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酸

丙烯酸

丙烯酸
丙烯酸

丙烯酸

丙烯酸是化学式为C3H4O2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

1 基本简介

丙烯酸,又称压克力酸,是化学式为C3H4O2的有机化合物,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

2 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CAS号:79-10-7

SMILES:OC(=O)C=C[1]

熔点(℃):13.5

相对密度(水=1):1.05

沸点(℃):14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

分子式:C3H4O2

分子量:72.06

饱和蒸气压(kPa):1.33(39.9℃)

燃烧热(kJ/mol):1366.9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

闪点(℃):68.3

爆炸上限%(V/V):8.0

引燃温度(℃):438

爆炸下限%(V/V):2.4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化学性质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具有双键及羧基官能团的联合反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反应以及酯交换反应、长制备多环和杂环化合物、易被氢还原为丙酸、遇碱能分解成甲酸和乙酸。。

3 基本用途

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是聚合速度非常快的乙烯类单体。大多数用以制造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可以均聚及共聚,其聚合物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建材、涂料等工业部门。

丙烯酸及其系列产品,主要是其酯类,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如象乙烯、丙烯、氯乙烯、丙烯腈等那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原料。丙烯酸及其酯类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世界总产量已超过百万t,而由其制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主要是乳液型树脂)的产量将近500万t。这些树脂的应用遍及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以及包装材料等众多部门。丙烯酸及其酯类可供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而绝大多数是用于后者,并且更多地是与其他单体,如乙酸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进行共聚,制得各种性能的合成树脂、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各种助剂等。

4 应用领域

(1)经纱上浆料

由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腈、聚丙烯酸铵等原料配制的经纱上浆料,比聚乙烯醇上浆料容量退浆,节省淀粉。

(2)胶粘剂

用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共聚乳胶,可作静电植绒、植毛的胶粘剂,其坚牢性和手感好。

(3)水稠化剂

用丙稀酸和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制成高分子量的粉末。可作稠化剂,用于油田,每吨产品可增产500t原油,对老井采油效果较好。

(4)铜版纸涂饰剂

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等四元共聚乳胶作铜版纸涂料,保色不泛黄,印刷性能好,不粘辊,比丁苯胶乳好可节省干酪素。

(5)聚丙烯酸盐类

利用丙烯酸可生产各种聚丙烯酸盐类产品(如铵盐、钠盐、钾盐、铝盐、镍盐等)。用作凝集剂、水质处理剂、分散剂、增稠剂、食品保鲜剂耐酸碱干燥剂,软化剂等各种高分子助剂、可做为油田钻井泥浆稀释剂XY27/、XY28、油田钻井泥浆降失水剂FA367、FA368等。

5 相关危害

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6 相关措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7 制备方法

氰乙醇法

该法以氯乙醇和氰化钠为原料,反应生成氰乙醇,氰乙醇在硫酸存在下于175℃水解生成丙烯酸:若水解反应在甲醇中进行,则生成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水解法

丙烯腈先以硫酸水解生成丙烯酰胺的硫酸盐,再水解生成丙烯酸,副产硫酸氢铵。此法在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得到了很大发展。

高压雷佩法

将溶于四氢呋喃中乙炔,在溴化镍和溴化铜组成的催化剂存在下,与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制得丙烯酸。此法的特点是:用四氢呋喃为溶剂,可以减少高压处理乙炔的危险;同时催化剂不用原雷佩法所用的羰基镍,只需用镍盐。将丙烯与空气及水蒸气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在钼-铋等复合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温度310-470℃,常压氧化制得丙烯醛,收率达90%。再将丙烯醛与空气及水蒸气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在钼-钒等复合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温度300-470℃,常压氧化制得丙烯酸,收率可达98%。此法分一步和两步法。一步法是丙烯在一个反应器内氧化生成丙烯酸;两步法是丙烯先在第一反应器内氧化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再进入第二反应器氧化生成丙烯酸。两步法根据反应器结构,又分固定床和流化床法两种。

丙烯酸甲酯工艺说明

15000吨/年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 第一章生产原理及工艺特点 在该单元中丙烯酸与甲醇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被用作催化剂。 1.1 酯化反应原理 丙烯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一种生产有机酯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 2=CHCOOH+CH 3 OH <==>CH 2 =CHCOOCH 3 +H 2 O 这是一个平衡反应,为使反应有向有利于产品生成的方向进行,采用一些方法,一种方法是用比反应量过量的酸或醇,另一种方法是从反应系统中移除产物。 1.2 丙烯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1)酯化反应器的主反应 酯化反应器的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H+(IER)* CH 2=CHCOOH+CH 3 OH <==> CH 2 =CHCOOCH 3 +H 2 O AA MEOH MA *IER指离子交换树脂(2)酯化反应器的副反应 CH 2=CHCOOH十2CH 3 OH———> (CH 3 O)CH 2 CH 2 COOCH 3 +H 2 O MPM:(3-甲氧基丙酸甲酯) H+(IER)* 2CH 2=CHCOOH十CH 3 OH ———> CH2=CHCOOC 2 H 4 COOCH 3 +H 2 O D-M(3-丙烯酰氧基丙酸甲酯/二聚丙烯酸甲酯)

H+(1ER) CH 2=CHCOOH+CH 3 OH———>HOC 2 H 4 COOCH 3 HOPM(3-羟基丙酸甲酯) H+(1ER) CH 2=CHCOOH+CH 3 OH ——>CH 3 OC 2 H 4 COOH MPA(3-甲氧基丙酸) H+(1ER) 2CH 2=CHCOOH———>CH 2 =CHCOOC 2 H 4 COOH D-AA(3·丙烯酰氧基丙酸/二聚丙烯酸) 其他副产物是由于原料中的杂质的反应而形成的。典型的丙烯酸中的杂质的反应如下: CH 3COOH+R-OH——>CH 3 COOR十H 2 O C 2H 5 COOH+R-OH——>C 2 H 5 COOR十H 2 O 丙烯酸甲酯的酯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它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工艺采用酸过量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反应在如下情况下进行: 温度:75℃(MA) 醇/酸摩尔比:0.75(MA) 由于甲酯易于通过蒸馏的方法从丙烯酸中分离出来,从经济性角度,醇的转化率被设在60%-70%的中等程度。未反应的丙烯酸从精制部分被再次循环回反应器后转化为酯。 用于甲酯单元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恶化因素有:金属离子的玷污、焦油性物质的覆盖、氧化、不可撤回的溶涨等。因此,如果催化剂有意被长期使用,这些因素应引起注意。被金属铁离子玷污导致的不可撤回的溶涨应特别注意。 1.3 丙烯酸回收 丙烯酸回收是利用丙烯酸分馏塔精馏的原理,轻的甲酯、甲醇和水从塔

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卫星石化

目录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4) 二、高吸水性树脂(SAP)进口替代空间大 (6) 1、卫生用品是SAP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 (6) 2、我国是全球SAP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10) (1)婴儿纸尿布需求旺盛、将受益二胎政策调整 (11) (2)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潜力更大 (15) (3)妇女卫生用品稳步增长 (16) 3、公司将率先突破SAP规模化生产,进口替代空间大 (17) 三、丙烯酸及酯已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19) 1、全球丙烯酸及酯平稳增长 (19) 2、我国丙烯酸需求仍将保持15%左右快速增长 (22) 3、丙烯酸行情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25) 四、丙烷脱氢投产将打通“丙烯-丙烯酸-SAP”完整产业链 (28) 1、丙烯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28) (1)深度催化裂化 (30) (2)低碳烯烃裂解 (31) (3)烯烃歧化制丙烯 (32) (4)煤化工——甲醇制丙烯 (33) (5)丙烷脱氢(PDH)制丙烯 (33) 2、丙烷脱氢(PDH)成为第三大丙烯生产路线 (34) 3、美国丙烷相对富余有利于降低丙烷成本 (36) 4、国内第一批投产丙烷脱氢项目,实现丙烯酸原料自给 (40)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3)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公司是由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 年1 月A 股上市;专业从事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他丙烯酸酯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卫东、杨亚珍夫妇。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友联化工已形成年产丙烯酸16 万吨、丙烯酸酯15 万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 万吨、甲基丙烯酸1.80 万吨、有机颜料中间体3.1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公司丙烯酸及酯产能跻身全球前十大生产商行列,居国内并列第三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均居各自行业前列。公司已经建立了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及酯、下游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以及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的主营业务架构;5 月下半月,公司3 万吨SAP (超吸水性树脂,婴儿用尿不湿的核心原料)将建成投产,公司有望在国内率先突破大规模生产SAP 的瓶颈。 今年年底,32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将建成投产,公司丙烯酸总产能将达到48 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大丙烯酸及酯生产商(仅次于江苏裕廊化工)。今年底明年初,45 万吨PDH(丙烷脱氢)将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一批建成丙烷脱氢项目的公司,并将打通“丙烷-丙烯-丙烯酸-SAP/丙烯酸酯” 完整的C3 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其进出口竞争分析(doc 7页)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其进出口竞争分析(doc 7页)

世界丙烯酸市场概况及进出口竞争分析 世界产需概述 2005年世界丙烯酸总产能约为406.7万t/a,其中美国为131.3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32.3%,是最大的丙烯酸生产国;德国和日本分别为58.5万t/a、52.0万t/a,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14.4%和12.8%。 2005年,我国丙烯酸产能扩至56.4万t/a,已占世界总产能的13.9%,成为第四大生产国。巴斯夫、罗门哈斯、阿科玛、陶氏化学、日本触媒和我国台湾的台塑公司是全球主要的丙烯酸生产商,见表1。 近几年,世界丙烯酸衍生物尤其是高吸水性树脂需求的强劲增长,拉动丙烯酸产业扩能加剧,主要生产商纷纷扩能或新建生产装置,这在我国表现尤甚。2005年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的16万t/a丙烯酸

装置投产,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产能翻番达到8万t/a,使全国丙烯酸产能达到44.7万t/a。据报道,2005年我国丙烯酸产量达到37.3万t,比2004年增加20.3万t。2006年,我国将有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卫星丙烯酸有限公司3套合计产能为28万t/a的项目投产,此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也计划新建丙烯酸装置,这些装置投产后我国丙烯酸产能将严重过剩。 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和高吸水性树脂,基于丙烯酸的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涂料和颜料、纺织品、胶粘剂和高吸水性树脂。美国约53%的丙烯酸用于生产丙烯酸酯,30%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他领域约占17%。在西欧,32%的丙烯酸用于生产丙烯酸酯,49%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其他领域占19%。在日本,多达59%的丙烯酸用于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丙烯酸酯约占31%,其他领域占10%。在我国,50%以上的丙烯酸用于丙烯酸酯的生产,约14%用于高吸水性树脂。 进口市场 1.进口总量 2000年世界可统计的丙烯酸及其盐进口总量达55.6万t,进口额为4.52亿美元。近年来全球丙烯酸及其盐年进口量一直维持在50万~60万t的水平,2004年进口量为53万t,2005年为61万t,进口金额为9亿美元。2005年进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4个,合计进口量达47.1万t,占世界总量的77.2%;进口量在3万t

丙烯酸甲酯

项目二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组织与实施 丙烯酸甲酯,含不饱和双键,在均聚和共聚反应中被广泛应用,生产丙烯酸树脂类产品。 其中75%以上的丙烯酸甲酯用于生产聚丙烯腈,另外还用于合成抗菌消炎药物,其共聚物和聚合物还用作纸张增稠剂、纸品胶豁剂、水处理剂、油田化学品中的降凝剂、降粘剂和陶瓷的助剂等。 任务点01 丙烯酸甲酯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选择丙烯直接氧化法 以丙烯为原料, 两步氧化生成丙烯酸(第一步氧化为丙烯醛, 再氧化成丙烯酸),再与甲醇相酯化生成丙烯酸甲酯, 酯化产物经脱水分馏得成品。 选择理由: 随着丙烯酸酯需要量的增加及丙烯价格的下降,近来很多厂家都用价格低又适合于大型化的空气氧化合成丙烯酸的方法来实现工业化。 反应易于控制 主要生产步骤: ●丙烯两步氧化生成丙烯酸 ●丙烯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甲酯

两步法反应条件:丙烯首先在0.IMPa,310-480℃下氧化生成丙烯醛,后者在300-400℃下继续氧化生成丙烯酸。该法丙烯酸收率一般在80%以上 两段氧化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工业上大多采用列管式反应器,并用适当的传热介质及时有效的移走反应热。 任务点02 生产工艺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酯化反应原理 (1)主反应 丙烯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是一种生产有机酯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H2=CHCOOH+CH3OH <==>CH2=CHCOOCH3+H2O 可逆,放热 (2)副反应

CH2=CHCOOH十2CH3OH———> (CH3O)CH2CH2COOCH3+H2O MPM:(3-甲氧基丙酸甲酯) 2CH2=CHCOOH十CH3OH ———> CH2=CHCOOC2H4COOCH3+H2O D-M(3-丙烯酰氧基丙酸甲酯/二聚丙烯酸甲酯) CH3COOH+R-OH——>CH3COOR十H2O C2H5COOH+R-OH——>C2H5COOR十H2O

2013年丙烯酸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丙烯酸行业 分析报告 卫星石化 2013年5月

目录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3) 二、高吸水性树脂(SAP)进口替代空间大 (5) 1、卫生用品是SAP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 (5) 2、我国是全球SAP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 (9) (1)婴儿纸尿布需求旺盛、将受益二胎政策调整 (10) (2)成人失禁用品的市场潜力更大 (14) (3)妇女卫生用品稳步增长 (15) 3、公司将率先突破SAP规模化生产,进口替代空间大 (16) 三、丙烯酸及酯已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18) 1、全球丙烯酸及酯平稳增长 (18) 2、我国丙烯酸需求仍将保持15%左右快速增长 (21) 3、丙烯酸行情处于周期底部,今年有望有所回暖 (24) 四、丙烷脱氢投产将打通“丙烯-丙烯酸-SAP”完整产业链 (27) 1、丙烯来源将更加多元化 (27) (1)深度催化裂化 (29) (2)低碳烯烃裂解 (30) (3)烯烃歧化制丙烯 (31) (4)煤化工——甲醇制丙烯 (32) (5)丙烷脱氢(PDH)制丙烯 (32) 2、丙烷脱氢(PDH)成为第三大丙烯生产路线 (33) 3、美国丙烷相对富余有利于降低丙烷成本 (35) 4、国内第一批投产丙烷脱氢项目,实现丙烯酸原料自给 (38) 五、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42)

一、丙烯酸龙头着力打造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丙烯产业链 公司是由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 年1 月A 股上市;专业从事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高吸水性树脂(SAP)及其他丙烯酸酯下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卫东、杨亚珍夫妇。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友联化工已形成年产丙烯酸16 万吨、丙烯酸酯15 万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 万吨、甲基丙烯酸1.80 万吨、有机颜料中间体3.1 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公司丙烯酸及酯产能跻身全球前十大生产商行列,居国内并列第三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均居各自行业前列。公司已经建立了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及酯、下游高分子乳液和高吸水性树脂材料,以及甲基丙烯酸、颜料中间体的主营业务架构;5 月下半月,公司3 万吨SAP (超吸水性树脂,婴儿用尿不湿的核心原料)将建成投产,公司有望在国内率先突破大规模生产SAP 的瓶颈。 今年年底,32 万吨丙烯酸、30 万吨丙烯酸酯项目将建成投产,公司丙烯酸总产能将达到48 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大丙烯酸及酯生产商(仅次于江苏裕廊化工)。今年底明年初,45 万吨PDH(丙烷脱氢)将建成投产,公司将成为国内第一批建成丙烷脱氢项目的公司,并将打通“丙烷-丙烯-丙烯酸-SAP/丙烯酸酯” 完整的C3 一体化产业链,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丙烯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供应

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丙烯酸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丙烯酸主要原料是丙烯。 7.1.1 丙烯生产企业 国内丙烯生产企业见下表。 表7.1 2010年我国丙烯主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表 单位:万吨/年

国内丙烯扩建企业见下表。 表7.2 2011-2013年我国部分丙烯新/扩建项目表 7.1.1 丙烯供需情况 丙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国内乙烯及大型炼油项目受国家政策控制,小炼油企业的原油炼制还需要向国家申请指标,致使国内丙烯生产被高度垄断,再加上两大集团丙烯下游产品种类丰富,配套产品能力与丙烯产能相当,极少有丙烯可以外供,所以许多下游企业所需丙烯需要从国外进口。表面看来,近几年我国每年仅需进口几十万吨的丙烯来满足国内需求,约占国内表观消费量的3%左右,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的局面,但事实上国内丙烯供需缺口巨大,每年除进口少量丙烯单体以外,还有大量进口PP、丙烯腈、环氧丙烷等下游衍生物。 近几年来我国丙烯供需情况见下表和图。 表7.3 2002-2010年我国丙烯产、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年

…… 图7.1 2009年丙烯消费结构图 7.2 丙烯酸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上游原料是丙烯,由炼厂和乙烯裂解装置得到。下游主要用于丙烯酸酯和其他聚酯。丙烯酸在工业上主要用来生产丙烯酸酯类(树脂),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60%左右,应用于建筑、造纸、皮革、纺织、塑料加工、包装材料、日用化工、水处理、采油、冶金等领域。丙烯酸在精细化工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丙烯酸生产的聚丙烯和丙烯酸共聚物,被用作分散剂、絮凝剂和增稠剂等。 图7.2 丙烯酸上下游产业链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发布《丙烯酸市场与投资报告》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甲酯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危险化学品丙烯酸甲酯危险特性及有害因素识别表 英文名Methyl acrylate 分子式C4H6N2分子量86. 09 理化性质外观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味道; 溶点(℃): -75 沸点(℃):80 相对密度(水=1): 0.95 溶解性: 微溶于水。 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 -3 引燃温度: 468 爆炸极限: 下限(%):1.2上限(%): 25.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的反应.丙烯酸甲酯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加剧。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外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毒理性急性毒性:LD50:227mg/kg(大鼠经口):1243 mg/kg (兔经皮) LD50:4752mg/㎡,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 家兔经眼150㎎, 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g/kg,引起刺激。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109g/m3,17分钟(孕6~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数据。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道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储运包装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存放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严密,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不宜大量或久存。储存间的照明、通风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式 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熔点为-48℃,沸点100-101℃,24℃(4.3kPa),相对密度0.9440(20/4℃),折射率1.4142,闪点(开杯)10℃,蒸气压(25.5℃)5.33kPa。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 溶于乙二醇和水。在光、热、电离辐射和催化剂存在下易聚合。 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2149 CAS号:80-62-6 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甲酯 EINECS号: 201-297-1[1] 英文名称:Meth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methyl ester 别名:异丁烯酸甲酯;牙托水;有机玻璃单体 分子式:C5H8O2;CH2C(CH3)COOCH3 外观与性状:无色易挥发液体, 并具有强辣味 分子量:100.12 蒸汽压:5.33kPa/25℃ 闪点:10℃ 熔点:-50℃ 沸点:101℃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等 稳定性:稳定 用途:是有机玻璃单体。用于制造其他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 润滑剂、木材和软木的浸润剂、电机线圈的浸透剂、纸张上光剂、印染助 剂和绝缘灌注材料。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 造其它树脂、塑料、涂料、粘合剂、润滑剂

对环境的影响 1.健康危害 侵入 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人对本品气味感觉阈浓度为85mg/m3 ,刺激作用阈浓度(暴露1分钟)为285mg/m3。中毒表现为乏力、恶心、反复呕吐、头痛、头晕、胸闷、伴有短暂的意识消失、中性白细胞增多症。慢性中毒:神经系统受损的综合症状占主要地位,个别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可引起轻度皮炎和结膜炎。接触时间长可致麻醉作用。 2.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为麻醉剂,麻醉浓度和致死浓度几乎相同,有弱的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D507872mg/kg(大鼠经口);LC503750ppm(大鼠吸入);人吸入725ppm,最小致死浓度;人吸入62ppm×20~90分钟,粘膜刺激;人吸入12.5~25ppm×20~90分钟,头晕,恶心,意识障碍。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46800ppm×1.5小时/日×8日,绝对致死浓度,肝、肾有损害。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34m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09g/kg(孕6~15天用药),致胚胎毒性,对肌肉骨骼系统有影响。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羟胺-氯化铁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杭士平主编 用途: 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制造丙烯酯溶剂型和乳液型压敏胶的硬单体,也可用作第二代丙烯酯胶水的主要原料,还可用作于氯丁橡胶、天然橡胶、SBS接枝的单体,制造接枝胶水,或用以配制粘接有机玻璃的聚合型胶水。 环境标准

丙烯酸市场调查

丙烯酸市场调查分析 一、丙烯酸性质和用途 丙烯酸又称为乙烯基甲酸,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目前丙烯酸的生产主要是通过丙烯氧化法生产。主要用途:1、制造各类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常用于涂料、光固化材料等等领域。2、用于生产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等等产品。目前丙烯酸甲、乙酯等通用的丙烯酸酯是丙烯酸下游最大应用领域,2018年用量占比超过58%,高吸水性树脂近几年增长最快的领域,目前占比已经超过 22.30%,相比于2017年占比提升了约0.5%个百分点。 二、丙烯酸生产工艺及技术来源 1、生产工艺 工艺一丙烯氧化法 (1)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醛 CH2=CHCH3+O2→CH2=CHCHO+H2O+340.8kJ/mol (2)丙烯醛氧化生产丙烯酸 CH2=CHCHO+1/2O2→CH2=CHCOOH+254.1KJ/mol 目前,世界范围内,丙烯酸生产工艺技术基本都采用了丙烯氧化法。 工艺二醋酸甲醛法 醋酸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羟醛缩合反应生成丙烯酸。 主反应:CH3COOH+HCHO→CH2=CHCOOH+H2O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美国 Celanese 公司已合作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的醋酸甲醛法合成丙烯酸催化剂及生产工艺,目前尚无工业化装置。 二、技术来源 国内丙烯酸龙头——卫星石化自有技术 江苏裕廊化工48万吨/年中石油兰州化工研究院 扬子巴斯夫35万吨/年德国巴斯夫技术 宁波台塑32万吨/年日本触媒技术 万华化学30万吨/年吉林设计院

上海华谊23万吨/年自有技术 三、丙烯酸产能与发展 1、全球产能 2011-2015年为丙烯酸产能的快速扩张期,全球产能从2011年的530.3万吨/年快速扩至2015年的756.6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速达9.3%。由于前期的快速扩张带来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厂商盈利空间收窄,导致后续新增产能显著减少。2016-2017年产能增速均在2%以下。 2017年全球丙烯酸产能规模约为788.1万吨/年,主要分布在中国、北美以及欧洲等地区。 2017年全球丙烯酸总消费量大约为566.4万吨,同比增长4.9%,随着下游涂料、胶粘剂以及SAP等应用的不断增长,预计丙烯酸全球需求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且未来亚太地区将成为丙烯酸需求的主要增长点,而中国和印度的需求总量就达到该地区的70%左右。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粗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生产国。 2、国内产能与发展现状 从2005年起,我国丙烯酸行业迅速发展,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2014年、2015年是丙烯酸装置建成投产高峰年,生产厂家增至17家,共新增155万吨产能(2014年、2015年分别增长89万吨、66万吨)。高速扩张的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开工率也迅速走低,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新增的生产装置减少。2016年全国丙烯酸产能289万吨,比2015年减少21万吨。2017年国内只有上海华谊丙烯酸一期的16万吨/年装置投产,2018年底有山东诺尔8万吨与江苏三木16万吨装置投产,产能达到329万吨。2018年我国丙烯酸产量约为213.2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64.8%。2019年山东恒正一期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江苏三木泰兴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漕泾地区的二期1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相继投产,截止2019年底国内粗丙烯酸总产能近370万吨,较2018年新增38万吨产能,增幅为12%。拟建产能包括浙江卫星丙烯酸扩能项目、广西华谊钦州项目、山东恒正二期装置以及河北冀春集团的丙烯酸及酯项目亦存投产计划,未来丙烯酸的产能过剩局面仍将继续加重。 目前国内丙烯酸酯企业整体开工率下降。据资料显示丙烯酸丁酯开工率为

2021丙烯酸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1年丙烯酸行业市场 调研报告

目录 1.丙烯酸行业现状 (4) 1.1丙烯酸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丙烯酸市场规模分析 (6) 2.丙烯酸行业前景趋势 (7) 2.1国家政策及法规扶持产业发展 (7) 2.2下游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7) 2.3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推动行业发展 (8) 2.4环保型新材料成为主流 (8) 2.5应用领域拓宽 (9) 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9) 2.7呈现集群化分布 (9) 3.丙烯酸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3.1供应链整合度低 (11) 3.2基础工作薄弱 (11) 3.3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4.丙烯酸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1丙烯酸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3) 4.2丙烯酸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4.3丙烯酸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3) 4.4丙烯酸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4)

5.丙烯酸行业竞争分析 (15) 5.1丙烯酸行业竞争分析 (15)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6)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6)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7) 5.2中国丙烯酸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7) 5.3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7) 6.丙烯酸产业投资分析 (18) 6.1中国丙烯酸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8) 6.2中国丙烯酸行业投资风险 (19) 6.3中国丙烯酸行业投资收益 (19)

1.丙烯酸行业现状 1.1丙烯酸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是聚合速度非常快的乙烯类单体。是最简单的不饱和羧酸,由一个乙烯基和一个羧基组成。纯的丙烯酸是无色澄清液体,带有特征的刺激性气味。它可与水、醇、醚和氯仿互溶,是由从炼油厂得到的丙烯制备的。大多数用以制造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羟乙酯等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可以均聚及共聚,其聚合物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高吸水性树脂、建材、涂料等工业部门。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主要由丙烯氧化制备而成,其下游用途广泛。丙烯酸可用于制备丙烯酸酯,主要种类有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等,终端应用在胶粘剂、涂料等领域;此外丙烯酸精制后可以得到精酸,其下游SAP也是近年来新兴的消费领域。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物理性质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性质 单体名称分子量沸点/℃相对密度 (d25)折射率 (n D25) 溶解度(25℃)/ (份/100份 水) 用途健康危害玻璃化温 度/℃ 丙烯酸AA 72 141.6(凝固 点:13)1.051 1.4185 ∞涂料、塑料、 纺织、皮革、 造纸、建材 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眼睛和 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106 丙烯酸甲酯MA 86 80.5 0.9574 1.401 5 橡胶、医药、 皮革、造纸、 粘合剂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 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长 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 肝、皮肤病变。 8 丙烯酸乙酯EA 100 100 0.917 1.404 1.5 涂料、粘合 剂、助剂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 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 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具致敏性。[1] -22 丙烯酸正丁酯(n-BA)128 147 0.894 1.416 0.15 有机合成中 间体 低毒,轻度刺激性-55 丙烯酸异丁酯(i-BA)128 62(6.65kpa)0.884 1.412 0.2 有机合成中 间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 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 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 -17 ’.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丙烯酸仲丁酯128 131 0.887 1.4110 0.21 -6 丙烯酸叔丁酯128 120 0.879 1.4080 0.15 纸张涂饰剂、 丙烯酸树脂 55 丙烯酸正丙酯 PA 114 114 0.904 1.41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0.9766 1.460 丙烯酸乳液 聚合物、丙烯 酸树脂 16 丙烯酸月桂酯240 129(3.8kpa)0.881 1.4332 0.001 涂料、粘合 剂、纺织整理 剂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用于软性聚 合物,在共聚 物中起内增 塑作用 -67 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 116 82(655pa) 1.138 1.427 ∞辐射固化体 系的稀释剂 和交联剂 中毒,可燃;加热分解释放刺激烟 雾 -15 丙烯酸-2-羟基 丙酯HPA 130 77(655pa) 1.057 1.445 ∞胶黏剂、涂料-7 甲基丙烯酸MAA 86 163(凝固点: 15) 1.015 1.4185 ∞涂料、绝缘材 料、粘合剂 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 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 部改变。对皮肤有刺激性,可 130 ’.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1、 物理与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 -75 沸点(℃): 80.0 相对密度(水=1): 0.9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8℃) 溶解性: 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2主要用途 丙烯酸甲酯: 败脂酸甲酯 methyl acrylate 分子式: C 4H 6O 2 分子量: 86.09 CAS 号: 96-33-3 危险货物编号: 32146 UN 编号: 1919

、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3、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3(O.C) 引燃温度(℃):468 爆炸下限%(V/V): 1.2 爆炸上限%(V/V):25.0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 生强烈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 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 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 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 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 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

、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20 前苏联 MAC(mg/m3): 5 TLVTN: OSHA 10ppm,35mg/m3[皮]; ACGIH 2ppm,7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高浓度接触,引起流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严重者口唇发白、呼吸困难、痉挛,因肺水肿而死亡。误服急性中毒者,出现口腔、胃、食管腐蚀症状,伴有虚脱、呼吸困难、躁动等。长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肝、肾病变。 5 、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货物编号:32146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

丙烯酸树脂

第五章丙烯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该类涂料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成膜树脂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组成上分,丙烯酸烯树脂包括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50年代,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经常按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常为水)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为单组分体系,施工方便,但涂膜的耐溶剂性较差;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称为反应交联型树脂,其成膜过程中伴有几个组分可反应基团的交联反应,因此涂膜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其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好,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在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三套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装置,极大促进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该类单体品种多,用途广,活性适中,可均聚也可与其它许多单体共聚。此外,常用的非丙烯酸单体有:苯乙烯、丙烯睛、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单体尤其是功能单体曾出不穷,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推动了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比较重要的功能单体有:有机硅单体,叔碳酸酯类单体(Veova 10,V eova 9, Veova11),氟单体(包括烯类氟单体:三氟氯乙烯、偏二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报告2011

丙烯酸及酯行业分析 报告 2011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行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1)行业相关的主要法规和政策 (5) (2)上述主要法规和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 二、行业概况 (7) 1、丙烯酸及酯产品简介 (7) 2、丙烯酸及酯形成的产业链 (7) 3、行业发展历程 (9) 三、行业市场情况 (11) 1、世界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1) (1)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1) (2)全球丙烯酸及酯行业的集中度较高 (12) 2、我国丙烯酸及酯市场概况 (13) (1)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稳定 (13) (2)行业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4) (3)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15) (4)行业国际竞争力逐年增强 (16) (5)影响行业供求的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 (17) (6)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9)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0) 1、丙烯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0) 2、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 (21) 3、丙烯酸及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2) 1、原材料供应 (23)

2、技术壁垒 (24) 3、资金壁垒 (24) 4、环保和政策壁垒 (25) 六、国内行业发展的特点 (25) 1、行业经营特点 (25) 2、行业的周期性 (25) 3、行业的区域性 (26) 4、行业的季节性 (2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7) 1、有利因素 (27) (1)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27) (2)出口前景看好 (28) (3)技术研发的后发优势 (28) (4)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29) 2、不利因素 (29) (1)资源、能源的制约 (29) (2)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30) (3)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30) 八、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31) 1、上游丙烯、醇类行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1) 2、下游产业与丙烯酸及酯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 (32) (1)丙烯酸高分子乳液行业 (32) (2)SAP行业 (32) (3)其他行业 (33)

最新丙烯酸及辛醇产业链

丙烯酸及辛醇产业链

一、丙烯酸产业链(总的产能165.7万t/a左右) 下游产业 ●通用丙烯酸酯(产能为106万t/a)→丙烯酸丁酯 (产量:67.7t/a)→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涂料 丙烯酸异辛酯(6.4t/a)→有机合成、粘结剂和涂料工业等 丙烯酸甲酯(9.5t/a)→有机合成中间体、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丙烯酸乙酯(12.4t/a)→丙烯酸乙酯-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丙烯酸乙酯-乙烯共聚物 涂料的防护液、皮革工业等 ●特种丙烯酸酯(产能为10万t/a)→含羟基单体→丙烯酸己内酯 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 2-羟-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 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单官能度单体→苄基丙烯酸 异癸基丙烯酸酯 十三烷基丙烯酸酯 双官能度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聚丁二醇二丙烯酸酯 三官能度单体→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 多官能度单体→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高吸水性树脂(SAP)(产能为21.8万t/a) 简介:高吸水性树脂(SAR)又称高吸水性聚合物(SAP)是一种含有羧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并具有一定的交联度的水 溶胀型高分子聚合物。他不溶于水,也不容于有机溶剂,却有着奇特的吸水性能和保水能力,同时又具备高分子材料的优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大,可达自身数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吸水速度可在数秒内生成凝胶,并且保水性强,即使 在受热、加压条件下也不易失水。对光、热、酸碱的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 用途:高吸水性树脂(SAP)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吸水、保水功能,可用于加工妇女卫生巾、婴 幼儿纸尿布,用作农业、园林、苗木移植用保水剂等,还可用作土木建筑工程中淤泥干燥剂,室内空气芳香剂,蔬菜,水果,纸烟的保鲜剂、防霉剂、其他工业领域的油水分离剂、阻燃剂、防水剂、防潮剂、固化剂以及吸水后体积膨胀的儿童 玩具等。高纯度丙烯酸是生产SAP的主要原料,近几年,需求量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洗涤剂(产能为1.0万t/a)、助剂→聚丙烯酸(PAA)(产能为4.7万t/a)→阻垢分散剂 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酸钠(PAAS)

丙烯酸甲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1、 物理与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大蒜的气味。 熔点(℃): -75 沸点(℃): 80.0 相对密度(水=1): 0.9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97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8℃) 溶解性: 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2、 主要用途 用于聚丙烯腈纤维的第二单体,胶粘剂。 丙烯酸甲酯: 败脂酸甲酯 methyl acrylate 分子式: C 4H 6O 2 分子量: 86.09 CAS 号: 96-33-3 危险货物编号: 32146 UN 编号: 1919

3、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闪点(℃):-3(O.C) 引燃温度(℃):468 爆炸下限%(V/V): 1.2 爆炸上限%(V/V):25.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空气。 禁配物:酸类、碱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20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OSHA 10ppm,35mg/m3[皮]; ACGIH 2ppm,7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

丙烯酸树脂基础知识

丙烯酸树脂基础知识 丙烯酸树脂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几其它烯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和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按生产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 1、乳液聚合: 是通过单体、引发剂及其反应溶剂一起反应聚合而成,一般所成树脂为固体含量为50%的树脂溶液,其一般反应用的溶为苯类(甲苯或是二甲苯)、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一般是单一或是混合。固乳液型的丙烯酸树脂一般会因溶剂的选择不同而使产品性能不一样。一般玻璃化温度较低,因为是用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下去反应。该类型的树脂可以有较高的固含量,可达到80%,可做高固体分涂料。 2、悬浮聚合: 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产工艺,是做为生产固体树脂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固体丙烯酸树脂一般都采用带甲基的丙烯酸酯的反应聚合。不带甲基的丙烯酸酯在反应滏中聚合反应不易控制,容易发粘而至爆锅。工艺流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助剂投入反应斧中然后放入蒸溜水反应。在一定时间和温度反应后再水洗,然后再烘干过滤等。其产品的生产控制较为严格,如在中间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其出来的产品就会有一定的影响,体现在颜色上面和分子量的差别。

中国丙烯酸产能现状及竞争格局

中国丙烯酸产能现状及竞争格局 2017 年中国丙烯酸产能情况 从2005 年起,我国丙烯酸行业迅速发展,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2014 年、2015 年是丙烯酸装置建成投产高峰年,生产厂家增至17 家,共新增155 万吨产能(2014 年、2015 年分别增长89 万吨、66 万吨),其中扩能企业有江苏裕廊、浙江卫星、扬子-巴斯夫、塑宁波等原有企业,还有新进入企业山东宏信化工、福建滨海化工、万洲石化、万华化学(600309)等。并且,除了新进入企业投产为一期项目,产能在10 万吨以下外,其他企业新增产能规模较大。 截至2016 年,我国丙烯酸的有效产能约295 万吨/年左右,占全球产能的36%。具体来看,2016 年国内丙烯酸行业未有新增产能,反而出现产能萎缩现象,相比2015 年减少了45 万吨/年左右,厂家通过控产的方式来调控市场供需来达到市场平衡。 整体来看,整个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后,产能利用率严重下 滑,2016 年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17 年国内也仅有华谊丙烯酸一期的16 万吨/年装置在一季度投产,考虑到其关停的老装置,实际上2017 年国内丙烯酸产能将维持在2016 年的水平,行业通过控制产能规模来维持盈利的模式未变。 从产量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丙烯酸产量增长迅速,1998 年我国丙烯酸产量为10.46 万吨,2010 年达到了102.86 万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28%。 2009-2015 年我国丙烯酸行业产能从114 万吨增加至340.2 万吨,期间复合增速达20%,产能高速扩张导致丙烯酸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严重,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