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最简单的也就是最好的。简单是一场信息革命,其任务是使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创造适当的指令。——彼得·杜拉克

人的理想具有多面性。然而,人不可能什么都精通,所以在各方面的能力有弱有强;而且人的精力也有限,不可能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希望达到什么效果是一回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又是另一回事。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资源、能力优势,做最擅长的事。要想变复杂为简单,就要大胆取舍,这是简洁化的成功法则。

如何实现管理简单化

简单体现在产品生产和研发上面,就是要替消费者着想,现代营销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而消费者最看重的就是实用。所以要求产品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更集中突出,使用尽量简单化。

杜拉克说:“许多人认为,变复杂为简单仅仅意味着把信息扔给别人,但这样做往往使问题复杂化。”宝洁的管理层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世界需要30余种海飞丝洗发水吗?需要50多种佳洁士吗?“多年来我们给消费者制造了这么多困难,这是多么让人震惊!”宝洁总裁达克·贾格尔曾经这样说。

找到了问题原因的所在,宝洁公司采用了简单的战略,废除了近30种促销形式,也削减了边缘品牌,减少了产品线并且控制推出新

产品。仅仅头发护理业务一项,宝洁公司就削减了一半品种,盈利却增加了5%。

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企业靠什么?答案就是做标准。

其实所谓的标准就是简单化。大凡赚钱的企业都是很简单的。比如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它们走的就是简洁化的路子。他们在世界各地建厂,用相同的瓶子装相同的饮料;销售商用同样的营销模式。再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同样是简洁化的典型。它们在世界各地的连锁店经营模式完全一样,而且将连锁店的经营权完全交给了加盟商;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其实很简单,简单却不能简省。

杜拉克指出:“事情本来再简单不过,它们往往不会比造火箭更难。”

不论多么复杂的尖端技术,在工厂里都是被分解成简单的标准化操作的环节,然后由一些普通的工人操作。再宏伟的建筑,都是建筑工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如果企业的每一个普通员工都要高科技人才,那企业得开什么样的工资?这样的产品成本将会有多高?那么还有多少人消费得起?

大多数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只拥有一个概念。比如:百事可乐只有饮料这一概念,丰田公司只有汽车这一概念,微软只有软件这一概念,新浪只有网络这一概念,海尔只有家电这一概念。成功的公司或品牌都力求简单,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简单管理就是在看似毫无头绪的事物面前,要有决然的姿态,舍弃一些东西,使管理变得简单却又有效率,核心就是在企业中形成一

种自然秩序。自然秩序的运转必须有一定生存条件,有一定规则。企业管理运作需要形成规范的形式,逐步演变成每个人自然的思维方式,这样组织的运行效率才是最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任何一个企业或集体,都围绕核心做一件事,知道各个环节上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样,企业的自然秩序就形成了。这种秩序的好处关键在于每个员工都知道了自己的位子,知道哪个环节应该做什么,知道什么条件下我能做什么,用不着别人去告诉他。这种管理就比较简单高效,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自然秩序。

要做到简单管理,你首先要有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换个说法就是要有准确捕捉问题实质的能力。

这需要你寻找管理的本质和规律,抓住企业生存、发展的要件。其次要求企业自上而下的所有员工,都必须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建立并维护企业自然秩序的运转就是高级管理者的职责,把岗位上的事做到最好就是员工的任务,每个人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做事的标准。这才是企业的简单管理。

作为一名管理者,你可能对好多事情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也并不意味着你要去做所有的事。你需要做的就是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然后授权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装备和支持,还要经常提醒大家什么是重点,并且开创一种大家能够认同的环境。如此而已,这就是你的全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简单,企业管理力求的简单,卓越的简单,而不是一种散漫的简单。

作为一名管理者,为了实现成功管理,在你做任何事之前,请树

立这样一个信念:管理越简单越好。简单管理就是要简化组织形式,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就是要运用简单的技巧,发掘员工的最大潜能……总之,简单就是一条永恒的自然法则,简单就是力量,简单就是高效。

麦肯锡公司的学习机制和知识管理

麦肯锡的学习机制与知识管理 摘要:麦肯锡咨询公司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一直受到来自行业内,诸如波士顿咨询公司等其他强大对手的竞争压力。但是,麦肯锡公司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卓越的学习机制,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进,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麦肯锡公司,学习机制,知识管理 一、公司的创立和前期发展历程 1926年,芝加哥大学James Mckinsey教授创立了麦肯锡咨询公司。随后,这家以他姓氏命名的会计及管理咨询公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麦肯锡已逐渐把自己的企业形象塑造成一个“精英荟萃”的“企业医生”,把麦肯锡的远景规划描绘成致力于解决企业重大管理问题的咨询公司,聚集最优秀的年轻人,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以最高的专业水准和最卓越的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在以后的10年里,麦肯锡将公司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合伙人和同事,并把各地的分支机构组织成一个紧密合作的整体,打破公司内的地域分割,强调所有的雇员不论其身在何地,都是在为整个公司而工作;而每一位顾客,不论是哪一个分支机构对其提供的服务,整个公司都必须对其负责;利润则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分配,而不是由各地的分支机构自负盈亏,以此来确保公司上下团结一致,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麦肯锡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美国国内咨询业首屈一指的领先者,并为其随后于60年代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到60年代末,麦肯锡公司已成为一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享有盛誉的大型咨询公司。 二、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面临的挑战 (一)10年危机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麦肯锡公司陷入了困境。在这10年里,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都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因素,如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导致欧美各国经济衰退,因而也给公司业务量带来急剧减少;公司对客户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化;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新的竞争对手又不断从其锁定的细分市场中争夺麦肯锡的顾客,等等。诸多内外问题交困,使得麦肯锡公司原本发展起来的自信和满足情绪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自责、自我怀疑与否定。 这时,麦肯锡的高层领导认识到,欧洲及北美的经济衰退并不止是周期性经济危机问题,消极地寄希望于经济复苏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主动采取行动摆脱萧条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麦肯锡公司召集了公司内最精锐的咨询专家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委员会,分析当时的宏观经济问题及公司的出路。1971年4月,研究公司目标及使命的委员会在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麦肯锡公司现在所陷入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前期发展速度过快。他们认为,前一阶段公司在地域上扩张过快,并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使得公司无暇顾及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导致公司现在发展后劲不足。这份报告还指出,麦肯锡公司过去接受过多例行程序性的咨询业务,把时间浪费在很多琐碎的工作上,因此很难从每个新增客户身上学到更多的新经验和新技能;缺乏有一定难度的咨询任务来提升公司的水平和实力。 此外,报告还指出,麦肯锡公司的专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尽管绝大多数的咨询人员都是很有效的问题解决者,但大都只是一些“通才”;而客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该领域非常专业的知识,但能适应这种需求、具有某些特定领域深入、全面、具体的专业知识的“专才”型咨询专家公司非常紧缺。这就导致公司在解决特定领域的客户问题时缺乏针对性,难以提出有深度的高度专业化的调研分析和咨询方案。这个缺陷为麦肯锡公司在人才储备和发展方面指出了调整方向,公司开始吸引一些具有特定行业背景知识的专才型专家,和通才型的咨询专家一起,组成公司的“T”型人才结构。 (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竞争激发了公司经营方式的变革 在这份关于公司的目标及战略调整方向的报告提出之后的9年时间里,一共有五任公司领导先后为实现报告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在这段时间里,麦肯锡与波士顿两家咨询公司的竞

国家电网公司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附件9: 国家电网公司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坚持以“六统一、五集中、三加强、三保障”为主线,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目标要求,把握“规范化、深化细化”两个重点,拓展财务管控的宽度、高度、深度和细度,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的深入应用和常态运行,促进财务与业务高度协同,持续增强财务保障公司发展、引领价值创造、调控资源配置、服务管理决策、防控经营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 工作原则和实施路径是:以依法规范经营为首要责任,以提升财务管理现代化、集约化水平为核心任务,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基础手段,以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和发展素质为最终目的,按照以下路径持续深化财务集约化工作: 一是以全业务链过程管控为抓手,着力引领价值创造。贯 - 185 -

彻落实公司战略目标和国资委要求,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安排经营发展投入与产出,强化刚性约束。加强经营全过程管控,构建业务流和价值流高度融合的闭环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各业务板块的赢利能力。 二是以资本资金资产集约管理为重点,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资本统筹配置机制,合理安排各单位资本金规模,促进内部协调均衡发展。强化总部对资金资源的调配,增强资金活力,进一步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深化产融协同运作,促进各级电网和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 三是以一体化财务信息平台为基础,着力强化决策支持。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推进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提升财务信息平台一体化、实用化水平。深入推进会计报表“一键式”生成和应用,加强财务信息展示和智能分析诊断,增强决策支持能力。 四是以实施财务管控标准流程为核心,着力防控经营风险。全面实施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加强财务流程与“三集五大”业务体系的一体化整合,努力推动前端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构建规范、有序、高效的标准化财务管控体系。 二、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财务标准体系 按照“总部主导、网省细化、市县执行”的分级负责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六统一”财务政策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政策标准的- 186 -

最有效的管理体系应系统化、精细化、简约化、标准化

最有效的管理体系应系统化、精细化、简约化、标准化 作为一家已拥有12年、近400家房地产企业客户咨询经验的专业咨询机构,我们一直在探寻一个基本命题:房地产企业最适宜、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什么。这既是作为“中国房地产管理咨询的先驱与领导者”的使命,也是在践行兰德公司一直遵循的“适宜、有效”和one on one咨询理念。――市场环境在变,开发模式在变,企业内部的权变因素也随时在变,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必须要变。正因如此,兰德公司从来不复制所谓标杆企业的体系文件,更不固守所谓的成熟的文件范本。在兰德公司,为了最大可能地防止一线咨询顾问套用文件,在每一个咨询项目结束后,咨询顾问必须按要求将咨询成果文件交由客户关系管理部保管。这种“归零”做法有利于咨询顾问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制式的一对一服务,还有利于激发咨询顾问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赢得客户高度赞誉的法宝。 之所以再次讨论这个基本命题,是因为最近刚刚接了西安、合肥等几个半拉子咨询项目(其他咨询机构咨询过或正在咨询,但因不能满足客户要求而转由兰德公司承接的咨询项目)。审阅客户提供的其他咨询机构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后,发现“照抄照搬”的痕迹实在是太重了:有的文件几乎就是标杆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翻版,有的文件甚至还没有删掉其他企业的名称。竟连最起码的度身订制就做不到,谈何对管理体系的思考和创新呢? 现在,我们就谈一谈本文的主题:房地产企业最适宜、最有效的管理体系是什么。 根据兰德公司的咨询经验和关于管理体系的持续地系统思考,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体系应该做到系统化、精细化、简约化和标准化。 (一)系统化 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全面,二是要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所谓全面,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企业的业务模式,管理体系要涵盖到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就房地产企业来说,业务模块有15个左右,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管理、设计管理、工程管理、审计监察等。理论上,每一个模块都应该形成一个独立的子体系――有多少个模块就要有多少个子体系。甚至某些子体系还可以延伸出更细化的子体系。以项目管理为例,项目管理体系下还应该包括本地项目管理体系、异地项目管理体系、合作项目管理体系等。如果按照业务模块划分,可以细化出项目策划管理、项目设计管理、项目工程管理、项目营销管理等10个左右子体系。有的咨询机构提供的管理体系文件只包括项目开发流程文件,没有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监察管理等内容,显然是不全面的。既然企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体,而且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监察管理等又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如果企业管理体系只涉及项目开发流程体系,显然是不全面的。 所谓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就是管理体系各个层次要清晰,整体结构要科学、合理。兰德公司通常将管理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制度,包括组织设置方案、财务制度、计划管理、薪酬管理等。 第二层次:一级流程,也就是包括15个左右基本业务模块的基本流程和规章,如“设计管理”模块下的《设计管理办法》及设计管理流程、记录等。 第三层次:二级流程,是指一级流程下的分项流程。如设计管理流程下就包括设计策划流程、设计单位选择流程、设计任务书编报流程、设计过程控制流程、概念设计评审流程、方案设计评审流程、初步设计设计评审流程、施工图设计评审流程、样板间及卖场设计评审流程、材料设备选型流程、设计变更流程、设计改进流程等十几个二级流程。当然,每一个二级流程下还包括流程图、流程描述、记录表格等。 第四层次:作业指引和标准化工作范本。如《设计任务书编报工作指引》,《设计任务书标准范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管理体系一定要做到“主体明确、上下延伸”。因为在咨询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咨询机构为了便于“套用”文件而无视适用文件的主体。例如,文件的适用主体应该是公司本部,而内容却是以项目部为主体;有的本来是为某项目公司编制的,而文字内容却是以“公司”为主体描述的。――无论哪一种情况,体系主体的错位都会导致后期难以使用!确定了主体后,如果企业是属于有多个管理层级的企业,文件还要充分地向上一管理层级和下一管理层级延伸。例如,在集团公司-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项目部三个层级下,在进行职责划分和流程设计时,体系文件就必须延伸到集团公司和项目部,否则文件就难以适用。 体系之所以称之为体系,是与企业既有的“制度汇编”大不同的。只有做到全面涵盖,主体明确,层次结构清晰、合理,才能配得上“体系”两个字。否则,如果一味地堆砌一堆文件,只能算是翻版的“制度汇编”。

谈谈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谈谈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发表时间:2016-11-05T16:05:39.6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5期作者:李俊强[导读] 人才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基础。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河间市供电分公司 062450) 摘要:人才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基础。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是人才,因此,企业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以战略的最高度为目标,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有不断改善和发展电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体系,才能使电力企业在竞争中依然屹立于市场。本文针对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必须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其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不懈动力,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推动企业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集约化管理的概述 集约化的管理,就是把和谐、高效、集中作为价值的取向,经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投入有限的物力、人力、财力,获得最大效益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个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方针。使国家电网公司的“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彻底落实,电网发展的方式加快转变,推进“四化建设”,创建一流的国际电网公司,主要在于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的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强化。 二、电力企业人员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划和计划性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垄断思想的影响,电力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计划性缺乏,一直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管理工作偏重薪酬、奖惩和招聘环节,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培训,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的积累和发展。 2.2缺乏有效的招聘和选拔 一方面,现代电力企业对于人才招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一般面向社会的招聘知识为了弥补岗位的空缺,而在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人才储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严重欠缺,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着家属优先的情况,这种缺乏公平和公正的招聘方式导致了优秀人才的流失,影响了电力企业人才机制的灵活性和公平性。 2.3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电力企业中,良好的绩效管理能够转变企业员工思想观念,提升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实际上,电力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考核指标过于简单,缺乏操作性,考核方法过于主观,评价过程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无法充分调动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电力企业人员资源管理中集约化管理的应用 集约化管理,主要是指以和谐、集中、高效为价值取向,通过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手段,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能够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效果,从而使电力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是深化电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3.1构建合理的劳动组织模式 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对各类用工进行清理和规范,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逐步实现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和专业化创新。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人才审核体系,实现定编、定员管理,建立起典型的岗位序列和岗位素质模型,不断提升组织效率。 3.2做好人才招聘录用工作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对外开展人才招聘工作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人才策略,依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关于强化毕业生招聘的各种规定,开展相应的招聘和安置就业工作,加强对于人员入口关的管理。 2.3强化收入分配管理 电力企业应该对现有的分配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逐步实现由传统保障薪酬向激励薪酬的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收入分配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各级机关的收入水平进行合理控制,将资金逐步向关键岗位倾斜。在工资总额分配中,应该确保其余工作业绩、安全等相互挂钩,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树立多劳多得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负责人,应该实行年薪制,结合相应的业绩考核方法,将薪酬收入与工作绩效相互挂钩。对于已经制定的工资制度,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对工资进行发放,同时对工资和列支渠道和来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对于各类奖金以及加班费用的管理工作,对于不合理的奖励项目,则应该及时进行清理,以免造成资金的不必要支出。另外,必须加强对于基层工资的管理,及时了解工资的发放情况,并对相关档案进行备份,对于一线员工,给予相应的补贴。 2.4强化员工培训 电力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的激烈,一方面做好人才的招聘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在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设置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落实。在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中,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落实三级实训规划,以省公司为主导,重视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②应该强化内训师队伍建设,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提高培训效果;③应该设置切实可行的人才评价机制,引导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整合在一起,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相应的认同感和归属管,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 4.4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认真做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管理专家汪中求认为: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 关于精细化管理,已经有很多专家研究这个课题,也有相当的成就,同时对精细化管理,也有很多的定义方式。综合各方面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暂时还不能对精细化有一个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多位专家对精细化的几种定义。 定义一: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 精: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精,也把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挑战极限。准: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工作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分析:这是典型中国式的定义,基本上是用形容词来定义概念,优点是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缺点是可能会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没有触及本质。 定义二: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 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分析:文中提到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几个概念,应该是一个贡献,但是为什么四化就是精细化,而不是五化六化,没有告诉其所以然,感觉缺少依据。 定义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 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分析:定义指出了精细化的出处(不知是否准确),他认为这“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以及提到: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都缺少依据。不足以作为精细化的定义。 定义四: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韦尔奇的最高管理原则,也是他成功的最大秘诀是“把事情简单化”。他说:“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管理应该尽可能简单化。 将事情简单化,杰克·韦尔奇认为企业不必复杂化。对他来说,使事情保持简单是商业活动的要旨之一。他说,他的目标是“将我们在通用电气所做的一切事情、所制造的一切东西‘去复杂化’”。 韦尔奇追求简单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他初入通用电气的岁月。他刚来这个公司时,是在一个小型塑胶实验室工作,成为一个非常小但很灵活的团队的一员,在那样一个柜架中,简单化起着支配作用,而官僚主义完全不存在。 因为不必同官僚主义作斗争,韦尔奇和他的同事们集中精力于竞争、扩大业务、创造新产品,以及韦尔奇所喜爱的其他所有东西。那些早年岁月向他展示了商业可以是充满激情却又简单明了的,不必充斥着复杂难懂的行业术语。他此后的40年时间大多用来将这种独特的激情和简单化逐渐灌注到通用电气“庞大

的身躯”中。 韦尔奇说:“做到简单化的行事作风,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于大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官僚主义不仅惧怕速度,更讨厌做事简单化。” 在韦尔奇看来,简单化的核心就是要确保公司上下对简单化处事作风价值的认同和理解:“对一名工程师而言,简单化就是彩零件种类不多,而功能齐全的简洁设计。对于生产制造来说,简单化意味着我们将以具体的操作人员能够理解的,而不是复杂的程度来评价涉及和生产流程。在开拓市场的工作中,简单化则意味着准确的市场情报、给消费者或行业客户以简明扼要的建议。简单化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个人行为上的应用,即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 古人云:“大道至简。”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繁杂的内部形势,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能否清醒地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采取简单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去解决问题,并营造使管理简单化的机制,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

电力系统物资集约化管理及优化策略【论文】

电力系统物资集约化管理及优化策略 摘要:为了能够最大化地提升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的水准,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尤其是必须要实施集约化的管理方式。站在电力企业的角度而言,需要明确物资管理的重点,对于管理过程中的难点要加大把控,各种突破点要积极寻找,不断推动集约化的管理,落实规范化的管理要点,能够准确及时地满足物资供应的需求。下文就结合电力系统物资集约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加以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物资管理;集约化;策略 1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实施集约化的物资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牢牢把控好物资资源,加强对资金、物流以及信息等的全方位控制,从整个流程的开端,即物资需求计划,一直到设备的采购和储备,再到物流运输将电力物资运送到使用者处,这是一个整体的模式,其主要是把电力企业、供应商、运维部门连在一起。而在电力物资供应链中,仓储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这也是体现电力物资供应链高低的一个主要表现,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则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总之,电

力企业的物资保障需要仓储管理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其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获取,对于流通费用也是一种有效的节约,在成本的降低上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实施电力物资管理转型,促进了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施物资管理转型,其根本目标就是对电力物资采购的渠道加以整合,从而实现良好的监督管理。现如今,很多电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耗,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开始施行集中模式,因此对于电力公司来说,其工作的重心及时实施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运用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对材料的采购工作的推进能够确保其更加的稳妥和顺利,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管理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继而确保电力物资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再者,对电力企业的物资加以集约化的管理,对于物流平台的建设也非常的有利,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更新发展,在管理物流方面也具有比较强的支撑。运用集约化的管理方式,物流公司和电力公司能够加强合同管理和配送,促进电力网络的构建。这样对电力企业则有了进一步的监督与制约,更加方便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2)实施集约化的电力物资管理,可以提升物资供应的能力。电力企业要实施集约化管理,需要具有十分强的物流管理能力,确保电力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借助管理模式的升级,对于货源主动进行联系,从而加强物流公司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继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建设,不断优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编搜集的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 我参加了徐明达老师的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学习,通过徐老师形象,生动的案例剖析,使我对精细化管理受到了愉快而深刻的知识教育。开拓了我的思路和视野,受益非浅。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管理理念。 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转变成“外科医生型”管理模式。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 学习“精细化管理”完全是有必要的,精细能体验个人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个人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它能培养人的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延伸成个人的内在气质、工作习惯,为以后工作、生活铺就平坦的路。通过学习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一样的系统,把总经理或领导层比作"头",

公司集约化管理工作部室职能调整方案

公司集约化管理工作部室职能调整方案 (草案) 第一部分公司机关总部部室职能 (一)市场营销中心 1.部室定位:市场开发、经营工作、投标方案编制 2.主要职能: (1)公司总体营销策略和市场开发计划 (2)客户信息跟踪 (3)客户经营公关与关系维护 (4)投标工作 (5)投标方案编制 (6)工程信息立项及投标、中标工作信息流转 (7)参与合同评审 (8)参与项目策划编制及中标工程交底 (9)联营合作准入及合作协议签订 (10)分支机构设立、维护、撤销 (11)系统人员的培训、使用、培养及考核 3.集约化工作中主要工作: (1)招投标工作环节、流程梳理 (2)工程信息立项及投标、中标工作信息流转流程 (3)联营合作准入及合作协议签订 (4)分支机构设立、维护、撤销管理制度及流程

(5)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日常检查,定期提供相关检查记录(6)本部室工作的制度及流程梳理 (7)系统人员的培训、使用、培养及考核 (二)项目经济管理中心(原商务合约部) 1.部室定位:经济标编制,工程造价管理、总包合同审核及交底 2.主要职能: (1)中标工程项目毛利润率测算,确定项目承包指标依据(2)经济标编制 (3)中标工程收入(量、价)分解,并向相关部室传递 (4)中标工程合同交底 (5)组织中标工程成本计划编制 (6)项目效益过程监控及落实 (7)工程项目结算全过程管理 (8)总包合同相关条款审核 (9)参与项目策划编制、收支项分解及交底工作 (10)系统人员的培训、使用、培养及考核 3.集约化工作中主要工作: (1)本部室工作的制度及流程梳理 (2)中标工程收入(量、价)分解及传递流程 (3)中标工程合同交底 (4)中标工程成本计划编制 (5)项目效益过程监控及落实 (6)工程项目结算制度及流程

简单化管理

简单化管理 (低成本战略之我见) 勿将管理神话、学究化,更不能文凭化、语词化,管理其实永远是最实际的,在商品竞争中,只有能让企业生存并持续发展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针对中航油的现状(点多、层级多),重要的也许是删繁就简,是推行一种更为直线的简单化管理。 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集权和分权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非此即彼的数学等式,它是一棵树的两个枝条,在某些领域和项目里分权是重要的,而在某些时刻,集权也许更为有效。比如财务预算管理, 细节是魔鬼 不管目标有多大,对个体而言,都需从小事做起。所谓简化管理,即“经理人亲自深入运作细节,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自身的范例作用,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从小事做起,关注细节,一点一滴积累效益。 管理层通过对费用结构的分析,分门别类地进行挖潜。如生产性支出中,港口装卸及杂费支出较大(2003年该项费用为34.71占总费用的4.77%),供应站领导积极与当地海事、港务、码头等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到了进油的码头、港监费一直维持原有的水平,不提价,减少了供应站的费用压力。针对修理费的支出他们发扬了勤俭持家的创业作风,坚持自己动手修理设施设备,不外包,修旧利废,减少浪费。如“特设”修理绝大部分供应站自己完成,不轻易送厂家修理,

光此项每年节约近10万元,而供应站2003年修理费为22.5万元,节约近50%。油车及行政用车一般故障不出库,由本站修理工设法排除;加油接头自己修理,每年可节约维修费用3000多元;各种土建方面的破损、裂缝,都由员工自行完成。他们还建立了“百宝箱”,收集更换下来的各种型号的螺丝、钢板、槽钢、扁铁等旧材料和零件,加以充分利用,一方面为供应站节省了配件费,另一方面也大大方便了日常的维修工作。他们还建立了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度,实施“改换并举,分块整治”,避免朝令夕改,零打碎敲而造成的浪费,做到整治一块见效一块,对设备设施实行管用结合,保修同步,从而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修理次数,节约了修理费用。针对行政后勤支出中的办公费用,除实施严格的采购、发放、使用制度外,他们还减少了中间控制环节,根据岗位的不同,通过合理测算,核定每人年用笔数,一次性发给个人保管,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和耗材的浪费。针对差旅费、招待费、通讯费等,他们则从自身做起,严格控制,坚持能坐火车汽车的不坐飞机;在招待费的控制上坚持对口接待,严禁多人陪同,不用公款搞私人接待;地面运输费的控制上,站领导带头合用拼用公务用车等等,以实际行动消除了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权力界限,使控费降本的诉求有效传递到普通员工,成为他们的自然诉求,以亲情化的管理来实现低成本运营的目标。 他们还认真分析航油储用流程,尽量减少航油耗损,从源头上降低成本。在非供油高峰季节,实行航油合并储存制度,以减少罐底油和管线存油占用量,合理安排航油进罐,减少倒罐次数,降低了航油

国家电网公司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附件8: 国家电网公司 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充分总结试点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公司上下认真贯彻公司党组关于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部署,初步统一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管控,统一分部、省公司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统一劳动用工制度和员工入口管理,统一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集中度、调控力和效率效益,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随着公司“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主要表现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机构编制调整规范重点由分部、省公司延伸至地市、县公司层面;用工计划和员工入口管理范围由长期职工扩展至农电用工、劳务派遣用工等各类用工;量化考核作为消除管理“短板”的重要举措提上日程;收入分配规范管理重点由工资性收入扩展至福利保障等其他收入,员工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步伐- 176 -

逐步加快;在全员培训基础上,注重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提高培训投入效益。这些工作能否有效落实,对于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二、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围绕公司“两个转变”,坚持集中、规范、高效的原则,以提高效率效益为导向,以“三定”(定编、定员、定岗)、“三考”(考勤、考绩、考试)为抓手,以高端人才培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深入推进“六统一”(人力资源规划和计划、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劳动用工制度、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主线,以激励约束为保障,加快建立制度标准规范、专业分工协作、调控监督有力、机制运转高效的人力资源集约管控体系,促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人员效率目标。到2012年底,公司全资、控股单位用工总量不超过126.02万人(其中职工人数83.25万人、农电用工31.33万人、劳务派遣用工11.44万人),继续保持负增长;人才当量密度达到0.881,同比提高0.01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5.5万元/人.年,同比增长12.5%;人均售电量达到531万千瓦时/人.年,同比增长10.2%。 - 177 -

企业管理的简单化

企业管理的简单化 企业管理的简单化 单化管理并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而是源自经营企业的简化及实际执行的简化,正如杰克?威尔逊说:“管理其实很简单”,经营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最大化,而管理就是为了体现经营价值 最大化的过程及方式。如果仅为了管理而去管理,无疑是丧失管理 的目的,复杂化管理也就应运而生。 概念简单 麦克?波特曾说:“好企业的使命可以印制在背心上”。企业的使命由几个最简单的概念发展,也就是为什么要做?用什么心态去做?这种核心的问题。 策略目标简单 赚取合理利润让企业永续,就是企业的策略目标。公司可以购并其他企业,但被购并的企业是否能帮助公司获利,这就是关键了。 如果不断扩张,企业仍无法获利,那购并的意义就不大。 飞利浦是著名企业,在家电制造事业重心转移至中国时,因为产品更新慢、成本高,陷入了困境,飞利浦当时的CEO提出“今后将 只生产让我们傲视群雄的产品”的策略,带领飞利浦由“技术导向”转型“市场导向”,由“功能导向”转型为“简约导向”。 行销策略简单 由消费者需求推导行销策略是确保简单化管理成功的不二法门。行销策略的重心不是设计一个品牌而是推广一个概念,倘若概念很 先进,但目标客户层不认同也是枉然。

例如:美国的沃尔玛建立超级大卖场,有上千种产品,让顾客一次买足,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零售业。但在2006年退出了德国市场, 击败沃尔玛的公司叫做阿尔迪超市(Aldi),他假设消费者都有有限 理性,不可能在短时间比较不同产品间的不同的价格,所以阿尔迪 的简单管理来自于简单的产品线,阿尔迪的超市绝不超过500种产品,果酱不超过六种,绝不沾惹肉类等麻烦的产品,开店面积也小。因为产品简单,管理上也很简单,可以大量进货,价格也便宜,造 就了德国的超市王国。 组织简单 奇异公司提出“大公司躯壳,小公司灵魂,将管理瘦身”的理念,就是解决组织管理庞杂而不具效率的.有效方案。波特认为,许多经 理人沉溺于管理,迷失于管理的权力欲望,却忘却最根本的核心。 认为公司制度能控制一切,而漠视人性。 人资管理简单 在公司的使命、策略、目标及组织确立下,应由三个管理层面着手:第一是职责,无论是责任中心、责任单位或责任个人,职责是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二是公司的操作流程标准化、资讯化、透明化;第三是绩效考核到位。 记得美国太空总署曾遭遇到一个难题,如何设计出一种笔,帮助太空员在失重的情况下,方便地握在手里,书写流利,且不用经常 添加墨水。多位科学家在绞尽脑汁下都苦于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太 空总署只好求助于社会公众。最后,获得的解决方法来自于一位小 女孩,她的建议是:“试一试铅笔吧,如何?”问题就如此简单地解 决了。问题总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无论是多么复杂的问题。 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用繁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结果,事情越做越困难。很多时候,简单的思维往往能够更具效率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保险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

保险公司的集约化经营管理 [关键词] 经营管理;集约化;业务结构;发展观 [摘要] 集约化经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保险业要深刻领会做大做强的战略意义,正确理解做大做强的辩证关系,坚定不移地走有效益的发展之路,从粗放化经营管理转为集约化经营管理。要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必要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效益为中心,追求内涵式增长。基本方略是:适度控制保费规模,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在产品开发、营销手段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全面提升竞争力。重要支撑是:信息技术;人才。 一、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必要前提 要实现从粗放化经营管理模式到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呢?众所周知,的经营管理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方式。一般来说,粗放型经营管理以的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扩张来实现的发展,注重的是速度和规模;集约型经营管理则以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特征,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的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收益。作为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在发展初期,往往会比较注重外延式扩张。这对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市场认知度、迅速占有市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是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但是,当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应该将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到注重内涵式增长上来,即在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规模的同时,把的效率和收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正确的发展观,就应该以效益为中心,追求内涵式增长。 的发展观是否正确,关系到的生死存亡,这是为无数的经营实践所证明了的。日本保险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系列破产案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日本的保险业步人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日本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保险业一些潜在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再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终于引发了一系列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事件。那么,是什么原因结束了日本保险业曾经有过的辉煌呢? 其一,是因为泡沫经济导致了巨额利差损的产生和投资的失败。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现象,整个社会都出现

企业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

企业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1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观念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认知事物的观念,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是困难和痛苦的抉择,所以转变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集团高管及中层领导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企业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科学发展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

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我们集团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 第一我们企业长期立足于湖南省内发展,还未能走出去,学不能参予国际化的竞争,信息相对闭塞,接受开放的,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机会相对较少,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

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及营销

武汉金融2003年第1期总第37期11 一、营销策略的演进过程 十九世纪初期,是大众营销(M ass M arketin g )手法大张旗鼓的时候;大众营销,是指销售者重视大量生产、大量配销及大量促销一项产品给所有的购买者,以亨利福特(H enr y F ord )提供T 型汽车给所有购买者为典范(K olter ,1998)。1991年,著名的行销大师 M ckenna 提出了关系营销(R elationsh i p M arketin g )的 理论,紧接着另一个革命性的营销理念“一对一营销”(One to One M arketin g )也随之而起(A llen ,K ania &Y aeckel ,1998)。 关系营销作为对以往各种营销观念的总结和发展,指的是与建立、发展和维持成功的关系交换所进行的一切活动(M or g an &H unt ,1994)。关系营销包括几个要素:以个别客户为分析单位,利用信息科技与资料库等工具建立个别客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建立与客户之间长期性的结合以获取其终身价值。关系营销与传统的交易营销在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交易营销是指厂商着眼于单次的交换或交易,分析的单位是单次的市场交易,厂商的利润来源就是该次的交易,是一种相当短期的时间观点。 二、证券公司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的内涵 1、以智能代理人的角色重新定位证券公司 不论是传统企业也好,或是新兴的网络公司也好,都应该从服务消费者的角度来面对网络。也因为如此,证券公司往往会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证券公司在推行一对一营销时,必须将自己定位成“可信赖的智能代理人”,以拥有强大的记忆功能为基本条件。也就是证券公司必须有能力成为消费者最信赖的咨询对象,因为通过网络科技及数据库的整合,企 业能够对每一位消费者的基本资料、偏好、消费习惯如数家珍,进而提供完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个人化服务。而证券公司的重新定位,虽然会面临组织内部的强大挑战,但有助于发展“重视顾客而非重视产品”的组织文化。 2、以最终顾客的角度重新思考营销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消费者需求更趋多样;大量制造、运用大众媒体进行大众营销的观念已不敷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才会是证券公司的成功关键。同时,经由网络,不论是语音、电子邮件、移动通讯上网等多元化接口,证券公司都将直接接触到每一位消费者,而对消费者而言,可借此管道与证券公司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因此,证券公司应从最终客户的角度对原有营销策略进行反思。 3、建立及管理数字化数据库系统 未来证券公司所管理的对象是顾客及顾客行为,而品牌经理会被满足顾客需求的客户经理所取代(N ew ell ,1997)。顾客资料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内容丰富的数据库,可为证券公司提供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其所推出的某项优惠,寻找出符合此项优惠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对他们可能产生响应的机率进行评比,进而发掘新客源。 4、规划一对一网络营销架构 证券公司规划一对一网络营销架构可以分为两个平台:一是维护客户关系的平台(custom er interac 2 tion p latform ),其功能是让证券公司和客户能持续接 触与沟通。此沟通是双向的,一方面透过各种接口使企业可以执行销售活动计划,一方面证券公司同时可通过这些管道,搜集到和客户有关的种种信息,包括静态的销售记录和动态的顾客响应等,以作为分 摘要:根据80/20法则,一个企业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客户,如何能确切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发展出对客户 与企业有利的价值、策略与机制,已成为证券公司赢得竞争的热门课题。如何维系及培养现有客户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营销人员的基本要务。尤其在电子经济(E -econ om y )的时代中,证券公司必须重新思考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营销方面实现变革,引入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公司应该依照每一位顾客的独特需求,量身订做(custom ization )其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实现定制化。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40(2003)01-0011-0003 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及营销 聂祖荣 1 李波 2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2.长江证券公司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00) Investment Stoc k &Ins uranc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