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基重点简答题

中基重点简答题

中基重点简答题
中基重点简答题

第一、二章绪论及阴阳五行

名词解释:

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2.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够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或者体征构成。

3.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其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就是将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方法。

4.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故反映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就有异。

5.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和方药来治疗。

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附: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亢盛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亢盛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7、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8、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阴发展到极致,可向其对立面转化,即可转化为阳,即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9、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2、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3、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4、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阴偏衰导致的虚热证的治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5、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阳偏衰引起的虚寒症的治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17、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和制约,又称之为倍克

18、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克制和制约,又称之为反克

19、制化:制即克制,化即化生,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发展。

20、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累及到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21、子病犯母:是指五行中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导致是子母两行皆亢盛。

22、子盗母气:子行亢盛,累及母行,导致子盛母衰。

23、滋水涵木: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肾阳虚而致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是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又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胃虚弱而不能养肺之证。

金水相生:是滋养肺肾的方法。根据“金能生水,水能润金”的道理,用此法治疗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抑木扶土:是以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木不疏土之证。

培土制水:是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聚为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救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之证。

佐金平木:是滋肺阴清肝火以治疗肝火犯肺病症的治疗方法,又称为滋肺清肝法。适用于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是用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症的方法,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简答题

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主要两个方面:(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成有机的整体;(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必然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的反应。(3)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群居生物,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因而具备社会属性,故其生命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2、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答:表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双方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使,阴为阳持守于内,阳为阴御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

以人体具体生命活动来讲,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物质居于体内,所以说“阴在内”,功能表现于外,所以说“阳在外”。在外的功能(阳),是在内的物质(阴)运动的表现,故说阳为阴之使。在内的阴是产生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说阴为阳之守。张景岳说:“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

3、简述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

4、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同病异治:例如感冒病,因其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气虚等不同证型,故应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例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疾病,由于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大致出现中气下陷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故均可采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

第三章藏象

1、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3、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脏和奇恒之腑三类

4、、神:神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神,是指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狭义的神,即心所主的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5、汗血同源: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

6、同源:由于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7、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经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作用,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通过肺的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经百脉运送至全身

8、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和调节,肺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肺主呼吸,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及全身气机,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肺的宣发与肃降,有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作用。

9、肺主行水:人体水液代谢不仅和脾的运化,肾的气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密切的关系。肺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代谢。

10、肺为水之上源:由于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肾的生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而肺居上焦高位,为脏腑最高,肺通过其宣降作用参与调节水液输布和代谢,肺气肃降,水液才能下输膀胱,故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11、气门:即汗孔。因为汗孔除有排泄汗液作用外,还是随着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故中医把汗孔称作“气门

1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他脏病变亦常累及于肺,故称“娇脏”

13、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14、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5、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在出生以后为后天。因为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胃从饮食物中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输送到脏腑和人体各部分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16、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

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主要藏于肾中,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

17、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故称为“先天之精”。

18、后天之精:是出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19、天癸:是肾精与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20、七冲门:即飞门(唇)、户门(齿)、吸门(会厌)、贲门(胃上口)、幽门(太仓下口)、阑门(大小肠会)、魄门(下极)

21、水谷之海:即胃。因饮食入口,经食管故,容纳于胃,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2、三焦气化:三焦有疏通水道,运化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所以把水液代谢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23、心肾相交:心居于上,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居于下,肾水必须上升于心,使心火不亢。只有心肾之间水火互济,才能维持心肾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24、心肾不交:指心阳与肾阴生理关系失调的病变。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心肾之间的生关系失去协调,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为“心肾不交”,也就是“水火失济”。

2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其标在肺,其本在脾,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协助。肾精、肾气充盛,肺吸入之气方能肃降下纳于肾,维持呼吸的深度。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27、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有赖于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精血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所以称“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

28、水气凌心:指水气影响心脏的病变,如肾阳虚水泛,水气上逆,见水肿、心悸等,称“水气凌心”。

简答题

1、五脏六腑各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答: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2、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主有节奏呼吸,二是治理调节全身的气机;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为什么外邪侵袭首先犯肺?

答:肺为娇脏,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皮毛是一身之表,为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所以外邪侵犯皮毛,常影响及肺。又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与自然界之清气直接接触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外邪从鼻喉而入,亦首先犯肺。

4、为什么某些失血证的治疗要从脾着手?

答: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机理,实际

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盈,而能摄血。对脾虚失去统血功能的出血,其治疗应从脾着手。

5、为什么脾病会致四肢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答: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若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必致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6、、为什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答:肝在体合筋。筋即筋膜和韧带,附于骨而聚于关节,主司肢体、关节运动。筋膜赖肝血的滋养,肝血充足,筋得濡养,肢体运动才能灵活有力。肝的阴血不足筋膜失养,可出现手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瘦等症。或者热邪过盛,灼伤肝之筋脉,耗伤肝血,筋不得养,亦会出现手足震颤,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等症状。前者可称之为“血虚生风”,后者称之为“热极生风”,故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7、为什么治喘证有时要从肾入手?

答:喘证有虚实,实证为肺有实邪,虚证为肺肾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达于肾,肺的呼吸作用在肾的封藏纳气作用下维持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体内外气体的交换。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调匀,若肾虚摄纳无权,可出现呼吸表浅的喘证。对肾不纳气的喘证,治疗应从肾入手。

8、心与肺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答: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反之,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正常的肺呼吸功能。联结心搏和肺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是宗气。宗气具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

9、、心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心主血,脾生血,心主行血,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及血液运行方面。前者而言,心血供养脾以维持脾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脾将水谷精微上贯于心脉而奉心化赤而成血。后者而言,血液在脉中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作用而使血液运行通畅,同时又有赖于脾统血的作用而使血液循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10、肺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答:主要是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二者合而成谷气。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及津液等有赖于肺之宣降作用输布全身,而肺之功能的正常运行所需的精微及津液亦有赖于脾的运化生成,故“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在津液的输布和代谢方面,肺的宣发肃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的输布与排泄,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使水液正常的生成与输布。有助脾运化水液,防止内湿的产生;而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胸,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且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

11、、肺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肺主肃降,肝主升发,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肝升肺降,升降协调,才能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此即称之为“龙虎回环”。

12、

论述题

第四章气血津液

名词解释

1、气化:是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是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精、气、血、

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2、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具体的指升、降、出、入等基本运动形式。

3、气机失调:气的运动发生异常变化,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平衡失调

4、气滞: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5、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6、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

7、气脱:气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

8、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9、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而不通畅的病理状态。

10、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具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的作用。

11、血为气之母:是指血对气具有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的作用。

12、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13、夺血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之

14、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汗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治之简答题

1、试述宗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

组成:清气、水谷之气;分布:上出息道,贯注心脉,沿三焦下行;功能:行呼吸,行血气,资先天

2、试述营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

答: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

3、试述卫气的组成、分布与功能。

答:卫气的组成,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分布于脉外,它的特性是“慓悍滑利”。卫气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4、血是怎样生成的?

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此外,肾精也是生成血的物质基础。而营气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血液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而津液与血液之间,肾精与血液之间常常可以相互转化,津液可以转化为血液,肾精也可以转化为血液综上所述,血的来源有水谷精微、营气、津液和肾精四个方面,而主要的来源是脾胃中的水谷精微。

5、简述气与血的关系。

答: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属于阳,血属于阴。《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差别,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能养气、血能载气几个方面的关系

6、如何理解“津血同源”?

答:由于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的物质,都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血和津液之间,常常可以相互化生。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中津液成分逸出脉外即化为津液。所以说,“津血同源”。

7、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答“夺血者无汗”是指对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这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体内津液渗入脉内化生血液,以弥补血液的亏损。而汗为津液排出体外,故不宜再用汗法,以防津液和血的进一步耗竭。“夺汗者无血”是指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可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治之。津液大量损耗时,可致血中津液成分渗出脉外,化生津液以弥补损耗的津液,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第五章经络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

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2、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

3、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主要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三类。

4、阴脉之海:任脉具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全身阴经气血的功能,故又称“阴脉之海”。

5、阳脉之海:督脉具有总督一身阳经,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功能,故又称“阳脉之海”。

6、十二经脉之海:冲脉具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故又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7、冲为血海:冲脉与妇女月经及孕育技能有密切的关系,故又称“血海”

8、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及妊娠、生殖机能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简答题

1、试述奇经八脉的含义?

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2、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

答:由于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3、试述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答:(1)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奇经八脉在循行过程中,与十二经脉交叉,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在循行上的不足。(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虽然奇经八脉除了督脉、任脉外不参与气血循环,但是具有储蓄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2)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奇经与脏腑虽然没有明确的表里属络关系,但是它与某些脏腑联系密切,例如冲、任、督脉均起于“胞中”。督脉入脑络肾等。

论述题: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a.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于食指末端;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于小指末端;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于无名指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交于足大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足小趾;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大趾爪甲后。

b.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c.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3)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规律

a.头面部的分布规律

b.四肢的分布规律

c.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名词解释

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

“六气”。

2、疫疠(戾气、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3、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是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对内

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志反应。

4、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和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5、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淤积的离经之血,或血运不畅,阻

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相对于邪气的人体一身之气的称谓,在体内具有抗病、祛

邪、调节、修复等作用。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

方能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肺经络功能紊乱,才能发生疾病。

8、内生五邪: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

变化,因其病发于内,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外感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又称为“内生五邪”。

9、内寒:机体阳气虚衰,温煦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者阴气弥漫于内的病理状态

10、内热:由于阳盛有余,或者阴虚阳亢,或者病邪郁结久之化热而造成的火热内扰的病理

状态

11、内湿:由于脾气运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水液停聚、湿浊蓄积的病理状态

12、内风:由于内风与肝功能密切,故又称之为肝风内动或者肝风。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者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引起的抽搐、眩晕、震颤、动摇等一系列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简答题

1、简述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的运动对外界应答而产生情志活动。所以五脏精气为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功能协调,气血通畅,在情志的产生及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如果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另一方面,如果外界变化过于剧烈,情绪过于激烈或者持久不解,则会引起脏腑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例如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恐伤肾,过忧伤肺等。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心藏神,主宰调控者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人体所有的情志活动都是在心神的调控作用下,各脏腑气血阴阳协调作用下产生的。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有赖于五脏精气充盈及气血运行通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调节气血运行,故在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肝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简述痰饮的形成。

答: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肝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认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散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三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

3、简述瘀血的形成。

答: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粘稠,运行不畅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论述题

1、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征,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风诊块就有皮扶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长。长者,首也,始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诸邪多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二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付发病机会多;风邪袭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脏腑均可受邪而发生多种病证。

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寒邪侵袭人体,人体阳气奋起抵抗。阳气本可以制阴祛寒,但寒邪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寒邪所伤。所以寒邪伤阳,可导致卫阳喻遏的实寒证,或阳气衰退的虚寒证。如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见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等症状;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便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凝滞”即凝结阻滞之意,寒性凝滞,指寒邪伤人易使人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失其温煦,易使气血津液同行不畅,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寒邪致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则得温痛减,受寒加剧。痹证中以关节疼痛,痛处固定为主者,称为痛痹或者寒痹;寒邪侵袭肌表经络,则周身肢体关节疼痛;寒邪直中胃肠,则腕腹剧痛,寒克肝脉,则少腹冷痛等。(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

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升”即升发、向上。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致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面红、目赤、心烦不宁等症状。“散”即发散,署邪致病易使腠理开而汗出。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署邪致病除见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津伤等症状外,还可见气短、乏力等气耗之症,甚则耗气太过,清窍失养而昏倒,不省人事。(3)暑多挟涩。暑季除气候炎热外,且常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使空气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征,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滞症状。

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袭人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失权,使水湿内停,积聚,发为水肿、泄泻、尿少等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故湿邪侵袭易留滞与经络脏腑,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指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症状,如头重如裹,四肢酸楚沉重等症状。“浊”,即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或排泄

物秽浊不清的症状。如湿邪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黏腻不爽、下痢脓血;湿热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

(3)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粘腻停滞的症状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症状的粘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滞涩而不爽,例如分泌物和排泄物的粘腻不爽,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病的小便淋漓不畅等症。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邪致病,阻滞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故湿邪致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痹、湿疹、湿温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趋下,人体下部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侵袭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以下肢多见。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5、试述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故外感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可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破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相通,肺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大肠失润,传导失司,而出现大便干涩不畅等症状。

6、试述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升腾,故为阳邪。火热伤人,人体阴气与之抗争,邪气亢盛则致人体阳气病理性偏亢,“阳胜则热”,故发为实热病证,而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其性炎上,故火热阳邪常侵袭人体上部,故火热为病,多发于上部,以头面部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2)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与心相通应,故火热入于营血,易扰乱心神。轻者可见心神不宁而烦躁、失眠等症,重者扰乱心神,而见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

(3)火易耗气伤津。火热之邪侵人,热淫于内,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气随津泻而气耗津伤,另一方面,直接烧灼人体津液,耗伤人体阴气,即“热盛伤阴”。故火邪致病,除有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阳热太盛,大量耗气伤津,常可兼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

(4)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指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劫耗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的病证,由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动血”,指火热之邪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火热之邪入血,轻则可以加速血行;重则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呕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病症。

(5)火邪易致疮痈。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痛肿疮疡。火毒所致疮痈,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第七章病机

1、实证:是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状态。也就是说,病邪的致病力强,而机体的抗病力和防御性亦不弱,正邪剧烈相搏,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反应剧烈、亢盛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2、虚证:是以正气虚损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正气不足,机体的防御力和抵抗力都比较低下,对于病邪斗争无力,难于出现剧烈的病理反映,临床上出现一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即谓之虚证。

3、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4、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流通不畅,甚至血液停滞的病理状态。

5、血热:指热入血脉之中,血行加速,脉络扩张,或者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的病理状态。

6、风气内动(又称内风、肝风内动):指因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无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因与肝关系密切,故又称之为“肝风内动”或者“肝风”。

7、血虚生风:多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营络,则虚风内动。临床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8、内湿:指由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湿浊水液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

9、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出现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

10、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11、内火: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郁结,而产生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

12、真热假寒(又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排斥阴气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13、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系指阴寒之邪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迫使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14、亡阳:指由于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

15、亡阴:指由于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16、五志化火:多指由于精神情志的刺激,影响了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造成气机郁结,气郁久则从阳化热,因之火热内生。五志,即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

简答题

1、何谓“内生五邪”?

答: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恶邪致病的病理现象。由于病起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等,统称为内生“五邪”。因此,所谓内生“五邪”并不是致病因素,而是由于气血津液、脏腑等生理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综合性病机变化。

论述题

第八章防治原则

名词解释

1、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一类方药来治疗的治疗方法,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2、反治:是顺从疾病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病证的假象相同,又称“从治”。主要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4、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5、因时制宜:是根据不同季节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

论述题

中基1重点

山中医复习资料共享群645912210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士雄 另有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病、症、证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辩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辩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发展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辨病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的诊断,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候也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 异病同治: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 第一节精气学说 精、气、神的概念 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源,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体的本源气: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 神: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西经多选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多选题 1.简单货币乘数成立的条件是() A.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储备B.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支付都以转账方式进行 C.没有现金漏出D.法定准备率为零 2.随着某种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其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描述如下()。 A.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 B.边际产量最先由递增变递减 C.当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D.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 A.增加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B.增加净税收 C.增加转移支付D.降低所得税率 4.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则该商品可以为() A.必需品B.奢侈品C.劣等品 D.钻戒E.大米F.iPhone5 5.平均固定成本() A.属于短期成本 B.属于长期成本 C.随产量的增加不发生任何变动,即平均固定成本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D.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6.消费支出包括()部分 A.耐用品消费支出B.非耐用品消费支出 C.劳务支出D.进出口支出 7.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那么,该要素合理投入量应处于() A.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二区域 B.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增的阶段 C.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递减并且大于0的阶段 D.平均产量递增,而边际产量递减的阶段 E.平均产量递减,而边际产量递增的阶段 8.按照价格上升的严重程度,可将通货膨胀分为() A.温和的通货膨胀B.严重的通货膨胀C.恶性的通货膨胀 D.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E.超级的通货膨胀 9.三部门经济模型包括()部门 A.家庭B.国外C.企业D.政府 10.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滞胀”的基本指标是() A.存在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B.存在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 C.经济高速增长D.经济低速增长 1. ABC 2. ABCD 3. ACD 4. BDF 5. AD 6. ABC 7. AC 8. ABCE 9. ACD 10. AD 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 2.边际效用 3.财政政策 4.无差异曲线 5.需求 6.货币政策 7.效用

专升本生物化学问答题答案(A4)..

温医成教专升本《生物化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下列打“*”号的为作业题,请按要求做好后在考试时上交 问答题部分:(答案供参考)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答: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属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2、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形式有哪两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答: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α-螺旋、β-折叠。 α-螺旋:多肽链的主链围绕中心轴做有规律的螺旋上升,为右手螺旋,肽链中的全部肽键 都可形成氢键,以稳固α-螺旋结构。 β-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α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肽链间形成氢键以稳固β-折叠结构。 *3、什么是蛋白质变性?变性的本质是什么?临床上的应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考过的年份:2006 答: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丢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变性的应用:临床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此外, 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如疫苗等)的必要条件。 (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4、简述细胞内主要的RNA及其主要功能。(同26题) 答:信使RNA(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转运RNA(tRNA):氨基酸的运载工具及蛋白质物质合成的适配器; 核蛋白体RNA(rRNA):组成蛋白质合成场所的主要组分。 *5、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答: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 ′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 2. 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 6、简述tRNA的结构特点。 答: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含10~20% 稀有碱基,如DHU;3′末端为—CCA-OH;5′末端大多数为G;具有TψC 。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三叶草形,有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ΨC环组

生物化学一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DNA的溶解温度(Tm值):引起DNA发生“溶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氨的同化:由生物固氮与硝酸还原作用产生的氨,进入生物体后被转变为含氮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与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L表示 氨基酸同功受体:每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过一个tRNA作为运载工具,这些tRNA称为该氨基酸同功受体 半保留复制:双链DNA的复制方式,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分子由一条亲代链与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单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变构酶:或称别构酶,就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 不对称转录:转录通常只在DNA的任一条链上进行,这称为不对称转录 超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构耽误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构组合体 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的沉淀作用: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与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与折叠的方式 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一级二硫键的位置 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有此高能磷酸键提供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专一性:酶对底物及其催化反应的严格选择性 多酶体系:有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 发夹结构:RNA就是单链线形分子,只有局部区域为双链结构,这些结构就是由于RNA单链分子通过自身回折使得互补的碱基对相遇,形成氢键结合而成的,称为发夹结构 反密码子:在tRNA链上有三个特定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由这些反密码子按碱基配对原则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 反密码子:在转移RNA反密码子环中的三个核苷酸的序列,在蛋白质合成中通过互补的碱基配对,这部分结合到信使RNA的特殊密码上 反义RNA:具有互补序列的RNA 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与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与细胞 分子杂交: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 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的巴掌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复制叉:复制DNA分子的Y形区域,在此区域发生链的分离及新链的合成 冈崎片段:一组短的DNA片段,就是在DNA复制的起始阶段产生的,随后又被连接形成较长的

自学考试英语考前重点复习(unit24)

自学考试英语考前重点复习(unit24)

自学考试英语考前重点复习(unit24) Text A Saving the Rainforest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Ⅰ.New words: 带有前缀的单词: deforestation: v.& n. 开伐森林 ecosystem: n. 生态系统 ecospecies:生态种 overpopulate: v. 使人口过密 population: n. 人口 international:国际的 nation: n. 国家,民族 inter- 表示“在一起,交互”之义 export: n. & vt. 输出,出口 port:港口 import:进口

recycle: vt. 使再循环,使再生;n.再循环,再生 economy n. 经济 economic a. 经济(上)的 economics n. 经济学 economical a. 节约的 consequence: n. 结果,后果 consequent: a. 作为结果的 massive: a. 大量的;大而重的,魁伟的 mass: n. 群众,大量 regional: a. 地区的 region: n. 地区 globe: n. 地球 global: a. 全球的 contribute: v. 贡献,捐献 contribution: n. 贡献,捐献,投稿

contributor: n. 捐助者,贡献者 senseless: a. 无知觉的;无意义的,愚蠢的 living: n. 生活,生计 make one's living 谋生 newly: ad. 新近,最近;重新,以新的方法 合成词: rainforest: n. 热带雨林 rainfall: n. (降)雨量;一场雨 greenhouse: n. 温室 forestland: n. 林地 make-up: n. 组成,化妆 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单词: 1.upset v. 弄翻,打翻;使苦恼 过去式、过去分词:(upset-upset-upset )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删减版资料全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答: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在图中,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应的,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值;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中。 2、基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1)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其需求价格也同比例递减。即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就这样,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了需求曲线。(2)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 者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 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所以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3、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 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 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 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 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4.试述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原则。(作图) 答: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原则:在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 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P1X1+P2X2+…+P n X n=I MU1/P1=MU2/P2=…=MU n/P n=λ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原则: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 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两商品的价 格之比。也可以是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 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 种商品的数量。MU1/ MU2= P1/P2 MRS12=P1/P2

生化简答题与答案

生化简答题 ●肿瘤抑制因子p53在调控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中的作用机制 6-磷酸葡糖脱氢酶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影响,比值升高则被抑制,降低则被激活。另外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p53可以与磷酸戊糖途径上的第一步反应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相结合,并且抑制它的活性。 在正常情况下,p53参与阻止这一途径的进行,细胞中的葡萄糖因此被主要用于进行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在p53发生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中,由于p53的突变使它失去与G6PD 结合的能力和对G6PD的抑制,细胞中利用葡萄糖的另一代谢途径即磷酸戊糖途径因此加速进行,大量消耗葡萄糖,这一发现部分解释了自19世纪20年代末科学家所提出的Warburg 现象(Warburg effect)。另外,由于PPP的加速,产生大量NAPDH及戊糖(DNA的组份原料),可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所需要的大量的DNA复制。 这一研究还第一次提出:p53除了具有转录活性外,还具有催化功能,它通过与底物瞬时结合,以”hit-and-run”的模式使G6PD酶的活性降低。 ● 结合所学糖代谢所学知识,分析临床上使用果糖2,6二磷酸辅助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 F-2,6-2P是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别构激活剂,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分解,产生ATP,为心肌提供能量,弥补了因缺血造成的能量不足。 【二磷酸果糖(FDP)属于心血管类正性肌力药物,是机体葡萄糖代谢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二磷酸果糖在代谢过程中通过刺激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的浓度,具有调节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能量,维持细胞骨架,提高红细胞韧性和释氧等功能。因此,在抗缺血,缺氧,提高机体功能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作用,由于二磷酸果糖静脉给药后可较好地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改善心肌缺血,常作为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用药(2,6二磷酸果糖】 心绞痛、心衰、心肌梗塞的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适用症较广,副作用轻微,在心血管急慢性病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临床上重要的降血糖药物,据研究其机制与metformin促进糖 的无氧分解和抑制糖异生有关,请试结合糖的无氧酵解生化知识分析,metformin有何副作用? 糖无氧氧化反应终产物为乳酸,而二甲双胍促进糖的无氧分解,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病人中,由于二甲双胍的累积有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大概这个意思吧~其他的自己看着办) ● 病例分析 某对夫妻,喜得一子,无比喜悦!可第三天,医生检查发现小宝宝出现黄疸、贫血、面色苍白。初步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给予光照治疗以去黄疸,患儿3天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1、请问医生的处理正确吗?错误在哪里? 2、新生儿有哪些病会引起黄疸呢? 1、错,宝宝贫血、面色苍白为病理性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而医生误诊为生理性黄疸,耽误治疗。

生物化学简答题新编完整版

生物化学简答题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他主要有哪几种?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四种。 简述α-螺旋结构特征:1、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要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螺旋上升,每隔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螺距为、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3、每个氨基酸残基的亚氨基上的氢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羟基上的氧形成氢键,以维持α-螺旋稳定。 简述常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盐析、透析、超速离心、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和功能:组成:谷胱甘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活性三肽,功能基团:半胱氨酸残基中的巯基。功能:1、作为还原剂清除体内H2O2,使含巯基的酶或蛋白质免遭氧化,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2.具有嗜核特性,与亲电子的毒物或药物结合,保护核酸和蛋白质免遭损害。 哪些原因影响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形成或稳定?1、一条多肽链中,带有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彼此相邻,相互排斥,妨碍α-螺旋的形成。2、含有大侧链的氨基酸残基,彼此相邻,空间位阻较大也会影响α-螺旋的形成。3、脯氨酸为亚氨基酸,亚氨基酸形成肽键后,没有了游离的氢,不能形成氢键,因此不能形成α-螺旋。 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是什么:①在化学修饰过程中,酶发生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形式的互变②该修饰时共价键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修饰③常受激素的调控④是酶促反应⑤有放大效应 酶的变构调节特点是什么:细胞内一些中间代谢产物能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以非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并影响其催化活性,进而调节代谢反应速率,这种现象为变构反应,其特点是①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构成②变构效应剂常结合在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部位,引起酶空间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③变构效应剂与调节部位以非共价键结合④酶具有无活性和有活性两种方式互变⑤不服从米曼氏方程,呈S型曲线 酶和一般催化剂比较有何异同:相同点:①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改变②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③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④都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而增加反应速率的不同点①酶的催化效率高②酶对底物有高度特异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酶的催化作用多受多种因素调节④酶是蛋白质,对反应条件要求严格,如温度、pH等 简述Km和Vmax的意义:Km的意义:①Km等于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②一些酶的K2>>K3,Km可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③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它与酶结构,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温度、pH、离子强度等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Vmax的意义: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简述何谓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一些酶在细胞合成时,没有催化活性,需要经一定的加工剪切才有活性。这类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在合适的条件下和特定的部位,无活性的酶原向有活性的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的意义:酶原形式的存在及酶原的激活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消化道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避免了胰腺细胞和细胞外间质的蛋白被蛋白酶水解而破坏,并保证酶在特定环境及部位发挥其催化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凝血酶原不被激活,则无血液凝固发生,保证血流通畅运行。一旦血管破损,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血液凝固发生催化纤维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阻止大量失血,起保护机体作用

中基重点简答题

第一、二章绪论及阴阳五行 名词解释: 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 2.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在联系的能够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或者体征构成。 3.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其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是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就是将四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方法。 4.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体质差异,故反映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就有异。 5.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和方药来治疗。 6.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附: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亢盛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亢盛致病,阳偏胜必然要导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7、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8、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阴发展到极致,可向其对立面转化,即可转化为阳,即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9、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2、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3、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4、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适用于阴偏衰导致的虚热证的治疗(壮水之主,以制) 15、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消退阴盛。适用于阳偏衰引起的虚寒症的治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17、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和制约,又称之为倍克 18、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克制和制约,又称之为反克 19、制化:制即克制,化即化生,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发展。 20、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累及到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删减版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删减 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答: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在图中,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应的,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值;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中。 2、基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答:(1)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其需求价格也同比例递减。即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就这样,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了需求曲线。(2)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所以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生化简答题大全及答案教学文稿

1.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脂类的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小肠内的胰脂酶、磷脂酶、胆固醇酯酶及辅脂酶等可以催化脂类水解;肠内PH值有利于这些酶的催化反应,又有胆汁酸盐的作用,最后将脂类水解后主要经肠粘膜细胞转化生成乳糜微粒被吸收。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酮体是在肝细胞内由乙酰CoA经HMG-CoA转化而来,但肝脏不利用酮体。在肝外组织酮体经乙酰乙酸硫激酶或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后,转变成乙酰CoA并进入三羧酯循环而被氧化利用。 3.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人吃过多的糖造成体内能量物质过剩,进而合成脂肪储存故可以发胖,基本过程如下:葡萄糖→丙酮酸→乙酰CoA→合成脂肪酸→酯酰CoA葡萄糖→磷酸二羧丙酮→3-磷酸甘油脂酰CoA+3-磷酸甘油→脂肪(储存)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不能转变成葡萄糖,因为脂肪酸氧化产生的乙酰CoA不能逆转为丙酮酸,但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以通过糖异生而生成葡萄糖。 4.简述脂肪肝的成因。肝脏是合成脂肪的主要器官,由于磷脂合成的原料不足等原因,造成肝脏脂蛋白合成障碍,使肝内脂肪不能及时转移出肝脏而造成堆积,形成脂肪肝。 5.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计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 7.写出甘油的代谢途径?甘油→3-磷酸甘油→(氧化供能,异生为糖,合成脂肪再利用) 8.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外组织氧化利用酮体的能力大大超过肝内生成酮体的能力,血中仅含少量的酮体,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脏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酮尿症及酮症酸中毒 9.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相同点: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的不同点: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能量逐步释放并伴有ATP的生成,将部分能量储存于ATP分子中,可通过加水脱氢反应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机会,二氧化碳是通过有机酸的脱羧产生的。生物氧化有加氧、脱氢、脱电子三种方式,体外氧化常是较剧烈的过程,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由物质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的,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10.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及机制:(1)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与复合体Ⅰ中的铁硫蛋白结合,抑制电子传递;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抑制复合体Ⅲ;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抑制复合体Ⅳ。(2) 解偶联剂:二硝基苯酚和存在于棕色脂肪组织、骨骼肌等组织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可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可与寡霉素敏感蛋白结合,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抑制磷酸化并间接抑制电子呼吸链传递。(4)ADP的调节作用:ADP浓度升高,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5) 甲状腺素:诱导细胞膜Na+-K+-ATP酶生成,加速ATP分解为ADP,促进氧化磷酸化;增加解偶联蛋白的基因表达导致耗氧产能均增加。(6)线粒体DNA突变:呼吸链中的部分蛋白质肽链由线粒体DNA编码,线粒体DNA因缺乏蛋白质保护和损伤修复系统易发生突变,影响氧化磷酸化。11.试述体内的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糖、脂、蛋白质等各种能源物质经生物氧化释放大量能量,其中约40% 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一些高能化合物中,主要是ATP。ATP的生成主要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方式。ATP是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供应者,每日要生成和消耗大量的ATP。在骨骼肌和心肌还可将ATP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生成磷酸肌酸,作为机体高能磷酸键的储存形式,当机体消耗ATP过多时磷酸肌酸可与ADP反应生成ATP,供生命活动之用。 12.试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分析小儿偏食的害处。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决定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人体蛋白质的接近程度。单一食物易出现某些必需氨基酸的缺乏,营养价值较低,如果将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使用,则必需氨基酸可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此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小儿偏食易导致体内某些必需氨基酸的不足,食物蛋白质使用效率低,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生物化学必考大题——简答题38道

1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1) 酮体是脂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甘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2)酮体是肌肉尤其是脑的重要能源。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体内糖供应不足(血糖降低)时,大脑不能氧化脂肪酸,这时酮体是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2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为酮体向肝外运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3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⑴从食物中摄取⑵机体细胞自身合成去路:⑴在肝脏可转换成胆汁酸⑵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以转化为类固醇激素⑶在欺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3⑷用于构成细胞膜⑸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液中⑹经胆汁直接排除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4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①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如酶的催化效率可比一般的催化剂高108~1020 倍;②具有高度特异性:即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包括: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③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 5距离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定义、分类、举例)。 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种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性或专一性。根据其选择底物严格程度不同,分为三类:①绝对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专一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特异性.如:脲酶仅能催化尿素水解产生CO2 和NH3,对其它底物不起作用;②相对特异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种化学键,催化一类化学反应,对底物不太严格的选择性,称为相对特异性。如各种水解酶类属于相对特异性;举例:磷酸酶对一般的磷酸酯键都有水解作用,既可水解甘油与磷酸形成的酯键,也可水解酚与磷酸形成的酯键;③立体异构特异性: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要求,是一种严格的特异性。作用于不对称碳原子产生的立体异构体;或只作用于某种旋光异构体(D-型或L-型其中一种),如乳酸脱氢酶仅催化L-型乳酸脱氢,不作用于D-乳酸等。 6简述Km与Vm的意义。 ⑴Km等于当V=Vm/2时的[S]。⑵Km的意义:①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代表酶对底物的催化效率。当[S]相同时,Km 小——V大;②Km值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1/Km大,亲和力大;1/Km小,亲和力小;③可用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Km最小者为该酶的天然底物。⑶Vm的意义:Vm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7温度对酶促反应有何影响。 (1) 温度升高对V的双重影响:①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温度升高可增加反应分子的碰撞机会,使V增大;②温度升高可加速酶变性失活,使酶促反应V变小(2)温度对V影响的表现:①温度较低时,V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低温时由于活化分子数目减少,反应速度降低,但温度升高时,酶活性又可恢复)②达到某一温度时,V最大。使酶促反应V达到最大时的反应温度称为酶的最适反应温度(酶的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③反应温度达到或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酶蛋白变性,V下降。 8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1)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2)抑制剂与底物相互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3)抑制剂浓度越大,则抑制作用越大,但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程度减小甚至消除(4)动力学参数:Km值增大,Vm值不变。 9说明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意义。 (1)有些酶(绝大多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激活是指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酶原激活的机制:酶原分子内肽链一处或多处断裂,弃去多余的肽段,构象变化,活性中心形成,从而使酶原激活。(2)酶原激活的意义:①消化道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保护消化器官自身不受酶的水解(如胰蛋白酶),保证酶在特定部位或环境发挥催化作用;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重点

地质观测描述1 岩、构造 (一)岩观察描述 (一)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容: 1、岩颜色 为岩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 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 蚀变:岩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围扩大观察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最新整理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问答题 第1章导论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 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 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 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P4) 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目的: 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 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 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 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 (参见教材P5-6) 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P15-16)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 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生物化学简答题35566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限速步骤? 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影响果实品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 限速步骤: 1)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 2)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形成草酰琥珀酸。 3)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NADH+H+和CO2。 4.什么是转氨作用?简述转氨作用的两步反应过程?为什么它在氨基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概念: 转氨作用是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起到携带NH2基的作用。 这一过程分为两步反应: -H2O +H2O +H2O -H 2O 转氨作用的生理意义: a)通过转氨作用可以调节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体内蛋白质合成 时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b)转氨作用可使由糖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变为氨基酸,因此, 对糖和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相互转变有其重要性。 c)由于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有转氨酶,而且转氨酶的活性又较强,故转氨作用是氨 基酸脱氨的重要方式。 d)转氨作用的另一重要性是因肝炎病人血清的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增加,测定病人血 清的转氨酶含量大有助于肝炎病情的诊断。 转氨基作用还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速了体内氨的转变和运输,勾通了机体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互相联系。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作为中间代谢产物,故将此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2)途径中的中间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PPP途径可以产生多种磷酸单糖,如磷 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