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话里人体各部位的有趣说法

广东话里人体各部位的有趣说法

广东话里人体各部位的有趣说法
广东话里人体各部位的有趣说法

广东话里人体各部位的有趣说法

首先,从头开始,广东人把「头」称之为「头壳」;头顶就是「头壳顶」;太阳穴,广东话是「魂青」;后脑勺,叫「后尾枕」,例句有「鬼拍后尾枕」,意思是不小心讲了真话或秘密;囟门,广东话是「脑囟)」,例句有「脑囟都未生埋」;头发,广东人也讲头发亦称头毛,例句有「头毛髻仔都湿晒」;还有,广东话的「滴水」指男性的鬓胡,「挛毛」即卷发。

广东人把脸蛋称为「面珠」或「面珠墩」,例句有「哇,你瘦到面珠墩都冇晒肉」。广东人还认为一条鱼最好吃的部位,就是「面珠墩肉」了。下颌骨关节被称之为「牙骨交」,有句谚语是「鸡髀打人牙骨交软」,即吃了人家的嘴软。「打牙骨交」意思是闲谈聊天,「打番一场牙骨交战」,即展开一场辩论。「牙齿当金使」指守诺言,说话算话;「得棚牙」是指某人光会讲,不会做;「牙斩斩」指说话多多;而形容某人嚣张、很自以为是的,广东话叫「牙擦」。至于胡子,广东人把山羊胡子称为「羊咩须」,八字胡子则称为「二撇鸡」。「甩须」是没面子的意思,「老猫烧须」即老手失手了。至于舌头,不好意思,由于广东话里「舌」与「蚀」(「蚀本」即「亏本」)同音,只好用个意头好的「利」字代替,又选方言字为「脷」。

好了,终于轮到大哥出场了,那就是鼻子。广东人称之为「鼻哥」,

鼻孔自然就是「鼻哥窿」了,例句有「惊到鼻哥窿都冇肉」,即很害怕的意思。很奇怪为什么广东人把鼻子尊称为「哥」,后来一想,不是有「鼻祖」一说吗?那称鼻子为「哥」算什么?有人考证,「鼻」的本字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都像人的鼻子,后「自」作为第一人称代词,「鼻子」的「鼻」只能另选一字了,那就是「自」字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自的本义是「鼻子」,所以人们常常说自己的时候都指着鼻子,因此,人们把最早的祖先、创始的祖师称为「鼻祖」。而《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的说法,即把第一个儿子称为「鼻子」。第一个儿子自然就是大哥了,怪不得广东人称「鼻子」为「鼻哥」了。还有,广东人称「洞」和「孔」为「窿」,所以有「鼻哥窿」和「耳窿」。不过,如果你借了「大耳窿」的钱,你就会「惊到鼻哥窿都冇肉」。为什么称放高利贷者为「大耳窿」?有一种说法是以前那些放高利贷者常常在耳朵眼里塞一枚二毫银币作为标识,好让人知道他有钱出借,故获此「尊称」。至于「惊到鼻哥窿都冇肉」,以本来就冇肉的「鼻哥窿」来说,很带玩笑口吻。

鼻子做了「大哥」,就有不服气的,也要做阿哥,那就是「膝头哥」。不过,一山不能藏二虎,一体岂可有两「哥」呢。「膝头哥」的「哥」其实应为「髁」,是膝骨的意思。除了「膝头髁」,广东人还把膝盖称为「波罗盖」。而广东话里头还有两句俗语跟膝盖有关,一是「你呃我膝头髁唔食辣椒酱」,意思是「你想当我是傻子呀」。其实,这里的「膝头髁」,原来本是「细佬哥」,后来音读偏了,成了「膝头髁」。

为什么会讲「你呃我细佬哥唔食辣椒酱」,你只要体会一下上句俗语———「惊到鼻哥窿都冇肉」,就会明白了。这种正话反说的俗语,广东话里还有一句是「担屎都唔偷食」。另一句与膝盖有关的俗语就是「膝头对上就亻系髀」。如有人硬要向你索取东西,你不想给,就可以对他说这句话(髀即大腿,与「畀」同音,而「畀」是「给」的意思)。

周无忌的《广州话点解》里头,有一篇讲的是幼儿语,里面举出了「洗白白」(洗澡)、「觉觉猪」(睡觉)等例子,但没有提到「patpat」和「鹅鹅」这两个词。「patpat」指的是婴幼儿的屁股,例句有:「唔好曳曳啊,曳就打patpat架」。「鹅鹅」不用说,跟「咕咕」一样,你都会猜到是男孩子的生殖器。周星驰那套《鹿鼎记》里头,吴孟达饰演的海大富整天挂在嘴边的「啫啫」,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正确写法应为「朘朘」(「朘」字的另一个意思是剥削)。广东话里头这个词的说法有很多,黄霑的《不文集》就收录了一大串,不过大部分都不能出街,稍为说得出口的有「慈姑椗」(这个词在问别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时用得最多)和「祠堂」,所以广东话里有「拆祠堂」一说,是很恶毒的私刑。

至于「patpat」,广东话里有个很搞笑的词是「八月十五」,可能是因为「patpat」浑圆,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吧。香港的警匪片或电视剧经常会出现如下的台词:「洗干净你的八月十五,准备踎监啦!」而「八

月十五」又有一个名称是萝友(柚),不知道是否源自柚子像「八月十五」。「高贵」点的会把「萝柚」按谐音念成「来友」,而「来友」又有一个很市井的称谓是「屎胐」。如果查字典,「朏」字会有四个解释:一新月初现;二天刚发亮;三阴历每月初三时的月相名,因用以记日,为初三日的代称;四髋、胯、骨、臀。这个词虽不太雅,不过使用率颇高,其中有两句俗语与此有关,一是咒人的「生仔冇屎胐」,另一句是「捉虫入屎胐」,是自找麻烦的意思。顺便提一下,外省的朋友到广东来,千万不能说「要一碗鸡稀饭」,否则,放在你面前的会是一碟「鸡屎胐」,不过还别说,有一些广东人最爱吃这东西了。

在广东话中,「顶你个肺」是一句骂人的话,「顶你个肺」的原话是「叼你个化閪」的谐音,顶和叼在粤语里都发ENG音,「肺」其实是「化閪」的滑音。还有一个与「肺」相关的词是「顶心顶肺」,还有「顶心杉」,一般用来形容不听话、反叛的孩子。幸好马特拉齐没问齐达内「顶心顶肺」是什么意思,不然恐怕他会爬不起来。而「顶心杉」、「顶心顶肺」的孩子如稀饭经常做的事就是顶嘴,广东话叫「驳嘴」或者「驳嘴驳舌」。后一句有点意思,由于「舌」「蚀」同音,所以广东人把「舌」称为「利」,但不知何解,形容小孩顶嘴时,又会说「驳嘴驳舌」。

又讲回齐达内,他示范完「顶心顶肺」后,「头耷耷」地走出球场。望「字」生义,「耷」是大耳朵。耳大而垂,引申为垂的意思。「头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