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刊物

国际刊物

国际刊物
国际刊物

国际刊物

[1]李国强、沈祖炎,1995, An Unified Matrix Approach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Steel Frames Subjected to

Wind or Earthquakes,Computers & Structures, V ol.54, No.2, p.315-325, EI收录

[2]李国强、B.S. Choo,1995, Natural Frequency Evaluation of Coupled Shear Walls,The Structural

Engineer,V ol.73, No.18,p.301-304, EI 收录

[3]李国强、B.S. Choo,1996, A Continuous-discrete Approach to the Free V ibration Analysis of Stiffened

Pierced Walls on Flexible Found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Structures,V ol.33,No.2,p.249-263, SCI ,EI收录

[4] B.S.Choo、李国强,1997,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utti-Stiffened Coupled shear Walls on Flexible

Foundations,computers & Structures, V ol 64, No.1-4, pp837-848I ,EI收录

[5]李国强、郝坤超、陆烨、陈素文,1999, Flexibility Approach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Cantilever-

Type Structures with Bending and Shear Deformation,Computers & Structures,vol.73, No. 6, pp565-572, SCI ,EI收录

[6]李国强、蒋首超,1999, Prediction to Nonlinear Behaviour of Steel Frames Subjected to Fire, Fire Safety

Journal,V ol.32, No.4, pp347-368, SCI, EI收录

[7]李国强、黄靖宇、沈祖炎,1999, Spatial Hysteretic Model and Elasto-Plastic Stiffness of Steel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V ol.50, No.3, pp283-303, SCI, EI收录

[8]李国强、Mativo,2000, Approximate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Load of Semi-rigid Steel Fram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V ol.54, No.2, pp213-225, SCI, EI收录

[9]李国强、李进军,2000, Effects of Shear Deformation on the Effective Length of Tapered Columns with

I-section for Steel Portal Fram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V ol.20, No.5, pp479-489, SCI, EI 收录

[10]李国强、殷颖智,2001, Study on Behavior of High-Strength Bolt Connec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Int.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V ol 1,No 2, pp113-122

[11]李国强、沈黎元、罗永峰等,2001,Analysis for reflector aluminium mesh panels of five-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V ol 278, No1-2, PP225-230,SCI收录

[12]罗永峰、邓长根、李国强,2001, Structural analysis of FAST reflector supporting system,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V ol 278, No1-2, PP231-236, SCI收录

[13]李国强、殷颖智、李明菲,2002, Experinental studies on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high-strength bolt

connec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Steel & composits structures, V ol.2, No.4, pp247-258, SCI收录[14]李国强、李进军,2002, A tapered Timoshenro-Euler beam elements for analysis of steel portal frames

Jourm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V ol.58, pp1531-1544, SCI收录

[15]李国强、李进军,2002, A Semi-analyt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reliability assessments of structural

system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s Safety,V ol.78, pp275-281, SCI收录

[16]张田忠、郭万林、李国强,2002, Analysis of microbuckling for monomoleculao layers adhering to a

substrate, ACTA Mechanica SINICA, V ol.18, No6, pp608-620, SCI收录

[17]李进军、李国强,2002, Large-Scale testing of steel portal frames compring tapered beams and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 ol.5, No.4, pp259-269, EI收录

[18]李进军、李国强、陈绍礼,2003, A Second-order inelastic model for steel frames of tapered members

with slender web, Engineering Structures, V ol 25,Issue 8, pp1033-1043

[19]李国强、曲冰、孙飞飞、何伟民、郭家耀,200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teel Beam to Concrete

Wall Joints under Cyclic Loading, Steel Structures, No.3, pp39-44

[20]李国强、蒋首超、殷颖智、陈凯、李明菲,2003, Experimental Structural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V ol 129,No.12, pp1717-1721

[21]李国强、李进军,2003, A Generalized Fe Formulation For Buckling Analysis of Solid or Built-up

Columns with Nonprismatic Section, J.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V ol.8 No.4,PP651-663 [22]李进军、李国强,2004, Reliability-based integrated design of steel portal frames with tapered

members,Structural Safety,V ol.26, PP221-239

[23]李进军、李国强,2004, Reliability-based integrated design of steel portal frames with tapered

members,Structural Safety,V ol.26,NO.2, PP221-239, SCI, EI收录

[24]丁军、李国强,2004, Y.Sakumoto:Prametric studies on fire resistance of fire-resistant steel

members,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0)PP1007-1027, SCI, EI收录

[25]George Lee、陈素文、李国强,2004, Mai Tong,Performance-based Analysis of Buildings for Multi-

Hazard Mitig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V ol.4 No.4, PP231-238

[26]Tienchong Chang,Guoqiang Li and Xingming Guo, 2005, Elastic axial buckling of carbon nanotubes via a

molecular mechanics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bon,43(2), PP287-294, SCI 收录

[27]胡克强、李国强,2005,Constant moving crack in a magnetoelectroelastic material under anti-plane

shear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42,PP2823-2835,SCI收录

[28]李国强、丁军, Y.Sakumoto, 2005,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fire safety design of fire-resistant steel

member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V ol.5.No.1, PP71-86,SCI收录

[29]张田忠、李国强、侯娟,2005, Effects of applied stress level on plastic zone size and opening stress

ratio of a fatigue crac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27PP 519-526,SCI收录

[30]岳峰、袁勇、李国强、叶可明等,2005, Wind Load on Integral-Lift Scaffolds for Tall Building

Construction,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V ol 131,No.5, pp816-824,SCI, EI收录

[31]胡克强、李国强, 2005, Electro-magneto-elastic analysis of a piezoelectromagnetic strip with a finite

crack under longitudinal shear, MECHANICS OF MA TERIALS, 37(9): pp925-934, SCI收录

[32]李国强、郭士雄、蒋首超,2005, On the Chinese Code on Fire Safety Design of Steel Building

Structur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V ol.5.No.5, pp395-405, SCI收录

[33]胡克强、李国强、郑忠,2006, Fracture of a rectangular piezoelectromagnetic body,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33,PP482-492, SCI 收录

[34]刘玉姝、李国强,2006, Reliability-based integrated design approach for planar steel frames,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 V ol. 2 No.2 ,June, pp128-136

[35]李国强王培军:Spline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Axially Restrained Steel

Beams Subjected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Fire,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Vol. 10 No.2(April 2007), pp111-120

[36]王静峰李国强:Stability analysis of semi-rigid composite frames, Steel and Composite

Structures, Vol.7 No.2(April 2007),pp119-134

[37]李国强郭士雄周昊圣:Modeling of membrane action in floor slabs subjected to fire,

Engineering Structure, Vol 29 No.6(June 2007), PP880-887

[38]王卫永李国强董毓利:Experimantal study and spring-component modeling of extended

end-plate joints in fi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63(2007),PP1127-1137

[39]李国强张杨陈素文: Damage Localization of Steel Beams with Rotational Restra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07, 7(1). PP19-25

国内刊物

[40]李继华、李国强,1986,结构可靠度计算的直接正态化方法,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3期

[41]李国强、李继华,1987,二阶矩阵法关于相关随机向量的结构可靠度计算,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

报,1期

[42]李国强,1987,建筑结构可靠性的模糊评价及应用.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期

[43]李国强、沈祖炎,1990,考虑节点区剪切变形的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同济大学学报,1

期,pp1-9

[44]李国强、沈祖炎,1990,钢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工业建筑,1期,pp17-22

[45]李国强、沈祖炎,1990,钢框架弹塑性静动力反应的非线性分析模型,建筑结构学报,2期,

pp51-59

[46]李国强、沈祖炎,1990,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实用分析方法,结构工程师,4期,pp14-18

[47]李国强、沈祖炎,1991,用可靠度理论确定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设计原则,工业建筑,2期,pp22-

25

[48]李国强、沈祖炎,1991,考虑剪切变形的压杆刚度方程及应用,同济大学学报,2期,pp131-138

[49]李国强,1991,框架结构P-△效应的简捷计算,工业建筑,3期

[50]李国强,1991,高层钢结构连接的发展状况,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期

[51]李国强,1991,国外对半刚性节点约束关系的研究,钢结构,3期

[52]李国强、李杰,1991,高层建筑舒适度的验算,工业建筑,11期

[53]李国强、沈祖炎,1991,Limit Load-Bearing Capacities of Space Steel Frames,同济大学学报(英文

版),pp39-46

[54]李国强、沈祖炎,1991,我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状况,结构工程学报,3-4期

[55]李国强、沈祖炎,1991,双向水平地震对烟囱截面内力的影响,结构工程学报,3-4期

[56]李杰、李国强,1992,地震次生火灾预测模型和控制模型研究,中国地震,1期

[57]李国强、沈祖炎,1991,国内钢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四川建筑科学研究,4期

[58]李国强、沈祖炎,1992,杆系钢结构弹塑性变形实用分析方法,工业建筑,3期,pp30-33

[59]李国强、沈祖炎,1992,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期,pp123-

128

[60]李国强、沈祖炎,1992,建筑火灾损失的预测模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期

[61]李国强、沈祖炎,199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建筑结构学报,4期

[62]李国强、沈祖炎,1992,Stiffness Equation of Compression Member with Shear De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同济大学学报(英文版)

[63]李国强、沈祖炎,1992,双向水平地震下圆形烟囱的截面最大弯矩和剪力,特种结构,3期

[64]李国强,1992,考虑局部振动影响的高层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工程师,1-2期

[65]沈祖炎、王革、李国强,1992,交叉钢支撑滞回特性分析,上海力学,3期,pp1-8

[66]李国强,1992,考虑柱剪切变形影响的单层钢结构厂房实用分析方法,建筑结构学报,6期

[67]沈祖炎、李国强,1992,高层摩擦阻尼支撑钢框架的优化设计,同济大学学报,4期,pp379-386

[68]李国强,1993,三面围焊角焊缝的计算问题,工业建筑,3期

[69]沈祖炎、李国强、吴亦茜,1993,高层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建筑结构,4期,

pp8-11,p24

[70]李国强、沈祖炎,1993,用可靠度理论确定摩擦支撑钢框架的设计原则,工业建筑,7期,pp30-

32

[71]李国强、沈祖炎,1993,高耸烟囱的吊摆减震技术,工业建筑,9期

[72]李国强、沈祖炎,1993,高温下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结构,9期,pp23-25,p36

[73]李国强、沈祖炎,1994,箱形钢柱的空间滞回模型研究,同济大学学报增刊,pp78-85

[74]李国强、华楠,1993,支撑钢框架柱的计算长度,钢结构,4期,pp8-11

[75]李国强,1994,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极限状态分析,土木工程学报,1期,pp49-56

[76]李国强,1994,钢梁抗火计算和设计的实用方法,工业建筑,7期,pp43-46

[77]沈祖炎、李国强,1994,钢框架受风与地震作用的统一非线性矩阵分析理论,同济大学学报,4

[78]李国强、黄靖宇、沈祖炎,1994,钢柱的空间弹塑性单元刚度方程,同济大学学报,4期,pp457-

462

[79]黄靖宇、李国强,1994,箱形钢柱空间滞回特性试验研究,工程力学增刊

[80]郁钧君、许江宇、李国强,1994,加刚性梁的双肢剪力墙结构静力分析,工程力学增刊

[81]郁钧君、许江宇、李国强,1994,加刚性梁的双肢剪力墙结构动力分析,工程力学增刊

[82]李国强、沈祖炎,1995,钢柱抗火计算和设计的实用方法,工业建筑,2期,pp31-37,p61

[83]李国强、张晓光,1995,钢板外包混凝土剪力墙抗剪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工业建筑,6期,pp32-35

[84]李国强,1995,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概略,工程力学增刊

[85]李国强,1995,剪切变形对联肢剪力墙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工程力学增刊

[86]孙飞飞、李国强、沈祖炎,1996,中日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建筑结构学报,2期

[87]李国强、沈祖炎,1996,双向水平地震下钢结构柱的强度与整体稳定验算,工程力学增刊

[88]蒋首超、李国强,1996,高温下结构钢的材料特性,钢结构,2期

[89]蒋首超、李国强,1996,火灾下钢结构构件的升温,钢结构,2期

[90]孙飞飞、李国强、沈祖炎,1996,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述评,国际学术动态,5期

[91]李国强、谢卫兵、沈祖炎,1996,高层支撑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建筑结构,11

[92]李国强、张宏德,1997,局部火灾下钢框架中上翼缘无侧移工字梁的极限状态计算,建筑结构学

报,4期,PP23-29

[93]李国强、沈祖炎,1997,钢结构最新进展,国际学术动态,9期,EI收录

[94]李国强,1998,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发展的主要问题,建筑结构学报,1期

[95]李国强、李杰、李炳生,1998,高层建筑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振动、测试与诊断,2 期,p.91-

97 ,EI收录

[96]李国强,1998,预弯复合梁及其计算与设计(1)—截面应力分析与承载力、挠度计算,工业建

筑,7期

[97]李国强、孙飞飞、沈祖炎,1998,强震下钢框架梁柱焊接连接的断裂行为,建筑结构学报,4期,

p.19-28

[98]李国强、张洁,1998,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状况,工程力学(增刊)

[99]李国强,1998,预弯复合梁及其计算与设计(2)—构造要求与一期混凝土面积的确定,工业建

筑,8期

[100]李国强,1998,预弯复合梁及其计算与设计(3)—截面设计方法与比较设计,工业建筑,9期[101]李国强、郝坤超,1998,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的两步法,同济大学学报,5期,p.483-487 [102]李国强、蔡又川,1999,柱子轴向变形对框架结构侧移的影响及其简化计算公式,计算力学学报增刊

[103]李国强、郝坤超、陆烨,1998,弯剪型悬臂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1期,p.31-37

[104]李国强、蒋首超,1999,非均布高温钢结构梁单元切线刚度方程,同济大学学报,第1期,PP1-5,EI收录

[105]李国强、沈祖炎、丁翔等,1999,上海浦东国际机场R2钢屋盖模型模拟三向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期PP18-27

[106]李国强、姜丽人、张晓光,1999,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简化分析模型,建筑结构,第6期PP12-24

[107]张洁、李国强,1999,钢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现状的述评(上),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2期PP7-12

[108]张洁、李国强,1999,钢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应用现状的述评(下),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期PP20-24

[109]李进军、李国强,剪切变形对门式刚架楔形柱计算长度的影响,建筑钢结构进展, 1999年第1期PP54-61

[110]周向明、李国强,1999,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研究现状,工程力学增刊,PP712-717

[111]李国强、殷颖智、蒋首超,1999,火灾下组合楼板的温度场分析,工业建筑,第12期PP47-49 [112]陈凯、李国强,1999,火灾下变截面门式刚架结构整体抗火性能分析,结构工程师增刊,PP155-161

[113]张晓进、李国强、陈凯,1999,薄壁钢构件抗火承载力计算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构工程师

增刊,PP162-169

[114]李国强,2000,基于概率可靠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建筑结构学报, 1期,PP12-

16

[115]李国强、冯健,2000,罕遇地震下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弹塑性位移的实用计算,建筑结构学报, 1期,PP77-83

[116]李国强、陆烨、陈素文,2000,量测噪声对输入未知条件下结构频率及振型识别的影响,振动、测试与诊断, 1期,PP34-40

[117]李国强、陆烨,2000,弯曲型结构层间物理参数识别的子结构法,世界地震工程, 1期,PP1-9 [118]李进军、李国强,2000,考虑轴力和剪切变形影响的楔形梁自由振动分析,钢结构, 1期,PP31-

34

[119]李国强、楼国彪,2000,基于局部激振反应的框架梁柱物理参数优化识别技术,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期,PP149-160

[120]李国强、张洁,2000,上海地区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比较分析,建筑结构学报, 2期,PP75-79

[121]李国强、陆烨、蒋首超、宋金林,2000,浦东中央公园三号钢结构大门的设计与施工,建筑结构,4期,PP29-31

[122]李国强、陈素文、李杰、陆雪平,2000,上海金茂大厦动力特性测试,土木工程学报,2期,PP35-39

[123]李国强、冯健,2000,高层钢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的综合离散法,钢结构, 2期,PP55-58 [124]李国强、周向明、丁翔,2000,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世界地震工程, 2期,PP13-18

[125]李国强、贺军利、蒋首超,2000,约束钢梁的抗火试验与验算,土木工程学报, 4期,PP23-26 [126]李国强、贺军利、蒋首超,2000,钢柱的抗火试验与验算,建筑结构, 9期,PP12-15

[127]李国强,2000,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发展,钢结构,3期,PP47-49

[128]李国强、李进军,2000,铁摩辛柯-欧拉楔形压杆的计算长度研究,钢结构,第4期,PP14-17 [129]蒋首超、李国强,2000,局部火灾下钢框架温度内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工业建筑,9期,PP56-

61

[130]罗永峰、邓长根、李国强,2000,500m口径主动球面望远镜反射面支撑结构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第4期,pp497-500

[131]邓长根、张立新、李国强、罗永峰,2000,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馈源刚性悬挂平台结构方案,同济大学学报,第6期,pp631-635,EI收录

[132]李国强、陈凯、蒋首超、殷颖智,2001,高温下Q345钢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1期,pp53-55

[133]李国强、贺军利、韩林海,2001,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抗火承载力的计算,建筑结构,1期,

pp60-62

[134]李国强、周向明、丁翔,2001,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期,pp2-7

[135]谢靖中、李国强、屠成松,2001,错层结构的几点分析,建筑科学,1期,pp35-37

[136]陈素文、李国强,2001,人工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第2期,PP116-124

[137]李国强、张晓进、蒋首超、殷颖智,2001,高温下SM41钢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工业建筑,第6期,PP57-59

[138]李国强、陈凯,2001,门式钢刚架结构实用抗火设计方法,建筑结构,第6期,PP14-18 [139]李国强、楼国飚,2001,利用局部振动频率识别框架结构刚度参数,振动、测试与诊断,第3期,PP196-202

[140]李国强、李明菲、殷颖智、蒋首超,2001,高温下高强度螺栓20MnTiB钢的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5期,PP100-104

[141]岳峰、袁勇、李国强、叶可明,2001,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洞实验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第10期,PP1220-1224

[142]李国强、李进军,2001,契形压杆的非弹性稳定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6期,PP34-37 [143]李国强、梁剑海、刘玉姝,2001,MTS墙单元理论及其适用性,钢结构,第6期,PP58-61 [144]董骏、李国强,2001,多高层钢结构节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第5期,pp58-60

[145]李国强、李进军,2002,Timoshenke-Euler楔形梁有限元,力学季刊,第1期PP64-69 [146]李国强、丁翔、郑敬有、周向明,2002,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分区耦合分析模型及开裂层位移参数分析,建筑结构,第2期,PP21-25

[147]周向明、李国强、丁翔,2002,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弱塑性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建筑结构,第5期,PP26-30

[148]刘玉姝、张耀春、李国强,2002,一种新型格构式刚架的介绍及其全过程分析,钢结构,第3 期,PP1-4

[149]刘玉姝、张耀春、李国强,2002,一种新型格构式刚架平面外稳定影响参数分析,钢结构,第3期,PP5-8

[150]刘玉姝、张耀春、李国强,2002,一种新型格构式刚架平面外稳定的实用算法,钢结构,第3期,PP9-11

[151]何天森、宫海、李国强,2002,MTS组合梁设计,钢结构,第3期,PP60-62

[152]李国强,2002,当代建筑工程的新结构体系,建筑学报,第7期,pp22-26

[153]丁军、李国强、蒋首超,2002,火灾下钢结构构件的温度分析,钢结构,第2期,pp53-56 [154]李国强,2002,现代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消防科学与技术,第1期,pp8-11

[155]陈素文、李国强,2002,基于BP网络的框架结构损伤的多重分步识别理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5期,PP18-23

[156]谢靖中、李国强,2002,一种新的集成非线性杆件单元刚度矩阵的方法,工程力学,第6期,PP126-130

[157]李国强、赵欣、孙飞飞等,2003,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1期,pp64-70

[158]何天森、高光虎、谢志强、宫海、李国强,2003,MTS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住宅设计实例,工业建筑,第2期,pp80-82

[159]李国强、周昊圣、周向明,2003,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弹塑性地震位移的工程实用计算,建筑结构学报,第1期,pp40-45

[160]蒋首超、李国强、李明菲,2003,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试验,同济大学学报,第3期,pp273-276

[161]李国强、刘玉姝,2003,钢结构框架体系整体非线性分析研究综述,同济大学学报,第2期,pp138-144

[162]敖鸿斐、李国强,2003,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筑施工,第3期,pp214-217

[163]李国强、殷颖智,2003,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抗火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土木工程学报,第6期,PP18-25

[164]李国强、曲冰、孙飞飞、何伟民、郭家耀,2003,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钢梁与混凝土墙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4期,PP1-7

[165]李国强、陈以一、何敏娟、张旭,2003,构建大土木专业平台课程体系,高等建筑教育,第3期,PP30-33

[166]谢靖中、李国强,2003,非线性杆单元荷载矩阵积分算子直接集成算法,计算力学学报,第4期,PP490-494

[167]李国强、周宏宇、何天森、武敏刚、沈黎元,2003,简支组合梁弹性变形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钢结构,第5期,PP19-21

[168]李国强、丁军,2003,耐火钢梁的抗火性能参数分析与抗火设计,钢结构,第5期,PP52-55 [169]李国强、陈素文、楼国彪,2003,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综合检测,建筑结构,第12期,PP43-

45

[170]李国强、周宏宇、方志、徐彬,2003,组合梁混凝土受拉开裂计算方法,结构工程师,第4期,PP13-16

[171]李国强、梁远森,2003,基于动力特征参数的板类结构损伤诊断,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6期,PP80-84

[172]李国强、李兆治,2004,钢结构性能化抗火设计的初步设想,消防科学与技术,第1期,pp46

-48

[173]孙飞飞、李国强,2004,考虑剪力滞后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力法单元,力学季刊,第1期,pp78-88

[174]李国强、沈黎元、罗永峰、邓长根,2004,大射电望远镜反射面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第2期,pp161-166

[175]李国强、周宏宇、徐彬、何天森,2004,连续组合梁挠度及强度计算的综合评述,四川建筑科学,第1期,pp1-3

[176]周宏宇、李国强、丁军等,2004,连续组合梁稳定分析的综合评述,四川建筑科学,第1期(第30卷,总第113期),PP26-28

[177]候和涛、李国强、王友权等,2004,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直径圆柱壳中的应用和试验分析,工业建筑,第2期(第34卷,总第359期),PP25~27

[178]蒋首超、李国强、楼国彪等,2004,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数值分析方法,建筑结构学报,第3期(第25卷),PP38-44

[179]蒋首超、李国强、周宏宇等,2004,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抗火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3期(第25卷),PP45-50

[180]蒋首超、徐小洋、赵蕾、熊皓,2004,钢结构防火涂料等效热传导系数的确定,四川建筑科学,第3期,pp114-116

[181]李国强、梁远森,2004,振型曲率在板类结构动力检测中的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第2期(第24卷,第2期),pp111-116

[182]李国强、李进军,2004,基于整体承载极限状态的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及其在门式钢刚架设计中的应用,建筑结构学报,V ol.25,No.4,PP94-99

[183]丁军、李国强,2004,耐火钢柱的抗火性能参数分析与抗火临界温度估计,建筑钢结构进展,第3期(第6卷,第3期),PP19-22

[184]李明菲、李国强、王银志,2004,墙板对火灾下钢柱截面温度分步的影响,建筑钢结构进展,第3期(第6卷,第3期),PP45-50

[185]孙飞飞、李国强、胡凌华,2004,梁柱组合节点的试验研究新进展,建筑钢结构进展,第2期(第6卷,第2期),PP37-42

[186]蒋首超、李国强、叶绮玲,2004,火灾下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与试验研究,工业建筑,第8期(第34卷,第365期),PP66-69

[187]李国强,2004,双排扣件式钢管角手架的极限稳定承载力研究,力学季刊,第2期(第25卷,第2期),PP213-218

[188]梁远森、李国强,2004,利用模态参数进行弹性薄板的损伤识别,振动与冲击,第3期(第23卷,第3期),PP91-94

[189]岳峰、李国强、袁勇等,2004,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荷载的计算(上),建筑技术,第8

期(第35卷,第8期),PP590-592

[190]李国强,2004,性能化钢结构抗火设计,工程力学增刊,PP105-115

[191]李国强、岳峰、袁勇等,2004,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振系数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5期(第24卷,第5期),PP62-67

[192]刘玉姝、李国强,2004,考虑跨中塑性铰的钢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同济大学学报,第10期(第32卷,第10期),PP1310-1315

[193]岳峰、李国强袁勇等,2004,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风荷载的计算(下),建筑技术,第9期(第35卷,第9期)PP696-698

[194]孙飞飞、李国强,2004,考虑滑移、剪力滞后和剪切变形的组合梁单元,同济大学学报,第4期(第32卷,第4期),PP436-440

[195]冯新、李国强、范颖芳,2004,几种常用损伤动力指纹的适用性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第4期(第24卷第4期),PP277-280

[196]胡克强、仲政李国强,2004,功能梯压电板条中的电渗透型运动裂纹,同济大学学报,第12期(第32卷第12期),PP1631-1636

[197]何天森、李国强,2004,平端板连接组合节点性能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第4期(第6卷,第4期),PP43-49

[198]朱保兵、王建国、李国强,2004,层状压电压磁弹性介质空间问题数据分析处理,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9期(第27卷第9期),PP1028-1032

[199]朱保兵、李国强、王建国、胡克强,2004,层状压电压磁弹性介质空间问题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力学季刊,第4期(第25卷第4期),PP502-508

[200]李国强、杜咏,2005,大空间建筑顶部火灾空气升温的参数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第1期(第24卷第104期),PP19-21

[201]李国强、陆烨、何天森,2005,钢结构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工程建设与设计,第2期,pp5-11 [202]李国强、王城,2005,外挂式和内嵌式ALC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钢结构,第1期(V ol.20 No.77),pp52-54

[203]李明菲、李国强、王银志,2005,墙板约束对轴心受压钢柱承载力的影响,钢结构,第1期(V ol.20 No.77),pp19-22

[204]李国强、梁远森、陈素文,2005,板类结构带状损伤定位频率指纹提取的数值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第1期(V ol 25 No 1),PP8-12

[205]李国强、李明菲、王银志,2005,考虑墙板约束影响的轴心受压钢柱抗火设计方法,建筑钢结构进展,第1期(V ol 7 No 1),PP41-46

[206]李国强、郭士雄、蒋首超、杜咏,2005,上海南站钢屋盖结构性能化抗火安全评估,建筑钢结构进展,第2期(V ol 7 No 2),PP31-36

[207]孙飞飞、李国强,2005,考虑滑移、剪力滞后和剪切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解析解,工程力

学,第2期(第22卷,第2期),PP96-104

[208]郭士雄、李国强,2005,钢结构设计中对ANSYS的二次开发,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2期(第31卷,第2期),pp4-6

[209]刘玉姝、李国强,2005,考虑板件局部失稳影响的钢框架极限承载力分析,钢结构,第2期(第20卷,第2期),PP12-14

[210]李国强、方明霁、陆烨,2005,钢结构建筑轻质砂加气混凝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2期(第25卷第2期),PP82-87

[211]冯新、李国强、周晶,2005,土木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中的统计识别方法综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2期(第25卷第2期),PP105-113

[212]刘玉姝、李国强,2005,带填充墙钢框架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3期(第26卷第3期),PP78-84

[213]李国强、王银志、李明菲,2005,高温下墙板约束对轴心受压钢柱承载力的影响,钢结构,第3期(第20卷第79期),PP85-88

[214]李国强、刘玉姝,2005,一种考虑初始缺陷影响的非线性梁单元,计算力学学报,第1期(第22卷第1期),PP69-72

[215]王银志、李国强,2005,火灾中考虑整体性的钢梁破坏形态研究,结构工程师,第3期(第21卷第3期),PP25-29

[216]黄珏倩、李国强、杜咏,2005,对运用双区域模型计算大空间建筑火灾温度方法的修正,消防科学与技术,第3期,(第24卷第3期),PP279-282

[217]陆烨、李国强,2005,日本一种建设产业化的高层巨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建筑结构,第6期(第35卷第6期),PP28-31

[218]李国强、杜咏,2005,实用大空间建筑火灾空气升温经验公式,消防科学与技术,第3期,(第24卷第3期),PP283-287

[219]李国强、丁军、张韧,2005,耐火钢梁抗火计算与设计的方法,工业建筑,第7期,(第35卷第377期),PP80-82

[220]李国强、刘玉姝,2005,平面钢框架结构极限承载的体系可靠度评价,建筑钢结构进展,第4期(第7卷第4期),PP17-21

[221]陈素文、李国强,2005,用层间抗侧移刚度评价钢框架结构层水平承载力,建筑钢结构进展,第3期(第7卷第3期),PP23-26

[222]刘玉姝、李国强,2005,平面钢框架结构的整体可靠度设计,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第8期),第8期,PP1017-1021

[223]丁军、李国强,2005,耐火钢构件抗火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建筑结构,第8期(第35卷第8期),PP61-63

[224]叶康、李国强,2005,高强螺栓延伸/齐平端板连接节点的有限元模拟,结构工程师,第4期

(第21卷第4期),PP30-34

[225]叶康、李国强、张彬,2005,钢框架半刚性连接研究综述,结构工程师,第4期(第21卷第4期),PP66-69

[226]李国强、黄珏倩,2005,双区域模拟大空间火灾烟气下降和升温规律的分析,消防科学与技术,第5期(第24卷第109期),PP527-531

[227]李国强、方明霁、刘宜靖、陆烨,2005,钢结构住宅体系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5期(第38卷第10期),PP27-31

[228]孙建运、国强,2005,爆炸荷载作用下弹性梁的能量解析法分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5期(第31卷第5期),PP15-18

[229]李国强、梁远森、陈素文,2005,利用频率指纹检测板类结构的块状损伤,振动、测试与诊断,第4期(第25卷第4期),PP251-255

[230]刘玉姝、李国强、李进军,2005,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的复合抽样半解析法,力学季刊,3月,第26卷,第1期,102-109

[231]胡克强、李国强,2005,Fracture Mechanics for Mode III Crack in a Piezoelectromagnetic Material,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3期,(VOL E 10, No 3),PP293-297

[232]周焕廷、李国强,2005,双曲索网结构抗火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钢结构,第5期(第20卷第81期),PP86-89

[233]王银志、李国强,2005,火灾中约束钢梁破坏过程分析,钢结构,第5期(第20卷第81期),PP79-81

[234]胡克强、李国强,2005,功能梯度压电夹层板条中的反平面裂纹问题,强度与环境,第3期(第32卷第3期),PP24-32

[235]张彬、李国强,2005,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现状,结构工程师,第5期(第21卷第5期),PP84-88

[236]石文龙、李国强、宫海、孙飞飞,2005,某大厦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结构工程师,第5期(第21卷第5期),PP5-8

[237]王佳、李国强,2005,防火涂料局部破损对钢构件在火灾下的温度分布影响,结构工程师,第5期(第21卷第5期),PP30-35

[238]胡克强、李国强、仲政,2005,压电板条中的平面裂纹问题,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7期(第33卷第7期),PP890-894

[239]李国强、陈素文,丁翔等,2005,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实例,建筑钢结构进展,第6期,PP38-46

[240]郭士雄、李国强,2005,火灾下约束钢梁的受力性能及抗火设计方法,建筑结构,第12期(第35卷第12期),PP59-61

[241]蒋东红、李国强、王世伟、张彬,2005,钢骨混凝土轴压柱抗火极限承载力计算,钢结构,第6

期(第20卷第82期),PP87-91

[242]周宏宇、李国强、王银志,2005,简支组合梁抗火性能参数研究,钢结构,第6期(第20卷第82期),PP92-96

[243]张杨、李国强,2005,通用频率指纹在固接梁损伤定位中的应用,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第4期(第22卷第4期),PP40-44

[244]李国强、吴波、韩林海,2006,结构抗火研究进展与趋势,建筑钢结构进展,第1期(第8卷第1期),PP1-13

[245]李国强、杜咏、王银志、蒋首超,2006,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钢结构抗火性能评估与设计,建筑钢结构进展,第1期(第8卷第1期),PP14-22

[246]宫海、李国强,2006,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实用优化方法研究,结构工程师,第1期(第22卷第1期),PP1-5

[247]李国强、蒋首超、陆立新、杜咏、郭士雄,2006,某综合楼钢结构抗火安全设计与评估,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第1期(第26卷第1期),PP13-20

[248]陈素文、李国强、飞飞,200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水平承载力分析,建筑结构,第2期(第36卷第2期),PP6-9

[249]胡宝琳、李国强、郭耀杰,2006,钢吊车梁的改造验算及加固处理方法,钢结构,第1期(第21卷第81期),PP28-33

[250]王静峰、李国强、刘清平,2006,半刚性连接无侧移组合框架梁挠度的简化计算,建筑结构,第2期(第36卷第2期),PP68-71

[251]崔大光、龙复兴、李国强,2006,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结构控制系统传感器的最优位置,世界地震工程,第1期(第22卷第1期),PP115-119

[252]李国强、崔大光、李一松,2006,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2期(第26卷第2期),PP80-87

[253]陆立新、李国强、蒋首超、沈俊昶、吴保桥、吴结才,2006,马钢耐火钢梁的抗火试验与设计验算,建筑结构,第4期(第36卷第4期),PP59-60 转76

[254]李国强、沈黎元、罗永峰,2006,索结构形状确定的逆迭代法,建筑结构,第4期(第36卷第4期),PP74-76

[255]朱保兵、李国强、于洪刚、江锡虎、董震,2006,刚性拉索横向振动控制的模态等效方法,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第4期(第29卷第4期),PP475-477

[256]李国强、郭士雄、蒋首超,2006,某综合楼钢结构抗火安全设计与评估(II),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第2期(第26卷第2期),PP123-128

[257]楼国彪、李国强、雷青,2006,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端板连接研究现状(I),建筑钢结构进展,第2期(第8卷第2期),PP8-21

[258]蒋东红、李国强、张彬,2006,钢骨混凝土偏压抗火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建筑钢结构进展,

第2期(第8卷第2期),PP55-62

[259]楼国彪、李国强、雷青,2006,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端板连接研究现状(II),建筑钢结构进展,第3期(第8卷第3期),PP16-23

[260]胡克强、李国强、朱保兵,2006,压电-压磁板条中反平面裂纹的电-磁-弹性分析,工程力学,第5期(第23卷第5期),PP168-172

[261]李国强赵欣:部分共同作用框架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力学季刊,2006年第3期(第27卷第3期),PP454-462

[262]李国强郭士雄:受火约束钢梁在升温段和降温段行为的理论分析(I),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第3期(第26卷第3期),PP241-250

[263]李国强王静峰刘清平:竖向荷载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7期(第39卷第7期),PP43-51

[264]李国强郭士雄:约束钢梁高温下大变形状态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7期(第34卷第7期),PP853-857

[265]蒋首超陆立新李国强沈俊昶吴保桥吴结才:马钢耐火钢高温下材料性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8期(第39卷第8期),PP72-75

[266]沈俊昶杨才福马鸣图蒋首超陆立新李国强:耐火钢综合性能及构件抗火试验分析,钢结构,2006年第4期(第21卷第87期),PP87-91

[267]王静峰李国强: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稳定分析:(I)柱的有效长度系数方程,力学季刊,2006年第3期(第27卷第3期),PP481-488

[268]王卫永李国强于克强:外伸端板节点在火灾下的转角-温度关系,钢结构,2006年第3期(第21卷第86期),PP92-94

[269]孙建运李国强:动力荷载作用下固体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第5期(第32卷第5期),PP144-149

[270]胡大柱孙飞飞唐杨李国强白洪涛:重型钢结构厂房屋盖系统方案比较,建筑结构,2006年第10期(第36卷第10期),PP53-57

[271]王静峰李国强刘清平: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第6期(第27卷第6期),PP9-17

[272]李国强王银志王孔藩:考虑结构整体的组合梁极限抗火性能分析,力学季刊,2006年第4期(第27卷第4期),PP726-731

[273]李国强王静峰刘清平: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I)-梁柱节点设计,建筑钢结构进展,2006年第6期(第8卷第6期),PP27-37

[274]王静峰李国强刘清平: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II)-梁与柱设计及算例,建筑钢结构进展,2006年第6期(第8卷第6期),PP38-44

[275]靳飞李国强:全盛期室内火灾参数化模型的参数随机性,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4期

(第23卷第4期),PP44-48

[276]李国强王静峰:无侧移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稳定分析:(II)连接转动刚度和算例分析,力学季刊,2006年第4期(第27卷第4期),PP628-634

[277]胡宝琳李国强:水平荷载作用下两种结构形式用钢量比较,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23卷第4期)pp5-9

[278]郭士雄李国强:受火约束钢梁在升温段和降温段行为的理论分析(II),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年第4期(第26卷第4期),PP359-368

[279]张宇鑫李国强刘海成:基于静力检测方法的张弦梁结构索力识别,特种结构,2006年第4期(第23卷第4期),PP54-55

[280]李国强石文龙:平端板连接半刚性梁柱组合节点的转动能力,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年第6期(第28卷第6期),PP34-38

[281]王卫永董毓利李国强:外伸端板节点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第38卷第12期),PP2125-2128 EI收录

[282]李国强孙建运王开强: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简化分析模型研究,振动与冲击,2007年第1期(第26卷第1期),PP8-11

[283]胡大柱李国强孙飞飞王开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地震反应分析,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第1期(第29卷第1期),PP19-25

[284]孙建运李国强:建筑结构抗爆设计研究发展概述,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33卷第2期),PP4-10

[285]侯和涛李国强:钢框架柱平面内整体稳定验算改进建议II:数例验证,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33卷第2期),PP15-18

[286]侯和涛李国强:初始几何缺陷对钢框架柱性能的影响(I):理论模型,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年第2期(第9卷第2期),PP15-19

[287]侯和涛李国强:初始几何缺陷对钢框架柱性能的影响(II):参数分析,建筑钢结构进展,2007年第2期(第9卷第2期),PP20-26

[288]王静峰李国强:半连续组合梁的抗弯和转动性能,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47卷第3期),PP313-318

[289]王静峰李国强:有侧移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柱的有效长度系数,工程力学,2007年第3期(第24卷第3期),PP71-90

[290]李国强胡宝琳: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曲线模型和刚度方程的建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第2期(第27卷第2期),PP26-31

[291]李国强王培军:轴向约束梁柱在火灾引起温度沿截面分布不均匀下的大变形分析,力学季刊,2007年第2期(第28卷第2期),PP246-255

[292]崔大光孙飞飞李国强徐朔明:巨型型钢混凝土柱双向偏心受压校核分析方法,力学季刊,

2007年第2期(第28卷第2期),PP340-345

[293]孙建运李国强陆勇: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SRC柱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振动与冲击,2007年第6期(第26卷第6期),PP82-89

[294]方明霁李国强:基于多弹簧模型的钢框架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第3期(第27卷第3期),PP22-29

[295]芮明倬李立树贺军利汪大绥胡宝琳孙飞飞李国强伦文辉白井贵志:(2007) 屈曲约束支撑在古北财富中心高层钢结构办公楼中的应用及设计研究,建筑结构,N5。

[296]陈素文,李国强,磁浮轨道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29(2),75-79

[297]黄珏倩李国强:门式钢刚架结构不需防火保护层的条件,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年第4期(总第26卷第123期),pp371-374

国际会议

[298]Shaking Table Texts and Seismic Resistant Design of Space Steel Frames,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rise Buildings,Nanjing, China, Mar., 1989.(第一作者)

[299]Inelastic Dynamic Response of Space Steel Frames under Bi-Directional Horizontal Earthquakes, [300]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United Kingdom, Aug., 1990.

(第一作者)

[301]Analysis of Inelastic Stability of Space Steel Frames, Proc. of 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Shanghai, China, Apr., 1991.(第一作者)

[302]Optimal Aseismic Design of Friction-Braced Steel Frames for High-Rise Buildings, Proc.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rise Buildings, Nanjing, China, Mar., 1992.(第二作者)

[303]Special Problems in Analysis of Steel Frame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Practice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Using Small Computers, Dalian, China, Aug., 1992.(第一作者)

[304]李国强沈祖炎:Analysis of Fire Response of Steel Frames, Proc. of the 3rd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Tokyo, Oct., 1992.PP353-359

[305]Test and Theory Research on Hysteretic Behavior of Steel X-Type Bracings, Proc. of the 3rd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Tokyo, Oct., 1992.(第二作者)

[306]Torsional Spectrum for Earthquake Motions, Proc.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inental Earthquakes, Beijing, Oct., 1992.(第一作者)

[307]Computer Imitation of the Spatial Hysteretic Behavior of Steel Box Columns,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Science, Hong-Kong, Dec., 1992.(第一作者)

[308]A Simplified Model for Predicting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Braced Steel Frames, Proc. of the 4th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Seoul, Korea, Sep., 1993.(唯一作者)

[309]李国强、黄靖宇、沈祖炎,1993,Computer Imitation Technique of the Spatial Hysteretic Behavior of Steel Columns, Proc. of the 2nd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Sydney, Australia, Aug. P877 EI收录

[310]Modal Combination Method of Structural Seismic Response with Probability Meaning, Proc. of the 6th Inten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nsbruck, Austria, Aug., 1993. (第一作者)

[311]Shear Effects on the Static Behaviour of Stiffened Pierced Walls, Proc. of the 1st Congress on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Washington DC, USA, June, 1994. (第二作者)

[312]Shear Effects on the Free V ibrations of Coupled Shear Walls, Proc. of the 1st Congress on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Washington DC, USA, June, 1994. (第一作者)

[313]Free V ibrations of Prismatic Structures on Flexible Foundations, Proc.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 Southhampton, United Kingdom, July, 1994.

(第二作者)

[314]Free V ibrations of Coupled Shear Walls, Proc.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cent 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 Southhampton, United Kingdom, July, 1994.(第一作者)ISTP收录[315]A Ring-Like Pendulum for Reducing Seismic Response of Tall Chimneys, Proc. of the 1st World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trol, Los Angels, USA, Aug., 1994.(第一作者)

[316]Static Analysis of Multi-Stiffened Coupled Shear Walls on Flexible Foundations, Proc.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Technology, Athens, Greece, Sep., 1994.(第二作者)

[317]Effects of Flexible Foundations on the Free V ibrations of Coupled Shear Walls, Proc.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tructures Technology, Athens, Greece, Sep., 1994. (第一作者)ISTP收录

[318]Seismic Response of Stiffened Coupled Shear Walls on Flexible Foundations, Proc.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Dec., 1994.(第一作者)

[319]钢柱空间恢复力模型,结构与地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杭州,1994年10月(第三作者)

[320]钢框架受风与地震作用的二阶非线性分析, 1994年中日钢结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重庆, 1994年11月(第二作者)

[321]A Design Chart for Estimating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of Coupled Shear Walls, Proc. of the 4th Pan American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Buenos Aires, Argentina, Jan., 1995.(第二作者)[322]李国强等,Design Charts for Evaluating Fundamental Frequencies of Prismatic Structures, Proc. of the 4th Pan American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Buenos Aires, Argentina, Jan., 1995.

[323]李国强、华楠,1995, Effective Length of Columns Employed in Braced Steel Frames Proc. of the 4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Singapore, Oct. ,

[324]Earthquake Isolation of Equipments Installed on Floor of Tall Buildings, Proc. of 11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capulco, Mexico, June 1996(第二作者)

[325]李国强蒋首超,Limit State of Steel Frames under Fire Conditions,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Hong Kong, Dec., 1996,PP281-286 B.S.Choo ISTP收录[326]李国强沈祖炎,A Nonlinear Beam Element for Elasto-Plastic Analysis of Steel Frames, Proc.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 oung Experts, Beijing, China, August, 1996

[327]李国强等,钢框架抗火性能试验研究,第三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深圳,1997

年11月

[328]李国强,1998, Development of Tall Steel Buildings in China, Proc. of the 5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Seoul, Korea, Oct.

[329]李国强等,1998,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e Integrity for Tall Buildings Through Substructure Analysis Technique, Proc.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ll Buildings, HongKong, Dec. [330]李国强等,1999, A simplified Model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Tall Bu ildings i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Proc.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New Seismic Design Methodologies for Tall Buildings, Beijing, China, Oct., p.42-49

[331]李国强,我国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发展,第四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大连,中国,1999年10月,p.195-201,

[332]李国强贺军利蒋首超,1999,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afety check for Fire Resistance of Steel Members, Proc. of ’9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ty Fire Safety, Huangshan, China, Oct.

[333]李国强、蒋首超、贺军利,1999, The First Code on Fire Safety of Steel Structures in China, Proc.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Structures, Hongkong, Dec., pp1031-1038 [334]李国强、冯健,2000, Super-FEM for Analysis of Inelastic Response of Tall Steel Building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Proc. of the 12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s Engineering, Auckland, New Zealand, Jan.

[335]李国强、丁翔、周向明,2000, Shaking Table Study on a Model of Steel-Concrete Hybrid Structure for Tall Buildings, Proc. of the China-US Millennium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a, Nov.,

[336]李国强、李进军,2000, Second-order Inelastic Analysis of Steel Gable Frames Comprising Tapered Members, Proc.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Failure and Plastic ity, Melbourne, Australia, Oct.,

[337]李国强、陈素文,2000,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frame structures, 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 Hongkong, Dec., PP1045-1052

[338]李国强、沈黎元,2000, Analysis for reflector aluminum mesh panels of Five-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Proc. of IAU Colloquium 182,Guiyang, China,Aug.,

[339]李国强、蒋首超、殷颖智、陈凯、张晓进,2001,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Properties of 16Mn and SM41 Steel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Proc of 9th Nordic Steel Construction Conference, Helsinki,Finland,June, pp525-532

[340]李国强、李进军,2001, Reliability-based advanced design of steel portal frames comprising tapered members, Proc of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 Pusan Korea, June, pp1387-1395

世界顶级的经济学期刊

经济学的世界顶级期刊 (2012-05-20 21:32:52) 转载▼ 标签: 分类:科研 计量经济学 学术期刊 论文 金融学 教育 一、世界顶级经济学学术期刊 1。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https://www.doczj.com/doc/e010495362.html,/aea_journals.html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11 - 1998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3/01/1987 - 3 years ago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 Article s available from 03/01/1965 - 3 years ago in the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database 2. Econometrica https://www.doczj.com/doc/e010495362.html,/journal.asp?ref=00129682 https://www.doczj.com/doc/e010495362.html,/es/contents.html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33 - 1996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3.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0/01/1995 - present in General Business File ASAP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892 - 2000 in JSTOR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ttps://www.doczj.com/doc/e010495362.html,/JPE/index.html

经济学期刊(外文)影响因子排名

经济学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顶尖期刊: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一流期刊: Economic Journal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二流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Econometric Theory Economic Theor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四大体系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四大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三十年战争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当推发生在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它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引发,把欧洲的主要国家全都卷入进来,而且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对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7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统辖下的德意志地区,仍然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各邦诸侯因为信仰不同和教产矛盾,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为了与对方抗衡,双方都大力寻求外国势力支持。而当时业已形成统一和集权的国家,如英、法、西班牙等,正在谋求对外扩张,自然就把德意志当作角逐的目标。这样,在战争爆发前,欧洲各国在宗教信仰的牵带下,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 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自1618至1648年的漫漫三十年里,欧洲大地烽火连天,战事不断。终于,1648年10月,参战备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署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和近代欧洲外交史的开端。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欧洲均势格局,形成了早期的外交制度。法国和瑞典增加了势力,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实际终结,哈布斯堡王朝受到沉重打击,信教力量增长;确立了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行动原则,促进了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王权进一步替代神权;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时代,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与奥、普、俄、英为核心的反法联盟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第一,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它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第二,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

经济类外文核心期刊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序号期刊刊名中文译名中图刊号ISSN号国别 1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270B0001 0002-828 2 美 2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270C0001 0013-061 3 英 3 Econometrica 计量经济学270C0060 0012-9682 美 4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杂志270B0010 0022-3808 美 5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270B0005 0033-5533 美 6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杂志270B001-2 0022-0515 美 7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管理学会杂志714B0124 0001-4273 美 8 The Journal of finance 金融杂志297B0062 0022-1082 美 9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291B0001 0017-8012 美 10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管理学会评论714B0154 0363-7425 美 11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杂志270LD059 0304-405X 瑞士 12 Journal of marketing 营销学杂志294B0160 0022-2429 美 13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战略管理学杂志714C0006 0143-2095 英 14 The Milbank quarterly 米尔班克季刊270B 0887-378X 美 15 The Economic journal 经济学杂志270C0003 0013-0133 英 16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经济展望杂志270B0195 0895-3309 美 17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270C0004 0034-6527 英 18 JM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营销研究杂志294B0149 0022-2437 美 19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270B0236 0034-6535 美 20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消费研究杂志294B0339 0093-5301 美 21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杂志270LD056 0304-4076 瑞士 22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经济理论杂志270B0012 0022-0531 美 23 Health care financing review 卫生保健融资评论612B0167 0195-8631 美 布鲁金斯经济活动论文 24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70B0098 0007-2303 美 集 25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货币经济学杂志270LB062 0304-3932 荷兰 26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斯隆管理学评论714B0103 0019-848X 美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S C 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 术期刊一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中心将各领域的SCI期刊按影响因子大小分成四个区,其中一区和二区为高影响因子论文,三区为中等影响因子论文,四区为低影响因子论文。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一小部分杂志被列为顶尖学术期刊(Top Journal)。 要比较各校在高水平的杂志的论文发表情况,可以根据顶尖杂志的名单和一区二区的杂志名单,查询ISI网站,谁好谁差,一比就知,无需争辩,一目了然。 以下为各领域顶尖学术期刊的详细名单 分区中文分类刊名简称 1 地学 ACTA ASTRONOM 1 地学 ADV GEOPHYS 1 地学 AM J SCI 1 地学 B AM METEOROL SOC 1 地学 CLIM DYNAM

1 地学 J CLIMATE 1 地学 J PETROL 1 地学 LIMNOL OCEANOGR 1 地学 QUATERNARY SCI REV 1 地学 REV GEOPHYS 1 地学 TELLUS B 2 地学 AM MINERAL 2 地学 CHEM GEOL 2 地学 EARTH PLANET SC LETT 2 地学 GEOCHIM COSMOCHIM AC 2 地学 GEOLOGY 2 地学 GEOPHYS RES LETT 2 地学 J GEOPHYS RES 2 地学 J ATMOS SCI 2 地学 MON WEATHER REV 1 地学天文 ANNU REV ASTRON ASTR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读书报告 时殷弘教授的这本《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教材在国内同类教材当中是很有特点的,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材,还是一本学术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除了可以解国际关系史的知识,还能够学到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对于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还授之以渔,这是我阅读本书后感到最大的收益之处。 作为一部面向专业研究者的教材,作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针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内存在的只重理论堆彻和轻视历史阐释的问题,作者指出国际关系研究是以对历史的理解为依托的,国际关系思想源自对历史的考察和理解。但是必须把对史实考察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层次。本书就是认真贯彻了这一方法的史学实践,作者运用了路德维希.德约的国际关系学说对始自16世纪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进行了深入分析。 德约的国际关系理论系统地展现了欧洲列强与侧翼大国和外部优势 (特别是海外优势) 的并存与互动:每当体系中的某个大国妄图称霸 , 欧洲均势面临破坏时,其他国家就会自动形成反霸联盟对其进行共同遏制。当反霸联盟陷入困境时,周边的侧翼大国或海外优势就会主动介入。从16世纪哈布斯堡帝国两代君主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称霸图谋的功亏一篑,到法国路易十四谋求霸主地位的夭折和拿破仑政府欧洲梦想的粉碎,再到20世纪德国两次谋求世界大国地位野心的破灭,历史展现出欧洲均势历经打击而仍然存在的内在机理:“援引欧洲外缘的侧翼大国的决定性干预是现代史上欧洲均势得以维存的外部源泉或外部动因”。这就是德约强调的“大均势机理”。正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演进过程中,侧翼大国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大的权势,传统的欧洲中心逐渐丧失其优势地位。 此外,作者从基本模式和构成要素两方面厘清国际规范体系的演变脉络和变化原因。首先,作者提出分析国际规范体系演变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国际规范体系包括国际共同价值观念、国家规范和国际社会成员资格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的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促成了国际规范体系的嬗变。时至今日,国际规范体系经历了三次变迁:一是16-17世纪基督教国际社会规范。这一时期的国际共同价值观念主要有两大思想模式:以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为代表的现实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大纲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政治 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 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 [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 二、课程教育目标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1929—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以1929年10月21日纽约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暴跌为标志,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各国严重政治危机,日、德为摆脱危机对外扩张,形成欧、亚两洲战争策源地。 2.胡佛延债宣言 经济危机之下,为解决战债问题、稳定欧洲经济、使美国商品和投资获得出路,美国采取措施帮助德国度过危机。 1931年6月20日,美国总统胡佛发表《延债宣言》,声称在一年期内延付一切政府间b 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的本息,德国赔款与协约国所欠美国战债之间没有关系,反对取消对美国的债务。 3.伦敦海军会议 为缓解帝国主义列强之间造舰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在英国倡议下,1930年1月21日伦敦海军会议开幕。 会议于1930年4月最终签署《限制和裁减海军军备的国际条约》规定,美英日三国的主力舰比例仍是5:5:3,航空母舰比例美英13.5日8.1万吨,维持华盛顿会议规定,但确定了三国非主力舰的比例,驱逐舰10:10:7,潜水艇10:10:10.美国在非主力舰方面取得与英相等合法权力,英国海军地位进一步削弱,日本突破从前获得有利地位,但制定“补充舰队”计划,法意最终未达成协议。帝国主义军备竞赛有增无减。 4.日内瓦裁军会议 1932年2月2日在日内瓦召开国际裁军会议。各国目的希望削弱别国的军力,以建立对自己有利的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会议上帝国主义各国矛盾重重,特别法德矛盾异常尖锐突出。由于与会国对裁军基本任务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7月23日暂时休会,英美策划折衷决议,对全世界陆海空军进行有实质性的裁减作为将来正是裁军协议的基础。 12月11日英美法德意达成协议,承认德国“在各国同样的安全体系范围内享有平等权力”,表面上承认了法国关于“安全”的原则和德国“军备平等”的要求,实际德国获益。1933年英国“麦克唐纳计划”规定德国在5年之内获得与法国意大利柏林相同的兵额,遭法国以8年期限和重新武装在8年后4年进行的反对,使德寻找到契机退出裁军会议,裁军会议实际破裂,1934年6月11日结束。 5.“不承认主义”/ 史汀生主义 19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直指关内,威胁美在中的利益。1932年1月,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对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相同照会,声明美国不承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不承认中日政府所缔的、有损美国条约权利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承认违反巴黎公约内容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被称为“不承认主义”。 6.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1932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李顿调查团”,负责调查中日关系问题,经实地考察,调查团于1932年9月发表的《李顿报告书》。报告对中日冲突起因的描述多有不实;但承认东三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谴责日本侵略;否认伪满洲国;主张在东北建立“特别制度”,实行“高度自治”。 7.斯特莱沙阵线 针对德国重整军备的问题,英、法、意三国于1935年4月召开斯特莱沙会议,发表联合公报。声明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维护集体和平;采取行动反对单方废约、危害和平的行为。公报被媒体夸大为:英、法、意三国建立的一条保障欧洲和平的“斯特莱沙阵线” 实际上,这一阵线不可能抑制德国的重新武装,三国未实现真正联合。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中心将各领域的SCI期刊按影响因子大小分成四个区,其中一区和二区为高影响因子论文,三区为中等影响因子论文,四区为低影响因子论文。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一小部分杂志被列为顶尖学术期刊(TopJournal)。 要比较各校在高水平的杂志的论文发表情况,可以根据顶尖杂志的名单和一区二区的杂志名单,查询ISI网站,谁好谁差,一比就知,无需争辩,一目了然。 以下为各领域顶尖学术期刊的详细名单 分区中文分类刊名简称 1 地学ACTAASTRONOM 1 地学ADVGEOPHYS 1 地学AMJSCI 1 地学BAMMETEOROLSOC

1 地学CLIMDYNAM 1 地学JCLIMATE 1 地学JPETROL 1 地学LIMNOLOCEANOGR 1 地学QUATERNARYSCIREV 1 地学REVGEOPHYS 1 地学TELLUSB 2 地学AMMINERAL 2 地学CHEMGEOL 2 地学EARTHPLANETSCLETT 2 地学GEOCHIMCOSMOCHIMAC 2 地学GEOLOGY 2 地学GEOPHYSRESLETT 2 地学JGEOPHYSRES 2 地学JATMOSSCI

2 地学MONWEATHERREV 1 地学天文ANNUREVASTRONASTR 1 地学天文ASTROPHYSJ 1 工程技术ACTAMATER 1 工程技术ADVMATER 1 工程技术AICHEJ 1 工程技术ANNUREVBIOMEDENG 1 工程技术ANNREVMATERRES 1 工程技术APPLSPECTROSC 1 工程技术ARTIFINTELL 1 工程技术ARTIFLIFE 1 工程技术BIOMATERIALS 1 工程技术CHEMVAPORDEPOS 1 工程技术CHEMMATER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经济学外文期刊排行

经济学外文期刊排行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经济学外文期刊排行(前100名) 1.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 2.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 3.Econometrica 计量经济学 4.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杂志 5.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 6.th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杂志7.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管理学会杂志美国8.Journal of finance 金融杂志美国 9.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美国 10.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管理学会评论美国11.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杂志瑞士12.Journal of marketing 市场营销杂志美国 13.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战略管理杂志英国14.Economic journal 经济学杂志英国 15.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经济展望杂志美国 16.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英国17.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市场营销研究杂志美国18.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 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美国 19.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消费者研究杂志美国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回车一中胡留成 重点知识:: 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 四、重要的国际条约 五、重要的国际组织 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第一课时 重点识记:: 一、两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过程: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 1、19世纪晚期-一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2、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3、一战后-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并逐步瓦解。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美苏矛盾、南北矛盾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 1、一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导火线) 二战原因: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加快了战争爆发) 2、一战经过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3)、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4)、结果—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二战经过: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绝密) 说明:考试题型有三类,分别是名词解释、简答、分析。下面,就这三大题型说一下各自的考点。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 1、《乌德勒支和约》 1700—1713年所进行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双方以法西为一方,英、荷、普、撒、葡为另一方。分别于1713-4月和7月在荷兰乌得勒支签订《乌德勒支条约》,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菲利普一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不得与法国合并。荷兰获得南尼德兰的一些堡垒,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海峡,从法国取得纽芬兰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取得伦巴第、那不勒斯、撒丁和西属尼德兰,勃兰登堡的腓特烈被承认为普鲁士国王,葡萄牙取得在亚马孙河进行贸易的权利-。 《乌约》签订后形成了欧洲大陆均势,大国受到削弱,小国崛起,普鲁士得以加入到列强行列,英国从一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国,获得海上主宰权。 2、七年战争 1756年奥普为争夺西里西亚,英法为争夺政治优势、商业、殖民地及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全欧性战争,英法普奥的继续争斗导致欧洲有名的外交革命,即联盟的重新分化组合。俄、西、瑞典、萨克森加入法奥一方,与英普同盟作战。 战争持续7年,结果法国战败。1763法西与英签订《巴黎条约》,法国丧失在北美与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西班牙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 法奥与普缔结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确认了普对西里西亚的占领,普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法国、西班牙被削弱,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3、大陆封锁体系 由于海外贸易竞争,英国在法国大革命后多次组成反法同盟。法国、英国对立,拿破仑无法从军事上征服英国,于是将战略中心转向经济战,推行大陆封锁战略。 1806年,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禁止任何从属于法国或与法结盟国向英国及其殖民地输入货物,居住在欧陆的英国人,一律拘捕,英国的商船和货品一律没收。 1807年,两次颁布《米兰敕令》规定,任何中立国家船只,只要在英国停留就将被法没收。 1810年,《凤丹白露敕令》又以立法手段完成大陆封锁体系,大陆封锁体系起初有效打击英国,但后来并未真正阻止英货进入欧洲大陆市场,使大陆各国进出口限制,引起欧大陆反对。因而大陆政策最终失败。 4、神圣同盟: 为维护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同时也为维持维也纳体系的长久稳定。1815-9-20,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和普皇威廉三世在巴黎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9月26日签署《神圣同盟宣言》,三国根据基督教义,结成真正的、不可破灭的友谊关系,互相保证欧洲的正统统治。但这个条约既未规定有效期限,也不受任何约束,具有宗教意味,故称称神圣同盟。到1815年底,除英国、罗马教皇国和奥地利、土耳其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加入这一同盟。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神圣同盟解体。 5、东方问题

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排名

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排名 日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开展研究,以国际化视野,检索了6400多种中国学术期刊被1.4万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引证情况,并且通过计 量分析和同行专家评议,研制了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引证报告。这是2019年以来第三次发布该引证报告。本次刊登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排名基于被国际引证过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总数的前5%。统计表明,这些期刊已经具备相当国际影响,迈进了国际期刊的门槛。 “2019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 序号期刊名称国际影响力指数CI “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 “国际他引影响因子” 语种主办单位 1 China & World Economy* 896.77 2 250 0.658 英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 2 经济研究 555.766 517 0.094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 心理学报 512.577 32 4 0.119 中文中国心理学会等 4 文物 450.581 356 0.059 中文文物出版社 5 中国软科学 443.721 279 0.097 中文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6 考古 415.946 302 0.062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7 管理世界 409.017 330 0.042 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8 中国语文 399.799 329 0.036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9 中国管理科学 399.443 248 0.086 中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教学研究会等 10 会计研究360.122 197 0.098 中文中国会计学会 11 世界经济与政治 358.621 209 0.086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所 12 经济地理 341.38 241 0.047 中文中国地理学会等 13 中国社会科学 336.698 182 0.093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14 社会学研究 321.739 136 0.129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15 中国工业经济 302.006 194 0.054 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pdf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辅导班-《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二、“三十年战争“ 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 一、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二、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三、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第三节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与欧洲国家的反法斗争 一、《比利牛斯条约》 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三、奥土战争 四、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乌得勒支和约》 第四节18世纪列强争夺欧洲及殖民地霸权的斗争 一、俄国的扩张与北方大战 二、普鲁士的崛起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三、七年战争 四、两次俄土战争 第二章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第一节美国独立战争与国际关系 一、独立战争的爆发与欧洲各国的态度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与胜利后的外交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 二、俄、普、奥第二、第三次瓜分波兰 三、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 第三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 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三、拿破仑对外政策评价 第三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 一、维也纳会议 二、《神圣同盟条约》 三、《四国同盟条约》 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 第二节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湦时代) 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危机 一、欧洲列强对拉美独立运动的不同反应与门罗宣言 二、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三、东方问题的凸现 第四节维也纳体系的瓦解 一、1848年欧洲革命 二、克里米亚战争 第四章德意志的统一和俾斯麦体系 第一节意大利的统— 一、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 二、普隆比埃协定和法、撒、奥战争 三、对中意大利的归并 四、对南意的归并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 五、意大利的最终统一 第二节德意志的统— 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 二、丹麦战争 三、普奥战争 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经济学各种期刊评价

经济学各种期刊评价-------投稿前不得不看!作者:王超 经济学类,在中国当下可以算得上是学术刊物的东西,归纳一下,大体如下。不足部分大家补充。 一区 1.经济研究:大部分论文质量不是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审,如果你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千万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有名气的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一些人的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特约,呵呵)。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2.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当然林毅夫的论文要不要匿名审稿,直接问编辑就可以了,哈哈。如果中国有一大把林毅夫投稿,经济学水平倒是上了一个档次。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以后一区就是一个了。学生独发常见 二区 1.世界经济:对普通学生很公平,不会以名气定夺,是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2.中国社会科学:其他社科类不说,但经济类论文良莠不齐,论文水准的方差很大,有些太差,有些还可以。明显不是完全匿名审稿,人情避免不了。学生一般不建议投,除非牛老板推荐。 3.经济学报:都是匿名审稿,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出版,说明稿件宁缺毋滥。宁缺毋滥的刊物,一定不是看名气和地位,所以学生占优势,毕竟知识结构比老一代新。 4.金融研究:金融类的,看过没有投过,不过看似质量可以。在子领域中算是一流。好不好投,请大家补充。 5.世界经济文汇:最近几年上升很快,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不规范的大话西游文章,乘早不要投。几个编辑都很年轻,思维活跃。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6.经济科学:据稿也不给意见,很没有办刊的职业素养,不向国际一流看起,反而向国内三流看起,糟蹋了北大的牌子。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7.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不知道什么审稿标准,据稿也不给意见,和经济科学一样。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8.南开经济研究:做的不错,时间太长,审稿严谨。但学生单独有发。 9.南方经济: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发表首选,该杂志审稿严谨周到,仅以质量取胜,以后可能会进入一区,但是现在杂志名声不大,稿源不如一区。学生单独常发。 10.管理世界:靠国研中心成为著名期刊,但是办刊选稿的宗旨居然是三流层次,实在难以理解,估计和编辑部素质有关。AER、JPE、ECONOMETRICA上的论文在管理世界是不可能发表的,因为不符合它的三流标准。在封面上放企业家头像,短论卖钱,这品位好不到哪里去。学生独发不常见,但有,估计天时地利人和比较好。 11.中国工业经济:虽然上面的论文质量不咋地,但引用率还挺高,可能和领域有关。反正有创新的论文不一定能发表。公开标准是“顶天立地”,但首先得对编辑的口味,才能过第一关。装模作样的匿名审稿,不好意思直接说匿名审稿,只好说外审。有学生独发。 12.财经研究:以前默默无名,现在财大也崛起了,刊物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点像南方经济,看以后发展吧。学生有独发。

SCI生物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S C I生物国际顶尖学术 期刊一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中心将各领域的SCI期刊按影响因子大小分成四个区,其中一区和二区为高影响因子论文,三区为中等影响因子论文,四区为低影响因子论文。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一小部分杂志被列为顶尖学术期刊(Top Journal)。 以下为生物领域顶尖学术期刊的详细名单 分区中文分类刊名简称 1 生物 AM J HUM GENET 1 生物 ANNU REV BIOCHEM 1 生物 ANNU REV BIOPH BIOM 1 生物 ANNU REV CELL DEV BI 1 生物 ANNU REV GENET 1 生物 ANNU REV MICROBIOL 1 生物 ANNU REV PHYSIOL 1 生物 ANNU REV PLANT PHYS 1 生物 BBA-REV BIOMEMBRANES 1 生物 BIOESSAYS 1 生物 CELL 1 生物 CURR BIOL 1 生物 CURR OPIN CELL BIOL 1 生物 CURR OPIN GENET DEV 1 生物 CURR OPIN PLANT BIOL 1 生物 CURR OPIN STRUC BIOL 1 生物 CYTOKINE GROWTH F R 1 生物 DEVELOPMENT 1 生物 DEV CELL 1 生物 EMBO J 1 生物 FASEB J 1 生物 FEMS MICROBIOL REV 1 生物 GENE DEV 1 生物 GENOME RES 1 生物 HUM MOL GENET 1 生物 J CELL BIOL 1 生物 MICROBIOL MOL BIOL R 1 生物 MOL CELL BIOL 1 生物 MOL BIOL CELL 1 生物 MOL CELL 1 生物 NAT BIOTECHNOL 1 生物 NAT CELL BIOL 1 生物 NAT GENET 1 生物 NAT REV GENET 1 生物 NAT REV MOL CELL BIO

大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的9个事实

【译者按】:本篇论文翻译自NBER工作论文:Nine Facts about Top Journals in Economics(w18665)。介绍了1970年以来在”5大“发表论文的几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对于有志从事经济学学术道路的通道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对想了解经济学学术市场的一般学习者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早时候有李华芳的中文翻译版本(美国5大……),翻译的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只有摘要部分。最近自己事不多,就尝试翻译正文的部分(引言数据来源和发现,回归分析和结论没有翻译)。,另外图表我一一截取出来放在了另一篇文章里(Nine Facts about Top Journals in Economics(Figures and tables)) 翻译文责由本人自负,请勿用于他途,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出处。 Nine Facts about Top Journals in Economics David Card and Stefano DellaVigna NBER Working Paper No. 18665 January 2013 JEL No. A1,A11 1.引言 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对知道经济学研究方向,对年轻研究着的职业生涯路径,对以学术为生的经济学家的报酬等有强有力的影响。过去的几十年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的过程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提出对发表在5大经济学期刊(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ER), Econometrica (ECA),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P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 and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ES).)上的论文所呈现出的趋势进行一个描述性的综述。我们把从Econlit获得的1970年以来发表在这些期刊上所有论文的数据和从Google学术获得的这些论文的被引用数和这些期刊历年收到的投稿的数目结合起来。[①]我们的分析建立在Ellison(2002)的研究的基础上,并从几个方面做了拓展,其中包括对特定论文的引用。[②]Hamermesh(2012)提供了另外一种互补的方法,他对“5大”中的其中三家下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集中分析了作者的一些特点和应用的技术方法,这些是我们这篇论文没有考虑的[③]。 我们发现了9个重要的趋势: 第一,从1990年到2012年的除了JPE的其他四大期刊接收到的投稿数几乎翻了一番。 第二,五大每年发表论文的总数已经从1970年代后期的约400篇/每年减少到2010-2012年的约300篇/每年。增加的投稿数目和总终得论文发表数目导致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