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生熬;王成;姚娜

【摘要】以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间采集的113尾拟鲶高原鳅为试材,运用生物学测定和渔获物统计法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进行了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种群资源衰竭趋势加剧,形态学特征在不同河段有所变化;体长与全长、体长与肠长的相关性较为合理;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284 5 L1.3556(r2=0.871 5),体质量与肠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128 4 LT1.660(r2=0.820 6),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性关系式W=2.243 0

H0.680(r2=0.841 8);摄食率较大,充塞度级别较高,大部分为3级以上,丰满度系数为2.428.试验表明,青海大通北川河流域支流半脑山地区的溪流中发现的拟鲶高原鳅,雌雄比例不合理,性成熟个体较少,个体生长比不合理,亟待保护和增殖.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48)004

【总页数】6页(P34-39)

【关键词】拟鲶高原鳅;生物学特性;青海;北川河流域

【作者】陈生熬;王成;姚娜

【作者单位】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昌吉州水利局,新疆昌吉831100;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6+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2 500 m以上,境内江河纵横,湖泊遍布,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有黄河干

流上游最大的淡水“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青海地处江河源头,在漫长的生

态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了独特的、适应于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鱼类.青海省

鱼类区系中属于中亚高原山区复合体鱼类有40种,构成了鱼类区系的主体成份,其中以裂腹鱼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占全省土著鱼类的81.6%,分布在全省各个

不同的高盐碱水域.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业耕种的发展,导

致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上游的很多鱼类资源衰竭,土著鱼类区系结构变化,拟鲶高原鳅由于种群资源衰竭严重,已经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7].现在对于高

原鱼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腹鱼类和高原鳅类,高原鳅以报道新种为主,兼有裂腹鱼类的生态研究[8-13].由于拟鲶高原鳅资源锐减,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少,多集中在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14-16].因此,本试验通过生物学研究,了解和

掌握拟鲶高原鳅的生态习性,以期为拟鲶高原鳅的增殖放流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为高原土著鱼类的可持续发展积累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分别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1月、4月、7月分4次在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

上游支流,使用流刺网和定置刺网(网目2cm)、小抬网(网目2cm)等渔具采集拟鲶高原鳅(Triplophysa(T.)siluroides(Herzenstein))共计113尾.

1.2 试验方法

参照殷名称的方法[17],运用生物学测定和解剖学方法,分别对样本进行现场解剖,测量体长(standard length,L)、体高(standard high,H)、头长(head

length,LH)、肠长(tharm length,LT),称其体质量(weight,W)、性腺质量(gonad weight,WG)、内脏质量(visceral weight,WV)等指标,长

度精确到1.0mm,质量精确到0.01g.

参照殷名称和叶富良的方法[17,23],对鲶高原鳅Triplophysa(T.)siluroides

充塞度、食物的组成及性质和摄食率进行了分析.

1.3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6.0和Photoshop C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拟鲶高原鳅的形态特征

2.1.1 拟鲶高原鳅的外形特征拟鲶高原鳅,别名花舌板头、狗鱼、拟鲶条鳅,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拟鲶高原鳅 T.(T.)siluroides身体延长,前躯纵扁,后驱的横剖面近圆形,只靠近尾鳍基部处侧扁.鳔前室分左、右两侧泡,包于骨质囊内,后部为极小的膜质囊,鳔的后室仅残留一小突起;这与塔里木河水系的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结构相似[18

-20].头部大且平扁,个体越大越平扁.吻部宽扁,吻长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鼻

孔稍近眼前,前后鼻孔紧邻,前鼻孔呈现短管状,眼很小,侧上位.口下位,口裂大.唇狭,唇面常有短乳头状突起或浅皱裂.下颌匙状.须中等长,外吻须伸达前鼻孔之下或口角;颌须后伸达眼中心和眼后缘之间的下方.体背棕褐色,伴有较宽的暗

褐色横斑或具有虫状斑纹,两侧色泽较浅,伴有棕色斑块,腹部银白色,背、尾伴有数条暗色条纹;无鳞,整个身体(包括头部)有很多与体轴平行的段横杆皮质棱,个体越大则皮质棱越多;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硬,上半部较软;侧线完全且直(图1).

图1 采自青海省北川河流域的拟鲶高原鳅Fig.1 T.(T.)siluroides from the

Beichuanhe Basin in Qinghai Province

此外,拟鲶高原鳅随着生活水域的不同形态结构会发生不同的变化[15],其中高原裂腹鱼类也表现出类似的特性[8,21-22].

2.1.2 拟鲶高原鳅的可数性状和可量形状对捕获的113尾拟鲶高原鳅进行了可数

性状和可量性状的测定,鳍式为D.9,A.5,P.13,V.8,C.16.体长分布区间

0.80~9.50cm,均值4.75cm;体质量分布区间0.20~7.00g,均值2.57g;体高分布区间0.05~6.40cm,均值1.35cm;头长分布区间0.05~5.80cm,均值

1.15cm;肠长分布区间1.30~1

2.00 cm,均值5.64cm;其中渔获物中,最大个体全长为10.00cm,体长为9.50cm,体质量为7.00g,体高为6.40cm,头长为5.80cm,肠长为8.90cm;最小个体全长为1.20cm,体长为0.80cm,体质量为0.20g,体高为0.05cm,头长为0.20cm,肠长为1.30cm.从表1可以看出,在

北川河上游支流中出现的大量拟鲶高原鳅的性状比中,其中全长与体高、头长的比值和体长与体高、头长的比值较大,说明这些性状随个体生长增长较为明显,反之,全长与肠长、体长与肠长、头长与体高、头长与肠长等的比值中发现,这些变量较为稳定,增长趋势不明显.

表1 青海省北川河拟鲶高原鳅的可量性状Tab.1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T.)siluroides from Beichuanhe Basin in Qinghai Province性状比x±s 变幅全长/体高9.31±2.29 0.56~1.26全长/头长17.13±2.39 0.72~1.71全长/肠长1.06±0.20 0.73~1.91体长/体高6.43±1.69 0.36~1.26体长/头长11.68±1.79 0.64~1.42体长/肠长0.82±0.53 0.46~1.50头长/体高

0.88±0.18 0.10~1.71头长/肠长0.17±2.25 0.01~0.54

从体长、体质量、体高、头长、肠长的频率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图2),体长、体质量、肠长为频率分布为正态形,符合鱼类生长的模式[17,23];渔获物统计中

发现,多数样本的体长集中在5.00cm、体质量集中在3.00g、体高集中在

1.50cm、头长集中在1.25cm、肠长集中在6.00cm;体高和头长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生长模式不合理,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年龄的增大,体长、体质量和肠长随年龄的增大,趋于正态分布体高和头长逐渐有生长缓慢的趋势[23].

图2 拟鲶高原鳅体长、体质量、体高、头长和肠长的分布图Fig.2 Distributions of the standard length、weight、standard high、head length and tharm length frequency of T.(T.)siluroides

2.1.3 拟鲶高原鳅体长与全长、体高、头长、肠长各指标之间的线性相关从线性相关曲线中发现(图3),体长与全长、体长与肠长的相关性较为合理,Logistic模式也呈现合理曲线,生长模式上升坡度较好,生长较快;体长与体高、体长与头长的相关性较差,并且Logistic模式曲线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生长模式上升坡度较小,生长较缓慢;这与有些研究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的生长模式不符合,但研究结果相似[24-26].

图3 拟鲶高原鳅体长与全长、体高、头长、肠长间的线性相关性Fig.3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standard lengthand standard high、head length and tharm length of T.(T.)siluroides

2.1.4 拟鲶高原鳅体质量与体长、肠长、体高的关系拟鲶高原鳅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284 5 L1.356(r2=0.871 5),体质量与肠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128 4 LT1.660(r2=0.820 6),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性关系式W =

2.243 0 H0.680(r2=0.841 8).从以上关系式中可以发现,由于b=1.356,与b=3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拟鲶高原鳅属于异速生长,生长模式不合理;其中a =0.284 5,结合栖息环境水体营养贫瘠,推测个体偏小且瘦,资源衰竭严重,这与研究高原特有鱼类的研究结果相似[8,10,22];其中体高随体质量和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由回落的趋势,而体长和肠长随体质量和年龄的增大出现缓慢增长趋势. 采用Fulton肥满度分析,拟鲶高原鳅的丰满度系数K=(W/L3),K 为2.428.

2.2 拟鲶高原鳅的生物学习性

2.2.1 食性分析拟鲶高原鳅的解剖发现拟鲶高原鳅的肠为短肠,自“U”字形的胃发出向后,在胃的后方折向前,至胃的末端或不到胃的末端又后折通肛门,绕折成“Z”字形.

从113尾肠内容物解剖发现,前肠为未消化完全的藻类、小型虾类及鱼类,中肠

食物均被消化,呈现糜状,后肠食物糜状,并伴有墨绿色.从食性类型看,拟鲶高

原鳅属于杂食性偏肉型.

按照鱼类充塞度6级指标分析得到,拟鲶高原鳅渔获物中68尾3~4级,15尾4~5级,6尾0级,其余均为1~2级.拟鲶高原鳅摄食率为94.69%.

2.2.2 繁殖习性准确鉴别高原鳅类雌雄个体有2个,其一,繁殖期可以通过性腺发育和精卵分泌物来区分;其二,非繁殖期主要依据第二性征区分,区分方法参照其它高原鳅属鱼类雌雄形态上的差别,即雌性头部较雄性圆钝,雌性个体较雄性稍大,展开胸鳍雄性较雌性尖锐[19,22,25-26]..解剖发现113尾拟鲶高原鳅中雌性

个体13尾,雄性个体100尾,雌雄比为1∶7.69.渔获物中最小性成熟个体为

5.60cm,体质量为2.50g,雌性卵巢呈现淡黄色,卵粘性,雄性精巢呈现白色.在青海北川河流域上游支流中,每年6月进入繁殖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

高峰期,喜逆水上游,多集中到水域面积较窄,水体较深,水草丰富,光线较暗水域产卵.

2.2.3 生态习性拟鲶高原鳅喜栖息于山间溪流,河叉或湖泊入口等水体的缓流区域,常潜伏于水域底层,属于典型的底栖鱼类,在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支流中适应水温15~20℃.

3 讨论

从拟鲶高原鳅个体的解剖学研究中发现,它与其他高原鳅类有着相似的特征,尤其是雌雄鉴别,不同之处是拟鲶高原鳅栖息环境不同于其他高原鳅,喜流水,逆游,

多集中于清澈的河湾深水区和山涧溪流中;捕捞个体应激性强,不易养殖与静水中,耐受性不及其他高原鳅类[27].

渔获物统计中发现拟鲶高原鳅的雌雄比为1∶7.69,与1∶1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检验,P<0.05),繁殖群体不稳定,进而导致种群结构平衡失调,这和栖息环境密切相关.由于青海省北川河流域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祁连山,日月山以及大通县

境内的娘娘山等融化雪水,导致水量不稳定,鱼类栖息环境易变,无法满足优良的繁殖环境.每年6月气候变暖,雪水融化量大,水量丰富,水体中饵料生物(鱼虾

和藻类)丰度增大,拟鲶高原鳅进入繁殖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这与一般鱼类的繁殖时间为4~6月有所不同[19,25].由于每年其栖息环境水量变化较大,饵料丰度有限,不同程度的限制了此种繁殖过程中雌雄个体能量的投入比,致使拟鲶高原鳅群体结构应该有剩余群体和补充群体,且补充群体接近剩余群体,但是由于不良的生存环境,造成鱼类补充群体过小,资源衰竭[17].

试验所测拟鲶高原鳅体长均值为4.75cm,体质量均值为2.57g;最大个体体长为9.50cm,体质量为7.00g;最小个体体长为0.80cm,体质量为0.20g.渔获物中

最小性成熟个体为5.60cm,体质量为2.50g.从体长和体质量分布图看,渔获物中多数个体处在5.00cm,3.00g,多数个体已经达到繁殖条件,由于栖息环境的变

化导致种群结构雌雄比严重失调,这与饵料丰度、水流、温度密切相关.

在2011~2012年在青海北川河干流中用流刺网和定置刺网(网目2cm)未捕捞

到拟鲶高原鳅,与其上游支流相比较,资源衰竭严重.拟鲶高原鳅已经被列入《中

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卷》,且被青海省列入到土著保护鱼类的行列,应采取措

施积极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积极宣传渔政法规保护渔业资源,并着手开展对拟鲶高原鳅生长、营养生理、繁殖生理以及行为学等的研究,为人工繁育饲养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桂琛,彭敏,周立华,等.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4(2):44-49

[2] 乐佩琦,陈宜瑜.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黎道丰,蔡庆华.不同盐碱度水体的鱼类区系结构及主要经济鱼类生长的比较[J].水生生物学报,2000(5):493-501

[4] 唐文家,王猛,李柯懋.青海省土著鱼类名录[J].水产学杂志,2005(1):13-17

[5] 史建全,祁洪芳,杨建新.青海湖自然概况及渔业资源现状[J].淡水渔业,2004(5):3-5

[6] 李柯懋,唐文家,关弘韬.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09(3):32-36

[7] 简生龙.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水产,2011(10):22-23

[8] 何德奎,陈咏霞,陈毅峰.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 (11):1395-1404

[9] 陈燕琴,王基琳.青海省土著经济鱼类资源合理开发意见[J].青海环境,1995(1):38-39

[10] 陈大庆,张信,熊飞,等.青海湖裸鲤生长特征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6(2):173-179

[11] 冯慧娟,李红娟,张建军.黄河流域放流物种选择与生态适应性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5):85-94

[12] Zheng L P,Du L N,Chen X Y,et al.A new species of Genus Triplophysa (Nemacheilinae:Balitoridae),Triplophysa longipectoralis sp nov,from Guangxi,China[J].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2009,

85(3):221-227

[13] Yang J,Wu T J,Yang J X.A new cave-dwelling loach,Triplophysa macrocephala (Teleostei:Cypri-niformes:Balitoridae),from Guangxi,China[J].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2012,93(2):169-175 [14] 陈燕琴,杨成,赵娟,等.黄河裸裂尻鱼染色体核型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06(11):577-580

[15] 张大治,张显理,代仲春.似鲶高原鳅在宁夏永宁黄河段的形态变异[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2):24-26

[16] 晁燕,申志新,王国杰,等.拟鲶高原鳅黄河和大通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

化水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3):14139-14140,14212

[17]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8] 郭焱,蔡林钢,阿达可白克.柴窝堡湖新疆高原鳅生物学特性研究[J].水利渔业,2008(3):49-50,79

[19] 陈生熬,王智超,宋勇,等.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的生物学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90-93

[20] 陈生熬,谢从新,宋勇,等.塔里木河沙雅段叶尔羌高原鳅形态生物学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8):1499-1504

[21] 祁得林,郭松长,唐文家,等.南门峡裂腹鱼亚科鱼类形态相似种的分类学地位:形态趋同进化实例[J].动物学报,2006(5):862-870

[22] 肖海,代应贵.中国高原鳅属多样性研究概述[J].水产科学,2011(1):53-57

[23] 叶富良.鱼类生态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4] 陈生熬,谢从新,王智超,等.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特征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1(2):143-145

[25] 曾霖,唐文乔.叶尔羌高原鳅的年龄、生长与繁殖特征[J].动物学杂志,2010(5):29-38

[26] 侯飞侠,何春林,张雪飞.高原鳅属鱼类雄性第二性征[J].动物分类学报,2010(1):101-107

[27] 陈生熬,高志华,焦飞,等.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热耐受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5):22-26

[28] 费胜章,孙颖.青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3):32-34

[29] 申志新.青海省黄河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现状及保护对策[J].青海环境,2009(4):161-164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娟袁永锋李引娣,等 来源:《河北渔业》 2009年第10期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域面积辽阔,流域内生态系统复杂 多变,形成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蕴育了大量的和特有的生物物种。干、支流和重要附属水体中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北方铜鱼等22种。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变化加剧加快。2002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先后对刘家峡、龙洋峡、青铜峡、天桥、壶口、三门峡库区等断面进行了水生生物资源初步调查,与历史资料 对比显示,干流渔业产量下降约80%~85%,在渔获物中鲇鱼跃居第一位,而著名的黄河鲤鱼现 在很难捕到,个体变小,低龄化严重。1黄河基本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省卡日曲,地势高峻,海拔4 670 m。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4.2万kM2)。 黄河干流分为上中下三个流域。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 000 km2以上)有43条。青海省玛多县以上属河源段,河段内的扎陵湖、鄂陵湖,海拔高程都在4 260 m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汇人的较大支流有30条。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成为黄河上第二个水电基地,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 泥沙的主要来源。 黄河于流自桃花峪以下为黄河下游。下游河道是在长期排洪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人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人海 流路相应改道变迁。目前黄河河口人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近40年间,随着河口的淤积延伸,年平均净造陆面积25~30 kmZ。2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调查情况和结果 黄河流域的基础调查工作主要有:1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对黄河干流及其附属水体 做过渔业生物学基础的初步调查;1977年青海生物研究所对扎陵湖和鄂陵湖水生生物、鱼类区 系和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1980年原国家水产总局下达了“黄河水系渔业资源调查”的研究项目,由大连水产学院、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宁夏、 山西、河南、山东八省区共同承担黄河干流和重点水域的调查任务,该工作于1983年全部结束,出版《黄河水系渔业资源》;2002-2006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先后对刘 家峡、龙洋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库区、黄河公伯峡到寺沟峡80km河段、黑山峡160 km 河段、万家寨到三门峡600 km河段、龙洋峡到扎陵湖1 400 krn河段、黄河河口地区进行了水生生物资源初步调查。2.1 浮游生物概况 黄河流域浮游植物197种别,其中以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为主,生物量变动于0. 41—17.6mg/L,以黄河干流最低,乌梁素海最高。 浮游动物164种,其中原生动物48种,轮虫64种,枝角类31种,桡足类21种。生物量 变动于0.128~3. 656 mg/l,,也以黄河干流最低,乌梁素海最高。低栖动物167种,以节 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种类最多,生物量变化于o.12—182. 57 g/m2之间,以汾河水库最低,东 平湖最高。2.2 渔业种质资源概况 黄河水系鱼类资源颇为丰富,鱼类有191种和亚种,隶属于15个目,32科.116属。其种类组

大通地区鱼类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大通地区鱼类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李国平 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5期 李国平 青海省大通县斜沟兽医站,青海大通810100 1 区内生境及其特征 1.1 水域及其特征 大通地区河流属黄河二级支流北川河水系,主要支流有16条。北川河由3条较大的支流汇 合而成,其中:宝库河为北川河正源,发源于达坂山麓的开甫托山峡,穿越宝库峡谷与祁汉沟汇合 南流,再与黑林河相汇,全长106.7km,流域面积1308.0km2;黑林河发源于青林乡与海晏县交界的铁迈达坂山东南侧,途经多林境内与西达坂山的宽多洛河汇合,经城关镇、极乐乡的极拉口村与 宝库河汇合,全长62.2km,流域面积279.0km2;东峡河由达坂河、谷山滩河组成,沿途有驿卡河、瓜拉峡河、庄麻河等小河流注入,南流经桥头注入北川河,全长49.0km,流域面积547.0km2。 1.2 人工湿地及其特征 大通地区的人工湖泊、池塘和湿地主要有水库、涝池和公园人工湖,主要分布在宝库、城关、景阳、青山、极乐、黄家寨等15个乡镇,面积310.0hm2。区内主要人工湿地———黑泉水库位 于宝库乡,是“引大济湟”的反调节水库,坝高137.8m,设计蓄水1.82亿m3,是湿地水鸟及鱼类 的主要栖息地。 2 区内鱼类资源 根据《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大通地区属于北地界全北区中亚(中亚高山)亚区(或华 西区)青藏(高原)分区。该区最大特征是只有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中最特化的扁咽齿鱼属(Platypharodon)、黄河鱼属(Chuanchia)、裸鲤属(Gymnocypris)、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及裸重唇鱼属(Gymnodiptychus)5属,以及鳅科(Cobitidae)条鳅属(Nemachilus)中数种身较粗圆、无鳞或尚有游离鳔的鱼类,这是因为此处被孤离、被抬高得较早(约中新世初)。 据调查所得标本和文献记载,大通地区主要有1目2 科9 种鱼类,即全部为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3种鲤科(Cyprinidae)鱼类和6种鳅科(Cobitidae)鱼类。其中:鲤科鱼 类包括黄河鱼属的骨唇黄河鱼(Chuanchialabiosa)、裸重唇鱼属的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和裸裂尻鱼属的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pylzovi),分布 了裂腹鱼亚科中最特化的3个属,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区域鱼类分布的特点。 鲤科3种鱼类均为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种类,主要分布于青藏亚区和陇西亚区,均为古北界种类,印证了青藏(高原)分区是中亚(中亚高山)亚区(或华西区)的中心,被抬高得最早,所以裂腹鱼亚科鱼类受影响最大,故特化程度也最高;而边缘地区受影响较晚、较小,鱼类也较原始,其鳞、 须及咽牙也较多。这在研究鱼类进化和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变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 区内主要鱼类及其分布 3.1 厚唇裸重唇鱼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张军锋;闫莉;崔玉香;徐晓琳;马秀梅 【摘要】Based on the hydrological situation change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Datong River to the Huangshui Riv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je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analyzed. Som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operation mode,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drainage facilities, and building fishways, are put forward. Analysis shows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taking stri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discharge flow of the diversion system can satisfy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of the Datong River after the project is put into operation. The projec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cosystem integrity and can mainta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resources. The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cheme is feasib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以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运行后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分析工程建设导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并相应提出优化工程运行方式、建设生态放水设施、过鱼道等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尽量减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分析表明,在采取严格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工程运行后引水枢纽的下泄水量可满足大通河生态水量要求,对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不大,可维持一定种群和资源量,从生态环境角度论证该工程建设方案可行.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2011(027)005 【总页数】4页(P88-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