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精编文档).doc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精编文档).doc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精编文档).doc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核电站一般知识简介

一、反应堆简介

核反应堆是一种能以可控的方式实现自续链式核反应的装置。根据原子核产生能量的方式,可分为裂变反应堆和聚变反应堆两种。当今世界上已建成和广泛使用的反应堆都是裂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目前还处于研究设计阶段。裂变反应堆是通过把一个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核而释放能量的。它是由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结构材料和吸收剂等材料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按用途不同,裂变反应堆可分为生产堆/实验堆和动力堆。按冷却剂或慢化剂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轻水堆/重水堆/气冷堆和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堆。按引起裂变反应的中子能量不同,又可分为热中子反应堆和快中子反应堆。

二、核电站的组成

1.压水堆核电站由核岛、常规岛、BOP(配套设施)组成。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核电站厂房布置:

反应堆安全壳厂房

核辅助厂房

过渡厂房

核燃料贮存厂房

应急柴油机厂房

电气厂房

汽轮机厂房

配套设施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核电站厂房

图1 核电站原理流程图【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核电厂中的能量转换与转递三、核岛主要系统组成1.核岛主要系统组成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核岛主要系统由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核辅助系统、三废处理系统、核岛通风空调系统及核燃料装卸贮存和工艺运输系统等六大类系统组成。

a)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指三条环路及其核岛主设备压力容器、主泵、蒸发器、稳压器和主管道等组成。

b) 专设安全设施由四个系统组成:它们是安全注入系统、辅助给水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和安全壳隔离系统。

c) 核辅助系统

——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

——硼和水的补给系统

——一回路辅助系统——余热排出系统

——核取样系统

核辅助系统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堆和乏燃料水池冷却与处理系统

——设备冷却水系统

——辅助冷却水系统——核岛应急生水系统

——蒸发器排污系统

——核岛冷冻水系统

——电气厂房冷却水系统

d) 三废处理系统

——废气处理系统

——废液处理系统

——废物处理系统

三废处理系统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硼回收系统

——核岛疏水排气系统

——放射性废液排放系统

——常规岛废液排放系统e) 核岛通风空调系统组成

—控制棒驱动机构风冷系统

—安全壳内连续通风系统

—安全壳内空气净化系统—主控制室空调系统—安全壳外贯穿件房间通风系统

—上充泵房应急通风系统

—辅助给水泵房通风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反应堆堆坑通风系统

—安全壳换气通风系统—冷水系统设备间通风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

—核燃料厂房通风系统

—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

—电气厂房通风系统

—电气厂房排烟系统—安注和喷淋泵电机房通风系统

—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

—废物辅助厂房通风系统

—主要厂用水泵站通风系统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缆层通风系统

f) 核燃料装卸贮存和工艺运输系统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只有在核燃料换料和接收新燃料时系统才运

作。

四、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主管道

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功能

主要功能——使冷却剂循环流动,将堆芯中核裂变产生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传输给二回路、同时冷却堆芯,防止燃料元件烧毁或毁坏。

辅助功能——中子慢化剂、反应性控制、压力控制、放射性屏障。

2.主管道功能与要求

一回路压力边界——处于高温、高压、高流速,强放射性介质条件下工作,承受瞬态工况,事故工况【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变载荷叠加条件。要求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强抗腐蚀性能,良好工艺性能,良好塑性和断裂韧性,以实现减少,腐蚀产物和感生放射性。不允许有裂纹、疤痕、折痕、压陷、划伤等缺陷,每根都要取样做室温、高温机械性能、晶粒度、晶间腐蚀及水压试验。

五、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主设备。

1.蒸汽发生器

1.1.主要功能——作为热交换设备将一回路冷却剂中的热量传给二回路给水,使其产生饱和蒸汽供给二回路动力装置。

1.2.作用——在一、二回路之间构成防止放射性外泄的第二道防护屏障。倒置U形管是反应堆冷却剂压力边界的组成部分。

1.3.组成——由蒸发段与汽水分离段两部分组成。

2.反应堆冷却剂泵

2.1 主泵的功能

用于驱动冷却剂在RCP系统内循环流动,连续不断地把堆芯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蒸发器二次侧给水。【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主泵确保有适当流量流经堆芯,冷却堆芯。

2.2主泵总体结构组成

由水力机械部分、轴封系统(提供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到环境条件的压降)、电机部分组成。

六、核设备与系统的安全分级

1.核安全分级的目的

运行的核电站其主要特点是带核运行,具有潜在的放射性危害,要确保核电站正常运行或事故状况下,不致于对公众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必须对核电站的设备和系统的质量状况和运行可靠性提出较为苛刻的要求。然而,一座压水堆核电站各类系统的总和有348个之多,若均采用同一个等级,同一个标准要求制造将会给核电站的总体造价带来不可接受的昂贵,并将断送其在电力行业的生命力。只有区别对待,分别要求,既满足核安全、也照顾了初投资与造价问题。

2.安全分级的依据和原则

2.1决定于设备与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确保在运行工况下在事故工况期间或之后,能实现安全停堆,并维持安全停堆状况所做的贡献大小;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2决定于设备与系统对确保在所有运行工况下,在事故工况期间以及在停堆之后,为从堆芯排出余热所做的贡献大小;

2.3决定于设备与系统为减少可能的放射性物质释放,确保在运行工况期间和之后的任何释放不超过规定的限值。确保在事故工况期间和之后的任何释放不超过可接受的限制所做的贡献大小。

总之,分级的原则应遵循确保安全停堆、排除余热、三道屏障的完整性。尤其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控制放射性外逸、减少对公众和环境的危害为准绳。

3.设备与系统的具体分级

3.1系统与管线分级:

安全一级的系统与管线——主冷却剂循环管线及延伸至第二个隔离阀管线。

安全二级的系统与管线——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上的仪表管线和取样管线;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管线;

——余热排出系统管线、蒸发器蒸汽管线(至安全壳外隔离止);

——安全壳喷淋系统管线,贯穿安全壳管道;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化容控制系统管线。

安全三级的系统与管线——应急辅助给水管线;

——设备冷却水系统管线;

——柴油机输油管线;

——乏燃料冷却系统管线;

——乏燃料水池硼注入辅助系统管线。

2.核级阀门

安全一级阀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隔离阀,堆卸压装置的卸压阀、安全阀、稳压器的喷淋阀。

安全二级阀门——安全壳隔离系统阀门;

——余热排出系统的及蒸发器二次侧超压保护系统阀门;

——堆内仪表系统阀门;

——硼酸注入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仪表和取样系统或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的阀门;

——安全壳喷淋系统的阀门。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安全三级阀门——安全壳外应急辅助给水系统阀门;

——设备冷却水系统阀门;

——应急柴油机输油、润滑、冷却系统阀门;

——乏燃料池冷却系统阀门

——乏燃料池硼注入辅助系统阀门。

3.核级泵:

安全一级泵——反应堆冷却剂主循环泵。

安全二级泵——喷淋泵、辅助给水泵、应急加硼系统泵、余热排出系统泵、高压安注泵、低压安注泵、化容系统泵。

安全三级泵——设冷泵、重要生水系统泵、燃料水系统泵、消防水系统泵、乏燃料水池冷却净化系统泵、应急柴油机系统燃油泵、润滑油泵、冷却泵等。

4.核压力容器:

安全一级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稳压器、蒸发器一次侧、主泵壳、控制棒驱动机构耐压壳等。【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安全二级压力容器——安全壳钢衬里、蒸发器二次侧、余热热交换器、喷淋热交换器、蓄压水箱、硼回废液冷却器、硼酸泄放箱、安注水箱、化容热交换器、硼注入箱等。

安全三级压力容器——设冷水水箱、容控箱、设冷水热交换器、乏燃料池冷却器等。

注——核设备的支撑结构与被其支撑的设备同属一个安全级别。

七、核电站安装施工

1.核电建设关键路径

核电站建设进度控制的关键路径以核岛为核心,在建设阶段的11个里程碑中,有9个直接与核岛活动有关。

核岛建设分三个阶段:

A、土建阶段:

浇灌反应堆厂房基础的第一灌混凝土—→筏基施工—→安全壳厂房施工—→内部结构完成—→环吊就位—→穹顶吊装

B、安装阶段: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通风空调系统、辅助管道安装—→环吊安装调整—→压力容器就位、蒸发器就位—→主泵泵壳就位—→主管道就位—→主管道安装施焊—→辅助系统设备、管道安装—→系统水压试验—→水压完成95%以上—→调试(冷)

C、调试阶段:

冷调试开始—→冷调试验完成—→热调开始—→热调试验完成—→反应堆装核燃料—→反应堆物理启动—→反应堆临界—→提升功率—→并网—→试运行—→商业运行

2.与核岛施工活动直接有关的里程碑

a) 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标志土建的关键路径开始)

b) 环吊就位、穹顶吊装(标志土建关键路径结束)

c) 核岛通风空调系统和辅助管道安装开始(标志安装关键路径开始)

d) 环吊调试就绪(标志反应堆安全壳厂房主设备安装全面开始)

e) 辅助管道、设备安装和系统水压试验完成95%以上(标志安装关键路径结束)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007年4月【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核电科普知识介绍

核电科普知识介绍 前言 中国能源现状如何?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状况如何?我国能源科技将如何应对?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核电?核能发电有哪些优势?核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核能开发利用的步骤是什么?核电站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如何正确认识放射性?核电站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吗?为帮助公众了解核电有关知识,本文分能源需求、核能及核电站原理、核电优势、核电发展情况、核安全及事故防护九个方面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种新能源在短期内都无法满足的,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

2.什么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 核能实验 3.什么是核电站?工作原理是什么? 核电站就是利用一座或若干座动力反应堆所产生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力设施。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链式裂变反应就在其中进行。 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换成热能,再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施,通常称为核电站。

核电厂用的燃料是铀。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 ───核电站工作原理图

5.为什么要发展核电? 核电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之一,在所有能源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没有核电,全世界16%的用电设备将无电可用。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 迄今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64%来自燃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化石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带来令人担忧的环境问题,而这些化石物质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面临枯竭的境地。 5.中国核电站有多少? 截止到2011年3月,中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共11台机组,总核电容量有9百多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 6.核电厂是如何实现安全的? 核电厂的选址、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直至退役始终都高度重视安全,同时这些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国家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强有力的监管下进行的。

核电基础知识

核电基础知识 核电技术发展: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核电运行机组共有440多台,其发电量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6% 1、什么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构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 本书内提到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前面提到核电厂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天然铀由三种同位素组成: 铀-235 含量0.71% 铀-238 含量99.28% 铀-234 含量0.0058% 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唯一核素。

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个铀-235原子核,能引起新的裂变。在链式反应中,能量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铀-235裂变放出多少能量呢?1千克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放出的能量。 2、核反应堆原理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计,链式裂变反应就在其中进行。反应堆种类很多,核电站中使用最多的是压水堆。 压水堆中首先要有核燃料。核燃料是把小指头大的烧结二氧化铀芯块,装到锆合金管中,将三百多根装有芯块的锆合金管组装在一起,成为燃料组件。大多数组件中都有一束控制棒,控制着链式反应的强度和反应的开始与终止。 压水堆以水作为冷却剂在主泵的推动下流过燃料组件,吸收

了核裂变产生的热能以后流出反应堆,进入蒸汽发生器,在那里把热量传给二次侧的水,使它们变成蒸汽送去发电,而主冷却剂本身的温度就降低了。从蒸汽发生器出来的主冷却剂再由主泵送回反应堆去加热。冷却剂的这一循环通道称为一回路,一回路高压由稳压器来维持和调节。 3、什么是核电站 火力发电站利用煤和石油发电,水力发电站利用水力发电,而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产生电能的新型发电站核电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 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发达国家,核电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核电已成为一种

【精选】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和知识 1、原子核中没有()。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2、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是通过()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原子核变化 3、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4、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5、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6、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A、原子核 B、中子 C、质子 D、电子 7、原子核由()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8、1905年,()在其著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9、意大利物理学家()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 A、电子 B、放射性 C、 X射线 11、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 A、铀 B 钍C、钋 12、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 A、铀 B 钍C、镭 13、1914年,物理学家()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A、卢瑟福 B、伦琴 C、居里夫人 14、1932年,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5、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6、1905 年,著名科学家()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核电科普知识题库

(一)基本原理和知识 2014年4月1日18:15 1、原子核中没有(C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2、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是通过(C )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原子核变化 3、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A )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4、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A )。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5、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A )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6、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 A ),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电子D 、质子C 、中子B 、原子核A. 7、原子核由(A )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8、1905年,(A )在其着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9、意大利物理学家(D )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B )。 A、电子 B、放射性 C、X射线 11、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C ),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A、铀 B 钍C、钋 12、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 C )。A、铀 B 钍C、镭 13、1914年,物理学家(A )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居里夫人C 、伦琴B 、卢瑟福A. 14、1932年,物理学家(A )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5、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B )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6、1905 年,着名科学家(B )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A、居里夫人 B、爱因斯坦 C、卢瑟福 17、容易发生核裂变的核素有(B )三种,其中只有(B )是天然存在的。 A、铀-233 铀-235 铀-238 ;铀-235 B、铀-233 铀-235 钚-239 ;铀-235

核工业基本知识复习题

核工业基本知识复习题 是非题 一、核能基础知识 1.核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通过几十年经验总结证明,核能是安全、 (+)经济、干净的能源。 2.核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其优越性是干净、经济、负荷因子高和功 (+)率调节能力强。 3.核电站具有安全、经济、负荷因子高和污染少等优点。(+ ) 4.我国目前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站都是轻水堆型。(-) 5.核能是原子核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6.核能是由质量转换出来的,符合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 7.核电是释放核子内部能量来发电的,目前释放核子能的方法是裂变。(+) 8.我国当前核电站的主要堆型是轻水压水堆。(+) 9.我国压水堆核电站中所使用的冷却剂和载热剂也是降低裂变的中子能量 (+)的慢化剂。 10.核电站的类型是由核反应堆堆型确定的,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堆型仅有轻 (—)水堆、重水堆。 11.核岛是发生核裂变并将核能变为热能的场所。(+) 12.核电站的常规岛就是常规的火电站。(—) 13.核电站主要由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施组成。(+) 14.核电站按冷却剂分类有水堆、气堆、液态金属堆和熔盐堆。(+) (+)15.核电安全的三道安全屏障指的是核燃料元件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 壳。 16.秦山一期核电站反应堆是用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 17.铀-235链式裂变反应是核能发电的物理基础。(+) 18.秦山三期核电站反应堆是用重水作为慢化剂,轻水作为冷却剂的。(—) 19.全世界当前拥有的核电站数量已超过400座。(+) 20.当前核电站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是重水堆核电站。(—) 21.目前大部分压水堆核电站的燃料棒包壳由锆合金管制成。(+) 22.压水堆核电站中的蒸汽发生器其主要作用是将一回路高温高压的水转变(+)

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8796785.html, 新时代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江小松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28期 中图分类号:F41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0-159-02 摘要本文阐述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梳理了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历程和现阶段工作机制,分析了公众沟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介绍世界核电强国公众沟通的基本做法之后,归纳出给我们的启示。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公众沟通的方法论,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高效运作的体系,提高全民的核科学素养等角度对进一步做好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公众沟通邻避效应 一、我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重要性分析 (一)我国核电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核电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连续供电等优点,是唯一可大规模取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基荷电源,是我国大规模发展低碳能源的现实选择。 2018年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比为10.3%,这个差距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最基本潜力。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法律法规对涉核项目公众参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网络媒体的兴起,国家更加重视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核电发展将面对更多公众意见的考验。 2015年11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出台了《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2017年9月,《核安全法》第66条在我国核领域的顶层法律层面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公众参与。2019年1月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明确提出针对环境影响方面公众质疑性意见多的建设项目,需要建设单位组织开展深度公众参与。 (三)做好公众沟通为核电行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核电知识100问

核电知识 1、目前,核电产量占世界电力总产量的16%左右。 2、与同样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相比,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每年将向环境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00万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截至2007年9月,世界上共有439个核电机组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3.72亿千瓦。 4、2009年中国的核发电量为692亿千瓦时。 5、2005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示:“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6、铀-235(或钚-239)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为两个(极少情况下会是三个)较轻的原子核(它们常常有放射性),同时放出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个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反应。 7、核裂变反应产生的新中子再引起第二代核裂变反应,如此代代相传,形成核裂变反应链,称为链式核裂变反应。 8、(原子核)反应堆是使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的装置,是利用核能的一种最重要的大型设备。 9、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0、压水堆核电站中的能量转换借助于三个回路来实现。 11、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分别负责对环境质量和人身安全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查和审评。 12、就人员伤亡概率而言,核电大大低于汽车、飞机的伤亡率,也大大低于某些建筑、矿山行业的伤亡率,所以说核电是低事故率、低风险的行业。 13、压水堆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主要由蒸汽发生器、循环泵、稳压器和稳压器泄压罐等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堆壳体内的压力并把热量从堆芯载带出来,在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供给汽轮发电机发电。 14、核电厂三废处理设施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三废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的废物。核电厂三废处理的原则是把放射性气态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降至合理的尽量低的水平。 16、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核反应堆为热中子堆,简称“热堆”或“慢堆”。按用途,反应堆可分为研究堆、生产堆和动力堆。根据反应堆所使用的慢化剂材料不同,可分为轻水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 17、在核电站中,发电后卸出反应堆的废物(称乏燃料)质量很少,是同等装机容量的火电站的万分之一左右。 18. 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我们所说的纵深防御包括五道防线。 19、地方环保部门和核电厂营运单位分别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核电厂排放的少量放射性废物都有严格控制和有效管理;核电厂产生的固态废物有严密的监管和定期的监测。20、物质所具有的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至一千万倍以上。如一吨铀-235全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相当于二百五十万吨标准煤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21、核电站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到退役等各个阶段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核电站本身就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内外部的安全监控措施。 22、凡是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之为电离辐射。 23、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射线照射,这就是天然本底辐照。 24、放射性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人工放射性都习以为常了。核电厂的实际放射性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最新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最新核电科普知识竞赛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和知识 1、原子核中没有()。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2、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是通过()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原子核变化 3、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4、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5、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6、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A、原子核 B、中子 C、质子 D、电子 7、原子核由()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8、1905年,()在其著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9、意大利物理学家()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 A、电子 B、放射性 C、X射线 11、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 A、铀 B 钍C、钋 12、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 A、铀 B 钍C、镭 13、1914年,物理学家()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A、卢瑟福 B、伦琴 C、居里夫人 14、1932年,物理学家()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5、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6、1905 年,著名科学家()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A、居里夫人 B、爱因斯坦 C、卢瑟福答案:B

核电科普知识题库

(一)基本原理和知识 2014年4月1日 18:15 1、原子核中没有( C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2、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是通过( C )释放出的能量。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原子核变化 3、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 A )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4、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 A )。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5、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 A )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6、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 A ),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A、原子核 B、中子 C、质子 D、电子 7、原子核由( A )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8、1905年,( A )在其着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9、意大利物理学家( D )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10、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 B )。 A、电子 B、放射性 C、 X射线 11、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C ),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镭。 A、铀 B 钍 C、钋 12、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她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元素( C )。 A、铀 B 钍 C、镭 13、1914年,物理学家( A )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A、卢瑟福 B、伦琴 C、居里夫人 14、1932年,物理学家( A )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5、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 B )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6、1905 年,着名科学家( B )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A、居里夫人 B、爱因斯坦 C、卢瑟福 17、容易发生核裂变的核素有( B )三种,其中只有( B )是天然存在的。 A、铀-233 铀-235 铀-238 ;铀-235 B、铀-233 铀-235 钚-239 ;铀-235

核电站基本知识考试习题

核电厂的安全目标是什么,其两个解释目标是什么? 答:安全目标是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 辐射防护目标 确保在正常时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并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技术安全目标 防止发生事故,减少严重事故发生概率及其后果。 核能发电有何特点? 1、核能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2、核电是清洁的能源 3、核能是极为丰富的能源 4、核电在经济性具有竞争力 5、核电的安全性具有保障 纵深防御原则是什么,与核电站设计有何关系? 多道屏障:燃料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安全壳 多级防御 预防,预防出现异常工况和系统故障; ——保守设计、高质量建造和运行 保护,异常工况的控制和故障检测; ——控制、保护系统和定期检查 限制,控制事故在设计基准事故内; ——工程安全设施和事故处置程序 缓解,防止事故的扩展,减轻严重事故的后果; ——备用措施和事故管理 应急,减轻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厂外应急响应计划。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系统功能: 可控的产生链式裂变反应 导出堆芯热量,冷却堆芯,防止燃料元件烧毁 产生蒸汽 第二道实体屏障,包容放射性物质 反应堆的功能是什么? 以铀为核燃料,可控制地使一定数量的核燃料发生自持链式裂变反应,并持续不断地将核裂变释放能量带出作功。 由以下部分组成:堆芯、下部堆内构件、上部堆内构件、压力容器(含筒体及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 主泵的功能是什么?目前,压水大型堆核电厂主要使用哪种类型的主泵,为什么?

功能:用于驱动冷却剂在RCP内的循环,连续不断地将堆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 空气冷却、立式电动单级离心泵,带有可控泄漏轴封装置。 大流量、低扬程。 稳压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如何实现?稳压器的压力与水位控制如何实现? 压力控制—维持一回路压力在整定值附近,防止堆芯冷却剂汽化; 压力保护—系统超压时,安全阀自动开启,使RCP卸压; 作为一回路冷却剂的缓冲箱,补偿RCP水容积变化 在启堆时使RCP升压,停堆时使RCP降压。 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启动前向一回路系统充水,进行水压试验。 运行中用于调节稳压器水位,保持一回路冷却剂系统水体积。 调节冷却剂系统硼浓度,控制反应堆反应性的慢变化 净化冷却剂,减少反应堆冷却剂中裂变产物和腐蚀产物的含量。 为主泵提供轴封水; 向反应堆冷却剂加入适量的腐蚀抑制剂,以保持一回路水质。 冷却剂泵停运后提供稳压器的辅助喷淋水。 RCV系统的功能如何实现? 下泄回路 净化回路 上充回路 轴封水及过剩下泄回路 低压下泄管线 反应堆硼和水补给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为一回路系统提供除气除盐含硼水,辅助化容系统实现容积控制; 为进行水质的化学控制提供化学药品添加设备; 为改变反应堆冷却剂硼质量分数,向化容系统提供硼酸和除气除盐水; 为换料水储存箱、安注系统的硼注入罐提供硼酸水和补水,为稳压器卸压箱提供辅助喷淋冷却水,为主泵轴封蓄水管供水。 余热排出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当反应堆进入冷停闭的第二阶段以下时,用于排出堆芯余热,水和设备中的释热,以及运行的主泵在一回路中产生的热量。 在反应堆停堆及装卸料或维修时,导出燃料发出的余热,将一回路水保持在冷态温度。 换料操作后,余热排出泵可将反应堆换料腔中的水送回换料水箱。 主泵停止时,可以使一回路硼浓度均匀化。 与化容系统相连,当一回路压力过低时,可排放和净化一回路冷却剂。 用RRA排料腔水时,水由此去PTR水箱。 设备冷却水系统的功能是什么,系统有何特点?

核电质量保证基础知识复习题

核电质量保证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是非题 1.核电厂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作用是确保有计划、有系统和有控制地开展所有对质量有影响 的活动。 2.质量保证大纲文件可分为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两种基本类型。 3.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形成一个完整的文件体系,其目的既要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 循”。 4.质量保证部门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会同技术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后做出处理决定。 5.文件变更控制方法可以比新编文件的控制方法简单。 6.记录是实现质量的客观证据,也是评价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的依据 7.无损检测人员使用的检测规程为技术性文件。 8.为保证质量而规定和完成的全部工作综合在一起构成质量保证大纲。 9.不符合项可以分为一般不符合项、较大不符合项和严重不符合项三类。 10.质量保证部门在处理质量时,应当独立行使质量监督职权。 11.由国家核安全局制定的核安全规定都是指导性文件。 12.由于时间紧急,可以越过H点实施下步活动。 13.质量保证职能是指质保部门人员所从事的职能。 14.核电无损检验只需有资格的人员使用合格的设备来进行就是可靠的。 15.质量保证部门在处理质量时,应当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既客观地又要独立地行使职权。 16.不符合项是指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因而使某一物项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 确定。 17.我国核安全法规HAF003基本等效于IAEA No.50-C-QA标准。 18.非受控文件有时亦可作为工作的依据。 19.质量保证监查是验证质量保证大纲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手段。 20.处理不符合项是组织内部的事,不必向买方报告。 二、选择题

1.合格的仪器应具备 A.合适的量程 B. 适当的精度和准确度 C. 正确的型号 D. 以上都是 2.对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的人是 A. 检验人员 B. 管理人员 C. 工作执行人员 D. 上级主管部门 3.营运单位制定的建造阶段质量保证大纲,须由什么部门审查认可 A. 核安全部门 B. 卫生部门 C. 中核集团公司 D. 技监局 4.质量保证大纲文件体系包括: A. 质保大纲和程序 B. 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C. 检验规程和标准 D. 以上都不对 5.大纲程序的基本内容有 A. 目的和范围 B. 责任 C. 正文描述 D. 以上都是 6.质量保证记录分为: A. 临时性和长期记录 B. 文件化和表格化记录 C. 永久性和非永久性记录 D. 档案性和资料性记录 7.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为: A. 管理性文件 B. 标准化文件 C. 技术性文件 D. 以上都不是 8.选择质量控制的“三点”中的W点是 A.提供数据点B.停工待检点 C. 见证点D.机动点 9.通过质量保证,促进达到质量要求的途径是 A.确定所要求的技能B.选择合格的人员使用适当的设备C.明确承担任务者的个人职责D.以上都是 10.我国核电站建设质量保证依据法规是 A. ISO9000 B. HAF003 C. CNNC[1998]6号文D.IAEA50-C-QA 11.凡质量有影响的活动都要遵循质量保证的原则是 A.有章可循B.有人负责C.有据可查D.以上都是 12.文件控制的主要措施有: A.编、审、批制度B.发布和分发制度

核辐射科普知识---详解核辐射

核辐射科普知识 1、什么是核辐射? (2) 2、详解核辐射 (2) 3、核安全小常识:生活中的辐射人的身体也存在放射性 (3) 4、核安全常识: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4) 5、导致放射性污染物远程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6、图解福岛核电站 (5) 7、国际核事故分级图表 (6) 8、国际核事故世界重大核安全事故概览 (7) 9、卫生部详解核与辐射事故后如何进行医学应急 (7)

什么是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详解核辐射

掌握科学常识,制止谣“盐”从我做起 核安全小常识:生活中的辐射 人的身体也存在放射性 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度量辐

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辐射无处不在,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乃至人的身体都存在着放射性。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地区每年3.7毫希;砖房每年0.75毫希;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土壤每年0.15毫希;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 低于100毫希没危害高于4000毫希可致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受到各种辐射,不同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当短时间的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的时候,对人体没有危害。高于4000毫希时,对人体是致命的。 核安全常识:如何应急避险核辐射?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暴露于电离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输运后,不大可能出现高剂量照射的情况。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很难预测,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在突发事件的早期和中期, 通常情况下,发生核与辐射事故后的首要任务是限制辐射暴露的发生。主要通过疏散或隐蔽受影响人口,减少放射性烟云沉降的影响。根据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当时的气象条件,例如风向和降水等,并依据爆炸的中心范围,国家将会确定在多大半径范围内应采取紧急隐蔽防护措施。 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 其次,公众应迅速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例如: ?在突发事件的早、中期,隐蔽是主要防护措施之一,大多数建筑物可使建筑物内的人员 吸入剂量约降低一半,隐蔽时间一般认为不应超过2天。可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 ?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 ?应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体表的防护可用 各种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并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或水。 ?出现核与辐射事故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及时收听广播或

核电站基础知识

[核电站概括]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所释放的的能量产生电能的发电站。 核电站一般分为两部分: 利用原子核裂变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和 利用蒸汽发电的常规岛(包括汽轮发电机系统)。 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属:铀、钚。 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民用核电站大都是压水反应堆核电站,它的工作原理是: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进行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热能;高压下的循环冷却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生成蒸汽,推动发电机旋转。 中国现有的核电站包括: 秦山核电站(运营中) 大亚湾核电站(运营中) 岭澳核电站(运营中) 田湾核电站(建设中) 三门核电站(建设中) [核能及其机理]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一个铀-235原子有92个电子,其原子核由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组成。50万个原子排列起来相当一根头发的直径。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巨大的宫殿,其原子核的大小只是一颗黄豆,而电子相当于一根大头针的针尖。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厂,每年要烧掉约330万吨煤,要用许多列火车来运输。而同样容量的核电站一年只用30吨燃料。 2.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最简单的氢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决定了这个原子属于何种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该原子的质量数。 3. 同位素 质子数P相同而中子数N不同的一些原子,或者说原子序数Z相同而原子质量数不同的一些原子,它们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占据同一个位置,称为同位素。所以,“同位素”一词用来确指某个元素的各种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同位素按其质量不同通常分为重同位素(如铀-238、铀-235、铀-234和铀-233)和轻同位素(如氢的同位素有氘、氚)。

第三章 核电厂事故分析基本知识

第3章核电厂事故分析的基本知识 3.1 核电厂事故分析的作用 事故分析是研究核电厂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发生频率,确定事故发生后系统的响应及预计事故的进程,评价各种安全设施及安全屏障的有效性,研究各项因素及操纵员干预对事故进程的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核电厂的放射性释放量及计算工作人员与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 在核电厂设计过程中,事故分析用于选取停堆保护信号,确定停堆参数整定值和停堆延迟时间,确定缓解事故的专设安全设施的参数。 对于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是核电厂安全分析报告中必要的一章。分析的目的在于表明该核电厂设计足以控制这些事件的后果,使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不适当的放射性风险。 通过严重事故分析,可以找到核电厂的薄弱环节,有助于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严重事故分析,还可作为制定应急计划的依据。 3.2核电厂事故分析的方法 事故分析采用确定论及概率论方法,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设计基准事件的分析,以确定论方法为主;严重事故的分析,两种方法并用,侧重于概率论方法。 3.2.1确定论安全分析 从系统及部件失效和损坏,或人员失误的角度,假定事故确定地发生,按照分析问题的要求,选用保守或现实模型以及一系列规则和假设,分析计算整个核电厂系统的响应,直至得到该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保守模型 又称评价模型。在分析中采用的初始条件及各项参数,均须从不利方面加上不确定性。要选用保守的各种关系式及标准,此外还必须考虑四项基本假设。保守模型一般用于核电厂安全审批过程,在该模型中考虑了最不利的情况,得出的是事故后果的极限值,给核电厂留有相当大的安全裕度。其缺点是分析所得的事故过程,有时与真实情况相差较远,使工作人员不能了解过程的实际变化。 现实模型 又称最佳估算模型。在分析中采用核电厂的运行参数或参数的平均值,尽量选用接近真实情况的关系式及标准,不考虑不合实际的保守假设。因而所得结果能接近真实情况。现实模型经常用于核电厂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严重事故分析。作为一种尝试,目前正在研究使用现实模型分析,在其结果上加上适当裕度,作为代替保守模型或平行于保守模型的一种方法。 在用确定论方法进行事故分析中,所涉及的事故分析程序大致可分成以下六种。 (1)系统分析程序 可以模拟核电厂的一、二回路系统以及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泵、阀门、燃料元件等设备。具有能计及各种反应性反馈的点堆或一维中子动力学模型,一般在流体力学上是一维的,有些程序堆芯是三维的,程序的规模大,一般有数万至20余万行。总体上分析核电厂在失水事故及各种瞬变过程中系统的响应,是事故分析中最主要的程序,如RETRAN,RELAP5,TRAC等。 (2)堆芯分析程序 或可称之为子通道分析程序,它以系统程序计算的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考虑堆芯内各处

核能的科学利用与发展

核电的发展与科学利用 自1951年12月美国实验增殖堆1号(EBR-1)首次利用核能发电以来,世界核电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世界核电运行机组共有440多台,其发电量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6%。 日本大地震后出现的重大核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其实,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全球核电建设还是从减缓发展进入复苏阶段。 纵观核电发展历史,核电站技术方案大致可以分四代,即: 第一代核电站 核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4年,前苏联建成电功率为5兆瓦的实验性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电功率为9万千瓦的shipping port 原型核电站,这些成就证明了利用核能发电的技术可行性。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第二代核电站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陆续建成电功率在30万千瓦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水冷堆等核电机组,它们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上世纪70年代,因石油涨价引发的能源危机促进了核电的大发展。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习惯上称之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第三代核电站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严重事故的负面影响,世界核电业界集中力量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进行了研究和攻关,美国和欧洲先后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即URD文件(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和“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即(EUR)文(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 document),进一步明确了预防与缓解严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第四代核电站

核电站320教材 传热学基础知识

传热学基础知识 1.2.1 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传热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热传递的规律。热传递的现象很多,但可归纳成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即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常用以下两个物理量来表征热传递的强弱: 热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传热面的热量,W/s ; 热流密度q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W/(m 2?s) 。 1.导热 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者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导热(又称热传导)。 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液体、固体的导热机理是有所不同的。气体中,导热是气体分子不规则热运动时互相碰撞的结果,气体的温度较高,其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不同能量水平的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使热量从高温处传到低温处;液体或固体是通过它们的微观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而形成弹性波来传递热能;金属则主要依靠自由电子的扩散作用产生热能传递。传热学研究的范围只是以宏观方法去研究导热过程,通常只使用宏观量把导热过程与物体的温度分布联系起来。 分析一维导热过程的基本公式是傅里叶定律。考察如图1.5所示的平板,假设两个表面均维持均匀温度,对于x 方向上任意位置一个厚度为dx 的微元层,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通过该层的导热热量与其温度变化率及平板面积F 成正比,即: dx dt F Q λ-= 式中,λ为比例系数,称为导热系数(也称热导率),单位W/(m?℃)。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同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图1.5 通过平板的导热 假设λ不随温度变化,将上式积分,可得: δλt F Q ?-= 式中 δ——平板厚度,m ; ?t ——平板两边的温度差,℃ 。 该式又可表示为: F t Q λδ ?=

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练习题

核电科普知识竞赛练习题 基本原理和知识 1、1946年,我国物理学家(A)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原子核的“三裂变”、“四裂变”现象。 A、钱三强、何泽慧 B、钱三强钱学森 C、钱学森何泽慧 2、以下哪个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核素:(A)。 A、铀-235 B、铀-233 C、钚-239 3、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A)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A、美国芝加哥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4、当一个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了一个能量适当的中子后,这个原子核由于内部不稳定而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 A ),这种现象叫做核裂变。 A、原子核 B、中子 C、质子 D、电子 5、原子核由(A)组成。 A、中子和质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6、1905年,(A)在其著名的相对论中指出,质量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另一种形式就是能量。质量和能量相互转换的公式是:E=mc2。 A、爱因斯坦 B、玛丽·居里 C、哈恩 D、施特拉斯曼 7、意大利物理学家(D)在1934年以中子撞击铀元素后,发现会有新的元素产生。 A、贝特 B、阿斯顿 C、卢瑟福 D、费米 8、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B )。 A、电子 B、放射性 C、X射线 9、1914年,物理学家(A)确定氢原子核是一个正电荷单元,称为质子。 A、卢瑟福 B、伦琴 C、居里夫人

10、1932年,物理学家(A)发现了中子。 A、查德威克 B、汤姆逊 C、居里夫人 11、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及其助手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B)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A、钍 B、铀 C、钚 12、1905 年,著名科学家(B)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核能就是通过原子核反应,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 A、居里夫人 B、爱因斯坦 C、卢瑟福 13、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为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个反应过程称为(B)反应 A、核 B、核裂变 C、核聚变 我国的核工业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B )年爆炸成功。 A 、1963 B、1964 C、1965 2、我国第一颗氢弹于(B )年爆炸成功。 A、1964 B、1967 C、1970 3、我国核工业创建于(B)年。 A、1950 B、1955 C、1960 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二者相隔(A),同美、苏、英、法相比,二者相隔时间是最短的。 A、两年零八个月 B、三年零二个月 C、三年零八个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