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

12.1复习笔记

一、银行挤兑与系统风险

由于银行挤兑具有突然性和猛烈性,在传统上它被描述为非理性行为,当一系列银行出现挤兑时,称为银行恐慌。银行挤兑与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有关,并会在银行体系内迅速传染,造成巨大损失。

1.银行的缺陷

银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银行业具有内在非稳定性

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业经营的独特性,决定了银行经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①银行业资产负债流动性的不对称性,是其内在不稳定性的根源

尽管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存款和贷款业务。其资产运用主要依赖于外部资金来源,也就是各种存款。按期限划分,可将存款分为活期、定期和定活两便等三种。银行根据“顺序全额服务”的原则,随时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

②银行的高负债比率和低资本资产比率加剧了其内在不稳定性

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可将银行资金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两类。内部来源指所有者权益,外部来源包括各类存款和其他资金来源等。与其他行业相比,银行业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和较低的资本资产比率,加剧了银行内在的不稳定性。

③银行业面临的多种风险,是影响其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银行业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力或不愿偿还贷款本息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体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

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对存款人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不足,严重时会发生支付困难,损害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

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变动所导致的利差变化对银行筹资成本和资产收益产生的影响,利差缩小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亏损。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动对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筹资和相应资产运用的收益产生的风险,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2)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作为资金的真正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融资中介,既要保证存款人的提款要求,又要满足信用好的企业的融资要求,银行自身肩负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两任于一身。

2.银行挤兑理论:Diamond-Dybvig模型

Diamond-Dybvig模型论证了三个重要的观点:

(1)银行可以通过吸收活期存款,为那些需要在不同随机时间消费的人们提供更好的风险分担职责,并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2)活期存款合约具备一种不受欢迎的均衡——银行挤兑:所有的存款人恐慌,快速提款,甚至包括那些如果未关注到银行破产就宁愿将存款留在银行的人们。

(3)银行挤兑确实可引发一些经济问题,因为即使是健康的银行也会破产,导致贷款的撤销和生产性投资的中断。

Diamond-Dybvig模型首先分析了银行所具备的流动性保障功能。

银行中介可以提供金融市场所无法提供的风险分担功能。长期投资虽然流动性弱,但收益比流动性强的短期投资大,可是投资者由于担心短期流动性不足,而不愿意接受较高的长期投资收益。

银行中介的优势在于将大量具有不确定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存款人集中起来,在满足其

流动性需要的同时,提供长期投资带来的高收益。

如果进行单一时期运作,每单位投入只有低水平的产出,而如果是两个时期就可以达到高产出。如果出乎意料地被迫提前清算,则只能得到较低的回报。实际上,即使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流动性的缺乏也是金融资产的共同特征。

Diamond-Dybvig模型强调了银行为存款人所提供的流动性保障功能。

资产缺乏流动性为银行的存在和他们易于受到挤兑提供了很好的解释。这个关于银行和银行挤兑的模型的重要特征是,挤兑的代价是昂贵的,并通过中断生产和在存款者中间破坏最优风险分担来减少社会福利。众多银行的挤兑将引发大规模的经济问题。

在该模型中,存在两个按帕累托排序的纳什均衡:一个是没有挤兑的高效率均衡,另一个是发生挤兑的低效率均衡。由于存款者对低效率均衡进行了选择,从而引发了挤兑。

3.银行挤兑与系统性危机

银行挤兑一经发生就可能使流动性不足、甚至本来没有流动性问题的银行破产。从微观层次来看,单个银行不能及时偿付债务的流动性风险,除了这一风险受债权人信心影响很大外,并没有根本性不同。

从宏观层次来看,单个银行流动性问题就要通过支付系统和同业拆借市场很快传播到其他银行,产生多米诺效应——无论其他银行自身是否存在挤兑问题都将受到牵连,对其他银行形成巨大的外部性影响。

(1)银行挤兑的传染效应

一家银行因挤兑而破产会波及到其他银行甚至是经营稳健的银行,产生传染效应。

①基于信息的挤兑传染。

a.某一银行失败的消息传出意味着有类似资产的其他银行也可能失败,信息引起挤兑。

b.在某一银行陷入困境时,如果中央银行政策不明确可能触发对其他银行的挤兑。

②失败银行通过证券市场的影响可能引起其他银行挤兑。

(2)单个银行失败在银行体系内蔓延

银行之间通过同业往来即通过各种大额交易的借贷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银行失败易于通过银行间借贷迅速蔓延。银行同业之间的借贷联系使得银行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单个银行的失败可能会在银行体系内传播而引发系统性危机。

操作风险至少从两个方面对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

①增加结算时滞;②在银行并非存在很小的破产概率时增加了结算风险。

从广泛使用的含义上看,系统性风险是指清偿力和流动性出现严重问题的一家或几家银行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稳定的风险。BIS通常采用更宽泛的定义,系统性风险还包括系统的一个参与者遭遇到支付问题可能扩展到有限数量的其他参与者的风险。

单个银行失败通过支付系统可能演变成系统性危机。支付系统大体上可分为净额结算系统和总额结算系统。在可以撤消支付命令的净额结算系统中,参与交易的银行面临的风险最大。支付系统中部分参与者的失败必然引起连锁反应。

(3)系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成本

如果银行失败演变成系统性危机,还可能导致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①系统性危机中政府承担的直接成本。银行系统性危机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危害程度与一国金融结构有关。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银行危机所产生的影响远比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发达国家严重。

②系统性危机的间接成本。银行危机除了直接成本外,还引起产出大幅下降,对支付系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汇率稳定等产生重大影响。银行危机对产出所产生的中长期影响在大萧条时期最为深重。

a.银行危机降低了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能力。

i.银行危机使货币供应量发生不正常变化。

ii.银行危机导致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中间目标和政策目标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实现预期的政策意图。

b.银行危机使银行税收减少,企业的大量破产和利润下降也减少了税收,因此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解决普遍的银行倒闭和避免更多银行关闭或补充资本等措施导致的财政支出十分庞大。

4.防止银行挤兑的措施

银行并不简单地是后备流动性赖以流动的渠道,因为即使没有后备流动性银行也能创造出流动性。后备流动性来源通过消除坏的均衡而保留好的均衡来保证银行的稳定性。

(1)存款变现暂停与风险分担

Diamond-Dybvig认为存在一种切实可行的合约使银行既阻止挤兑,又通过转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来提供最优风险分担。历史上银行曾经通过签订存款变现暂停合约来应付挤兑,但存款变现暂停合约并没有达到最优风险分担。

如果结果必须与预期相匹配,由于没有人在存款时会预斟到银行的破产,么银行挤兑的现象就被排除在外了。只要存款人预测到挤兑概率足够小,他们还是会选择将一部分财产储存到银行。

即使感受到挤兑的可能性,单纯的活期存款合约也是可行的并且能吸引存款。这也是银行不顾被挤兑的威胁而使用活期存款合约的原因。当提款数量不是随机值时,纯粹的活期存款合约可以达到完全信息最优均衡。

存款变现暂停的合约达到了最优风险分担,因为在良好的均衡中暂停从来不会发生,并且银行可以贯彻最优资产清算政策。因为当公众信心维持时,银行确切地知道会发生多少提款。但是这种政策只是在名义提款数量已知的情况下才会有效运作。

如果在存教人之间流动性需要存在不可预测的相关性,当暂停解除时,对银行的挤兑就有可能发生,本质上存款变现暂停是对流动性压力的暂时缓解,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政府存款保险与银行挤兑

所谓存款保险,是指为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成员金融机构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而当成员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或经营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者代管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给予偿付的制度。

存款保险保证承诺的回报会支付给所有提款人,政府为所有的偿付提供保险,这时存款人变现的惟一依据是其自身的流动性需要,模型中只存在纳什均衡l

模型强调了政府存款保险的重要社会收益,它允许银行实行合意的资产清算政策,该政策与由提款直接附加的现金流动约束相分离。而且对所有可能预期到的其他存款人的提款策略来说,参与银行挤兑从来不会有利可图,所以存款保险可以阻止挤兑。

模型中政府政策的作用定位于提供一种制度:防止一种不好的均衡出现,而不是改变现存均衡,通常这种均衡不会导致扭曲。如果政府提供存款保险,就有一种合约可以达到非约束的最优。研究显示存款保险能够在不减弱银行资产转换能力的条件下排除挤兑。

(3)最后贷款人

同存款保险基金一样,其流动性的后备来源是政府,它从征税权中获取流动性。最后贷款人比存款保险者更具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损害了它的可信性。如果存款者不能确信最后贷款者是否会贷款给银行,会在银行正好要倒闭的时候取款。

二、商业银行监管

商业银行监管就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它贯穿从准入到退出的垒过程,包括对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