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12春期末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12春期末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12春期末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12春期末练习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2012春期末练习与解答

一、填空题

1、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4、直到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三大结构。

9、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14、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

20、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

30、中国人民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4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和复合制。

36、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37、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38、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39、政府的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40、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451、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就是、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42、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与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43、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团是、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

44、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45、美国政治舞台一直由和共和党所把持。

46、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47、政党的产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48、政治社团的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49、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50、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51、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52、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53、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54、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5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56、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57、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58、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59、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60、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61、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论中有关的思想。

62、一般说来,专制制度下的人民只能通过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63、与古代社会的选举活动相比,近代选举制度在形式上采用。

64、是监督的本质之所在。

65、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66、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的政治行为。

67、在我国,参与政治的社团一般称作,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

68、我们把人民运用其直接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的监督机制称之为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

6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70、根据思想,可以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功能划分,在分别执行国家各种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71、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72、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得以传播和沿袭。

73、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

74、现代社会科学把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75、作为政治理论,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永远目的、始终是手段。

76、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

77、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78、政治文化往往与独裁政治统治相伴随。

79、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80、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

81、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政治改革。

82、早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经历了国家建设、民主化、三个阶段。

83、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84、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85、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86、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87、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88、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

89、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90、选举权和是民主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9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92、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93、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4、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9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96、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97、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判处死刑,这一贯被看成是的典型。

98、19世纪,由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99、现代民主宪政包含人民的统治和两方面的内容。

100、具有现代化和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法治B德治C礼治 D 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 法自然 C 无为而治 D 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 D 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C苏哥拉底 D 西塞罗

7、1880年美国()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华盛顿大学 B 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 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 官本位

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 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经济秩序 B 阶级状况 C 政治力量分布 D 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 B 势C术 D 变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阶级分析方法 B 经济分析方法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治臣之道 B 治民之术 C 合法性 D 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 无政府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18、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 B 民族主义C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A自由 B 民主 C 法律 D 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A管理 B 文学 C 历史 D 社会伦理

21、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

A皇权政治学B伦理政治学 C 政治社会学 D 政治经济学

22、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兵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23、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政治哲学研究 B 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 D 政治法律研究

24、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

A隐性价值问题 B 价值中立问题 C 经费问题 D 数据问题

25、()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

26、()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治”的结论。

A理想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科学主义 D 多元主义

27、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A经济学 B 生物学 C 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

28、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

29、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A公共权力 B 民主 C 利益 D 人性

30、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

A政府 B 政党 C 利益集团 D 选民

31、()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 B 利益 C 阶级 D 国家

32、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 D 强制性 E 支配性

33、()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 D 理论与策略

34、()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 C 说服方式 D 压力方式

35、()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托克维尔

3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A君权神授论 B 人民主权论C社会契约论 D 天赋人权论

3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 D 批评和建议权

3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民主权 B 财产权 C 生存权 D 自由权

3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政治权利 B 财产权 C 平等权 D 自由权

4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上。

A财产权 B 平等权 C 自由权 D 参政权

41、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是确保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途径。

A直接选举 B 普遍选举 C 村民自治 D 监督制约

42、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政党 C 民族认同 D 利益

43、八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本着()的方针,实行参政议政,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A肝胆相照 B 荣辱与共 C 互相监督 D 长期共存

44、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

A自由权 B 社会经济权 C 公民权 D 社团和群体权

45、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 )。

A复决权 B 罢免权 C 创制权 D 选举权

4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最为基本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

A政府 B 行业协会 C 市场 D 政党

47、综合现代国家宪法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来看,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 )。

A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48、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A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49、议行合一原则是()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A社会主义 B 奴隶制 C 资本主义 D 封建制

50、()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 B 首长负责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下列组织属于邦联制的是()。

A欧洲共同体 B 独联体 C 俄罗斯联邦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52、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 监督 C 法治 D 选举

53、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 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

54、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 立宪君主制 C 共和制 D 寡头制

55、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政体形式主要有()。

A苏维埃政权形式 B 联邦政权形式

C 巴黎公社政权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

56、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的产物。

A私有制 B 社会契约 C 社会共同体D分工

57、()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 有机组织性 C 阶级性 D 公共性

58、()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A权力制约原则 B 法治原则 C 监督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59、作为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起草人的()指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不是天使而是人,因而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A汉密尔顿 B 华盛顿C杰斐逊 D 潘恩

60、()指出: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成为国王。

A杰斐逊 B 潘恩 C 汉密尔顿 D 华盛顿

61、市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体系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以其()为特点。

A制度化 B 平等性 C 组织化 D 独立性

62、政党形成于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A二元君主B君主立宪 C 共和民主D议会民主

63、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工人阶级政党()。

A第一国际 B 社会工人党 C 共产党D共产主义者同盟

64、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 支部型 C 单位化 D 代表性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

A在野党 B 反对党 C 执政党 D 参政党

66、()是多党制的典型。

A法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67、作为社会(或市民社会)构成的主要角色,()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公民个人 B 政府 C 社团D政党

6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功能和作用的途径主要有()。

A大众传媒 B 立法机关 C 超国家机构 D 政党和议会党团

69、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A多党制 B 两党制 C 一党居优制 D 一党制

70、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团发挥其作用的非常规方式有()。

A示威抗议 B 政变 C 恐怖活动 D 司法诉讼

71、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 共和党 C 民主党 D 工党

72、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 组织政府的手段

C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73、两党制以()最为典型。

A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74、西方传统政党最早出现于()。

A德国B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75、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A罗尔斯 B 布坎南 C 亨廷顿 D 达尔

76、社会主义将()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司法独立 B 三权分立 C 党的领导 D 议行合一

77、针对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的政治行动主要是()。

A政治妥协 B 政治改良 C 政治革命 D 政治改革

78、()认为,处于当代这种深刻的理性多元主义的现实中,指望人们都持某一种综合性教义是不可能的,除非用国家力量来压迫民众。

A罗尔斯 B 韦伯 C 托克维尔 D 亨廷顿

79、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观念是人们对()的理解。

A政治妥协 B 政治治理 C 政治合作 D 竞争

80、()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善治 B 服务 C 契约 D 平等

81、()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诺齐克

82、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概念的是()。

A布丹 B 霍布斯 C 马克斯·韦伯 D 孟德斯鸠

83、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精神的结果。

A法制 B 法治 C 民主 D 平等协商

84、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 B 自愿 C 责任性 D 一致同意

85、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A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 B 合作 C 伙伴关系 D 协商

86、善治提倡有效率的治理,具体而言包括()。

A责任性 B 制度效率 C 回应性 D 管理效率

87、从总体上而言,善治在精神上仍有相统一之处,这种精神就是()。

A效率精神 B 民主精神 C 契约观念 D 法治观念

88、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对()认同之上的合作。

A法律 B 平等 C 公共利益 D 市场原则

89、当代政治共识的建立途径更多地是通过()的形式来实现的。

A意识形态 B 宣传教育 C 国家强制 D 重叠共识

90、宪政制度于17世纪在()确立以来,到今天已经发展形成了稳定和完备的制度体系。

A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91、()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92、()的总统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

A法国 B 美国 C 德国 D 阿根廷

93、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A弹劾 B 选举 C 监督 D 罢免

94、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 B 普选 C 人民当家作主 D 政治参与

95、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关系。

A义务 B 责任C权力 D 权利

96、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 选举 C 弹劾 D 罢免

97、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A咨询权 B 知情权 C 罢免权 D 普选权

98、政治参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B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C 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D有助于经济发展

99、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因为公民可以利用()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

A撤销决定 B 制止行为 C 否决议案 D 选举权利

100、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主要有()。

A平等选举原则 B 直接选举原则 C 间接选举原则 D 普遍选举原则

101、在现代法治社会,()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政党 B 社会 C 公民 D 新闻舆论

102、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103、()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A舆论监督B公民监督 C 政党监督 D 社会团体监督

104、一般来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要求()。

A对政治参与权的保护 B 平等的参政权

C 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

D 政治参与渠道的通畅

105、舆论监督以其()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曾经被马克思形象地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

A评价性 B 广泛性 C 及时性 D 公开性

106、()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A《公民文化》B《政治文化》 C 《政治社会学》D《政治心理学》

107、“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它与所谓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A新社会民主主义 B 保守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后社会主义

10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 伯恩斯坦 C 马佐尼 D 葛兰西

109、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

A代议制 B 民主制 C 法治 D 法制

110、在分类研究中,社会成员如何看待政治生活中不同党派、团体和个人之间的()是区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A冲突 B 合作 C 竞争D团结

111、()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 保守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无政府主义

112、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A无政府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保守主义 D 法西斯主义

113、()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自由主义 B 福利社会主义 C 社群主义 D “第三条道路”

1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为特点。

A自由贸易 B 自由经济 C 国家干预 D 政府改革

115、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A福利改革 B 经济干预 C 自由经济 D 自由贸易

116、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这样的观念。

A政治平等 B 法律平等C社会平等 D 收入平等

117、下列关于改良社会主义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道德原则分配财富 B 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财富

C 反对暴力革命

D 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

118、怀疑人类的理性能力,使保守主义信奉(),反对任何宏大的社会设计和改造方案。

A 生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理想主义

D 实用主义

119、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

A德国革命 B 美国革命 C 英国革命D法国革命

120、1970年代以后,()的产生,使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受到冲击。

A生态主义 B 社群主义C新右派 D 女权主义

121、新右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它的理论具体表述就是()。

A自由经济 B 弱国家 C 干预经济D强国家

12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划 D 法制化

123、抽象地看,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包括()。

A政治制度化 B 法治化 C 民主化 D 减少政治参与

124、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深刻影响是()。

A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 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

C 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D 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5、()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 共同富裕 C 政治发展D政治制度化

126、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127、()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

A宽容 B 民主 C 法治 D 理性

128、()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认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A布坎南 B 哈耶克 C 罗尔斯 D 亨廷顿

129、宪政的核心是()。

A形成公民社会 B 依法治国 C 保障自由D民主政治

130、现代政治文明并不要求宗教、思想和的统一,而要求()的合法性得到承认,能够在公民中取得统一。

A国家元首 B 立法机关 C 政党 D 政治秩序

131、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

A法制 B 民主 C 平等 D 秩序

132、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来看,推动着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

A技术革命 B 各国的制度变革 C 文化趋同 D 跨国公司

133、现代政治文明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原则B宽容和理性精神 C 自由原则 D 秩序原则

13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

A完善人大的选举制度 B 完善人大的罢免制度

C 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

D 厘清宪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135、宪政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它的()正义。

A法治 B 形式 C 结果 D 程序

136、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 B 政府的执行危机

C 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D 利益冲突加剧

137、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

A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B 权力结构的稳定

C 社会稳定

D 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

138、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A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139、()是天生的民主派。

A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140、为了防止政府滥用公权,侵害公民自由权利,代议制民主理论家提出()等原则,限制公共权力,还主张通过分权与制衡,实现公共权力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A有限政府 B 廉洁政府 C 高效政府 D 法治政府

141、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民主制。

A代议制 B 一元 C 直接参与 D 精英

142、民主化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是在()。

A 19世纪

B 20世纪

C 19世纪末

D 18世纪末

143、多元民主理论认同()主义的民主观,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持有不同观点。

A精英 B 代议制 C 传统 D 自由

144、从政府政治体系的角度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的民主化改造。

A政府职能 B 政府体制 C 政府结构 D 政府管理

145、人们把古希腊()的“哲学王”思想看作是精英主义的最早表述。

A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

146、民主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 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 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 以不侵入“私人领域”为限度

147、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价值在于()。

A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148、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

A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149、第三次民主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现实显示,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经济市场化 B 文化世俗化 C 政治文明化D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150、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在所有不同版本的民主实践中,建立在自由民主理论基础上的()是最通行的制度模式。

A直接民主 B 间接民主 C 宪政民主 D 人民民主

151、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 经济 C 政治 D 道德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

2、权力:

3、政治权力:

4、重叠共识:

5、公共利益:

6、比例代表制:

7、民主:

8、共和制:

9、国家元首:

10、利益集团:

11、宪政:

12、市民社会:

13、政党:

14、有限政府:

15、政治改革:

16、政治共识:

17、政治合法性:

18、政治参与:

19、选举:

20、政治监督:

21、社会监督:

22、政治信仰:

23、政治: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我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5、统治模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

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8、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9、民主具有哪些价值?

10、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11、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12、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政治选举具有哪些意义?

14、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15、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的含义是什么?

16、为什么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17、政府具有哪些特性?

18、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有哪些?

19、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

20、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2、试述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4、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5、试述国家构建的人民主权原则。

6、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7、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8、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9、试述自由主义理论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儒家

2、国家政权

3、法家

4、马克思主义

5、社会价值

6、国家

7、公正

8、意识形态

9、政治权力10、理性经济

11、理想主义12、马基雅维利13、价值中立14、伦理15、君主专制

16、仁政17、霸道18、兼爱19、无为而治20、行为主义

21、公民权利22、权威性23、权力24、公共利益25、人民主权26、信访

27、公共利益28、价值和利益29、公共利益30、政治协商会议

31、人民32、传统型权威33、君主专制34、法律制度35、单一制

36、分权原则37、专制君主制38、议行合一原则39、权威性40、分权制衡

41、个人42、国家社会43、工会44、选举45、民主党

4、政府权力47、议会民主48、提供信息49、一元主义50、军人集团

51、政治秩序52、政治合法性53、宽容55、政治秩序55、权力制约

56、宪政57、合法性危机58、善治59、统治60、政治合法性

61、人民权利62、政治斗争63、普选制6、制约权力5、合法方式

66、普通公民67、人民团体68、民主权利69、滥用权力70、分权制衡

71、政治文化72、政治社会化73、个人主义74、意识形态75、国家权威

76、法律下的自由77、经济自由78、顺从型79、第三条道路80、意识形态

81、政治革命82、福利化83、正义观84、政治稳定85、政治管理

86、宪政建设87、宪政88、政治文明89、政治稳定90、罢免权

91、公民的意志92、宽容精神93、代议制民主94、个人权利95、权力制约

96、民主化97、暴民统治98、市场经济99、对人民的保护100、民主意识

二、选择题

1、C

2、BC

3、B

4、A

5、B

6、A

7、D

8、D

9、A10、ABCD

11、ABCD 12、A13、ABC 14、B 15、CD 16、D 17、D 18、C 19、D 20、D 21、B 22、

B 23、AB 24、ABD 25、

C 26、A 27、

D 28、ABCD 29、AD 30、ABCD 31、B 32、ABCDE

33、D 34、B 35、B 36、A

37、A BCD 38、A C D 39、A40、D 41、C 42、D 43、A BCD 44、AC 45、A BCD 46、

A C 47、ABD 48、D 49、A50、D 51、A BD 52、A

B D

53、A B C D 54、A55、ACD 56、AD 57、C 58、D 59、A60、B

61、A D 62、D 63、D 64、C 65、D 66、A D 67、C D 68、A B C D 69、A 70、A B

C D 71、AD 72、A B C D 73、C D 74、B 75、D 76、D

77、D 78、A79、C 80、C 81、A82、C 83、D 84、B

85、A B C D 86、B C D 87、AC 88、CD 89、D 90、D 91、A92、A D 93、B 94、D 95、

A B D 96、B 97、D 98、B C D 99、A B CD

100、A B C D 101、D 102、A103、B 104、C D 105、A B C D 106、A

107、A D 108、D 109、A B 110、A C 111、A112、B 113、A

114、C 115、AB 116、CD 117、A C 118、D 119、D 120、C 121、A D 122、A123、AD 124、A B C D 125、D 126、C 127、A D 128、D 129、D 130、D 131、D 132、AB D 133、A B C D 134、A B C D

135、D 136、A B C D 137、A B D 138、D 139、B 140、AC D

141、A C D 142、B 143、A144、B 145、A146、A147、A B D

148、B 149、ABCD 150、C 151、C D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21、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22、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23、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四、简答题

1、(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如礼治和德治等。

3、(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

(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

(4)其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5、(1)政治色彩浓厚。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欺压愚弄人民的同时,居高临下地统治着人民,防止人民起来反抗;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4)治理方法单一。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

6、(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

(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7、(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8、(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9、(1)它是一种有益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制度,因而,民主政府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

(2)它将政治竞争纳入到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之中,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的突发性和社会成员在政治上铤而走险的可能性;

(3)它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政治权力的和平转移,也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由于政权更迭和政策变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

10、(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

共政治生活。

11、(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12、(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3、(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14、(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

(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

(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4)政治改革从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15、(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在思想上,宽容和理性精神要求公民尊重他人所持的思想和信仰,对与自己思想和看法不同的人抱宽容态度。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

(2)妥协精神,在实践中,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利益冲突中相关的参与人,都必须抱着一种尊重体制,尊重他人利益的妥协精神;

(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16、(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17、(1)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的。

(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它属于“公共部门”,因此,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政府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是公共组织和公共部门;政府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只能代表和追求公共利益,并向公众负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公共问题。

(3)权威性。政府是一种公共权威。政府的权威性表现在:政府通过其严密的组织、严格的法律和法令以及暴力等一系列手段,协调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维护公共秩序。公民和社会组织有义务服从政府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决策决议、公共管理,否则,将依法受到制裁。

(4)有机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的贯彻实行。

(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从总体上来看,政府执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基本职能,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个不同的国家的政府的职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内容。

18、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

(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

(2)学校,学校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

19、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来:

(1)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们以安全和抵制政府控制的手段;

(2)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

(3)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20、(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

(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五、论述题

1、(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

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2、(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公民权利属于社会领域,是私域的范畴,它以公民个人为本位,强调的是公民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在利益分配中应有的资格,政治权力则属于国家领域,是公域的范畴,是国家拥有的统治和管理社会成员的强制性力量。因此,对权利与权力进行划分首先意味着权利的领域变成权力的边界,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得任意侵入公民权利的领地,“权利乃国家权力止步之处”,这就在消极的意义上构成了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它使得国家权力不可能是全能的、为所欲为的,它在行使中必须尊重公民权利的完整与独立存在。为此,必须分配给社会领域广泛的权利,以增强抗衡权力的强度;必须优化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和健全与权力结构相平衡的权利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权利救济的机制,提高公民的普遍权利意识。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必须经过社会成员的授权,是公民为了更好实现自己的整体利益才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组成政府,以便让政府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来为自己利益服务。政府权力本身并无独立意义和终极价值,它既然产生于社会权利,也就必须以社会权利为其终极目的和归宿。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具体来说,一是政府是由公民运用自己的选举权利定期选举出来的,政府的公共权力也是由公民在这种选举过程中通过授权的方式而获得的,而如果这个政府不能很好地实现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使命,公民又可以运用自己的罢免权利剥夺其公共权力,这就从权力的来源上对权力做了强有力的约束。二是公民在授权和组织政府之后也不会放弃对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他们还可以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中保留给社会的诸种权利,比如游行示威、批评建议乃至复决创制等权利来继续对政府权力的运行施加影响。有必要指出的是,公民对权力的委托,并不等于公民对权力的丧失。公民委托出去的只是国家的治权,而始终掌握着国家的主权。正因为如此,公民可以而且应当时刻以主权者的身份,关注政府对治权的行使情况,并利用撤销决定、制止行为、否决议案等制约手段监督和影响政府的行为。再加上前面所讲的选举权利和罢免权利这两个杀手锏,使得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小心谨慎、恪尽职守而不能越雷池一步。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就象卢梭指出的那样,“人民的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能行动,如果分散开来,它就会消灭,正如洒在地面上的火药的作用,只能是星星点点地燃烧罢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在这里特别是新闻舆论被公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地监督和防止权力腐化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一手握威力无边的传播利器,一手执公民言论自由的坚厚盾牌,对权力主体采取紧迫盯人式的监督,虽然它本身不具有法定制裁力,但却具有进行社会动员和号召的实际能力,因此舆论监督对权力主体是一种无形然而有效的约束。通过组织的建立和新闻媒介的作用,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作用获得了强有力的物质载体支持,进一步形成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张力。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具体来讲,首先,在权力的来源上,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以及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的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这无疑能增强其在各自权力地位上的平等性与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因为既然都来自于公民的授权,自然就不存在应该向对方意志屈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权力牵制、相互监督时享有充分的政治合法性支持。其次,在权力的利益立场上,也使得权力主体之间有着监督制约对方的内在驱动力,各个权力主体会考虑到自己的权力若要继续存在就必须继续服从公民的要求、满足公民的利益需要从而得到公民的继续信任和授权,这对于横向分权的三权机关是如此,对于纵向分权的中央与地方机关也是同样如此。因此,各个权力机关之间的彼此警惕、相互牵制并不是出自道德上的良知,而是出自主动履行监督职责、竞相满足公民期望从而存续自我权力的动机,恰恰是这一点给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监督制约注入了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

3、“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5、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

(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纵观各国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时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

(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否则,不具有合法性。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不是临时的意志来进行;(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7、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表达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的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结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甚至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8、(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

(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

(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9、(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每个个体不仅具有同等的道德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特性。自由的目标就是建立一种社会,使每个个人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其所能地去发展自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基于上述观点,自由主义确立了一种中立的原则,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机会做出他们自己的道德决定;它认为,人要得到自由的发展,不仅要排除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障碍,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排斥人为的干涉,而任其个人的本能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

(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它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即对个人最为有利的判断。同时,它也鼓励每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相信进步,相信人类有能力通过争论和交换意见来解决分歧而无需流血和战争;

(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然而,基于个人才能和工作愿望各不相同这样的事实,自由主义并不同意社会平等或收入平等这样的观念。它更倾向于认可机会平等(给每个人以同样的比赛场地),认为那会给每个个人以同样平等的机会去实现他们不平等的潜能;

(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它相信,多元主义作为道德、文化和政治多样化的体现,是社会积极健康发展的条件和标志。它确保所有的观点都能够在自由思想的市场上得到检验,从而促进争论和智力的发展。此外,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

(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政府必须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这种观念使自由主义者更加支持代议制和民主制。同样,社会组织和机构也是通过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自愿协议而形成的。所以,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

(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因此,自由主义倡导有限政府。同时认为,实行政府分权,在政府各制度之间实施制衡原则,确立保障个人权利的成文宪法来界定国家和个人的关系等等,是实现有限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学概论00312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1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 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 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D.《毛泽东选集》 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福利国家 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 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 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 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 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总统翩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政治学原理试题14

政治学原理试题12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7分)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①国家②权力③政策④法律 2、集欧洲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大成的人是………………………………………………………………………………………() ①奥古斯丁②斯宾诺莎③托马斯·阿奎那④格老秀斯 3、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④印度国家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和产关系与生产力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5、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①民族矛盾②敌我矛盾③阶级矛盾④人民内部矛盾 6、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的“半国家”是指……………………………………………………………………………() ①资本主义国家②社会主义国家③帝国主义国家④福利国家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①民族大融合的观点②民族自决权原则③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④民族同化的原则 8、从13世纪末起,欧洲大部分国家先后实行过等级君主制,其中以最为典型。…………………………………………() ①德国②西班牙③法国④葡萄牙 9、在政治体系内部,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都要围绕进行。………………………………………………………………() ①国家机构②政党③领袖人物④利益集团 10、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国家主席和共同行使………………………………………………………………………………() ①国务院②全国人大常委会③全国政协④中央政治局 11、美国参议院议员是由………………………………………………………………………………………………………() ①总统任命②行政官员兼任③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④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2、党的领导的核心是……………………………………………………………………………………………………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精选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政治体系[广西民大2017年研;华东理工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②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国家及其政治制度、政党及政党制度、政治社团及其运行规则。 2.政治协调[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政治协调是政治指挥的一种方式。政治指挥是政治权力按照特定政治规划和目标,凭借政治组织,支配和协调社会成员以实现政治决策的行为。政治协调是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不同形式的协调,以达到合作协力的目的。政治协调一般包括权威性协调和沟通性协调等等。 3.政治文化[中国社科院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浙江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中传2014、2012年研;对外经贸2013年研;东财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

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4.福利国家[北大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福利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现代形态,是资本维持雇佣劳动关系和政治秩序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保证其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一种统治方式,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5.国家结构形式[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国家结构形式是指主要是指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具体地表现为国家整体与部分(包括地域的、行政的、民族的,等等)之间的权力关系。 国家结构是国家形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决定了调整和处理国家整体写部分之间的关系和权力划分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纵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一般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政治学原理》试卷A

科目编号: 座号: 甘肃电大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6月期末考试 2010 级 行政管理 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卷A 核分人签名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计20分) 1.( )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 选举 B 监督 C 集会 D 游行 2 .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 A 权威 B 平等 C 自由 D 自治 3. 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 )过程. A 现代化 B 开明化 C 清明化 D 法制化 4.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 )政党的典型. A 核心会议型 B 支部型 C 单位化 D 代表性 5. ( )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 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A 民意 B 政治思想 C 公众舆论 D 政治文化 6. 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7.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 ),它意味着人们之间 的普遍合作. A 政治稳定 B 政治一致 C 政治秩序 D 政治共识 8. 孙中山先生是(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 B 神权 C 道德 D 权力 9. ( )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 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

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A 工人阶级 B 中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小资产阶级 10. ( )观念意味着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不是一个权威的身份参与治理,而是 与其他团体,公民平等的身份去参与,与它们协商合作,共同治理. A 善治 B 服务 C 契约 D 平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计20分) 1.政治态度 2.治理 3.议会君主制 4.权力 三、填空题(每空2分,计14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________ 制度是公民自由权利的体现. 2. 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_________的政治学. 3.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_________. 4. 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__ 国家,另一种是民族主义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 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1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1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1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1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1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1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

中国人民大学625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历年真题解析 ——625政治学原理 主编:弘毅考研 编者:木子 弘毅教育出品 https://www.doczj.com/doc/e79985871.html,

【资料说明】 历年真题是除了参考教材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份资料,其实,这也是我们聚团队之力,编撰此资料的原因所在。历年真题除了能直接告诉我们历年考研试题中考了哪些内容、哪一年考试难、哪一年考试容易之外,还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1.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人大中共党史专业从2007年开始改革,2007年以前中国近现代史和政治学原理作为一门专业课来考察,总分150分,而2007年之后,中国近现代史和政治学原理分别作为两门专业课来考察,分别占150分。从2007开始到现在的真题可以看出,试卷有三类题型,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名词解释占20%左右,每题5到6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各占40%左右。 2.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从2009年开始政治学原理没有考试大纲,也没有指定教材,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参考2009年以前的指定教材,并且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在此我们主要参考教材选择为杨光斌的《政治学导论》(目前已出第四版)。通过分析近7年的真题我们可以知道,考点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该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同时各个章节出题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有所侧重。例如:第三篇政治体系是历年考察的重点,应该着重关注,而第五篇政治发展,考点少而集中,除了像政治现代化、典型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及特点、民主类型等基本概念性的东西要做重点记忆,其他的了解即可。 3.各题型的答题方法 (1)名词解释的答题方法 名词解释要求大家对基本概念有所掌握,命题范围不会很偏,都是政治学中较为基础的概念。作答时应紧紧围绕名词的概念本身作答,文字简练。紧扣概念,就是只要把名词的内涵表述清楚,适当列举外延即可,不要求展开叙述。所谓文字简练,就是说话开门见山,观点摆在清晰的位置,一目了然,无需旁征博引,更不能将解释性的话放在大段不重要的叙述之中。 (2)简述题的答题方法 简述题是名词解释的扩大,但在答题上同样要求大家贴近概念作答。因为简述的篇幅较短,在作答中也不需要过多发散,但同时又要做到全面。简述和论述的共同点是,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 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 5.主导舆论 6.非常规方式.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6.政府具有的特性:答:1阶级性;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2公共性;政府也是公共权力机关,必须以形式上 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 它属于“公共部门”,它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 务员”。3权威性;是一种公共权威。4有机 组织性;各政府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结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共同运行和协调 发生作用,以保证统治阶级意志的完整统一 的贯彻实行。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政府执 行着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 理的基本职能,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不贩国家的政府的职 能在其范围、内容和行使方式等方面,都有 其特定的内容。 7.政府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答:1集权原则,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设 置的通常原则。2公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现 代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3议行合 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 本原则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答:(1)阶 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 特定的职能性 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答:(1)政治社 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 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 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 群众性政治组织。 10.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政治社会是政治 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1)家庭,是政治 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2)学校。(3)大众 传播工具。(4)社会政治组织。(5)政治符 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 肖像等)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 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 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 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 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3)政治社团 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 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 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 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 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 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 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 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 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 能。 12.政治权力主观构成的要素:答:1能力素 质;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 力的总和;2身份资格;政治权力主体的身 份资格的含义同样因主体不同而相异;3理 论与策略;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政治 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4组织;组织是若干 个人的有机集合。 13.政治权力客观构成的要素:答:1生产资 料;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 以进行的必要条件;2物质财富;是指劳动 形成的物质产品;3暴力;暴力本身就是一 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 成部分,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政 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 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 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 服从心理等等。 14.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答:1暴 力方式(武力);2压力方式(操纵);3命令 方式(权威);4规范方式(契约);5说服方 式(灌输);6奖酬方式(激励);7处罚方式 (遏制)。 15.政治权力分配的现实模式:答:1阶级分 权。2政党分权。3政府横向分权。4政府纵 向分权。 16.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答:1.权威性2. 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17.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答:1影响社会政 治体系,任何社会的政治体系都有着其特定 的政治取向模式,这就是政治文化。2影响 人们的政治行为,既然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 潜在的行为取向,那么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政 治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3影响社会的政 治发展,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变是政治发展的 先导力量。政治变迁和发展总是一个社会里 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思想 等层面的必变相伴随。政治文化的变革往往 预示了社会变革的来临。另外,社会成员政 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态度的分布,也决定着 政治变迁和发展的方向和速率。 18.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答:1.政治改革 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 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C )。 A 法治 B德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为思想核心。 A 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4.孙中山先生是( A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5.美国政治学家( B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戴维·伊斯顿 C.汉密尔顿 D.哈罗得·拉斯韦尔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7.1880年美国( D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 B.康奈尔大学 C.哈佛大学 D.哥伦比亚大学 8.根据( D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哥拉底 D.亚里士多德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

A 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苏哥拉底 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经济秩序 B.阶级状况 C.政治力量分布 D.政治秩序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A.法 B.势 C.术 D.变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D.)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A.阶级分析方法 B.经济分析方法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而展开。 A 治臣之道 B.治民之术 C.合法性 D.治国之道 17.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A.民粹主义 B.无政府主义 C.精英主义 D.民众主义

政治学原理补专期末复习指导年(附答

请同学们注意:本次考试计算机自动组卷,选择题答案的序号可能会做变更,请填正确答案。 《政治学原理》(补)期末复习提要 2013.10 本课程考试说明: 注意:本课程考试覆盖全书每个章节,请根据每章内容和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的内容进行复习。 考试形式:机考(半开卷) 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共20分) 2、多项选择题(10道,共30分) 3、判断题(10道,共20分) 4、论述题(2道,共30分)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请根据网上课堂每章练习题或综合练习题所有内容进行复习) 判断题: 导论: 1、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对)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对) 3、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他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个人之善的问题。(错) 4、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对) 第一章 判断题 1、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君主如何获得和运用、保持权力。(对) 2、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对) 3、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 4、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制度主义的兴起,制度被认为是政治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基本原因和内在变量,因此成为在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角度。(对) 第二章 判断题 1、道家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思想核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错) 2、墨子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中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错) 3、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的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对) 4、从学科的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就已经形成。(错)5、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错) 6、使神学与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视为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错)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2、国家的本质 3、政治权力 4、政治管理 二.判断对错:(20分,每题2分) 1、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政治管理突出政治性,社会管理突出社会性、自发性、自主性、自治性。()2、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体现在:政治模式和政治主体相互依存;政治模式制约政治主体的关系和行为;政治主体创造、维系、 变革政治模式。() 3、政治管理的作用: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维持和保证政治制度的运转; 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4、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 员的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 以及这些因素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5、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7、奴隶社会末期,政治逐步出现,因为这时逐渐出现了政治产生的社会物质条件:首先,社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次,社会分工得到 了发展;再次,阶级出现。() 8、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有公民和政党。() 9、只有发展中国家或贫困落后国家才存在着政治发展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不存在政治发展的问题。() 10、政治冷漠也是一种政治参与方式。()。

2020年4月浙江自考政治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09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8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政治的核心仍然是______问题,______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2.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与______。 3.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______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______的一种政治力量。 4.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详细考察了国家的起源,指出国家是______出现以后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 6.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______或______法律的机关。 7.按政党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政党和______政党。 8.就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政府体制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与______。 9.政治人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______人员和______。 10.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______、______和官僚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公平 B.正义 C.自由 D.民主 E.平等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 A.科学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 E.发展性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