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范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范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范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范文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

(2007年修订)

一、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的学科。《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理论内容加以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常用微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注意事项及用途。

《医学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等。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以讲授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方式进行。

教学大纲的所列理论课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释有关生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实验课重点要求实际联系理论,巩固理论知识,拓宽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63学时(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21学时),2学分。

使用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5版,沈关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概论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免疫的现代概念及功能。

熟悉:微生物的特点和微生物学的概念。药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与药学专业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向。

第一篇免疫学

第一章抗原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质(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构成抗原的条件。

熟悉: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的概念。TD-Ag、TI-Ag、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共同抗原、异嗜性抗原、独特型抗原及超抗原的概念。

了解抗原的分类。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NK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熟悉:免疫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免疫细胞的概念及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志。T细胞亚群、B细胞亚群。

了解:无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的划分及功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了解: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抗体的多样性。

第四章补体系统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活化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的概念。补体活化的经典激活途径的过程

了解: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活化的调控。旁路激活途径的过程。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第五章细胞因子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

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了解: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

熟悉: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了解HLA基因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及遗传特征。HLA与医学实践。

第七章免疫应答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熟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 DTH介导的细胞免疫、T C介导的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免疫耐受的概念。

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自身调节,遗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八章超敏反应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熟悉:Ⅰ型超敏反应的反应特点、发生机制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

应性疾病。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的Ⅳ超敏反应性疾病。

了解: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第九章抗感染免疫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固有免疫应答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含义。

熟悉:抗细菌免疫(抗体的效应、细胞免疫)。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中和性抗体的概念和作用机制)。

了解:微生物逃避机体防御功能的机制。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学时分配:1学时

掌握: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概念。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熟悉:人工自动免疫用生物制品和人工被动免疫用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的分类。细胞免疫测定法:T细胞亚群测定。药物的免疫测定法。

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免疫标记测定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淋巴细胞的测定;其他免疫细胞的检测。免疫治疗;生物治疗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第二篇微生物学概论与常见病原性微生物

第十一章细菌学概论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掌握: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点;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形成条件、化学组成及其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细菌的分类。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速度。

熟悉: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基的概念和种类;细菌的生长曲线;

了解: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分布。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

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分解代谢产物及其应用。

了解:细菌的酶;细菌的产能方式;细菌的代谢过程;

第四节细菌的分布

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大肠菌群、正常菌群、菌群失调症的概念;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第五节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带菌状态,全身感染有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区别;

熟悉:病原菌侵入的数量;病原菌的侵入途径;放线菌的分类。

了解:无

第六节细菌的检查方法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步骤及其意义。

熟悉:抗酸染色法及特殊染色法。

了解:显微镜检查法。

第十二章消毒与灭菌学时分配:0.5学时

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含义;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熟悉: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及应用范围;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种类、杀菌机理和应用。

了解:影响湿热灭菌法的因素;低温、辐射、干燥、超声波、渗透压对细菌的影响。

第十三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掌握: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质粒概念;

熟悉:质粒的基本特性;F质粒;R质粒与抗药性的关系;转座因子:转座因子的概念及类型、

了解:Col质粒;转座机制及遗传学效应

第二节噬菌体

掌握:噬菌体的概念和主要生物性状: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毒性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概念;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和溶菌性周期,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熟悉:毒性噬菌体在敏感菌内的增殖过程。

了解:了解其与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关系;噬菌体的抗原性、抵抗力;噬菌体的应用。

第三节基因突变及其分子机制

掌握:无

熟悉:无

了解:基因突变的特性;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DNA损伤的修复;突变株的类型及实际应用。

第五节基因转移与重组

掌握:转化的概念;接合的概念;转导的概念。噬菌体转变的概念;重组的概念。

熟悉:F+和F-质粒接合的机制。普遍性转导的过程;局限性转导的过程;

了解: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

第十四章常见的病原性细菌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球菌

掌握:葡萄球菌:形态染色,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有侵袭性疾病和毒素性疾病;链球菌属:形态染色;淋病奈瑟菌:形态,所致疾病。

熟悉:葡萄球菌: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等不同的分类;链球菌属:根据溶血现象的分类、A群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毒素所致的猩红热和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淋病奈瑟菌:抵抗力。

了解:葡萄球菌:抗原构造、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链球菌属:根据抗原构造的分类、培养特性、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淋病奈瑟菌:培养特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二节肠道杆菌

掌握:埃希菌属:所致疾病;志贺菌属: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沙门菌属: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熟悉:共同特性:形态,生化反应;埃希菌属: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类型与致病特点。

了解:肠道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结构、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变异;志贺菌属: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沙门菌属: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免疫性;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

第三节弧菌属

掌握:霍乱弧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了解:霍乱弧菌的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四节厌氧性细菌

掌握: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产气荚膜梭菌的形态结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所致疾病。

熟悉:无

了解: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五节分枝杆菌属

掌握: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

熟悉:致病性,免疫性及其与变态反应关系。

了解: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六节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掌握:布鲁菌属所致疾病;鼠疫杆菌的形态特性;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的致病性;炭疽杆菌的形态特征。

熟悉:鼠疫临床类型、炭疽临床类型。

了解:布鲁菌属的种类动;布鲁菌属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鼠疫杆菌的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诊断和防治;炭疽杆菌的抗原构造、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七节其它主要病原性细菌

第八节放线菌属

掌握:硫黄颗粒

熟悉:致病性

了解:免疫性防治原则

第九节支原体

掌握:支原体的致病性。

熟悉:支原体的形态结构。

了解:支原体的种类、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十节立克次体

掌握:立克次体的形态,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传播方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传播方式;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疾病、传播方式。

熟悉: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

了解:立克次体的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

第十一节衣原体

掌握:衣原体的形态、特殊发育周期,所致疾病。

熟悉:衣原体的特征。

了解:衣原体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节螺旋体

掌握:钩端螺旋体: 形态染色、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熟悉:螺旋体种类;梅毒螺旋体:形态、致病性。

了解: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问题、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真菌学时分配:0.5学时

掌握:真菌的培养特性与菌落特征。

熟悉:真菌的定义、种类;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繁殖方式。

了解:真菌的抵抗力与变异性,几类常见的真菌;真菌与人类疾病。

第十六章病毒学

第一节病毒学概论学时分配:3学时

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核心(核酸)、衣壳(蛋白质)和核衣壳;病毒干扰现象的概念;病毒感染的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概念和举例;病毒感染的类型。

熟悉: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体的概念;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病毒的人工培养:培养病毒的三大方法,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病毒灭活的概念;病毒的致病性:细胞水平:病毒对感染细胞的作用、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了解:病毒的分类;缺陷病毒和顿挫感染的概念;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二节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毒学时分配:4学时

掌握:流感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麻疹病毒:致病性,与SSPE的关系;免疫性;肝炎病毒:人类肝炎病毒的类型;甲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传播途径、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乙型肝炎抗原抗体(两对半)的检查及各项的意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

熟悉: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及其功能、分型与变异;麻疹病毒:特异性预防;甲型肝炎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传播途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形态、结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防治原则。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特点、致病性、预防措施。

了解:流感病毒:培养特性、抵抗力、微生物学检查法;麻疹病毒: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血凝、培养等);甲型肝炎病毒: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与组织培养、抵抗力、免疫机理、检查结果的分析及其意义、防治原则;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微生物学检查法。疱疹病毒的概念,主要疱疹病毒的种类及其所致主要疾病、共同特点。人乳头瘤病毒、汉坦病毒、黄病毒、朊粒。

第三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抗生素学时分配:3学时

掌握:抗生素的概念,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获得新抗生素的途径;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和筛选的简单过程: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早期鉴别,分离精制,临床前试验研究,临床试验。

熟悉:发酵原来、现在的概念,发酵的种类;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的的生物合成机制;抗药性:抗药性的基本概念,抗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

了解:抗生素的的制备:发酵阶段(一般生产流程),发酵液预处理及提取阶段;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抗药性的控制,药物变质的外在表现、药物变质的结果,控制菌的检验;抗生素的效价和单位,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

第十八章微生物在其他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学时分配:2.5学时

掌握:酶及酶抑制剂:临床上较常用的微生物酶(链激酶、透明质酸酶、天冬氨酰胺酶、

青霉素酶)。

熟悉:维生素,氨基酸、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酶。

了解:酶抑制剂,甾体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其他微生物制剂。

第十九章微生物与药物变质学时分配:2.5学时

掌握: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药物变质的判断、外在表现、结果,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

熟悉:药物中微生物来源,防治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

第二十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学时分配:3学时

掌握: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

熟悉:杀菌试验(最低杀菌浓度、最低致死浓度的含义及测定的方法,活菌计数法,石碳酸系数测定法);联合抗菌试验(纸条试验、梯度平板纸条试验、棋盘格法),协同、拮抗、无关、累加的概念。

了解: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

第二十一章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熟悉:口服药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细菌种数的测定。

了解: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

……

三、实验课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007年1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机体修复损伤的能力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 C、细胞免疫应答 D、体液免疫应答 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骨髓和脾脏 B、骨髓和胸腺 C、脾脏和淋巴结 D、胸腺和淋巴结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 A、中枢免疫器官 B、外周免疫器官 C、骨髓 D、胸腺 5、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结果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D、适当时有利,过强或过弱时有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 A、单核吞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2、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细胞 D、靶细胞 E、抗原提呈细胞 3、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4、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 E、多种细胞协同完成 5、免疫系统包括: A、免疫原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免疫组织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 资料-超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_全国2008年7 月自考试卷 全国自考200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湖北自考网11月27日整理 课程代码:028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 A.Rh抗原B.AFP C.HLA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 A.H-2B.HLA C.SLAD.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 A.C4b2aB.C4b2a3b C.C3bBbD.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 A.C2aB.C4b C.C5aD.C3b 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 A.IL-1B.IL-2 C.IL-6D.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费下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一、选择题(60分) 10、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11、欲杀灭芽胞,需选择( ) A 煮沸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气灭菌法 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是( ) A 漂白粉 B 70%乙醇 C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碘液1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 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C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D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14、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 A 转导 B 转化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15、关于正常菌群错误叙述的是 ( ) A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 —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16、医院内感染不包括 ( ) A 术后感染 B 输血后肝炎 C 住院期间发生的骨折 D 陪护人员感染17、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 霍乱弧菌肠毒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葡萄球菌肠毒素 D 肉毒毒素 18、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肉毒梭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19、关于抗感染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D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2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D 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21、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 A 卡介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丙种球蛋白 D 抗病毒血清、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名词解释 半数感染: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一定的途径使一定体重的某些实验动物半数感染的最小毒素量或最少细菌数。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DNA的片段转移到受菌体内,使受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溶源性转换: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整合了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改变了宿主细胞的DNA 结构,使溶原性细菌获得某些生物学性状。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所需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子代病毒的结构,或者合成后不能装配和释放,此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 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不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或仪器可检出的沉淀现象。 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显性感染:当机体免疫软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时,则病原微生物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经过一定时间相互作用,机体组织细胞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称显现感染。 固有免疫应答:指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及其中产物或其他抗原性异物后,被迅速活化并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从而肾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杀伤、清除过程。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同时可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超敏反应: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絮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doc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供医疗、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主编:彭效祥 班级: 学号: 姓名: 山东万杰医专微免教研室编制 2007年6月12日

目录 实验项目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3) 实验项目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4) 实验项目三细菌的分布 (6) 实验项目四细菌的消毒及药敏试验 (7) 实验项目五血型抗原检测 (9) 实验项目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10) 实验项目七细菌凝集反应 (12) 实验项目八琼脂双扩散试验 (13)

实验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独立用油镜观察细菌标本。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胞等。 二、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2、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 2、标本(鞭毛、荚膜、芽胞、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四、实验原理 细菌较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显微镜油镜使用由指导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2、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个人操作 个人使用油镜观察细菌中的球菌、杆菌、弧菌等形态标本片。 3、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认真观察示教标本——芽孢、荚膜及鞭毛形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绘出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及结构图。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避免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镜头

八、思考练习 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 2、绘制出细菌常见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涂片的制作。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涂片制作 2、革兰氏染色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取菌环、玻璃片、生理盐水、酒精灯 2、搪瓷盆、支架、冲洗瓶、染液(结晶紫或龙胆紫、碘液、 95%酒精、稀释复红) 四、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 含脂类少,乙醇不易透入, 95%乙醇可使细胞壁脱水,细胞间隙缩小,通透性下降,阻碍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渗出;而G-菌的细胞壁结构较疏松, 含脂类量多.易被乙醇溶解, 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 细胞内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被溶出而脱色. 2、G+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被脱色,G-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易被脱色。 3、G+菌等电点(PH2-3)比G-菌等电点(PH4-5)低,在同一PH染色环境中,G+菌比G-菌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生物技术制药 及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章绪论 药学一级学科分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 ★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 ?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 ?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 ?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 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 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 ?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 ?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 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 ?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 ?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克隆中要使用甲基化酶缺陷型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酶切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反应缓冲液组成 ?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72 理论环节学时数:56 实践环节学时数:16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学分: 开课单位: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性质:该课程是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状、补体的活化机制、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抗体的功能、机体免疫应答机理、临床免疫学,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观念,在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等工作中加以具体实践,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传染病学和预防医学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说出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2、应用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预防医院感染及采集、运送检验标本。 3、初步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粪便蠕虫卵检查等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油镜。 4、应用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与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在免疫学防治和诊断工作中,能应用免疫学理论和一般技术。 6、勤奋学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事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与同学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理论教学容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A》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作业 免疫学概论、第 1 章至第15 章、第8 章、第24 章 一 、单项选择题(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4.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5. 细胞因子不包括 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 D.生长因子E.干扰素 6.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7.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区 B.VH 区 C.CL 区 D.VL 区 E.VH 与VL 区 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10.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 细胞 B.αβT 细胞 C.NK T 细胞 D.NK 细胞 E.B1 细胞 二、名词解释(以下选做4 小题) 1. 抗原 2. 抗原决定簇 3. 抗体 4.

5. ADCC 6. 补体 7. 细胞因子 8. 变态反应 第2 页共16 页第3 页共16 页 三、填空(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 Ig 的水解片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gG 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SIgA 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 干扰素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1)(DOC)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纲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⑴重组DNA技术 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 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七单元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 D.细菌E.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支原体C.真菌 D.细菌E.衣原体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衣原体E.细菌 4.只能在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立克次氏体E.细菌 5.度量细菌的单位是 A.毫米B.厘米C.纳米 D.微米E.米 6.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 D.细胞壁E.核体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胞外形C.产生抗生素

D.呼吸作用E.产生能量 8.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9.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10.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芽孢 D.荚膜E.质粒 11.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2.荚膜的主要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3.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B.核体C.中介体 D.芽孢E.质粒 14.细菌的“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芽孢B.核蛋白体C.质粒 D.异染颗粒E.中介体

1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E.可以作为基因载体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E.磷脂 1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质E.磷脂 18.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能够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姬姆萨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19.观察组织病料中细菌常用下列哪种染色法染色 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硝酸银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20.培养病原细菌的常用温度是 A.37~C B.40~CC.20℃ D.10~C E.50℃ 21.培养基常用的pH是 A.7.2~7.6 B.3.2~3.6 C.5.2~5.6 D.8.2~8.6 E.8.6~9.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