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精选】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精选】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精选】新课标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三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专题训练新人教版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种群、群落

一、判断题

1.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

3.在理想条件下,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曲线大致呈“J”型。( )

4.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

5.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

6.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

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

8.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

9.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10.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

11.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

12.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13.群落演替是指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

14.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15.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竞争、环境改变等。( )

16.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二、选择题

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的数量将维持基本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3.(2017全国Ⅲ理综)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4.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

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呈均匀分布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5.(2017北京理综)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

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6.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

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页左上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 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7.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不易受到影响的是( )

A.群落甲

B.群落乙

C.群落丙

D.群落丁

8.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某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9.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10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萤叶甲亚科昆虫的调查采用标志重捕法

B.萤叶甲亚科昆虫为次级消费者

C.7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各种群密度最高

D.调查期间10月份时萤叶甲亚科昆虫物种丰富度最低

三、非选择题

10.(2017天津理综)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右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11.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

(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参考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种群、群落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

15.√16.×

二、选择题

1.C 解析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逐一计数法,而应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若干个样方(包括样方大小、数量及取样位置等),然后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2.A 解析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衰老个体的数量维持基本稳定,A项正确;图中的C点增长速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项错误;通过镜检观

察统计酵母菌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匀等,酵母菌个体死亡会使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C项错误;在不同生存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不同,D项错误。

3.B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不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但个体数量较少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4.A 解析由图可知,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培养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A项正确;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故大草履虫主要分布在培养液上部,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随机分布,B项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没有互利关系,不属于共生,C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合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常用血球计数板进行估算,D项错误。

5.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酸雨会明显影响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而对樟树种群中个体株高的影响不明显,故酸雨对楝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樟树的大,A项正确,B项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楝树受到酸雨影响后高度降低,由于无法得到足够的光照,楝树会逐渐消失,该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会降低,C项错误;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是否耐酸雨无法判断,D项错误。

6.C 解析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g,A项错误;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延长,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D项错误。

7.D 解析群落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虫害袭击时,受到的影响越小,分析图中四个生物群落,群落甲中生物种类较少,而群落乙和丙中只有一种生物种群密度大,其余的种群密度太小,说明营养结构简单,容易受到影响;群落丁中生物种类多,每种种群的数量都比较多,故最稳定,D项正确。

8.C 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数量为20,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10%,A项错误;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定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达生物的丰富程度,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只能说明黑线姬鼠个体数量减少,但是生物种类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B项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比如温度、湿度等不同,植被的类型会有所差异,D项错误。

9.D 解析依据萤叶甲亚科昆虫的食性可知,该科昆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萤叶甲亚科昆虫全为植食性,在食物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B项错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题图表示的为不同月份萤叶甲亚科昆虫丰富度,在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C项错误,D 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0.答案(1)次生垂直(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逐渐减少(3)阔叶树(4)S3

解析(1)火烧后仍有土壤条件、根、种子,故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针阔混交林与草本灌木相比群落垂直结构更复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根据曲线图可知,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减小,主要原因是由于阔叶树的出现,草本、灌木得到的光照量不足(减少),造成部分草本、灌木消失,最后趋于稳定。

(3)针叶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慢,故可种植阔叶树,其凋落物分解较快。(4)体积越大的个体达到物种数目最大所需的面积越大,故自上向下数第3条曲线表示乔木,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

11.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消费者捕食(2)大于S (3)次生狐尾草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密度福寿螺引入不同小区后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的变化,故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据图分析,随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增加,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减小,福寿螺和鸭舌草应属于捕食关系。(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生存空间有限,因此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由于各小区还存在各种生物,此后会进行次生演替。由图中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高,最可能成为优势种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