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厢词 古筝谱

西厢词 古筝谱

西厢词 古筝谱

古筝琶音技巧相关知识介绍 琶音在古筝弹奏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指法,虽然简单,但是不容易精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古筝琶音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单手演奏琶音的方法是: 用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四指由下而上顺音的弦序弹奏,或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由上而下顺音的弦序弹奏,也有仅用三指弹奏。 (练习时可分两种方法:一种是顺序琶音,如1235 2356 3561 5612---或1653 6532 5321 3216----;一种是和弦琶音:如1351 2562 ---。) 双手演奏琶音的方法通常是: 左手用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右手用中指、食指、大指七个音依次弹奏,用来演奏分解和弦(如5125125 3613613---。) 弹奏时需注意要使每个指甲的平面触弦,每个音要交代的干脆清楚,音色连贯,手指力度要均匀(如演奏曲子时则需要根据曲子的要求突出主旋律音),在双手演奏琶音时左右手均向中间靠拢一些,双手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以保持双手音色的一致性。 另外,大家在训练自己左手的时候给一个小建议,可以将之前右手弹奏过程中的勾抹托曲谱都用来练习一遍左手,慢慢的会发现自己的左手慢慢的灵活了。

琶音训练方法1:第一步,先练习放弦,将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右手的中指,食指,大指放在所需弹奏的琴弦上,快速找到音位,做放弦的练习。 2:在弹奏琶音的时候非常容易因假指甲侧面触弦而造成杂音,因此每个手指都应尽量调整到平面触弦。 3:切记演奏琶音的时候边弹边找,边弹边放,这会大大影响琶音的连贯性与速度。 4:不管单手琶音还是双手琶音都应保证各音之间速度,指力均匀这样才能达到速度统一,音色一致。 5:琶音在曲子当中应当按照乐曲中的节奏要求弹奏。 6:双手交替弹奏时左右手连接要自然,音色要统一,不能出现换手的痕迹。 7:手型自然放松,各小关节松弛突出,手腕不低于手背,双手手型要一致不要过紧抓弦。 8:初学者要反复练习,以增强手指的独立性,左手大指与右手中指的衔接要自然,不能有痕迹。

弹古筝的基本手法_古筝的弹奏方法 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 作后,屈肌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肉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掌握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 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 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地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既不美观,又影响其他 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 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地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 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要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 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 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因为“轮抹技法”是双手弹奏的基础练习,通过该联系,亦可完成其它相同技法的要求,所以,学会“轮抹”的弹奏方法是很关键的。 “轮抹”是指左右手指交替抹弦,他要求左右手在手型、节奏、力点和音色上尽量达 到一致。〈1〉手型:手腕自然放平,不要拱腕,食指分别做独立运动,靠手指关节运动,而不要抖腕、抖臂。〈2〉节奏:左右手作交替运动是,注意节奏放稳,保持均匀,不要 时快时慢。〈3〉力点:力点要均匀,特别要注意左手的音不要虚,因左手力度一般不如 右手,所以可以考虑适当刻意加强左手的力度。〈4〉音色:注意一定是要用指甲平面触弦,一开始慢练并注意每一个音的饱满,不要虚。 另外,练习时先要放慢速度,认真用眼睛看,耳朵听、用心去体会是不是达到了轮抹 的要求。最后,用耳朵检测双手交替发音和单手弹奏在音色上是否有区别。 古筝的弹奏姿势有立势、坐式、站式、跪势,主要是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将古筝放置于琴架或是琴桌上,琴凳放置于古筝的右侧就是靠近古筝 的筝头处。坐下时人的身体靠近古筝的右侧,距离古筝大约375px。俩腿置于琴架之下自 然分开,双手置于琴面之上自然放松。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放松舒展,手指自然弯曲, 呈现出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仅只是在静止的时候放松,也需要在演奏的 过程中放松;这不仅仅只是右手弹弦的基本手型。左手按弦、弹弦基本也是这样的

一、《在北京的金山上》 这是一首根据藏族民歌改编的一首古筝独奏小品。此曲旋律优美,易于唱诵,其五声音阶的级进式发展变化与古筝五声音阶的弦序排列十分吻合,因此,该曲对初学者来说较易上手。另外,乐曲的节奏也较为简单平稳,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甚少变化。再者,指法编排也相对比较规整,只有托、抹、勾(即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组合形式。作为启蒙筝曲,《北京的金山上》为初学者走进古筝音乐世界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 此曲结构短小,主题加上间奏共有54小节,其中还包括旋律的低八度重复演奏,这就是说,除去六小节的间奏和低八度的旋律重复,我们只要学好24个小节(4个乐句)就可以了。初学者一般欠缺基本音乐知识和乐曲分析能力,往往因为谱面看起来篇幅较长,而有畏难情绪,其实我们拿到乐谱后应该认真视唱和简单分析一下,这样学习和弹奏时就比较容易了。 乐曲刚开始就是一个八度和声音程,弹奏时需要我们的大指和中指同时向手心方向弹奏发音,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古筝演奏术语里把这一多指组合指法称之为“大撮”(传统古筝指法符号表里把大指和中指同时向手心方向弹奏的组合指法称作“大撮”,把大指和食指同时向手心方向弹奏的组合指法称作“小撮”,把大指、食指、中指同时向手心方向弹奏的组合指法称作“套撮”,这些都属于多指组合形式),这是传统古筝弹奏中为了加强旋律重音而最常使用的一个技法,几乎可以认为是传统古筝弹奏体系里的“八度模式”。我们知道,其他乐器在为初学者编排入门乐曲时,弹奏指法的设计常以单指的形式出现,很少有古筝这样的“创意”,这是因为乐器的结构特点、也是古筝的五声音阶特性决定了的,不能认为这是不合理的指序编排。由于这一手法在传统筝的弹奏中极为常见,在以后的民间筝曲的学习中更会时常遇到,所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学习这一技法时,首先要注意演奏时的基本手型:手指自然松弛、虎口微张,指间不宜并拢或者过分打开,指尖下垂,正对将要弹奏的琴弦,手背自然隆起,坚挺有力、不可塌陷,形成半握拳的圆状手形。演奏方法上建议初学者采用贴弦奏法(也有人称“夹弹”,即弹奏前把手指放置在相应的琴弦上),这样不易错音。弹奏时要借助臂力和腕力,这样才能能够保证音色的通透和圆润。 古筝弹奏中另外一个常用的指法组合“抹托”,在乐曲第一小节第二拍上就出现了。这里大二度上行级进的两个音,乐谱上设计是用食指和大指先后弹出的(传统古筝指法符号表里把大指向身外方向弹奏的指法称作“托”,把食指、中指、名指向身内方向弹奏的指法分别叫做“抹”、“勾”、“打”,这些都属于单指形式),这种指法连接在古筝的演奏中十分常见。此手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 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古筝演奏技法 古筝(Chinese zither)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掌握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润色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以运用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手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新的调式色彩和多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而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袁莎老师为代表。多年来,袁莎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

前言 本教程是一本适用于儿童的古筝初级入门教程,是教案式的古筝教程。教材中讲授了古筝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曲目,使学习者对古筝及其演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根据教学适用的原则,对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对每一课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在教材后半部分安排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注意从一开始就对儿童进行音乐素质的基础训练,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 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 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入门知识讲解 1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 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古筝演奏中对音色技巧的把握之探究 摘要 基于目前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本人将从古筝的材质与演奏的手法作为出发点,总结和整理自己曾经作为古筝初学者学习古筝的经历、心得,以及通过查阅书籍总结资料和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搜索与一些名师们的结论,发现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从理论上选材和对作品的理解,还有实践上自身各种因素对音色造成的影响这两方面入手。结合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音色与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善音色,本文主要在客观因素与内在因素深入分析,了解这些理论知识再从实践方面开始改进,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解答一些疑惑。 关键词:古筝;古筝的选材;材质与音色;演奏手法与音色;技巧

一、绪论 相信不管是古筝初学者还是资深者也好,在演奏途中都会追求音色之美,而在这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关于音色的问题。由于初学者会初学者由于技术局限而无法表达出想要的音色,而有部分的资深学习者会出现一味追求技术指法亦或者速度而会忽视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音色变化的研究和把握,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因此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去深入去探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更加深入把握音色的技巧。要解决问题,先要从源头开始入手,方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在参考到现有的研究文献,发现影响音色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虽然学界目前有很多关于音色的相关研究,但是都未对影响音色的各方面进行相应总结。本文的设计思路是从客观因素与内在因素入手,想要解决问题,先要把问题抽丝剥茧、对症下药,才能看出自己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问题。 二、影响古筝演奏音色的客观性因素 (一)古筝制作材质对音色的影响 众所周知,大部分的乐器都是由木头所制,而古筝也是其中之一,千年文化传承与沉淀,一直选择木制成乐器是因为木材本身具有影响古筝音色的能力,一般入门的人都会挑琴,首先就会想到用什么样的木材制作而成的古筝是上品。大部分人觉得古筝肯定是越贵越好,这样想其实也对但不是全对,影响古筝音色的因素有材质的优劣以及做工的精细这两方面。拿做工这方面来说,影响古筝发音的主要部分是共鸣箱,共鸣箱是由面板、底板、等其他部分所组成,每一个部分都会影响音色或者音频,所以在这里做工的精细对音色的影响都非常之大。再拿最重要的音色来说,影响音色的有面板和面板的厚薄,例如过薄的面板会导致古筝的共鸣箱发出空洞的声音,过厚的面板会导致共鸣箱发出的声音尖细、刺耳。通常都会使用泡桐木来制作这个面板,因为泡桐木所制作的的面板是最好选择,而在泡桐木也分等级,不同等级的泡桐木制作出来的古筝所发出的音色有所不同。 (二)古筝义甲材质选用不同所产生音色的差异 说到义甲的选用,现在材料繁多,有玳瑁、牛角还有一些有机合成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义甲,在古代,是没有如今先进科技给予他们更好的条件,聪慧的古代人会用象牙、鹿角打磨而成的义甲。现在所使用的义甲多数以玳瑁为主,因为玳瑁是一种硬度适中的贵重材料,它柔韧性好,耐用度高且不易磨损,

古筝双手弹技巧 1、传统技法 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 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 特点的技法规律大指向外弹弦称之“托’,中指向里弹弦称之“勾”,勾托配合民间称之“勾搭”。 不论是启蒙初学,还是典范的流派筝曲,都是以大、中指为八度的弹弦位置——以大 指为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食指活动范围在大、中指八度内的四根筝弦上,这就呈传统右 手技法的主要特点。 左手传统技法是以吟、揉、滑、按,以韵补声为其主要特色,技法的种种变化又是地 方流派的主要表现手段。首先应掌握吟、揉、滑、按的基本概念的表现技法,进一步才能 掌握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特殊表现技法。 2、现代技法 筝的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泛地借鉴和吸取其它乐器的技巧来丰富自身的表现手段。从双手弹奏到特殊音响的表现,从五声和七声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都大大丰富了 筝的表现能力。 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安排用指顺序的“指序弹法”,适用于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 律进行。“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弹弦方法以“提弹法”为主。这使筝的技法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 1、轮抹:左右手用抹的指法快速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 抹常用于演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跳跃或急促的情绪。 2、三勾轮抹:这是一组双手配合拨弦的综合指法。共有四次拨弦的动作:第一次右 手用三勾;第二次左手用抹;第三次右手用抹;第四次左手用抹。三勾轮抹常用于情绪热烈 的乐曲中。 3、轮撮:左右手用撮的指法交替拨弦。拨弦的顺序,一般是先右手后左手。轮撮常 用于连续快速八度和音的演奏。 4、双手琶音:用双手配合弹奏琶音,演奏分解和弦,取得如流水效果。双手琶音的 用力,一般要求每个手指力度要均衡,有时强调大指要稍多用力,以突出琶音中的旋律音。双手琶音应注意左右手的衔接要紧凑,时值要准确。

古筝双手弹奏练习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双手配合的乐曲大多都是用大谱表来记谱的,技法也相对比较多,所以切不可急于求成,应该全力分析整个乐谱,包括每个旋律或每个伴奏音型。 对整个乐谱分析时可找见一些共性和不同点,包括乐曲曲谱方面的或者是演奏技法方面的,然后对比分析,或者用铅笔在乐谱上对于一些典型的较难的技法或疑问点先作一标记,以备在正式演奏时多加注意和把握,这对于通盘考虑乐曲时很有必要的,千万不可认为是多余的。 放慢速度,分手弹奏分析了乐谱后,就可以着手弹奏练习了,这里也要注意一些方法,一般双手配合的练习曲基本都有这些特点,就是有主旋律或有伴奏,或出现连续点线的揺指技法或出现和音,琶音等技法,所以一次性进行双手合弹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分手弹奏,若右手为主旋律,可弦练习右手主旋律乐谱,练习时不可急躁速度过快,越慢越好,认真掌握好节拍和节奏,待完全弹奏下来熟练后可开始专练习左手。 此时也不要急于练习双手配合,先按练习右手的相同方法练习左手伴奏,在练习左手时,由于大多数筝友都普遍显得左手笨拙些,所以左手的练习次数应该相对增加些,这样对于以后的左手的弹奏都无形中是一个帮助。 弹左唱右,做好配合准备弹熟练左手后,多数人还是迫不及待开

始双手的配合了,通常我们会发现越是急于求成反而是徒劳无功,这样的双手配合很困难,也不易见到效果,因此,在这时也不能急,可以采用另外的方法-弹左手伴奏,唱右手旋律。 边弹奏左手伴奏,用哼唱等方式将乐曲主旋律即右手旋律唱出来,这样先目光专注了左手,显得很是方便,其实无形中也是对左手的再次练习。 而这样练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唱的过程中已经在自己的意识中对乐曲左右手旋律或伴奏的一个全面整合的乐曲层次感很好领会甚至把握了,几遍下去之后,整个左右手的配合的切合点自己已经大致领会,而且对音乐的旋律感再次增强,那么在后面进行双手配合就显得相对简单了许多。 若再花费一些功夫那么双手配合进行弹奏应该不成问题了。 对位法练双手配合双手配合的弹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作品来说用以上的方法练习基本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乐曲都不一样,技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部分比较复杂的曲子这样做也不是太好,那么可以尝试另外一种方法-对位法。 双手配合的弹奏有时有个特点就是能够将上下旋律或伴奏的音进行对照,或可以从节拍、节奏出发,或可从单纯的弹奏技法指法出发,要根据具体的乐曲情况而定,每首作品都是不同的,只要认真分析上下乐谱的特点,认清指法,然后同步左右手练习弹奏也能解决问题的。 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主要面向技巧性指序性的一些曲子,还有

古筝演奏技法(1)……弹筝姿势 弹筝者本身要平稳,肩膀以下各部位放松;筝与弹筝者距离约二个拳头远;弹筝者的心口正对古筝第1~3雁柱处。 运指的原则: 放松:身心放松,才能使手指自然运力。 均匀:各指力道要均匀,如摇指、捻指、轮指、琶音等。 稳定:触弦与手部移动必须平稳。所以手与弦的距离要适中。 灵活:手指是否灵活则表现在琶音上,左手的和弦以及正反琶音的熟练都是很重要的。 学习的要领: (1)指法的学习必须从练习曲的反复操练,才能学得扎实。(2)学习指法除了练习曲的操练外,必须应用在曲子中才算学习完成。 (3)弹筝时最忌手腕僵硬。必须把重量放在指尖,指头自然弯曲保持弯度,手肘放自然。 (4)如何弹好一首曲子?首先必须熟练曲中的乐句与指法;再由欣赏名师的演奏来提升技法与改进缺点;最后进而去体会曲子的情境,以自己的感觉诠释曲子,才能弹出好的演奏来。 (5)当弹筝时能达到浑然忘我,忘记自己在弹筝,只觉得自己在筝的旋律中游走,这才算是真正体会到弹筝的乐趣。 古筝演奏技法(2)……右手技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做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做鸡爪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指悬"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已很少使用扎桩了。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小指在演奏中保持自然放松、略微抬起的状态。在某些长琶音中,有时用小指配合拨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约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爆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A.右手单指指法 1.托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2.劈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3.抹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它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色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4.挑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在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5.勾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象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芭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象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6.剔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7.打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色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带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

古筝的基本弹奏方法有哪些 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学习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初学者需要学习基本弹奏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古筝的基本弹奏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1、花指 在固定时值内,弹奏由上到下的短音阶,俗称“花指”。在传统筝乐中,花指有两种:第一是板前花,第二是正板花。板前花一般不超出四个音,常出现在乐曲正拍之前,它几乎不占正拍音的时值。弹奏时,速度要快,如《张珊教古筝》第28页第57条练习曲。正板花在弹奏中占有一定的正拍时值,练习时,要卡住节奏。如:《张珊教古筝》第27、28页的第49、50条练习曲。无论是板前花还是正板花,都可分为固定弹奏音和不固定弹奏音两种,所谓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已经记清楚了要弹奏的音,在弹奏时,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多弹或少弹。所谓不固定弹奏音,就是记谱上并没有写明要弹奏的音。这样在弹奏时,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弹奏板前花,最好别超出四个音;如果是弹奏正板花,可根据所占时值的多少来随机应变。 从总体上讲,无论哪种花指,在练习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是清晰,第二是流畅。切不可表现为清晰而不流畅或流畅而不清晰、还有既不清晰又流畅。 2、滑音

所谓滑音,就是以左手在琴弦左侧约15cm处的弦段上,向下按弦或使弦还原来变化弦的张力,使音高在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滑动变化,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叫滑音。 常见的滑音有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就是:右手拨弦后左手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即停止(保持音高);下滑音就是:左手先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而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放回原位或放回到一定的音高。弹奏滑音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问题,这需要不断反复的训练,在滑动过程中,要学会听滑动所产生的“余音”。练习时,可从第二弦开始,右手弹一个音,左手随即将所弹奏的弦进行按滑,滑到相应高度时停下不动,右手再弹奏所滑动弦的上方一个音来与所滑动的音进行对比,要求两个音的音高是一样,之后在这两音音高相同的情况下作其下滑,这样持续的进行训练,对弹奏好滑音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大量带有滑音的练习曲或乐曲来进行练习。 3、摇指 遥指可分为大指扎桩摇、大指悬腕摇、食指摇、双指摇、三指摇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大指扎桩摇。其基本弹奏方法是:小指扎桩、手型保持自然;各手指稍稍松开、食指尖部扶住大指甲片中部;肘部稍稍抬起、以腕动带动大指在每根琴弦上均匀、快速、密集地连续进行“劈、托”。练习时,应注意领会弹奏方法要领,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初学摇指时不能只片面的要求弹奏的力度,应注意各手指的自然放松,尽可能的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进行练习,由慢练到快练,在

古筝学习中的基本功训练 古筝内功与古筝外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甚至更有一说,功夫在筝外。练习基本功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多方面形成的整体,才能有助于练好基本功。今天 ___为大家带来古筝学习中的基本功训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坐姿,手型。这关系到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曲子时能否正确的弹弦,发出需要的音色,关系到能否快速运指,灵活运指。 2.乐理知识的学习。音乐也是一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有其独自的理论,专门的学科、术语,像音的时值的划分,休止符、符点音符、反复记号、常用的速度、力度术语含义……应该由浅入深的学习。 3.乐感的培养。增加对音乐的感受力,能把握住乐曲的情感特征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不至于听到一段音乐在情感意境上无动于衷或者理解错误。 4.基本的指法、指序、技巧、技能。这些都是具体的散布在各个乐曲之中,不是学几首就能学全的,广泛的涉猎为好。

5.重视师承。有些指法技巧在乐谱上是无法标示出来的,靠看谱、听录音也是摸不着头绪的,这就要有正确的师传师承,这也是弹筝学筝的一个特点。 6.对音乐语言的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音准、音高、韵味……音乐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不了解这些内容的含义,无法对音乐进行正确的表现。 7.对音的正确辨识。知道哪些是乐音、噪音,进而能够区分出音色上的明、暗、亮、涩、净、噪、干、润、瘪、满、虚、实、僵、活、薄、厚……,这样音乐表演起来才能显出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层次。 8.左右手各自的功夫,相互协调配合的功夫。运指要流畅自然,具有爆发力,出指要干净利索、有线条感、颗粒感、做到轻、柔、缓、慢、快、急都能有效的控制和发挥。 9.听力的开发培养。由于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听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能够听出各种音乐语言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意思,用听力校正自己学习上的不足,让别人听好、自己首先要听好。

古筝演奏基本技巧 弹筝弹筝姿势 弹筝姿势有立式、盘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为主. 坐式弹筝姿势:筝放置在筝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筝的右侧(即靠近筝首处)。坐时身体靠近筝的右端,距筝约15公分。两腿于筝架下自然分开,双足一手型弹筝强调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的手型。根据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型,不仅展示在静止的状态,也呈现于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弹弦的基本形态。 弹弦位置 右手弹弦位置在距前梁3公分处,这是初学练习的基本弹弦位置。而最佳触弦点,则是在发音弦段(前梁至筝柱)的八分之一处。此处正好是本音第三个八度的泛音位置,这个位置弹弦声音纯净响亮,为基本音质的最佳弹弦点。介于筝柱的排列,弦的长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弹弦点的变化就比较大,弹弦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大。演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色(明与暗,刚与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动范围将更大。

在基础训练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弹奏和最佳弹弦点位置的弹奏,还要学会在不同的弦段上选择不同的音色,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段。一般说来,靠近前粱处发音明亮,音质较刚;靠近筝柱二分之一处音色较暗,发音柔和。我们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切忌弹弦位置僵化在一个点上。 按弦位置 韵昧,为筝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当,对技巧的表现起决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筝柱左侧约16公分处,这是根据筝弦的张力和左手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我们常见的不适当的位置往往都超过20公分。因为距筝柱越近,琴弦的张力越大,弦紧按不去;距筝柱越远,弦就越软,按弦的张力就小些。有些弹筝者为了按滑时用力轻松些,左手就伸展得远,这样按弦位置就改变了。左手过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演奏形态变得不自然,按滑又往往触及面板。常见一些筝的左侧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迹,就是按弦位置不当造成的现象。基础训练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准确自如,这样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弹弦方法

零基础如何学古筝以及学古筝的技巧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开发智力的潜能,陶冶道德情操的教化功能,是古今中外所证明并实践的。相信大家都曾见过犹如仙女般的身影在弹古筝,必定也被那美妙的声音所打动,随之学习古筝的念头也就由然而生了。但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一、入门知识的讲解1、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3、演奏时的姿势(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

打拍子等坏毛病。(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二、指法的讲解与练习1. 怎么样分辨琴弦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答: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分为两种颜色:白色、绿色。绿色琴弦唱“5”(sol),一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时通过老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来,进行认弦的练习。2 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司按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职弹技法与右手相同。3 古筝的弹弦方法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

-- [转帖]古筝演奏的肢体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 肩部 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 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 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 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 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 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3.肘 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 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 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 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 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 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4.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 手腕 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 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⑴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⑵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⑶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如何学好古筝(古筝的学习方法) 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是有效练习的起步和关键。 (1)按时定点: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常常是受到生物钟控制的,所以按时定点训练可以养成定时对感受音乐的兴奋习惯。这样能够让练习者快速进入训练状态,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作用。不言而喻,所谓的抽空练习的效果就完全相反了。 (2)连续不断: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和练习是始终保持学习进取心理状态的唯一方法。间断了的学习和练习再要继续时,都需要有一个“热身”过程才能重新进入状态。这样的学习只能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大大的降低了学乐器的效果和作用。 因此,最节省时间的学古筝就是:工作再忙、学习再紧、生活再累,那怕是进度慢一些,练习时间少一点都应该做到“按时定点”,“连续不断”。常言道:“不怕慢,只怕站”,就是这个道理。 二、明确练习的目的 要想练习的既省时,又有效果,就必须明确练习目的。漫无目的地练了几个小时没有丝毫进展,不但会令你苦恼,并且会使你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练习前应静静地思考一下:这次练习的技术难点是什么?要解决哪几点问题?上课时老师的提示是什么?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你的能力和这次所练习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问题。这样的练习要比那种无目的地反复练习有价值得多 三、学会默练 默练就是不用乐器进行练习。默练是依靠内心体验的练习方法,其作用是非常惊人的。由于默练时没有演奏技术上的负担,因此可以完全按照乐曲的速度、强弱、表情等细节在头脑中想象。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强乐谱的记忆力和找出自己在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和丰富音乐的感觉。 此外,默练不受地点、时间的局限,可以随时进行练习。默练可以使你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视谱练习与背谱练习相结合 我们在学习一个乐段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反复奏了无数遍的乐段是否正确无误。错误的重复只能是养成了改不掉的坏习惯。 “视谱练习”为的就是把每个音,每个节奏,都弹的准确无误。“背谱练习”为的是做到“胸有成竹”地把乐曲潇洒自若的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器乐演奏中视谱练习和背谱练习都不可少。初学某个乐曲时,在通过了练习前的默练后,就可以进行认真仔细地视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17910162.html, 浅谈古筝技巧 作者:张明明 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 摘要: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扫摇技巧的练习掌握过程,需要正确的方法与科学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扫摇;技巧;乐曲;运用 一、古筝的起源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即善于变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地满席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与秦、齐、赵等国。其中已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二、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与手型 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 托:用大指弹奏,是由里往外“推”弦,其他四指指尖自然弯曲超琴指向,环如椭圆。(托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应放松自然带动,不易僵硬) 勾: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抬指根,拨弦急促有力,如拨算盘。(勾是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运动,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 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运动时向中指靠近,指甲正面触弦。 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指根先抬,跟着重力下到指尖,不要紧也不要上翘。

第一课“托”的夹弹法 一、基础知识 1、古筝基本构造 调音盒,前岳山,琴弦,琴码,面板,后岳山,琴架等。 2、古筝的摆放 1)古筝一般放在琴架上,琴架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连体式琴架;另一种是分体式琴架。其中分体式琴架最为常用。 2)琴架摆放时要注意高低之分,高的一只放在前岳山的下方,低的一只放在后岳山的下方。 3、手的部位名称 1)手腕,手背,手心。 2)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虎口。 3)第一关节(又称小关节),第二关节,掌关节。 4、义甲的佩戴 1、右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法是: 预先剪好八截胶布,长度大约能缠绕手指两圈半到三圈,放在一边备用。 1)将剪好的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长度以能缠绕大指半圈为宜。) 2)用右手捏住义甲,尖的一端位于左下方,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松紧要适宜,不能太松,也不要过紧。 2、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义甲的佩戴方法: 1)贴胶布的方法和大指一样;将胶布贴在义甲的背面,上方留出一小截胶布; 2)食指、中指、无名指的义甲顺着手指的方向佩戴。先缠短的一截胶布,固定好后,再缠长的一截。

左手义甲的佩戴方法与右手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左手大指义甲的佩戴方向。 5、演奏姿势 1)首先选一张高矮合适的凳子,要求自己的腰部与筝面要平行。 2)身体坐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不要坐满整个凳子。 3)第一个琴码对准自己的身体的中心,身体离古筝约一到两拳距离。 4)两只脚可以前后错开平放,也可以用右脚踩在琴架下部的横架上。 5)小孩子脚够不着地时,可用一个小凳子垫在脚下,双脚一定要踩实。 6、分辨琴弦 如今我们常用的古筝共有21根琴弦,一般以D调定弦。它的弦序是按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阶宫、商、角、徵、羽(也就是简谱上的1、2、3、5、6)循环排列的。那么这21个音可分为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倍高音区。 建议大家在辨认各音区琴弦时,可先找出有代表性的绿弦,再推及其他琴弦。比如中音区,我们先找到中音5,然后向后退一根琴弦即为中音6,那么从6开始按顺序下行的音阶也就很快找到了,6、5、3、2、1,反过来就是1、2、3、5、6。 二、乐理知识 古筝的学习要求在掌握弹奏技法的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1)谱例5 ↓↑ 数拍:Sol 这是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每拍用一下一上两个箭头表示,击拍时前半拍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后半拍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2)谱例 5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