的不同文化、家庭背景等特征的差异性。 学前科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会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技能,也是科学的语言。学会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角色;目标之二,是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它是学前科学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学前教育中的科学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物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主编:戢守志 出版日期开本定价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初推出的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它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分解为科学教学标准、科学教师的专业进修标准、科学教育的评价标准、科学内容标准、科学教育大纲标准和科学教育系统标准等个要素,深刻剖析了每一要素并阐述了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系统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这部基于当今的最佳实践而制定出来的标准,不仅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 了十分具体的构想,也为美国的教育系统规划出把这种构想变成现实所应取的具体行动路线。 本书文字生动,尤其是提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科学教育实例。读者可从中获得不少启发,从而为提高我国的国民科学素养共同贡献力量。可供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师、各师范院校师生、教育家及其研究生、科学家和工程师、千千万万学生家长参考。 目次 中译本序() 译者识语() 行动的号角()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总述()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内容安排() 科学教学标准() 专业进修标准() 评价标准() 科学内容标准() 科学教育大纲标准() 科学教育系统标准() 面向未来() 第一章导言() 为什么要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学校科学的目标()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成书经过() 内容安排() 阅读指要() 第二章原则与定义()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一些观点和用语() 第三章科学教学标准() 科学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标准() 教学重点的改变()

第四章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 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 专业进修标准() 专业进修标准() 专业进修标准() 专业进修标准() 专业进修重点的改变() 第五章科学教育中的评价() 科学教育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由任课教师进行的评价() 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制定课程计划() 培养自学能力() 报告学生的进步() 教学实践的研究() 学区、州和国家级评价() 数据分析() 教师的参与() 样本大小() 样本的代表性() 学生科学成绩评价示例() 评价对自然界的理解() 评价探究能力() 评价重点的改变() 第六章科学内容标准() 设立依据() 统一的概念和过程之标准() 作为探究过程的科学之标准()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及地球与空间科学之标准()科学与技术之标准() 从个人和社会视角所见的科学之标准() 科学的历史和本质之标准() 内容标准的形式() 内容标准的检验尺度() 内容标准的用途() 内容重点的改变() 从幼儿园到年级的内容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 员会、联邦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NETS),并合作研究制定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这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 这个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或参考性标准。各州的学校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或者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自己的标准。该标准得到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学校的认同。 标准分为六大类: (一)基本操作和概念

1.学生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的正确的理解; 2.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 (二)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 1.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 2.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 3.学生发展对技术用途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和生产能力。 (三)技术生产力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生产力,提高创造力; 2.学生在建构技术提高的模式、准备出版物、产生其它创造性作品的协作中使用生产力工具。 (四)技术交流工具 1.学生使用电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与同伴、专家和其它公众相互交流; 2.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息和思想。 (五)技术研究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 2.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数据并报告结果; 3.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适当性,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六)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 1.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 2.学生在开发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策略中使用技术。 二、四个年级段有技术素养的学生行为指标

第三讲 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

第三讲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学时:2学时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证据的相关性基础理论,掌握相关性排除规则的内容及原因,理解品格证据排除的规则的适用。掌握证据的可采性,理解证据可采性和证明力的关系。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证据相关性的概念及相关规则;教学难点是品格证据规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式 四、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证据可以被采信的最低要求有哪些? 2、如何理解“相关性是作为大浪淘沙,犹如磐石岿然而始终不动的证据属性” 3、为什么要有相关性限制 4、品格证据有相关性吗?有哪些规则? 5、什么是证据的可采性?什么是证明力?其关系怎样? 五、参考资料 1、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高忠智:美国证据法新解-相关性证据及其排除规则,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黄士元、吴丹红:品格证据规则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8)。 一、证据的属性之争 (一)传统的证据属性说 1、传统三性说――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2、传统二性说――客观性、关联性 3、新二性说――关联性、合法性 (二)证据属性新说 1、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2、采用标准说 3、证据要求说 4、证据可采性说 二、证据采纳标准――相关性、可采性 批判性思维:自由心证VS采纳标准 思考:大陆法系国家证据采纳标准有吗? 源于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制度“法定证据制度”的极度反感,现代大陆法系国家普遍实行的是以自由心证为核心的证据制度,法官既可以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来决定证据的取舍,也可以仅凭良心、经验和理性来评判各个证据的证明力。因此,大陆法系国家往往缺乏独立而又详尽的规范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统一法典,以免对法官的自由心证造成不适当的限制。 当然,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上没有“相关性”的概念,并不先于其否认证据应当具有相关性这一属性。也许在立法者的眼中,相关性是任何证据理所当然应当具有的属性,那些与证明对象无关的事实则根本上不能称这为证据。这是日常生活中不言自明的事。 此外,大陆法系的诉讼制度也妨碍了证据采纳标准的发展,一方面大陆法系国家不实行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 秦炜炜译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 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 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 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4)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查找、分析、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研究和学习。 4. 提升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素养为学生树立典范 在不断演变的数字文化中,教师能够理解全球性和本土化的社会问题以及自身的责任,并在他们的专业实践中表现出合乎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 (1)能够提倡和教授对数字化信息和技术的安全、合法以及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包括对版权、知识产权和适当的文件来源的尊重,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2)能够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策略为学生提供平等使用适当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机会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3)能够提升有关技术和信息使用的数字化时代的礼仪与社会交往的责任感,并为学生树立榜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