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思型教师的特质及其对职业成长的意义

反思型教师的特质及其对职业成长的意义

反思型教师的特质及其对职业成长的意义叶正时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输血科 442000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舍恩提出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反思实践者的反思能力以来,在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于“反思”的话语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也是当今教师培训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对什么是“反思型教师”进行了探讨;厘清了反思型教师的特质特点;探讨了“反思”对“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特质职业成长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反思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已逐步被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所认同。正如波斯纳(G.J.Posner)所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是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很大的限制。”[1]对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变革,更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性能力与品质。因此,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将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也是教师素质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1.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是指:在学习教育理论、借鉴他人和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能够以自身的观念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疑惑和困境为意识对象进行理性的审视、分析、判断和选择,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主动承担起专业化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促进自我自主发展的教师。

总结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

从对象的角度,反思型教师可以分为教师的反思、对教师的反思和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反思是对外在于教师的周围的人或事物的反思;对教师的反思就是对外界的反思的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本身自我的反思。

从层次的角度,反思型教师可分为对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反思的教师、对作为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教学的结果

进行反思的教师、对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它直接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进行反思的教师。

从进程的角度,反思可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和为了行动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行动完成之后的对行动和思想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在行动过程中的自发的反思;为了行动的反思指在反思中的教师用以指导未来的行动。所有这三种反思类型可以在一个事件或事情中发生。

2.反思型教师的特质

2.1认知特征

反思型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崇高的事业。如小学教育家斯霞,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以博大的母爱和随课文识字的经验享誉教坛。她总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一切为了孩子,在献身教育的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斯霞等专家型教师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些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教师。

反思型教师是批判者,拥有批判、反省的思维。反思型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应该要做到辩证的看待任何问题,而不是全盘接受或完全拒绝,具有批判反思思维的教师必须具备去伪存真的能力,具备如何组织、整合有效信息的素质。反思型教师不仅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还要对教育理论根源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质疑和反思,从思维上自我反省,而且不迷信、盲从、守旧,以谨慎的心态质疑、洞察、分析和批判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中的各种因素。

2.2.情感特征

反思型教师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具有敢于剖析自己的勇气;具有强烈的师爱情怀;具有承担挫折的责任心。

反思型教师倡导开放性,反对封闭性;反思型教师是学习者,拥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倾听多方面的意见,留意来自各种渠道的事实,易于接受新思想,不断了解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及他人的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惑深入反思。倡导“非中心”,反对集权化,在教学中倡导对话,反对权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虚心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勇于剖析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

2.3 意志特征

反思是针对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剖的思考过程。它是自觉的而非自发的,它又是有意识的而非无意识的思维活动,离不开教师坚强的意志。反思是对教师自身在实

践中原有的教学思想、信念和行为质疑和批判,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吗,需要靠坚强的毅力去完成。

2.4行为特征

反思型教师不仅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者,而且还应该是善意与学生分享,并且与自己进行理性的对话者,更应该是关注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行动研究者。

反思型教师是实践者,不仅仅是反思,而是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行动,改变自己的行动,实现“实践——反思——行动”的重要一环。教师反思不只是思想意识的反思而且是一种行为上的反思,反思是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思考过程,是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3.反思型教师的职业成长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锻炼和探索。

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即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教师的自我完善。传统的教师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环节;重视教师外在的培养和培训,而忽视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提高。以往的教师教育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教师的社会化领域,关注的是教师计划对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很少有直接关于教师应掌握哪些教学实践知识的研究。就教师成长过程中知识结构的改善而言,关于理论的一般性知识,可以在传统教师教育计划中所开设的各种课程中得以掌握。但对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提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和改善,只能靠教师对自我实践的反思,靠他人的传授或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说,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4.“反思”的意义

4.1. 有反思才能有发展

教育要向多元化管理发展,向开放式学习发展,向创造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对传统和现在的教育情况作一下反思。对前人的实践、别人的实践、自己的实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经验和教训,既达到吸取前车之鉴的目的,也可获得“从矿石中寻觅到真金”的惊喜,使教育事业实现突破性改革和跨越式发展。

反思也是实践“教育创新”思想的一种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在总结前人正反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善于对教育思想、教

育行为进行具体分析,批判地接受,并深入探索,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2. 有反思才能有改革

作为21世纪的教师,也只有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作出深刻的全面的反思,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改革;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的反思,才能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达到教改的要求,促进国家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是反思,既学会了学,又学会了教;是反思,灵活而更合理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更优化,更具科学性、人文性和艺术性。”

4.3. 有反思才能有提高

如果一名教师,只重实践,漠视反思,那么,等于缺少了一次“反刍”,教育的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学实践在前,教师反思在后,思前为了想后,只有不断实践一次,反思一次,教师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才有后劲,才可能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养成他们的反思习惯,才能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的过程。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中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

参考文献

1何孔潮、李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刍议[J].科教文汇,2006(12)

2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0:3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