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立行立言

——学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

2011-11-06

《左传》曾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用这“三立说”也甚合适,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好人、学规范、求真知。

今年暑期,笔者在北师大培训时看到印象深刻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想到:学生行为要规范,首先是教师行为须规范。

教师是学生品德的楷模

汉代马融认为:“师者,教人以事而谕诸德也。”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政治伦理道德。你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不是不经意间在随意抨击社会,你是不是在升旗仪式上讲着空话,你是不是关心着国家时政大事?你要培养学生的孝德,你身居城市有没有常回家看看,你在重阳节有没有给双亲带去问候,你有没有为父母洗过一次脚或是递上过一次毛巾?你要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品质,你能不能为贫困学生送去足够的关爱,你能不能承认你说错过什么?我想,作为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肯定。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播撒德行的种子,只有为师者现身说法,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还应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吕氏春秋》载:“学者师达尔有才。”意思是说:学生得到好老师的指导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战国时期,一些原先曾是“刑戮死辱之人”因“得之于学”而成为著名贤士。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哪怕是最顽劣的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之深。那么,你要求学生守时,你自己首先要课前侯课、准时下课;你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你自己在办公室就不该大声说笑;你要求学生不玩电脑,你该清楚你上班时在电脑前该干什么;你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你的办公桌上就该井然有序;你要求学生书写端正,你的批作符号、评语就该规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先践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本文所指的学习是指求学问,也就是读书。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求知态度也起着关键作用。师者“诲人不倦”,学生就“学而不厌”,教师勤奋,可以改变学生的懒惰。学生一题一题在做,一步一步在演算,你说教师该不该一题一字地批阅呢?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你的备课本是不是该及时书写呢?要求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你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准确回答学生

的提问时,是不是该谦虚诚实地说“课后待我弄清楚了再来告诉大家”呢?诸如此类,教师良好的教风、虚心的治学态度,都将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习上进心。

教师从事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可谓任重道远,打铁先需自身硬,学生行为规范需要从我做起。

曾国藩

曾国藩戒烟 “吸烟容易,戒烟难。”对于吸烟成瘾的人来说,戒烟是一场心瘾与灵魂之间毅力和决心的搏杀。染烟瘾易,戒烟瘾难。普通人戒烟痛苦,名人戒烟亦痛苦。名人也是人,其戒烟之苦形同炼狱。身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年轻时候,也跟普通青年一样,爱上了吸烟,上了瘾,累戒不止。为了戒这烟,毅力非凡的曾国藩也经历了一场历时多年的心灵折磨。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烟客,在父亲的影响下,曾国藩从小就习惯了浓浓的土烟味,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枪棍”。曾家人吸的是那种湘中人自产的草烟。农家人选择自家地地道道的沙土栽种,用的是淘末灰,陈土砖灰,鸡粪灰等肥料种植出来的,既恼、又辣、劲头足,吸上一口,比吃鸦片还过瘾。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 1831年,因为抽烟太滥,曾国藩受到了师长的训斥。曾国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益,于是决心戒烟。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还将自己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涤生”,并发誓从此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在日记中他这样解释“涤生”二字,“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但是,年少气盛的曾国藩对于此次戒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一场口头革命而已,并没有动真刀真枪,其结果可想而知。此后,曾国藩极力想戒除它,几次发过誓,烟壶也收了,烟荷包也藏了,别人敬上来的烟拒而不接了,烟友面前再三庄严声明:“我戒烟了。”但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一月过去,两月过去,终于敌不过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的烟香,那苦冽而诱人的刺激,那“巴啦巴啦”的雷鸣,见了它,眼皮好象睁不开了,写字、著文好象少了个精神支柱,饭菜、水果、饮料什么,吃到口里都少了个味道,什么也解不了这个烟瘾。每当睡到床上,也像心头丢了什么似的,怎么也睡不下觉,那痛苦的滋味,简直言莫能尽。在朋友的诱劝下,瘾一上来,又抽开了。 曾国藩这么戒而复吸,吸而又戒,时已两度,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认为这是自己两次丑态的大暴露,两次心灵遮掩、装饰的彻底揭晓。归根结蒂,是自己“克己文学”的松懈和缺乏坚持,故而成不了学,成不了器,小事如此,大事概可相见。他自我检讨说,改名字都十年了,还是抽烟如故,真是可叹可恨。在日记中也写到:“为了培养精神,不自速其死。”为了表示他此次戒烟的决心,他当众发誓:“从今永不吸烟!”并且补充说:“不能立即放下屠刀,则终不能自拨!”认识的提高,成了曾国藩最终决心戒烟的先声,也是他声讨烟害的檄文。此次戒烟的结果是,他在家里的确不抽烟了。但是,出门在外,只要见到别人抽烟,他的喉咙便发起痒来,而当别人敬他烟时,就又情不自禁的抽上几口,美其名曰“盛情难却”。以至于这次兴师动众的戒烟又以失败而告终。 道光22年的10月,曾国藩依旧捧着白铜水烟壶,“巴啦巴啦”地抽,曾国藩实在觉得有些恼火了。一天清早,正襟危坐窗前的曾国藩,严肃认真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自戒烟以来,心神仿惶,几若无言。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诺有济哉!”他彻底认识到:一个堂堂翰林,这一辈子如果连戒烟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经世伟国呢?曾国藩立誓的第二天,果然付诸行动了。他默默地举起锤子,铿锵几下砸烂了那根心爱的白铜杆水烟壶,又抱出那捆金黄色头等烟叶子将它们付之一炬。这一次曾国藩终于将烟彻底戒绝,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吸过。

清华大学老校歌歌词释义

清华大学老校歌歌词释义 一、老校歌歌词 清华大学老校歌 张惠珍女士作曲 汪鸾翔先生撰词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就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器识其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介绍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二、歌词释义

(一)第一段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 讲我校地理位置。这里的“西山”、“东海”都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即“西边是山,东边是海”。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讲清华学子的理想是使祖国达到大同社会。“大同”,语出《礼记·礼运》,是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与“小康”相对。后人们常用“天下大同”来表达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地位差别的理想社会。康有为先生曾著《大同书》,阐述了他基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爰”、“跻”都是达到的意思,“跻”还有“飞越”之意。 春风化雨乐未央。 春风化雨指良好的教育,此句讲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其乐无穷。“未央”:没有边际。 行健不息须自强。 源自《易传·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君子应摹仿天道运行的必然性,努力奋斗,永不停息。 (二)第二段 左图右史,邺架巍巍。 此句赞颂我校教学设施完备,尤指图书馆,为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左图右史”:人置身书斋,前后左右都是书。《新唐书·杨绾传》:“(杨绾)性沈靖(沉静),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恬淡)也”。“邺架”:即邺侯之架。唐朝李泌,家富藏书,曾封邺州侯。后人用“邺架”称赞别人藏书多,校歌用此赞颂我校之丰富藏书。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致知”、“穷理”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术语,常与“格物”连用,都是探索事物内在本质的意思。此句讲清华学子在学校中刻苦钻研,学习前人遗产,探索未知世界。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 与第一段“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相对应,上段讲“东西”,此段讲“新旧”,即“今古”。“东西融汇,古今贯通”是清华传统的治学理念。汪鸾翔将此称为校歌所含的“元素”。学习古代文化为今所用,所以说“殊途同归”。而今清华

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立德乃立功立业之根本

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立德乃立功立业之根本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就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中国历史伦理道德上最重要的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比较上述三点,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升格作文】 立德乃立功立业之根本 ①古今中外,但凡立功立业,青史留名者,必先立德以固根本。无德之人,即使建立功业,也难以万世传颂;无言之人,难以成大家而千古流芳。所以,我认为,立德乃“三不朽”之根本。 ②无德难以立功,有德则可建功。无德人生目标不明,即使建立功业也不会长久;有德就会产生无穷力量和智慧。汉初张良曾在桥上遇到一位用脱鞋穿鞋来考验他的老人。老人让他明早在桥上等他,张良连续两天迟到,被老人怒斥。第四天张良提前来到桥上,老人很高兴,给他一本奇书。张良熟读后便有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张良

年少时虽有德但缺乏修行,因他及时改正,后来追随刘邦打天下建立功业。如果张良无德就不会有奇遇,也建立不了功业。所以,立德修身才能立功。 ③有德,难以功成美名。有人发出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有人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他们虽然有德但没有人生机遇的眷顾,难以实现。“龙城飞将”“李广难封”的却是遗憾,但他性情急躁,口讷不能言,又不谙为人处世之道,所以虽然善于骑射,作战勇猛,但只能小战小胜,很难取得大胜。骄傲自大,不善谋略,简单粗暴,也是德业修行不够,不能封侯是必然。可见,立德必先修身。 ④无德,更难以建功立业。无德,不足以建立功业。因为建立功业,首先需要有人生大目标,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其次,当为自己衣食住行而奋斗,取得一点成就时,容易满足现状,“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心中只有小家,怎能有大家?即使建功立业,也会有非分之想,不会走得太远,更不能青史留美名,万古芬芳,因为私利缠身,迈不开双脚。 ⑤立言,不是人人都能实现。一个能立言的人,必是“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的人,才会有思想,有责任感,能够把学习体会系统的书写出来,传给后人,共享文化之光辉。不读书学习,没有生活经验,不善归纳总结,怎能建言献策?只有苦读书,有责任和大义之人,才能经得起黄卷青灯苦亦寒的磨练,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寂寞,才能为立德立功而立言。

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立行立言 ——学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 2011-11-06 《左传》曾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用这“三立说”也甚合适,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好人、学规范、求真知。 今年暑期,笔者在北师大培训时看到印象深刻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想到:学生行为要规范,首先是教师行为须规范。 教师是学生品德的楷模 汉代马融认为:“师者,教人以事而谕诸德也。”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政治伦理道德。你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不是不经意间在随意抨击社会,你是不是在升旗仪式上讲着空话,你是不是关心着国家时政大事你要培养学生的孝德,你身居城市有没有常回家看看,你在重阳节有没有给双亲带去问候,你有没有为父母洗过一次脚或是递上过一次毛巾你要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品质,你能不能为贫困学生送去足够的关爱,你能不能承认你说错过什么我想,作为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肯定。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播撒德行的种子,只有为师者现身说法,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还应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吕氏春秋》载:“学者师达尔有才。”意思是说:学生得到好老师的指导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战国时期,一些原先曾是“刑戮死辱之人”因“得之于学”而成为著名贤士。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哪怕是最顽劣的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之深。那么,你要求学生守时,你自己首先要课前侯课、准时下课;你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你自己在办公室就不该大声说笑;你要求学生不玩电脑,你该清楚你上班时在电脑前该干什么;你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你的办公桌上就该井然有序;你要求学生书写端正,你的批作符号、评语就该规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先践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踏上三尺讲台足有三十五个春夏秋冬了。清晨,伴着朝阳带上一份微笑还有一份心情,踏进校园就能听到一声声清脆的“老师好”的问候,就能看到一双双清澈渴求甘霖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还有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我就觉得无比的幸福。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富足。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辈子,我扎根三尺讲台了,值了! 最近反复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肖山、于贵勤、邓丽、宋志刚、阿力甫夏……他们用自己朴素赤诚的心对抗恶劣的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用自己无私的付出默默成就山里孩子的人生。那非凡的无悔的付出让我一次次为他们动容。心被眼泪洗礼过后,我更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虽然没有像他(她)一样的动人事迹,可也算得上在平凡中显示出自己的师德。这辈子定格在神圣的三尺讲台,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这份职业,不辱为人师表,我无怨无悔。 最近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立德树人创新驱动》深有体会。我们的教育,要从大处着眼,要从长远着眼,要从教学生如何成功转向教学生如何受人尊敬。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个事业成功的人,但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受人尊敬。我们讲教书育人,我们讲立德树人,就是要把立德、立功、立言统一起来,就是要法古今完人,就是要培养受人尊敬的人。我们总在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然叫“复兴”,那就得有坐标,这个坐标应该是汉代和唐代,是所谓“汉唐气象”。“汉唐气象”的背后,是那时的中国人有着充实而强大的心灵,有着美丽而高洁的灵魂,那时的中国人有理性有灵性有诗性有血性,一片天真。我们还反复讲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的背后必然是美丽心灵。心灵干净,环境才能干净;心灵有多美丽,环境就有多美丽,美丽中国必须有美丽心灵作支撑。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要培养君子和圣人,道家要培养真人和至人。君子、圣人也好,真人、至人也罢,都是要有超越世俗的情怀,心灵强大而充实,灵魂美丽而高洁。教育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超越物质的生活而进入精神的生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一项人心工程。人心工程,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心印心、以心塑心、以心传心。爱岗敬业,终身学习,清贫乐教,默默奉献。 一、爱岗敬业,是老师最基本的职业标准 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教师的物欲不断膨胀,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地不断曝出一些教师体罚甚至虐待学生的丑闻,教师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的质疑。教师的职业素养也被再度审视。《中华人民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职人员职业的核心。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更是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群文阅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群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 从道不从君 马作武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最后,“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

立德立功立言征文

立德立功立言征文 立德立功立言征文(一):有感于“三立”精神 昝亮 “立德、立功、立言”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是古 今中外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可谓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朽。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在 时下金钱至上、精神空虚大环境下,能听到董事长“三 不朽”的要求,不失为一剂镇静剂、强心针。我们要时 刻以这“三不朽”的精神为准则,严格的要求自己。 2017年集团一季度经济评审会上,董事长对全体员 工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三不朽”太“高大上”了,离 我们普通人太遥远,历史上普遍认可的只有孔子、王守 仁和曾国藩(半个)。看这三个人不是至圣先贤就是治世 能臣,我们差的太远了。其实不然,想想我们金达集团,虽不比先圣教化世人,但是我们多年来在董事长的带领下,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危济贫,可谓是造福三燕 古都;发展实体产业,解决社会就业,拉动地方经济, 可谓是根植红山热土……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并不是一 个逐利的工具,更多的是社会的担当,人民的依托。在 任何时期,任何困难面前,我们始终坚守德行金达,以

厚德载物!淡淡的回味企业的历史,就有太多的事迹让 人感动;细细的品位过去,也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敬仰 学习…… 《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立德就是君子必务之本,只有努力修身立德,才能懂得和践行做 人之“道”。德有公私之分,作为企业员工热爱企业、 以企为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就是“公德”,也是职 业道德。待人以诚,处事以公,保持一颗仁善之心就是“私德”,也就是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在企业中,只 有有德之人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信服和追随。新华 钼业副总经理北山矿矿长戴泽刚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 他先后从事过采矿技术员、技术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到 现在的副总经理兼任北山矿矿长,作为领导他从不把自 己当“领导”,从来不会用自己领导的权威来压服别人,而是用事实依据,用过硬的业务本领,用科学的预测判 断以德服人。记得有一次在915采场,后期采场围岩不稳,情况十分的复杂,作为采矿方面的专家戴矿长在充 分的查看现场后,没有直接就拍板说怎么施工,而是让 在场的所有人都提出自己的方案,一起讨论。最后通过 比对,大家发现还是戴矿长的方案最优,最终采用他的 施工方案。其实作为矿长,他完全可以直接拍定施工方法,但是他没有,而是通过讨论,让大家看到方案的优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分析了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既是衡量领导干部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尺,又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努力方向。 领导干部的作风,历来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首先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风是无形的,但又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作风是没有重量的,但力量又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在营造一种风气,提倡一种追求,引导一种方向,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客观上具有一种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从理念、德行、用权和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争做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 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牢记根本宗旨 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这种理念必须坚持,这种关系不能颠倒。《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83页)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就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句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进一步指出:“当前,也还有一些干部,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特殊化,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党的威信,如不坚决改正,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发生腐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332页)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公仆,那就不配做一名领导干部,也做不好领

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三不朽”的人仅有两个半啊!!!

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三不朽”的人仅有两个半啊!!! 中国历史上“三不朽”的伦理道德、政治理想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普世价值,并不是指宗教性的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即公元前549年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即立大德; “立功”——为国为民建立功绩,即立高功; “立言”——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即立圣言。 此三者就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万世不朽的大德、高功、圣言。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立大德、立高功、立圣言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原因是他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孔子出生在乱世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479年)孔子三岁丧父、17岁丧母,一生坎坷、聪明好学、博学好礼,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伽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他创立的儒家文化正好处在中华民族5000文明史的中间,对中国文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儒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2500年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伏羲文化和西周文化,开启了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指导思想长达2051年(公元前140年——1911年)的光辉历程。 儒家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因而不但被历代王朝推崇为儒圣和至圣先师,而且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人格和言论,仍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崇敬、学习和奉行。当前国外许多国家也在掀起学习中国儒学热潮,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王永利2013年9月3日在天津表示,目前,中国在全世界116个国家建立了430多个孔子学院,还有650多个孔子课堂,成为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那么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 儒家文化的精髓只有一个字:“仁”。仁字是左右结构的人两个,寓意两个人要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和睦共处。而不能像动物那样相争相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两个字:“仁爱”。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不能有仇恨之心;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三个字:“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就是同类——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因此要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这一个仁字,还可以扩展为四个字:“仁者爱人”。因为仁者爱人的具体对象不同,因此爱的叫法不同、爱的涵义有别: 1、对父母的叫“孝”,这是最浓烈的血浓于水的血缘之爱;这是天下第一爱、人间第一爱、家庭第一爱;这是人生之根、人生之本;这是人间小爱、小孝。古人云:“父母如神仙”。 2、对兄弟之间的爱叫“悌”,具体来说,弟对兄的爱称之为“恭”,兄对弟的爱称之为“友”。这是最亲近的手足之情的同胞之爱;这是家庭第二爱;是心连着心、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之爱。古人云:“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3、对妻子的爱叫“义”,对丈夫的爱叫“顺”,这是最亲密的刻骨铭心的姻缘之爱;这是家庭第三爱;这是人生的新起点;是新家庭的开始;是相守一辈子的彼此奉献不计较得失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一生为师奉献教育终生不悔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一生为师奉献教育终生不悔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据说毛主席读了这段话以后说,此人不简单,他懂一点哲学 有限的生命结束以后,留下千古文章,留下千秋功业,留下千代仰慕的道德典范,这就是不朽。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的职业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职业一个非常幸运的地方,就在于相对来说,。我们比较容易通过我们的职业生活,在立言、立功和立德三方面都有所追求,并且把这三方面统一起来。 立德——教育之魂,教师之天职。教育的主体永远是人,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只有成人了,才谈得上成才。面对缤纷的个性,特别是“独生时代”的骄娇儿,教师如何以人格陶冶人格、以关爱激发关爱、以责任带动责任,这是教育持续驱动的根。 立言——教育之脉,教师之潜职。立言绝非要教师人人成专家,更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写论文,而是要让教师激活教研因子,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就要研究,教师与生俱来就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开发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既能“传言”又能“立言”的思想者。带着理念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 立功——教育之驱,教师之本质。教育必须靠教学支撑,育人还要靠教书承载。教学如何有效?有效教学又如何通过教师有效的劳动跃迁为“优效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多读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读好学科专业类书,这是“咬定”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书,这是“激扬”之本,为潜力;读好文化修养类书,这是“超越”之本,为魅力。其次要教得精彩,教出业绩。 最后,让我们燃起激情,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咀嚼一路艰辛,乘风破浪,披荆砍棘,为定南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周又红)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电影《无问西东》观后感 电影《无问西东》上影,片名就引起了我的好奇,百度后了解,《无问西东》取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一句,意为: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而这部电影就是为给清华大学100年校庆而拍,怀着对中国百年大学的向往,我走进了电影院。两个小时看下来,泪点很多,感动得稀里哗啦,回来后又百度了很多历史片段,感触颇深,不由得写下这篇观后感,以敬先辈,以释情怀。 一 观影中的第一次落泪,是在西南联合大学的课堂,雨下得很大,砸在铁皮屋顶杂杂响,并透过缝隙淋到老师身上,教学无法继续进行,于是,老师干脆在黑板上写下遒劲的几个大字“静坐听雨”,看到老师那坦然的神情以及学生们那求真的眼神,在沈光耀推开窗那一下,仿佛推开了一个世界,而这世界里有着一群冒雨锻炼身体的西南大学生,为这样一群不畏环境、不改初心的优秀学子打动,正所谓“静坐听雨无畏,无问西东求真”。 二

电影通过四个故事交叉叙述,传递着“只问真心,无问西东”的主题,而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是沈光耀这条线,当他跪在母亲前背家训时,为沈母浓浓的母爱所感动;当他看到三儿被敌机炸死,而决定遵从真心,投笔从戎,为他那句“妈妈对不起”所感动;当他每次执行任务,在返回时都去为孤儿村投放食物时,对着孩子们的那抹微笑,为他心中的那份大爱所感动;而让我泣不成声的,是他为了让战友回家,在飞机和自身都受伤的情况下,毅然架机撞向敌舰同归于尽......屏幕上出现几行字,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战绩;正是因为他们的凌云壮志,甘愿牺牲;正是因为四万万同胞们前赴后继的英勇奋战,才赢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才让我们今天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看电影。正所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青天”,致敬先烈! 三 电影放完后,我一直坐着不起,小明在旁边问:有彩蛋吗?我坚信有,但没想到是长达七分钟的“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彩蛋。梁启超、梁思成、王国维、钱穆、朱自清、闻一多、邓稼先......等大师一幕幕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肃然起敬!百年名校,大师如云,梁启超: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梁思成,创建了清华建筑系;袁复礼:为祖国培育了几代地质学家;邓稼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为什么今日中国有了锦绣年华,皆因中华学子们代代相传的理想、

2016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甲级)-优质版

2016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甲级)注意事项 1.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4.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给定材料 资料1 2014年末,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发表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塔伊.埃其奥妮题为《年轻人的声音》的文章。在文中,这位国际问题研究者为中国学生点赞,称赞中国年轻人的坦诚,说他们展现了“崛起大国的公民意识”当中国历经百年沧桑,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时,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使得大国的公民形象必定会受到世人的瞩目。2015年, 18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13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仓廪实而知礼节,逐渐赋予起来的中国,已经到了培植精神富足的阶段,在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成为健康向上的大国公民,建设一个让国民享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豪感的社会,已经不只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与现实的鲜活样本。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应使国民的现代化。我们传递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奢侈品店里扫货的阔绰、各大景区爆满的热情,更应是谦逊有礼的大国公民形象。 资料2 在现代社会,“大国”的概念绝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实力的攀升,它还需要公民的道德伦理、文明程度等共同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J主任说,“公民,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概念。”构成国民素质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道德良知、行为规范、个体品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 今年3月,某媒体以“国民素质”为主题,选取东中西部12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2016年通过对数千名普通国民的访问,收集到2405个有效样本。调查从国民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发问,虽不能涵盖国民素质的全部内容,但基本能够反映当下我国国民素质的基本状态。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国民素质”的认知已经不再简单局限于道德层面,众多充满着现代意识的指标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的全面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里面既有对中华民族道德基因和精神血脉的继承与延续,也有新的时代特征。 尽管受访者的年龄、职业、生活地域、关注重点各有不同,但“做高素质的大国公民”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资料3 中华文化自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商灭夏,周灭商,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史为鉴,周王朝认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天命靡常。”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因人而变。《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据此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敬德”,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根本特性,

儒家经典 三立 解析

儒家经典“三不朽”说评析 添加时间:2009-7-23 15:24:25 来源:中国苏轼文化网 郑庆生 儒家关于立德立功立言的著名论断,即“三不朽说”,是其人生理论的根本观点,核心成分,涉及到人生能不能死而不朽、如何才算死而不朽和如何才能死而不朽等重大问题,后世传播甚广,影响极大。我们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根据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它重新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科学的认识,变成文化的营养。 一、三不朽说的提出和传播 三不朽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是由鲁国一位德高望重、主管外交的大夫叔孙豹提出的。 这年,他出使晋国。双方会见时,晋国执政范宣子问他:“古人有句话,叫做死而不朽,是什么意思?” 他开始很谦虚,只是笑了笑,没有立即回答。范宣子见他没有回答,就主动讲了自己的理解。他说:“我的祖先,从尧舜到现在,一直后继有人,香火不断,并且都是做大官,掌实权,算得上死而不朽了吧!”他的意思是:能够让自己的宗族延绵不断,就可以算作死而不朽。 叔孙豹见范宣子已有成见,真想讨论,就诚恳但针锋相对地说:“据我所知,能够让世代保持贵族地位,让子孙都享有官禄,这只能叫做‘世禄’,不能算做不朽。鲁国以前有个大夫,名叫臧文仲,他屡建事功,多有高论,他死了以后,他的话仍然流传后世,发挥作用,这才算作死而不朽。说完这话之后,他进一步归纳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样,就提出了三不朽说,或“三立说”。 叔孙豹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上有立德:大上即太上,可以理解为远古的皇帝、尧、舜时代,也可以理解为最高的境界。立德,可以理解为王侯所追求的以德治国,也可以理解为树立个人道德品德。全句意思是说,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 其次有立功:立功,可以理解为武士英雄依靠武功,拯救危难,也可以理解为一般人士树立功业。全句意思是说,次一个境界是建立功业。 其次有立言:立言,可以理解为文人学士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也可以理解为一般人士树立言论。全句意思是说,最后是树立言论。

班子成员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个人对照检视剖析材料

班子成员,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个人对照检视剖析材料 班子成员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个人对照检视剖析材料这次X专题民主生活会,既是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深刻罗致案件教训,站在政治高度净化思想、革新作风的现实需要。下面,我对照四联四增要求,从思想、事情、治理和作风四个方面作个检视剖析。主要汇报四个方面内容: 一、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在吸取教训中保持警醒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领 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叙述,重温党章党规党纪,以X违纪违法案件为镜子,联合思想事情实际,举行了深入剖析反思。我感应,需要罗致警醒的主要有四条: 一是要永铸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高贵的理想信念,就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X等对党不忠、当两面人,信念缺失是基础原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会与生俱来,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终身增强才气获得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才气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生机、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二是要永树不差毫厘的纪律看法。X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则当部署,缺乏敬畏,用权任性,政商不分,底线失守,忘记了初心、背离了党性。这警示我们,心中无纪律,做事无底线,必须始终强化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扼守纪律守规 则落实到详细行动中。 三是要永守不行逾越的制度红线。X案件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小我私家凌驾组织之上,踏制度红线如平地,擅权妄为,最终身败名裂。这警示我们,制度就是规则,就是高压线,必须始终把权力置于党性约束、纲纪约束和监视制约之下。四是永修内外如一的道德修养。百行德为先,立言复立行。无论官有多大,身居何位,都要以坚强的党性立身立德、立言立行,遵守社会公德、勤修人品官德,造就家庭美德,成为社会道德先行者,成为群众追随好干部,成为家庭和美受益者。 二、联系思想事情实际,在对照检视中认清差距(一)在政治方面。主要存在三个差距: 一是理论铸魂另有差距。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还没有真正掌握,满足于掌握一些共性的、外貌的要求,特别是在用创新理论固本培元、革新三观上差距还比力大,还存在被动认同多、内化认同少,说在嘴上、落在纸上多,进入灵魂少;当成事情任务多、上升到信仰来追求少的问题。 二是思想敏锐另有差距。思维方式、事情理念还受惯性思维束缚,思想敏锐性不强,许多时候被形势推着走、由任务逼着干,好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庞大形势认识不足,政治

立德立行立言

立德立行立言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立德立行立言 ——学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 2011-11-06 《左传》曾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用这“三立说”也甚合适,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好人、学规范、求真知。 今年暑期,笔者在北师大培训时看到印象深刻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想到:学生行为要规范,首先是教师行为须规范。 教师是学生品德的楷模 汉代马融认为:“师者,教人以事而谕诸德也。”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政治伦理道德。你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不是不经意间在随意抨击社会,你是不是在升旗仪式上讲着空话,你是不是关心着国家时政大事你要培养学生的孝德,你身居城市有没有常回家看看,你在重阳节有没有给双亲带去问候,你有没有为父母洗过一次脚或是递上过一次毛巾你要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品质,你能不能为贫困学生送去足够的关爱,你能不能承认你说错过什么我想,作为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肯定。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播撒德行的种子,只有为师者现身说法,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还应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吕氏春秋》载:“学者师达尔有才。”意思是说:学生得到好老师的指导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战国时期,一些原先曾是“刑戮死辱之人”因“得之于学”而成为着名贤士。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哪怕是最顽劣的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之深。那么,你要求学生守时,你自己首先要课前侯课、准时下课;你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你自己在办公室就不该大声说笑;你要求学生不玩电脑,你该清楚你上班时在电脑前该干什么;你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你的办公桌上就该井然有序;你要求学生书写端正,你的批作符号、评语就该规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先践行。

曾国藩《挺经》摘录

曾国藩《挺经》摘录 曾国藩曾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是为立功;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是为立言;修身养性达到至高境界,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是为立德。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最近正在阅读曾国藩的《挺经》,有颇多感触,摘录了其中的至理名言和大家分享。 其一: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身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译文: 仔细考察古人的工夫,其中成效特别明显的大约有四个方面: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 慎独,就是说遏止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刻刻都如此,内省而无愧,所以心里坦然。主敬,就是说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静定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能保养心性,从运用上来说,有爱民惜物之胸怀,大公无私,所以人们悦服。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致诚与万物感应,所以神灵也钦服。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而至。 其二: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

立德立言立行 在新区建设的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立德立言立行在新区建设的大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慢慢历史长河,不管是英雄豪杰,还是芸芸众生,自其呱呱落地到人生的谢幕都在实现其人生的价值。人的价值在哪里?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抒发的是其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苦苦追求理想的情怀。马克思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的价值在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社会贡献与个人待遇的统一。每一个社会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她引领我们的理想追求,主宰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我们人生的方向。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价值观的强大支撑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古今中外,人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基本上都是关爱别人、贡献社会。爱因斯坦说过“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雷锋说:“自己活着,就是使别人过得更加美好”。正是由于世人对社会的贡献,历史的车轮才会滚滚向前。 作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决定性力量——舟山群岛新区的广大干部应该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怎么实现自身的价值呢?马克思历史唯物论观点认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是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干部来说,主要就是干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我们要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有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进,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当然,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和上级交给的任务。还要以更高

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履职尽责。我认为还有在立德、立言、立行上下功夫。 古言: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立行,谓拯厄除难,济世于时。目的也就是提高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增强人格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干部作为普通公民的同时还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品行端正、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只有我们干部做好了榜样,新区的社会风气才会得到净化,人民群众建设新区的热情就会得到激发。因此,在本职岗位上我们要体现先进性,我认为尤其要在立德、立言、立行上下功夫。 立德——在本职岗位上强化三种意识,做新区新风尚的引领者。先师孔子在《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就是要求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而抵制和克服邪恶的诱惑,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干部,是时代的精英,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中流砥柱,是人民群众的引领者,因此在道德修养上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我认为,我们新区干部建设新区的事业中要强化以下三种意识。 第一,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马克思历史唯物观点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党的不断成长壮大其主要原因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我们干部千万不能有“官老爷”的作风与行径。前期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史上最牛局长”事件就说明当前我们部分干部脱离群众,服务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