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周期问题教案

三年级周期问题教案

三年级周期问题教案
三年级周期问题教案

周期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许多事物变化的周期性,掌握事物变化的周期;

2、使学生能掌握周期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对于较复杂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画图,计算等方法分析,找出周期,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期问题意义,掌握正确需寻找周期数的方法与解决周期问题的公式,如何使用总量除以周期,并区分是否有余数。

情景导入:由几个简单的故事导入:如:《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而揭示周期问题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规律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一:简单的口述游戏抢答:

问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按照一定规律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像?

提示:如一周有七天,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的十二生肖,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秒针:每转一圈都会重复继续等等,都是周期问题。

设置悬念: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现象中,一年当中的12个月的12,12生肖中的12,一个星期7天中的7在我们的周期问题当中是什么意思呢?

归纳定义: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一次的个数叫做周期。

通过归纳的定义让同学们找出刚刚举例的周期。

如:一周七天:123456712345671234······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再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

重复体是哪些?说明周期是几?

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后怎样快速寻找周期?

说明: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去找重复体,重复体中有几个数,那说明周期就是几。

(一)图形的周期问题

例一:

小红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规律排列(如上

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第36个珠子又是什么颜色?

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32÷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

2+1+3=6(个)

32÷6=5(组)······2(个)

答:第32个珠子应为红色。

36÷6=6(组)

答:第36个珠子是黑色。

【诀窍】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要找出重复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比如余数为3,就找循环节里面的第3个状态。

小结:1、按照规律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周期问题

2、总数÷周期数=组数总数÷周期数=组数……余数

3、整除时,是周期中最后一个有余数时,余几就在周期中数几

4、解决周期问题的关键是知道总数与周期数

练习题(一)

按下面的方法摆80个三角形,最后一个三角形是白色还是黑色?

(二)生活事物周期问题

例二:公园大门口,挂着同样大小的红,绿,黄气球共150只,按先5只红的,再4只绿的,再3只黄的顺序排列着,第125只气球是什么颜色?

问生:公园里面的气球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我们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什么问题?

它的周期数是多少?这里的总数是150还是125?

解:125÷(5+4+3)=10(个周期)……5(只)

结合公式余几则数几,第125只是红色

小结:在解决排列事物类周期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图形中找到周期数,总数等条件,从而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这两种情况的区分!

练习题P67我来做(一)

知识提升(一)

例三:渔民李大爷总是从元旦之日起,按照打鱼的老规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请问2004年的最后一天他是打鱼还是晒网?

分析:审题,首先让生自己思考。

(提示)我们为了便于表达,用“○”来表示李大爷打鱼的日子,用“●”来表示李大爷晒网的日子。那么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如下

○○○●●○○○●●○○○●●……

提示到这一步之后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准题中的总数,周期数,再利用公式此题就解决了。

从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大爷打鱼、晒网的情况总是以○○○●●这样5天一个周期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数找到了,那么总数怎么找了?

问题是求2004年的最后一天,说明这里的天数是总数,另外2004年是闰年,全年有366天,366天可以分为多少个周期呢?

利用公式:366÷5=73(组)······1(天)

说明有73个这样的周期,还余一天,余下的这一天也就是下一个星期的第

一天,是打鱼的日子。

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重复出现的周期,再确定总数,然后利用公式来求解。

(三)时间周期问题

例四:2009年3月1是星期日,请你算一算3月31日是星期几?

分析:问生,这里的周期是多少?

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即周期为7,又问:这里的总数是什么呢?

从3月1日到3月31日是31天,即总数是31天。

利用公式:31÷7=4(组)······3(天)说明31天中包括4个星期还多3天。由于3月1日是星期日,所以从3月1日到3月31日按照星期几的排列情况如下: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所以: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

答:3月31日是星期二。

小结:1、时间周期问题中,总天数则为总数;

2、在计算天数时要注意大小月,平闰年。

练习题(三)

2012年的10月1日是星期一,请你算一算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知识提升(二)

2009年的5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几?

分析:同样,问生,这里题中的周期是几?

周期就是一周重复的七天,即周期为7;

问生:这里的总数是多少?(提示:这里需要我们计算,从5月1日到10月11日一共有多少天,注意大小月)

依次算,5月有31天,6月有30天,7月有31天,8月有31天,9月有30天,再加上10月的11天。

即:总天数:31+30+31+31+30+11=164(天)

利用公式:164÷7=23(组)······3(天)

因为周期是从星期五开始,所以一周期结束为星期四,故,这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五,第二天是星期六,第三天是星期日。

答:2009年10月11日是星期日。

练习题:我来做(二)和我来做(三)

(四)求个数周期问题

例五:同学们排队做早操,44个同学排成一排,每两个女生中间是三个男生,队伍的第一个是女生。这列队伍中最后一人是男生还是女生?队伍中共有多少个男生?

错解:如果你这样想“每两个女生中间是三个男生”那么一个周期是5个人,44÷5=8(组)······4(人),所以最后一个是男生,队伍中共有3×8+3=27(名)男生,那么这题就错了。为什么?

我们根据题意画图找周期,题目中说“每两个女生中间是三个男生”,因此为“女男男男女”。如果第6个人是女生,那么2个女生就相邻了,他们之间还应有3个男生,所以第6、7、8个人还是男生,即队伍的顺序应为:女男男男女男男男女······从图中可以看出应为4人一周期,即“女男男男”

故:44÷4=11(组)

刚好整除,则最后一人应为男生,一共有11组,每组有3个男生,所以一共有11×3=33(名)男生。

答:队伍的最后一个人是男生,队伍中只有33名男生。

小结:在求个数的周期问题中,我们首先需要找到周期数与总数,然后得出一共有多少组,再用组数乘以每组的个数,就能求出总的个数了。

练习题P69我来做(五)

课堂作业,P70练练你的基本功1、2、4题

周期问题家庭作业

姓名:家长签字:

1、□□□△□□□△□□□△…………找出此图形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出第20个图形是什么?

2、我们喜欢数学我们喜欢数学我们喜欢数学······第55个字是什么?

3、学校为迎接春节的到来,林荫道上插着一排排小彩旗。这些小彩旗是按照3面红旗、2面黄旗、4面蓝旗的顺序排列的,第120面旗是什么颜色?

4、2010年的8月1日是星期三,8月28日是星期几?

5、2011年的6月1是星期五,9月1日是星期几?

6、校门口摆了一排花,每两排菊花之间摆了3盆月季花。共摆了112盆花,如果第一盆是菊花,那么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

【学校知识小链接】

一、填空

1.长方形的一条边长7厘米,它的对边长()厘米。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边长的()倍。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花坛长6米,是宽的3倍,这个花坛的周长是()米。

5.钟面上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有()小格,共有()小格。

6.时钟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秒针走1小格是()秒。

7.秒针从4走到6是()秒,分针从4走到6是()分,时针从4走到6是()小时。

二、森林医生(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三、解决问题。

1、1、同学们去公园玩,每张成人票15元,学生票8元,他们要买22张学生票,8张成人票。各需要多少元钱?

2、果园里有桃树15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5倍。

(1)苹果树有多少棵?(2)桃树和苹果树共有多少棵?

3、同学们围着这个正方形操场跑了3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三年级上册有关时间的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2.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3.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具、学具: 投影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创设情境。 1)同学们外出旅游时都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2)投影出示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下午14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 4)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做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板书)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2:20和2时20分 A:2:20是指晚上2:20或下午2:20那一刻。即这2:20表示时刻 B:2时20分是指某一活动经过的时长有2小时20分。即这2时20分表示时间。 这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慢慢自己总结。 2.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 (1)出示例题。 一列火车本应11 : 4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2)读题,理解题意 (3)重点词语:“晚点 ”是什么意思? (4)思考如何列式,注意什么? 11:40+25分=12:05 答: (5)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从家到学校至少要25分钟,学校8:10上早自习,小明要在什么时候前出发才不会迟到? 8:10-25 答: 2:一场电影从14:30开始放映,放到16:10结束,这场电影放了多长时间?分=7:45 16:10-14:30=1时40分答: 对比以上两题,你有什么发现?在今后作业中我们该注意哪些地方和细节?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时间的计算”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 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教师出示淘气保图) 星期一----星期三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 星期四----星期五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 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3时=( )分 3分=( )秒 240分=( )时 1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案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材第53~55页的内容。 1.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1.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 课件,图片,钟表。 老师:同学们,你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星期天你是怎么安排的? 老师:明明的星期天是怎么安排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媒体动态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30 起床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老师:看了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甲: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30—9:00经过了30分钟,也就是半个小时。 学生乙: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1.老师谈话: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两三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长时间。 (1)分组学习,集体交流。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集体汇报、订正。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击相关画面。 学生甲:从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 老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乙:11-9=2(时) 经过了2小时。 学生丙:明明锻炼用了多长时间? 老师: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经过了多少分

钟?(20分)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 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用多长时间锻炼身体呢?如果能够坚持,相信你的身体一定会很棒! 2.教学例题。 老师出示例题。 老师:从这么多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甲:《智慧树》是8:10分开始播放。 学生乙:我知道《异想天开》是16:00开始播放。 老师:那么《动画剧场》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甲:《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 学生乙:我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 学生丙:我画图看一看。 学生丁:我还可以用减法计算。16-14=2(时)。 老师板书: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3.老师出示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中午借书时间:13-12=1(时) 下午借书时间:17-15=2(时) 每天借书时间:2+1=3(时) 答:每天的借书时间有3小时。 4.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不知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吧! 一辆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1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1)说一说18时20分和21时40分分别表示什么? (2)动手拨一拨,算一算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多长时间? (3)用线段图来表示。 学生:从18时20分到21时20分中间经过3小时,从21时20分到21时40分又经过20分,所以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3小时20分钟。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 (2)小力每天早上7时4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3)从上海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当天19时57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2.填空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三篇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

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内容: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主备人: 复备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 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 步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 的问题。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1、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2、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3、同桌两人练习。 二、新授

1、教学整时的计算。 出示节目预报表。 说说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各要多少时间。 思考“六一剧场”播放了多少时间。 指名说说怎么想的。 2、教学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计算。 思考“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少时间。 出示时间线段图。 在时间线段图上找出8:50和9:30。 交流怎么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再算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一共播放了40分钟。 (2)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三、练习 1、完成P53(1)。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00到16:30是1小时30分,合起来是3小时。 (2)先算12:00到16:30是4小时30分,再从4时30分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00是1小时30分,所以是3小时。

《时间的单位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含试卷)

《时间的单位换算及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会计算经过时间。 本节课我先进行了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复习,而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例1,在时间换算过程中学生会分别用加法和乘法列式,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学生还没学习,给计算带来了一些不便。 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在练习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校的时间表,学生上下学路上所用时间等等,让学生知道时间计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 A.多4 B.少4 C.多24 2.如图,甲摸到白球得1分,乙摸到黑球得1分,在( )箱中摸是公平的。 A. B. C. D. 3.用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纸拼成正方形,最少要用这种长方形纸()张。 A.8 B.6 C.24 D.12 4.如图,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5)。线段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A的对应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5,5)B.(5,1)C.(4,1)D.(6,1) 5.某超市节假日进行‘买三送一’(即买三盒送一盒)促销,相当于打()折 A.三B.三五C.四D.七五 6.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A.B.3倍C.D.2倍 7.下面各组中的线段,可以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是() A.2cm,6cm,6cm B.5cm,2cm,2cm C.3cm,3cm,6cm 8.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米,它的底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高是() A.9米B.6米C.3米D.1米 9.下面四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2 B. C. D. 10.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6厘米,宽都是3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周长应是()A.6×4=24(厘米) B.6×3×2=36(厘米) C.(6+3)×4=36(厘米) D.6×2+3×2=18(厘米) 二、填空题 1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度数是________度,这是一个 ________三角形。 12.列式:b与2之和的6倍________ 13.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棵树,晶晶在火车上从第一棵树数起,数到第55棵为止,恰好过了3分钟,火车每小时的速度是_____千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的计算教案

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时间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 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60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钟面模型、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游戏引入 1、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生:钟表) 2、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时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 3、学生介绍钟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生1:1时等于60分。

生2:1分等于60秒。 教师:那2时呢? (2)出示学习指南(一)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卡1,然后汇报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师总结。 生1:2时=120分 生2: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分,就是120分。 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出示学习指南(二)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卡2,然后汇报展示。 (5)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面边板演边讲解。 生1:3x5=15分 生2:45-30=15分 生3:7时45分-7时30分=15分 ...... (6)师总结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不同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62页做一做第2题。 2、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时间计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闰年、平年方面的知识,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各个月多少天,根据这些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闰年、平年方面的知识,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各个月多少天。根据这些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知道闰年、平年方面的知识,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各个月多少天。根据这些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节课采用讲授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占小部分,主要是通过练习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对数学的重视和兴趣。 教学手段的利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大容量信息的呈现和生动形象的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深理解。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的目标:(1)学生讲授关于简单时间问题计算的知识,让学生能自主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展示ppt) 庄严立墙壁, 每天换新衣, 旧的随手扔, 叫人争朝夕。 师生互动:学生猜,老师最终揭晓谜底。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 1、大月和小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月多少天吗? 生:…… 师:有时一个月30 天,有时一个月31天,有时候一个月29天,有时候一个月28天。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案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陆文海 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师演示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1:2时=( )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然后汇报交流:2时=(120)分 (3)师生小结。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2)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3、请1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2、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3、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25分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时间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第五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就认识了时针.分针。并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贴近实际的情景教学,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教师启发.点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好的方法。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几分?(写黑板上)前1小时是几点几分?后1小时呢? 师:说的真好!看来咱们班同学时间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他呀,就是我们的学习好伙伴聪聪,他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方正县。首先,(师在黑板上贴人物图片)聪聪说:“他想采访一下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你们想和聪聪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师板书: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方正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双龙湖、双凤湖、莲花湖等都是我县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每年吸引了许多县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好!现在就让我们随聪聪一块儿去看看吧!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莲花湖(击按钮)这里每年夏天都有上万朵莲花竞相开放,景色异常美丽,,聪聪在这里玩的真是留恋往返,一转眼,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电脑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想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两个60分,就是120分。[小精灵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谁能说一说?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们可真聪明!说的真 好!可是聪聪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电脑出示题) 3时=()分3分=()秒240分=()时 1时=()分2分=()秒180秒=()分 (师指名回答,并适当追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么样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思维过程。)你们算得真准确,这些是关于时间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时间的计算: 1、情景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下一站聪聪要到哪去呢?(电脑出示) 例2:聪聪10:30分在莲花湖出发,10:45分到达了方正湖,请问同学们:他从莲花湖到方正湖用了多少时间?谁知道?(电脑出示两个钟面:10:30和10:45)

三上1教案: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第 2 课时 课题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教材第4、 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通过表述、复述、转述的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动手拔一拔,看一看来帮助理解掌握。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 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 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 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作业设计)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 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小结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案和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时间的计算教案和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calculation of tim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时间的计算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 7:00——8:05 8:00——8:05 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 ,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

《时间的计算》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时、分、秒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的换算,在活动中探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的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教学难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矮个子走一步,高个子走一圈。矮个子走一圈,高个子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个子指的是什么”?“高个子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3)教师小结。 2.时、分、秒单位换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这三位好朋友想考考同学们,看谁能很快知道答案。 出示:3时=()分 4分=()秒 4时=()分 7分=()秒 5时=()分 8分=()秒 学生抢答,讲解方法。(交流想法后小结) 3.出示例题: (1)教师投影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学公开课教案时间的计算

小学公开课教案《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能掌握换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3.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理念 1.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时间观念。 2.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做游戏,让学生运用到实际中去。 3.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 钟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是什么”? (2)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演示拨钟,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4时,7时20分,9时,5时50分等。 4.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1时=60分)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4)教师小结。1时是60分,2小时为120分。 (5)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

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换算的方法。 2.教学例2。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图中的相关信息。 观察这幅主题图你了解什么?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45-30=15,是1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3)练习。完成课本第62页的“做一做”中的第2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4)介绍北京时间(见课程资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3页的“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2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五题。 提问:晚点25分钟是什么意思?(比原定时间多走了25分钟) 3.完成课本第64页的“练习十四”的第6题。 4.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自拍的录像(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浏览太原的著名景点)、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太原,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桃南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今年是太原建城多少周年吗?(2500年)对,我们家乡太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游览太原2500年的变化,滨河公园、龙潭公园的场景。) (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春秋大鼎,它记载着太原2500年悠久的历史。瞧瞧去!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

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的: ⑴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开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⑵会进行一些简略的时间计算。 ⑶养成恪守和顾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略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⑴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⑵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发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⑶老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⑷引出课习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习题) 二、教学新课: ⑴教学“例1”:2时=()分 (1)老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应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老师小结。 ⑵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勘误,勘误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老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⑶教学例2: (1)老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别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的计算》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自拍的录像(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浏览太原的著名景点)、钟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太原,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桃南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今年是太原建城多少周年吗?(2500年)对,我们家乡太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游览太原2500年的变化,滨河公园、龙潭公园的场景。)

(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春秋大鼎,它记载着太原2500年悠久的历史。瞧瞧去!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