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引领 凝聚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2016法学院先进基层团委申报材料

服务引领 凝聚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2016法学院先进基层团委申报材料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团委申报材料

法学院

2016年11月29日

服务引领凝聚创新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团委紧紧围绕学院建设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核心工作。在校团委和学院党总支的悉心关怀和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服务引领,凝聚创新,以提升学院团委组织力为根本,以学校、学院核心工作为基础,按照学校党委、团委、院党总支的各项要求和工作部署。畅通与各团支部沟通渠道,了解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学院团员的思想动向,解决各支部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体活动,营造了良好地学风,院风,服务于法学专业建设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在2016年度,法学院团委秉承着“博学、厚德、求是、笃行”的院训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落实校党委、院党总支的各项工作要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以组织力工程为依托,强化团组织建设

1.实施组织力提升计划,加强团组织建设

本年度,学院团委按照校团委工作部署,制定“法学院组织力提升工作计划”,加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提高团组织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团委、学生会、社团的机构和人员设置以适应团学工作新要求。以团员民主评议、团员推优、文体活动开展等工作为契机,梳理团组织工作,拉近与团员青年的距离。促进团组织建设,为学院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2.举办团学干部培训班,加强团学骨干培养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明确团学干部开展工作的方向和目的,增强我院团学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大家树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全面提高我院团学干部的整体素质,院团委举办2016年法学院团学干部培训班。在第五讲中,学院学术部部长任珊为团学成员讲述了新闻稿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团学成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法学院团学组织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模范示范作用

本年度,我院在党总支副书记的关怀下,组建优秀学长学姐宣讲团,在2014级,2015级,2016级学生中,有针对性的为在校生开展职业规划宣讲,挑战杯、创青春等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分享,模拟法庭竞赛经验分享,以点带面,发挥优秀典型的模范示范作用,

4.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团支部执行力

通过党建的引领,学院团委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四进四信”活动精神,改进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培养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发挥了团学组织对团员青年的领导作用,建设了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注重培养能够彰显当代共青团员魅力与风采的优秀学生干部。

二、以党情团情为依托,助力团学青年健康成长

1.组织读书月话,畅通师生互动

学院团委邀请学院青年教师,青年博士马乐、杜换涛、张田田等组织读书月话活动,定期为学生开展读书会,与学生社团结对子,指导学生读书,开展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法律诊所,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指导学生实践。

2.办好迎新和毕业典礼,传递团学关爱

在毕业典礼上,严格评奖评优准则,做好13万余元的学院奖学金发放工作,邀请奖学金赞助单位、历届优秀校友,学校职能部门领导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奖,与学生互动,引领学生博学厚德,求是笃行。在迎新和毕业典礼上,精心组织各类节目,传递团学浓郁关爱,欢送毕业同学,迎来青春学子。

3.与特殊群体结对子,助力学生成长

在2016年5月份,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参评“人民励志奖学金”,“校友爱心助学金”,资助学生立志成才,迎新工作中,学院团委投入3000余元为新生贫困生购买生活用品,在2016级学生中有7名来自藏区的新生,团委积极沟通安排7名同学分别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子,安排学长学姐与7名同学一对一接待,报到,指导。

三、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促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1.深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签订双向交流合作协议,与和平区法院建立实践

基地,与大东区洮昌街道,沈北新区道义街道签订实践实训协议,在大东区洮昌街道北海社区设立辽宁省首家社区法律诊所,后又在如意社区,正良社区设立社区法律诊所,院团委积极推荐团学青年参与实训平台活动。

2.紧抓专业科研竞赛

科研竞赛是我院团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学院本科生奖励办法中对学生科研立项,竞赛获奖等有300-10000不等的奖励,在纪念的毕业典礼暨法学院奖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投入13万余元进行奖励表彰。学院团委紧紧围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东三省本科生模拟法庭竞赛”,“辽宁省本科生模拟法庭竞赛”,“沈阳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等科研竞赛,学院团委积极筹备,广泛宣传,收到良好效果。

3.深化第二课堂建设

学院团委依托各类实践基地,推动校内外普法实践开展,深化第二课堂建设。向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推送法官助理1人,向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和平区法院等法检选送志愿者40余人,三百余人次学生每周五下午在三个社区法律诊所值班,学生出庭代理案件6起,为百姓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宪法日”之际,开展校内外普法宣传活动组织三十余个团队深入公司、企业等单位开展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在毕业生活动月期间,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就业创业知识讲座。

四、依托主题团日活动,传承人文风采

为纪念共青团成立94周年暨五四运动97周年,在广大青年团员中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学院团委在全体团员中广泛开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主题团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1、弘扬五四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举办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

火红的五月,鲜花盛开;奋斗的青春,光彩绽放。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弘扬“爱国、

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不断增强青年团员的时代意识和思想觉悟,5月4日,法学院、社会学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以第97个五四青年节为良好契机,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楼前广场联合举行了以“弘扬五四精神,传递青春正能量”主题的“五?四”纪念活动。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弘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培养青年学生传承五四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做时代先锋。

2、追忆历史,明辨是非——采用黑板报形式精彩呈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峥嵘岁月。

值建党成立95周年纪念日,我院团委发挥传统的宣传媒介作用,以板报形式向大家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在熟悉的生活区展出自己精心设计的展板,多姿多彩的板报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观看,在追忆历史的过程中,也使更多的同学对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对大家提高思想明辨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增强网络法制意识,营造文明网络环境——召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安全分析”宣讲会

为倡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崇尚奋斗、崇尚美德的思想观念。法学院团委主办主题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安全分析”宣讲会。此次团日活动宣讲会的举办激发了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热情,真正做到了使学生思想有所触动,认识有所提高,对我们加强网络法制意识,防范网络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科学正确合理利用网络,起到了警醒和督促的作用。

4、放飞理想,激励青春——春日“两人三足撕名牌”活动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组成男女各十人的队伍两支,在春日的操场上,每一个名牌都蕴含了同学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同学们在操场上奋力撕名牌,就好比求学中艰苦奋斗的过程,这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了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

5、风景丽影,美在师大——以校庆六十五周年为契机,举办“校花校花”微摄影大赛,表达爱校之情,活跃校园文化气息。

值沈阳师范大学校庆六十五周年到来之际,特举办主题为“校花校花”的微摄影大赛。本次活动用无声的相机代替无限美景前力不从心的语言,通过文字与艺术的交融结合,展现我校风景丽影。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从中感悟美好青春的真谛,留下对母校美好的记忆,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依托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引领学生创新创业

为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6年,依托学院本级比赛,有三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入围省赛。获得省级银奖两项,铜奖一项,校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通过大赛的开展,在学院中形成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依托2016年度“创青春”比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就业创业理念,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开展“法治下的中国”宣传画创作活动,牢固法治意识

按照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关于开展“法治下的中国”宣传画创作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法治下的中国”宣传画创作活动,大力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本年度和沈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沈阳检察机关保密趣味读本创作,引导学生固化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收到良好成效。

3.开展“寻找卓越法律人”竞赛活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我院学生社团法律协会特联合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开展此次“金种子”卓越法律人培育计划,组织了“寻找卓越法律人”活动。通过情商比拼、头脑风暴、口才考验等方式考察同学们对待法律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角度,积极引导我院学生开拓思想,提高法律实践能力,做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法律人。

4.开展“新生杯”辩论赛,促进学生能力养成

为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我院举办2016年“新生杯”新生辩论赛。2016级新入学的同学们在学院辩论协会的培训下,展现了“群雄舌战展雄风争锋相对辩天下”的气势。新生们体会到了真正的团队精神,锻炼了自己的辩论才能,经过此次辩论赛,认识到也思索并感悟到法律人独特的敏锐与机智,树立了专业自信心。

5.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举办第三届体育文化节

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拼搏精神,2016年10月,法学院联合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举办以“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为主题的法学院第三届体育文化节,本次体育文化节共进行了团结协作的拔河比赛、集竞技性与娱乐性一体的投篮之星比赛、激烈的篮球对抗赛三项赛事。增强兄弟院系之间的交流,磨练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6.兴读书之风,促校园文化建设

以沈阳师范大学第七届大学生读书文化节为契机,我院团委主办了相约品读”——我的专业经典品读大赛和制作最美专业书签大赛,通过品读中外圣贤大师经典专业著作,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全体同学探寻专业文化的热情和品读专业经典动力。

7、完善微平台建设,传播健康理念

学院团委重点打造了“法律新青年”微信平台,依托平台新媒体特点,在学风养成,安全教育,社团文化,寝室生活,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了各项活动,平台定期推送专业理论书目,励志短文,营造积极向上氛围,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平台获得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生通过平台参与活动热情较高,各项活动效果影响深远,回顾一年的工作,法学院团委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在团的组织建设、团员培养、思想教育、文体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团委将继续在党的引领和青年需求上寻找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服务学校、学院中心工作,在团学干部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方面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夯实育人基础,努力拼搏,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团委

2016年11月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2012年6月修订稿) 一、培养目标 本着“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工程企业为依托,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人文与环境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从事电气工程技术研究、电力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电力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电力生产技术运行管理、电力企业管理及市场经营等工作,具有成为卓越电气工程师的潜质,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和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勇于担当电气工程师的角色,能够承担电气工程师的责任。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完成本科四年学业、达到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在达到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见习电气工程师技术资格。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熟悉掌握以数学、力学和相关科学学科与电气工程学科的综合为基础的工程原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标准、规章和法律法规。 5.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和从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科研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文听、说、写的基础,能在工作时用外语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了解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本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 办法】 大学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管理办法(20xx年修订)第一条为深入推进学校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规范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简称“卓越班”)教学管理,提高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卓越班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为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努力形成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第三条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工程类专业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国际认可的研究型工程师或工程领域领军人才; 法律类专业培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精英法律人才。 第四条卓越班学生在第六学期末进行筛选分流,一部分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形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硕卓越班),未获得推免资格的卓越班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本科卓越班)。 本科卓越班:本科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本科阶段的实践能力

训练。 本硕卓越班:本硕卓越班培养模式以“3+1+X(“X”工程类卓越班为3年,法律类卓越班为2年)”为基本框架,3年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1年为实践能力训练和硕士公共基础课程学习,X年为硕士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以及学位论文阶段。 第五条学院应依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简称“学校标准”)。学校标准应高于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体现专业办学定位、优势与特色,体现行业背景和服务面向。学校标准应细化到可实施、可检查的程度,并落实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学院应制定科学、先进的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要体现“三个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并重、强化基础与注重个性并重。 卓越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实现“三个一”,即至少一次出国(境)学习经历、参加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年(不少于32周)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学习经历。 第七条学院应加强课程建设,以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 学生本科阶段修读产学合作共同开发工程实践类(法律实务类)课程学分总数应不少于该阶段总学分的1/3。本科阶段课程中至少要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一定年限企业(法律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

团结协作 增强集体凝聚力

“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设计理念 1、活动课必须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的整体性,立足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2、活动课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更好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办好事情。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西红柿若干、一次性杯子、盘子和筷子若干、饮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引言激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团结协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今天的班会课老师想换个开法,不能总是让老师来“唱高调”,想请同学们来“唱主角”,怎么样,大家感兴趣吗? (二)分组 分组将更利于发挥大家团队配合的积极性,在一个小组里共同去完成某项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该经历和感受的。

1、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紧急脱险》 ⑴讲解游戏规则:每一个小组前面都有一个空酒瓶,这个酒瓶代表着一座即将塌陷的城楼,里面放了四个用线拴着的粉笔头,它们代表着四个“陷入危险境地的人”。现在请每小组选派四名代表参加,在老师喊“开始”后,赶紧将代表你自己的“粉笔头”从瓶子里提起来,只有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来的人才算安全脱险了,不然,就只得算你壮烈“献身”了。而且这一过程的时间很短,只有四秒。 ⑵推选出小组代表,进行比赛。 ⑶请各代表队谈谈体会。(输的原因,成功的做法和原因,你比赛的体会) 2、揭题: 对,从刚才参加游戏的同学的体会中,让我们明白:在很多时候,需要大家团结起来,心中不仅仅在想着自己,也要想着他人,想着大家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让自己“脱离危险”。好,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团结协作》。 三、开展活动,体验情感,回顾生活片断,升华思想。 师语:通过一个游戏,就引起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探索,可能有些同学感到玩得还不“够”,想不想再去探索探索?看看自己能否找到人多时做事的“秘诀”? 1、开展活动------语言接力赛 ⑴讲解规则:老师把你们分成四组,每组人数一样多。从每组第一个同学开始,一人说一句,一直接下去,中间不能说错,如果错了,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级) 一、学制 四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工业界,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优秀的职业道德,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取电工与电子技术、信息与信号处理、自动检测与控制、现代电子电路设计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了解产品从构思、市场调查与方案论证、制订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研发团队组成分工及进度安排、样机的测试定型、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市场销售和维护支持等基本流程,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技术管理、应用与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升级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 具有高尚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精神,能体现哲理、情趣、品位、人格方面的较高修养,养成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_^|||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_^|||具备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学习态度,具有自信、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_^|||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具有必要的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知识,对文学、艺术、美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

某某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关于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 案 秘2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社会竞争力,推进我校“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从2011级本科生起,结合我校在学科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启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和行业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与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研究型创新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其中,在基础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厚基础、强研究、重创新”的学术研究类人才;在应用文理科专业重在培养“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领军人才;在工科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贯彻教育 1

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通过学校培养、企业培养、自身培养三个维度,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文科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规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工作,制定卓越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院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并制定适应本院系相关学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学生遴选办法和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办法,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与教务管理、团学活动的开展等。 3.成立院系教学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负责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全程监控与指导。 4.成立院系导师组。院系选派教学科研水平高、具有指导经验、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 四、实施途径与培养标准 2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我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本科阶段有什么建议? 对于卓越法律人才,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把他归类为两种,第一类是学术型人才,法学教育的深入需要理论性人才和新理念的支撑,所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绝对不可少。我觉得现在中国培养模式来说,是走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大学法律本科生的课程重点是讲解法律理论,倾向于应然法和实然法的对比,对现有法律条文和法律制度的批判,培养法律本科生的法律思维、法律意识以及对日常法律现象的反思与质疑。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法学教育不在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在于对基本要领和原理的教导。法学教育所要求的内容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而是对法律组成部分的分析。法学院不是职业训练学校而是将法学当作一门科学来教导的文化机构。法学教学的方法反映了大陆法系的法律传统。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和法学家立法、释法的传统决定了法学教学方法的理性化和正规性。法律注释主义成为法律教学的主要特色。第二种,是实践性人才,类似于美国的JD培养模式,大学法学院主要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了解与熟悉法律案例,通过掌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的技能来培训其解决法律实务的能力。很遗憾,我们中国的教育很少涉及到这方面,当然这和我们是大陆法系的国家有关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法学教育应该分为两类,培养两种人才。当然这两类学生的分类,需要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来说,我认为我们中国做的还是很好的,我们也是一直是这样做的。首先,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大学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来说非常重要,其实需要有着不同学术观点的老师。法学是个开放性学科,我们学生不必拘泥于一种观点,不同观点对于我们的思考和辨识能力的考验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多开些讨论课。在讨论学课中,由教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搜集材料,到讨论学课上报告。同班的同学根据他的报告,各自发挥自己的意见,详细讨论,再由教授加以评点。所有讨论的问题,大都是社会上重要的事件。这种讨论课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最后,加强学校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互请老师来开课或来做讲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要的,高校之间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实践性人才,我觉得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JD教育,作为普通法系国家,美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属于普通法系国家有关。由于受美国的普通法传统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大部分法学学者们认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因此对案例相当重视。学生从业需要“律师式”思维,判例教学法比较适用该种思维的训练。在上课之前老师通常会将选集的许多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先熟悉案例,然后在正式上课时老师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进行提问,设定许多不同于原案例的许多假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进行回答。然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破绽并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从论辩中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法学教育还有一大鲜明的特色,就是由美国律师公会和美国法学院协会两个行业机构控制着法律职业的道德和专业训练的最低标准,对美国法学院进行统一的行业化管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业规章,并为有效地组织、协调和促进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的JD教育对于我们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可能不能不能迅速的改革,但是注重实践首先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首先可以建立“高校—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优质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其次,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支持法律实务部门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高校任教,鼓励支持高校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鼓励法学骨干教师到海外

团结协作户外拓展活动方案

团结协作户外拓展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团结协作,提升能力。 二、活动目的: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员工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使新员工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同时,挖掘新员工的潜力,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新员工对工作的激情和活力。 三、活动对象:16位新员工+邀请老员工 四、活动地点:河唇 五、活动时间:待定 六、活动前准备工作: 1.宣传方式:会议通知各人员,小班长下达活动精神 2.考察场地、准备道具 1.早上8:30分集体出发(打卡、带物资、备车) 2.杨桃沟采摘水果,品尝鲜果 3.青年运河观光 4.前往河唇鹤地水库进行团队拓展活动 5.员工聚餐,互相交流 (1)站凳包圈 目的: 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合作力工具: 小方凳 步骤: 首先有1个人站在凳子上,慢慢的添加人员,直到所有人摔下凳子结果: 看看哪个团队站的人员最多,坚持时间最长讨论: 1.当大家紧紧抱在一起,你有什么感想

2.当你的团队落马时,你又有什么感想 (1)炸药 目的:培养整体观念。工具:气球 1.让队员们每3人组成一个小组。 2.给每组发一个气球,让大家把自己的气球吹起来,不要把气球吹到轻轻一压就会爆的程度,让气球内的空气量达到其最大容量的75%即可。 3.让每个小组都面对面围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如主图所示。 4.让每个小组都把气球放到圆圈的中间,气球的高度与腰齐平。 5.让队员们向圆心的方向走,直到3个人能够用腹部夹住气球。然后,大家都要把手从气球上拿开,注意,不能让气球落地。 6.告诉队员们他们的任务是走3步,并挤碎气球。第一个挤碎气球的小组将会获得特别奖励。 7.如果有些小组始终不能挤碎气球,让那些成功地完成任务的小组过去帮助他们一下。 1.如果由两个人组成小组来挤气球的话,这会成为一种非常亲密的举动。 2.为了加大游戏的难度,你可以让4个人一组来挤气球。 3.可以蒙上队员们的眼睛,并且让大家保持绝对的安静,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

我校正式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我校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学校日前正式启动了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示范,为学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我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内容之一,是从2010年起,在我校办学基础好、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特色专业中试办“陶行知创新实验班”(以下简称“陶行知班”)。就读“陶行知班”的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全校范围内公开进行选拔,符合选拔条件的本科学生自愿报名申请,学校按所在学院进行资格审核、举办“陶行知班”的学院进行选拔、教务处审批的程序进行。 为贯彻“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学校将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学生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陶行知班”的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切实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一流的课程资源。各“陶行知班”学生将在开办专业的2009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享受以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五个一流”标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为要求的课程资源。同时,“陶行知班”学生还能选择研究方法、思维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类别具有针对性的高水平选修课程。 “陶行知班”学生将拥有更多的实践锻炼。各“陶行知班”将在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实践、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不同实践环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锻炼机会,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改革创新———学年度第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改革创新———学 年度第 团结协作,资源共享,改革创新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我们初一语文组共有7位老师组成,这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备课组,这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备课组,这是一个创新好学的备课组。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付出了精力和汗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些许遗憾。 周密计划,搞好教学与复习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初一语文组充分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在开学之初,经过备课组的集体探讨,制定了符合本科、本备课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计划,具体到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时、单元达标检测及讲评,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计划实施,当然由于一些个别非教学因素的影响,也会及时根据教学做适当的调整;在期中和期末也会精密设计具体而细致的复习计划,从单元复习到主题复习到方法指导。 在计划的指导下,教学过程和复习过程都进行的扎实有效。计划性也让我们的教学和复习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作为人教版教材单元知识性比较强,所以在每个单元结束后及时进行的单元评价及检测以后最后进行的单元复习及

专题复习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分工明确,提高教学和复习效率 作为一个比较大的备课组,我们充分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让每位老师都参与学案、课件、复习学案的编写,当然每位老师不是独立的,我们也充分利用大备课组的优势,对所编写的学案进行审核,通过集体备课的时间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案,力争让学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特别注重预习学案的编写,对学生来说、对语文学科来说,预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语文这一学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精炼课堂中所出现的重难点和疑点,切实通过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和学生需要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来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组分工和合作的结合,使我们的备课效率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课堂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革创新,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潍坊“三四五”高效课堂模式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开展的“学展点练”四步高效课堂模式,我们初一语文组积极改革创新,探究符合初一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政法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政法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决定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主动适应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二、主要任务 (一)分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 一、研究视角与向度 教育部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定义和意指,实际是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化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制定法律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探索高校与政法、司法等实际部门、国内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法律人才的新模式,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稳步推进分类分层法学教育改革试点,建设一批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国际法律事务高端人才和高素质执法、司法专门人才。” 上述意指的关键词,是政治化、实用性、国家标准。 按照民主法治事业、法学教育的经验理性和逻辑理性,对卓越法律人才问题,基于学术、民间的视角,还可以下其它定义。 对于官方的定义,可以追问:法律人才应否、能否制定国家标准?教育的本性、本义是什么?不重视、强调法学教育的人文性、批判性、超越性、模范公民塑造职能,能否产生卓越人才? 因此,问题及其向度至少包括: 1、什么是卓越法律人才?谁有资格对此下定义、定标准?教育部搞国家标准,是否符合教育的本性、本义和逻辑?教育部的定义,已经是普通的、矮化的教育标准。 2、在仍未走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未冲出“历史的三峡”,【全国左派代表,近日在山西召开了对茅于轼的民间公诉大会。】处于变革和转型关键期、风险和变数巨大、改革与危机赛跑的国家和民族,法律人才是否主要是技术性的工匠,是否首先应当是理性、正义、科学、负责的社会改革家?法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3、法学教育模式(以本科为代表),在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精神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性与职业化等向度上,如何选择合理的平衡? 4、中国人对于法学在极为功利的心态,当年的东吴大学教授杨荫杭曾批判中国法律教育是“文凭贱如粪土,学士多如苍蝇”。中国今天,登峰造极。法学教育对此如何矫治? 二、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变革、转型时期的时空感、危机感和担当精神,自我矮化、奴化、边缘化。甚至是将肤浅、庸俗进行到底。公众认可度甚低。 2、过于功利化、小工匠化,对“师”与“匠”的关系缺乏问题意识,实际是只强调对小工匠的培养。应试教育、成功教育,是全民族自残自虐、自戕自害的模式,此中各种牟利者、误国者,应以汉奸论处! “又红又专”是清华大学在“院系调整”之后,给中国教育的“贡献”。蒋南翔、何东昌等人把1952年后的清华理念、模式带到教育部,形成了扩展性影响。理工科出身的工匠们,本是这个模式的产物,在掌握重要权力后,有扩展到各个领域。narrow-minded的工匠们,缺乏历史感、想象力。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市侩、恶俗,令全世界都叹为观止! 诸多名校的晚近历史表明,工匠化教育出来的院士,对大学或教育相关的价值、规律、制度、机制是缺乏想象力和学习能力的;如果人文社科出身的人来当校长,则会显著不同。 在本科阶段可报考法律职业资格,本身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安排。这是司法部的政绩工程,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名,对上邀功。它导致本科教育成为第二个高中教育,严重破坏或扰乱法学教育的机制和过程。资格通过率如此之高,全国平均达20%

团队精神文档 11(2)

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 二.众狼一心,同进同退三.忠诚,铸就卓越

团队:概述 团队也可称为集体,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给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精神”是指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和作风。那么这些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作风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也就是团队的共同目标,有了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目标,团队成员才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就像我们大家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我们的九点利商场的生意越来越来好,这样大家的工资是不是越来越高了,所以企业和员工都是双赢的。 双赢案例1、在陆地上兔子的奔跑速度要比乌龟快何止千倍,但到了水中乌龟却又比兔子自在了许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试想如果我们不让龟兔去赛跑而是让他们去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在陆地上让兔子驮着乌龟跑而到了河中让乌龟驮着兔子游,二者共同到达终点,并列第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赢。 一、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

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 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从内部看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凝聚力的高低: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②团队的规模。 (问:大家说,团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营造团队精神还是越小越容易营造团队精神?) 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大规模的团队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应较少,关系也不顺畅,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不负责任、办事拖拉;团队的规模越在产生小团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山头、小派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也就是说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越难形成。是不是说团队越大团队中就不能形成团队精神呢,当然也不是,事在人为,只要通过努力大规模的团队也可以形成良好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 试点专业培养方案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__〕17 号)文件我校已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文件要求我校相关专业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本专业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为切实落实此项工作学校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于年底前对各相关专业及联合培养企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为企业现场考察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要流程 成立校企双方参与的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校企合作完善试点专业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教学执行方案 制定、完善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条件保障方案 落实企业导师聘任方案 专家小组确认方案校内审批实地考察存在问题可行 二、工作基本要求(一)确定此次检查的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各相关学院根据本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的企业情况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 1-2 家企业重点推荐 1 家企业参与此次检查。

(二)确定拟检查时间: 各相关学院和企业协商后将检查的时间报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务处将根据各相关学院上报时间确定拟检查时间。 (三)具体检查内容: 1、本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2、本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修订稿); 3、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指导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经费、各环节教学内容与考核等教学安排); 4、与企业方共同建立的相关各项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5、企业师资配备相关文件; 6、企业教学条件保障情况。 7、已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需确定中心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名单。 (四)时间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 20__ 年 10 月17 日 -11 月 18 日 1、确定参与检查的企业及检查时间; 2、和企业充分协商完善此次检查所需材料。 各相关学院 20__ 年 11 月 21 日 -11 月 22 日 3、学校组织进行预检查。 教务处 20__ 年年 11 月 23 日-12 月 18 日 4、到企业实地考察。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政法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政法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决定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主动适应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二、主要任务 (一)分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 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