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及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地理组

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考查考生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统一评价,并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通过对高考地理试题的评析及考生考试质量分析得知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应用性及人文性等等,高三教学应更加关注课程改革,重视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加强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等培养。

一、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点

本着“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的高考命题原则,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地理命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1、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因此重视考查基本、核心的主干地理知识掌握、强调考查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试卷命题比较大众化,没有很怪偏的题目。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考生感觉比较亲切,没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如选择题第一题考查“主要粮食作物分布问题”,问答题则考查了沙尘暴现象。试题围绕地理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的考查,同时也突出基本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我国4个省2004年3种谷物的种植面积”柱状统计图、“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曲线图、“中、美、日、俄4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统计表、“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示意图和“146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图,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判断,分析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判断不同国家的能源消费状况,时间计算,探究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应用地理学原理归纳武汉和上海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和影响长江中下游5个城市区位共同的地理因素,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不回避已考过的知识,如时间的计算几乎年年考,“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也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等等。

2、重视图表的解读,突出学科特点,考查能力。地理学科有十项能力要求,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纲中的能力要求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在考试中体现明显,如运用图表技能(如柱状图、曲线图、数据表、经纬网区域图、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地理计算能力,阐述地理事物能力,图像文字信息获取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的能力等等。全卷地理试题均以图表形式呈现信息(7图1表),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突出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例

第36、39题的基本信息如下表:

从上表看这两大题均以区域图为载体直接切入,强化了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强化了阐述地理事物和探究地理问题等能力考查,综合性强。

3、延续学科内综合为主的考试原则。基于我国目前高中阶段的课程主要为分科课程,试题的呈现形式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地理试题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其中1-2题是谷物类型、省份的判断,3-5题是气温、降水量、雪线高度分析及其关系的判断,6-8题是四个国家能源消费情况判断,9-11题是时间的计算。第II卷综合分析题共56分,其中第36题属于学科内综合题,共36分,虽然以“沙尘暴”切入,综合考查该区域的地形分布、地表环境特征、春季的天气特征等等,探究“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以及多发的自然原因;全卷中只有一道地理题和政史综合即39题,各科占20分,但是以区域图切入,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将提取信息等能力要求都很高,是一组各学科综合题。但是小题中仍然是学科内知识,如(3)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4)影响A、B、C、D、E城市的区位,除交通因素以外,还有哪些共同的地理因素?(5)分别写出目前经过A、B、C三个城市的我国南北铁路干线的名称。

4、取材新颖,关注现实,时代特征鲜明。“关注现实,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价值观”是文综命题的“主旋律”之一,今年的试题比较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命题取材十分注重现实问题。试题以图像为载体,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设置情境,体现出试题的实际价值,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直观性。今年地理试题的主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三农问题――中国农作物分布状况;二是能源问题――世界能源消费状况及能源消费构成;三、是环境问题――沙尘暴问题;四、区域整治与发展问题――长江三角洲。这些主题的取材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于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当今中国、世界所面临的自然、经济、政治等重大问题,培养一个负责任的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现代公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命题取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问题,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

5、以自然地理为基础,解决人文地理问题。地理试题中自然地理占58分,人文地理占42分。与2005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大致相同,但2006年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紧密(具体见附表一)。

二、考生成绩统计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共300分。其中第I卷(选择题35题)共140分,第II卷(非选择题4题)共160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各100分。

经过对全省考生高考文综测试的第II卷(160分)测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以及地理卷第I卷选择题(44分)测试成绩统计结果显示:高考文综测试及地理卷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但是第II 卷综合题难度明显下降,全卷总体难度较2005年走低些。改变了一贯以来地理试题相对较难与政治、历史试题相对较易的局面。(见表1-4)

表1: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地理卷第I卷选择题各题得分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

表2: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各学科成绩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

表3: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各题成绩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

表4:2006年福建省高考文综测试第II卷得分统计(福建师大评卷点)

从表8、表9、表10的考生成绩统计数据比较可知,2006年文综第II卷总分160分,平均分75.86分、得分率47.41%,分别比2005年高5.96分和3.41%.其中地理总分56分,平均分28.09分,得分率50.16%;历史总分52分,平均分20.99分,、得分40.37%;政治总分52分,平均分26.78分,得分率51.50%。地理学科介于政治与历史之间。

从涉及到地理学科的题目来看,第36题为地理学科题,总分36分,平均分18.69分,得分率51.92%。第39题为3个学科综合题,其中第(3)、(4)、(5)小题为地理题,分数20分,平均分

9.40分,得分率47.00%。比同题中历史、政治的得分率分别高4.90%和低0.30%。

三、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分析

对考生答题典型错误分析,主要的错误原因可以归纳为“四差”。

1、地理图象读析能力差。考生不善于从试卷提供的地理图象中提取关键的有效信息。如第36题,许多考生不能从沙尘暴数量随季节变化图中正确读出沙尘暴季节分布的特点。错误的答案有:沙尘暴集中在1—6月或月份写不完整;冬春季节;冬季和春初;夏冬季节等;大多数学生不能从450年来,准确答出沙尘暴数量随年份变化的规律。有的答“不确定”、“心电图”“、不规则”、“有高有低”、“呈正相关”、“先升后降”等。不能从图中提取关键词:“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征”答成“沙尘暴多发区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有些学生漏答“季节”,“说明其自然原因”答成“沙尘暴多发区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

2、地理概念原理理解差。考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原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概念不清。如36题(3)题目中“地表环境特点”有的考生没有掌握牢固,不知“地表环境特点”答什么。“沙漠广布”与“土地沙漠化”等概念混淆;基本原理没有掌握:春季影响我国西北及华北地区的大气环流是什么?有些考生写错;生活常识不会灵活应用到解题中:如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发生的次数,许多考生达成11.8等。再如39题将“亚热带季风气候”写成“季风气候”;“平原”与“平地”、“地势”与“地形”、“城市用水”与“灌溉用水”等概念理解不清,相互混淆。

3、地理空间定位差。如36题如将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位置颠倒、将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位置互换、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写成其它地区。再如39题将长江误判为黄河,E判断为天津、杭州;将E判断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将A、B、C、D、E几个城市定位在华北平原;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经过的位置混乱。

4、地理书面表达规范差。不解题意,乱走“江湖”,逻辑紊乱,语言不精练,没有关键词,地理专业术语频错。如准噶尔盆地的“噶”写成“葛”;“柴达木”写成“柴打木”、“柴大木”、“材大木”等;“塔里木盆地写成“塔里木河盆地”;快行冷锋答成快行冷“风”;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等。如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特点只写成因和过程,不写结果;干旱、半干旱是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特点之一,但学生只答“降水少”或“半干旱”等。

四、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对教学的启示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对这几年高考试题研究,“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仍然是高考命题的主旋律。据研究统计高考命题有4个“变”和4个“不变”。“变”主要表现在:○1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2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年年都有所变化;○3热点问题趋于平淡,回归教材;○4试题选材新颖,创新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1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2以能力立意为主;○3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区域性与综合性;○4试题选材取源于现实生活生产中。所以不回避已考过的考点,如时间计算几乎年年考,但是试题的选材逐步源于生活、生产中(炒欧元、日偏食等)。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考生的潜能,重视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对知识进行归类,举一仿三,多角度训练,寻找规律,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2、注重基础,以能力立意为主。

高考命题脱离不了中学教学实际、考试大纲、课程标准、中学教学内容。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等等均是高考文综测试地理命题的主要方向。所以要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分布、变化规律。从整体上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并理解性地记忆。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综合,把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融为一体。因此教学中仍然依据考纲,落实考点,以双基为本,能力立意为主,把握教学的方向。

3、强调考查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信息既包括文字信息,也包括图象信息。地理信息重要载体是各种图表如区域经纬网地图、各种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图表及示意图等等。统计表明,文综卷地理试题中出现的图形的幅数分别是:2004年旧教材卷共8幅,涉及内容所占分值比重的86%;2005年全国卷III共占4幅,所占分值比重的80%;2006年全国卷I共占7幅,所占分值比重的88%。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阅读和分析各

种图表的良好习惯。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培养。

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考查主题鲜明,涉及到人文关怀、世界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科技发展,与我国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能源、交通、对外贸易、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活学活用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和预测,并能分析、说明地理事物成因,解决实际问题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现实问题载体,而折射出扎实的学科知识底蕴,因此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与地理相关的热点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例如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的形成过程,某天气现象的形成过程,某产业部门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某环境问题形成过程等。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学习有用的地理,把现实问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究高考考试大纲、近几年高考试题,明确高考命题方向,明确高考考点与常考点并加强落实。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梳理学科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明确主干知识、理清知识联系、分清知识差异,夯实学科基础,提升能力,掌握答题技巧,优化应试心理,确确实实地搞好高考地理复习,信心十足地迎接高考。

附表一:试题内容构成(2006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布)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共三大题,卷面50分,其中选择20分,读图题30分,简 答题5分,试题紧扣课标,五个单元都囊括进来,较好的体现了本 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考察学生能力,相对前四年的考题,更加灵活 一些,也更加能够考察学生的能力。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 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 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 能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得分情况 采用随机抽查各班试卷各20分,又从60份中任意抽取20份作 为样本,得分折合为百分。基本情况:80以上9人,60以上14人,不及格6人(其中低分2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32分。 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大题的1、2、6、7、9、11、13、15,这 些题目正确率达到90%左右;二大题16(1)(2)(7)(8),17(1)(2)(6)(7),18(1)(5)(6)(7);三18、19。 错得较多的题目:一3、4、5、10;二16(5)(6);17(4)、18(1)最后一空,(3)(4)。 三得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试卷反映的较好情况 1彰显了“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 了提高,做题时候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考虑问题,克服 了过去经常出现的“蒙”,盲目解答。做选择的时候,基本是按照 肯定一个并能找到否定另外三个选项的理由。

2“地图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刘金凤老师指导下,最终圈定了 13幅必须掌握的地图,总复习的时候又缩小到8副,对这八幅地图,反复的练习,通过记忆、填写、勾画草图、提问等方式,强化训练,今年读图题明显好于以往,学生看到图很亲切,没有畏惧感。 3复习对路,今年的复习分单元确定了目标,梳理了知识点,然 后记忆、理解、口头抽查,最后进行了检测反馈,相对比较落实。 (二)失分主要原因 2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 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 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 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 的方法领悟不够。 6台湾的地势特征,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够灵活和精确,也导致丢 分严重。 四今后改进办法 1要坚信不疑的将高效课堂模式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今年是探 索阶段,师生都还不够熟练,出现了预习和谈论占用时间过多,展 示不够充分,反馈不够落实,有夹生饭现象。一定要处理好 “导”“教”“学”的关系。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精心编写导学案,加强小组建设,落实我校指定的“九大流程”。 2着手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特别是后进生尾巴大的问题,在地 里学科里还是相当的突出,要上后进生找到学习地里的乐趣,给予 他们展示表现的机会,提出合理的奋斗目标,采用一对一结对子帮 扶措施。既要理性看待学生差距,也要力求缩小差距,可以让后进 生放弃一部分不能够理解的东西,也要夯实基础,在低中档难度的 知识点上,加强检查与督促。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2018中学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报告汇总情况

2018中考分析汇总 2018中考地理卷整体评析 搜狐教育06-28 17:53 一、试卷整体分析 从试卷容来看,考查较为全面,依照中考考试说明,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 从试卷材料来看,题目结合歌曲、文学作品以及诗词等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价值观的作用。同时结合史料以及当下热点时事,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关注度。 从选择题来看: 1、2题考查聚落类型和聚落特点。 3、4、5题考查地图与交通运输方式。 6题考查天气。 7、8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 9、10、11题考查人口增长。 12、13题考查河流和湖泊。 14、15、16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17、18、19题考查自然灾害。 20、21题考查西北地区以及农业的自然条件。 22、23题考查。 24、25题考查民居。 26、27、28、29题考查北欧瑞典。 30、31、32题考查南海和东南亚。 33、34题考查国家概况和国际经济合作。 35、36、37题考查南极地区。 38、39、40题考查地球运动。 从综合题来看: 41题以为背景,考查的历史文化、地势河流,以及水资源的知识。 42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知识。 43题以地中海为背景,考查地中海的位置、气候,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

关系。 44题以秘鲁为背景,考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综上,本次考试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考点 分析 三、2019届考生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 2. 联系生活,注重生活体验 3. 回顾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 4. 扩展知识面,关注时政。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其中考试成绩如下: 一年级数学参考人数19人,总分869,平均分45.74,及格率31.58%。六年级数学参考人数21人,总分622,平均分29.62,及格率9.5%,优秀率9.5%。 透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时间控制不当,无法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做答,还有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才考了20多分钟就交卷了,影响了水平的发挥。试卷中最不理想的是计算题和运用题。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

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助“困”,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 一、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等图像信息,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的"第二双眼睛"。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 2.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注重基础,培养技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不要双基,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及地理技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教给学生方法,联系实际,培养技能,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问题,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指导学生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

(完整)八年级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八年级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向金凤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分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20个单项选择题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综合题有四个读图分析题:21题考察了疆域及邻国知识吧。22题考察了山脉分布知识。24题考察了青藏高原有关知识;26题考察了人口分布有关知识23题是连线题、考察了少数民族有关知识;23题是连线题、考察了耕地分布有关知识。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疆域与邻国,人口和民族,主要山脉及地形区等,知识的覆盖面很大。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运动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本册以地球和地图、地球的、气候要素的分析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很多试题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第13题,考查根据描述判断聚落的基本形态,把相关知识整合、迁移,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性较大,综合性强。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 总的来说,本次试卷有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成绩分析 1、基本数据及总体情况 (1)考试成绩。本次测试,校均分51.96,我所带的189班均分49.69,190班均分52.96,191班均分192班均分49.73,48.88,成绩不够理想,合格率不高,与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2)班级间成绩不平衡,差距较大。从统计数据来看,有些班级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较多,低分层面大,与学业考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最高分可达100分,最低分10分左右,学生分化较严重。 2、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试卷分析人:温南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二〇一八年六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地理 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温南 一、试题总体特点 本次考试范围为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八年级地理上、下册四册教材全部内容。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本次试卷结合热点,试题灵活,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丰富,突出地理教学的特色,所有的题目都结合地图展开。首先从试卷内容上看,基于课程标准,按照以往的命题规律,无图不成题,无材料不成题,并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具体如下: 1—3题,河南省铁路线分布图,以河南乡土地理作为切入点,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话题——旅行,并通过文字材料介绍河南的旅游资源:信阳毛尖和洛阳的龙门石窟等,考查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方式、地球的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以及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和经过郑州的主要铁路线等相关内容;4—6题,借助古文文字材料“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和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生必须首先能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日南至——就是冬至日的信息,然后判定运行位置,最后结合材料中信息能得到生活中影长情况示意图;7—9题,世界某气候分布示意图和气温降水量图考查某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不同气候类型下对应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0—12题,通过黄河科考站位置示

意图,考查以极地为投影的经纬网图的地理坐标以及通过判断黄河站所在的半球,判定最适合的科学考察的时间;13—15题,通过墨西哥等高线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都市区”考查等高线示意图的判读和地形类型以及解释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对气候以及人类聚落的影响;16—17题,通过对蜂巢屋的形态描述以及西亚的气候特点分析和蜂巢屋的分布以及景观图,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当地自然环境和墙体厚度与气候的关系;18—19题,通过插秧这种农业活动以及图片,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差异以及气候差异;20—22题,通过京新高速公路及临白段公路和沙漠景观图,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提取文字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考查临白段公路的自然环境下的灾害和植被对于当地环境的重要作用。23—25题,通过郑州郑东新区的地标大玉米在雾霾环境下的景观图,考查常见的天气符号,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以及在雾霾天气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26题,通过对某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下的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以及结合身边的地理,分析水质调查时检测到农药残留的位置和原因;27题,通过欧洲局部地区图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分析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的气候差异,通过莱茵河自然地理环境,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28题,通过和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的乳胶枕,乳胶的生活环境和分布图,考查天然橡胶的分布地区的描述、气候条件、以及本区域生产乳胶枕的有利条件;29题,通过对石油化工业的文字材料介绍和我国主要石化企业分布图,油气资源分布图,考查石油资源的分布、企业的其中分布描述,以及分析发展石化工业的主导条件。

八年级地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随着本次考试评卷工作的结束,我对所任八年级地理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及时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取得成绩,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地理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试卷评价 从整体上看,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有一定层次性,能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学生成绩优劣,个别题目还给学生拓展了新的空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是新形势下一套很好的试卷。 本次试卷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二、综合题。日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题选择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综合题,旨在考察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本题有部分同学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二、成绩分析 所任四个班的成绩较上学期平均分提高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尽管与学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也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平均分最高的班与最低的班之间的差距缩小。这充分说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和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得分。从答题情况可以总结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不太重视读图,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4、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地理概念混乱。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本身内容关注不够,试卷中出现的课本原题和原图也不能很好解答,直接影响试卷成绩的提高。 6.学习消极被动。 四、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结合学生的平时学习以及考试,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还存在以下不足: 1、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学习方法培养不够。

福建省中考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2007年福建省中考地理学科试卷质量分析评价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2007年福建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的精神,促进我省中学地理教育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提高我省初中学业地理命题的质量,依据命题必须遵循导向性、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的评价原则,本文对2007年福建省九地市初中学业的地理科试卷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考试命题概况 1.各地市材料报送情况 除厦门地区未将地理学科纳入中考升学考试科目外,其余八地市均将地理列入中考科目。现将九地市初中地理试卷的材料报送情况统计如下表。 表一2007年各市初中地理试卷的材料报送情况表

2.考试命题过程管理 从各地的材料可知,各市的命题(审题)人员大都由当地教研员和中学骨干教师组成,重视中、高级职称的搭配比例,各市的命题人员大都参加过省级以上的中考命题培训。各设区市都非常重视对中考命题的管理,均能按照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组建命题组和审题组,具体人员配备如下: 表二 2007年各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情况统计表 从表二可知,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均由各市自行组织 命 题,大部分地市的命题人员 兼有审 题职责。各市命题人数不等,其中命题人员大于3人的有5个市,占总数的55%,个别市命题人员较少。各地命题的时间有所差异,最多30天,最少5天。命题时间过长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命题时间过短或命题人员过少都难以保证试题质量。各市应根据本地实际,酌情确定合适的命题天数。在上报的自评报告中,各市对审题情况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各地试卷总体上能遵循《地理课程标准》和《2007年福建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内容努力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注重落实课程三维目标的是命题人员的追求,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在考试中落实不太好,不仅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很少,而且质量也有待提高。由于笔试本身的限制,试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及学生发展性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从考试有效性分析来看,除厦门外,其余八地市地理学科初中学业考试基本上有利于纠正学生过分偏科的现象,能有效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正常有序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试卷的形式与结构 1.考试形式 2007年我省除厦门地区外,八地市地理中考均采用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实现了两考合一,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试卷满分分值为100分。各市在地理学科成绩的表现形式上稍有所区别,

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新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今年我市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为: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关于初中学业考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重视初中地理教材的作用,充分考虑我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合理控制试题难度,力图通过学业考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结构及特点 1、试题结构 2009年地理试题包括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10个,每题2分,其中中国部分5个,世界部分5个。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具有一定的梯度,旨在既能使正常学习的学生都能及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又能提高选拔功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试题在内容设置上既注重基础知识运用,又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查,既突出学科重点、考点、主干知识,又有效的结合了社会的重要热点、焦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整

套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明显降低,很好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2、考查内容及考查要点分析 3、试题特点 今年地理试卷总体框架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阅读量和书写量大致相当。试题的梯度较去年突出,预设全卷难度值为0.65左右。从总体上看,全卷难度略低于去年。试题在去年命题经验的

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了某些有创意的情境材料,较好地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学业考试方面的要求。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的指导思想,稳中有变,力求创新,具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 按我市初中地理的教学实际,试题高度突出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中国地理约50%;世界地理约50%。两个综合题也分别落实到中国区域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之中,且各占10分,结构较为合理。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立意,全部试题均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命制,没有偏题、怪题,难度结构中约80%为容易题。 (2)、能力性 从总体上看,全卷试题体现出“简单加灵活”的风格。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注重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等高线地形图、经纬网判读,借助倾斜的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叠加,考查了考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并结合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6题,通过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探究,考查考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第37题涉及到了粮食作物、土地利用类型、中国的降水

关于八年级地理上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上)八年级地理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析 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和空间定位能力,学生能通过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来解答题目,难度适中,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试题包括单选题、读图分析题两部分,试题以课本为主,注重基础,题型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题量适中,难、中、易比例适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二、成绩统计 我校参加考试人数为123人 ,最低分58分,最高分95分。一班平均分75分,二班69分、三班76分。 三、评卷感言 1.从命题意图看,考查重点以识记的题型为主,也包括一部分的读图分析题,使初、高中在试题形式上的差别缩小,更重要的是考查角度的转变,侧重于能力的考查,符合课改的理念。如第四大题的1、2、3、4题就突出了学生要会利用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解答问题。 2.地理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同样地理试卷也离不开地图。从试卷看有40%以上的题目是要通过读图来解题的,若加上无图考图的题目则比重可达 65%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调动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解答地理题目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 3.纵观全卷难度并不大,但不少同学成绩并不理想,除了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花一定的时间学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答题粗心大意,答题不得要领。所以平常要处理好“念”与“练”的关系,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答题的好习惯,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准确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能力。克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减少错别字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四、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报告

....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期末考试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姜洪杰 一、试题的情况 这次期末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从试题内容看,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分析技能,绝大部分是书本内容以及测试做过的类似题目。因此,本次试题的难度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中等的题目,少部分难题。归结起来整份试卷有以下这几点好的方面: 1、知识点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覆盖整本书内容,其中又以期中考试以后的内容为重点。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为主。 3、重视对地理读图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气候知识的考查。 不足之处: 1、相对来说题目的综合性不是很强,只是相对独立。 2、试卷应该出创新题目,考查学生创新思维。 二、答题的情况:优秀率(86分以上)基本达标(平均7.5人),及格率偏低。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25小题共50分。 第13、14、17、20题做错最多,学生错在不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看书不够全面; 第23,24,25题做错的也较多,主要是对课本的天气预报图形不熟悉,对世界只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没有能记住,对气候的特点容易混淆,对世界上主要的国际组织了解不够,造成失分。

(二)综合题答题情况: 第26题6分,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熟悉,丢2--3分。 第27题,东西半球图,共9分。以基础知识为主,失分较少。个别同学连东西半球的识别也出现失误。 第28题,考察世界主要大的地形名称,共8分,失分最后一个小题,答案严格按照课本内容叙述,否则就不对。 第29题,考的是世界人口分布,共8分,失分多,属于期中考试前的内容,可能遗忘较多。 第30题,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10分,失分最多的是最后一个小题,属于课本阅读内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第31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9分,最后一题简答失分最重,是地理学习中学生最不愿记忆的题目,要重视课本活动题的识记。 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从成绩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得分率很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按照要求作答,选择题没有一个同学留空,问答题也全部作答完整没有留着空白,而且答题的效率比较高。学生的错别字比以前减少,并且书写也比以前工整; 问题:一是选择题,能拿到满分的同学不多。 二是整体答题方面虽然不错,但是有部分题目做过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做不对。 三是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不是很全面,或者看题目不仔细。 四、今后的工作措施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学生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只有认识到地理科的重要性,才会让学生重视地理,从而学好地理。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每一节课都当作提升地理学科成绩的重要机会,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综合地理能力。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之以渔”。一是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填图、绘图,提高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学会上养成学习地理时手不离图的好习惯。三是强化学生预习、听课、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安排学生课余时间进行野外实地考察研究,增加对家乡地理的熟悉,学好身边的地理。

八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附件4 **学区(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学科质量检测总结 一、本次质量检测各学科成绩统计(分学科统计) (一)地理 1.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数学(同上) (三)英语(同上)

(四)物理(同上) (五)政治(同上) (六)历史(同上) (七)地理(同上) (八)生物(同上) 二、对本次质量检测各年级、各学科成绩的分析 本次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突出,符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覆盖面广,题目难、易比例恰当。 (一)试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 本次考试试卷的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由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三种题型组成。考查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内容。 (二)试卷的特点——重读图,题灵活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面面俱到、无所不

考,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由此可见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三、本单位在本次质量检测中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分析及改进办法 1、填空题答题情况 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出错较多的题2题、9题,属于审题不清,温带看成温度带;天山南北两侧地形区,写成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这一题考查的都是地理基础知识。 2、选择题答题情况 单选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出错比较多的是9题、12题、13题、20题。重点考查学生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总体上反映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记忆不够准确。 3、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综合题共4大题,40分。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长江沿江地形图。从学生的答题看,部分学生的读图能力薄弱,低分率偏高也主要就是由读图这方面造成的。尤其第4题,虽然教师在讲长江沿江地形图时曾经讲过,由于超范围老师没让复习,许多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只有少数学生此题得了满分,大多数学生都是错误一片,甚是可惜,这同时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多加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总之,答卷情况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的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七年级地理质量分析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评价: 1.本试卷难易度适中,没有偏题和怪题,符合初一学生地理学习的要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2.本试卷覆盖面较广,考察了七下地理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并且试卷中呈现试题应答方式灵活,有选择题、综合题,有读饼状图和气候类型图等,要求死记知识应答题型点较少,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同时也给地理教师今后的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3. 本试题考察了学生在平时地理学习中对于图的认识和记忆情况,以及在头脑中形成图的印象程度和灵活利用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各知识点能力。 4.试卷中涉及上册的知识比较多,虽然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联系,但是由于学生遗忘较多,所以错误率较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含平均分、及格率(60分为及格)、优秀率(85分为优秀)、低分率(30分为低分)。 2、各小题抽样得分情况:各小题的得分率(抽样统计,要说明样本数)题号 1 6 9 13 14 16 17 19 23 27 30 分值 2 2 2 2 2 2 2 2 2 12 7 均分 1 0.6 1.3 0.5 2 0.8 1.7 1.5 0.3 4.3 2.2 得分率50 33 77 25 100 42 83 75 16 36 31 样本数说明:一共6个考室,每考室随机抽出2名学生,

3、答题情况分析:尤其要对学生错误原因进行深入、详细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掌握地比较好。失分较多的是第6、11、13、16、23等题,由于题目比较灵活,学生如果没有认真审题就容易出错;结合图表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些学生读图能力较为薄弱;有些涉及上册知识,学生遗忘的比较多等这些原因使得错误率较高。 (二)综合题分析:综合题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是否牢固,读图能力是否扎实,以及应用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难度中等以上,各个题目涉及不同地区的知识,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海洋等自然地理部分和国家、经济、语言、文化、宗教等人文地理。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有:26题的第4、5两小题,27题的第2、3题,30题的1、2、4题,这些题目比较多的涉及上册的知识,学生遗忘知识是重要原因。 三、教学改进思路 1.创造性使用教材: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地调整、重组和补充。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落实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读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尤其是在地理教材中更加突出其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强化平时训练。 4.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学过的知识。 学校霞浦四中撰稿人黄伏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