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1

高考语文《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1

高考语文《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1
高考语文《课时 周测 月考》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必修1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 )

A. 百舸.(gě)句读.(dòu) 灰烬.(jìn) 跬.步(kuí)

B. 经传.(zhuàn) 跨跃.(yuè) 狭隘.(yì) 慰藉.(jiè)

C. 澄.清(chéng) 峥.嵘(zhēng) 惆.怅(chóu) 浪遏.飞舟(è)

D. 给.与(jǐ) 祈.祷(qǐ) 摇曳.(yè) 面面相觑.(qù)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 攀缘喧响嬉皮笑脸卓尔不群

B. 轻篾消谴不屈不挠按部就班

C. 凄厉寂寞锲而舍之再接再励

D. 斑谰训诫至高无上风华正茂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③自习课上,他拿出一本武侠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班主任站在身后他

没有发现。

A.奏效查看就是/也 B.生效察看就是/也

C.生效察看即使/还 D.奏效查看即使/还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崇高的教育目标对老师提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老师是应当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呢?还是应当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B.一个人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等等。

C.强调“知政者在草野,”是对“草野智慧”的欣赏,是一种可贵的平民意识,它体现了执政者的宽广胸怀。

D.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会留下伤感的东西,但如果失去名家散文,则会留下缺憾。因为,每一个大师都是生活大代言人,都是智慧的播撒者。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扮演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于日前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名“妙真”。一九八

四年,陈晓旭以成功饰演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闻名遐迩

....。

B.时下,五花八门

....的偶像类、选秀类影视节目铺天盖地,其中不少节目穷尽低级搞笑、卖弄噱头之能事,以感官刺激为目的,让人忧虑。

C.近来,随着人们对节日经济、节日文化的日渐重视,关于在洋节泛滥的情况下如何

捍卫中国传统节日的讨论愈演愈烈

....。

D.南京文工团带来的舞蹈《小城雨巷》,在春晚现场赢得叫好声一片。20位江南姑娘,

20 把油纸伞,将江南韵味用肢体语言演绎得淋漓尽致

....。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报派往美国采访9·11事件的记者共有两位,到达美国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通讯稿。

B.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悲观主义者的错误观点。

C.东南亚海啸给当地民众造成巨大灾难,世界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发起了赈灾募捐活动,我班同学积极响应,每人捐款至少10元以上。

D.霍乱弧菌在死水里繁殖速度很慢,但到了人体内,其数量就呈爆炸式增长,使病人严重腹泻。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站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足,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的明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锥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豁啷啷”地歌唱。

①月光笼罩着群山,②群山被月光笼罩着,

③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④那秋风吹干了一树树核桃叶,

⑤在风的怂恿下,⑥在风的咆哮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8.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节()

A.《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B.《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以低沉的语调表达了诗人对新时代到来的喜悦,对变革者奔腾的赞美和对走向美好未来的自信。

C.张洁在《我的四季》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D.《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9.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固:一定;师:以……为师)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暴,同“曝”,晒干;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赏;古道:古人从师之道)

11.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三.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3.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分)

译文:

14.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译文:

四.诗歌鉴赏、名句默写(16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乡思

李靓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这首诗运用了手法。(2分)

(2)请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感情。(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4)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

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你的思想是一个思想。你的感觉是一个感觉。你的想像是一个想像——如果你限制了自己的想像的话。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相会,借助你的感觉与另一种感觉相会,那么,事情就不止于此了:你的思想变成了两个思想,或者,你的感觉变成了两种感觉,你的想像变成了两个想像。决不仅仅如此!由于这一相会,你的思想变成了数百个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想。一个思想是一条被分开的小溪,但许多相会在一起的思想,则是融会全部溪流的大海。这二者的区别,正如广阔的天际和汹涌的波涛同狭窄的堤岸和有限的轻波之间的区别。

很多问题,也许表面上或标题上有所不同,但你若将其归到这个本源上来,那最遥远的也像最切近的了。例如,昆虫的天性和宗教哲学有什么关系呢?宗教哲学与一首抒情诗和一首讽刺诗有什么关系呢?这首诗或那首诗与一段复兴史或一场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的生平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呢?从表面上看,许多显得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生命的物质,都是从一眼泉中涌出的溪流,还要归回到那里去。昆虫的天性是对生命初始的一种研究。抒情诗或讽刺诗,是一个人的生命在爱情和报复时的两块燃烧的木炭。民族的复兴或革命,是千百万人心中生命波涛的汹涌澎湃。伟大的个人的生平,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展示。所有这些都在同一个大海中相会。它把我们从溪涧引向浩瀚的大海。

在阅读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寻求这一切,也不知道这一爱好是从这一愿望中产生出来的,但是我喜欢阅读了。我从我所读的东西中发现了这一广泛的联系。

我喜欢书,因为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人尽管可以吃,但他决不可能吃下比一个胃的容量还要多的食物;尽管可以穿,但他决不可能穿比人体所能穿的还要多的衣服;尽管他可以行走,但他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落脚。然而,当他的思想、感情、想像增长时,他就能把许多生命集于一身,就能成倍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像,正如彼此交换的那种爱情的成倍增长,亦如两面镜子间叠映出的那张像那样层出不穷。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阅读可以给他“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4分)

(1)“一个人的生命”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更多的生命”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说“一个思想是一条被分开的小溪,但许多相会在一起的思想,则是融会全部溪流的大海。”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这一比喻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9.第五自然段中,“这一爱好”和“这一愿望”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1)“这一爱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面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6分)

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定居点的报告的决议。

21.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要求学生们寒假期间各自联系一个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想去联系一家福利院,当你走进福利院主任办公室时,向主人说些什么,怎么说呢?

要求用语准确、简明、得体,不出现真实姓名。(4分)

2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诗,请你仿照它的结构,再续写一节。(4分)

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遥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③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六、作文(60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一、

1. C(A. 跬.步kuǐ B. 狭隘.aì D. 祈.祷qí)

2. A (B.轻蔑 C.再接再厉 D.斑斓)

3.A(①“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生效”表示发生效力。从句意上看,“奏效”合适。②“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句子间不是假设关系。)

4.D(A.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省略号与“等等”重复,保留其一;C.引号内的逗号应放引号外)

5.C(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变得越来越严重,多含贬义,用在此句不当)

6.D(A.“一人发回来一份”有歧义。 B.应改为“反驳了悲观主义者的错误观点”。 C. “至少”和“以上”语意重复。)

7.C(②③句注意与后面句子的关系与衔接,⑤句注意与前面句中“风也柔和”之意境)8.B(“低沉的语调”不正确)

二、

9. D (众人:一般人)

10. B(固:本来)

11. B (A.前一个“之”,代词,这些;后一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B.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关系。C.前一个“其”代词,代指“书”;后一个“其”代词,代指“士大夫”。 D.前一个“于”,介词,对于;后一个“于”,介词,向。)

12.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三、

13.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他会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君子的秉性没有什么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4.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的原因,可以知道了。巫师、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看不起他们,如今士大夫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恐怕是值得奇怪吧!

四、

15.(1)衬托(2分)

(2)诗人描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6分)16.(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道之所存

五、

17.(1)一个人的思想、感觉、想像。(2)众多人的思想、感觉、想像。

18.读书可以使个人的思想得以扩展,使自己的思想更具力度、深度和广度,进而触及到一些问题的本质。

19.(1)喜爱读书。(2)寻求个人思想的扩展。

20.①海湾四国联合提出了一项报告。②报告要求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定居点。③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这项报告的决议。

21.主任:您好!能打扰您一会儿吗?(1分)我是××高中的学生,我叫××。(1分)学校号召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今天,有点冒昧,希望您能在福利院给我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学习,尽力把工作做好!(2分)2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六、作文(略)

2020.2021河北衡水高三语文一模模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2020(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1A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1B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 3B。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 4、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 7、子曰:“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二、诗歌鉴赏(1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元】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诗人通过对渔夫形象的刻画,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该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 首联、颔联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 答: (2) 颈联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三、文学名著(10分) 10、填空。(5分) (1)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千红一窟(哭)”“ (悲)”。 (2)从第六回开始,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内容是之死和省亲。这两大事件,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时期。 11、简答题(5分,任选一题)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未 2014-01-10 0832 高考复习:高三生如何准备月考模拟考 高三的日子,黑板上距高考倒计时的数字被放大了无数倍,生活由语数外理化生拼凑而成,铺天盖地的考试是一年的主旋律。高三的月考,尽管你心里清楚这只是高考的练兵,但走进考场,依然忐忑,依然期待通过考试来验证自己的进步。那么,充分的考前准备就是你胜利的第一重保障,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月考之前要准备些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月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是第一步。高三的四次月考,会各有侧重。首先,考试内容会配合复习进度,考查阶段学习重点和难点,其次,四次考试会以变换题型的方式对高考进行“围追堵截”,真正实现高考前预备战的补漏作用。另外,月考的难度系数可能会略高于高考,这样才能起到“带着沙包奔跑”的加码作用。 这样,我们在考前复习时,就应针对以上的内容进行。不管现在复习的内容在高考所占比例有多少,都以阶段学习为界,寻找重点,提前加强训练。前两次月考已经考过的题型可以减少训练,贴近高考却一直没有考查过的题型作为复习重点。中等难度,甚至高难度的习题应该集中练习,以避免出现考试当中措手不及的惶惶然。复习中也不要采取“题海战术”,题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明确考试对象,主攻考试重点,能让你有限的复习时间“事半功倍”。在三中,一些善于思考,对高考有计划、有全局准备的同学,甚至可以推断出下次考试的某些题型和考查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射中靶心。 有些同学不太愿意为了月考放弃自己的高考长期计划,觉得月考没有那么重要,这种全局式的复习值得提倡,但,我要提醒你,如果你从来没有在任何一次考试中找到全力出击的感觉,到了高考,也许就失去了临场战斗力!月考给你带来的益处并不仅仅是每次考查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你能对每场考试全力以赴的准备,超越自我的发挥。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临时抱佛脚”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很难避免的尴尬局面,所以“不快也光”成了我们挂在嘴边的自我安慰。其实,有时候临阵磨好了枪,还能打个胜仗呢!时间短,任务重,怎么磨才够光呢? 最接近考试状态的就是计时做套题,这是最能模仿考试状态的做法。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合理分配做题时间,核对答案后,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漏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着.迷/穿着.参.差/疑信参.半扁.担/一叶扁.舟 B.婢.女/裨.益庇.荫/刚愎.自用髀.骨/筚.路蓝缕 C.沮.丧/矩.形踽.踽/越俎.代庖龃.龉/含英咀.华 D.薄.弱/薄.暮分.量/分.外妖娆便.装/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A.安金鹏的母亲卖了家中唯一值钱的牛给儿子凑学费,真是心劳日拙 ....。 B.田世国为使患上尿毒症的母亲延续生命献出了自己健康的肾,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 慰藉,让那些不肖子孙 ....汗颜无地。 C.王全书同志的著作集《感悟中原》即将出版,这是他多年含辛茹苦的经验结集,也是 他长期惨淡经营 ....的成果。 D.只有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让刚性的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农民权益的尚. 方宝剑 ...,让基层群众的维权之路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分) A.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 B.人们喜爱他也并不仅仅因为NBA中出现了一个能够与奥尼尔对抗的中锋,而是因为这个中锋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 C.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居民经济紧张,电影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承受不起。 D.去年10月,同样在红海,该船的姊妹船“萨拉姆95”号客轮与一艘塞浦路斯商船相撞后沉没,乘客几乎全部获救。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3分) 2008年我国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实属历史罕见。灾害天气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持续了近一月的时间;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受灾,范围遍及中国南方各省;此次灾害给电力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破坏,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 请从三个方面概括今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特点。(包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6字)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秦皇岛一中高三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请同学把选择题填涂到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 周笃文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定(含答案)

学校: 班别: 考号: 姓名: 五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ch ù l ì xu àn r ǎn su ō y ī j īn pi āo d ài w ǔ ( ) ( ) ( ) ( ) li án peng j ì m ò j ǔ ju é ji ǎo j ìn n ǎo zh ī ( ) ( ) ( ) (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乐.( l è)趣 目的.(d í)地 拨.(b ō)转 不计其数.(sh ǔ ) B 、陷.(xi àn )入 狰.(zh ēn )狞 效率.(l ǜ ) 勾勒.(l è ) C 、毡.(zh ān )帽 驱.(q ū)逐 喧.(xu ān )闹 随心所欲.(y ù ) ) D 、柳.(li ǔ)絮 羞 xi ū 涩 清平乐.(l è) 花苞.(b āo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8分) ( )不自( ) 默( )( )声 ( )尽脑( ) ( )心所( ) 一本( )( ) 运转( )( ) 1.这是一道难题,我( )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 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 ),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 四、写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5分)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3.铖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五、句子加工厂。(共15分)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2.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改转述句)(2分) 3.难道你不用蜡烛不行吗?(改为陈述句)(2分) 4.天空撒满了星星。(改为拟人句)(2分) 5.公路伸向远方。(改为比喻句)(2分) 6.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写句子(2分) 。 7、樱桃树和李子 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3分) 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六、根据内容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 1.《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老舍还写了长篇小说《茶馆》。( )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既是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又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谊之路和文化之路。( ) 3.信封的左上方应写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和寄信人的地址。 ( ) 4.《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高洪波。( ) 5.《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都是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词。( ) 七、我会填。(8分) 1、《舟过安仁》是 代诗人只有孩童才有的 的赞赏之情。 2、《传家宝》中告诉我们理想的重要性的句子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分析会讲话稿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分析会讲话稿 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经历了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不知你有些什么感受呢是进步的喜悦或是落后的伤感,或许更多些的是茫然。每天面对高考的计时牌,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确定目标,坚持奋斗,创造成功”。 曾经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人员问参与调查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可不可以把它写下来呢”结果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同龄人。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那96%的人的总和。那些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96%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人生目标。可见,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大胆地确立自己的高考目标,并勇敢地把自己目标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 同学们,知道吗歌德写成《浮士德》花了6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的时间是27年。那对于你呢,创造成功的时间是多少回答是:很短,只有255天。在这255天里,你要顶住困难、经受挫折,坚定信念,顽强拼搏,时刻不忘自己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 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所不同的是在那些人们看似平淡、枯燥的重复中,柏拉图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甩手固然甩不出一个哲学家,但是目标游移、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 今天,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要做到“多,快,好,省。” “多”就是要多动手。多背,多写,多动脑。早读要大声的读出来,课堂上要做好笔记,在教师讲题前,自己先完成。 “快”就是要节奏快。进教室快,上操快,用餐快,洗漱快。在校园里看到的是你匆匆忙忙的身影,不是你赏花看景的姿态。每天做到早来迟走。 “好”就是要方法好。发现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不能死学,钻牛角尖。 “省”就是要少操心,不惹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同学们,奋斗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咬紧牙关,不畏艰难困苦,才能享受最后非凡的成功。在这两百多天的日子里,我希望同学们戒自满,戒急躁,戒浮夸,戒侥幸,戒畏难情绪,不找任何借口,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明年六月的高考。目标就在前面,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最后,我代表高三全体教师表态:在未来的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们全体高三老师将继续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竭尽全力,刻苦钻研,潜心备课。我们会更加严谨地治学,关注高考动态,关爱每一位学生。力争以最大的付出,换取六月的收获。 ~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迅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围、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源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

粤教版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班级姓名座号 钱坑中学高一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 好。试卷答案必须写在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 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濡.养/懦.夫雾霭./和蔼.混.淆/混.沌 B.回溯./塑.造真谛./啼.哭旋.律/旋.风 C.埋.首/埋.怨剥.夺/剥.皮抨.击/批评. D.愆.期/迁.就濒.临/频.繁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前几年听过这样一个民谣:“教育改革把父母逼疯,住房改革把口袋掏空,医疗改革提前送终。”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民谣告诉我们:教育、住房、医疗已成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2008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这无疑是最令人拍手称快的一件喜事。它标志着我国城市已普遍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政策真正做到了“实至名归”。 A.啼笑皆非 B.三座大山 C.拍手称快 D.实至名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2010年春晚由于隐形广告太多被网友调侃说:“以前,广告里插播电视剧,今年,央视又有创新,广告里插播春节晚会。” B.尽管眼下当务之急仍是提供紧急救援,但国际社会必须把重点放在海地的灾后重建上,把大地震给海地带来的灾难变成机遇。 C.中经联盟秘书长陈云峰认为,如果听任央企蜂拥而入房地产行业,不仅会危及房地产行业,而且会控制不住房价。 D.昨天晚上,小五闲来无事,就打开窗户,借着微弱的灯光四处看,他看到宾馆的大门口一边站着一个穿戴整齐的保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1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2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九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

高考数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压轴题九中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M ={x|x ≥0,x ∈R},N ={x|x2<1,x ∈R},则M ∩N =( ) A .[0,1] B .[0,1) C .(0,1] D .(0,1) 2.函数y = 1ln x -1 的定义域为( ) A .(1,+∞) B .[1,+∞) C .(1,2)∪(2,+∞) D .(1,2)∪[3,+∞) 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y =ex B .y =sinx C .y =x D .y =lnx2 4.设全集U ={x ∈N|x ≥2},集合A ={x ∈N|x2≥5},则?UA =( ) A .? B .{2} C .{5} D .{2,5} 5.“x>0”是“3 x2>0”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 .充要条件 6.函数f(x)=1 x -6+2x 的零点一定位于区间( ) A .(3,4) B .(2,3) C .(1,2) D .(5,6) 7.已知f(x)=??? ?? f x -5,x ≥0, log2-x ,x<0, 则f(2 016)等于( ) A .-1 B .0 C .1 D .2 8.若命题“?x0∈R ,使得x20+mx0+2m -3<0”为假命题,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6,-2] C .(2,6) D .(-6,-2) 9.函数f(x)=1+log2x 与g(x)=21-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大致是( ) 10.函数f(x)=x2+|x -2|-1(x ∈R)的值域是( ) A .[3 4,+∞) B .(3 4,+∞) C .[-13 4 ,+∞) D .[3,+∞) 11.设M 为实数区间,a>0且a ≠1,若“a ∈M ”是“函数f(x)=loga|x -1|在(0,1)上单调递增”的一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 月考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离地面为h 处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0v ,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A 、2201122mgh mv mv - - B 、22 01122mv mv mgh --- C 、2201122mgh mv mv +- D 、22 1122 mgh mv mv +- 2.海面下的潜艇Q 为与海面上的指挥船P 保持联系,发出红外线信号1和紫外线信号 2,则下列对传播路线的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 ) 3.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密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 虑分子间的作用力),用电阻丝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无摩擦地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塞上升,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 B .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C .电流对气体做功,气体又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D .电流对气体做功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功 4.如图所示,接有灯泡L 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一导体杆与两导轨良好 接触并做往复运动,其运动情况与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情况相同。图中O 位置对应于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P 、Q 两位置对应于弹簧振子的最大位移处。若两导轨的电阻不计,则( ) A .杆由O 到P 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变小 B .杆由P 到Q 的过程中,电路中电流一直变大 C .杆通过O 处时,电路中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D .杆通过O 处时,电路中电流最大 电源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刘华忠田春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绯.闻(fēi)说.服(shuō)恪.尽职守(kè)按捺.不住(nà) B. 矿藏.(zàng)盥.洗(guàn) 瞠.目结舌(chēng)溘.然长逝(kè) C. 忸怩.(niē)隽.永(juàn)锃.光瓦亮(zèng)令人咋.舌(zé) D. 追溯.(sù)埋.怨(mái)下自成蹊.(xī)穿凿.附会(z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伎俩珠光宝器沉湎指手画脚 B.睿智视若草介赌博世外桃源 C.楹联牙牙学语录像照本宣课 D.部署千刀万剐装订势不两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②地沟油事件表明,总有人想发不义之财。食品安全的警钟一次次敲响,是有关部门不力,放任自流,还是无能为力? ③三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心中依然珍藏着那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己经远离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A.成见监督即便 B.偏见监督虽然 C.成见监管虽然 D.偏见监管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总结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总结 本文是关于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总结,感谢您的阅读! 第一、二单元,表达交流《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梳理探究《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优美的汉字》,《论语》,以及初中语文的背诵内容。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结构参照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根据本阶段学习重点进行适当调整。本次考试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本着学什么考什么,用考试检验学习,用考试督促学习的原则来命题,所有文字材料都来自课本,包括字词、成语的考查都出自课文,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检查开学一个半月以来所学内容及效果,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出方向;另一方面让学生真切而直观地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听课的重要性,语文学习功在平时。 通过本次考试,以及召开语文课代表会议了解到的情况,发现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集中体现在文言文翻译和名篇名句默写上。在文言文学习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目前还停留在初中背课下注释上,不能识别各种文言现象,更不要说说积累和灵活运用了,所以在文言翻译中失分较多。因此,在下阶段的学习要注意常见文言现象,培养积累和灵活运用的意识。课文背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背不会写,加强落实在写上。 二、答题不规范。本次月考评卷对答题规范作了严格要求,试卷

不用黑色笔答题的总分记0分,不在规定范围内答题的该题记0分。小作文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设上限;书写不工整、字迹不清晰的一律不超过10分,考试总分不超过60分。主观题答题中出现错别字、病句,标点不规范,书写混乱的要酌情扣分,该题不能得满分。目的在于从高一开始就养成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不在卷面上失分。 三、名著阅读效果不佳。本次月考名著阅读试题题干出自于《论语·颜渊》,在于丹《论语心得—天地人之道》中也有体现。论语阅读、论语背诵、听于丹论语讲座、写论语心得、进行论语竞赛等是本学期名著阅读的学习安排,尽管如此,仍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三英语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 08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 答案无效。 2.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 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 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听力(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听力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每段播放两遍。各段后有几个小题,各段播放前每小题有5秒钟的阅读时间。请根据各段播放内容及其相关小题,在5秒钟内从题中所给的A、B、C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三个小题。 1. Where does Jane ask Tom to meet her at first? 2. When and where do they agree to meet finally? 3. What does Jane have to do before going out to meet Tom?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6三个小题。 4. According to Peter, 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the building? A. The air-conditioning is too strong. B. The air-conditioning is out of order. C. The air-conditioning stops working sometimes. 5. Why did Peter miss the breakfast yesterday morning? A. He overslept. B. He couldn't fall asleep the night before. C. He talked with his roommates late into the night. 6. How many students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room? A. Two. B. Three. C. Four. 听下面一段对话, 回答第7~9三个小题。 7. Which subject (s) does David find particularly difficult? A. Math. B. English. C. The sciences. 8. What does David do to help his uncle with the cows? A. He milks the cows on Sundays and cleans the cowshed sometimes. B. He drives the tractor on Sundays and does the milking sometimes. C. He cleans the cowshed on Sundays and drives the tractor sometimes. 9. 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now? A. He is going to work on his own farm. B. He is preparing to attend an agricultural college. C. He is going to study hard to pass the exams. 听下面一段独白,回答第10~12三个小题。 10.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n and woman? A. A research student and a stranger. B. A social worker and a businessman. C. A businessman and a research student. 11. What made the woman begin to smoke at the age of 17? A. Her boyfriend offered her a cigarette. B. She often went to parties with her friends. C. She wanted to follow her friends’ example. 12.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woman's first attempt to stop smoking? A. She stopped smoking for a while. B. She managed to give up smoking completely. C. She began to smoke fewer cigarettes than before.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15三个小题。 13. What do the students come to the school for?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2020-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 温馨提醒:客观题提交到问卷星(见附件二维码);主观题根据班级语文老师要求另外提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 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 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 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 外、得之于外、证之干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 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 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

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 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 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 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 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 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B. “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C. “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 “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 B. 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一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一下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 分) 1. 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跽(jì) 矫首(ji a o)清流急湍(tu a n)行 伍(h& aacute;ng) B. 隳(hu i )召滑(Shào)度长絜大(xié) 绳枢(sh 口) C. 监生(ji a n)氓隶(méng)放浪形骸 (hái) 逡巡(qún) D. 禊事(qì) 玉玦(ju& eacute;) 临流赋诗 (fù) 瓮牖(y o u)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追亡逐北因利乘便威震四海有酒盈樽 B. 云集响应嬴粮影从深谋远虑度长絜大 C. 同年而语项庄舞剑矫首遐观茂林修竹 D. 趣舍万殊静燥不同情随事迁惠风和畅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不爱珍器重宝抚孤松而盘桓 B. 约为婚姻北收要害之郡 C.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秋毫不敢有所近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4. 下列句子与“客何为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 C. 曷不委心任去留? D. 沛公北向坐。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②令将军与臣有郤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时矫首而遐观⑤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⑧赢粮而景从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⑧⑨ C. ①②④⑥⑦ D. ②③⑥⑧⑨ 6.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威震于殊俗殊俗:边远的地方。 B. 若属皆且为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C.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俯仰:顷刻,表示时间很短。 D. 舟遥遥以轻飏轻飏:轻轻地飘荡。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②老臣病足,曾不能 疾走 B.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篱 C.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②封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