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一、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稀缺性

(一)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特点:(1)无限性(2)层次性

(二)资源的稀缺性

1、资源

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1)自由资源 2)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1)物质资源(土地、原料、资本品等)2)知识资源(信息、智力、无形资产等)

2、稀缺性

定义:稀缺性(scarcity)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特征:(1)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社会无穷的欲望而言,是相对的。

(2)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时期。

二、解决稀缺性的办法:选择

1、选择——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最大限度的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选择包含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2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社会科学。

3、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厂商、居民户)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价格理论(中心理论)(2)消费理论(3)生产理论(4)厂商均衡理论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核心理论)(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理论(5)宏观经济政策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区别:考察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分析方法等都不同。

联系:(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补的。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实证经济学: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内容具有客观性。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研究经济问题。

*规范经济学:试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

内容具有主观性。运用规范的方法分析、研究经济问题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的差别:第一,对价值判断的态度不同。第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第三,所得出结论的客观性不同。

两者的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实证经济学结论的运用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实证经济学是主流。

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主体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2)经济主体是理性的。

2、产权明确

3、完全信息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标的整体

(三)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给定假设,简化关系

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一个结果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经济学只能从最简单的情况,即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某一或某几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为了缩小差距,经济学就必须不断放松假设,用与实际状况更加接近的非理想状态取代理想状态,并分析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或者说我们遇到的经济问题是什么,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各种经济问题或应该怎样解决

2、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分析某一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的某一状态的特征以及达到这一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要分析由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的新的状态的特征和达到新的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对不同的状态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在分析中引入时间因素,研究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的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变化的过程。

3、均衡分析

均衡的含义: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到各方面作用力交互作用、势均力敌而达到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的着眼点在于搞清楚经济现象的均衡是怎么回事,均衡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改变的,如何保持稳定。

4、数学分析:用数学方法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中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边际分析法

边际——边缘、额外、追加。

边际值——在某种经济关系中,当自变量发生一个单位的数量变化时,因变量因此而发生的相应的变化量,被称为该因变量的边际值。

函数Y=f(X) 非连续,则因变量Y受自变量X变化影响的边际值为⊿Y/⊿ X 。

函数Y= f(X)连续可微时, Y相对于x变化的边际值就是dY/dX。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理论第一节需求的基本理论

一、需求的含义

1、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量。

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购买欲望。(2)有购买的能力,即具有货币支付的能力。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主要有: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1)互补关系:指两种商品在消费中同时使用,共同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对于两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2)替代关系: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对于两替代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4、消费者的偏好。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以D代表需求,a,b,c,d,……n代表影响需求的因素,则需求函数为:D= f(a,b,c,d,……n)

需求曲线就是根据需求表所绘出的、表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

二、需求定理

1、需求定理的内容

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2、理解需求定理应注意的问题

(1)定理中所讲的“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2)需求定理也有例外。

需求定理的特例:(ⅰ)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 :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P越高Q越高

(ⅱ)炫耀性物品: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例如: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茅台酒等等。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这类商品具有显示财富的效应

用需求函数来表示需求定理为:D = a-bP

式中,a和b都是常数。在a、b不变的情况下,价格P的数值越大,需求D的数值就越小;价格P的数值越小,则需求D的数值就越大。

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第二节供给的基本理论

一、供给的含义

1、定义: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物品与劳务的量。

供给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有出售欲望。(2)有供应的能力,供应能力包括新生产的产品与过去的存货。供给是出售欲望与供应能力的统一

图中横轴代表供给量,纵轴代表价格,S即为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就是根据供给表所绘出的、表示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厂商的目标。

3、相关商品的价格。

(1)互补商品之间: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供给成反方向变动。

(2)替代商品之间: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供给成同方向变动。

此外,两种没有关系的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另一种商品的供给。

4、生产技术的变动。

5、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府的政策。

7、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函数: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以S代表供给,a,b,c,d,……n代表影响供给的因素,则供给函数为:S=f(a,b,c,d,……n)

三、供给定理

1、供给定理的内容

基本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2、理解供给定理应注意的问题(1)定理中所讲的“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

(2)供给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它也有例外。

用供给函数来表示供给定理为:S = -a + bP式中,a 和b 都是常数。在a、b不变的情况下,价格P 的数值越大,供给S 的数值也越大;价格P 的数值越小,则供给S 的数值也越小。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第三节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的含义: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等、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分析又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供求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数量(即成交量)就叫均衡数量。

2、均衡价格的决定: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

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4、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完全是一种市场自发的结果。

*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形

*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形

*供求法则的动力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3、供求定理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定理。

(二)农产品的支持价格政策(最低限价政策)

第四节弹性理论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之比值。

3、点价格弹性的计算

点弹性是需求曲线上一点的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动无穷小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计算点弹性的公式为

例1:某企业的需求曲线方程为Q=30-5P,求P=2,Q=20处的点价格弹性。

例2:假定某一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f(P)=20-2P

则 E=-(dQ/dP)·(P/Q)=2·P/Q

当P=2时, Q=f(2)=20-2×2=16

所以,当Q=f(2)时的点弹性为:E=2·P/Q=2×2/16=0.25

当P=6时,Q=f(6)=20-2×6=8

所以,当Q=f(6)时的点弹性为:E=2·P/Q=2×6/8=1.5

4、需求弹性的分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 = 0。

5、需求价格弹性的运用: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物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假定电视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Ed=2。P1=500元/台,Q1=100台时:TR1=P1·Q1=500×100=50000元。

电视机降价10%,则:TR2= P2·Q2=54000元。

电视机涨价10%,则:TR3= P3·Q3=44000元。

结论:某种物品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假定面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0.5。当P1=0.2元/斤,Q1=100斤时:TR1=P1·Q1=0.2×100=20元。

面粉降价10%,则:TR2= P2·Q2=18.9元。

面粉涨价10%,则:TR3= P3·Q3=20.90元。

结论:某种物品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3)、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关系的运用

商业中的薄利多销的运用。谷贱伤农。经济危机时期销毁农产品。

二、需求的其他弹性

(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1、定义及其计算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由消费者收入变化1%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公式为:

需求收入弹性也可以计算点弹性和弧弹性,其计算方法也与需求价格弹性相同。

2、收入弹性与商品的分类

可以根据某物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将物品分为不同的种类:

需求收入弹性Ey>0为正常品,随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增加。

需求收入弹性Ey>1为高档品或奢侈品。

需求收入弹性1≥Ey﹥0为生活必需品。

需求收入弹性Ey﹤0为低档品,随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

(二)、需求的交叉弹性

1、定义及其计算

需求的交叉弹性:在两种相关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一般公式为:设有两种相关商品X和Y,Y商品价格变动引起X商品需求量变动,则:

2、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与含义

两种物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说明了两种物品之间的关系。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种物品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类:第一,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时,两种物品之间是替代关系,即互为替代品。

第二,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时,两种物品之间是互补关系,即互为互补品。

第三,需求交叉弹性为0时,两种物品无关,即既不是替代关系,也不是互补关系。

三、供给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1、定义:由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即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也叫供给价格弹性。

2、一般公式为:

二、供给弹性的分类

根据供给规律(法则),供给的价格弹性一般为正值

供给弹性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S=0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第三章消费理论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

一、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满足。

效用具有以下特点:

(1)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评价。(2)效用因人、因地而异。

(3)效用本身并不包含伦理学意义,没有客观标准。

2、总效用:指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效用的总和。

以TU代表总效用,总效用函数就是:TU=f(X)

3、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某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Util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在总效用函数连续可导时,边际效用表示为:MU= dU/dx =f /(X)。总效用函数非连续不可导时:MU=△U/ △X 4、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以消费啤酒为例:

MU大于0时,总效用是增加的; MU=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MU小于0时,总效用是减少的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随着消费者对某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原因。

第一,欲望强度递减规律。第二,享受递减规律。

(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三、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定理

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货币的边际效用设定为常数:MUm ,商品的价格为 P。

消费者得到消费品的效用正好等于他所失去的货币的效用,则,MU = MUm×P 或 MUm= MU/P 或 P = MU/Mum。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量越大,MU 越小。

根据MU=MUm×P,而且MUm为常数,那么MU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 越小;

由此,消费量越大,价格越低;消费量越小,价格越高;即,消费需求与价格反比。

四、消费者剩余

1、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劳务时愿意支付的总价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2、产生消费者剩余的原因

消费者愿意根据自己对物品效用评价所支付的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或实际支付的价格。

3、消费者剩余的图形

4、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需求量。

5、消费者剩余的应用

企业的价格决策,作为生产者应该注意到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不仅考虑效用的大小,还会追求消费者剩余的多少。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

五、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指在商品现行价格和既定消费者收入的条件下,消费者不愿意再变动购买量。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以M代表收入,Pi 代表任意一种物品的价格,Qi代表任意一种物品的数量,可以把这一限制条件写为

M=∑Pi ·Qi

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MU1 / P1=MU2 / P2=…=MUn / Pn=MUm

3、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应注意的问题

(1)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含义。

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时,对货币的边际效用有两点重要的假设:

其一,用货币购买物品就是用货币的边际效用交换商品的边际效用,即等量效用相交换。

其二,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x/Px=MUy/Py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

一、无差异曲线

1. 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2、无差异曲线特征(1)无差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其斜率为负值;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二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

(1)定义: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比率就是边际替代率。

以⊿X代表X商品的增加量,以⊿Y代表Y商品的减少量,以MRSxy代表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有:MRSXY=△ Y / △ X

△X→0时,

MRSXY=lim (△ Y / △ X )=dY/ dX

边际替代率应该是负值,但一般用其绝对值。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

在经济学意义上,x物品与y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RSxy=MUx / MUy

边际替代率不过是边际效用的另一种说法。

(3)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

在经济学意义上,x物品与y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RSxy=MUx / MUy

边际替代率不过是边际效用的另一种说法。

(3)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在几何意义上, 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一定的效用水平下,边际替代率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其所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减少。这一规律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例外:

完全互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固定不变,为1。

完全替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一常数。

二、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指消费者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又称为等支出线或消费可能线。

设QX,QY分别为购买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X,Y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X、PY,消费者的收入为M,则预算线右图

消费者能够购买的X,Y商品的支出费用不能超过其收入。即:PX · QX+PY · QY=M

预算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为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即PX / QY。

2、预算线的变动

(1)价格不变,收入变;(2)收入不变,价格变;PX、PY同比例变时

三、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d点:等支出线外的任一点a点:无差异曲线与等支出线相交的任一点。

b点:等支出线内的任一点c点:无差异曲线与等支出线相切的点。

从图上看,哪一点是最佳购买点呢?

消费者实现最佳购买的条件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C点:

-Px/Py=-MUx/Muy

MUx/ Px= Muy/ Py

它表示消费者支出一单位货币购买X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与支出一单位货币购买Y商品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这个条件可以推广到n种商品: MU1/ P1= Mu2/ P2=… =MUn/ Pn

第三节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1、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商品空间中商品的货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货币收入变化相关联的商品组合均衡点的轨迹。

劣等品的恩格尔曲线图

二、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1、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商品空间中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各种商品不同组合均衡点的轨迹。

2、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需求曲线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

1、总效应: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动到另一个均衡点时需求的总变动。

2、替代效应在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而令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第四章第一节生产函数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一、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一)生产要素

1、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2、生产要素: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分为四大类。

生产要素的种类

劳动( L ):生产中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

资本( K ):生产中所使用的厂房、设备、原料等等;

土地( N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自然中的矿藏等;

企业家才能( E ):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二)生产函数

1、定义:

生产函数指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种组合与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依存关系的函数。

生产中使用多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为:Q = f(L,K,N,E)

在分析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时,生产函数一般写为:Q = f(L,K)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1-a

2、技术系数: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1)固定技术系数:生产中不能改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如:一个萝卜一个;一人一台缝纫机

(2)可变技术系数:生产中可以改变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一般情况下,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1)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2)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和不变的两类,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3)这一规律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TPL= Q= ?( K, L )

平均产量: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量。APL = TP/L

边际产量:某种生产要素(劳动)增加一单位所产生的总产量的增量。

MPL = TP/ L 或 MPL = dTP/dL

*MP、 AP 和TP关系

四、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可变投入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A—B)为宜。

综合计算

【例】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1L十9L2一L3

(a)求该企业的平均产出函数和边际产出函数;

(b)如果企业现在使用3个劳动力,试问是否合理?合理的劳动使用量应在什么范围内?

【解】:

(a)平均产出函数为: AP=Q/L=21+9L-L2

边际产出函数为: MP=dQ/dL=21十18L-3L2

(b)首先确定合理投入区间的左端点。令AP=MP,即: 21十9L—L2=21 十 18L一3L2

求解得到L=0和L=4.5, L=0不合实际所以,合理区间的左端点应在劳动力投入为4.5个的时候。

再确定合理区间的右端点。令MP=0,即21十18L一3L2=0

求解上述方程,得到L=-1和L=7,L=—1不合实际,应舍去,所以.当使用劳动力为7个的时候,总产出最大。

合理的劳动使用量应在4.5和7之间。目前使用的劳动力小于4.5,所以是不合理的。

第二节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规模经济规律

1、基本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出现规模报酬递增,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出现规模报酬不变甚至规模报酬递减。

2、理解规模经济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1)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2)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技术系数不变。

(3)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

二、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1、内在经济(1)定义: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或产量增加。

(2)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①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②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④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处理;

⑤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2、内在不经济:如果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收益或产量减少,就是内在不经济。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①管理效率降低;②资源供给困难;③产品销售困难。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1)定义: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收益或产量的增加。

(2)引起外在经济的原因

可以得到更加方便的服务设施;可以得到更优秀的人才;可以得到更多的科技情报和信息;生产成本降低,收益或产量增加2、外在不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与产量增加使个别厂商成本增加,收益或产量减少。

引起外在不经济的原因:竞争更加激烈;成本会攀升;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四、适度规模:是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2、确定适度规模时应考虑的因素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2)市场条件(3)交通条件(4)能源供给(5)原材料供给(6)政府政策

第三节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一、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边际分析

1、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原则

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

2、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PK. QK+ PL. QL=M (1)

MPk / PK= MPL / PL= MPm (2)

式(1)是限制条件式(2)是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二、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2、等产量线的特征

(1)斜率为负值(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3)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二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3.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保持相同的产量水平时,减少的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之比。

以劳动代替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LK=⊿K/ ⊿L 或 MRTSLK=dK/dL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意义——等产量线的斜率。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内容: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下,边际技术替代率随着一种要素数量的增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逐渐减少。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如右图

(3)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

在经济学意义上,以劳动代替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MRTSLK=MPL/ MPK

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

三、等成本线

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四、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d点:等成本线外的任一点a点: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的任一点。b点:等成本线内的任一点c点: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从图上看,哪一点是最佳组合点呢?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出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3.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出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

常用钢板厚度规格大全94310

钢板是钢材四大品种(板、管、型、丝)之一,在发达国家,钢板产量占钢材生产总量50%以上,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钢板生产量逐渐增长。钢板是一种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钢板按厚度分为薄板和厚板两大规格。薄钢板是用热轧或冷轧方法生产的厚度在0.2-4mm之间的钢板。薄钢板宽度在500-1400mm之间。根据不同的用途,薄钢板采用不同材质钢坯轧制而成。通常采用材质有普碳钢、优碳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不锈钢、弹簧钢和电工用硅钢等。它们主要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业、搪瓷工业、电气工业、机械工业等部门。薄钢板除轧制后直接交货之外,还有经过酸洗的、镀锌和镀锡等种类。厚钢板是厚度在4mm以上的钢板的统称,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厚度小于20mm的钢板称为中板,厚度>20mm至60mm的钢板称为厚板,厚度>60mm的钢板则需在专门的特厚板轧机上轧制,故称特厚板。厚钢板的宽度从0.6mm-3.0mm。厚板按用途又分造船钢板、桥梁钢板、锅炉钢板、高压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钢板、装甲钢板和复合钢板等。钢板的一个分支是钢带,钢带实际上是很长的薄板,宽度比较小,常成卷供应,也称为带钢。钢带常在多机架连续式轧机上生产,切成定尺长度后就是钢带,因此生产率比单机制时高。一、中、厚板(一)普通中、厚钢板1、普碳钢沸腾钢板(GB3274-88)普碳钢沸腾钢板顾名思义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的沸腾钢热轧制成的钢板。沸腾钢是一种脱氧不完全的钢材,钢液含氧量较高,当钢水注入钢锭模后,碳氧反应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钢液呈沸腾状态而得名。沸腾钢含碳量低,且由于不用硅铁脱氧,故

钢中含硅量常<0.07%。沸腾钢的外层是在沸腾状态下结晶的,所以表层纯净、致密,表面质量好,加工性能良好。沸腾钢没有大的集中缩孔,用脱氧剂少,钢材成本低。沸腾钢心部杂质多,偏析较严重,力学性能不均匀,钢中气体含量较多,韧性低、冷脆和时效敏感性较大,焊接性能较差,故不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截荷,在低温下工作的焊接结构件和其他重要结构件。(1)主要用途沸腾钢板大量用制造各种冲压件、建筑及工程结构和一些不太重要的机器结构和零件。(2)材质的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GB700-79(88)(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沸腾钢的规定。参阅(型钢)等部分。(3)钢板规格尺寸热轧厚钢板厚度为4.5-200mm。(4)生产单位普碳沸腾钢板由鞍钢、武钢、马钢、太钢、钢厂、钢铁总厂、新余钢厂、钢厂、钢钢公司、中板厂和钢厂等生产。2、普碳钢镇静钢板(GB3274-88)普碳镇静钢钢板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镇静钢坯热轧制成的钢板。镇静钢是脱氧完全的钢,钢液在注锭前用锰铁、硅铁和铝等进行充分脱氧,钢液在钢锭模中较平静,不产生沸腾状态,故得名为镇静钢。镇静钢的优点是化学成分均匀,所以各部分的机械性能也均匀,焊接性能和塑性良好、抗腐蚀性较强。但表面质量较差,有集中缩孔,成本也较高。(1)主要用途普通镇静钢板主要用于生产在低温下承受冲击的构件、焊接结构及其他要求较高强度的结构件。(2)材质的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GB700-79(88)(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镇静钢的规定。参阅型钢等部分。(3)钢板规格尺寸热轧厚板厚度4.5-200mm。(4)生产单位普碳镇静钢板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测试答案 (2012-02-16 17:21:09) 分类: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测试答案 标签:杂 谈 试卷名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考试人员:滕修福 提交日期:2012-02-16考试用时:7分钟39秒 考试得分:100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年份出现(),其中,农民收入达到14%,高于经济增长。(分值:5/得分:5) 二五时期 四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2“十二五”规划要求,战略性(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分值:5/得分:5)支柱经济 新型经济 新兴产业 经济增产 3需求问题中,我国()过低,如2010年仅占34%,而中等收入国家是60%。(分值:5/得分:5) 居民消费率 工业消费 居民购买力 消费水平 4我国实际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率接近()。(分值:5/得分:5) 14.9% 15.1%

14.6% 12.5% 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收入国家的行列。(分值:5/得分:5) 脱离贫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等偏上 6从外需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基本在()以上。而美国对外依存度20%,日本对外依存度30%。(分值:5/得分:5) 50% 54% 49% 61% 7未来5年,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突出以()的社会建设,提出其的十大行动计划。(分值:5/得分:5) 改变面貌 改善民生 改善生活 改进民主 8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分值:5/得分:5) 56% 49% 54% 48% 9城市化是最大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分值:5/得分:5)投资 消费 内需 外需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苏东水)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1.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2.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产业的涵义有哪些?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6.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六)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哪些? 1.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管理文化与产业运行的同步性;管理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管理文化在产业经济中的动力性;管理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 2.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作用的方式: 从广义上看,管理文化一般通过价值观念、技术形态、生活方式和精神的物化等几个方

经济学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的意思

P:价格 Q:数量 D:需求 S:供给 E:均衡(或期望) e:弹性 ed:需求的价格弹性 es:供给的价格弹性 exy: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U:效用 TU:总效用 MU:边际效用 CS:消费者剩余 MRS: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L:劳动力 K:资本 TP:总产量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 C:成本 STC:短期总成本 TFC:总不变成本 TVC:总可变成本TC:总成本 AFC:平均不变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AC:平均总成本 MC:边际成本 LTC:长期总成本 LAC:长期平均成本 SAC:短期平均成本 LMC:长期边际成本 SMC:短期边际成本 TR:总收益 AR:平均收益 MR:边际收益 PS:生产者剩余 MP:边际产品 VMP:边际产品价值 W:劳动价格 MRP:边际收益产品 MFC:边际要素成本r:利率 PEP:价格扩展线 微观所有的公式只有两个,那就是效用论的d(U)/d(X)=0 和生产论的dπ/dl=0(求k的时候就是dk),所有一切的共识全都是从这两个式子加上不同的条件推导出来的 u:效用 x:产品(x1,x2.。。。。。xn),π利润, l:劳动, k:资本 D--需求 S--供给, Q--产量, P--价格, E--均衡, U--效用, M--边际,R--替代, A--平均, T--总的 TFC:固定总成本 TVC:可变总成本 TC:总成本AC:平均成本 AFC:平均固定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MC:边际成本 TP:总产

量 AP:平均产量 MP:边际产量 MR:边际收益 AR:平均收益 TR:总收益 MC:边际成本 AC:平均成本

01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产业经济学》推荐教科书 一、苏东水:产业经济学 此教科书是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各大专院校采用较多的教材。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与现实产业发展的实践,围绕如何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这一中心,按照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条主线逐层展开,既同国际接轨又与实践结合。除论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外,还适应中国特色和经济全球化对产业经济理论的要求,论述了东方管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产业经济思想,吸收、体现世界产业经济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精华。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在广大读者广泛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补充形成了新的专著。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产业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三、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五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产业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第二篇产业组织 第二章理论演变 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一、产业组织的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二、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 四、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第三章企业 第一节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二、现代企业理论 第二节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二、东方企业的特点 三、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 二、企业的作用 第四章市场 第一节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二、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市场行为 一、市场行为的定义 二、市场竞争行为 三、市场协调行为 第三节市场绩效

经济学名词解释 (3)

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经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2、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性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3、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等分配 4、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经济人:这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其特征是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 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7、激励:引起一个人作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预期 8、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 资源的经济 8、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等能力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比如:污染) 10、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10、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分配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 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11、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能显著的能力(比如:垄断)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长期而言,通货膨胀总是由于货币数量的过度 增长而导致货币价值的下降所引起。 12、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13、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4、生产要素:经济体用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 15、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 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 16、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17、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7、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18、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19、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商品的 18、市场:是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和卖着组成的一个群体 19、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助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0、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21、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 观点 22、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23、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2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2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25、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2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2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产业经济学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异同 蒋叶武 09级经济学一班学号06 摘要:为了更好的理解企业的来源与发展,本文简明扼要的述说新古典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以及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比较分析这两种理论的区别,先通过对他们的描述,然后,写出他们的特点,最后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他们对于经济学界的作用。最后通过比较后得出现代企业理论更能解释企业的存在与规模。但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说现代企业理论是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发展,而新古典企业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新古典企业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契约人 1新古典企业理论 1.1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概述 新古典企业理论主要从技术的角度对企业的研究,在新古典企业理论中,消费者被理解为效用函数,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新古典企业理论对企业的行为的分析是在下述两个前提条件下展开的: (1)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2)厂商被看做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新古典企业理论通过对企业的短期和长期行为的分析企业的最优规模,对于短期来说,当厂商的边际成本MC与边际收益MR的交点所对应的产量Q就是该厂商最优的生产规模。对于长期来说,在行业达到长期均衡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选用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效率最高的规模,用最低的成本生产产品,并且只能赚取正常利润,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实现最有效率的配置。 1.2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特点与缺点 新古典企业理论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把它看作为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它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出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还研究了与此相应的起源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它在一般意义上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于此同时新古典企业理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因为它无法回答一下问题: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也就是说市场交易是最优的,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而且事实上有很多资源是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进行配置的(即为什么在现实中有那么多交易要在企业内进行)?如果企业规模由技术决定,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被公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在文中,科斯明确的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第一,它在关注价格体系的时候,忽略了市场,或者说忽略了制约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忽略了与交易相关的(如获得信息)、

保温材料厚度标准

空调系统保温材料及保温厚度计算 1. 保温的类型: 保热:热水系统,蒸汽管道等; 保冷:新风系统风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等; 2. 需保温的场合: 不保温,冷、热损耗大,且不经济时; 由于冷、热损失,使介质温度达不到要求温度,因而不能保证室内参数时; 当管道穿过室内参数要求严格的空调房间,而管道散出的冷热量对室内参数影响不利时; 管道的冷表面可能结露时。 3. 空调系统常用保温材料: 岩棉 离心玻璃棉 橡塑海绵 阻燃聚乙烯泡沫塑料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4. 标准中对空调保温厚度的规定: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ASHARE 90.1-1999 5. 保温厚度的算法: 保冷厚度一般大于保热厚度,具保冷效果对空调系统影响较大,因而一般在设计中,按照保冷的厚度计算; 按防结露厚度计算 防结露是指要求保温后管道、设备表面湿度应大于保温层外的空气露点温度,保证绝大多数时间不结露,这也是空调系统保温的基本要求。 矩形设备、管道: 圆形管道: 按经济厚度计算 经济厚度是指保温后,全年的冷或热损失价值与保温投资的年折算价值之和为最小的保温材料厚度。 矩形设备、管道: 圆形管道: 其中: ——保温层厚度,m;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保温材料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一般取8.14; ——保温层外空气露点温度,℃; ——管内流体温度,℃; ——保温层外空气温度,℃; ——保温前管道外径,m; ——计算年限,取12年; ——单位换算系数,; ——全年输送冷媒的小时数,h; ——冷价,元/106kJ; ——保温层单位造价,元/m3; ——保温工程投资贷款分摊率,%,按复利计息,取0.15;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张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厚度确定

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厚度确定 (山东鲁泰煤业有限公司太平煤矿,山东,济宁,273517)【摘要】保温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厚度直接影响系统运行费用和初期投资,为降低投资,减少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文章给出了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各种工况下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关键词】保温材料;经济厚度;热损失控制法;表面温度控制法 保温隔热材料与制品是影响建筑节能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保温材料的研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普遍重视保温材料的生产和在建筑中的应用,力求大幅度减少能源的消耗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国外保温材料工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建筑节能用保温材料占绝大多数,而新型保温材料也正在不断地涌现。 1 保温材料的选择 暖通空调工程中的设备和管道,为使其经济合理、安全运行、节约能源、改善操作条件及保护环境,均应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保温处理并附加保护层。 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玻璃棉等。其保温性能、经济性能也千差万别,因而在选择保温材料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选取来源广泛,保温性能好,易于施工,敷设方便,经济耐用的材料,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选择保温材料时应着重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1 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并应考虑保温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是否适应具体的工作环境。 1.2 选用质轻疏松材料。一方面,能减轻保温管道的重量,减小管道支架的荷载;另一方面,可以增大保温材料的传热热阻。 1.3 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吸水率低且耐水性能好,且吸水后其保温性能不能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对直埋敷设或地沟内敷设管道。 1.4 保温材料不宜采用有机物以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虫蛀、腐烂、生菌;也不宜采且易燃物,以免发生火灾。 2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对于不同的工作介质、不同的管材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要求,保温层厚度的计算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工况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2.1 “经济厚度”计算法 所谓“经济厚度”是指在保温层的寿命期限内有“年工作费用”(e),它是包括维修费在内的保温材料年折旧费(e1)和能量损失量(e2)。保温材料的年折旧费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能量损失费随保温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故年工作费用有一最小值。与该值相对应的保温层厚度称为“经济厚度”,如图1所示。影响该厚度的因素主要有保温材料品质、价格、能量价格、运行时间等。下面以工程中常见的圆形管道为例阐述以经济厚度作为保温层厚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第十一章长期中的宏观经济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 一、重点掌握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重点); (2)经济增长的特征(了解即可)。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1)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3)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注意:能够联系实际进行理解。 3.哈罗德-多马模型 (1)基本公式; (2)如何用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三个概念分析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与波动的原因; (3)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自然失业及其原因 (1)自然失业的定义;

(2)自然失业的原因: a.摩擦性失业(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b.结构性失业(制度上的原因有哪些)。 二、一般掌握: 1.货币数量论 (1)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 (2)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物价水平。 另外:掌握货币的基本知识、M1、M2。 三、一般了解: 1.其他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部分重难点辅导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2)经济增长的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 (2)资源。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产量是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资源,因此,增长的源泉是资源的增加。资源包括劳动与资本。劳动指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力的增加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的概念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又称有形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又称无形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如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健康状况等。经济增长中必然有资本的增加。

(完整word版)《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3及参考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2.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3.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 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民间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5.法律规制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 B.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C.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D.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E.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6.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A.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B.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7.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8.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 B.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 C.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D.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 E.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9.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 A.产业集聚化B.产业融合化C.产业生态化D.产业知识化10.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A.市场化B.城市化C.全球化D.知识化E.信息化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直接消耗系数 2.中间需求率 3.区位商 4.政府规制 5.行业管理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县域经济的含义以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发展模式? 2.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1题,20分) 1.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BC 3.D 4.ABD 5.ABCDE 6.ABC 7.ABCD 8.ABCDE 9.ABC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 产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一)

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一) 一、概述 在我国5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年均7.9%的增长速度,其中,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年均增长为6.5%,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1978~1999年GDP年均增长为9.6%,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速度,而且比新兴国家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要长。“十五”时期是21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就“十五”及2015年期间而言,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之后,是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还是进入低速增长区?其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多少?与实际增长速度的差距有多大?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机制和成因方面分析,经济的走势是处于高速度波动调整方式增长?还是处于中速增长的循环波动?这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认为,未来5~15年中国经济要保持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受需求约束越来越明显,而且通常要比资源约束型经济的增长慢;二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向以质量效益型为特征的集约增长转变,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长速度;三是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看,一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速趋势,是一个普遍规律。因此,无论从国内增长潜力看,还是从国际经验看,无论从经济增长的中长周期趋势看,还是

从追求结构优化及增长质量的政策目标看,均难以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因此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在“中速”区间内运行。 表1日本、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幅度及其时间 国家时期GDP增长率人均GDP(美元)变化 期初期末增长率 日本1956~19739.8268382915.9 新加坡1966~19849.9710643913.0 韩国1963~19899.0146500014.1 中国1978~19989.72237707.8 选择从高速转向具有“较快增长”为特征的中速,可借鉴的先例是同为亚裔并且有着曾与我们差不多高速度增长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以此来看可供我们选择的发展路径。在高速增长之后,减速趋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的经济减速后进入长期低速增长区;另一种是韩国在高速增长实现经济起飞后出现的调整期,但并未进入长期低增长区。这就说明一个国家由经济起飞到工业化完成,有一个相当长的较高速增长时期。表1列出了日本、新加坡、韩国从经济起步到基本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期间经济发展情况,即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经济长期的较高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进一步分析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到1999年,我国人均GDP 仅为800美元左右,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在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在10000

经济学上常用专业术语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经济学名词解释97740

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另一种东西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两种的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4.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 更多的物品 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 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又称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 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又称国民收入的理论。 7.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 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 8.完全信息的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 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 9.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10.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1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 种商品量。 1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 呈反向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13.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 动。 14.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 变动。 15.需求函数:表示影响需求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16.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 系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7.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另一种 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18.替代品:是指可以相互替代的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 19.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20.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21.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供应的某种 商品量。 22.供给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动。 23.供给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变 动。 24.供给函数:表示影响供给因素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25.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与需求曲线一样,

北京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中文著作 1.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汝银,1988: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3.陈小洪、金忠义,1990:企业市场关系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及其应用,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4.王慧炯,1991:产业组织及有效竞争——中国产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5.丁敬平,1991:产业组织与政府政策,经济管理出版社 6.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汪斌等,1995:产业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2.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3.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毛林根,1996:结构·行为·效果——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5.张维迎,1997: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6.王惠臣,1997:论运输管制:公共性与企业性的悖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7.陈秀山,1997: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商务印书馆 18.邬义钧等,1997: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 19.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史忠良等,1998: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21.李悦,1998: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2.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23.吴汉洪,1998:西方寡头市场理论与中国市场竞争立法,经济科学出版社 24.王俊豪,1998:英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25.刘树杰,1999:垄断性产业价格改革,中国计划出版社 26.金碚,1999: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综述

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综述 2014-02-24 17:26 来源:宏观经济学论文有969人参与在线咨询一、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和短期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在分析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时,需要考察“这些变量的短期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变量长期作何变化并由什么决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来考察每个重要变量:当期、短期和长期,并运用不同模型分析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一)产出的决定因素在长期,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它们可以充分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充分就业,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产出总处于潜在水平,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例如,当价格提高时,名义工资和价格保持同比例增长,实际工资不变,劳动市场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量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或潜在的产出水平(也称自然产量率)。因此,长期产出水平与物价水平并不相关,它是由经济供给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决定的,这种能力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供给数量、制度因素以及可获得的技术水平。经济增长模型用于研究长期产出的决定因素及变动趋势,解释各国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在短期,由于工资具有粘性,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工资不会立即对此做出反应,随着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将雇佣更多的工人,并增加供给量。菜单成本等原因的存在使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即“价格粘性”),当物价水平提高时,一些企业保持其价格不变,这种低价格吸引了消费者,从而引起这些企业增加就业和生产。工资和价格在短期的粘性特征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企业对新投资项目盈利性的估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动等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将达到新的均衡水平。特别地,在极短时期内,价格水平是固定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无论产出的需求如何变化,企业都会提供与之相等的产出,此时的产出仅取决于总需求。由此可见,影响总需求因素的变动会影响短期的产出水平。由于潜在产出反映了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受总需求影响的实际产出将围绕潜在产出水平上下波动。大多数经济学家使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诸如繁荣与衰退的短期波动,并考察经济从短期转向长期的内在调整过程。(二)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