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1)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2)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和观察方法的设计;

测量: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

评价: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3)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

(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

(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1).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2)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3)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4)病因:流行病学认为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cause of disease)。

5)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认为导致人群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1)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2)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1.每一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随机抽样; 3.足够样本含量; 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

6.何为科赫法则?

1)科赫法则: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

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

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

2)由此形成特异病因说或单病因说。即每一种疾病必定是由某一种特异的病原物(如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第一个被证实符合科赫法则的疾病是炭疽。

7.简述病因的探索的程序与方法?

1)收集基础资料:通过病例报告、病例系列研究、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以及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可以为形成病因假设提供基础资料。

2)形成病因假设: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类推法

3)检验病因假设:最常用的是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检验,然后再用队列研究来验证因果联系。必要时可进一步应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来验证其因果联系。

8.简述病因推导的步骤与方法?

9.简述病因推断标准?

1. )关联强度;

2. )时间顺序;

3. )可重复性;

4. )合理性;

5. )生物学效应梯度关系;

6. )一致性;

7. )特异性;

8. )实验证据;

9. )相似性。

10.简述诊断试验研究时选择研究对象要点?

1.)病例组应当包括该病的各种不同临床类型:轻、中、重;早、中、晚期;典型的、非典型的;有、无并发症;治疗过、未治疗过等。

2.)对照组应选自确实无该病的其他病例,并且应包括易与该病相混淆的其他疾病,一般不能只选正常人做对照。

3.)病例组、对照组均应是同期进入研究的连续样本或者是按比例抽样样本,而不能由研究者随意选择。

11.何为金标准?常用的金标准有哪些?

标准诊断方法也称为金标准”(gold standard)是指临床医学界公认的当前最客观、最真实、最可靠的疾病诊断标准。

常用的金标准:

1)病理学诊断(组织活检或尸体解剖);

2)外科手术发现;

3)特殊的影像诊断(如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

4)病原学诊断;

5)临床综合诊断;

6)长期随访获得的肯定诊断。

12.何为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似然比、ROC曲线?

1)真实性(validity)是指诊断试验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评价真实性的常用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正确诊断指数等。

2)诊断试验的可靠性又称精确性或可重复性,是指诊断试验在完全相同条件

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3)预测值: 是指在已知试验结果的条件下,表明有或无该病的概率,又称预告值、诊断价值。

4)似然比:有病者得出某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称之为似然比(LR)。

是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似然比可以全面反映诊断试验的诊断价值。

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是以取不同阳性判断标准时的灵敏度为纵坐标,误

诊率为横坐标绘制所得的曲线。它表示灵敏度与特异度之间的相互关系。13.简述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与指标?

1.)是否与金标准进行同步独立盲法比较;

2.)研究对象的来源与构成情况是否清楚;

3.)样本含量是否足够;

4.)对“正常”值的定义是否准确、合理;

5.)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是否合适;

6.)诊断试验的可靠性高低;

7.)作为整组诊断试验的组成部分的试验应检测其贡献率;

8.)是否详细介绍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

9.)是否进行效用分析与适用性分析。

14.简述确定诊断标准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⑴鉴别诊断试验的繁简程度;

⑵漏掉一个可能病例的后果是否严重,早诊断疗效佳取高灵敏度,反之取高特异度;

⑶隔一定间隔期后再一次检查的可能性;

⑷该病的患病率:患病率高时诊断标准要放宽,以减少假阴性;患病率低时诊断标准要严格,以减少假阳性。

15.简述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1).尽量选用客观指标。

2).选择正确而合适的指标,对计量指标则应考虑合适的分界值,使其有尽

可能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对指标的测量,要把方法及可能影响结果的步骤及条件都进行标化。

4).联合试验

5).建立专科门诊。

6).转诊和会诊。

7).高危人群或有特殊临床表现人群。

16.何为临床试验?简述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1)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新药或新疗法,对照组给予标准(经典)疗法或安慰剂或不给予任何措施,追踪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毒副作用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2) 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1).临床试验是实验性而非观察性的研究。

(2).临床试验有严格的平行对照。

(3).临床试验属于动态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4).临床试验应特别注意受试者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5).临床试验的效应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

17.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注意或把握的要点?

临床试验设计应围绕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试验效应等3个基本要素展开

1)研究因素:处理因素是施加于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这种干预手段,常是研究的核心。

注意要点:处理因素的性质和强度;处理因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处理因素的数量; 处理因素的标准化

2)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要求。临床医学研究的对象,除了确定参考值和选择正常对照选用健康人外,多数是病人。

注意要点:诊断标准;样本代表性;对处理因素的反应性;合作性和安全性。

3)试验效应:试验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寻找一些能反映效应的指标,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缓解率、复发率、毒副作用、体征的改变和实验室测定结果等。

疗效评价研究必须有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特别作为最终确定疗效的指标,应简单、明确、客观。

18.简述临床试验确定效应指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⑴客观性:定量指标一般以客观记录为主,定性指标也应尽量用客观方法记

录,避免主观心理因素造成偏倚。

⑵特异性:要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能确切反应处理因素的效应,因而要尽

可能选用特异性指标,以防止非处理因素的干扰。

⑶灵敏性:对处理因素要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由于医学实验方法日新月异,

故应根据专业知识、研究目的和要求,选用新的灵敏指标。

⑷稳定性:任何实验指标都要求稳定性好,能被不同时间、地点和操作者重

复证实,误差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⑸结局性:尽可能选用结局性指标,少用中间性指标。

19.简述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置对照:一致性原则,对等原则

(2)随机分组:代表性,均衡性;

(3)盲法实施:排除信息偏倚;

(4)重复原则。

20.简述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原则?列举常用对照组类型?

(一)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原则:

⑴一致性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要求除处理因素外,

其他条件在理论是应完全一致。在临床试验中,实际上做不到完全一致,但应在防止和减少主要混杂因素的影响上达到一致。

1)组间样本的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烟酒史等应一致;

2)病情特点、预后因素以及同时接受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

3)试验条件如仪器、试剂及操作人员和方法等都应相同,不能一组用一套;

4)组间尽量同步进行,以消除时间因素造成的影响。

⑵对等原则:从统计学角度考虑,组间人数相等的组间合并误差最小,因此,

对照组的例数应与实验组例数相等,一般对照组例数不应少于实验组例数;

同等重视各组以避免霍桑效应。

(二)列举常用对照组类型:⑴随机同期对照;⑵空白对照;⑶安慰剂对照;

⑷交叉设计;⑸自身对照;⑹非随机同期对照;⑺历史性对照。

21.简述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方法?

⑴简单随机分组:如采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

⑵区组随机法:适用于临床病例先后就诊,逐步累积样本的随机方法。

⑶分层随机法:用对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病情特点等)先行分层,然后在层内随机分配病人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22.何为预后、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有哪些?

(1)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其不同结局发生概率的预测。

(2)预后因素(prognosistic factors)是指影响病人群体疾病结局的因素。(3)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⑴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⑵疾病本身的特点:疾病的性质、病程、临床类型、病变程度;

⑶病情轻重;

⑷患者身体素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等;

⑸医疗条件;

⑹社会与家庭因素;

⑺危险因素作用强度。

23.简述预后研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⑵各观察组间应均衡可比;

⑶明确的零点时间;

⑷明确的观察终点、合理随访期限与间隔时间;

⑸保证随访率;

⑹尽可能采用“盲法”观察;

⑺危险因素作用强度与预后。

24.简述预后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要点?

(一)常见偏倚有:

(1)集合偏倚,(2)零点偏倚,(3)迁移偏倚,(4)测量偏倚,(5)回忆

偏倚,(6)报告偏倚,(7)疑诊偏倚,(8)期望偏倚,(9)混杂偏倚。

(二)控制要点: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2)采用多种对照;

(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

(4)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5)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6)尽量采用客观指标的信息;

(7)随机分组;

(8)配对;

(9).标准化;

(10).分层分析与多因素分析。

25.何为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

(1)内部真实性:

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

(2)外部真实性:

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又称普遍性,回答一个研究能否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的人群。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到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仍然有效,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

26.简述偏倚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1)偏倚定义: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或资料分析阶段,由于设计者、操作者的人为因素,在选择观察对象、收集资料、处理数据、分析资料或解释结果时产生的各种系统误差。

(2)特性:偏倚是从样本研究中所得结果不能如实反映目标人群真实结果的一种系统误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3)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7.何为选择偏倚?简述选择偏倚控制方法?

(1)选择偏倚:是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与所研究的目标人群之间在某些特征方面存在的系统误差。本质:是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常见于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试验和横断面调查。

(2)控制选择偏倚的基本方法

1)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选择偏倚应有充分的了解、掌握;

2)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采取措施提高应答率;

4)采用多种对照。

28.何为信息偏倚?简述信息偏倚控制方法。

(1)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本质:测量、暴露、疾病、预后等时发生错误分类。

(2)简述信息偏倚控制方法:

1).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2).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

3).尽可能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4).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

5).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

6).如有可能,在收集时可增加一些“无关”信息,以分散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

7).研究者应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搞好研究工作的质量控制。

29.何为混杂偏倚?简述混杂偏倚控制要点。

(1)混杂偏倚: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的联系。

(2)简述混杂偏倚控制要点:研究工作中可在3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混杂偏倚。

1)在研究设计阶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杂因子发挥作用:限制,匹配,随机分组;

2)在资料收集阶段详细准确收集潜在混杂因子的资料;

3)在资料分析阶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分层分析,标准化,多变量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COX模型等)。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重点思考题

《流行病学》思考题 一、绪论 1.目前我国的流行病学定义是什么?该定义包含哪些特征?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4.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5.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二、疾病的分布 1.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联系和区别?使用发病率时应注意什么 2.若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和民族差异,其原因有哪些? 3.某地人口及其年龄、性别构成稳定,经三年观察,某病发病率逐年下降而患病率略有升高,可能是什么原因? 4.若某病分布呈现出家族聚集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描述性研究 1.简述现况研究的特点 2.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哪些? 3.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4.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5.现况调查研究的实施主要有哪些步骤? 四、队列研究 1.什么是队列研究?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简述队列研究优缺点 3.试述队列研究的便倚及其防止 4.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肺癌的队列研究中,获得如下资料:吸烟组肺癌的发病率为51.0/10万人年,非吸烟组的肺癌发病率为 5.0/10万人年,而一般人群(全人群)的肺癌发病率为21.0/10万人年。请据此计算吸烟暴露对肺癌发病的各项效应指标,并对其结果作出解释与评价。

五、病例对照研究 1.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何谓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其含义是什么? 3.什么叫配比?什么叫匹配过度?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正确进行配比? 4.如何正确理解、分析和解释OR值?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真实验和类实验?真实验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3.现场试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是什么? 4.什么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影响实验流行病学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七、理论流行病学 1.什么叫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有什么用途? 2.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抽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3.建立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4.试述理论流行病学在控制传染病中的重要意义。 八、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关系 1.什么是病因?其判定标准是什么? 2.试述研究的变异性与研究的真实性的关系 3.简述因果推断的标准 4.什么叫危险因素,从疾病的因素模型来看,流行病学研究的危险因素多为哪一层次的病因,特点是什么?请简要举例阐述研究该层次病因的意义。 九、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3.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4.在人群中实施计划免役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上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简答题 1、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 3、什么是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如何分类? 4、什么是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必须具备哪些内容? 5、对记账凭证的填制有哪些要求? 6、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7、简要说明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处理步骤,并分析其主要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8、什么是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为什么要进行平行登记? 单选 1、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视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D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实质重于形式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核算和监督 B、记账和算账 C、控制和分析 D、预测和决策 3、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在账户借方登记的是( A )。 A、费用的增加 B、收入的增加 C、费用的减少 D、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的是( B )。 A、实收资本 B、债权人权益 C、任意盈余公积 D、法定盈余公积 5、下列各项中,会使企业资产减少的是( B )。 A、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B、用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C、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D、接受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6、下列费用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 )。

A、制造费用 B、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设备折旧费 C、咨询费 D、技术转让费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销售费用”账户核算内容的是( C )。 A、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B、广告费 C、业务招待费 D、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8、将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时,下列属于成本计算账户的是( A )。 A、“材料采购”账户 B、“库存商品”账户 C、“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D、“制造费用”账户 9、将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时,下列属于备抵附加账户的是( C )。 A、“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B、“原材料”账户 C、“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D、“累计折旧”账户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审核内容的是( D )。 A、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B、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C、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D、会计科目的正确性 11、根据下列经济业务,不应当填制转账凭证的有( A )。 A、收回前欠货款存入银行 B、结转销售材料的成本 C、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D、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12、下列明细分类账中,应采用数量金额式账页的是( A )。 A、“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 B、“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 C、“管理费用”明细分类账 D、“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 13、下列各项中,应设置辅助性账簿登记的是( B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C、资本公积 D、无形资产 14、下列账簿中,可以采用卡片式账簿的是( D )。 A、现金日记账 B、总分类账 C、管理费用明细账 D、固定资产明细账 15、在下列财务报表中,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D )。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管理【教案§1P3或教材P4】 管理是指社会组织中,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使组织成员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系统【教案§4P8或教材P13】 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为达到整体的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 人本原理【教案§4P1或教材P13】 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态来进行管理。 决策【教案§5P1或教材P56】 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多种可行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计划【教案§6P2或教材P69】 是人们将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将来从事的活动进行系统地,详细地,周密地安排。 许诺原理【教材P79】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目标管理【教案§7P8—9或教材P80—61】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组织【教案§8P2或教材P90】 是静态意义上的有机整体或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和动态意义的组织行为或组织过程的有机统一。 管理幅度【教案§8P9】 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授权【教案§8P12或教材P101】 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 领导【教案§11P1 或教材P156】 是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使其为确定和实现组织或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 激励【教案§12P1 或教材P170】 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挖掘被激励者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引导、强化、改变人的行为。 沟通【教案§13P3或教材P194—195】 是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交换的过程。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临床流行病学-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5.8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0.5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5.9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了解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与健康0.5学时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2.DME:是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与评价,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 3.重复(replication)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或多次观察,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4.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某病发病率=某年(期)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 同年(期)暴露人口数。 5.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某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 6.死亡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常用的指标。 7.病死率: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8.生存率:指观察开始至少到某时点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概率。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常用1年和5年生存率来反映疾病严重性和预后指标。9.罹患率: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比较,其区别在于罹患率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使用比较灵活,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罹患率=观察期间新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数。 10.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暴露组发病率/ 非暴露组发病率 11.优势比OR:OR= 病例组中暴露人数/ 非暴露人数// 对照组中暴露人数/ 非暴露人数。 12.归因危险度(AR)又叫率差(rate difference, RD)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1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4.误差(error)是指研究的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偏离,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15.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由抽样而产生的误差,可影响研究的精确性,一般可通过统计学方法予以估计或评价。 16.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又称偏倚(bias),发生在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推断等各阶段,可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17.偏倚指的是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计,它系统地歪曲了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真实联系。 18.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暴露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9. 队列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0.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也即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也叫结果变量,简称为结局。 2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将合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病死率、治愈率),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供参考

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 个特点。 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着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 、人 益。 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病因:在引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条件、特征,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即是病因(cause of disease)。 危险因素:导致人群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 因素(risk factor)。 5.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常用抽样方法有哪些?抽样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使用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抽样调查的原则:1.保证每一个个体具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2.必须随机抽样;3.足够的样本含量;4.抽取的调查对象分布均匀。 6.何为科赫法则? 答:Koch (科赫)还提出了着名的科赫法则,即①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②此微生物必须能分离到并纯培养;③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特异疾病;④从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该微生物并加以鉴定。由此形成特异病因说或单病

@第5章 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5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选题 1.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 A )。 A. 长期股权投资 B. 交易性金融资产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D. 持有至到期投资 2.甲公司长期持有乙公司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2013年1月1日,该项投资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2013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 200万元。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万元。 A.1300 B.1380 C.1500 D.1620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该题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甲公司应按照持股比例确认为投资收益,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甲公司不做账务处理,则甲公司2014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仍为初始入账价值1300万元。 3.下列各项中,不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的是(C)。 A.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下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B.支付与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 C.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 D.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的金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计入当期损益的事项。 选项A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选项B计入投资损失,处理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选项C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处理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选项D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2014年1月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 200万元取得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持有的股份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另支付相关税费5万元。甲公司对乙公司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长期股权投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该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3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09年度现金股利共200万元。2014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4年1月5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入账价值为(D )万元。 A.1005 B.1220 C.1020 D.1205 5.甲公司2013年1月5日支付价款2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的股份,准备长期持有,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对乙公司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一般为 1, 2 天、1, 2 周或 1, 2 个月,最长不宜超过 2, 3 个月。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 RR (relative 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 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 Over matching: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 Double blind: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 Nest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思考题

对流行病学学科有什么样的认识? 通过对流行病学历史的学习,我认识到:流行病学的发展最早始于对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随后因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促使的学科迅速发展,并成功将流行病学用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而现代流行病学则将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从传染病扩大到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同时对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发展至今,流行病学已逐渐开始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流行病学这门学科,我认为它是研究对象具有群体特点,通过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人群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与全面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干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保护人群健康目的的一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 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说明流行病学这一学科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历史发展使其逐渐形成学科特点,并通过学科先驱们的不断努力,是流行病学逐渐成熟,使人们对其定义逐渐清晰明朗。而定义应用于现代,对其的诠释包括一、流行病学是以传染病为主的研究内容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扩大到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状态,包括疾病、伤害和健康三个层次。二、流行病学任务包括三个阶段;1、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来实现。2、找出原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和原因;3、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结果,找出预防或控制的策略或措施。三、从方法学看,流行病学以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为其基本,以观察法最重要。四、流行病学学科中三大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 1、群体的特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现象与健康状态,即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问题的起点。 2、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作业复习与思考题答案

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练习册答案 练习一答案: 1、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如下: 1)把网络操作分成复杂性较低的单元,结构清晰,易于实现和维护 2)定义并提供了具有兼容性的标准接口 3)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4)独立性强——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5)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层内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6)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不会影响另外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个区域的网络可单 独升级或改造 2、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通信)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网络协议=语义+语法+规则) 3、OSI七层: 1)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 递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 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 3)网络层: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 4)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 5)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6)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7)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

足用户的需要。 4、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UDP协议是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5、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是发生在网络层。主要功能有路由选择,多路重发以及出错检 测等。 6、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主要有: 1)电子邮件E-MAIL. 2)远程登陆Telnet 3)文件传输FTP. 4)WWW服务 5)电子邮件服务 7、一台微机、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选择一个为用户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ISP。 练习二答案: 1、主要包括: 1)可靠性高。 2)极强的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功能。 5)开放性好。 UNIX系统一开始就作为开放系统,UNIX操作系统的源程序一开始 就向学术界开放。 6)通用。UNIX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通用性,使之适合于不同类型(分时和批 处理)用户的需要。 2、主要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